Tuesday, December 24, 2019

Xi you yin cang shi li zui shen de ren shi shei 西游隐藏实力最深的人是谁

西游隐藏实力最深的人是谁?

连如来都不及她! 

Tây du ẩn tạng thật lực tối thâm đích nhân thị thuỳ? Liên như lai đô bất cập tha! 

Xi you yin cang shi li zui shen de ren shi shei?

西游隐藏实力最深的人是谁?

Xi you yin cang shi li zui shen de ren shi shei

Tây du ẩn tạng thật lực tối thâm đích nhân thị thuỳ? Liên như lai đô bất cập tha!

观世音菩萨
[guān shì yīn]  
观世音 (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 (梵文: Avalokiteśvara), 观世音来自于竺法护与其弟子译于长安敦煌寺的  《正法华经》。 竺法护初译 “光世音” 其弟子聂道真改为 “观世音”。 [1]  玄奘新译为观自在,中国每略称为观音。
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被视为大乘佛教的根本。佛经上说,观世音是过去的正法明如来所现化,他在无量国土中,以菩萨之身到处寻声救苦。观世音与阿弥陀佛有着特殊的关系。他是西方三圣中的一尊, [2]  也是一生补处的法身大士,是继承阿弥陀佛位的菩萨,而且还有说观世音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
观世音菩萨具有平等无私的广大悲愿,当众生遇到任何的困难和苦痛, 如能至诚称念观世音菩萨,就会得到菩萨的救护。而且,观世音菩萨最能适应众生的要求,对不同的众生,便现化不同的身相,说不同的法门。 [3]  在佛教的众多菩萨中,观世音菩萨也最为民间所熟知和信仰。在中国的江、浙、闽、广、台湾, [4]  以及南洋华侨间,观音信仰极为普及,所谓“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浙江的舟山群岛,自古以来也一直被视为观世音菩萨应化的道场。
(概述图片:香港大埔慈山寺观音像)


西游隐藏实力最深的人是谁?连如来都不及她! 
很多看《西游记》的朋友都会有这样一个疑惑,为什么出场频率如此之高,在取经任务当中地位如此突出,在全书线索推进中的作用如此关键的观音,在西天佛教中只是一个位列第二等的菩萨呢?...详情
内容来自
目录
1 时期出典
▪ 大乘经藏
▪ 民间杜撰
2 尊号义释
▪ 观世音
▪ 观自在
3 观音道场
▪ 典载的道场
▪ 传说的道场
▪ 究竟的道场
4 观音身相
▪ 幻化之相
▪ 男女之相
▪ 无相之相
5 观音法门
▪ 般若观慧门
▪ 经忏方便门
6 行慈运悲
▪ 劝念观音
▪ 劝行大悲
▪ 佛法根本
时期出典编辑
大乘经藏
宋千手观音图 佚名 绢本设色 日本永保寺
宋千手观音图 佚名 绢本设色 日本永保寺(27张)
中国多用观世音来称这位大菩萨,主要是因为《法华经普门品》的盛行,我国通行的是鸠摩罗什的译本。普门品的盛行,最早是五胡乱华时代的北凉国主沮渠蒙逊害了一场大病,正在群医束手,百药罔效之际,来自印度的昙无谶,劝他诚诵普门品。沮渠蒙逊遵照指示去做,真的使他不药而愈。因此国主在国内广弘普门品。《普门品》宣说,如果众生在受苦之时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观世音菩萨就能让其得到解脱。 [5] 
《悲华经》叙述阿弥陀佛过去生中曾为转轮王无诤念,他有一千个儿子,长子名不眴,他出家在宝藏佛前发愿说,若有众生遭受种种苦恼恐怖,如果他能够忆念我,称念我的名号,即为其免除如此种种痛苦烦恼。宝藏佛即为他授记并命名观世音。 [6] 
不空三藏所译出的密教《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经》中认为无量寿佛(阿弥陀佛的另一名称),又名“得自性清净法性如来”、“观自在王如来”,在西方清净佛土中,他即现佛身。但在五浊恶世中,他即以观自在菩萨的形像出现。
《大悲心陀罗尼经》载,观世音菩萨亦称观世音自在、捻索、千光眼,具有不可思议的威神力,于过去无量劫中已然成佛,名为正法明如来。然以大悲愿力,以菩萨行广度众生。 [7-8] 
民间杜撰
正因为观音普遍地受到广泛欢迎,中国民间也就出现了以观音菩萨为题材的小说,最有名的便是一部《观音得道》又名《大香山》的传奇小说。这部小说的内容是,有一位妙庄王,生了三位公主,大公主爱文才,招了一个文驸马,二公主爱武才,招了一个武驸马,三公主妙善爱修行学佛,仁孝贞洁,慈悲爱物,舍己为人,后来在大香山成了正果。这个故事并不为正统佛教典籍所载,也不被佛教所承认。妙善的传说最早可追溯到唐代道宣律师《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其中提到他曾经听说观音过去是妙善公主。 [9]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13完整记载了这一传说。 [10] 
尊号义释编辑
观世音菩萨(梵文:अवलोकितेश्वर,Avalokiteśvara) [11]  两种最通用的译法是: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
  观世音是鸠摩罗什旧译, [12]  玄奘新译为观自在,这是同一梵语的不同传译。中国每略称为观音。 [13-15] 
观世音
明15世纪 夹纻生漆观音坐像
明15世纪 夹纻生漆观音坐像
自修义:观世音,是《楞严经》卷六所说这位菩萨最初的修行方法,是耳根不向外闻,而是向内自闻耳根中能闻的闻性,由此达到“动静二相,了然不生”的境地。佛教认为,一般人的耳根是向外分别声音,受外境例如赞叹或诽谤所动,所以生起烦恼并促成恶业,从而受轮转生死的苦报。而观察分析世间音声的虚妄不实,能不受所动,达到“如如不动”大解脱境。《楞严经》中,观世音菩萨自述了得名的原因,他说自己正是因为达到了“观世音”的修行境界,被当时的如来所赞叹并赐名“观世音”。 [16] 
度他义:观世音,指的是这位菩萨能观察世间众生的心声并救拔其苦。《法华经普门品》说,凡有众生,若在苦恼之时,只要听说有一位观世音菩萨,而专心虔诚地称念观音圣号,观音菩萨便会立即听到每一众生的音声而同时予以救济,所以叫做观世音。 [5]  《悲华经》中说,宝藏佛正是因为他有这样的功德,所以赐名为“观世音”。 [17] 
观自在
特指:Avalokiteśvara,玄奘认为含“观照纵任”之意,即观照万法而任运自在。Avalokita为“观”,iśvara为“自在”,意为众生所见之主,所以玄奘译为观自在菩萨,可见於《般若心经》。 [18]  太虚大师认为:因为观世音菩萨有般若的智慧,洞彻世间“五蕴皆空”的真实相,而达到“观自在”境界,所以能救苦救难。平常人执五蕴为世界、为我,所以不能照见五蕴皆空。而真正做到无人无我,则能以众人苦难为苦难,这样则成为无我的大慈大悲,成立大公无私的伟大人格,发挥救苦救难的功用。 [19] 
通指:观自在菩萨,即般若观慧已得自在的菩萨,不一定特指补怛落迦的观世音菩萨。菩萨依德立名,有某种特殊功德,即名为某某。如《华严经》中便出现若干同名同号的菩萨。印顺法师依此认为,谁有观自在的功德,谁就可以名为观自在。观是对於宇宙人生真理的观察,由此洞见人生的究竟。自在指摆脱了有漏有取的蕴等系缚,而得身心的自由自在。佛经上说,八地以上的菩萨, 得色自在、心自在、智自在,是菩萨的观自在者。所以凡是菩萨登地,通达真理,断我法执,度生死苦,即可名观自在。而《心经》开头的“观自在菩萨”,便是依此义而言的。 [20] 
观音道场编辑
典载的道场
大士像 贾师古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大士像 贾师古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观世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辅弼,所以他的根本道场,是西方极乐世界。《观世音菩萨往生净土本缘经》说,观世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位居补处的大菩萨; [21]  《悲华经》说,观世音菩萨在阿弥陀佛入灭后继承佛位;《大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观世音受记经》等也说,观世音菩萨常住极乐世界,师承并辅助阿弥陀佛。《观无量寿经》说,观音菩萨宝冠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和观世音菩萨等诸圣众共同迎接众生到极乐世界。
南印度普陀山(方便有余土):补怛洛伽山。梵文:Potalaka,又译布怛落迦山、普陀洛迦山,简称为普陀山,义净译名海岛山,或小白华山,又名光明山。在此娑婆世界,南印度海边普陀落伽山,是观世音菩萨的古道场,《华严经》说,光明山(Potalaka)有菩萨叫观世音。 [22-23]  《华严经探玄记》说,光明山在南印度南边,山上的花草树木常有光明,是观世音菩萨大悲光明的示现。 [24]  《千手经》提到释迦牟尼佛曾在补陀落山,而此地是观世音菩萨道场。 [25]  《大唐西域记》说,观自在菩萨居住在环境危险的布呾洛迦山(Potalaka),而有人不顾危险前往求见菩萨。 [26] 
传说的道场
浙江普陀山:浙江定海的普陀山,
海天佛国 普陀山
海天佛国 普陀山(26张)
 本名梅岑,受《华严经》补怛洛迦的影响,改名为“普陀山”。古时我国与日本、高丽、新罗等诸国来往,多以为此岛为转站等候风信扬帆。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来华求法的日本僧人慧锷,在五台山请到一尊观音像,想带回日本供养。慧锷从四明(浙江宁波境内)出海,当船经过舟山群岛时,被狂风恶浪阻住了归程,传说当时的海面伸出了许多铁莲华,船不能前航,被迫将圣像留在岛上结庐供奉。 [27-28]  观世音菩萨与此岛有缘,朝拜的人日渐多了起来,终更名为普陀山,成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普陀山与洛迦山,是属于舟山群岛的两个小岛。普陀山的面积为11.82平方公里,呈南北走向,其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最高点为佛顶山白华顶,海拔288.2米。现存有三十多座寺院散布于全岛各处,其中以普济禅寺、法雨禅寺、慧济禅寺,并称为三大寺,其余尚有梵音洞、紫竹林、福泉庵、梅福庵、杨枝庵、大乘庵、广福庵、圆通庵、海澄庵、祥慧庵等较为知名。
西藏普陀宫:西藏拉萨的“普陀宫”(即布达拉宫),也被视为观音化身处。布达拉之得名,同普陀山得名一样,由梵文的补怛洛迦而来。
究竟的道场
普陀山杨柳观音石碑 传为阎立本所绘
普陀山杨柳观音石碑 传为阎立本所绘
观世音菩萨,并不说有固定道场。佛典说观世音菩萨往劫中久已成佛。虽安住常寂光土,而以大悲垂形实报土和方便土;虽常侍阿弥陀佛,而在十方界普现色身广行救度(同居三土)。观世音菩萨为令众生投诚有地而示迹普陀,并非只在普陀不在他处,而是“无刹不现身”。《普门品》宣说,观世音菩萨普随一切众生根性施行解救,而不独立一门。“普门”即普遍通达,法力广大无边。若菩萨只在南海,则不称为普门。印光大师认为,观世音菩萨的普门救度,犹如一月投影万川,即使是一勺乃至一滴水,也皆现全月。但如果水昏暗波动,月影便不能分明。众生的心如水,如果心不志诚,便难蒙救护。 [29] 
观世音菩萨能闻声救苦,到处行慈运悲,以此大悲行愿而救度众生,广做佛事。观世音菩萨的大智大悲、大愿大力,即是他成就佛道之所,所以观世音菩萨乃是大悲为道场。太虚大师说:“清净为心皆补怛(即普陀),慈悲济物即观音。” [30]  哪里有虔诚的观音信仰,哪里有菩萨的广大慈悲,哪里就是观音道场。佛法认为,以无住为本,方可建立一切法。法无处不在,观世音菩萨以无所住而行大悲救度众生。其大智大悲,并没有住普陀和不住普陀的区别,观世音菩萨是无所住且无所不在的。
观音身相编辑
幻化之相
庄严报身:大乘佛教中的“报身”即俗话说的真身,“报身”所呈现的形相是由所造业因的所感果报的外化。《观无量寿经》说明:观世音菩萨的身体非常广大并呈紫金色;头上圆光有五百化佛,每尊佛有五百菩萨和无数诸天侍奉;头冠有一高大宏伟的站立化佛;菩萨面部呈金色;眉间的白色毫毛放八万四千(表无数)种光明,每道光有无数化佛,每尊化佛化显无数菩萨;菩萨手臂如红莲花色并有八十亿光明;手掌杂合五百亿莲华的各种颜色;每个手指能显示八万四千犹如印文的画面,每种画面有八万四千色,每种色又有八万四千光,且光明柔软(柔软又譬喻佛法),他用宝手接引众生;举足时,足下的千辐轮(一千个轮盘的庄严相)自然化成五百亿光明台,落脚时便有金刚摩尼花遍满一切;经中说,观世音菩萨的身相几乎和佛等同,除了顶上的肉髻及无见顶相(一种极其高大的庄严相)不及世尊。 [31] 
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罗尼经》说,观世音菩
位于美国万佛城的千手观音像
位于美国万佛城的千手观音像
萨在过去无量亿劫时,跟随千光王静住如来修行,听如来宣说大悲心陀罗尼,当下从初地证到超八地,于是立誓要利益一切众生并生千手千眼, [32]  发愿后果然具足千手千眼,并且十方大地一起震动,十方诸佛一齐放射超日月大光明。千手遍护众生,千眼遍观世间,象征观世音菩萨的广大慈悲和无边愿力。其他在《楞严经》卷六中,尚有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臂、四十臂、一百八臂,乃至千臂、万臂、八万四千臂;二目、三目、四目、九目、一百八目,乃至千目、万目、八万四千目。千手千眼观音的造像,一般以42臂喻千手,除本身双手外,再有20双,每只手中各有一眼,每只手各25有(三界中二十五种有情存在的环境,包括四洲、四恶趣、色欲天等);也有的千手千眼观音像确实有上千只手。
随类应化:《楞严经》卷六,观世音菩萨为了适应各种不同根性及类别的众生,他可化现三十二种不同的身份,为之说法教化,那便是:佛身,独觉身、缘觉身、声闻身、梵王身、帝释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天大将军身、四天王身、四天王国太子身、人王身、长者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罗门身、比丘身、比丘尼身、优婆塞身、优婆夷身、女主身及国夫人命妇大家身、童男身、童女身、天身、龙身、药叉身、乾闼婆身、阿修罗身、紧那罗身、摩呼罗伽身、人身、非人。《法华经·普门品》所举的观世音菩萨的三十三身,与《楞严经》三十二身大致相同。那便是:佛身、辟支佛身(即是独觉和缘觉)、声闻身、梵王身、帝释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天大将军身、毗沙门身、小王身、长者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罗门身、比丘身、比丘尼身、优婆塞身、优婆夷身、长者妇女身、居士妇女身、宰官妇女身、婆罗门女、童男、童女、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侯罗伽、人及非人等身、执金刚神身。三十二及三十三都不是定数,实则应化无量。
两种六观音:天台宗《摩诃止观》立六观音,与六道相对应。大悲观世音破地狱道三障,大慈观世音破饿鬼道三障,师子无畏观世音破畜生道三障,大光普照观世音破阿修罗道三障,天人丈夫观世音破人道三障,大梵深远观世音破天道三障。 [33]  传至日本,天台宗又建立密教的六观音,即台密所立的六观音:化导饿鬼道的千手观音、化导地狱道的圣观音、化导畜生道的马头观音、化导修罗道的十一面观音、化导人道的不空罥索观音、化导天道的如意轮观音。
四臂观音:喇嘛教的四
四臂观音唐卡
四臂观音唐卡
臂观音,白色身体代表清净无瑕的身言意、前两臂合掌并持如意宝珠、后两臂高举至肩,右后手持水晶念珠代表救渡众生出离轮回、左手持白莲代表净化一切烦恼。四臂另代表四种佛行(息增怀诛)。左肩鹿皮表慈悲纯正心,头顶五方佛冠代表五方智慧;金刚坐表稳固的禅定境界。以上六种装饰为六度万行成就;坐月盘上表慈悲方便法。其下莲花象徵清净境界。心咒为六字大明咒,加持净化六道众生的恶业恶障,走向六成就悉地。
二十一度母:喇嘛教视二十一度母为观音化身。 [34]  度母有白、红、蓝、黄、绿、黑六色身色。喇嘛教经典载,二十一位度母能救度怨敌、狮子、大象、火、水、毒蛇、盗贼、牢狱、食肉或非人,麻疯病、死神、贫困、亲眷分离、国王惩罚、霹雳、事务衰萎所致的16种灾难恐怖,还可增加顺缘、增长福寿,对有情利益甚大。被尊为世间轮回中拯救众生的度脱之母,以及诸佛事业的担负者或佛母。度母信仰主要流行于藏蒙之地,汉语体系佛教称多罗菩萨。 [35] 
三十三观音:唐代以后,观音形象被汉化佛教不断改造,最后定型为“三十三观音”,分别有:
  杨枝观音 龙头观音 持经观音 圆光观音 游戏观音 白衣观音 莲卧观音 泷见观音 施药观音 鱼篮观音
  德王观音 水月观音 一叶观音 青颈观音 威德观音 延命观音 六时观音 众宝观音 岩户观音 能静观音
  阿耨观音 叶衣观音 琉璃观音 蛤蜊观音 普慈观音 合掌观音 一如观音 不二观音 持莲观音 洒水观音
  多罗尊观音 阿摩提观音 马郎妇观音
男女之相
观世音菩萨,在随类应化上是可以有男相和女相的。不过观世音菩萨
明代 骑犼观音
明代 骑犼观音
本身的大菩萨相,是大丈夫相。比如《华严经》说:“勇猛丈夫观自在”。 [36]  唐代以前的观音,以大丈夫相居多,也现女相。但到后来,特别是妙善公主的传说流行以来,汉地的观音形像越来越趋向女性化,如提到的民间流传的三十三观音像,基本都是女身。一些学者,则直称观音为东方的女神。 [37] 
佛教所说的慈悲和女性的某种内心特性具有类比性,女性所具有的慈忍柔和,表现为日常行为中即是爱,比如母亲对于儿女的爱是深重和无微不至的。但是佛教认为:世间的爱是私我的慈悲,是慈悲的局限化;而慈悲是爱的无我扩大。印顺法师认为这是观世音菩萨被塑造为女性的重要原因。因为观世音菩萨的特殊表德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救度一切众生,如慈母爱自己的儿女一样。所以观世音应现女身,扩大无私的大爱,泛爱广大众生成为菩萨的平等慈悲。 [20] 
无相之相
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无数,都是不可取不可得的幻化假相。《楞严经妙心疏》说,以为观世音菩萨是男是女都是错误的,观世音菩萨的真像是寂灭的无相之像,而能现一切相。 [38]  《金刚经》也说,如来具三十二相,其实“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同样的,若能见诸相非相,也即是见观世音菩萨。
观音法门编辑
般若观慧门
法鼓山农禅寺祈愿观音殿
法鼓山农禅寺祈愿观音殿
耳根圆通法门:在《楞严经》卷六中,观世音菩萨对“耳根圆通”的法门要义作出诠释:“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关心与倾听世间的悲苦,而又能不执著于世间的声色。 [39]  《楞严经》的“耳根圆通”,被普遍归于禅定的修定发慧观法,圣严法师针对初修者又命名为“闻音声法”。
该法门的修法与次第,初修共分四个步骤:①专念普听一切声音,不选择对象,不分别对象,由大至小,由近至远,不以耳根去听,而让声自来。②知道自己在听声音,也有声音在被自己所听,此时只有声音和自己的和应,没任何杂念现前。③仅有声音而忘失了自己,自己已融入无分别无界限的声音之中。④声音与自己双亡双照,双亡则无内外自他,双照则仍历历分明,故与世间的四禅八定仅存独头意识的境界不同,也有异于小乘的灭尽定。 [40] 
照见五蕴皆空法门:《心经》的“五蕴皆空”,是用观照世间无常无我的方法,达到“般若实相”的境界。《心经》开头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即是用分析的方法,观察众生及众生所处环境,包括色法的物质世界和心法的精神世界。物质的色法,即是众生的身体及身体所赖以生存活动的环境;精神的心法,即是心理活动以及其动因、动力、动的结果,此结果又成为另一循环的动因,佛学称之为心念或识。凡动皆由于因,凡动皆产生果,其间动的作用,称为造业,造业的结果,称为业力的感受果报。佛教认为,如果众生能洞察五蕴所成的世界,无一是真,无一能常,便不起贪嗔等执著,不执著的当下即能不受贪嗔等的烦恼所苦,便能不再继续造循环不已的生死业,便能虽处生死,而离一切苦。观自在菩萨以甚深智慧力,彻见五蕴的世间法无非是空。小乘知空而不住有,所以出世;菩萨证空,连空亦无,所以入世。凡夫未证五蕴皆空,迷惑困扰、不知何去何从,故事事执著,处处烦恼。 [40] 
经忏方便门
持名法门:《普门品》
宋 千手观音立轴 佚名 绢设色绛彩 台北故宫
宋 千手观音立轴 佚名 绢设色绛彩 台北故宫(60张)
 承诺:“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认为观世音菩萨具有广泛利益众生的大威神力,所以劝众生常念观世音菩萨名号。 [41]  依《普门品》说明,观世音菩萨可随类应现、处处化身、救苦救难、无求不应;若至诚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即能入火不烧、入水不淹、恶鬼远离、刑器自毁、怨贼消退、除一切障、免一切难、满一切愿、成就一切福德。持念观世音菩萨名号的法门,也被认为是最平易近人,人人可修,时时可修,处处可修。
大悲咒持诵:大悲咒出于《大悲心陀罗尼经》,共八十四句。观世音菩萨在无量劫前千光王静住佛处初闻此咒,顿从初地越登八地。并受命普为未来恶世一切众生,以此心咒作大利乐。嗣后观世音菩萨又于无量佛前,无量法会中,重闻此咒。因诵持此咒,故所生之处恒在佛前,莲花化生。该经宣称,若能深信不疑诵持此咒,可得无量利乐:临命终时,十方诸佛皆来援手;不堕三恶道;生诸佛国;得无量三昧辩才;现在生中所愿皆遂;转女成男;消灭侵损常住的重罪;能除十恶五逆、谤法谤人、破斋破戒、破塔坏寺、偷僧祗物、污净梵行等罪;能得十五种善生,除十五种恶死。《大悲心陀罗尼经》说,诵持此咒要发广度众生的大菩提心,身持斋戒,于诸众生起平等心。
大悲忏:《大悲忏》为宋代知礼根据《大悲心陀罗尼经》所编制的仪轨。它包含《大悲咒》及经典核心思想,同时也涵盖了安置道场、结界供养、入忏启忏,忏悔观行的种种仪式。诵大悲咒仅需几分钟,拜一部大悲忏则需要两个钟头左右。《大悲忏》是佛法中的事门,也是一项共修法门。作为一部观音法门,它指涉了观音证觉的般若与涅槃,也指涉了观音的慈悲与方便。它要求高度的专注与禅定,如果是独修独忏,并非初修者以初始的散心浮心便可抵达。在拜忏过程中,由于梵呗唱诵仪轨不断持续举行,即使心念偶尔流转飘忽,也敌不过众多虔心专注的力量。因此妄念瞬即打散,又融入强而有力的共忏主流。在集体忏悔共修所带来相互震撼与交响中,涤净一己内外的垢恶与罪障。 [42] 
密宗陀罗尼:在密宗,观世音菩萨的种子字是hrīḥ,梵文:ह्री。与阿弥陀佛种子字相同。关于观世音菩萨的陀罗尼有六字大明咒,准提咒,大悲咒,十一面神咒等。六字大明咒即“唵嘛呢叭咪吽”,在中国的流传始于元代,是跟著西藏及蒙古喇嘛教的传入而到汉地,在元朝以前的佛教文献中尚未见到,至清初被收入《禅门日诵》所录十小咒内。然在蒙藏喇嘛教的化区,此咒是一般信徒经常持诵的法门,即是表徵观世音菩萨利益六道的神咒。准提咒在显宗里也被收录为十小咒内,《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说,诵持准提陀罗尼,能得到光明独照。所有罪障尽皆消灭。寿命延长。福德智慧增进。并得致诸佛的庇护。生生世世远离诸恶趣。迅速证得无上菩提的佛果。准提咒印能够灭除十恶五逆一切重罪。成就一切白法。具戒清净,速得菩提。若在家人。纵然不断酒肉、妻子。但依法修持。无不成就。圣十一面观自在菩萨根本咒,首先由耶舍崛多译出,比84句大悲咒的译出早约一百年。此咒在玄奘译出《十一面神咒心经》达到顶峰,后来在中土就渐渐没落了。
行慈运悲编辑
劝念观音
香港大埔慈山寺观音像
香港大埔慈山寺观音像(20张)
观世音菩萨手执净瓶与杨枝,表示菩萨普救世间的广大悲行。三界火宅,众生心中充满热恼。观世音菩萨能体察众生的苦痛,时以瓶中的甘露水遍洒世间,使在热恼中的一切有情皆获清凉。众生信仰观世音菩萨,即渴求菩萨的甘露水,息灭内心的热恼。佛教劝诫,观世音菩萨确有令众生热恼变清凉的甘露水(甘露又喻佛法涅槃解脱之道),如时时虔诚的礼念观音,能得菩萨的悲心救护。
因为观音信仰所普遍存在的功利交换心理,佛教认为信仰观音应真心恳切,而不是苦难当头才临时抱佛脚。只有平时忠实真诚,才能和菩萨大悲愿力相应。唯有平时奉行菩萨言教,才能增长清净的功德资粮。好比人在病时信任医师诊治,一旦病好就完全忘却医生嘱咐,这样自然不会有长久健康。不但生病时需要疗养,无病时更需维持和促进健康。信仰观音菩萨,也应在平时忠实奉行。这样才能常得杨枝甘露的灌洒,常得没有热恼的清凉。 [43] 
劝行大悲
高丽至治3年 徐九方 杨柳观音像
高丽至治3年 徐九方 杨柳观音像
观世音菩萨行大悲,也教众生修大悲。他在大悲行中自利利他,积集无量功德而得究竟解脱。佛教承诺,若至诚奉行菩萨言说,能解脱现生苦恼,获得人生应有福乐。若累世修大悲行可成就菩萨的无边功德。 观世音菩萨的大悲法门,是不可思议的。《华严经》中善财童子请教观世音菩萨如何修学菩萨行, [44]  观世音菩萨对他说:在无量法门中,我修学了大悲行解脱门。起初我渐渐的学行大悲,经过长久学习后,终於深入大悲法门广度众生,成就无边的清净功德,而得无上解脱。善财!我行大悲的一贯目的,在于解除一切众生的苦痛,救护他,使他们免除怖畏。 [45] 
佛教告诫众生,欲得菩萨护念,无有恐怖,应修学菩萨的大悲法门。行大悲者凡见人类的苦痛,能平等予以同情,愿拔除其苦;再能平等同情一切众生,即是菩萨的悲心。佛教认为悲心是每一众生本来具有的,但众生心境狭隘,不能扩大同情成为大悲心。众生被烦恼所惑,被自私情见所围,不能现起平等悲心。常人以为自己与亲属朋友才有关系,根据佛法的缘起义说,人与人甚至与他道的众生,无始以来都曾有过密切关系。能作如是观,自能同情一切众生,成为平等的悲心。
佛法根本
大乘佛教极为强调悲心,视悲心为佛法的根本。《佛说法集经》中观世音菩萨说:“菩萨若行大悲,一切诸佛法如在掌中。”因为大乘的发菩提心,广度众生,就是“菩提所缘,缘苦众生”的悲心发动。悲心人皆有之,而没有菩萨的广大,但能通过不断修学发挥悲心,成为无穷的深广。没有悲心所修的功德是人天果报或小乘功德。若具有悲心,一切修行都是成就果德的因缘。所以经中总是说“大悲为上首”。 [46]  一切清净功德都以大悲为领导。扩大同情而成为菩萨的平等悲心,凡夫似乎不易做到。若能以缘起正观,观察人与人间的关系,则不难发现到自身与众生的关切,而能体察一切众生的苦痛。这是大乘佛教极为重要的价值观,也是诸大宗派的共识。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Feature Post Co Thuoc

Corona Virus (exactly flu influenza or high /low blood pressure syndrome statement, the corona or covid-19 pandemic are just exactly some cold or flu influenza) Smart Curing Therapy Treatment _ Toa Thuoc dieu tri benh Corona hieu qua nhat hien nay

Corona Virus (exactly flu influenza or high /low blood pressure syndrome statement, the corona or covid-19 pandemic are j...

Popular post Co Thu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