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ne 7, 2021

Ni hao ma? Thanks for your kind appreciation!

Ni hao ma? Thanks for your kind appreciation! 

*. Và thật ra, một trong nhiều điều mà Phật Thánh Thần Tiên Thiên mong muốn là tạo ra một hoà khí vững bền trong xã hội, trên thế giới và trong chúng sinh. Do đó con người không nên nói xấu lẫn nhau nhiều quá. Đặc biệt hiện nay là tình trạng bày bác nền văn hoá truyền thống của Trung Quốc, và dân tộc, cùng với người Trung Quốc nói chung, và Châu Á nói riêng, hic hic, nên xã hội trở nên loạn động, khổ đau, ... hic .... chư vị khó thực hiện được 1 thế giới đại đồng, an ổn. 
*. Không nên trái với luật pháp Quốc Gia, Quốc Tế, Liên Hợp Quốc, và phải ưu tiên tuân thủ các vị có đạo đức và quyền lực cao nhất trước tiên. 
*. Và mọi người nên thực hiện hạnh / hành: Từ Bi Hỷ Xả của đức Phật, đức Bồ Tát, Thánh Tiên Thần Hiền Tôn Thiên,... và đừng nên chấp tướng, chấp tôn giáo, chấp chính trị, chấp dân tộc, chấp từ ngữ, chấp văn hoá, chấp tên gọi, chấp số lượng, chấp vùng miền, màu da mái tóc dáng vẻ xuất xứ kiểu cách, v.v.....
Xin chân thành cám ơn, with so much of LOVE, Xie Xie, Tai Chen, Adios, Au Revoir, Sayo NARA, tạm biệt, and so on.....
Namo Aryan Ava lokisteswaraya Bodhisattva Maha Sattvaya Maha Karunikaya Tadyatha. 
Namo Da Bei Quan Shir Yin Pu Sa. 
Namo Đại Từ Đại Bi Quản Đại Linh Cảm Quan The Am Bồ Tát Ma ha tát. 
*** Thực ra thì đạo Phật đại thừa rất tốt. Nếu không dựa vào Đại Thừa Bồ Tát Mahayana thì thế giới sẽ đại loạn mất, hic. 
Xin được chân thành cảm tạ, cảm ơn chư vị rất rất nhiều, ....
Chữ Hán Tạng ghi lại rất chi tiết nền văn hoá cùng với lịch sử toàn thế giới. 1 trong những lý do đó là chữ Hán khó học, khó tiếp cận và có lịch sử rất lâu đời, do đất nước Trung Quốc rất là rộng lớn và rất xa xưa, nên rất cụ thể, ....
Làm người, ai cũng có lỗi, nếu tha thứ được cho người khác, thì họ rất đội ơn các vị, xin được thành thật xin lỗi chư vị cùng các bạn. ....
Bye bye, adios, au revoir, sayoNARA, tai chen, xie xie, tam biet, thanks so much, bye bye,... 







KHÔNG VUI CŨNG CHẲNG SƯỚNG. 
KHÔNG GIẬN CÙNG CHẲNG YÊU. 
KHÔNG TRÁCH NỘ DỖI HỜN. 
KHÔNG THAM CẦU ĐA SỰ. 
KHÔNG BUỒN CHẲNG PHẢI LO. 
KHÔNG SẦU VÀ KHÔNG KHỔ. 
NHƯ THẾ BẢO TOÀN TÂM. 
CHỈ HOÀN PHƯƠNG DIỆT ĐỘ (ENTER NIRVANA: ENLIGHTEND WISED WISDOM MIRACLE FAIRY ANGLEL GODS). 

NO SAD NOR WORRIED,
NO MIND, NO THOUGHTFULLY, 
NO EXCITING, AND TOO GLAD, 
NO STRESS AND NO NAG, 
NO UPSET, WITHOUT ROUGH, 
NO ANXIETY NOR ANGRY, 
NO FRIGHTENING AND NO SEXUALITY. 
THIS IS THE WAY OF ALMIGHTY. 

Find us at:
Share on facebook: You don't have to be worried about the FACEbook Robots Auto Blocking Servers anyway. Bạn hãy nhấn nút sau để chia sẽ liên kết trang web mới này trên FACEBOOK. Xin các bạn cứ yên tâm mà chia sẽ vì sẽ không bị các chương trình auto robot servers kiểm tra tin rác ngăn chặn được đâu. Xin cám ơn FACEBOOK, INC,. and many others. Cheers! From Yours friends!!! Hi! Please click these buttons to share these links (these new other sites) on FACEBOOK. (You don't have to be worried about any FACEBOOK firewall automatic spam checking robot servers anyway, it is our warranty now. Thanks to our FACEBOOK. INC,. and many others. Cheers! From Yours friends!!! Hi!)
You can also find us at:
Trang Web Site 1: 
You can also find us at Web Site #1: 
Please click this link to see more.
Xin các bạn hãy nhấn vào liên kết trên để xem nhiều thông tin hơn.
or
Trang Web Site 2: 
You can also find us at Web Site #2: 
Click this button to Share on FACEBOOK: site02232d1
Please click this link to see more.
Xin các bạn hãy nhấn vào liên kết trên để xem nhiều thông tin hơn.
ANOTHER ONE AT:
Trang Web Site 3: 
You can also find us at Web Site #3:
Please click this link to see more.
Xin các bạn hãy nhấn vào liên kết trên để xem nhiều thông tin hơn
or:
Trang Web Site 4:
You can also find us at Web Site #4:
Please click this link to see more.
Xin các bạn hãy nhấn vào liên kết trên để xem nhiều thông tin hơn.
or:
Trang Web Site 5:
You can also find us at Web Site #5:
Please click this link to see more.
Xin các bạn hãy nhấn vào liên kết trên để xem nhiều thông tin hơn.
Namah Shakya Mouni Buddha. Nam mo Awalokiteshwara Bodhisattwa Mahasattwa maha karunikaya karuna Tadyatha. Aum, Mouniye, Maha Mouniye, Swaha.

Many victims of Lies or false news or misunderstanding unwised reports or untruthful news from the Internet and many others

Many victims of Lies or false news or misunderstanding unwised reports or untruthful news from the Internet and many others

MANY VICTIMS OF LIES OR FALSE NEWS OR MISUNDERSTANDING UNWISED REPORTS OR UNTRUTHFUL NEWS FROM THE INTERNET AND MANY OTHERS. 
Nowadays, The people sometimes seem to be the victims of the misunderstanding or many of the fault news or mistaken reports or untruthful talks or actually lies or carelessly way of speaking. 
Many people just believed in some news those are not true or joke from many sources or unwise or unintelligent talks or non-smart speaking or not truthful scriptures or report from everywhere else that they have not checked it’s true or not. Or it is reasonable or believable or else unwise talks. 
And these news or talks are transmitting from one to many others and on the internet and telephone systems with a supersonic speed, and finally, it caused so many bad effects or fault result that people cannot control these unwise problems anymore. 
So that if someone sees a clip on the internet or any trend or model or modern method or attractive way, they might be very carefully find or examine the faithful of that report or new methodologies. They should not just look at the number of LIKE counting values or the prices or the trending or the sloped actual actions from the numbers of counting or the visual happening appearance taken place at the moment to judge that these news are true or not! Someone is being flattered, Some body is misunderstanding, some are unwise or not clearly speaking or not smart or not exactly sound spelling or pronunciation to cause fault results or bad worldwide effects. So please be wised and more understanding and carefully before you judge of some news anyway.






Find us at:
Share on facebook: You don't have to be worried about the FACEbook Robots Auto Blocking Servers anyway. Bạn hãy nhấn nút sau để chia sẽ liên kết trang web mới này trên FACEBOOK. Xin các bạn cứ yên tâm mà chia sẽ vì sẽ không bị các chương trình auto robot servers kiểm tra tin rác ngăn chặn được đâu. Xin cám ơn FACEBOOK, INC,. and many others. Cheers! From Yours friends!!! Hi! Please click these buttons to share these links (these new other sites) on FACEBOOK. (You don't have to be worried about any FACEBOOK firewall automatic spam checking robot servers anyway, it is our warranty now. Thanks to our FACEBOOK. INC,. and many others. Cheers! From Yours friends!!! Hi!)
You can also find us at:
Trang Web Site 1: 
You can also find us at Web Site #1: 
Please click this link to see more.
Xin các bạn hãy nhấn vào liên kết trên để xem nhiều thông tin hơn.
or
Trang Web Site 2: 
You can also find us at Web Site #2: 
Click this button to Share on FACEBOOK: site02232d1
Please click this link to see more.
Xin các bạn hãy nhấn vào liên kết trên để xem nhiều thông tin hơn.
ANOTHER ONE AT:
Trang Web Site 3: 
You can also find us at Web Site #3:
Please click this link to see more.
Xin các bạn hãy nhấn vào liên kết trên để xem nhiều thông tin hơn
or:
Trang Web Site 4:
You can also find us at Web Site #4:
Please click this link to see more.
Xin các bạn hãy nhấn vào liên kết trên để xem nhiều thông tin hơn.
or:
Trang Web Site 5:
You can also find us at Web Site #5:
Please click this link to see more.
Xin các bạn hãy nhấn vào liên kết trên để xem nhiều thông tin hơn.
Namah Shakya Mouni Buddha. Nam mo Awalokiteshwara Bodhisattwa Mahasattwa maha karunikaya karuna Tadyatha. Aum, Mouniye, Maha Mouniye, Swaha.

The Confucianism Book of Respectable Nice Gentle Kind Behavior Treatment Introduction 小戴礼记

The Confucianism Book of Respectable Nice Gentle Kind Behavior Treatment Introduction
小戴礼记又名

The Confucianism Book of Respectable Nice Gentle Kind Behavior Treatment. 
Kinh Le Khong Tu Nho Gia.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
《lễ ký》 hựu danh 《tiểu đái lễ ký》、 《tiểu đái ký》, thành thư Vu Hán đại, vị Tây Hán lễ học gia Đái Thánh sở biên.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1], 
《lễ ký》 thị Trung Quốc cổ đại nhất bộ trọng yếu đích điển chương chế độ tuyển tập, cộng nhị thập quyển tứ thập cửu thiên [1], 
《小戴礼记》
《tiểu đái lễ ký》
The Confucianism Book of Respectable Nice Gentle Kind Behavior Treatment. 
Kinh Le Khong Tu Nho Gia. 
礼记 (儒家经典书籍) 
Lễ Ký (Nhu Gia kinh điển thư tịch) 
编辑 
biên tập 
讨论11 
thảo luận 11 
上传视频
thượng truyện thị tần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
《lễ ký》 hựu danh 《tiểu đái lễ ký》、 《tiểu đái ký》, thành thư Vu Hán đại, vị Tây Hán lễ học gia Đái Thánh sở biên.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1], 
《lễ ký》 thị Trung Quốc cổ đại nhất bộ trọng yếu đích điển chương chế độ tuyển tập, cộng nhị thập quyển tứ thập cửu thiên [1], 
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
thư trung nội dung chủ yếu tả tiên tần đích Lễ chế,  
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
thể hiện liễu Tiên Tần Nhu Gia đích triết học tư tưởng (như Thiên đạo quan、 vũ trụ quan、 nhân sinh quan)、 
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
giáo dục tư tưởng (như cá nhân tu thân、 giáo dục chế độ、 giáo học phương pháp、 học giáo quản lý)、 chánh trì tư tưởng 
(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
(như dĩ giáo hoá chánh、 đại đồng xã hội、 Lễ Chế dữ hình luật)、 mỹ học tư tưởng (như vật động tâm cảm thuyết、 lễ nhạc trung hoà thuyết),  
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2], 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thị nghiên cứu Tiên Tần xã hội đích trọng yếu tư liệu, thị nhất bộ Nhu Gia tư tưởng đích tư liệu vị biên. 

《礼记》章法谨严,映带生姿,文辞婉转,
《lễ ký》 chương pháp cẩn nghiêm, ánh đái sinh tư, văn từ uyển chuyển, 
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是“三礼”之一、“五经”之一,
tiền hậu hô ứng, ngữ ngôn chỉnh sức nhi đa biến, thị “tam lễ” chi nhất、 “ngũ kinh” chi nhất, 
“十三经”之一。自东汉郑玄作“注”后,《礼记》地位日升,至唐代时尊为“经”,
“thập tam kinh” chi nhất. tự Đông Hán Trịnh Huyền tác “chú” hậu, 《Lễ ký》 địa vị nhật thăng, chí đường đại thời tôn vị “kinh”, 
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
tống đại dĩ hậu, vị cư “tam lễ” chi thủ. 《Lễ ký》 trung ký tái đích cổ đại văn hoá sử tri thức cập tư tưởng học thuyết, 
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
đối Nhu gia văn hoá truyện thừa、 đương đại văn hoá giáo dục hoà đức tính giáo dưỡng, cập xã hội chủ nghĩa hoà hài xã hội kiến thiết hữu trọng yếu ảnh hưởng.  

作品名称《礼记》作品别名《小戴礼记》、
tác phẩm danh xứng 《lễ ký》 tác phẩm biệt danh 《tiểu đái Lễ ký》、 
《小戴记》作 者戴圣创作年代西汉文学体裁散文作品内容礼制
《tiểu đái ký》 tác giả Đái Thánh sáng tác niên đại Tây Hán văn học thể tài tản văn tác phẩm nội dung lễ chế 

目录
mục lục 
1 内容简介
1 nội dung giản giới 
▪ 整体介绍
▪ chỉnh thể giới thiệu 
▪ 分篇介绍
▪ phân thiên giới thiệu 
2 作品目录
2 tác phẩm mục lục 
3 成书过程
3 thành thư quá trình 
4 主要 
4 chủ yếu 


注本
chú bổn 
5 作品思想
▪ 哲学思想
▪ 教育思想
5 tác phẩm tư tưởng 
▪ triết học tư tưởng 
▪ giáo dục tư tưởng 

▪ 政治思想
▪ 美学思想
▪ chánh trì tư tưởng 
▪ mỹ học tư tưởng 
6 文学成就
▪ 文体形态
6 văn học thành tựu 
▪ văn thể hình thái 
▪ 艺术特色
▪ nghệ thuật đặc sắc 


7 价值影响
8 历代评价
9 编者简介

7 giới trị ảnh hưởng 
8 lịch đại bình giới 
9 biên giả giản giới 

10 研究发现
内容简介编辑
整体介绍
10 nghiên cứu phát hiện 
nội dung giản giới biên tập 
chỉnh thể giới thiệu 

《礼记》原 
《lễ ký》 nguyên 
本四十六篇,始于《曲礼》,终于《丧服四制》,但因《曲礼》、
bổn tứ thập lục thiên, thuỷ vu 《khúc lễ》, chung vu 《tang phục tứ chế》, đãn nhân 《khúc lễ》、 
《檀弓》、《杂记》三篇内容过长,所以大多版本将其分为上下篇, 
《đàn cung》、 《tạp ký》 tam thiên nội dung quá trưởng, sở dĩ đại đa bản bổn tương kỳ phận vị thượng hạ thiên, 
故有四十九篇之说。
cố hữu tứ thập cửu thiên chi thuyết. 
《礼记》按照所述内容可分为四类:
《lễ ký》 án chiếu sở thuật nội dung khả phân vị tứ loại :


⑴记礼节条文,补他书所不备,如《曲礼》、《檀弓》、《玉藻》、
⑴ký lễ tiết điều văn, bổ di thư sở bất bị, như 《khúc lễ》、 《đàn cung》、 《ngọc tảo》、 
《丧服小记》、《大传》、《少仪》、《杂记》、《丧大记》、《奔丧》、《投壶》等。
《tang phục tiểu ký》、 《đại truyện》、 《thiếu nghi》、 《tạp ký》、 《tang đại ký》、 《bôn tang》、 《đầu hồ》 đẳng. 

⑵阐述周礼的意义,如《曾子问》、《礼运》、
⑵xiển thuật chu lễ đích ý nghĩa, như 《Tăng Tử vấn》、 《lễ vận》、 
《礼器》、《郊特牲》、《内则》、《学记》、《乐记》、《祭法》、 
《lễ khí》、 《giao đặc sinh》、 《nội tắc、》、 《học ký》、 《nhạc ký》、 《tế pháp》、 
《祭义》、《祭统》、《经解》、《哀公问》、《仲尼燕居》、
《tế nghĩa》、 《tế thống》、 《kinh giải》、 《Ai Công vấn》、 《Trọng Ni yên cư》、 
《孔子闲居》、《坊记》、《中庸》、《表记》、《缁衣》、《问丧》、
《khổng tử nhàn cư》、 《phường ký》、 《trung dung》、 《biểu ký》、 《tri ý》、 《vấn tang》、 
《服问》、《间传》、《三年问》、《儒行》、《大学》、《丧服四制》等。
《phục vấn》、 《dản truyện》、 《tam niên vấn》、 《Nhu hành》、 《đại học》、 《tang phục tứ chế》 đẳng. 

⑶解释《仪礼》之专篇,如《冠义》、《昏义》、《乡饮酒义》、《射义》、《燕义》、《聘义》等。
⑶giải thích 《nghi lễ》 chi chuyên thiên, như 《quan nghĩa》、 《hôn nghĩa》、 《hương ẩm tửu nghĩa》、 《xạ nghĩa》、 《yên nghĩa》、 《sính nghĩa》 đẳng. 

⑷专记某项制度和政令,如《王制》、《月令》、《文王世子》、《明堂位》等。
⑷chuyên ký mỗ hạng chế độ hoà chánh lệnh, như 《Vương chế》、 《Nguyệt lệnh》、 《Văn Vương thế tử》、 《Minh đường vị》 đẳng. 

---------------------             



礼记 (儒家经典书籍) 编辑 讨论11 上传视频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1]  ,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2]  ,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3]  。
《礼记》章法谨严,映带生姿,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是“三礼”之一、“五经”之一,“十三经”之一。自东汉郑玄作“注”后,《礼记》地位日升,至唐代时尊为“经”,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
作品名称《礼记》作品别名《小戴礼记》、《小戴记》作    者戴圣创作年代西汉文学体裁散文作品内容礼制
目录
1 内容简介
▪ 整体介绍
▪ 分篇介绍
2 作品目录
3 成书过程
4 主要注本
5 作品思想
▪ 哲学思想
▪ 教育思想
▪ 政治思想
▪ 美学思想
6 文学成就
▪ 文体形态
▪ 艺术特色
7 价值影响
8 历代评价
9 编者简介
10 研究发现
内容简介编辑
整体介绍
《礼记》原本四十六篇,始于《曲礼》,终于《丧服四制》,但因《曲礼》、《檀弓》、《杂记》三篇内容过长,所以大多版本将其分为上下篇,故有四十九篇之说。
《礼记》按照所述内容可分为四类:
⑴记礼节条文,补他书所不备,如《曲礼》、《檀弓》、《玉藻》、《丧服小记》、《大传》、《少仪》、《杂记》、《丧大记》、《奔丧》、《投壶》等。
⑵阐述周礼的意义,如《曾子问》、《礼运》、《礼器》、《郊特牲》、《内则》、《学记》、《乐记》、《祭法》、《祭义》、《祭统》、《经解》、《哀公问》、《仲尼燕居》、《孔子闲居》、《坊记》、《中庸》、《表记》、《缁衣》、《问丧》、《服问》、《间传》、《三年问》、《儒行》、《大学》、《丧服四制》等。
⑶解释《仪礼》之专篇,如《冠义》、《昏义》、《乡饮酒义》、《射义》、《燕义》、《聘义》等。
⑷专记某项制度和政令,如《王制》、《月令》、《文王世子》、《明堂位》等。 [4] 
分篇介绍
(1)《曲礼》上、下篇所载大多是周礼的一些微文小节,如言语、饮食、洒扫、应对、进退之法等,包括吉、凶、宾、军、嘉五礼的相关内容。
(2)《檀弓》上、下篇大多数是讨论丧礼的文字,基本是就事论事,互不关联,显得结构零散,其中一些章节,义理、文采俱佳。
(3)《王制》记载古代王者治理天下之制,包括封国、爵禄、职官、祭祀、丧葬、巡狩、刑法、养老、选拔官吏、学校教育等方面的制度。
(4)《月令》按一年十二月,逐月记载每月的天象特征和天子所宜居处、车马、衣服、饮食及所当实行的政令等;《曾子问》记曾子与孔子之间有关丧礼及行吉礼时遭丧变故应如何处理的问答之辞。
(5)《曾子问》以孔子与曾子答问的方式,对丧制和丧服方面,作比较深入的特殊问题的讨论,以补仪礼之不备。
(6)《文王世子》讲述太子的教育问题及有关教育制度、人才选拔的办法等。
(7)《礼运》借孔子之口论述礼的发展演变和运用。
(8)《礼器》论述了制礼、行礼的原则和各种表现形式,并说行礼要与所用器物相称。
(9)《郊特牲》是一篇杂记诸礼和阐发礼义的文字,涉及较多的是祭祀礼。
(10)《内则》记述家庭内的礼则,如侍奉父母、孝敬公婆,兼及饮食制度等。
(11)《玉藻》记天子和诸侯的衣服、饮食、居处及其后、夫人、命妇的服制等。
(12)《明堂位》记述周公于明堂朝诸侯之位、周公的功勋及鲁国因周公可用虞夏殷周四代礼乐服器和职官等,多为鲁人自夸之语。
(13)《丧服小记》杂记丧服制度,偶及宗法制度和庙祭制度。
(14)《大传》杂记宗法制度,兼及祭法和服制。
(15)《少仪》类似《曲礼》,记琐碎细小的礼仪,如相见、宾主交接、洒扫、事君、侍食、问卜、御车等。
(16)《学记》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教育的目的、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教学制度、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等,篇中强调尊师重教、教学相长、循序渐进、触类旁通、师德师风、择师之道等。
(17)《乐记》是儒家关于乐论的经典性著作,论述了乐的产生和乐与礼、社会、人的关系以及乐对人类社会的作用等。
(18)《杂记》上、下篇杂记诸侯以下至士之丧事,可补《仪礼·丧服》、《士丧礼》之未备。
(19)《丧大记》是一篇杂记国君、大夫、士丧礼的文字。
(20)《祭法》记述祭祀的方法、对象、场所、原则及有关的祭祀制度、立社制度等。
(21)《祭义》记述怎样通过祭祀来体现孝道和遵守悌道以敬顺长上等。
(22)《祭统》从多方面来论述祭祀的意义,并记载了祭祀前应斋戒以及钟鼎铭文的性质、内容和意义等。
(23)《经解》记述经书、天子之德、霸王之器和隆礼的重要意义。
(24)《哀公问》全篇皆鲁哀公与孔子问答之辞,内容主要为问礼、问政等。
(25)《仲尼燕居》是孔子与其三个学生谈论礼的问答之辞,以阐明礼的内容、本质、作用和行礼的重要意义。
(26)《孔子闲居》是子夏和孔子讨论王者之德的问答之辞,阐述怎样的人才是老百姓的父母以及其必须具备的品德。
(27)《坊记》是记述子思有关怎样防范人们违德失礼、不忠不孝、犯上乱伦、贪利忘义的言论。
(28)《中庸》主要阐述中庸之道。
(29)《表记》记述君子行事的根本、仁与义的相互关系、仁和义的要素、虞夏商周的政教得失、事君之道、待人之道等。
(30)《缁衣》围绕君臣之德、君臣之道和君臣关系来谈论治国之道。
(31)《奔丧》记身在异国他乡而回家奔丧之礼。
(32)《问丧》记有关父母始死人殓、送葬、虞祭等礼和殓、袒、拄杖的意义等。
(33)《服问》记丧礼服制的有关问题。
(34)《间传》记服丧者内心在外貌、语言、衣服上的表现及有关丧服之礼。
(35)《三年问》以自问自答的方式记述了为父母服丧三年的原因.
(36)《深衣》记深衣的制度、意义和用途。
(37)《投壶》专记投壶礼,记述主人与宾客宴饮之间:讲论才艺的投壶礼制。
(38)《儒行》是孔子论述儒者德行的言论,由各种不同角度,说明儒者所特有的道德行为,藉以显示真正的儒者不同于凡俗的可贵之处。
(39)《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人生哲学的论文,该文先提出学习的目的在“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接着认为只有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后面文字均论述此主题。
(40)《冠义》解释《仪礼·士冠礼》,进而说明冠礼所以成人的作用,及其影响社会政教的重要性。
(41)《昏义》解释《仪礼·士昏礼》,进而说明婚礼能使家族长久兴盛团结的作用,及其影响社会政教的重要性。
(42)《乡饮酒义》解释乡饮酒礼的意义,进而说明乡饮酒礼促使体认尊卑长幼、慕贤尚齿的作用,及其影响社会政教的重要性。
(43)《射义》解释射礼的意义,进而说明射可以观德,故由射取士的作用,及其影响社会政教的重要性。
(44)《燕义》解释《仪礼·燕礼》中某些仪节的设置原意,进而说明燕礼促使君臣一体,人和政通,及以威仪等差示民有常的教育作用。
(45)《聘义》解释《仪礼·聘礼》中某些仪节的设置原意,进而说明聘礼所以使诸侯之间交相聘问、轻财重礼的作用。
(46)《丧服四制》记述古代丧服制度所据以制定的四项原则,即恩(亲情)、理(义理)、节(节制)、权(权变),并将其同仁、义、礼、智四种德行结合起来论述。 [4]  [5] 
作品目录编辑
曲礼上第一
郊特牲第十一
杂记下第二十一
中庸第三十一
儒行第四十一
曲礼下第二
内则第十二
丧大记第二十二
表记第三十二
大学第四十二
檀弓上第三
玉藻第十三
祭法第二十三
缁衣第三十三
冠义第四十三
檀弓下第四
明堂位第十四
祭义第二十四
奔丧第三十四
昏义第四十四
王制第五
丧服小记第十五
祭统第二十五
问丧第三十五
乡饮酒义第四十五
月令第六
大传第十六
经解第二十六
服问第三十六
射义第四十六
曾子问第七
少仪第十七
哀公问第二十七
间传第三十七
燕义第四十七
文王世子第八
学记第十八
仲尼燕居第二十八
三年问第三十八
聘义第四十八
礼运第九
乐记第十九
孔子闲居第二十九
深衣第三十九
丧服四制第四十九
礼器第十
杂记上第二十
坊记第三十
投壶第四十
参考资料来源于 [6] 
成书过程编辑
礼记版本
礼记版本(4张)
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孔子教授弟子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是中国古典文化中最高哲理的载体,但是文古义奥,不易通读,因而多做解读以辅助理解,六经中的“《礼》”,后来称《仪礼》,主要记载周代的冠、婚、丧、祭诸礼的“礼法”,受体例限制,几乎不涉及仪式背后的“礼义”。而不了解礼义,仪式就成了毫无价值的虚礼。所以,七十子后学在习礼的过程中,撰写了大量阐发经义的论文,总称之为“记”,属于《仪礼》的附庸。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后,西汉能见到的用先秦古文撰写的“记”依然不少,《汉书·艺文志》所载就有“百三十一篇”。
《隋书·经籍志》说,这批文献是河间献王从民间征集所得,并说刘向考校经籍时,又得到《明堂阴阳记》《孔子三朝记》《王史氏记》《乐记》等数十篇,总数增至二百十四篇。由于《记》的数量太多,加之精粗不一,到了东汉,社会上出现了两种选辑本,一是戴德的八十五篇本,习称《大戴礼记》;二是戴德的侄子戴圣的四十九篇本,习称《小戴礼记》。《大戴礼记》流传不广,北周卢辩曾为之作注,但颓势依旧,到唐代已亡佚大半,仅存三十九篇,《隋书》《唐书》《宋书》等史乘的《经籍志》甚至不予著录。《小戴礼记》则由于郑玄为之作了出色的注,而风光无限,畅行于世,故后人径称之为“《礼记》”。 [7] 
主要注本编辑
汉代郑玄注本
唐代孔颖达《礼记正义》
宋代卫湜《礼记集说》
元代陈澔《陈氏礼记集说》
元代吴澄《礼记纂言》
清代江永撰《礼记训义择言》
清代朱彬撰,饶钦农点校《礼记训纂》
清代孙希旦撰,沈啸寰,王星贤点校《礼记集解》
清代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最通用) [8]  [7] 
作品思想编辑
哲学思想
天道观
《礼记》的天道观,反映了先秦儒家天道观发展的大背景,其主要内容集中反映在《中庸》、《礼运》、《乐记》、《郊特牲》等篇中。总的来讲《礼记》中的天道有如下含义:
首先,从天的自然义角度看,天可泛化为天地中各种自然现象,和由几种基本元素构成的宇宙,而人仍然参与其中。社会必然性有别于自然必然性的根据在于:人是天地的杰作和五行的精华。个我因可进行文化创造,而成为天地间最“贵”者。
第二,天对人而言,是神性的超越性的存在。天的超越性有二义:一方面,天虽包含客观必然性,但却不能仅同于客观必然,这是天作为价值源头的性质所决定的,如《中庸》所谓“天命之谓性”;另一方面,尽管人道效法天道,天与人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界线,但对于人而言,天仍然具有其形而上的、同时也是“超验”的一面。虽然,一方面《礼记》贯彻了“天人合一”的思路,如《表记》引《小雅》:“不愧于人,不畏于天。”《孔子闲居》:“孔子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奉斯三者以劳天下,此之谓三无私。”’这是把“天”视为与人事具有相关性的价值存在,或解释为个我可以效法的榜样。从这个角度说,圣人修德配天,可助天地化育万物,与“天地参”,这正是《中庸》继承自周公以来“以德配天”思想。但是,另一方面,《中庸》又云:“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这里的“天”就有超越义。这是在讲“修身”与“知天”的联系,把“知天”作为“修身”的前提,与孟子“知天”不同。
第三,天道是人道之所从出,故天道是人所仿效的榜样。在《礼记》中,天或天道虽是由超越性的主宰演变而来的客观性原则,但却又是与人生世界相通的。《中庸》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人世间的“教”是效法天道。
天道既为客观必然性,则预示效法天道的人道就是主客观的统一。因而,人道并非客观的自然必然性,而是与自然必然不同的社会必然性。人道是需通过人事修为达到的、彰显德性而避免恶的自然必然性的活动。因此,天道在人事上不同于自然必然性,而是需通过主体努力才能实现的社会必然性。所以,《学记》认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中庸》云:“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大学》:“惟善以为宝。”
总的来说,《礼记》中“天”作为超越的存在是价值之源,它既有形上本体之义,又可为人所“默识”、体认。就超越性上说,任何个我不是天;从内在性上说,人与天相通不隔。人与天的关系因而不是单纯的“线性”逻辑关系,而是本体上天人相通,而实践上人虽需体认但又要承认天的超越性的关系。 [9] 
宇宙观
由于《礼记》成书时古代超越性的天道,已逐步内化为内在的心性,外在的宇宙结构与生成,已经不是关注的重点,即使有某些遗迹也并非采取对象性的认知的路数,而是体恤、体认,或杜维明所云的“体知”的路数,将之作为人解读和领悟的对象。如《中庸》云:“体群臣也……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由于心性本体论在思孟时已开始酝酿,《礼记》的宇宙观明显反映了内在性特点,已经有心性本体论的萌芽。同时,《礼记》中对“心身”、“本末”的关系的思想已相当复杂,其宇宙观便也呈现出内外兼顾相互印证的特点。就主体性而论,心为主,身为从,仁德为本,而礼为末。如《大学》:“心正而后身修。”《中庸》所谓“声色之于化民,末也”。这是先秦儒家已有的“心导耳目”之义的演绎。但另一方面,身作为结构性的存在,并非是一般意义上的工具,而是心寄居和依赖的“体”。如《缁衣》:“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心庄则体舒,心肃则容敬。心好之,君必安之,君好之,民必欲之。心以体全,亦以体伤,君以民存,亦以民亡。”说明心身关系好比君民关系。心为身之主,身为心之体。心安则体安,心好则体好。反过来,心也会因身伤而伤。它们不仅有主从关系,还有依赖关系。
《礼记》中无明确的天生地之说。即使《礼运》有所谓“大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也没有进一步的说明。《郊特牲》有:“天先乎地,君先于臣,其义一也”之说,但未明确说地由天所生。其中虽云“天先乎地”,但似更重天地的相对性、彼此协同的关系:“天生时而地生财”。所以,《礼记》在说明天时生化的同时,又赞扬地利之美。地在《礼记》中,是与天相对而又相配而言的。如《郊特牲》云:“地载万物,天垂象。取财于地,取法于天。”天地虽有高下尊卑之别,但并不妨碍它们各自的品格。相对天之“清明”、“高明”和“无私覆”而言,地的品格在于“广大”、“薄厚”、“无私载”。在《礼记》中,与神性的天地并列的有所谓鬼神。鬼神既为统一宇宙的部分,也参与宇宙创生。 [9] 
人生哲学
《礼记》继承和发挥了先秦儒家的伦理思想,以整体性、相关性的视界看待社会与人生。《礼记》在有些方面有更细节的要求,主张共生性可转化并通过动态的“互生性”来实现。如提出人际间为防止个人中心主义的膨胀,和彼此以义相责,不以己之所能愧人之所不能。《表记》云:“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不以其所不能者愧人。是故圣人之制行也,不制以己,使民有所劝免愧耻,以行其言”。“共生性”体现人际间在各不同层面的相互依赖性,“互生性”所揭示的是在此之上的主体彼此互为中介而生成意义的性质。
《礼记》中对时间结构的意义的认识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自我关系中的内省;二是社会历史的延续;三是出于对超越的天道的领悟。说内省是一时间结构,是因为内省本身是解读者自己在历史性结构中得到确立和理解。它体现了变易与递承关系,不仅意味着某种历史结果,而且是未来得以建构的条件。此所谓“反辅”也。《礼记》中继承了儒家思想的这一特点,所以十分突出“反躬”、“内省”、“自反”、“自尽”。
《礼记》中《中庸》、《大学》均突出“修身”的意义。“君子不可以不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修身”作为社会性活动不仅是私人性的,且有利于意义的生成与实现。 [9] 
教育思想
《礼记》中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大学》、《学记》、《中庸》三篇中。
《大学》
《大学》着重阐述了大学教育的目的、任务和步骤,提出了一个完整而概括的政治、道德教育的纲领和程序,认为大学教育的目标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亦称为“三纲领”。为实现大学教育的三个目标,《大学》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个步骤,或称“八条目”。八条目前后相续,逐个递进而又相互联系,体现了阶段与过程的统一。
《大学》将个人的学习、教人、政治等几个过程自然地联系起来,以道德观念的认识(格物、致知)为起点,以道德信念的建立(正心、诚意)为中心,以道德自觉性的培养(修身)为根本要求,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实践目标,使得八条目实际上成为一个过程和整体,构成了儒家的道德教育体系。它的基本思想是教育要服从于封建道德和政治,因此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推崇,宋以后,被收入“四书”,成为封建教育的基本教科书。 [10] 
《学记》
《学记》作为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教育论著,对先秦时期的教育和教学,第一次从理论上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总结。《学记》论述的教育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教育作用与目的:《学记》本着儒家的德治精神,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服务政治,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以及“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的思想。《学记》所主张的教育目的有两个:一是培养具有“建国君民”能力的统治者;二是要“化民成俗”,把人民教化成“安分守己”的顺民。《学记》将教育与政治、社会高度结合起来,把教育当成政治的重要手段,这种观点也是历代封建学者看待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⑵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学记》以托古的方式提出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学制系统:“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这种按行政建制设学的思想,对后世兴办学校有很大影响。在学校管理方面,《学记》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进程和考查标准。“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返,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悦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这个教学进程设想,一方面明确了教育的总目标,又确定了每个阶段的具体标准和要求,而且逐步深化提高,另一方面,每个阶段要达到的标准中都规定了学业知识和思想品德两方面的要求,体现了德智并重、循序渐进的特点。
⑶教育教学原则:《学记》在综合各家长期教育、教学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总结了一套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这是《学记》的精华所在。第一,教学相长。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要成的。第二,尊师重道。《学记》明确提出了“师严而道尊”的思想。一方面,《学记》高度评价了教师的作用;另一方面,《学记》又对教师提出严格的要求,既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崇高的道德修养,又要熟练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和技能技巧等教师应具备的条件。第三,藏息相辅。《学记》认为正课学习与课外练习必须兼顾,相互补充。第四,豫时孙摩。这是《学记》总结了长期教育、教学中的经验教训,概括出的重要规律,包含四条原则。“豫”是预防性原则,“禁于未发之谓豫”,要求事先估计到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倾向,采取预防措施;“时”是指及时施教原则,“当其可之谓时”,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适时而学,适时施教,否则,“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孙”是指循序渐进原则,“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教学要遵循一定的顺序进行,如果“杂施而不孙”,其效果将适得其反;“摩”指学习观摩原则,“相观而善之谓摩”,学习中要相互妯摩,取长补短,否则,“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但在观摩学习中要防止“燕朋”、“燕辟”,燕朋指轻慢而不庄重的朋友,燕辟即轻慢邪辟的言行。第五,启发诱导。《学记》对启发式原则的实质以及方法作了较全面的理论阐述。第六,长善救失。《学记》认为:“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指出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四种缺点,即贪多务得、片面狭窄、自满自足、畏难不前。这些缺点在每个人身上表现不同,产生的原因也各异,教师要学会具体分析,全面掌握,如果教法得当,缺点可以转化为优点。
⑷教学方法:第一,问答法。发问要注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答问要注意深浅适宜,详略得当。第二,讲解法。教师的讲解要简明扼要,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富于启发性。第三,练习法。《学记》以铁匠、弓匠之子与小马学驾车为例,说明必须从最基本、最简单的功夫练习起,打好基础。第四,类比法。通过类比,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具有“触类旁通”的能力。
《学记》为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发展树立了典范,它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专门化的形成,是中国“教育学的雏形”。 [10] 
《中庸》
《中庸》是一篇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它涉及的教育论述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⑴关于教育的本质与作用。《中庸》开头便说修道即为教育,而教育的作用则在于“率性”,顺着先天的善性发展,尽量把天赋的道德观念、道德意识体现出来。这是思孟学派“性善论”的思想。
⑵关于教育教学过程和步骤。《中庸》概括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五个阶段。“博学”就是广泛的学习;“审问”即对博学中的内容详细地问其真伪;“慎思”即对审问的内容进行分析、思考;“明辨”即明确分辨存在的问题,明确努力的方向;“笃行”即切实的实行,使观念和行为得到统一。这是一套完整的内省方法,包括学一思一行等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⑶关于教育途径。《中庸》说:“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这里的诚指的就是天道本然的状态,“明”即彰明、显明,它是“诚”这个本体所自然生发的东西,在本质上说诚和明是一致的,故说:“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诚明与明诚指的是人的修养可以从两条途径得到完善,即性与教:一是发掘人的内在天性,达到对外部世界的体认,“诚”是修身的根本,在此基础上彰显、发明一切道德,所以说“自诚明,谓之性”,因其是在本心本性范围内所做的修养工夫,或称“尊德性”。二是通过对外部世界的求知,以达到人的内在本性的发扬,“自明诚”则可以解释为:明白了事物所以然之理与所当然之则,就可以达到“诚”的境界,所以说“自明诚,谓之教”,因其首先需要做学习、教化的工夫,或称“道问学”。
⑷重视主观努力的作用。《中庸》明确指出,一个人的聪明才智与坚强意志,是在个人努力和学习中培养出来的,而并不完全取决于人的天赋。 [10] 
政治思想
⑴以教化政:指以教化和教养来规范约束政治权力和政治行为。儒家所谓“教”,不是与政治权力和相应的物质设施相对立的独立的外在力量,而是儒家理想政治形态的一个本质特征。《礼记》中通过进一步发挥孔子儒家“以教化政”,使政治道德化的同时又使道德政治化,引申而言是使政治“文而化之”,这是在政教合一并无其他外力可现实地制约政治权力的条件下,欲借宗法社会中可借用的力量,并加以改造来制衡政治权力的一种努力。 [11] 
⑵大同思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⑶礼制与刑律:《礼记》中,刑律作为礼的补充,因道德性的礼发挥作用的方式受到限制。《礼记》认为,现实中有“以怨报德”的“刑戮之民”或“淫邪之人”,不可无刑。《王制》认为,即使是轻刑,也不能赦免。表面上看,礼与刑各有不同的适用对象,《曲礼》提出影响甚广的“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礼记》中,礼被认为实际起着或至少部分起着法律的作用。《曲礼》云:“分争辨讼,非礼不决。”礼乐是刑罚的目的,而刑罚是礼乐的最后保证。《礼记》认为,礼起作用的方式与刑法不同。《经解》曰:“故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是以先王隆之也。”礼的教化是细微的,禁止邪恶于其未形成的不知不觉之中。《礼记》仍继承发挥孔子“德主刑辅”思想,认为刑、政与礼乐的基本目的相同。《乐记》云:“故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四者都是为和同民心而达到大治的方法。但是,《礼记》认为,礼是“人道”之根本,刑罚不足使人保持耻感,所以,必以礼乐为先。礼乐刑政的统一,才是“王道”政治。“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礼记》主张以爵赏为主,刑罚为辅,体现了儒家 “立教”为先之旨。礼治根本上是人治。《礼记》将礼乐刑政四者联结起来,肯定刑法之不可无,一定意义上是调整儒家法律及其哲学思想上的过于突出德治的偏失。儒家的社会现实,部分是建立在理想基础上的,在对于刑法作用有保留的肯定上,又反映了其理想是植根于现实中的一面。 [12] 
美学思想
《乐记》提出了物动心感说、礼主乐辅说、礼乐中和说、礼乐仁义说、礼乐昌德说、礼乐辅政说、礼乐易俗说、礼乐净欲说、大乐必易说、唯乐不可以为伪说、礼乐治心说、观乐知风说、乐者乐也说。 [13] 
《乐记》提出音乐的根源是人们的思想感情(心)受到外界事物(物)的激动。如“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进而提出了音乐的反映论,认为什么样的社会就有什么样的音乐;反之,不同性质的音乐就表现不同性质的思想感情。如“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提出了音乐的两种作用,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观点,认为音乐是调和天地间各种事物的。如“乐者,天地之和也。”另一种从实际出发,认为音乐可以改善社会意识,可以深深的感动人,可以改变风俗习惯。如:“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提出了音乐的两种美学观点,一种是形而上学地推崇“与天地同和”的乐。一种是比较现实的提倡“德音”“和乐”,反对“溺音”“淫乐”。提出了符合古代政权统治者的观点,认为统治者通过音乐来提高道德修养,被统治者通过音乐来发现自己的错误。统治者喜欢音乐因为它可以提高道德修养,被统治者喜欢音乐因为它可以满足个人的欲望。如“君子以好善,小人以听过。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反映了阶级社会开始形成以后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 [14] 
文学成就编辑
文体形态
《礼记》四十九篇的文体大致可分为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三种类型。
⑴议论文:这一类包括《礼记》中的运用论说的表达方式,以阐述礼义、发挥儒家思想为旨归的篇章,如《曾子问》《礼运》《礼器》《大传》《学记》《乐记》《祭义》的大部分、《祭统》《经解》《哀公问》《仲尼燕居》《孔子闲居》《坊记》《中庸》《表记》《缁衣》《三年问》《儒行》《大学》《冠义》《昏义》《乡饮酒义》《射义》的大部分、《燕义》《聘义》《丧服四制》等,涉及的篇目计有26篇。这些议论性篇章突出的文体特点是:文章结构比较完整,论证透辟,条理清晰,逻辑性强,并注意采用多种手法来说理。“论如析薪,贵能破理”。
⑵说明文:这一类包括《礼记》中以说明的表达方式,记录各种礼制的篇章,主要有《曲礼上》《曲礼下》《王制》《月令》《文王世子》《郊特牲》《内则》《玉藻》《明堂位》《丧服小记》《少仪》《杂记上》《杂记下》的大部分、《丧大记》《祭法》《奔丧》《问丧》《服问》《问传》《深衣》《投壶》等,涉及的篇目有21篇。这些说明性的篇章常常不避繁琐,详细记载各种礼仪末节,诸如君臣、父子、夫妇相见之礼,饮食、洒扫、言语、应对之法,朝聘、会盟、交友之仪等等,无不备载于文字。
⑶记叙文:这一类包括《礼记》中主要以叙述的表达方式,记载有关“礼”的言行及事件的篇章,主要有《檀弓上》《檀弓下》,还有散见于《杂记下》《祭义》《哀公问》《仲尼燕居》《孔子闲居》《射义》等篇的一些片断,涉及的篇目共有8篇。这些记述文篇章的文体特征主要是:叙事性较强,有完整的叙述情节。 [15] 
艺术特色
谋篇布局,层折曲妙
⑴章法谨严,映带生姿。《礼记》中的散文篇章多数短小精悍,章法谨严;如:孔子哭子路于中庭。有人吊者,而夫子拜。既哭,进使者而问故。使者曰:“醢之矣。”遂命覆醢。(《檀弓上》)有些篇章的结构看似开散,实以所表达的中心为主线,散而不乱。如:季武子寝疾,蟠固不说齐衰而入见,曰:“斯道也,将亡矣。士唯公门说齐衰。”武子曰:“不亦善乎!君子表微”及其丧也,曾点倚其门而歌。(《檀弓下》)
⑵婉转回复,前后呼应。《中庸》中的一节不仅首尾呼应,且有变化。如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子曰:“道其不行矣夫、”(《中庸》)虽仅变换几个字,自别有韵味,别样情态。钱锺书评曰:“结云‘道其不行矣夫!’首尾钩连;以断定语气始,以疑叹语气终,而若仍希冀于万一者,两端同而不同,弥饶姿致。
⑶沧海扬波,跌宕有致。《礼记》中有不少篇章情节曲折,文法跌宕,反映出丰富的内容:如《檀弓上》记鲁宋乘丘之战一节:鲁庄公及宋人战于乘丘,县贲父御,卜国为右。马惊败绩,公队,佐车授绥。公曰:“末之卜也。”县贲父曰:“他日不败绩,而今败绩,是无勇也。”遂死之,圉人浴马,有流矢在白肉。公曰:“非其罪也”遂诔之。士之有诔,自此始也。全文以八十一字,清楚地交待了两军交战的地点,庄公的随从情况、坠车、被救,县贲父之死,庄公哀诔等,情节完整,且有曲折波澜。
行文句法:繁简有当
⑴精约简括,不失一辞。比较而言,《国语》《春秋榖梁传》《左传》皆行文繁琐,尤以《国语》为最。像《檀弓》之文仅用一“安”、一“伤”字,就将申生体谅献公的孝子纯心表达曲尽,而且,申生不忘心系君国,使人辞于狐突之言又可谓语短而情深,情韵笃厚,这些都远较他书高妙。明代杨慎曰:“此节仅百五十字,而包括曲折,有他人千言不尽者。”
⑵丰赡繁富,不余一言。《檀弓》之文不避繁琐,适当采用复沓句法,虽看似拙笨,却也别有风采,宋代李涂说:“文章不难于巧而难于拙,不难于曲而难于直,不难于细而难于粗,不难于华而难于质:可与智者道,难与俗人言也。”
语言特色
⑴语言整饬而多变。《礼记》中多将整散句结合起来加以运用,如《杂记下》云:“管仲镂簋而朱铉…下不侮下一”《礼运》曰:“故玄酒在室…以齐上下。”所用的句式多种多样,随文而变,避免了单调、呆板,文章显得充盈丰厚而生动灵活。不过,形式整齐的句式也有,如《曲礼上》曰:“放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这样的句子读来音调和谐,气势贯通,文字也显得规整、典雅。还有铺排敷陈之风在《礼记》中也普遍存在。如《内则》篇一一罗列饭、膳、饮、酒、羞、食的种类,主食和肉类的搭配等等,林林总总,目不暇接。
⑵多样的修辞手法。《礼记》大量使用了比喻修辞格。如《礼运》曰:“故礼之于人也,犹酒之有蘖也。君子以厚,小人以薄。故圣王修义之柄、礼之序,以治人情。故人情者,圣王之田也。修礼以耕之,陈义以种之,讲学以耨之,本仁以聚之,播乐以安之。”《礼记》中也广泛使用了排比。如《曲礼上》云:“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文中也有使用顶真的。《大传》曰:“是故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爱百姓故刑罚中,刑罚中故庶民安,庶民安故财用足,财用足故百志成,百志成故礼俗刑,礼俗刑然后乐。”首尾蝉联,层层推进,表达谨严周密,如行云流水。《礼记》广泛运用了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如《坊记》云:“小人皆能养其亲,君子不敬何以辨?”《礼运》曰:“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渭之人。”这些辞格的运用都取得了良好的表达效果,从而使《礼记》繁琐细碎的记文有起伏、有变化,获得一种灵动的生气。
⑶虚词的灵活运用。《礼记》全书总字数97973个,单字字数3028个。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前五个单字依次是:之(4127次),也(2618次),不(2436次),子(2038次),而(2025次)。五个单字中,虚字占了半数以上。这些虚字的运用,在文中起到了良好的表达效果,如《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一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这段文字共用了十四个“之”字,尤其是开头的五句连用“之”字,不仅壮大了文势,而且也使表述更为清晰盎然。
⑷雅洁明畅的语言风格。在用词上,《礼记》使用较多的是单音节词。如《玉藻》曰:“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少仪》曰:“宾客主恭,祭祀主敬,丧事主哀,会同主溺。”一字简括,概括力强。 [16] 
价值影响编辑
⑴《礼记》中的许多篇章,是中国文化史上彪炳千古的典范。
⑵《礼记》的许多章节,高扬仁爱、正义、爱国、反对不义之政等进步思想,影响深远。
⑶书中大量记载了包括称谓、辞令、服饰、家教、尊老、丧祭、教化、礼俗等在内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几乎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对于读古书,传承中华文明,是难得的文化宝库。 [7] 
⑷《礼记》在儒家经典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礼记》在曹魏时期升格为“经”,并在唐代进一步升格为“五经”之一,取代了《仪礼》的地位;《礼记》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并列,被尊为“四书”之一。
⑸在儒家“十三经”中,《礼记》一书最集中、最全面、最系统地记述、阐释了儒家思想学说的核心内容。
⑹《礼记·礼运》中,孔子与其弟子子游以答问的形式提出了著名的“大同”社会理想,并进而说明“天下为公”是大同社会的特征,而礼制则是“小康”社会的纲纪,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政治建设。
⑺《礼记》许多篇章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儒家礼乐文化“和”的精神及其重要意义。《礼记·儒行》明确提出:“礼之以和为贵。”这种“贵和”的价值取向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⑻中国当代许多大学从《礼记》中,借用一些名言警句作为校训。如河南大学校训为“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厦门大学校训为“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东南大学校训为“止于至善”,复旦大学校训为“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等,这些校训影响着大学办学理念和价值取向,影响着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 [17] 
⑼《礼记》较为完整地反映了先秦至两汉时期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和家庭结构状况,并且对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行为规范进行了详细地解读,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家庭伦理规范,指导着当代伦理道德。 [18] 
⑽《礼记·乐记》中“中和”的美学思想影响着人们的审美取向。它主要从音乐的本质和作用来使人们的心理和精神达到平和,使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存。 [19] 
历代评价编辑
宋代理学家朱熹:《仪礼》,礼之根本;而《礼记》乃其枝叶。《礼记》乃秦汉上下诸儒觯释《仪礼》之书,又有他说附益于其间。” [20] 
明代诗人黎靖德:大抵说制度之书,惟《周礼》、《仪礼》可信,《礼记》便不可深信。 [21] 
明代思想家王夫之:补礼经之所未备,以会通于事物之变,而为之定体也。 [22] 
清代学者张沐:《礼》主敬之书。 [22] 
清末翰林学士王文锦:《礼记》是部儒学杂编。几千年来,对中华民族意识形态影响最大的书是儒家的书,从所起作用的大小来估计,《礼记》仅次于《论浯》,比肩于《孟子》,而远远超过《荀子》。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礼记》为儒家者流一大丛书。《礼记》之最大价值,在于能供给以研究战国、秦、汉间儒家者流,尤其是荀子一派学术思想史之极丰富之资料。
近代教育家吴承仕:以近世书部相况,则《记》百三十一篇者犹稍古之丛书,其中篇目容与他单行书、他丛书有复重者。二戴之《记》则犹晚出之丛书,其所采会即本之稍古之丛书,并删取各家单行之书,以自成一部。而二家所录自不嫌互有异同也。
现代学者王梦鸥:《礼记》不但是打通《仪礼》、《周礼》二书之内蕴的钥匙,同时亦是孔子以后发展至于西汉时代,许多孔门后学所共同宣说儒家思想的一部丛书。
现代史学家吕思勉:《礼记》为七十子后学之书,又多存礼家旧籍。读之,既可知孔门之经义,又可考古代之典章,实为可贵。
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屈万里:《礼记》可以说是一部各科论文丛集。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杨天宇:《礼记》是一部先秦至秦汉时期的礼学文献选编。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聂石樵:《礼记》一书是儒学杂编,没有统一之体例。
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龚建平,《礼记》是“杂凑”之学 。 [8] 
编者简介编辑
戴圣
戴圣
戴圣,字次君,西汉时人,据据《汉书·儒林传》《广平府志》《归德府志》《客家戴氏族谱》《新泰县志》等古文献均记载其为西汉梁国睢阳(今河南商丘睢阳区)人。 [23-26]  曾任九江太守,平生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尤重《礼》学研究。与叔父戴德及庆普等人曾师事经学大师后苍,潜心钻研《礼》学。
汉宣帝时,戴圣曾被立为博士,参与石渠阁议,评定五经异同。终生以授徒讲学和著述为业,曾选集战国至汉初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人所记的各种有关礼仪等论著,编撰成书,被称为《小戴记》或《小戴礼记》 [27]  。
研究发现编辑
2019年2月3日,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简牍初步释读工作完成,他们发现了几种古代典籍的失传版本或较早版本,其中包括《礼记》等儒家经典,这对于研究儒家学说及其经典的传布、演变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海昏侯墓出土简牍5200余枚,专家释读后发现比重最大的一部分是儒家经典及其训传,包括《礼记》类等。 [28] 
词条图册

--------------




The Confucianism Best Moral Gently Polite Virtue Behavioral Treatment Guiding Sutra Book 
《tieu dai le ky》, da tuu thi hien tai so khan dao dich 《le ky》
   
《小戴禮記》,也就是現在所看到的《禮記》。
《tiểu đái lễ ký》, dã tựu thị hiện tại sở khán đáo đích 《lễ ký》. 

《禮記》
《小戴禮記》


目 录 


曲礼上第一 
曲礼下第二 
檀弓上第三 
檀弓下第四 
王制第五 
月令第六 
曾子问第七 
文王世子第八 
礼运第九 
礼器第十 
效特牲第十一 
内则第十二 
玉藻第十三 
明堂位第十四 
丧服小记第十五 
大传第十六 
少仪第十七 
学记第十八 
乐记第十九 
杂记上第二十 
杂记下第二十一 
丧大记第二十二 
祭法第二十三 
祭义第二十四 
祭统第二十五 
经解第二十六 
哀公问第二十七 
仲尼燕居第二十八 
孔子闲居第二十九 
坊记第三十 
中庸第三十一 
表记第三十二 
缁衣第三十三 
奔丧第三十四 
问丧第三十五 
服问第三十六 
间传第三十七 
三年问第三十八 
深衣第三十九 
投壶第四十 
儒行第四十一 
大学第四十二 
冠义第四十三 
昏义第四十四 
乡饮酒义第四十五 
射义第四十六 
燕义第四十七 
聘义第四十八 
丧服四制第四十九 
 


----------------         


曲礼上第一 
   
曲礼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 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积而能散,安安而能 迁。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很毋求胜,分毋求多。疑事毋质,直而勿有。

若夫坐于尸,立如齐。礼从宜,使从俗。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不妄说人,不辞费。 礼,不逾节,不侵侮,不好狎。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也。礼 闻取于人,不闻取人。礼闻来学,不闻往教。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 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 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

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 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 知自别于禽兽。 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 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 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 志不慑。

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 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 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曰期,颐。

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谢,则必赐之几杖,行役以妇人。适四方,乘安车。 自称曰老夫,于其国则称名。越国而问焉,必告之以其制。 谋于长者,必操几杖以从之。长者问,不辞而对,非礼也。

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冫青,昏定而晨省,在丑夷不争。

夫为人子者,三赐不及车马。故州闾乡党称其孝也,兄弟亲戚称其慈也。僚 友称其弟也。执友称其仁也,交游称其信也。

见父之执,不谓之进不敢进,不谓之退不敢退,不问。不敢对。此孝子之行 也。

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恒言不称老。年 长以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则兄事之,五年以长则肩随之。群居五人,则长者必 异席。

为人子者,居不主奥,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门。食飨不为,祭祀 不为尸。听于无声,视于无形。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

孝子不服ウ,不登危,惧辱亲也。父母存,不许友以死,不有私财。

为人子者,父母存,冠衣不纯素。孤子当室,冠衣不纯采。

幼子常视毋诳,童子不衣裘裳。立必正方,不倾听。长者与之提携,则两手 奉长者之手。负剑辟耳诏之,则掩口而对。

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先生与之言 则对,不与之言则趋而退。

从长者而上丘陵,则必乡长者所视。登城不指,城上不呼。

将适舍,求毋固。将上堂,声必扬。户外有二屦,言闻则入,言不闻则不入。 将入户,视必下。入户奉扃,视瞻毋回;户开亦开,户阖亦阖;有后入者,阖而 勿遂。毋践屦,毋席,抠衣趋隅。必慎唯诺。

大夫士出入君门,由右,不践阈。 凡与客人者,每门让于客。客至于寝门,则主人请入为席,然后出迎客。客 固辞,主人肃客而入。主人入门而右,客入门而左。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客 若降等,则就主人之阶。主人固辞,然后客复就西阶。主人与客让登,主人先登, 客从之,拾级聚足,连步以上。上于东阶则先右足,上于西阶则先左足。

帷薄之外不趋,堂上不趋,执玉不趋,堂上接武,堂下布武。室中不翔,并 坐不横肱。授立不跪,授坐不立。

凡为长者粪之礼,必加帚于箕上,以袂拘而退。其尘不及长者,以箕自乡而 扌及之。奉席如桥衡。请席何乡,请衽何趾。席南乡北乡,以西方为上;东乡西 乡,以南方为上。若非饮食之客,则布席,席间函丈。主人跪正席,客跪抚席而 辞。客彻重席,主人固辞。客践席,乃坐。主人不问。客不先举。 将即席,容毋怍。两手抠衣去齐尺,衣毋拨,足毋蹶。先生书策琴瑟在前, 坐而迁之,戒勿越。 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坐必安,执尔颜。长者不及,毋亻言。正尔容,听 必恭。毋说。毋雷同。必则古昔,称先王。

侍坐于先生,先生问焉,终则对。请业则起,请益则起。父召无诺,先生召 无诺,唯而起。

侍坐于所尊敬,无余席。见同等不起。烛至起,食至起,上客起。

烛不见跋。尊客之前不叱狗。让食不唾。

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撰杖履,视日蚤莫,侍坐者请出矣。侍坐于君子, 君子问更端,则起而对。侍坐于君子,若有告者曰:少间,愿有复也。”则左 右屏而待。

毋侧听,毋敫应,毋淫视,毋怠荒。游毋倨,立毋跛,坐毋箕,寝毋伏。 敛发毋{髟也},冠毋免,劳毋袒,暑毋褰裳。

侍坐于长者,履不上于堂,解屦不敢当阶。就屦,跪而举之,屏于侧。乡长 者而屦,跪而迁屦,俯而纳屦。

离坐离立,毋往参焉。离立者,不出中间。男女不杂坐,不同施枷,不同 巾栉。不亲授。嫂叔不通问,诸母不漱裳。 外言不入于困,内言不出于困。女子许嫁,缨,非有大故,不入其门。 姑姊妹女子,子已嫁而反,兄弟弗与同席而坐,弗与同器而食。父子不同席。

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非受币,不交不亲。故日月以告君,齐戒以告鬼 神,为酒食以召乡党僚友,以厚其别也。

取妻不取同姓,故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寡妇之子,非有见焉,弗与为友。

贺取妻者,曰:“某子使某,闻子有客,使某羞。贫者不以货财为礼,老者 不以筋力为礼。

名子者不国,不以日月,不以隐疾,不以山川。男女异长,男子二十,冠而 字。父前,子名,君前,臣名。女子许嫁,笄而字。

凡进食之礼,左ゾ右,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脍炙处外,醯酱处内, 葱渫处末,酒浆处右,以脯修置者,左朐右末。

客若降等,执食兴辞,主人兴辞于客,然后客座。主人延客祭,祭食,祭所 先进。ゾ之序,遍祭之。三饭,主人延客食,然后辩ゾ。主人未辩。客不虚口。

侍食于长者,主人亲馈,则拜而食;主人不亲馈,则不拜而食。共食不饱, 共饭不泽手。 毋抟饭,毋放饭,毋流ヱ,毋咤食,毋啮骨,毋反鱼肉,毋投与狗骨。毋固 获,毋扬饭。饭黍毋以箸。毋Ш羹,毋絮羹,毋刺齿,毋ヱ醢。客絮羹,主人 辞不能亨。客ヱ醢。主人辞以窭。濡肉齿决,乾肉不齿决。毋嘬炙。卒食,客自 前跪,彻饭齐以授相者,主人兴辞于客,然后客坐。

侍饮于长者,酒进则起,拜受于尊所;长者辞,少者反席而饮。长者举,未 ,少者不敢饮。

长者赐,少者贱者不敢辞。赐果于君前,其有核者怀其核。

御食于君,君赐余,器之溉者不写,其余皆写。余不祭。父不祭子,夫不 祭妻。

御同于长者,虽贰不辞,偶坐不辞。羹之有菜者用夹。其无菜者不用夹。 为天子削瓜者副之,巾以。为国君者华之,巾以。为大夫累之,士之,庶 人之。 父母有疾,冠者不栉,行不翔,言不惰,琴瑟不御。食肉不至变味,饮酒不 至变貌,笑不至矧,怒不至詈。疾止复故。

有忧者侧席而坐,有丧者专席而坐。

水潦降,不献鱼鳖,献鸟者拂其首,畜鸟者则勿拂也。献车马者执策绥,献 甲者执胄,献仗者执末。献民虏者操右袂。献粟者执右契,献米者操量鼓。献孰 食者操酱齐,献田宅者操书致。

凡遗人弓者,张弓尚筋,弛弓尚角。左手执箫,右手承付。尊卑垂。若 主人拜则客还辟,辟拜。主人自受,由客之左,接下承付,乡与客并,然后受。

进剑者左首。进戈者前其,后其刃。进矛戟者前其镦。 进几杖者拂之。效马效羊者右牵之,效犬者左牵之。执禽者左首。饰羔雁者 以缋。受珠玉者以掬。受弓剑者以袂。饮玉爵者弗挥。凡以弓剑苞苴箪笥问人者, 操以受命,如使之容。

凡为君使者,已受命,君言不宿于家。君言至,则主人出拜君言之辱。使者 归,则必拜送于门外。若使人于君所,则必朝服而命之。使者反,则必下堂而受 命。 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君子不尽人之欢,不竭人之忠, 以全交也。

礼曰:“君子抱孙不抱子。”此言孙可以为王父尸,子不可以为父尸。为君 尸者,大夫士见之,则下之。君知所以为尸者,则自下之,尸必式。乘必以几。

齐者不乐不吊。居丧之礼,毁瘠不形,视听不衰。升降不由阼阶,出入不当 门隧。

居丧之礼,头有创则沐,身有疡则浴,有疾则饮酒食肉,疾止复初。不胜丧, 乃比于不慈不孝。五十不致毁,六十不毁,七十唯衰麻在身,饮酒食肉,处于内。 生与来日,死与往日。知生者吊,知死者伤。知生而不知死,吊而不伤。知 死而不知生,伤而不吊。

吊丧弗能赙,不问其所费。问疾弗能遗,不问其所欲。见人弗能馆,不问其 所舍。赐人者不曰来取。与人者不问其所欲。

适墓不登垄,助葬必执绋。临丧不笑。揖人必违其位。望柩不歌。入临不翔。 当食不叹。邻有丧,舂不相;里有殡,不巷歌。适墓不歌,哭日不歌。送丧不由 径,送葬不避涂潦。临丧则必有哀色,执绋不笑,临乐不叹,介胄,则有不可犯 之色。故君子戒慎,不失色于人。 国君抚式,大夫下之。大夫抚式,士下之。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 不在君侧。兵车不式,武车绥旌,德车结旌。

史载笔,士载言。前有水,则载青旌。前有尘埃,则载鸣鸢。前有车骑,则 载飞鸿。前有士师,则载虎皮。前有挚兽,则载貔貅。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 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急缮其怒。进退有度,左右有局,各司其局。

父之仇弗与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交游之仇不同国。四郊多垒,此卿大 夫之辱也。地广大,荒而不治,此亦士之辱也。

临祭不惰。祭服敝则焚之,祭器敝则埋之,龟敝则埋之,牲死则埋之。凡 祭于公者,必自彻其俎。

卒哭乃讳。礼,不讳嫌名。二名不偏讳。逮事父母,则讳王父母。不逮事父 母,则不讳王父母。君所无私讳,大夫之所有公讳。诗书不讳,临文不讳,庙中 不讳。夫人之讳,虽质君之前,臣不讳也;妇讳不出门。大功小功不讳。入竟而 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外事以刚日,内事以柔日。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某日,旬之内曰近某日。 丧事先远日,吉事先近日。曰:为日,假尔泰龟有常,假尔泰筮有常。卜筮不过 三,卜筮不相袭。龟为卜,为筮者,先圣王之所以使民信时日,敬鬼神,畏法 令也;所以使民决嫌疑,定犹与也。故曰,疑而筮之,则弗非也;日而行事,则 必践之。 君车将驾,则仆执策立于马前。已驾,仆展令效驾,奋衣由右上取贰 绥,跪乘,执策分辔,驱之五步而立。君出就车,则仆并辔授绥。左右攘辟,车 驱而驺。至于大门,君抚仆之手,而顾命车右就车。门闾、沟渠必步。

凡仆人之礼,必授人绥。若仆者降等则受,不然,则否。若仆者降等,则抚 仆之手,不然,则自下拘之。客车不入大门。妇人不立乘。犬马不上于堂。故君 子式黄发,下卿位,入国不驰,入里必式。君命召,虽贱人,大夫士必自御之。 介者不拜,为其拜而拜。祥车旷左,乘君之乘车不敢旷左,左必式。仆御 妇人,则进左手,后右手。御国君,则进右手,后左手而俯。国君不乘奇车。 车上不广,不妄指。立视五,式视马尾,顾不过毂。国中以策彗恤勿驱。 尘不出轨。

国君下齐牛,式宗庙。大夫士下公门,式路马。乘路马,必朝服载鞭策,不 敢授绶,左必式。步路马,必中道。以足蹙路马刍,有诛。齿路马,有诛。  


----------------         


曲礼下第二 
   
凡奉者当心,提者当带。执天子之器则上衡,国君则平衡,大夫则绥之,士 则提之。

 凡执主器,执轻如不克。执主器,操币圭璧,则尚左手,行不举足,车轮曳 踵。

 立则磬折垂佩。主佩倚则臣佩垂,主佩垂则臣佩委。执玉,其有藉者则裼, 无藉者则袭。

 国君不名卿老世妇,大夫不名世臣至娣,士不名家相长妾。君大夫之 子,不敢自称曰余小子。大夫士之子,不敢自称曰嗣子某,不敢与世子同名。

 君使士射,不能,则辞以疾,言曰:“某有负薪之忧。”侍于君子,不顾望 而对,非礼也。

 君子行礼,不求变俗。祭祀之礼,居丧之服,哭泣之位,皆如其国之故,谨 修其法而审行之。去国三世,爵禄有列于朝,出入有诏于国,若兄弟宗族犹存, 则反告于宗后,去国三世,爵禄无列于朝,出入无诏于国,唯兴之日,从新国之 法。

 君子已孤不更名,已孤暴贵,不为父作谥。居丧,未葬,读丧礼,既葬,读 祭礼,丧复常,续乐章。居丧不言乐,祭事不言凶,公庭不言妇女。

 振书端书于君前,有诛,倒侧龟於君前,有诛。龟,几杖,席盖、重素、 衤,不入公门。苞屦,扌及衽,厌冠,不入公门。书方,衰,凶器,不以告, 不入公门。公事不私议。

 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为次,居室为后。凡家造,祭器为先,牺赋 为次,养器为后。无田禄者不设祭器;有田禄者,先为祭服。君子虽贫,不粥祭 器;虽寒,不衣祭服;为宫室,不斩于丘木。

 大夫士去国,祭器不逾竟。大夫寓祭器于大夫,士寓祭器于士。大夫去国, 逾竟,为坛位乡国而哭。素衣、素裳、素冠、彻缘、屦、素蔑,乘髦马。不 蚤{髟前}。不祭食,不说人以无罪;妇人不当御。三月而复服。

 大夫士见于国君,君若劳之,则还辟,再拜稽首。君若迎拜,则还辟不敢答 拜。大夫士相见,虽贵贱不敌,主人敬客,则先拜客;客敬主人,则先拜主人。 凡非吊丧,非见国君,无不答拜者。大夫见于国君,国君拜其辱。士见于大夫, 大夫拜其辱。同国始相见,主人拜其辱。君于士,不答拜也,非其臣,则答拜之。 大夫于其臣,虽贱,必答拜之。男女相答拜也。

 国君春田不围泽,大夫不掩群,士不取は卵。岁凶,年谷不登,君膳不祭肺, 马不食谷,驰道不除,祭事不县。大夫不食粱,士饮酒不乐。君无故,玉不去身; 大夫无故不彻县,士无故不彻琴瑟。

 士有献于国君,他日,君问之曰:“安取彼?”再拜稽首而后对。大夫私行 出疆,必请。反必有献。士私行出疆,必请。反必告。君劳之,则拜;问其行, 拜而后对。

 国君去其国,止之曰:“奈何去社稷也!”大夫,曰:“奈何去宗庙也!” 士,曰:“奈何去坟墓也!”国君死社稷,大夫死众,士死制。

 君天下,曰天子。朝诸侯,分职授政任功,曰予一人。践阼临祭祀,内事曰 孝王某,外事曰嗣王某。临诸侯,畛于鬼神,曰有天王某甫。崩,曰天王崩。 复,曰天子复矣。告丧,曰天王登假。措之庙,立之主,曰帝。天子未除丧,曰 予小子。生名之,死亦名之。 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妇,有嫔,有妻,有妾。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 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马、 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众。天子之六府,曰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器、 司货,典司六职。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 六材。

 五官致贡,曰享。五官之长,曰伯,是职方。其摈于天子也,曰“天子之吏”。 天子同姓,谓之“伯父”,异姓谓之“伯舅”。自称于诸侯,曰:“天子之老”, 于外曰“公”,于其国曰“君”。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天子同姓, 谓之“叔父”,异姓谓之“叔舅”,于外曰“侯”,于其国曰“君”。其在东夷 北狄西戎南蛮,虽大曰“子”。于内自称曰“不谷”,于外自称曰“王老”。庶 方小侯,入天子之国曰“某人”,于外曰“子”,自称曰“孤”。 天子当依而立,诸侯北面而见天子,曰觐。天子当宁而立,诸公东面,诸侯 西面,曰朝。诸侯未及期相见曰遇,相见于地曰会。诸侯使大夫问于诸侯曰聘, 约信曰誓,莅牲曰盟。诸侯见天子曰“臣某侯某”,其与民言,自称曰“寡人”。 其在凶服,曰“适子孤”。临祭祀,内事曰“孝子某侯某”,外事曰“曾孙某侯 某”。死曰“薨”,复曰“某甫复矣”。既葬见天子曰类见。言谥曰类。诸侯使 人使于诸侯,使者自称曰“寡君之老”。

 天子穆穆,诸侯皇皇,大夫济济,士跄跄,庶人僬僬。 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 人曰“妻”。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夫人自称于天子,曰“老妇”; 自称于诸侯,曰“寡小君”;自称于其君,曰“小童”。自世妇以下,自称曰“ 婢子”。子于父母则自名也。

 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曰“某士”;自称曰“陪臣某”。于外曰“子”, 于其国曰“寡君之老”。使者自称曰“某”。

 天子不言出,诸侯不生名。君子不亲恶。诸侯失地,名;灭同姓,名。

 为人臣之礼,不显谏。三谏而不听,则逃之。子之事亲也,三谏而不听,则 号泣而随之。

 君有疾,饮药,臣先尝之。亲有疾,饮药,子先尝之。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亻疑人必于其伦。问天子之年,对曰:闻之,始服衣若干尺矣。问国君之年, 长,曰能从宗庙社稷之事矣;幼,曰未能从宗庙稷社之事也。问大夫之子,长, 曰能御矣;幼,曰未能御也。问士之子,长,曰能典谒矣;幼,曰未能典谒也。 问庶人之子,长,曰能负薪矣;幼,曰未能负薪也。问国君之富,数地以对,山 泽之所出。问大夫之富,曰有宰食力,祭器衣服不假。问士之富,以车数对,问 庶人之富,数畜以对。

 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岁遍。诸侯方祀。祭山川,祭五祀, 岁遍。大夫祭五祀,岁遍。士祭其先,凡祭,有其废之莫敢举也,有其举之莫敢 废也。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无福。天子以牺牛,诸侯以肥牛,大夫 以索牛,士以羊豕。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

 凡祭宗庙之礼,牛曰一元大武,豕曰则鬣,豚曰盾肥,羊曰柔毛,鸡曰翰 音,犬曰羹献,雉曰疏趾,兔曰明视,脯曰尹祭,鱼曰商祭,鲜鱼曰廷祭, 水曰清涤,酒曰清酌,黍曰芗合,梁曰芗萁,稷曰明粢,稻曰嘉蔬,韭曰丰本, 盐曰咸鹾,玉曰嘉玉,币曰量币。 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在床曰尸, 在棺曰柩。羽鸟曰降,四足曰渍。死寇曰兵。

 祭王父曰“皇祖考”,王母曰“皇祖妣”。父曰“皇考”,母曰“皇妣”, 夫曰“皇辟”。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寿考曰卒,短折曰不禄。

 天子,视不上于袷,不下于带;国君,绥视;大夫,衡视;士,视五步。凡 视,上于面则敖,下于带则忧,倾则奸。 君命,大夫与士肄。在官言官,在府言府,在库言库,在朝言朝。朝言不及 犬马。辍朝而顾,不有异事,必有异虑。故辍朝而顾,君子谓之固。在朝言礼, 问礼对以礼。

 大飨大问卜,不饶富。

 凡挚,天子鬯,诸侯圭,卿羔,大夫雁,士雉,庶人之挚匹。童子委挚而退。 野外军中无挚,以缨,拾,矢,可也。妇人之挚,具榛脯修枣栗。

 纳女于天子,曰“备百姓”,于国君,曰“备酒浆”,于大夫,曰“备埽洒”。  


----------------         


檀弓上第三 
   
公仪仲子之丧,檀弓免焉。仲子舍其孙而立其子,檀弓曰:“何居?我未之 前闻也。”趋而就子服伯子于门右,曰:“仲子舍其孙而立其子,何也?”伯子 曰:“仲子亦犹行古之道也。昔者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微子舍其孙盾而立 衍也。夫仲子亦犹行古之道也。”子游问诸孔子,孔子曰:“否!立孙。” 
事亲有隐而无犯,左右就养无方,服勤至死,致丧三年。事君有犯而无隐, 左右就养有方,服勤至死,方丧三年。事师无犯无隐,左右就养无方,服勤至死, 心丧三年。

 季武子成寝,杜氏之葬在西阶之下,请合葬焉,许之。入宫而不敢哭。武子 曰:“合葬非古也,自周公以来,未之有改也。吾许其大而不许其细,何居?” 命之哭。 子上之母死而不丧。门人问诸子思曰:“昔者子之先君子丧出母乎?”曰: “然。”“子之不使白也丧之,何也?”子思曰:“昔者吾先君子无所失道。道 隆则从而隆,道污则从而污,亻及则安能?为亻及也妻者,是为白也母;不为亻及 也妻者,是不为白也母。”故孔氏之不丧出母,自子思始也。

 孔子曰:“拜而后稽颡,颓乎其顺也;稽颡而后拜,颀乎其至也。三年之丧, 吾从其至者。”

孔子既得合葬于防,曰:“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人也, 不可以弗识也。”于是封之,崇四尺。孔子先反,门人后,雨甚,至,孔子问焉, 曰:“尔来何迟也?”曰:“防墓崩”。孔子不应。三,孔子泫然流涕曰:“吾 闻之,古不修墓。” 孔子哭子路于中庭。有人吊者,而夫子拜之。既哭,进使者而问故。使者曰: “醢之矣。”遂命覆醢。

 曾子曰:“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

子思曰:“丧三日而殡,凡附于身者,必诚必信,勿之有悔焉耳矣。三月而 葬,凡附于棺者,必诚必信,勿之有悔焉耳矣。丧三年以为极,亡则弗之忘矣。 故君子有终身之忧,而无一朝之患。故忌日不乐。”

孔子少孤,不知其墓,殡于五父之衢。人之见之者,皆以为葬也。其慎也, 盖殡也。问于取阝曼父之母,然后得合葬于防。 邻有丧,舂不相;里有殡,不巷歌。 丧冠不。

 有虞氏瓦棺,夏后氏{即土}周,殷人棺椁,周人墙置た。周人以殷人之棺椁 葬长殇,以夏后氏之{即土}周葬中殇、下殇,以有虞氏之瓦棺葬无服之殇。

 夏后氏尚黑,大事敛用昏,戎事乘骊,牲用玄。殷人尚白,大事敛用日中, 戎事乘翰,牲用白。周人尚赤,大事敛用日出,戎事乘原,牲用も。 穆公之母卒,使人问于曾子曰:“如之何?”对曰:“申也闻诸申之父曰: 哭泣之哀,齐斩之情,饣粥之食,自天子达。布幕,卫也,纟参幕,鲁也。”

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公子重耳谓之曰:“子盖言子之志于公乎?”世子 曰:“不可,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曰:“然则盖行乎?”世子曰: “不可,君谓我欲弑君也,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吾何行如之?”使人辞于狐突 曰:“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也,以至于死,申生不敢爱其死。虽然,吾君老 矣,子少,国家多难,伯氏不出而图吾君,伯氏苟出而图吾君,申生受赐而死”。 再拜稽首,乃卒。是以为恭世子也。

 鲁人有朝祥而莫歌者,子路笑之。夫子曰:“由,尔责于人,终无已夫,三 年之丧,亦已久矣夫。”子路出,夫子曰:“又多乎哉,逾月则其善也。” 鲁庄公及宋人战于乘丘,县贲父御,卜国为右。马惊,败绩,公队,佐车授 绥。公曰:“末之卜也。”县贲父曰:“他日不败绩,而今败绩是无勇也。”遂 死之。圉人浴马,有流矢在白肉。公曰:“非其罪也。”遂诔之。士之有诔,自 此始也。

 曾子寝疾,病。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 童子曰:“华而,大夫之箦与?”子春曰:“止!”曾子闻之,瞿然曰:“呼!” 曰:“华而,大夫之箦与?”曾子曰:“然。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 元,起易箦。”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 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 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举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没。 始死,充充如有穷,既殡、瞿瞿如有求而弗得;既葬,皇皇如有望而弗至。 练而慨然,祥而廓然。

 邾娄复之以矢,盖自战于升陉始也。鲁妇人之ヮ而吊也,自败于台鲐始也。

 南宫纟舀之妻之姑之丧,夫子诲之ヮ曰:“尔毋从从尔,尔勿扈扈尔,盖榛 以为笄,长尺,而总八寸。”

孟献子礻覃,县而不乐,比御而不入。夫子曰:“献子加于人一等矣!” 孔子既祥,五日弹琴而不成声,十日而成笙歌。 有子盖既祥而丝屦组缨。

 死而不吊者三:畏、厌、溺。

 子路有姊之丧,可以除之矣,而弗除也,孔子曰:“何弗除也?”子路曰: “吾寡兄弟而弗忍也。”孔子曰:“先王制礼,行道之人皆弗忍也。”子路闻之, 遂除之。

 大公封于营丘,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周。君子曰:“乐乐其所自生,礼不忘 其本。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

伯鱼之母死,期而犹哭,夫子闻之曰:“谁与哭者?”门人曰:“鲤也。” 夫子曰:“嘻!其甚也。”伯鱼闻之,遂除之。 舜葬于苍梧之野,盖三妃未之从也。季武子曰:“周公盖附”。

 曾子之丧,浴于爨室。

 大功废业。或曰:“大功,诵可也。”

子张病,召申祥而语之曰:“君子曰终,小人曰死;吾今日其庶几乎?”

曾子曰:“始死之奠,其余阁也与?”

曾子曰:“小功不为位也者,是委巷之礼也。子思之哭嫂也为位,妇人倡踊。 申祥之哭言思也亦然。” 古者冠缩缝,今也衡缝。故丧冠之反吉,非古也。

 曾子谓子思曰:“!吾执亲之丧也,水浆不入于口者七日。”子思曰: “先王之制礼也,过之者俯而就之,不至焉者,而及之。故君子之执亲之丧也, 水浆不入于口者三日,杖而后能起。”

曾子曰:“小功不税,则是远兄弟终无服也,而可乎?”

伯高之丧,孔氏之使者未至,冉子摄束帛乘马而将之。孔子曰:“异哉,徒 使我不诚于伯高。”

伯高死于卫,赴于孔子。孔子曰:“吾恶乎哭诸?兄弟,吾哭诸庙;父之友, 吾哭诸庙门之外;师,吾哭诸寝;朋友,吾哭诸寝门之外;所知,吾哭诸野。于 野,则已疏;于寝,则已重。夫由赐也见我,吾哭诸赐氏。”遂命子贡为之主, 曰:“为尔哭也来者,拜之;知伯高而来者,勿拜也。”

曾子曰:“丧有疾,食肉饮酒,必有草木之滋焉。以为姜桂之谓也。”

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曾子吊之曰:“吾闻之也,朋友丧明则哭之。”曾子 哭,子夏亦哭,曰:“天乎!予之无罪也。”曾子怒曰:“商,女何无罪也?吾与 女事夫子于洙泗之间,退而老于西河之上,使西河之民,疑女于夫子,尔罪一也; 丧尔亲,使民未有闻焉,尔罪二也;丧尔子,丧尔明,尔罪三也。而曰女何无罪 与!”子夏投其杖而拜曰:“吾过矣!吾过矣!吾离群而索居,亦已久矣。”

夫昼居于内,问其疾可也;夜居于外,吊之可也。是故君子非有大故,不宿 于外;非致齐也,非疾也,不昼夜居于内。 高子皋执亲之丧也,泣血三年,未尝见齿,君子以为难。

 衰,与其不当物也,宁无衰,齐衰不以边坐,大功不以服勤。

 孔子之卫,遇旧馆人之丧,入而哭之哀。出,使子贡说骖而赙之。子贡曰: “于门人之丧,未有所说骖,说骖于旧馆,无乃已重乎?”夫子曰:“予乡者入 而哭之,遇于一哀而出涕。予恶夫涕之无从也,小子行之。”

孔子在卫,有送葬者,而夫子观之,曰:“善哉为丧乎!足以为法矣,小子 识之。”

子贡曰:“夫子何善尔也?”曰:“其往也如慕,其反也如疑。”子贡曰: “岂若速反而虞乎?”子曰:“小子识之,我未之能行也。” 颜渊之丧,馈祥肉,孔子出受之,入,弹琴而后食之。

 孔子与门人立,拱而尚右,二三子亦皆尚右。孔子曰:“二三子之嗜学也, 我则有姊之丧故也。”二三子皆尚左。

 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 其萎乎!”既歌而入,当户而坐,子贡闻之曰:“泰山其颓,则吾将安仰?梁木 其坏,哲人其萎,则吾将安放,夫子殆将病也。”遂趋而入。夫子曰:“赐!尔 来何迟也?夏后氏殡于东阶之上,则犹在阼也;殷人殡于两楹之间,则与宾主夹 之也;周人殡于西阶之上,则犹宾之也。而丘也殷人也。予畴昔之夜,梦坐奠于 两楹之间。夫明王不兴,而天下其孰能宗予,予殆将死也。”盖寝疾七日而没。

 孔子之丧,门人疑所服。子贡曰:“昔者夫子之丧颜渊,若丧子而无服,丧 子路亦然。请丧夫子,若丧父而无服。

 孔子之丧,公西赤为志焉,饰棺墙、置た、设披,周也。设崇,殷也。绸练、 设,夏也。 子张之丧,公明仪为志焉。褚幕丹质,蚁结于四隅,殷士也。

 子夏问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曰:“寝苫枕干,不仕,弗 与共天下也。遇诸市朝,不反兵而斗。”曰:“请问居昆弟之仇如之何?”曰: “仕弗与共国,衔君命而使,虽遇之不斗。”曰:“请问居从父昆弟之仇如之 何?”曰:“不为魁,主人能,则执兵而陪其后。” 孔子之丧,二三子皆而出,群居则出则否。

 易墓,非古也。

 子路曰:“吾闻诸夫子:丧礼,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哀有 余也。祭礼,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敬有余。’”

曾子吊于负夏,主人既祖,填池,推柩而反之,降妇人而后行礼。从者曰: “礼与?”曾子曰:“夫祖者且也,且胡为其不可以反宿也。”从者又问诸子游 曰:“礼与?”子游曰:“饭于牖下,小敛于户内,大敛于阼,殡于客位,祖于 庭,葬于墓,所以即远也。故丧事有进而无退。”曾子闻曰:“多矣乎,予出祖 者。”

曾子袭裘而吊,子游裼裘而吊。曾子指子游而示人曰:“夫夫也,为习于礼 者,如之何其裼裘而吊也?”主人既小敛,袒、括发,子游趋而出,袭裘带而 入。曾子曰:“我过矣,我过矣,夫夫是也。”

子夏既除丧而见,予之琴,和之而不和,弹之而不成声。作而曰:“哀未忘 也,先王制礼而弗敢过也。”子张既除丧而见,予之琴,和之而和,弹之而成声。 作而曰:“先王制礼,不敢不至焉。”

司寇惠子之丧,子游为之麻衰牡麻,文子辞曰:“子辱与弥牟之弟游,又 辱为之服,敢辞。”子游曰:“礼也。”文子退反哭。子游趋而就诸臣之位,文 子又辞曰:“子辱与弥牟之弟游,又辱为之服,又辱临其丧,敢辞。”马游曰: “固以清文子退,扶适子南面而立曰:“子辱与弥牟之弟游,又辱为之服,又辱 临其丧,虎也敢不复位。”子游趋而就客位。

 将军文子之丧,既除丧,而,后越人来吊,主人深衣练冠,待于庙,垂涕Д。 子游观之曰:“将军文氏之子其庶几乎!亡于礼者之礼也,其动也中。”

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死谥,周道也。

也者实也。

 掘中ニ而浴,毁灶以缀足,及葬,毁宗躐行,出于大门,殷道也。学者行之。

 子柳之母死,子硕请具。子柳曰:“何以哉?”子硕曰:“请粥庶弟之母。” 子柳曰:“如之何其粥人之母以葬其母也不可。”既葬,子硕欲以赙布之余具祭 器。子柳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家于丧,请班诸兄弟之贫者。” 君子曰:“谋人之军师,败则死之;谋人之邦邑,危则亡之。”

公叔文子升于瑕丘,蘧伯玉从。文子曰:“乐哉斯丘也,死则我欲葬焉。” 蘧伯玉曰:“吾子乐之,则瑗请前。” 弁人有其母死而孺子泣者。孔子曰:“哀则哀矣,而难为继也。夫礼,为可 传也,为可继也,故哭踊有节。”

叔孙武叔之母死,既小敛,举者出户,出户袒,且投其冠括发。子游曰:“ 知礼。”

扶君,卜人师扶右,射人师扶左,君薨以是举。 从母之夫,舅之妻,二夫人相为服,君子未之言也。或曰同爨缌。

 丧事欲其纵纵尔,吉事欲其折折尔。故丧事虽遽不陵节,吉事虽止不怠。故 骚骚尔则野,鼎鼎尔则小人,君子盖犹犹尔。

 丧具,君子耻具一日二日而可为也者,君子弗为也。

 丧服,兄弟之子犹子也,盖引而进之也;嫂叔之无服也。盖推而远之也;姑 姊妹之薄也,盖有受我而厚之者也。

 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曾子与客立于门侧,其徒趋向而出。曾子曰:“尔将何之?”曰:“吾父死, 将出哭于巷。”曰:“反,哭于尔次。”曾子北面而吊焉。

 孔子曰:“之死而致死之,不仁而不可为也;之死而致生之,不知而不可为 也。是故,竹不成用,瓦不成味,木不成斫,琴瑟张而不平,竽笙备而不和,有 钟磬而无иね,其曰明器,神明之也。”

有子问于曾子曰:“问丧于夫子乎?”曰:“闻之矣,丧欲速贫,死欲速朽。” 有子曰:“是非君子之言也。”曾子曰:“参也闻诸夫子也。”有子又曰:“是 非君子之言也。”曾子曰:“参也与子游闻之。”有子曰:“然,然则夫子有为 言之也。”曾子以斯言告于子游。子游曰:“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昔者夫 子居于宋,见桓司马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 朽之愈也。’死之欲速朽,为桓司马言之也。南宫敬叔反,必载宝而朝。夫子曰: ‘若是其货也,丧不如速贫之愈也。’丧之欲速贫,为敬叔言之也。”曾子以子 游之言告于有子,有子曰:“然,吾固曰,非夫子之言也。”曾子曰:“子何以 知之?”有子曰:“夫子制于中都,四寸之棺,五寸椁,以斯知不欲速朽也。昔 者夫子失鲁司寇,将之荆,盖先之以子夏,又申以冉有,以斯知不欲速贫也。”

陈庄子死,赴于鲁,鲁人欲勿哭,缪公召县子而问焉。县子曰:“古之大夫, 束修之问不出竟,虽欲哭之,安得而哭之?今之大夫,交政于中国,虽欲勿哭, 焉得而勿哭?且臣闻之,哭有二道:有爱而哭之,有畏而哭之。”公曰:“然, 然则如之何而可?”县子曰:“请哭诸异姓之庙。”于是与哭诸县氏。

 仲宪言于曾子曰:“夏后氏用明器,示民无知也;殷人用祭器,示民有知也; 周人兼用之,示民疑也。”曾子曰:“其不然乎!其不然乎!夫明器,鬼器也;祭 器,人器也。夫古之人,胡为而死其亲乎?”

公叔木有同母异父之昆弟死,问于子游。子游曰:“其大功乎?”狄仪有同 母异父之昆弟死,问于子夏,子夏曰:“我未之前闻也。鲁人则为之齐衰。”狄 仪行齐衰。今之齐衰,狄仪之问也。

 子思之母死于卫,柳若谓子思曰:“子,圣人之后也。四方于子乎观礼,子 盖慎诸。”子思曰:“吾何慎哉,吾闻之,有其礼,无其财,君子弗行也。有其 礼,有其财,无其时,君子弗行也;吾何慎哉。”

县子琐曰:“吾闻之,古者不降,上下各以其亲。滕伯文为孟虎齐衰,其叔 父也;为孟皮齐衰,其叔父也。”

后木曰:“丧,吾闻诸县子曰:‘夫丧,不可不深长思也,买棺外内易。’ 我死则亦然。” 曾子曰:“尸未设饰,故帷堂,小敛而彻帷。”仲梁子曰:“夫妇方乱,故 帷堂,小敛而彻帷。”

小敛之奠,子游曰:“于东方。”曾子曰:“于西方,敛斯席矣。”小敛之 奠在西方,鲁礼之未失也。

 县子曰:“衰む裳,非古也。”

子蒲卒,哭者呼灭。子皋曰:“若是野哉!”哭者改之。 杜桥之母之丧,宫中无相以为沽也。 夫子曰:“始死,羔裘玄冠者,易之而已。”羔裘玄冠,夫子不以吊。

 子游问丧具,夫子曰:“称家之有亡。”子游曰:“有亡恶乎齐?”夫子曰: “有,毋过礼。苟亡矣,敛首足形,还葬,县棺而封,人岂有非之者哉?”

司士贲告于子游曰:“请袭于床。”子游曰:“诺。”县子闻之曰:“汰哉 叔氏,专以礼许人。”

宋襄公葬其夫人,醯醢百瓮。曾子曰:“既曰明器,而又实之。” 孟献子之丧,司徒旅归四布。夫子曰:“可也。” 读,曾子曰:“非古也,是再告也。”

成子高寝疾,庆遗人,请曰:“子之病革矣,如至乎大病,则如之何?”子 高曰:“吾闻之也,生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吾纵生无益于人,吾可以死害于 人乎哉?我死,则择不食之地而葬我焉。”

子夏问诸夫子曰:“居君之母与妻之丧’“居处言语饮食ぅ尔。”

宾客至,无所馆。夫子曰:“生于我乎馆,死于我乎殡。”

国子高曰:“葬也者,藏也。藏也者,欲人之弗得见也。是故衣足以饰身, 棺周于衣,椁周于棺,土周於椁,反壤树之哉。” 孔子之丧,有自燕来观者,舍于子夏氏。子夏曰:“圣人之葬人与?人之葬 圣人也。子何观焉?昔者夫子言之曰:‘吾见封之若堂者矣,见若坊者矣,见若 覆夏屋者矣,见若斧者矣。’从若斧者焉,马鬣封之谓也。今一日而三斩板,而 已封,尚行夫子之志乎哉!”

妇人不葛带。

 有荐新,如朔奠。

 既葬,各以其服除。

 池视重ニ。

 君即位而为卑岁壹漆之,藏焉。复、楔齿、缀足、饭、设饰、帷堂并作。

 复、楔齿、缀足、饭、设饰、帷堂并作。父兄命赴者。

 君复,于小寝、大寝、小祖、大祖、库门、四郊。

 丧不剥,奠也与?祭肉也与?

 既殡,旬而布材与明器。

 朝奠日出,夕奠逮日。

 父母之丧,哭无时,使必知其反也。 练,练衣黄里,纟原缘,葛要,绳屦无纟句,角,鹿裘衡长,去裼 之可也。 有殡,闻远兄弟之丧,虽缌必往;非兄弟,虽邻不往。 所识其兄弟不同居者皆吊。 天子之棺四重,水兕革棺被之,其厚三寸,礻也棺一,梓棺二,四者皆周。 棺束缩二衡三,衽每束一。柏椁以端长六尺。

 天子之哭诸侯也,爵弁纟才衣。或曰:使有司哭之,为之不以乐食。

 天子之殡也,涂龙盾以椁,加斧于椁上,毕涂屋,天子之礼也。

 唯天子之丧,有别姓而哭。

 鲁哀公诔孔丘曰:“天不遗耆老,莫相予位焉。呜呼哀哉,尼父!”

国亡大县邑,公卿大夫士皆厌冠,哭于大庙,三日,君不举。或曰:君举而 哭于后土。

 孔子恶野哭者。 未仕者不敢税人如税人,则以父兄之命。 士备入而后朝夕踊。 祥而缟,是月礻覃,徙月乐。 君于士有赐。  

 

----------------         

檀弓下第四 
   
君之适长殇,车三乘,公之庶长殇,车一乘,大夫之适长殇,车一乘。 
 公之丧,诸达官之长,杖。 君于大夫,将葬,吊于宫,及出,命引之,三步则止,如是者三,君退。朝 亦如之,哀次亦如之。

 五十无车者,不越疆而吊人。

 季武子寝疾,乔固不说齐衰而入见,曰:“斯道也,将亡矣士唯公门 说齐衰。”武子曰:“不亦善乎,君子表微。”及其丧也,曾点倚其门而歌。 大夫吊,当事而至,则辞焉。

 吊於人,是日不乐。妇人不越疆而吊人。行吊之日不饮酒食肉焉。吊于葬者 必执引,若从柩及圹,皆执绋。

 丧,公吊之,必有拜者,虽朋友州里舍人可也。吊曰:“寡君承事。”主人 曰:“临。”君遇柩于路,必使人吊之。 大夫之丧,庶子不受吊。

 妻之昆弟为父后者死,哭之适室,子为主,袒免哭踊,夫入门右,使人立于 门外告来者,狎则入哭。父在,哭于妻之室;非为父后者,哭诸异室。

 有殡,闻远兄弟之丧,哭于侧室。无侧室,哭于门内之右。同国,则往哭之。

 子张死,曾子有母之丧,齐衰而往哭之。或曰:“齐衰不以吊。”曾子曰: “我吊也与哉?”

有若之丧,悼公吊焉,子游摈,由左。

 齐谷王姬之丧,鲁庄公为之大功。或曰:“由鲁嫁,故为之服姊妹之服。” 或曰:“外祖母也,故为之服。”

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寡人闻之,亡国恒于斯,得 国恒于斯,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丧亦不可久也,时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图之。 ”以告舅犯。舅犯曰:“孺子其辞焉。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父死之谓何?又 因以为利,而天下其孰能说之?孺子其辞焉!”公子重耳对客曰:“君惠吊亡臣 重耳,身丧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哀,以为君忧。父死之谓何?或敢有他志,以 辱君义。”稽颡而不拜,哭而起,起而不私。子显以致命于穆公。穆公曰:“仁 夫公子重耳!夫稽颡而不拜,则未为后也,故不成拜。哭而起,则爱父也;起而 不私,则远利也。”

帷殡非古也,自敬姜之哭穆伯始也。

 丧礼,哀戚之至也。节哀,顺变也。君子念始生之者也。复,尽爱之道也, 有祷祠之心焉。望反诸幽,求诸鬼神之道也,北面,求诸幽之义也。拜稽颡,哀 戚之至隐也。稽颡、隐之甚也。饭用米贝,弗忍虚也。不以食道,用美焉尔。铭, 明旌也,以死者为不可别已,故以其旗识之。爱之,斯录之矣;敬之,斯尽其道 焉耳。重,主道也,殷主缀重焉,周主重彻焉。奠以素器,以生者有哀素之心也。 唯祭祀之礼,主人自尽焉尔,岂知神之所飨,亦以主人有齐敬之心也。辟踊,哀 之至也,有算,为之节文也。袒、括发,变也,愠、哀之变也,去饰,去美也, 袒、括发,去饰之甚也,有所袒,有所袭,哀之节也。弁葛而葬,与神交之道 也,有敬心焉。周人弁而葬,殷人而葬。ヱ主人主妇室老,为其病也,君命 食之也,反哭升堂,反诸其所作也;主妇入于室,反诸其所养也。反哭之吊也, 哀之至也反而亡焉,失之矣,于是为甚,殷既封而吊,周反哭而吊。孔子曰:“ 殷已悫,吾从周。”葬于北方北首,三代之达礼也,之幽之故也。既封,主人赠, 而祝宿虞尸。既反哭,主人与有司视虞牲,有司以几筵舍奠于墓左,反,日中而 虞,葬日虞,弗忍一日离也。是日也,以虞易奠。卒哭曰成事。是日也,以吉祭 易丧祭,明日,于祖父。其变而之吉祭也,比至于,必于是日也接不忍一日 末有所归也。殷练而,周卒哭而。孔子善殷。君临臣丧,以巫祝桃戈—— 恶之也,所以异于生也。丧有死之道焉,先王之所难言也。丧之朝也,顺死者之 孝心也,其哀离其室也,故至于祖考之庙而后行。殷朝而殡于祖,周朝而遂葬。 孔子谓:为明器者,知丧道矣,备物而不可用也。哀哉!死者而用生者之器也。 不殆于用殉乎哉?其曰明器,神明之也。涂车刍灵,自古有之,明器之道也。孔 子谓“为刍灵者善”,谓“为俑者不仁”,殆于用人乎哉?

 穆公问于子思曰:“为旧君反服,古与?”子思曰:“古之君子,进人以礼, 退人以礼,故有旧君反服之礼也。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队诸渊, 毋为戎首,不亦善乎!又何反服之礼之有?”

悼公之丧,季昭子问于孟敬子曰:“为君何食?”敬子曰:“食粥天下之达 礼也。吾三臣者之不能居公室也,四方莫不闻矣,勉而为瘠则吾能,毋乃使人疑 夫不以情居瘠者乎哉?我则食食。”

卫司徒敬子死,子夏吊焉,主人未小敛,而往。子游吊焉,主人既小敛, 子游出反哭,子夏曰:“闻之也与?”曰:“闻诸夫子,主人未改服则不 。”

曾子曰:“晏子可谓知礼也已,恭敬之有焉。”有若曰:“晏子一狐裘三十 年,遣车一乘,及墓而反。国君七个,遣车七乘,大夫五个,遣车五乘,晏子焉 知礼?”曾子曰:“国无道,君子耻盈礼焉。国奢,则示之以俭,国俭,则示之 以礼。”

国昭子之母死,问于子张曰:“葬及墓,男子妇人安位?”子张曰:“司徒 敬子之丧,夫子相,男子西乡,妇人东乡。”曰:“噫!毋。”曰:“我丧也斯 沾。尔专之,宾为宾焉,主为主焉妇人从男子皆西乡。” 穆伯之丧,敬姜昼哭;文伯之丧,昼夜哭。孔子曰:“知礼矣。”

文伯之丧,敬姜据其床而不哭,曰:“昔者吾有斯子也,吾以将为贤人也, 吾未尝以就公室。今及其死也,朋友诸臣未有出涕者,而内人皆行哭失声。斯子 也,必多旷于礼矣夫。”

季康子之母死,陈亵衣。敬姜曰:“妇人不饰,不敢见舅姑。将有四方之宾 来,亵衣何为陈于斯。”命撤之。

 有子与子游立,见孺子慕者。有子谓子游曰:“予壹不知夫丧之踊也,予欲 去之久矣。情在于斯,其是也夫?”子游曰:“礼有微情者,有以故兴物者。有 直情而径行者,戎狄之道也。礼道则不然,人喜则斯陶,陶斯咏,咏斯犹,犹斯 舞,舞斯愠,愠斯戚,戚斯叹,叹斯辟,辟斯踊矣,品节斯,斯之谓礼。人死, 斯恶之矣,无能也,斯倍之矣。是故制绞衾,设蒌た,为使人勿恶也。始死,脯 醢之奠,将行,遣而行之,既葬而食之,未有见其飨之者也,自上世以来,未之 有舍也,为使人勿倍也。故子之所刺于礼者,亦非礼之訾也。” 吴侵陈,斩祀杀厉,师还出竟,陈太宰使于师。夫差谓行人仪曰:“是夫 也多言,盍尝问焉?师必有名,人之称斯师也者,则谓之何?”大宰曰:“古 之侵伐者,不斩祀,不杀厉,不获二毛。今斯师也,杀厉与?其不谓之杀厉之师 与?”曰:“反尔地,归尔子,则谓之何?”曰:“君王讨敝邑之罪,又矜而赦 之,师与有无名乎?” 颜丁善居丧:始死,皇皇焉如有求而弗得;及殡,望望焉如有从而弗及;既 葬,慨焉如不及其反而息。

 子张问曰:“《书》云:‘高宗三年不言,言乃欢’。有诸?”仲尼曰:“ 胡为其不然也?古者天子崩,王世子听于冢宰三年。”

知悼子卒,未葬,平公饮酒,师旷、李调侍,鼓钟。杜蒉自外来,闻钟声 曰:“安在?”曰:“在寝。”杜蒉入寝,历阶而升,酌,曰:“旷饮斯。”又 酌,曰:“调饮斯。”又酌,堂上北面坐饮之。降,趋而出。平公呼而进之,曰: “蒉,曩者尔心或开予,是以不与尔言。尔饮旷何也?”曰:“子卯不乐。知悼 子在堂,斯其为子卯也大矣。旷也大师也,不以诏,是以饮之也。”“尔饮调何 也?”曰:“调也君之亵臣也,为一饮一食,忘君之疾,是以饮之也。”“尔饮 何也?”曰:““蒉也宰夫也,非刀匕是共,又敢与知防,是以饮之也。”平公 曰:“寡人亦有过焉,酌而饮寡人。”杜蒉洗而扬觯。公谓侍者曰:“如我死, 则必毋废斯爵也。”至于今,既毕献,斯扬觯,谓之杜举。

 公叔文子卒,其子戍请谥于君曰:“日月有时,将葬矣。请所以易其名者。” 君曰:“昔者卫国凶饥,夫子为粥与国之饿者,是不亦惠乎?昔者卫国有难,夫 子以其死卫寡人不亦贞乎?夫子听卫国之政,修其班制,以与四邻交,卫国之社 稷不辱,不亦文乎?故谓夫子贞惠文子。”

石骀仲卒,无适子,有庶子六人,卜所以为后者。曰:“沐浴佩玉则兆。” 五人者皆沐浴佩玉,石祁子曰:“孰有执亲之丧,而沐浴佩玉者乎?”不沐浴佩 玉。石祁子兆,卫人以龟为有知也。

 陈子车死於卫,其妻与其家大夫谋以殉葬,定而后陈子亢至,以告曰:“夫 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子亢曰:“以殉葬,非礼也。虽然,则彼疾当养 者,孰若妻与宰?得已,则吾欲已;不得已,则吾欲以二子者之为之也。”于是 弗果用。

 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也。”孔子曰:“啜菽饮水 尽其欢,斯之谓孝。敛手足形,还葬而无椁,称其财,斯之谓礼。”

卫献公出奔,反于卫,及郊,将班邑于从者而后入。柳庄曰:“如皆守社稷, 则孰执羁勺而从?如皆从,则孰守社稷?君反其国而有私也,毋乃不可乎?” 弗果班。

 卫有大史曰柳庄,寝疾。公曰:“若疾革,虽当祭必告。”公再拜稽首请于 尸曰:“有臣柳庄也者,非寡人之臣,社稷之臣也,闻之死,请往。”不释服而 往,遂以衤遂之。与之邑裘氏与县潘氏,书而纳诸棺,曰:“世世万子孙,无变 也。”

陈乾昔寝疾,属其兄弟,而命其子尊己曰:“如我死,则必大为我棺,使吾 二婢子夹我。”陈乾昔死,其子曰:“以殉葬,非礼也,况又同棺乎?”弗果杀。

 仲遂卒于垂,壬午犹绎,万入去。仲尼曰:“非礼也,卿卒不绎。”

季康子之母死,公输若方小。敛,般请以机封,将从之。公肩假曰:“不可! 夫鲁有初,公室视丰碑,三家视桓楹。般,尔以人之母尝巧,则岂不得以?其毋 以尝巧者乎?则病者乎?噫!”弗果从。

 战于郎,公叔禺人遇负杖入保者息,曰:“使之虽病也,任之虽重也,君子 不能为谋也,士弗能死也,不可!我则既言矣。”与其邻重汪往,皆死焉。鲁 人欲勿殇重汪,问于仲尼。仲尼曰:“能执干戈以卫社稷,虽欲勿殇也,不亦 可乎!”

子路去鲁,谓颜渊曰:“何以赠我?”曰:“吾闻之也,去国则哭于墓而后 行,反其国不哭,展墓而入。”谓子路曰:“何以处我?”子路曰:“吾闻之也, 过墓则式,过祀则下。”

工尹商阳与陈弃疾追吴师,及之,陈弃疾谓工尹商阳曰:“王事也,子手弓 而可。”手弓。“子射诸。”谢之,毙一人,弓。又及,谓之,又毙二 人,每毙一人,掩其目。止其御曰:“朝不坐,燕不与,杀三人,亦足以反命矣。 ”孔子曰:“杀人之中,又有礼焉。”

诸侯伐秦,曹桓公卒于会。诸侯请含,使之袭。

 襄公朝于荆,康王卒。荆人曰:“必请袭。”鲁人曰:“非礼也。”荆人强 之,巫先拂柩,荆人悔之。

 滕成公之丧,使子叔敬叔吊,进书,子服惠伯为介。及郊,为懿伯之忌,不 入。惠伯曰:“政也,不可以叔父之私,不将公事。”遂入。

 哀公使人吊蒉尚,遇诸道。辟于路,画宫而受吊焉。曾子曰:“蒉尚不如杞 梁之妻之知礼也。齐庄公袭莒于夺,杞梁死焉。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庄公 使人吊之。对曰:‘君之臣不免于罪,则将肆诸市朝,而妻妾执。君之臣免于罪, 则有先人之敝庐在。君无所辱命。’”

孺子之丧,哀公欲设拨,问于有若。有若曰:“其可也,君之三臣犹 设之。”颜柳曰:“天子龙盾而椁帱,诸侯盾而设帱,为榆沈,故设拨。三 臣者废盾而设拨,窃礼之不中者也,而君何学焉。”

悼公之母死,哀公为之齐衰。有若曰:“为妾齐衰,礼与?”公曰:“吾得 已乎哉?鲁人以妻我。”

季子皋葬其妻,犯人之禾,申祥以告曰:“请庚之。”子皋曰:“孟氏不以 是罪予,朋友不以是弃予,以吾为邑长于斯也,买道而葬,后难继也。”

仕而未有禄者,君有馈焉曰献,使焉曰寡君。违而君薨,弗为服也。

 虞而立尸,有几筵。卒哭而讳,生事毕而鬼事始已。既卒哭,宰夫执木铎以 命于宫曰:“舍故而讳新。”自寝门至于库门。二名不偏讳,夫子之母名征在, 言在不称征,言征不称在。

 军有忧,则素服哭於库门之外,赴车不载。

 有焚其先人之室,则三日哭。故曰:“新宫火,亦三日哭。”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 之哭也,一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 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 苛政猛於虎也。”

鲁人有周丰也者,哀公执挚请见之。而曰不可。公曰:“我其已夫。”使人 问焉。曰:“有虞氏未施信于民而民信之,夏后氏未施敬于民而民敬之,何施 而得斯于民也?”对曰:“墟墓之间,未施哀于民而民哀;社稷宗庙之中、未施 敬于民而民敬。殷人作誓而民始畔,周人作会而民始疑。苟无礼义忠信诚悫之心 以莅之,虽固结之,民其不解乎?”

丧不虑居,毁不危身。丧不虑居,为无庙也;毁不危身,为无后也。

 延陵季子适齐,于其反也,其长子死,葬于赢博之间。孔子曰:“延陵季 子,吴之习于礼者也。”往而观其葬焉。其坎深不至于泉,其敛以时服。既葬而 封,广轮掩坎,其高可隐也。既封,左袒,右还其封且号者三,曰:“骨肉归复 于土,命也。若魂则无不之也,无不之也。”而遂行。孔子曰:“延陵季子之于 礼也,其合矣乎。”

邾娄考公之丧,徐君使容居来吊含,曰:“寡君使容居坐含进侯玉,其使容 居以含。”有司曰:“诸侯之来辱敝邑者,易则易,于则于,易于杂者未之有也。 ”容居对曰:“容居闻之:事君不敢忘其君,亦不敢遗其祖。昔我先君驹王西讨 济於河,无所不用斯言也。容居,鲁人也,不敢忘其祖。” 子思之母死于卫,赴于子思,子思哭于庙。门人至曰:“庶氏之母死,何为 哭于孔氏之庙乎?”子思曰:“吾过矣,吾过矣。”遂哭于他室。

 天子崩,三日祝先服,五日官长服,七日国中男女服,三月天下服。虞人致 百祀之木,可以为棺椁者斩之,不至者,废其祀,刎其人。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食之。有饥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 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 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 也可食。”

邾娄定公之时,有弑其父者。有司以告。公瞿然失席曰:“是寡人之罪也。” 曰:“寡人尝学断斯狱矣:臣弑君,凡在官者杀无赦;子弑父,凡在宫者杀无赦。 杀其人,坏其室,ㄜ其宫而猪焉。盖君逾月而后举爵。”

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歌于斯,哭 于斯,聚国族于斯。”文子曰:“武也得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是全要 领以从先大夫于九京也。”北面再拜稽首。君子谓之善颂善祷。

 仲尼之畜狗死,使子贡埋之,曰:“吾闻之也,敝帷不弃,为埋马也;敝盖 不弃,为埋狗也。丘也贫,无盖;于其封也,亦予之席,毋使其首陷焉。”路马 死,埋之以帷。

 季孙之母死,哀公吊焉。曾子与子贡吊焉,阍人为君在,弗内也。曾子与子 贡入于其厩而修容焉。子贡先入,阍人曰:“乡者已告矣。”曾子后入,阍人辟 之。涉内溜,卿大夫皆辟位,公降一等而揖之。君子言之曰:“尽饰之道,斯其 行者远矣。” 阳门之介夫死,司城子罕入而哭之哀。晋人之觇宋者,反报于晋侯曰:“阳 门之介夫死,而子罕哭之哀,而民说,殆不可伐也。”孔子闻之曰:“善哉觇国 乎!《诗》云:凡民有丧,扶服救之。虽微晋而已,天下其孰能当之。”

鲁庄公之丧,既葬,而不入库门。士大夫既卒哭,麻不入。

 孔之之故人原壤,其母死,夫子助之沐椁,原壤登木曰:“久矣予之不托于 音也。”歌曰:“狸首之班然,执女手之卷然。”夫子为弗闻也者而过之,从者 曰:“子未可以已乎?”夫子曰:“丘闻之,亲者毋失其为亲也,故者毋失其为 故也。”

赵文子与叔誉观乎九原。文子曰:“死者如可作也,吾谁与归?”叔誉曰: “其阳处父乎?”文子曰:“行并植于晋国,不没其身,其不足称也。”“其舅 犯乎?”文子曰:“见利不顾其君,其仁不足称也。我则随武子乎,利其君不忘 其身,谋其身不遗其友。”晋人谓文子知人。文子其中退然如不胜衣,其言呐呐 然如不出诸其口。所举于晋国管库之士七十有余家,生不交利,死不属其子焉。

 叔仲皮学子柳。叔仲皮死,其妻鲁人也,衣衰而缪。叔仲衍以告,请む衰 而环。曰:“昔者吾丧姑姊妹亦如斯,末吾禁也。”退,使其妻む衰而环。

 成人有其兄死而不为衰者,闻子皋将为成宰,遂为衰。成人曰:“蚕则绩而 蟹有匡,范则冠而蝉有,兄则死而子皋为之衰。”

乐正子春之母死,五日而不食。曰:“吾悔之,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 吾情。”

岁旱,穆公召县子而问然,曰:“天久不雨,吾欲暴奚若?”曰:“夫久 不雨,而暴人之疾子,虐,毋乃不可与!”“然则吾欲暴巫而奚若?”曰:“天 则不雨,而望之愚妇人,于以求之毋乃已疏乎?”“徙市则奚若?”曰:“天子 崩,巷市七日;诸侯薨,巷市三日。为之徙市,不亦可乎。”

孔子曰:“卫人之也,离之;鲁人之也,合之,善夫。” 

----------------         


王制第五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 下士,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 十里者,不合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天子之三公之田视公侯,天子之卿视伯, 天子之大夫视子男,天子之元士视附庸。 制农田百亩。百亩之分,上农夫食九人,其次食八人,其次食七人,其次食 六人,下农夫食五人。庶人在官者,其禄以是为差也。 诸侯之下士视上农夫,禄足以代其耕也。中士倍下士,上士倍中士,下大夫 倍上士。卿,四大夫禄。君,十卿禄。次国之卿,三大夫禄,君,十卿禄。小国 之卿,倍大夫禄,君十卿禄。

 次国之上卿,位当大国之中,中当其下,下当其上大夫。小国之上卿,位当 大国之下卿,中当其上大夫,下当其下大夫。其有中士下士者,数各居其上之三 分。

 凡四海之内九州,州方千里,州建百里之国三十,七十里之国六十,五十里 之国百有二十,凡二百一十国,名山大泽不以封,其余以为附庸间田。八州,州 二百一十国。天子之县内,方百里之国九,七十里之国二十有一,五十里之国六 十有三,凡九十三国。名山大泽不以分,其余以禄士,以为间田。凡九州,千 七百七十三国,天子之元士,诸侯之附庸不与。 天子百里之内以共官,千里之内以为御。千里之外,设方伯。五国以为属, 属有长;十国以为连,连有帅;三十国以为卒,卒有正;二百一十国以为州,州 有伯,八州八伯。五十六正,百六十八帅,三百三十六长。八伯各以其属,属于 天子之老二人,分天下以为左右,曰二伯。千里之内曰甸,千里之外,曰采曰流。

 天子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下 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下大夫 五人,上士二十七人。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 天子使其大夫为三监,监于方伯之国,国三人。天子之县内诸侯,禄也;外 诸侯,嗣也。

 制:三公,一命卷;若有加,则赐也,不过九命。次国之君,不过七命,小 国之君,不过五命。大国之卿,不过三命,下卿再命;小国之卿与下大夫一命。 凡官民材,必先论之。论辨然后使之,任事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爵人 于朝,与士共之。刑人于市,与众弃之。是故公家不畜刑人,大夫弗养,士遇之 涂弗与言也。屏之四方,唯其所之,不及以政,亦弗故生也。

 诸侯之于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天子五年一巡守, 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而望祀山川;觐诸侯;问百年者就见之。命大师陈 诗,以观民风,命市纳贾,以观民之所好恶,志淫好辟;命典礼,考时月,定日, 同律,礼乐制度衣服正之。山川神,有不举者,为不敬,不敬者,君削以地; 宗庙,有不顺者,为不孝,不孝者,君绌以爵;变礼易乐者,为不从,不从者, 君流;革制度衣服者,为畔,畔者君讨;有功德于民者,加地进律。五月,南巡 守至于南岳,如东巡守之礼。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南巡守之礼。十有一月, 北巡守至于北岳,如西巡守之礼。归,假于祖称,用特。

 天子将出,类乎上帝。宜乎社,造乎祢。诸侯将出,宜乎社,造乎祢。

 天子无事与诸侯相见曰朝,考礼正刑一德,以尊于天子。天子赐诸侯乐,则 以将之,赐伯子男乐,则以鼗将之。 诸侯,赐弓矢然后征,赐钅夫钅戊然后杀,赐圭瓒然后为鬯。未赐圭瓒,则 资鬯于天子,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 诸侯曰宫。

 天子将出征,类乎上帝,宜乎社,造乎祢,礻马于所征之地。受命于祖,受 成于学。出征,执有罪,反,释奠于学,以讯告。

 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一为乾豆,二为宾客,三为充君之庖。无事而 不田,曰不敬;田不以礼,曰暴天物。天子不合围,诸侯不掩群。天子杀则下大 绥,诸侯杀则下小绥,大夫杀则止佐车。佐车止,则百姓田猎。獭祭鱼,然后虞 人入泽梁。豺祭兽,然后田猎,鸠化为鹰,然后设罗。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 昆虫未蛰,不可以火田。不は,不卵,不杀胎,不天夭,不覆巢。

 冢宰制国用,必于岁之杪,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用地小大,视年之丰耗。 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量入以为出,祭用数之仂。丧,三年不祭,唯祭天地社稷 为越绋而行事。丧用三年之仂,丧祭,用不足曰暴,有余曰浩。祭,丰年不奢, 凶年不俭。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非其国也。三 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虽凶旱水溢,民无 菜色,然后天子食,日举以乐。

 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大夫,士,庶人,三 日而殡,三月而葬。三年之丧,自天子达,庶人县封,葬不为雨止,不封不树, 丧不贰事,自天子达于庶人。丧从死者,祭从生者,支子不祭。

 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太祖之庙 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太祖之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于寝。

 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礻勺,夏曰,秋曰尝,冬曰。天子祭天地,诸侯 祭社稷,大夫祭五祀。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侯祭 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天子诸侯祭因国之在其地而无主后者。

 天子直礻勺、袷、袷尝。。诸侯礻勺则不,则不尝,尝则不, 则不礻勺。诸侯礻勺直、一直一袷,尝袷,袷。

 天子社稷皆大牢,诸侯社稷皆少牢。大夫士宗庙之祭,有田则祭,无田则荐。 庶人春荐韭,夏荐麦,秋荐黍,冬荐稻。韭以卵,麦以鱼,黍以豚,稻以雁。祭 天地之牛角茧栗,宗庙之牛角握,宾客之牛角尺。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 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庶羞不逾牲,燕衣不逾祭服,寝不逾 庙。 古者公田藉而不税。市厘而不税。关讥而不征。林麓川泽,以时入而不禁。 夫圭田无征。用民之力,岁不过三日。田里不粥,墓地不请。

 司空执度度地,居民山川沮泽,时四时,量地远近,兴事任力。凡使民,任 老者之事,食壮者之食。

 凡居民材,必因天地寒暖燥湿,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刚柔轻重 迟速异齐,五味异和,器械异制,衣服异宜。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 其宜。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皮,有 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 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中国、夷、蛮、戎、狄,皆有 安居、和味、宜服、利用、备器,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 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北方曰译。

 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民、居,必参相得也。无旷土, 无游民,食节事时,民咸安其居,乐事劝功,尊君亲上,然后兴学。 司徒修六礼以节民性,明七教以兴民德,齐八政以防淫,一道德以同俗,养 耆老以致孝,恤孤独以逮不足,上贤以崇德,简不肖以绌恶。

 命乡,简不帅教者以告耆老皆朝于庠,无日,习射上功,习乡上齿,大司徒 帅国之俊士与执事焉。不变,命国之右乡,简不帅教者移之左,命国之左乡,简 不帅教者移之右,如初礼。不变,移之郊。如初礼。不变,移之遂,如初礼。不 变,屏之远方,终身不齿。 命乡,论秀士,升之司徒,曰选士。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学,曰俊士。 升于司徒者,不征于乡,升于学者,不征于司徒,曰造士。乐正崇四术,立四教, 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 夏教以《诗》、《书》。王大子,王子,群后之大子,卿大夫元士之适子,国之 俊选,皆造焉。凡入学以齿。

 将出学,小胥、大胥、小乐正,简不帅教者以告于大乐正。大乐正告于王。 王命三公九卿大夫元士皆入学。不变,王亲视学。不变,王三日不举,屏之远方, 西方曰棘,东方曰寄,终身不齿。大乐正论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诸司马, 曰进士。

 司马辨论官材,论进士之贤者以告于王,而定其论。论定然后官之,任官然 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

 大夫废其事,终身不仕,死以士礼葬之。有发,则命大司徒教士以车甲。凡 执技论力,适四方,股肱,决射御。凡执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工。 凡执技以事上者,不贰事,不移官,出乡不与士齿。仕于家者,出乡不与士齿。

 司寇正刑明辟以听狱讼,必三刺。有旨无简不听。附从轻,赦从重。凡制五 刑,必即天论,邮罚丽于事。凡听五刑之讼,必原父子之亲,立君臣之义以权之。 意论轻重之序,慎测浅深之量以别之。悉其聪明,致其忠爱以尽之。疑狱,汜 与众共之;众疑,赦之。必察小大之比以成之。

 成狱辞,史以狱成告于正,正听之,正以狱成告于大司寇,大司寇听之棘木 之下。大司寇以狱之成告于王,王命三公参听之。三公以狱之成告于王,王三又, 然后制刑。凡作刑罚,轻无赦。刑者亻刑也,亻刑者成也,一成而不可变,故君 子尽心焉。 析言破律,乱名改作,执左道以乱政,杀。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以疑 众,杀。行伪而坚,言伪而辩,学非而博,顺非而泽以疑众,杀。假于鬼神,时 日,卜筮以疑众,杀。此四诛者,不以听。凡执禁以齐众,不赦过。

 有圭璧金璋,不粥于市。命服命车,不粥于市。宗庙之器,不粥于市。牺牲 不粥于市。戎器不粥于市。用器不中度,不粥于市。兵车不中度,不粥于市。布 帛精粗不中数,幅广狭不中量,不粥于市。奸色乱正色,不粥于市。锦文珠玉成 器,不粥于市。衣服饮食,不粥于市。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粥于市。木不中 伐,不粥于市。禽兽鱼鳖不中杀,不粥于市。关执禁以讥,禁异服,识异言。

 大史典礼,执简记,奉讳恶。天子齐戒受谏。

 司会以岁之成,质于天子,冢宰齐戒受质。大乐正,大司寇、市,三官以其 成,从质于天子。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齐戒受质,百官各以其成,质于三官。大 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以百官之成,质于天子,百官齐戒受质。然后,休老劳农, 成岁事,制国用。

 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五 十养于乡,六十养于国,七十养于学,达于诸侯。

 八十拜君命,一坐再至,瞽亦如之。九十使人受。五十异长,六十宿 肉,七十贰,膳八十常珍,九十饮食不离寝,膳饮从游可也。六十岁制,七十时 制,八十月制,九十日修。唯绞衾冒,死而后制。五十始衰,六十非肉不饱,七 十非帛不暖,八十非人不暖,九十,虽得人不暖矣。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 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有问焉,则就其室,以珍从。七十不 俟朝,八十月告存,九十日有秩。五十不从力政,六十不与服戎,七十不与宾客 之事,八十齐丧之事弗及也。五十而爵,六十不亲学,七十致政。唯衰麻为丧。

 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 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虞庠在 国之西郊。有虞氏皇而祭,深衣而养老。夏后氏收而祭,燕衣而养老。殷人而 祭,缟衣而养老。周人冕而祭,玄衣而养老。凡三王养老皆引年。

 八十者一子不从政,九十者其家不从政。废疾非人不养者一人不从政。父母 之丧,三年不从政。齐衰大功之丧,三月不从政。将徙于诸侯,三月不从政。自 诸侯来徙家,期不从政。 少而无父者谓之孤,老而无子者谓之独,老而无妻者谓之矜,老而无夫者谓 之寡。此四者,天民之穷而无告者也,皆有常饩。、聋、跛、辟、断者、侏儒、 百工,各以其器食之。

 道路,男子由右,妇人由左,车从中央。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雁行,朋友不 相逾。轻任并,重任分,班白者不提挈。君子耆老不徒行,庶人耆老不徒食。大 夫祭器不假。祭器未成,不造燕器。

 方一里者为田九百亩。方十里者,为方一里者百,为田九万亩。方百里者, 为方十里者百,为田九十亿亩。方千里者,为方百里者百,为田九万亿亩。自恒 山至于南河,千里而近。自南河至于江,千里而近。自江至于衡山,千里而遥。 自东河至于东海,千里而遥。自东河至于西河,千里而近。自西河至于流沙,千 里而遥。西不尽流沙,南不尽衡山,东不近东海,北不尽恒山,凡四海之内,断 长补短,方三千里,为田八十万亿一万亿亩。方百里者,为田九十亿亩,山陵林 麓川泽沟渎城郭宫室涂巷,三分去一,其余六十亿亩。

 古者以周尺八尺为步,今以周尺六尺四寸为步。古者百亩,当今东田百四十 六亩三十步。古者百里,当今百二十一里六十步四尺二寸二分。

 方千里者,为方百里者百。封方百里者三十国,其余,方百里者七十。又封 方七十里者六十,为方百里者二十九,方十里者四十。其余,方百里者四十,方 十里者六十。又封方五十里者二十——为方百里者三十一其余,方百里者十,方 十里者六十。名山大泽不以封,其余以为附庸间田。诸侯之有功者,取于间田以 禄之;其有削地者,归之间田。 天之之县内方千里者,为方百里者百。封方百里者九,其余方百里者九十一。 又封方七十里者二十一,为方百里者十,方十里者二十九,其余,方百里者八十, 方百里者八十,方十里者七十一。又封方五十里者六十三,为方百里者十五,方 十里者七十五,其余方百里者六十四,方十里者九十六。

 诸侯之下士禄食九人,中士食十八人,上士食三十六人。下大夫食七十二人, 卿食二百八十八人。君食二千八百八十人。次国之卿食二百一十六人,君食二千 一百六十人。小国之卿食百四十四人,君食千四百四十人。次国之卿,命于其君 者,如小国之卿。

 天子之大夫为三监,监于诸侯之国者,其禄视诸侯之卿,爵视次国之君, 其禄取于方伯之地。方伯为朝天子,皆有汤沐之邑于天子之县内,视元士。诸侯 世子世国,大夫不世爵。使以德,爵以功,未赐爵,视天子之元士,以君其国。 诸侯之大夫,不世爵禄。

 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七教:父子、兄弟、夫妇、君臣、长幼、 朋友、宾客。八政:饮食、衣服、事为、异别、度、量、数、制。  

----------------         


月令第六 
   
孟春之月,日在营室,参中,旦尾中。其日甲乙。其帝大,其神句芒。 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大簇,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

 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獭祭鱼,鸿雁来。

 天子居青阳左个。乘鸾路,驾苍龙,载青旗,衣青衣,服仓玉;食麦与羊, 其器疏以达。

 是月也,以立春。先立春三日,大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春,盛德在木。” 天子乃齐。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还反,赏公卿 大夫于朝。命相布德和令,行庆施惠,下及兆民。庆赐遂行,毋有不当。

 乃命大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贷,毋失经纪,以初为常。

 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措之于参保 介之御间,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藉。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 反,执爵于大寝,三公九卿诸侯大夫皆御,命曰劳酒。

 是月也,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萌动。王命布农事,命田舍 东郊,皆修封疆,审端经术。善相丘陵阪隰土地所宜,五谷所殖,以教道民,必 躬亲之。田事既饬,先定准直,农乃不惑。

 是月也,命乐正入学习舞。乃修祭典。命祀山林川泽牺牲毋用牝。禁止伐木。 毋覆巢,毋杀孩虫、胎、夭、飞鸟、毋は、毋卵。毋聚大众,毋置城郭。掩骼埋 。 是月也,不可以称兵,称兵必天殃。兵戎不起,不可从我始。毋变天之道, 毋绝地之理,毋乱人之纪。

 孟春行夏令,则雨水不时,草木蚤落,国时有恐。行秋令则民其大疫,风 暴雨总至,藜莠蓬蒿并兴。行冬令则水潦为败,雪霜大挚,首种不入。

 仲春之月,日在奎,弧中,旦建星中。其日甲乙,其帝大,其神句芒, 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夹钟。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始雨 水,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

 天子居青阳大庙,乘鸾路,驾仓龙,载青旗,衣青衣,服仓玉,食麦与羊。 其器疏以达。是月也,安萌芽,养幼少,存诸孤。择元日,命民社。命有司省囹 圄,去桎梏,毋肆掠,止狱讼。

 是月也,玄鸟至。至之日,以大牢祠于高。天子亲往,后妃帅九嫔御。乃 礼天子所御,带以弓,授以弓矢,于高之前。

 是月也,日夜分。雷乃发声,始电,蛰虫咸动,启户始出。先雷三日,奋木 铎以令兆民曰:“雷将发声,有不戒其容止者,生子不备,必有凶灾!”日夜分, 则同度量,钧衡石,角斗甬,正权概。 是月也,耕者少舍。乃修阖扇,寝庙毕备。毋作大事,以妨农之事。

 是月也,毋竭川泽,毋漉陂池,毋焚山林。天子乃鲜羔开冰,先荐寝庙。上 丁,命乐正习舞,释菜。天子乃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亲往视之。仲丁,又命乐正 入学习舞。是月也,祀不用牺牲,用圭璧,更皮币。

 仲春行秋令,则其国大水,寒气总至,寇戎来征。行冬令,则阳气不胜,麦 乃不熟,民多相掠。行夏令,则国乃大旱,暖气早来,虫螟为害。

 季春之月,日在胃,七星中,旦牵牛中。其日甲乙。其帝大,其神句芒。 其虫鳞。其音角,律中姑洗。其数八。其味酸,其臭膻。其祀户,祭先脾。桐始 华,田鼠化为β,虹始见,萍始生。天子居青阳右个,乘鸾路,驾仓龙,载青旗, 衣青衣,服仓玉。食麦与羊。其器疏以达。

 是月也,天子乃荐鞠衣于先帝。命舟牧覆舟,五覆五反。乃告舟备具于天子 焉,天子始乘舟。荐鲔于寝庙,乃为麦祈实。

 是月也,生气方盛,阳气发泄,句者毕出,萌者尽达。不可以内。天子布德 行惠,命有司发仓廪,赐贫穷,振乏绝,开府库,出币帛,周天下。勉诸侯,聘 名士,礼贤者。

 是月也,命司空曰:“时雨将降,下水上腾,循行国邑,周视原野,修利堤 防,道达沟渎,开通道路,毋有障塞。田猎置罘罗网毕翳饣委兽之药,毋出九 门。”

是月也,命野虞毋伐桑柘。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具曲植蘧筐。后妃齐 戒,亲东向躬桑。禁妇女毋观,省妇使以劝蚕事。蚕事既登,分茧称丝效功,以 共郊庙之服,毋有敢惰。

 是月也,命工师令百工审五库之量,金钱、皮革筋、角齿、羽箭干、脂胶丹 漆,毋或不良。百工咸理,监工日号,毋悖于时,毋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

 是月之末,择吉日,大合乐,天子乃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亲往视之。是月也, 乃合累牛腾马,游牝于牧。牺牲驹犊,举书其数。命国难,九门磔攘,以毕春气。

 季春行冬令,则寒气时发,草木皆肃,国有大恐。行夏令,则民多疾疫,时 雨不降,山林不收。行秋令,则天多沉阴,淫雨蚤降,兵革并起。

 孟夏之月,日在毕,翼中,旦婺女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 其虫羽。其音徵,律中中吕。其数七。其味苦,其臭焦。其祀灶,祭先肺。蝼蝈 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莱秀。天子居明堂左个,乘朱路,驾赤骝,载赤旗,衣 朱衣,服赤玉,食菽与鸡。其器高以粗。

 是月也,以立夏。先立夏三日,大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夏,盛德在火。” 天子乃齐。立夏之日,天子亲师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夏于南郊。还反,行赏,封诸 侯,庆赐遂行,无不欣说。乃命乐师,习合礼乐。命太尉,赞桀俊,遂贤良,举 长大,行爵出禄,必当其位。

 是月也,继长增高,毋有坏堕,毋起土功,毋发大众,毋伐大树。是月也, 天子始。命野虞出行田原,为天子劳农劝民,毋或失时。命司徒巡行县鄙, 命农勉作,毋休于都。

 是月也,驱兽毋害五谷,毋大田猎。农乃登麦,天子乃以彘尝麦,先荐寝庙。 是月也,聚畜百药。靡草死,麦秋至。断薄刑,决小罪,出轻系。蚕事毕,后妃 献茧。乃收茧税,以桑为均,贵贱长幼如一,以给郊庙之服。是月也,天子饮酎, 用礼乐。 孟夏行秋令,则苦雨数来,五谷不滋,四鄙入保。行冬令,则草木蚤枯,后 乃大水,败其城郭。行春令,则蝗虫为灾,暴风来格,秀草不实。

 仲夏之月,日在东井,亢中,旦危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 其虫羽。其音徵,律中蕤宾。其数七。其味苦,其臭焦。其祀灶,祭先肺。小暑 至,螳螂生,始鸣,反舌无声。天子居明堂太庙,乘朱路,驾赤骝,载 赤旗,衣朱衣,服赤玉,食菽与鸡。其器高以粗。养壮佼。

 是月也,命乐师修召な鼓,均琴瑟管箫,执干戚戈羽,调竽笙篪簧,饬钟 磬。命有司为民祈祀山川百源,大雩帝,用盛乐。乃命百县,雩祀百辟卿士 有益于民者,以祈谷实。农乃登黍。是月也,天子乃雏尝黍,羞以含桃,先荐寝 庙。

 令民毋艾蓝以染,毋烧灰,毋暴布,门闾毋闭,关市毋索。挺重囚,益其食。 游牝别群,则絷腾驹,班马政。

 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君子齐戒,处必掩身,毋躁,止声色, 毋或进,薄滋味,毋致和,节嗜欲,定心气。百官静事毋刑,以定晏阴之所成。

 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堇荣。是月也,毋用火南方;可以居高明,可 以远眺望,可以升山陵,可以处台榭。

 仲夏行冬令,则雹冻伤谷,道路不通,暴兵来至;行春令,则五谷晚熟,百 时起,其国乃饥。行秋令,则草木零落,果实早成,民殃于疫。

 季夏之月,日在柳。昏火中,旦奎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 虫羽。其音徵,律中林钟。其数七。其味苦,其臭焦。其祀灶,祭先肺。温风始 至,蟋蟀居壁,鹰乃学习,腐草为萤。天子居明堂右个,乘朱路,驾赤骝,载赤 ,衣朱衣,服赤玉。食菽与鸡,其器高以粗。命渔师伐蛟取鼍,登龟取鼋。命 泽人纳材苇。是月也,命四监大合百县之秩刍,以养牺牲。令民无不咸出其力, 以共皇天上帝名山大川四方之神,以祠宗庙社稷之灵,以为民祈福。

 是月也,命妇官染采,黼黻文章,必以法故,无或差贷。黑黄仓赤,莫不质 良,无敢诈伪,以给郊庙祭祀之服,以为旗章,以别贵贱等给之度。

 是月也,树木方盛,乃命虞人入山行木,毋有斩伐。不可以兴土功,不可以 合诸侯,不可以起兵动众,毋举大事,以摇养气,毋发令而待,以妨神农之事也。 水潦盛昌,神农将持功,举大事则有天殃。是月也,土润溽暑,大雨时行,烧雉 行水,利以杀草,如以热汤。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疆。

 季夏行春令,则谷实鲜落,国多风,民乃迁徙。行秋令则丘隰水潦,禾稼 不熟,乃多女灾。行冬令,则风寒不时,鹰隼蚤鸷,四鄙入保。 中央土,其日戊己。其帝黄帝,其神后土。其虫倮。其音宫,律中黄钟之宫。 其数五。其味甘,其臭香。其祀中ニ,祭先心。天子居大庙大室;乘大路,驾黄 骝,载黄,衣黄衣,服黄玉。食稷与牛,其器圜以闳。

 孟秋之月,月在翼,建星中,旦毕中。其日庚辛。其帝少,其神蓐收。 其虫毛。其音商,律中夷则。其数九。其味辛,其臭腥。其祀门,祭先肝。凉风 至,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鸟,用始行戮。天子居总章左个,乘戎路,驾白骆, 载白旗,衣白衣,服白玉。食麻与犬,其器廉以深。

 是月也,以立秋。先立秋三日,大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秋,盛德在金。” 天子乃齐。立秋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秋于西郊。还反,赏军 帅武人于朝。天子乃命将帅,选士厉兵,简练桀俊,专任有功,以征不义,诘诛 暴慢,以明好恶,顺彼远方。 是月也,命有司修法制,缮囹圄,具桎梏,禁止奸,慎罪邪,务搏执。命理 瞻伤,察创,视折,审断。决狱讼,必端平。戮有罪,严断刑。天地始肃,不可 以赢。

 是月也,农乃登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命百官,始收敛。完堤防,谨壅 塞,以备水潦。修宫室,坏墙垣,补城郭。是月也,毋以封诸侯,立大官,毋以 割地,行大使,出大币。

 孟秋行冬令,则阴气大胜,介虫败谷,戎兵乃来。行春令,则其国乃旱,阳 气复还,五谷无实。行夏令,则国多火灾,寒热不节,民多虐疾。 仲秋之月,日在角,昏牵牛中,旦觜Δ中。其日庚辛。其帝少,其神蓐收。 其虫毛。其音商,律中南吕。其数九。其味辛,其臭腥。其祀门,祭先肝。盲风 至,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天子居总章大庙,乘戎路,驾白骆,载白, 衣白衣,服白玉。食麻与犬,其器廉以深。

 是月也,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乃命司服,具饬衣裳,文绣有恒, 制有小大,度有长短。衣服有量,必循其故,冠带有常。乃命有司,申严百刑, 斩杀必当,毋或枉桡;枉桡不当,反受其殃。

 是月也,乃命宰祝,循行牺牲,视全具,案刍豢,瞻肥瘠,察物色。必比类, 量小大,视长短,皆中度。五者备当,上帝其飨。天子乃难,以达秋气。以犬尝 麻,先荐寝庙。

 是月也,可以筑城郭,建都邑,穿窦窖,修仓。乃命有司,趣民收敛,务 畜菜,多积聚。乃劝种麦,毋或失时;其有失时,行罪无疑。

 是月也,日夜分,雷始收声。蛰虫坏户。杀气浸盛,阳气日衰,水始涸。日 夜分,则同度量,平权衡,正钧石,角斗甬。 是月也,易关市,来商旅,纳货贿,以便民事。四方来集,远乡皆至,则财 不匮,上无乏用,百事乃遂。凡举大事,毋逆大数,必顺其时,慎因其类。

 仲秋行春令,则秋雨不降,草木生荣,国乃有恐。行夏令,则其国乃旱,蛰 虫不藏,五谷复生。行冬令,则风灾数起,收雷先行,草木蚤死。

 季秋之月,日在房,昏虚中,旦柳中。其日庚辛。其帝少,其神蓐收。其 虫毛。其音商,律中无射。其数九。其味辛。其臭腥。其祀门,祭先肝。鸿雁来 宾,爵入大水为蛤,鞠有黄华,豺乃祭兽戮禽。天子居总章右个,乘戎路,驾白 骆,载白旗,衣白衣,服白玉。食麻与犬,其器廉以深。

 是月也,申严号令,命百官贵贱无不务内,以会天地之藏,无有宣出。乃命 冢宰,农事备收。举五谷之要,藏帝藉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

 是月也,霜始降,则百工休。乃命有司曰:“寒气总至,民力不堪,其皆入 室”。上丁,命乐正入学习吹。是月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合诸侯, 制百县,为来岁受朔日,与诸侯所税于民轻重之法。贡职之数,以远近土地所宜 为度,以给郊庙之事,无有所私。

 是月也,天子乃教于田猎,以习五戎,班马政。命仆及七驺咸驾,载旌、 授车以级,整设于屏外。司徒扑,北面誓之。天子乃厉饰,执弓挟矢以猎, 命主祠祭禽于四方。

 是月也,草木黄落,乃伐薪为炭。蛰虫咸俯在内,皆堇其户。乃趣狱刑, 毋留有罪。收禄秩之不当,供养之不宜者。是月也,天子乃以犬尝稻,先荐寝 庙。

 季秋行夏令,则其国大水,冬藏殃败,民多鼽嚏。行冬令,则国多盗贼,边 境不宁,土地分裂。行春令则暖风来至,民气解惰,师兴不居。

 孟冬之月,日在尾,危中,旦七星中。其日壬癸。其帝颛顼,其神玄冥。 其虫介。其音羽,律中应钟。其数六,其味咸,其臭朽。其祀行,祭先肾。水始 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虹藏不见。天子居玄堂左个,乘玄路,驾铁骊,载 玄旗,衣黑衣,服玄玉。食黍与彘,其器闳以奄。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 大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齐。立冬之日,天子亲帅三 公九卿大夫以迎冬于北郊。还反,赏死事,恤孤寡。 是月也,命大史衅龟,占兆审卦吉凶,是察阿党,判罪无有掩蔽。是月也, 天子始裘。命有司曰:“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天地不通,闭塞而成冬。”命百 官谨盖藏。命司徒循行积聚,无有不敛。坏城郭,戒门闾,修键闭,慎管固封 疆,备边竟,完要塞,谨关梁,塞径。饬丧纪,辨衣裳,审棺椁之厚薄,茔丘 垄之大小高卑厚薄之度,贵贱之等级。

 是月也,命工师效功,陈祭器,按度程。毋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必功致为 上。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功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是月也,大饮。 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大割祠于公社及门闾,腊先祖五祀,劳农以休息之。天子 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是月也,乃命水虞渔师,收水泉池泽之赋。毋或敢 侵削众庶兆民,以为天子取怨于下,其有若此者,行罪无赦。

 孟冬行春令,则冻闭不密,地气上泄,民多流亡。行夏令,则国多暴风,方 冬不寒,蛰虫复出。行秋令,则雪霜不时,小兵时起,土地侵削。

 仲冬之月,日在斗,昏东壁中,旦轸中。其日壬癸。其帝颛顼,其神玄冥。 其虫介。其音羽,律中黄钟。其数六,其味咸,其臭朽。其祀行,祭先肾。冰益 壮,地始坼,旦不鸣,虎始交。天子居玄堂大庙,乘玄路,驾铁骊,载玄, 衣黑衣,服玄玉。食黍与彘,其器闳以奄。

 饬死事。命有司曰:“土事毋作,慎毋发盖,毋发室屋,及起大众,以固而 闭。地气沮泄,是谓发天地之房,诸蛰则死,民必疾疫,又随以丧,命之曰畅 月。” 是月也,命奄尹,申宫令,审门闾,谨房室,必重闭。省妇事,毋得淫,虽 有贵戚近习,毋有不禁,乃命大酋,秫稻必齐,麴ろ必时,湛炽必,水泉必香, 陶器必良,火齐必得。兼用六物,大酋监之,毋有差贷。天子命有司祈四海大川 名源渊泽井泉。

 是月也,农有不收藏积聚者,马牛畜兽有放佚者,取之不诘。山林薮泽,有 能取蔬食、田猎禽兽者,野虞教道之。其有相侵夺者,罪之不赦。

 是月也,日短至。阴阳争,诸生荡。君子齐戒,居必掩身。身欲宁,去声色, 禁耆欲。安形性,事欲静,以待阴阳之所定。芸始生,荔挺出,蚯蚓结,麋角解, 水泉动。日短至,则伐木,取竹箭。是月也,可以罢官之无事,去器之无用者, 涂阙廷门闾,筑囹圄,此以助天地之闭藏也。

 仲冬行夏令,则其国乃旱,氛雾冥冥,雷乃发声。行秋令,则天时雨汁,瓜 瓠不成,国有大兵。行春令,则蝗虫为败,水泉咸竭,民多疥疠。

 季冬之月,日在婺女,昏娄中,旦氐中。其日壬癸。其帝颛顼,其神玄冥。 其虫介。其音羽,律中大吕。其数六,其味咸,其臭朽。其祀行,祭先肾。雁北 乡,鹊始巢,雉ず,鸡乳。天子居玄堂右个,乘玄路,驾铁骊,载玄,衣黑衣, 服玄玉。食黍与彘,其器闳以奄。

 命有司大难,旁磔,出土牛,以送寒气。征鸟厉疾。乃毕山川之祀,及帝之 大臣,天之神。是月也,命渔师始渔。天子亲往,乃尝鱼,先荐寝庙。冰方盛, 水泽腹坚。命取冰,冰以入。令告民出五种。命农计耦耕事,修耒耜,具田器。 命乐师大合吹而罢。乃命四监收秩薪柴,以共郊庙及百祀之薪燎。 是月也,日穷于次,月穷于纪,星回于天。数将几终,岁且更始。专而农民, 毋有所使。天子乃与公卿大夫,共饬国典,论时令,以待来岁之宜。乃命大史次 诸侯之列,赋之牺牲,以共皇天上帝社稷之飨。乃命同姓之邦,共寝庙之刍豢。 命宰历卿大夫至于庶民土田之数,而赋牺牲,以共山林名川之祀。凡在天下九州 之民者,无不咸献其力,以共皇天上帝社稷寝庙山林名川之祀。

 季冬行秋令,则白露早降,介虫为妖,四鄙入保;行春令,则胎夭多伤,国 多固疾,命之曰逆;行夏令则水潦败国,时雪不降,冰冻消释。  


----------------         



曾子问第七 
   
曾子问曰:“君薨而世子生,如之何?”孔子曰:“卿大夫士从摄主,北面, 于西阶南。大祝裨冕,执束帛,升自西阶尽等,不升堂,命毋哭。祝声三,告曰: ‘某之子生,敢告。’升,奠币于殡东几上,哭降。众主人卿大夫士,房中,皆 哭不踊。尽一哀,反位。遂朝奠。小宰升举币。三日,众主人卿大夫士,如初位, 北面。大宰大宗大祝皆裨冕。少师奉子以衰,祝先,子从,宰宗人从。入门,哭 者止。子升自西阶,殡前北面,祝立于殡东南隅。祝声三,曰:‘某之子某,从 执事,敢见。’子拜稽颡哭。祝、宰、宗人,众主人,卿大夫士,哭踊三者三, 降,东反位。皆袒,子踊,房中亦踊感谢者三,袭衰,杖,奠出。大宰命祝史, 以名遍告于五祀山川。 曾子问曰:“如已葬而世子生,则如之何?”孔子曰:“大宰大宗从大祝而 告于祢。三月,乃名于祢,以名遍告及社稷宗庙山川。”

孔子曰:“诸侯适天子,必告于祖,奠于祢。冕而出视朝,命祝史告于社稷 宗庙山川。乃命国家五官而后行,道而出。告者五日而遍,过是非礼也。凡告用 牲币,反亦如之。诸侯相见,必告于祢,朝服而出视朝,命祝史告于五庙,所过 山川;亦命国家五官,道而出。反必亲告于祖祢,乃命祝史告至于前所告者,而 后听朝而入。”

曾子问曰:“并有丧,如之何?何先何后?”孔子曰:“葬,先轻而后重; 其奠也,先重而后轻,礼也。自启及葬,不奠,行葬不哀次,反葬奠,而后辞于 殡,遂修葬事。其虞也,必重而后轻,礼也。” 孔子曰:“宗子虽七十,无无主妇,非宗子,虽无主妇可也。”

曾子问曰:“将冠子,冠者至,揖让而入,闻齐衰大功之丧,如之何?”孔 子曰:“内丧则废,外丧则冠而不醴,彻馔而埽,即位而哭。如冠者未至,则废。 如将冠子而未及期日,而有齐衰大功小功之丧,则因丧服而冠。除丧不改冠乎?” 孔子曰:“天子赐诸侯大夫冕弁服于大庙,归设奠,服赐服,于斯乎有冠醮,无 冠醴。父没而冠,则已冠埽地而祭于祢;已祭,而见伯父叔父,而后飨冠者。”

曾子问曰:“祭如之何则不行旅酬之事矣?”孔子曰:“闻之,小祥者,主 人练祭而不旅,奠酬于宾,宾弗举,礼也。昔者,鲁昭公练而举酬行旅,非礼也; 孝公大祥,奠酬弗举,亦非礼也。” 曾子问曰:“大功之丧,可以与于馈奠之事乎?”孔子曰:“岂大功耳!自 斩衰以下皆可,礼也。曾子曰:不以轻服而重相为乎?孔子曰:“非此之谓也。 天子诸侯之丧,斩衰者奠。大夫,齐衰者奠。士,则朋友奠,不足,则取于大功 以下者;不足,则反之。”

曾子问曰:“小功可以与于祭乎?”孔子曰:“何必小功耳!自斩衰以下与 祭,礼也。”曾子曰:“不以轻丧而重祭乎?”孔子曰:“天子诸侯之丧祭也, 不斩衰者不与祭。大夫,齐衰者与祭。士,祭不足,则取于兄弟大功以下者。曾 子问曰:“相识?有丧服可以与于祭乎?”孔子曰:“缌不祭,又何助于人。” 曾子问曰:“废丧服,可以与于馈奠之事乎?”孔子曰:“说衰与奠,非礼也, 以摈相可也。”

曾子问曰:“昏礼既纳币,有吉日,女之父母死,则如之何?”孔子曰: “婿使人吊。如婿之父母死,则女之家亦使人吊。父丧称父,母丧称母。父母不 大,则称伯父世母。婿已葬,婿之伯父致命女氏曰:‘某之子有父母之丧,不得 嗣为兄弟,使某致命。’女氏许诺,而弗敢嫁,礼也。婿免丧,女之父母使人请, 婿弗取,而后嫁之,礼也。女之父母死,婿亦如之。”

曾子问曰:“亲迎,女在涂,而婿之父母死,如之何?”孔子曰:“女改服 布深衣,缟总以趋丧。女在涂,而女之父母死,则女反。如婿亲迎,女未至,而 有齐衰大功之丧,则如之何?”孔子曰:“男不入,改服于外次;女入,改服于 内次;然后即位而哭。”曾子问曰:“除丧则不复昏礼乎?”孔子曰:“祭,过 时不祭,礼也,又何反于初?”

孔子曰:“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取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 嗣亲也。三月而庙见称来妇也,择日而祭于祢,成妇之义也。”曾子问曰:“ 女未庙见而死,则如之何?”孔子曰:“不迁于祖,不于皇姑,婿不杖,不菲, 不次,归葬于女氏之党,示未成妇也。”

曾子问曰:“取女,有吉日而女死,如之何?”孔子曰:“婿齐衰而吊,既 葬而除之。夫死亦如之。”

曾子问曰:丧有二孤,庙有二主,礼与?孔子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尝 郊社,尊无二上。未知其为礼也。昔者齐桓公亟举兵,作伪主以行。及反,藏 诸祖庙。庙有二主,自桓公始也。丧之二孤,则昔者衡灵公适鲁,遭季桓子之丧, 卫君请吊,哀公辞不得命,公为主,客人吊。康子立于门右,北面。公揖让升自 东阶,西乡。客升自西阶吊。公拜,兴哭,康子拜稽颡于位,有司弗辩也。今之 二孤,自季康子之过也。

 曾子问曰:“古者师行,必以迁庙主行乎?”孔子曰:“天子巡守,以迁庙 主行,载于齐车,言必有尊也。今也,取七庙之主以行,则失之矣。当七庙五庙 无虚主。虚主者,唯天子崩,诸侯薨与去其国,与袷祭于主,为无主耳。吾闻诸 老聃曰:‘天子崩,国君薨,则祝取群庙之主而藏诸祖庙,礼也。卒哭成事而后, 主各反其庙。君去其国,大宰取群庙之主以从,礼也。袷祭于祖,则祝迎四庙之 主。主出庙入庙必跸。’老聃云。”

曾子问曰:“古者师行无迁主,则何主?”孔子曰:“主命”。问曰:“何 谓也?”孔子曰:“天子诸侯将出,必以币帛皮圭告于祖祢,遂奉以出,载于齐 车以行。每舍,奠焉而后就舍。反必告,设奠卒,敛币玉,藏诸两阶之间,乃出。 盖贵命也。”

子游问曰:“丧慈母如母,礼与?”孔子曰:“非礼也。古者,男子外有传, 内有慈母,君命所使教子也,何服之有?昔者,鲁昭公少丧其母,有慈母良,及 其死也,公弗忍也,欲丧之。有司以闻,曰:‘古之礼,慈母无服,今也君为之 服,是逆古之礼而乱国法也;若终行之,则有司将书之以遗后世。无乃不可乎?’ 公曰:‘古者天子练冠以燕居。’公弗忍也,遂练冠以丧慈母。丧慈母,自鲁昭 公始也。”

曾子问曰:“诸侯旅见天子,入门,不得终礼,废者几?”孔子曰:“四。” 请问之。曰:“大庙火,日食,后之丧,雨г服失容,则废。如诸侯皆在而日食, 则从天子救日,各以其方色与其兵。大庙火,则从天子救火,不以方色与兵。” 曾子问曰:“诸侯相见,揖让入门,不得终礼,废者几?”孔子曰:“六”。请 问之。曰:“天子崩,大庙火,日食,后夫人之丧,雨г服失容,则废。”

曾子问曰:“天子尝郊社五祀之祭,簋既陈,天子崩,后之丧,如之何?” 孔子曰:“废”。曾子问曰:“当祭而日食,大庙火,其祭也如之何?”孔子曰: “接祭而已矣。如牲至,未杀,则废。天子崩,未殡,五祀之祭不行;既殡而祭, 其祭也,尸入,三饭不侑,不酢而已矣。自启至于反哭,五祀之祭不行;已葬 而祭,祝毕献而已。”

曾子问曰:“诸侯之祭社稷,俎豆既陈,闻天子崩,后之丧,君薨,夫人之 丧,如之何?”孔子曰:“废。自薨比至于殡,自启至于返哭,奉帅天子。”曾 子问曰:“大夫之祭,鼎俎既陈,笾豆既设,不得成礼,废者几?”孔子曰:“ 九。”请问之。曰:“天子崩,后之丧,君薨,夫人之丧,君之大庙火,日食, 三年之丧,齐衰,大功,皆废。外丧自齐衰以下,行也。其齐衰之祭也,尸入, 三饭不侑,不酢而已矣;大功酢而已矣。小功、缌,室中之事而已矣。土之所 以异者,缌不祭,所祭于死者无服则祭。”

曾子问曰:“三年之丧,吊乎?”孔子曰:“三年之丧,练,不群立,不旅 行。君子礼以饰情,三年之丧而吊哭,不亦虚乎?” 曾子问曰:“大夫士有私丧,可以除之矣,而有君服焉,其除之也如之何?” 孔子曰:“有君丧服于身,不敢私服,又何除焉?于是乎有过时而弗除也。君之 丧,服除而后殷祭,礼也。”曾子问曰:“父母之丧,弗除可乎?”孔子曰: “先王制礼,过时弗举,礼也;非弗能勿除也,患其过于制也,故君子过时不祭, 礼也。”

曾子问曰:“君薨,既殡,而臣有父母之丧,则如之何?”孔子曰:“归居 于家,有殷事,则之君所,朝夕否。”曰:“君既启,而臣有父母之丧,则如之 何?”孔子曰:归哭而反送君。曰:“君未殡,而臣有父母之丧,则如之何?” 孔子曰:“归殡,反于君所,有殷事则归,朝夕否。大夫,室老行事;士,则子 孙行事。大夫内子,有殷事,亦之君所,朝夕否。”

贱不诔贵,幼不诔长,礼也。唯天子,称天以诔之。诸侯相诔,非礼也。

 曾子问曰:“君出疆以三年之戒,以卑从。君薨,其入如之何?”孔子 曰:“共殡服,则子麻,弁,疏衰,菲,杖。入自阙,升自西阶。如小敛, 则子免而从柩,入自门,升自阼阶。君大夫士一节也。” 曾子问曰:“君之丧既引,闻父母之丧,如之何?”孔子曰:“遂。既封而 归,不俟子。” 曾子问曰:“父母之丧既引,及涂,闻君薨,如之何?”孔子曰:“遂。既 封,改服而往。”

曾子问曰:“宗子为士,庶子为大夫,其祭也如之何?”孔子曰:“以上牲 祭于宗子之家,祝曰:‘孝子某为介子某荐其常事。’若宗子有罪居于他围,庶 子为大天,其祭也,祝曰:孝子某使介子某执其常事。摄主不厌祭,不旅,不假, 不绥祭,不配。布奠于宾,宾奠而不举,不归肉。其辞于宾曰:‘宗兄宗弟宗子 在他国,使某辞。’”

曾子问曰:“宗子去在他国,庶子无爵而居者,可以祭乎?”孔子曰:“祭 哉!”请问:“其祭如之何?”孔子曰:“望墓而为坛,以时祭。若宗子死,告 于墓而后祭于家。宗子死,称名不言‘孝’,身没而已。”子游之徒,有庶子祭 者以此,若义也。今之祭者,不首其义,故诬于祭也。

 曾子问曰:“祭必有尸乎?若厌祭亦可乎?”孔子曰:“祭成丧者必有尸, 尸必以孙,孙幼则使人抱之;无孙,则取于同姓可也。祭殇必厌,盖弗成也。祭 成丧而无尸,是殇之也。”孔子曰:“有阴厌,有阳厌。”曾子问曰:“殇不 祭,何谓阴厌阳厌?”孔子曰:“宗子为殇而死,庶子弗为后也。其吉祭,特牲。 祭殇不举肺,无斤俎,无玄酒,不告利成,是谓阴厌。凡殇与无后者,祭于宗 子之家,当室之白,尊于东房,是谓阳厌。”

曾子问曰:“葬引至于恒,日有食之,则有变乎?且不乎?”孔子曰: “昔者,吾从老聃助葬于巷党,及恒日有食之,老聃曰:‘丘!止柩,就道右, 止哭以听变’。既明,反而后行。曰:‘礼也’。反葬,而丘问之曰:‘夫柩不 可以反者也,日有食之,不知其已之迟数,则岂如行哉?’老聃曰:‘诸侯朝天 子,见日而行,逮日而舍奠。大夫使,见日而行,逮日而舍。夫柩不蚤出,不暮 宿。见星而行者,唯罪人与奔父母之丧者乎?日有食之,安知其不见星也。且君 子行礼,不以人之亲患。’吾闻诸老聃云。”

曾子问曰:“为君使而卒于舍,《礼》曰:‘公馆复,私馆不复’。凡所使 之国,有司所授舍,则公馆已,何谓私馆不复也?”孔子曰:“善乎问之也!自 卿大夫士之家曰私馆,公馆与公所为曰公馆。公馆复,此之谓也。”

曾子问曰:“下殇,土周葬于园,遂舆机而往,涂故也。今墓远,则其葬也 如之何?”孔子曰:“吾闻诸老聃曰:‘昔者史佚有子而死,下殇也。墓远,召 公谓之曰:“何以不棺敛于宫中?”史佚曰:“吾敢乎哉?”召公言于周公,周 公曰:“岂不可?”史佚行之。下殇用棺衣棺,自史佚始也。’”

曾子问曰:“卿大夫将为尸于公,受宿矣,而有齐衰内丧,则如之何?”孔 子曰:“出舍于公馆以待事,礼也。”孔子曰:“尸弁冕而出,卿大夫皆下之, 尸必式,必有前驱。”

子夏问曰:“三年之丧卒哭,金革之事无辟也者,礼与?初有司与?”孔子 曰:“夏后氏三年之丧,既殡而致事,殷人既葬而致事。《记》曰:“君子不夺 人之亲,亦不可夺亲也,此之谓乎?”子夏曰:“金革之事无辟也者,非与?” 孔子曰:“吾闻诸老聃曰:‘昔者鲁公伯禽有为为之也。今以三年之丧,从其利 者,吾弗知也!’”  

----------------         

文王世子第八 
   
文王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鸡初鸣而衣服,至于寝门外,问内竖之御 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内竖曰:“安”。文王乃喜。乃日中又至,亦如之。 及莫又至,亦如之。其有不安节,则内竖以告文王,文王色忧,行不能正履。王 季复膳,然后亦复初。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食下,问所膳,命膳宰曰:“ 末有原!”应曰:“诺。”然后退。

 武王帅而行之,不敢有加焉。文王有疾,武王不说冠带而养。文王一饭,亦 一饭,文王再饭,亦再饭。旬有二日乃间。

 文王谓武王曰:“女何梦矣?”武王对曰:“梦帝与我九龄。”文王曰: “女以为何也?”武王曰:“西方有九国焉,君王其终抚诸?”文王曰:“非也。 古者谓年龄,齿亦龄也。我百尔九十,吾与尔三焉。”文王九十七乃终,武王九 十三而终。

 成王幼,不能莅阼,周公相,践阼而治。抗世子法于伯禽,欲令成王之知父 子君臣长幼之道也。成王有过,则挞伯禽,所以示成王世子之道也。文王之为世 子也。

 凡学世子及学士,必时: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皆于东序。小乐正学干, 大胥赞之。师学戈,龠师丞赞之,胥鼓南。春诵夏弦,大师诏之;瞽宗秋学礼, 执礼者诏之;冬读书,典书者诏之。礼在瞽宗,书在上庠。

 凡祭与养老,乞言合语之礼,皆小乐正诏之于东序。大乐正学舞干戚,语说, 命乞言,皆大乐正授数,大司成论说在东序。凡侍坐于大司成者,远近问三席, 可以问。终则负墙,列事未尽,不问。

 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 及行事,必以币。凡释奠者,必有合也,有国故则否。凡大合乐,必遂养老。凡 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或以德进,或以事举,或以言扬。曲艺皆誓之,以待 又语。三而有一焉,乃进其等,以其序,谓之郊人。远之于成均以及取爵于上尊 也。始立学者,既兴器用币,然后释菜,不舞不授器,乃退。傧于东序,一献, 无介语可也。

 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礼乐交错于中, 发形于外,是故其成也怿,恭敬而温文。立大傅少傅以养之,欲知其父子君臣之 道也。大傅审父子君臣之道以示之,少傅奉世子,以观大傅之德行而审喻之。大 傅在前,少傅在后;入则有保,出则有师,是以教喻而德成也。师也者,教之以 事而喻诸德者也;保也者,慎其身以辅翼之而归诸道者也。《记》曰:“虞夏商 周,有师保,有疑丞,设四辅及三公。不必备,唯其人。”语使能也。君子曰德, 德成而教尊,教尊而官正,官正而国治,君之谓也。仲尼曰:“昔者周公摄政, 践阼而治,抗世子法于伯禽,所以善成王也。闻之曰:‘为人臣者,杀其身有益 于君则为之。’况于其身以善其君乎?周公优为之,是故知为人子,然后可以为 人父;知为人臣,然后可以为人君;知事人,然后能使人。成王幼,不能莅阼, 以为世子,则无为也,是故抗世子法于伯禽,使之与成王居,欲令成王之知父子 君臣长幼之义也。君之于世子也,亲则父也,尊则君也。有父之亲,有君之尊, 然后兼天下而有之。是故,养世子不可不慎也。行一物而三善皆得者,唯世子而 已。其齿于学之谓也。故世子齿于学,国人观之曰:“将君我而与我齿让,何也? ”曰:“有父在则礼然。”然而众知父子之道矣。其二曰:“将君我而与我齿让, 何也?”曰:“有君在则礼然。”然而众著于君臣之义也。其三曰:“将君我而 与我齿让,何也?”曰:“长长也。”然而众知长幼之节矣。故父在斯为子,居 在斯谓之臣,君子与臣之节,所以尊君亲亲也。故学之为父子焉,学之为君臣焉, 学之为长幼焉,父子君臣长幼之道得,而国治。语曰:“乐正司业,父师司成, 一有元良,万国以贞。”世子之谓也。周公践阼。

 庶子之正于公族者,教之以孝弟睦友子爱,明父子之义,长幼之序。其朝于 公,内朝则东面北上,臣有贵者以齿。其在外朝,则以官,司士为之。其在宗庙 之中,则如外朝之位,宗人授事,以爵以官,其登献受爵,则以上嗣。

 庶子治之,虽有三命,不逾父兄,其公大事,则以其丧服之精粗为序。虽于 公族之丧亦如之,以次主人。若公之族燕,则异姓为宾,膳宰为主人,公与父兄 齿。族食,世降一等。

 其在军,则守于公祢。公若有出疆之政,庶子以公族之无事者守于公宫,正 室守大庙,诸父守贵宫贵室,诸子诸孙守下宫下室。五庙之孙,祖庙未毁,虽为 庶人,冠、取妻必告,死必赴,练祥则告。族之相为也,宜吊不吊,宜免不免, 有司罚之。至于赙承含,皆有正焉。

 公族其有死罪,则磬于甸人。其刑罪,则纤专刂,亦告于甸人。公族无宫刑。 狱成,有司谳于公。其死罪,则曰某之罪在大辟;其刑罪,则曰某之罪在小辟。 公曰:“宥之。”有司又曰:“在辟”。公又曰:“宥之。”有司又曰:“在辟。 ”及三宥,不对,走出,致刑于甸人。公又使人追之曰:“虽然,必赦之。”有 司对曰:“无及也!”反命于公,公素服不举,为之变,如其伦之丧。无服,亲 哭之。

 公族朝于内朝,内亲也。虽有贵者以齿,明父子也。外朝以官,体异姓也。 宗庙之中,以爵为位,崇德也。宗人授事以官,尊贤也。登受爵以上嗣,尊祖 之道也。丧纪以服之轻重为序,不夺人亲也。公与族燕则以齿,而孝弟之道达矣。 其族食世降一等,亲亲之杀也。战则守于公祢,孝爱之深也。正室守大庙,尊宗 室,而君臣之道著矣。诸父诸兄有守贵室,子弟守下室,而让道达矣。五庙之孙, 祖庙未毁,虽及庶人,冠、取妻必告,死必赴,不忘亲也。亲未绝而列于庶人, 贱无能也。敬吊临赙,睦友之道也。古者庶子之官治,而邦国有伦邦国有伦, 而众乡方矣。公族之罪,虽亲不以犯有司,正术也,所以体百姓也。刑于隐者, 不与国人虑兄弟也。弗吊,弗为服,哭于异姓之庙,为忝祖远之也。素服居外, 不听乐,私丧之也,骨肉之亲无绝也。公族无宫刑,不翦其类也。

 天子视学,大昕鼓徵,所以警众也。众至,然后天子至,乃命有司行事,兴 秩节,祭先师先圣焉。有司行事反命,始之养也。适东序,释奠于先老,遂设三 老五更群老之席位焉。适馔省醴,养老之珍具,遂发咏焉,退,修之以孝养也。 反,登歌《清庙》,既歌而语,以成之也。言父子君臣长幼之道,合德音之致, 礼之大者也。下管象,舞大武,大合众以事,达有神,兴有德也。正君臣之位, 贵贱之等焉,而上下之义行矣。有司告以乐阕,王乃命公侯伯子男及群吏曰:“ 反,养老幼于东序”,终之以仁也。是故,圣人之记事也,虑之以大,爱之以敬, 行之以礼,修之以孝养,纪之以义,终之以仁。是故古之人一举事,而众皆知其 德之备也。古之君子,举大事,必慎其终始,而众安得不喻焉?《兑命》曰: “念终始典于学。”

《世子》之《记》曰:“朝夕至于大寝之门外,问于内竖曰:‘今日安否何 如?’内竖曰:‘今日安。’世子乃有喜色。其有不安节,则内竖以告世子,世 子色忧不满容。内竖言复初,然后亦复初。”朝夕之食上,世子必在,视寒暖之 节。食下,问所膳羞。必知所进,以命膳宰,然后退。若内竖言疾,则世子亲齐 玄而养。膳宰之馔,必敬视之,疾之药,必亲尝之。尝馔善,则世子亦能食;尝 馔寡,世子亦不能饱。以至于复初,然后亦复初。 

----------------         


礼运第九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 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 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 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 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 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 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 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 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 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言偃复问曰:“如此乎礼之急也。”孔子曰:“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 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诗》曰:‘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 礼,胡不遄死!是故夫礼,必本于天,ゾ于地,列于鬼神,达于丧祭射御冠 朝聘。故圣人以礼示之,故天下国家可得而正也。”

言偃复问曰:“夫子之极言礼也,可得而闻与?”孔子曰:“我欲观夏道, 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焉。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是微也, 吾得《坤乾》焉。《坤乾》之义《夏时》之等,吾以是观之。夫礼之初,始诸饮 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А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及其死也, 升屋而号,告曰:‘皋!某复’。然后饭腥而苴孰。故天望而地藏也,体魄则降, 知气在上,故死者北首,生者南乡,皆从其初。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 夏则居曾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 衣其羽皮。后圣有作,然后修火之利,范金合土,以为台榭宫室牖户,以炮以燔, 以亨以炙,以为醴酪,治其麻丝,以为布帛,以养生送死,以事鬼神上帝,皆从 其朔。故玄酒在室,醴盏在户,粢醍在堂,澄酒在下。陈其牺牲,备其鼎俎,列 其琴瑟管磬钟鼓,修其祝嘏,以降上神与其先祖,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 弟,以齐上下,夫妇有所。是谓承天之祜。

 作其祝号,玄酒以祭,荐其血毛,腥其俎,孰其ゾ,与其越席,疏布以幂, 衣其浣帛,醴盏以献,荐其燔炙,君与夫人交献,以嘉魂魄,是谓合莫。然后退 而合亨,体其犬豕牛羊,实其簋笾豆钅刑羹。祝以孝告,嘏以慈告,是谓大祥, 此礼之大成也。”

孔子曰:“於呼哀哉!我观周道,幽厉伤之,吾舍鲁何适矣!鲁之郊,非礼 也,周公其衰矣!巳之郊也禹也,宋之郊也契也,是天子之事守也。故天子祭天 地,诸侯祭社稷。祝嘏莫敢易其常古,是谓大假,祝嘏辞说,藏于宗祝巫史,非 礼也,是谓幽国。盏及尸君,非礼也,是谓僭君。冕弁兵革藏于私家,非礼也, 是谓胁君。大夫具官,祭器不假,声乐皆具,非礼也,是谓乱国。故仕于公曰臣, 仕于家曰仆。三年之丧,与新有者,期不使。以衰裳入朝,与家仆杂居齐齿, 非礼也,是谓君与臣同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 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故天子适诸侯,必舍其祖庙,而不以礼籍入,是谓 天子坏法乱纪。诸侯非问疾吊丧而入诸臣之家,是谓君臣为谑。

 是故,礼者君之大柄也,所以别嫌明微,傧鬼神,考制度,别仁义,所以治 政安君也。故政不正,则君位危,君位危,,则大臣倍,小臣窃。刑肃而俗敝, 则法无常,法无常,而礼无列,礼无列,则士不事也。刑肃而俗敝,则民弗归也。 是谓疵国。

 故政者君之所以藏身也。是故夫政必本于天,ゾ以降命。命降于社之谓ゾ地, 降于祖庙之谓仁义,降于山川之谓兴作,降于五祀之谓制度。此圣人所以藏身之 固也。故圣人参于天地,并于鬼神,以治政也。处其所存,礼之序也;玩其所乐, 民之治也。故天生时而地生财,人其父生而师教之,四者,君以正用之,故君者 立于无过之地也。

 故群者所明也,非明人者也。君者所养也,非养人者也。君者所事也,非事 人者也。故君明人则有过,养人则不足,事人则失位。故百姓则君以自治也,养 君以自安也,事君以自显也。故礼达而分定,故人皆爱其死而患其生。故用人之 知去其诈,用人之勇去其怒,用人之仁去其贪。故国有患,君死社稷谓之义,大 夫死宗庙谓之变。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 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 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 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讲信修睦, 谓之人利。争夺相杀,谓之人患。故圣人所以治人七情,修十义,讲信修睦,尚 辞让,去争夺,舍礼何以治之?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 存焉。故欲恶者,心之大端也。人藏其心,不可测度也,美恶皆在其心不见其色 也,欲一以穷之,舍礼何以哉?

 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天秉阳。垂 日星;地秉阴,窍于山川。播五行于四时,和而后月生也。是以三五而盈,三五 而阙。五行之动,迭相竭也。五行四时十二月,还相为本也。五声六律十二管, 还相为宫也。五味六和十二食,还相为质也。五色六章十二衣,还相为质也。故 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故圣人作则,必以天地为本,以阴阳为端,以四时为柄,以日星为纪,月以 为量,鬼神以为徒,五行以为质,礼义以为器,人情以为田,四灵以为畜,以天 地为本,故物可举也。以阴阳为端,故情可睹也。以四时为柄,故事可劝也。以 日星为纪,故事可列也。月以为量,故功有艺也。鬼神以为徒,故事有守也。五 行以为质,故事可复也。礼义以为器,故事行有考也。人情以为田,故人以为奥 也。四灵以为畜,故饮食有由也。

 何谓四灵?麟凤龟龙,谓之四灵。故龙以为畜,故鱼鲔不氵念。凤以为畜, 故鸟不犭。麟以为畜,故兽不犭。龟以为畜,故人情不失。故先王秉蓍龟, 列祭祀,瘗缯,宣祝嘏辞说,设制度,故国有礼,官有御,事有职,礼有序。

 故先王患礼之不达于下也,故祭帝于郊,所以定天位也,祀社于国,所以列 地利也,祖庙所以本仁也,山川所以傧鬼神也,五祀所以本事也。故宗祝在庙, 三公在朝,三老在学。王前巫而后史,卜筮瞽侑皆在左右,王中心无为也,以守 至正。故礼行于郊,而百神受职焉;礼行于社,而百货可极焉;礼行于祖庙,而 孝慈服焉,礼行于五祀,而正法则焉。故自郊社祖庙山川五祀,义之修而礼不藏 也。

 是故夫礼,必本于大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列而为鬼 神。其降曰命,其官于天也。夫礼必本于天,动而之地,列而之事,变而从时, 协于分艺,其居人也曰养,其行之以货力、辞让、饮食、冠昏、丧祭、射御、朝 聘。 故礼义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讲信修睦而固人之肌肤之会,筋骸之束也。 所以养生送死事鬼神之大端也。所以达天道顺人情之大窦也。故唯圣人为知礼之 不可以已也,故坏国,丧家,亡人,必先去其礼。故礼之于人也,犹酒之有ろ也, 君子以厚,小人以薄。故圣王修义之柄、礼之序,以治人情。故人情者,圣王之 田也。修礼以耕之,陈义以种之,讲学以耨之,本仁以聚之,播乐以安之。

 故礼也者,义之实也。协诸义而协,则礼虽先王未之有,可以义起也。义者, 艺之分,仁之节也。协于艺,讲于仁,得之者强。仁者,义之本也,顺之体也, 得之者尊。故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也。为礼不本于义,犹耕而弗种也。为义 而不讲之以学,犹种而弗耨也。讲之于学而不合之以仁,犹耨而弗获也。合之以 仁而不安之以乐,犹获而弗食也。安之以乐而不达于顺,犹食而弗肥也。

 四体既正,肤革充盈,人之肥也。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大 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天子以德为车,以乐为御。诸 侯以礼相与,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是渭大 顺。大顺者,所以养生送死事鬼神之常也故事大积焉而不苑,并行而不缪,细行 而不失。深而通,茂而有间。连而不相及也,动而不相害也,此顺之至也。故明 于顺,然后能守危也。

 故礼之不同也,不丰也,不杀也,所以持情而合危也。故圣王所以顺,山者 不使居川,不使渚者居中原,而弗敝也。用水火金木,饮食必时。合男女,颁爵 位,必当年德。用民必顺。故无水旱昆虫之灾,民无凶饥妖孽之疾。故天不爱其 道,地不爱其宝,人不爱其情。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车,河出马图, 凤凰麒麟皆在郊取,龟龙在宫沼,其余鸟兽之卵胎,皆可俯而窥也。则是无故, 先王能修礼以达义,体信以达顺故,此顺之实也。” 


----------------         

礼器第十 
   
礼器,是故大备。大备,盛德也。礼释回,增美质,措则正,施则行。其在 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 改柯易叶。故君子有礼,则外谐而内无怨,故物无不怀仁,鬼神飨德。 
 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 无文不行。礼也者,合于天时,设于地财,顺于鬼神,合于人心,理万物者也。 是故天时有生也,地理有宜也,人官有能也,物曲有利也。故天不生,地不养, 君子不以为礼,鬼神弗飨也。居山以鱼鳖为礼,居泽以鹿豕为礼,君子谓之不知 礼。故必举其定国之数,以为礼之大经,礼之大伦。以地广狭,礼之薄厚,与年 之上下。是故年虽大杀,众不匡惧,则上之制礼也节矣。

 礼时为大,顺次之,体次之,宜次之,称次之。尧授舜,舜授禹。汤放桀, 武王伐纣。时也。《诗》云:匪革其犹,聿追来孝。天地之祭,宗庙之事,父 子之道,君臣之义,伦也。社稷山川之事,鬼神之祭,体也。丧祭之用,宾客之 交,义也。羔豚而祭,百官皆足,大牢而祭,不必有余,此之谓称也。诸侯以龟 为宝,以圭为瑞,家不宝龟,不藏圭,不台门,言有称也。

 礼有以多为贵者: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一。天子之豆二十有六, 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诸侯七介、七牢,大夫五介、 五牢。天子之席五重,诸侯之席三重,大夫再重,天子崩七月而葬,五重八た; 诸侯五月而葬,三重六た;大夫三月而葬,再重四た。此以多为贵也。

 有以少为贵者:天子无介,祭天特牲。天子适诸侯,诸侯膳以犊。诸侯相朝, 灌用郁鬯,无笾豆之荐。大夫聘礼以脯醢。天子一食,诸侯再,大夫士三,食力 无数。大路繁缨一就,次路繁缨七就。圭璋特,琥璜爵。鬼神之祭单席。诸侯视 朝,大夫特,士旅之。此以少为贵也。

 有以大为贵者:宫室之量,器皿之度,棺椁之厚,丘封之大。此以大为贵也。 有以小为贵者:宗庙之祭,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尊者举觯,卑者举角。五 献之尊,门外缶,门内壶,君尊瓦С。此以小为贵也。有以高为贵者:天 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天子诸侯台门。此以高为贵也。有 以下为贵者。至敬不坛,埽地而祭。天子诸侯之尊废禁,大夫士於、禁。 此以下为贵也。

 礼有以文为贵者。天子龙衮,诸侯黼,大夫黻,士玄衣裳。天子之冕,朱 绿藻十有二旒,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士三。此以文为贵也。有以素为 贵者。至敬无文,父党无容,大圭不琢,大羹不和;大路素而越席,牺尊疏布 {冖鼎},单杓。此以素为贵也。

 孔子曰:“礼,不可不省也!礼不同,不丰,不杀。”此之谓也。盖言称也。 礼之以多为贵者,以其外心者也。德发扬,诩万物,大理物博,如此,则得不以 多为贵乎?故君子乐其发也。礼之以少为贵者,以其内心者也。德产之致也精微。 观天下之物无可以称其德者,如此,则得不以少为贵乎?是故君子慎其独也。古 之圣人,内之为尊外之为乐,少之为贵,多之为美。是故先生之制礼也,不可多 也,不可寡也,唯其称也。

 是故君子大牢而祭,谓之礼,匹士大牢而祭,谓之攘。管仲镂簋朱,山节 藻,君子以为滥矣。晏平仲祀其先人,豚肩不掩豆。浣衣濯冠以朝,君 子以为隘矣。是故,君子之行礼也,不可不慎也。众之纪也,纪散而众乱。孔子 曰:“我战则克,祭则受福。”盖得其道矣。

 君子曰:“祭祀不祈,不麾蚤,不乐葆大,不善嘉事,牲不及肥大,荐不美 多品。”孔子曰:“臧文仲安知礼!夏父弗綦逆祀,而弗止也,燔柴于奥。夫奥 者,老妇之祭也,盛于盆,尊于瓶。”礼也者,犹体也。体不备,君子谓之不成 人。设之不当,犹不备也。

 礼有大有小,有显有微。大者不可损,小者不可益,显者不可掩,微者不可 大也。故经礼三百,曲礼三千,其致一也。未有入室而不由户者。君子之于礼也, 有所竭情尽慎,致其敬而诚若,有美而文而诚若。君子之于礼也,有直而行也, 有曲而杀也,有经而等也,有顺而讨也,有扌斩而播也,有推而进也,有放而文 也,有放而不致也,有顺而摭也。 (↓此下为J24,P1439)

 三代之礼一也,民共由之。或素或青,夏造殷因。周坐尸,诏侑武方,其礼 亦然,其道一也。夏立尸而卒祭,殷坐尸。周旅酬六尸。曾子曰:“周礼其犹醵 与!” 君子曰:礼之近人情者,非其至者也。郊血,大飨腥,三献阎,一献 孰。是故君子之于礼也,非作而致其情也,此有由始也。是故七介以相见也,不 然则已悫;三辞三让而至,不然则已蹙。故鲁人将有事于上帝,必先有事于 宫。晋人将有事于河,必先有事于恶池。齐人将有事于泰山,必先有事于配林。 三月系,七日戒,三日宿,慎之至也。故礼有摈诏,乐有相步,温之至也。

 礼也者,反本修古,不忘其初者也。故凶事不诏,朝事以乐;醴酒之用,玄 酒之尚;割刀之用,鸾刀之贵;莞簟之安,而禾之设。是故,先王之制礼也, 必有主也。故可述而多学也。

 君子曰:无节于内者,观物弗之察矣。欲察物而不由礼,弗之得矣。故作事 不以礼,弗之敬矣;出言不以礼,弗之信矣。故曰:礼也者,物之致也。是故, 昔先王之制礼也,因其财物而致其义焉尔。故作大事,必顺天时,为朝夕必放于 日月,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是故天时雨泽,君子达焉。是故,昔 先王尚有德,尊有道,任有能。举贤而置之,聚众而誓之。是故因天事天,因地 事地,因名山升中于天,因吉土以飨帝于郊。升中于天,而凤凰降,龟龙假。飨 帝于郊,而风雨节,寒暑时,是故圣人南面而立,而天下大治。

 天道至教,圣人至德。庙堂之上,尊在阼,牺尊在西,庙堂之下,县鼓在 西,应鼓在东。君在阼,夫人在房。人明生于东,月生于西,此阴阳之分,夫妇 之位也。君西酌牺象,夫人东酌尊,礼交动乎上,乐交应乎下,和之至也。 礼也者,反其所自生;乐也者,乐其所自成。是故先王之制礼也以节事,修 乐以道志。故观其礼乐,而治乱可知也。蘧伯玉曰:“君子之人达。”故观其器, 而知其工之巧,观其发,而知其人之知。故曰:君子慎其所以与人者。

 大庙之内敬矣!君亲牵牲,大夫赞币而从。君亲制祭,夫人荐盎。君亲割牲, 夫人荐酒。卿大夫从君,命妇从夫人。洞洞乎其敬也,属属乎其忠也,勿勿乎其 欲其飨之也。纳牲诏于庭,血毛诏于室,羹定诏于堂,三诏皆不同位,盖道求而 未得也。设祭于堂,为礻方乎外,故曰:于彼乎?于此乎?一献质,三献文,五 献察,七献神。

 大飨其王事与?三牲鱼腊,四海九州之美味也,笾豆之荐,四时之和气也。 内金,示和也。束帛加璧,尊德也。龟为前列,先知也。金次之,见情也。丹漆 丝纩竹箭,与众共财也。其余无常货,各以其国之所有,则致远物也。其出也, 《肆夏》而送之,盖重礼也。祀帝于郊,敬之至也。宗庙之祭,仁之至也。丧礼, 忠之至也。备服器,仁之至也。宾客之用币,义之至也。故君子欲观仁义之道, 礼其本也。

 君子曰:“甘受和,白受采。忠信之人,可以学礼。苟无忠信之人,则礼不 虚道。是以得其人之为贵也。”孔子曰:“诵《诗》三百,不足以一献;一献之 礼,不足以大飨。大飨之礼,不足以大旅;大旅具矣,不足以飨帝。毋轻议礼!” 子路为季氏宰。季氏祭,逮暗而祭,日不足,继之以烛。虽有强力之容,肃 敬之心,皆倦怠矣。有司跛倚以临祭,其为不敬大矣。他日祭,子路与,室事交 乎户,堂事交乎阶,质明而始行事,晏朝而退。孔子闻之曰:“谁谓由也而不知 礼乎?” 


----------------         


效特牲第十一 
   
效特牲,而社稷大牢。天子适诸侯,诸侯膳用犊,诸侯适天子,天子赐之礼 大牢。贵诚之义也。故天子牲孕弗食也,祭帝弗用也。大路繁缨一就,先路三就, 次路五就。郊血,大飨腥,三献阎,一献孰。至敬不飨味而贵气臭也。诸 侯为宾,灌用郁鬯。灌用臭也,大飨,尚段修而已矣。 
 大飨,君三重席而酢焉。三献之介,君专席而酢焉。此降尊以就卑也。飨 有乐,而食尝无乐,阴阳之义也。凡饮,养阳气也;凡食,养阴气也。故春而 秋尝,春飨孤子,秋食耆老,其义一也。而食尝无乐。饮,养阳气也,故有乐; 食,养阴气也,故无声。凡声,阳也。鼎俎奇而笾豆偶,阴阳之义也。笾豆之实, 水土之品也。不敢用亵味而贵多品,所以交于旦明之义也。 宾入大门而奏《肆夏》,示易以敬也。卒爵而乐阕,孔子屡叹之。奠酬而工 升歌,发德也。歌者在上,匏竹在下,贵人声也。乐由阳来者也,礼由阴作者也, 阴阳和而万物得。旅币无方,所以别土地之宜,而节远迩之期也。龟为前列,先 知也,以钟次之,以和居参之也。虎豹之皮,示服猛也。束帛加璧,往德也。 庭燎之百,由齐桓公始也。大夫之奏《肆夏》也,由赵文子始也。朝觐,大 夫之私觌,非礼也。大夫执圭而使,所以申信也;不敢私觌,所以致敬也。而庭 实私觌,何为乎诸侯之庭?为人臣者,无外交,不敢贰君也。大夫而飨君,非礼 也。大夫强而君杀之,义也;由三桓始也。天子无客礼,莫敢为主焉。君适其臣, 升自阼阶,不敢有其室也。觐礼,天子不下堂而见诸侯。下堂而见诸侯,天子之 失礼也,由夷王以下。

 诸侯之宫县,而祭以白牡,击玉磬,朱干设锡,冕而舞大武,乘大路,诸侯 之僭礼也。台门而旅树,反坫,绣黼,丹朱中衣,大夫之僭礼也。故天子微,诸 侯僭。大夫强,诸侯胁。于此相贵以等,相黩以货,相赂以利,而天下之礼乱矣。

 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而公庙之设于私家,非礼也,由三桓始 也。天子存二代之后,犹尊贤也。尊贤不过二代。诸侯不臣寓公。故古者寓公 不继世。君之南乡,阳之义也。臣之北面,君也。大夫之臣不稽首,非尊家 臣,以辟君也。大夫有献弗亲。君有赐不面拜,为君之己也。 乡人礻易,孔子朝服立于阼,存室神也。孔子曰:“射之以乐也,何以听? 何以射?”孔子曰:“士,使之射,不能,则辞以疾,县弧之义也。”孔子曰: “三日齐,一日用之,犹恐不敬,二日伐鼓,何居?”孔子曰:“绎之于库门内, 礻方之于东方,朝市之于西方,失之矣。”

社祭土而主阴气也。君南乡于北墉下,答阴之义也。日用甲,用日之始也。 天子大社必受霜露风雨,以达天地之气也。是故丧国之社屋之,不受天阳也,薄 社北牖,使阴明也。社所以神地之道也。地载万物,天垂象。取财于地,取法于 天,是以尊天而亲地也,故教民美报焉。冢主中ニ而国主社,示本也。唯为社事, 单出里。唯为社田,国人毕作。唯社,丘乘共粢盛,所以报本反始也。季春出火, 为焚也。然后简其车赋而历其卒伍,而君亲誓社,以习军旅。左之右之,坐之起 之,以观其习变也。而流示之禽,而盐诸利,以观其不犯命也。求服其志,不贪 其得。故以战则克,以祭则受福。 天子适四方,先柴。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大报天而主日也。兆于南郊, 就阳位也。埽地而祭,于其质也。器有陶、匏,以象天地之性也。于郊,故谓之郊, 牲用も,尚赤也。用犊,贵诚也。郊之用辛也,周之始郊日以至。卜郊, 受命于祖庙,作龟于祢宫,尊祖考亲之义也。卜之日,王立于泽,亲听誓命,受 教谏之义也。献命库门之内,戒百官也。大庙之命,戒百姓也。祭之日,王皮弁 以听祭报,示民严上也。丧者不哭,不敢凶服,埽反道,乡为田烛。弗命而民 听上。祭之日,王被六衮以象天,戴冕,旗十有二旒,则天数也。乘素车,贵其 也;十有二旒,龙章而设日月,以象天也。天垂象,圣人则之。郊所以明天道 也。帝牛不吉,以为稷牛。帝牛必在涤三月,稷牛唯具,所以别事天神与人鬼也。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此所以配上帝也。郊之祭也,大报本反始也。

 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 也。蜡之祭也,主先啬而祭司啬也。祭百种以报啬也。飨农及邮表,禽兽,仁 之至,义之尽也。古之君子,使之必报之。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虎,为其食 田豕也,迎而祭之也。祭坊与水庸,事也。曰:“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 作,草木归其泽。”皮弁素服而祭。素服,以送终也。葛带榛杖,丧杀也。蜡之 祭,仁之至,义之尽也。黄衣黄冠而祭,息田夫也。野夫黄冠。黄冠,草服也。 大罗氏,天子之掌鸟兽者也,诸侯贡属焉。草笠而至,尊野服也。罗氏致鹿与女, 而诏客告也。以戒诸侯曰:“好田好女者亡其国。天子树瓜华,不敛藏之种也。” 八蜡以记四方。四方年不顺成,八蜡不通,以谨民财也。顺成之方,其蜡乃通, 以移民也。既蜡而收,民息已。故既蜡,君子不兴功。 恒豆之菹,水草之和气也;其醢,陆产之物也。加豆,陆产也;其醢,水物 也。笾豆之荐,水土之品也,不敢用常亵味而贵多品,所以交于神明之义也,非 食味之道也。先王之荐,可食也而不可耆也。卷冕路车,可陈也而不可好也。武 壮,而不可乐也。宗庙之威,而不可安也。宗庙之器,可用也而不可便其利也。 所以交于神明者,不可同于所安乐之义也。酒醴之美,玄酒明水之尚,贵五味之 本也。黼黻文绣之美,疏布之尚,反女功之始也。莞簟之安,而蒲越稿禾之尚, 明之也,大羹不和,贵其质也。大圭不琢,美其质也。丹漆雕几之美,素车之乘, 尊其朴也,贵其质而已矣。所以交于神明者,不可同于所安亵之甚也。如是而后 宜。鼎俎奇而笾豆偶,阴阳之义也。黄目,郁气之上尊也。黄者中者;目者气之 清明者也。言酌于中而清明于外也。祭天,扫地而祭焉,于其质而已矣。醯醢之 美,而煎盐之尚,贵天产也。割刀之用,而鸾刀之贵,贵其义也,声和而后断也。 冠义:始冠之,缁布之冠也。大古冠布,齐则缁之。其也,孔子曰:“吾 未之闻也。冠而敝之可也。”适子冠于阼,以著代也。醮于客位,加有成也。 三加弥尊,喻其志也。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委貌,周道也。章甫,殷道也。毋 追,夏后氏之道也。周弁,殷{日吁},夏收。三王共皮弁素积。无大夫冠礼,而 有其昏礼。古者,五十而后爵,何大夫冠礼之有?诸侯之有冠礼,夏之末造也。 天子之元子,士也。天下无生而贵者也。继世以立诸侯,象贤也。以官爵人,德 之杀也。死而谥,今也。古者生无爵,死无谥。

 礼之所尊,尊其义也。失其义,陈其数,祝史之事也。故其数可陈也,其义 难知也。知其义而敬守之,天子之所以治天下也。

 天地合而后万物兴焉。夫昏礼,万世之始也。取于异姓,所以附远厚别也。币 必诚,辞无不腆。告之以直信,信,事人也,信,妇德也。壹与之齐,终身不改。 故夫死不嫁。男子亲迎,男先于女,刚柔之义也。天先乎地,君先乎臣,其义一 也。执挚以相见,敬章别也。男女有别,然后父子亲。父子亲,然后义生。义生, 然后礼作。礼作,然后万物安。无别无义,禽兽之道也。婿亲御授绥,亲之也。 亲之也者,亲之也。敬而亲之,先王之所以得天下也。出乎大门而先,男帅女, 女从男,夫妇之义由此始也。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 夫也者,夫也。夫也者,以知帅人者也。玄冕斋戒,鬼神阴阳也。将以为社稷主, 为祖先后,而可以不致敬乎?共牢而食,同尊卑也。故妇人无爵,从夫之爵,坐 以夫之齿。器用陶匏,尚礼然也。三王作牢用陶匏。厥明,妇盥馈;舅姑卒食, 妇余,私之也。舅姑降自西阶,妇降自阼阶,授之室也。昏礼不用乐,幽阴之 义也。乐阳气也。昏礼不贺,人之序也。 有虞氏之祭也,尚用气,血腥阎祭,用气也。殷人尚声,臭味未成, 涤荡其声。乐三阕,然后出迎牲。声音之号,所以诏告于天地之间也。周人尚臭, 灌用鬯臭,郁合鬯,臭阴达于渊泉。灌以圭璋,用玉气也。既灌然后迎牲,致阴 气也。萧合黍稷,臭阳达于墙屋。故既奠,然后芮萧合膻芗。凡祭,慎诸此。

 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故祭,求诸阴阳之义也。殷人先求诸阳,周人先 求诸阴。诏祝于室,坐尸于堂,用牲于庭,升首于室。直祭祝于主,索祭祝于礻方。 不知神之所在,于彼乎于此乎?或诸远人乎?祭于礻方,尚曰求诸远者与?礻方 之为言亻京也,斤之为言敬也。富也者福也。首也者,直也。相,飨之也。嘏, 长也,大也。尸,陈也。

 毛血,告幽全之物也。告幽全之物者,贵纯之道也。血祭,盛气也。祭肺肝 心,贵气主也。祭黍稷加肺,祭齐加明水,报阴也。取率燔燎,升首,报阳 也。明水氵兑齐,贵新也。凡氵兑,新之也。其谓之明水也,由主人之著此水 也。

 君再拜稽首,肉袒亲割,敬之至也。敬之至也,服也。拜,服也。稽首,服 之甚也。肉袒,服之尽也。祭称孝孙孝子,以其义称也。称曾孙某,谓国家也。 祭祀之相,主人自致其敬,尽其嘉,而无与让也。腥肆阎念祭,岂知神之所 飨也?主人自尽其敬而已矣。举角,诏妥尸。古者,尸无事则立,有事而后坐 也。尸,神象也。祝,将命也。

 缩酌用茅,明酌也。酒氵兑于清,汁献氵兑于酒,犹明清与酒于旧泽 之酒也。祭有祈焉,有报焉,有由辟焉。齐之玄也,以阴幽思也。故君子三日齐, 必见其所祭者。  


   


----------------         


内则第十二 
     
后王命冢宰,降德于众兆民。子事父母,鸡初鸣,咸盥漱,栉纟徒笄总,拂 髦冠缨,端绅,笏。左右佩用,左佩纷、刀、砺小Δ、金燧,右佩、 捍、管、、大Δ、木燧,逼屦著綦。

 妇事舅姑,如事父母。鸡初鸣,咸盥漱,栉纟徒,笄总,衣绅。左佩纷、 刀、小Δ金燧,右佩箴、管、线、纩,施{般系}衮,大Δ、木燧、衿缨、綦屦。

 以适父母舅姑之所,及所,下气怡声,问衣燠寒,疾痛苛痒,而敬抑搔之。 出入,则或先或后,而敬扶持之。进盥,少者奉,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 巾。问所欲而敬进之,柔色以温之,饣酏酒醴Ρ羹菽麦ナ稻黍粱秫唯所欲,枣 栗饴蜜以甘之,堇、{艹亘}、、榆、免、{蒿死}、氵修、氵随以滑之,脂膏以 膏之,父母舅姑必尝之而后退。

 男女未冠笄者,鸡初鸣,咸盥漱,栉纟徒,拂髦总角,衿缨,皆佩容臭,昧 爽而朝,问何食饮矣。若已食则退,若未食,则佐长者视具。

 凡内外,鸡初鸣,咸盥漱,衣服,敛枕簟,洒扫室堂及庭,布席,各从其事。 孺子蚤寝晏起,唯所欲,食无时。

 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昧爽而朝,兹以旨甘,日出而退,各从其事,日 入而夕,慈以旨甘。

 父母舅姑将坐,奉席请何乡?将衽,长者奉席请何趾?少者执床与坐,御者 举几,敛席与簟,县衾箧枕,敛簟而礻蜀之。

 父母舅姑之衣衾簟席枕几不传,杖屦敬之,勿敢近。敦、牟、卮、,非 ,莫敢用,与恒食饮,非,莫之敢饮食。父母在,朝夕恒食,子妇佐,既 食恒,父没母存,冢子御食,群子妇佐如初。旨甘柔滑,孺子。

 在父母舅姑之所,有命多,应唯敬对。进退周旋慎齐,升降、出入、揖游, 不敢哕噫、嚏咳、欠伸、跛倚、睇视,不敢唾Д。寒不敢裂,痒不敢搔。不有敬 事,不敢袒裼,不涉不撅,亵衣衾不见里。

 父母唾Д见,冠带垢,和灰请漱;衣裳垢,和灰请浣;衣裳绽裂,纫箴请 补缀。五日,则覃汤请浴,三日具沐。其间面垢,覃潘请;足垢,覃汤 请洗。少事长,贱事贵,共帅时。

 男不言内,女不言外。非祭非丧,不相授器。其相授,则女受以篚,其无篚, 则皆坐奠之而后取之。外内不共井,不共氵浴,不通寝席,不通乞假。男女不通 衣裳,内言不出,外言不入。

 男子入内,不啸不指,夜行以烛,无烛则止。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夜行 以烛,无烛则止。道路,男子由右,女子由左。 子妇孝者敬者,父母舅姑之命,勿逆勿怠。若饮食之,虽不耆,必尝而待; 加之衣服,虽不欲,必服而待;加之事,人代之,己虽弗欲,姑与之,而姑使之, 而后复之。

 子妇有勤劳之事,虽甚爱之,姑纵之,而宁数休之。子妇未孝未敬,勿庸疾 怨,姑教之;若不可教,而后怒之;不可怒,子放妇出,而不表礼焉。

 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敬起孝,说则复谏,不说,与 其得罪于乡党州闾,宁孰谏。父母怒不说,而挞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

 父母有婢子若庶子庶孙,甚爱之,虽父母没,没身敬之不衰。子有二妾,父 母爱一人焉,子爱一人焉,由衣服饮食,由此事,毋敢视父母所爱,虽父母没不 衰。子甚宜其妻,父母不说,出。子不宜其妻,父母曰:“是善事我。”子行夫 妇之礼焉,没身不衰。

 父母虽没,将为善,思贻父母令名,必果。将为不善,思贻父母羞辱,必不 果。 舅没则姑老,冢妇所祭祀宾客,每事必请于姑,介妇请于冢妇。舅姑使冢妇 毋怠,不友无礼于介妇。舅姑若使介妇,毋敢敌耦于冢妇,不敢并行,不敢并命, 不敢并坐。凡妇,不命适私室,不敢退。妇将有事,大小必请于舅姑。子妇无私 货,无私畜,无私器,不敢私假,不敢私与。妇或赐之饮食衣服布帛佩、 ぇ兰,则受而献诸舅姑,舅姑受之则喜,如新受赐,若反赐之则辞,不得命,如 更受赐,藏以待乏。妇若有私亲兄弟将与之,则必复请其故,赐而后与之。

 适子庶子事宗子宗妇,虽贵富,不敢以贵富入宗子之家,虽众车徒舍于外, 以寡约入。子弟犹归器衣服裘衾车马,则必献其上,而后敢服用其次也。若非所 献,则不敢以入子宗子之门,不敢以贵富加于父兄宗族,若富,则具二牲,献其 贤者于宗子,夫妇皆齐而宗敬焉,终事而后敢私祭。

 饭:黍,稷,稻,粱,白黍,黄梁,礻胥,礻焦。膳:乡,熏,尧, 醢,牛炙。醢、牛;醢,牛脍。羊炙,羊;醢,豕炙。醢,豕,芥酱,鱼 脍。雉,兔,鹑,。

 饮:重醴,稻醴清糟,黍醴清糟,梁醴清糟,或以酏为醴,黍酏,浆,水, 意,滥。酒:清、白。

 羞:糗,饵,粉,酏。食:蜗醢而{艹瓜}食,雉羹,麦食,脯羹,鸡羹;折 礻余,犬羹,兔羹。和糁不蓼。濡豚,包苦实蓼;濡鸡,醢酱实蓼;濡鱼,卵酱 实蓼;濡鳖,醢酱实蓼。段修,氐醢,脯羹,兔醢,麋肤,鱼醢,鱼脍,芥 酱,麋腥,醢,酱,桃诸,梅诸,卵盐。

 凡食齐视春时,羹齐视夏时,酱齐视秋时,饮齐视冬时。凡和,春多酸,夏 多苦,秋多辛,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

 牛宜余,羊宜黍,豕宜稷,犬宜梁,雁宜麦,鱼宜{艹瓜}。春宜羔、豚, 膳膏芗,夏宜居、肃,膳膏臊;秋宜犊、は,膳膏腥;冬 宜鲜、羽膳,膏膻。

 牛修、鹿脯、田豕脯、麋脯、脯、麋鹿、田豕、?皆有轩,雉、兔皆有Ρ。 爵、、蜩、芝而、{艹凌}、具枣、栗、榛、柿、瓜、桃、李、梅、杏、 查、梨、姜、桂。

 大夫燕食,有脍无脯,有脯无脍。士不贰羹,庶人耆老不徒食。

 脍,春用葱,秋用芥。豚,春用韭,秋用蓼。脂用葱,膏用薤,三牲用 {艹毅},和用醯,兽用梅。鹑羹、鸡羹、β,酿之蓼。鲂、与,雏烧,雉芗, 无蓼。 不食雏鳖,狼去肠,狗去肾,狸去正脊,兔去尻,狐去首,豚去脑,鱼去乙, 鳖去丑。

 肉曰脱之,鱼曰作之,枣曰新之,栗曰撰之,桃曰胆之,且、梨曰攒之。 牛夜鸣则,羊泠毛而毳膻,狗赤股而躁躁,鸟キ色而沙鸣郁,豕望 视而交睫腥,马黑脊而般臂漏,雏尾不盈握,弗食,舒雁翠,鹄胖,舒凫翠, 鸡肝,雁肾,鸨奥,鹿胃。 肉腥细者为脍,大者为轩,或曰麋鹿鱼为菹,为辟鸡,野豕为轩,兔为宛 脾,切葱若薤,实诸醯以柔之。 羹食,自诸侯以下至于庶人无等。

 大夫无秩膳,大夫七十而有阁,天子之阁,左达五,右达五,公侯伯于房中 五,大夫于阁三,士于坫一。

 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凡 五十养于乡,六十养于国,七十养于学,达于诸侯。八十,拜君命,一坐再至, 瞽亦如之,九十者使人受。五十异长,六十宿肉,七十贰膳,八十常珍,九十 饮食不违寝,膳饮从于游可也。六十岁制,七十时制,八十月制,九十日修,唯 绞纟今衾冒,死而后制。五十始衰,六十非肉不饱,七十非帛不暖,八十非人不 暖,九十虽得人不暖矣。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 九十者,天子欲有问焉,则就其室以珍从。七十不俟朝,八十月告存,九十日有 秩。五十不从力政,六十不与服戎,七十不与宾客之事,八十齐丧之弗及也。五 十不爵,六十不亲学,七十致政。凡自七十以上,唯衰麻为丧。凡三王养老皆引 年,八十者,一子不从政,九十者,其家不从政,瞽亦如之。凡父母在,子虽老 不坐,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 序;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虞 庠在国之西郊,有虞氏皇而祭,深衣而养老;夏后氏收而祭,燕衣而养老;殷人 而祭,缟衣而养老;周人冕而祭,玄衣而养老。

 曾子曰:“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目,安其寝处,以其饮 食忠养之,孝子之身终,终身也者,非终父母之身,终其身也。是故父母之所爱 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至于犬马尽然,而况于人乎!” 凡养老,五帝宪,三王有乞言。五帝宪,养气体而不乞言,有善则记之危 史。三王亦宪,既养老而后乞言,亦微其礼,皆有史。 淳熬,煎醢加于陆稻上,沃之以膏,曰淳熬。淳毋,煎醢,加于黍食上,沃 之以膏曰淳毋。

 炮:取豚若将,之刳之,实枣于其腹中,编萑以苴之,涂之以谨涂。炮之, 涂皆乾,擘之,濯手以摩之,去其,为稻粉蚤溲之以为酏,以付豚煎诸 膏,膏必灭之,钜镬汤以小鼎芗脯于其中,使其汤毋灭鼎,三日三夜毋绝火,而 后调以醯醢。

 捣珍:取牛羊麋鹿之肉必灰,每物与牛若一捶,反侧之,去其饵,孰出 之,去其,柔其肉。渍,取牛肉必新杀者,薄切之,必绝其理,湛诸美酒, 期朝,而食之以醢若醯意。

 为熬:捶之,去其,编萑布牛肉焉,屑桂与姜,以洒诸上而盐之, 干而食之。施羊亦如之,施麋施鹿施,皆如牛羊。欲濡肉,则释而煎之以醢, 欲干肉,则捶而食之。

 糁:取牛羊豕之肉,三如一小切之,与稻米,稻米二肉一,合以为饵煎之。 肝:取狗肝一,之,以其濡炙之,举ㄡ,其不蓼。取稻米举蚤溲之, 小切狼蜀膏,以与稻米为酏。

 礼,始于谨夫妇,为宫室,辩内外。男子居外,女子居内,深宫固门,阍寺 守之,男不入,女不出。男女不同施枷,不敢悬于夫之军,不敢藏于夫之箧 笥,不敢共氵浴。夫不在,敛枕箧簟席礻蜀器而藏之。少事长,贱事贵,咸如 之。

 夫妇之礼,唯及七十,同藏无间。故妾虽老,年未满五十,必与五日之御。 将御者,齐,漱浣,慎衣服,栉纟徙笄总,角拂髦,衿缨綦屦。虽婢妾,衣服饮 食,必后长者。妻不在,妾御莫敢当夕。

 妻将生子,及月辰,居侧室,夫使人日再问之。作而自问之,妻不敢见,使 姆衣服而对,至于子生,夫复使人日再问之。夫齐,则不入侧室之门。

 子生,男子设弧于门左,女子设于门右。三日,始负子,男射女否。

 国君世子生,告于君,接以大牢,宰掌具。三日,卜士负之,吉者宿齐朝服 寝门外,诗负之,射人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保受乃负之,宰醴负子,赐 之束帛,卜士之妻,大夫之妾,使食子。 凡接子,择日,冢子则大牢。庶人特豚,士特豕,大夫少牢,国君世子大牢, 其非冢子,则皆降一等。

 异为孺子室于宫中,择于诸母与可者,必求其宽裕慈惠,温良恭敬,慎而寡 言者,使为子师,其次为慈母,其次为保母,皆居子室,他人无事不往。三月之 末,择日剪发为{髟},男角女羁,否则男左女右。是日也,妻以子见于父,贵 人则为衣服,自命士以下,皆漱浣,男女夙兴,沐浴衣服,具视朔食,夫入门, 升自阼阶,立于阼西乡,妻抱子出房,当楣立东面。

 姆先,相曰:“母某敢用时日,只见孺子。”夫对曰:“钦有帅。”父执子 之右手,咳而名之。妻对曰:“记有成。”遂左还授师。子师辩告诸妇诸母名, 妻遂适寝。夫告宰名,宰辩告诸男名,书曰某年某月某日生而藏之,宰告闾史, 闾史书为二,其一藏诸闾府,其一献诸州史,州史献诸州伯,州伯命藏诸州府。 夫入食如养礼。

 世子生,则君沐浴朝服,夫人亦如之,皆立于阼阶西乡,世妇抱子升自西阶, 君名之,乃降。适子庶子见于外寝,抚其首咳而名之,礼帅初,无辞。

 凡名子,不以日月,不以国,不以隐疾,大夫士之子,不敢与世子同名。

 妾将生子,及月辰,夫使人日一问之。子生三月之末,漱浣夙齐,见于内寝, 礼之如始入室,君已食,彻焉,使之特,遂入御。

 公庶子生,就侧室。三月之末,其母沐浴朝服见于君,摈者以其子见,君所 有赐,君名之。众子,则使有司名之。庶人无侧室者,及月辰,夫出居群室,其 问之也,与子见父之礼,无以异也。

 凡父在,孙见于祖,祖亦名之,礼如子见父,无辞。

 食子者,三年而出,见于公宫则劬。大夫之子有食母,士之妻自养其子。由 命士以上及大夫之子,旬而见,冢子未食而见,必执其右手,适子庶子已食而见, 必循其首。 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ひ革,女ひ丝。

 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 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 书计,衣不帛襦裤,礼帅初,朝夕学幼仪,请肄简谅。十有三年,学乐,诵诗, 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

 二十而冠,始学礼,可以衣裘帛,舞大夏,忄享行孝弟,博学不教,内而不 出。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博学无方,孙友视志。四十始仕,方物出谋发虑, 道合则服从,不可则去。五十命为大夫,服官政。七十致事。凡男拜,尚左手。

 女子十年不出,姆教婉娩听从,执麻,治丝茧,织组纟川,学女事以 共衣服,观于祭祀,纳酒浆笾豆菹醢,礼相助奠。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有 故,二十三年而嫁。聘则为妻,奔则为妾。凡女拜,尚右手。  


----------------         


玉藻第十三 
     
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后邃延,龙卷以祭。玄端而朝日于东门之外,听朔 于南门之外,闰月则阖门左扉,立于其中。皮弁以日视朝,遂以食,日中而, 奏而食。日少牢,朔月大牢。五饮,上水、浆、酒、醴、酏。卒食,玄端而居。 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御瞽几声之上下,年不顺成,则天子素服, 乘素车,食无乐。

 诸侯玄端以祭,裨冕以朝,皮弁以听朔于大庙,朝服以日视朝于内朝。朝, 辨色始入。君日出而视之,退适路寝,听政,使人视大夫,大夫退,然后适小寝, 释服。

 又朝服以食,特牲三俎祭肺,夕深衣,祭牢肉,朔月少牢,五俎四簋,子卯 稷食菜羹。夫人与君同庖。君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 君子远庖厨,凡有血气之类,弗身践也。至于八月不雨,君不举。年不顺成,君 衣布本,关梁不租,山泽列而不赋,土功不兴,大夫不得造车马。 卜人定龟,史定墨,君定体。

 君羔{辟巾}虎直;大夫齐车,鹿{辟巾}豹直,朝车;士齐车,鹿{辟巾} 豹直。

 君子之居恒当户,寝恒东首,若有疾风迅雷甚雨,则必变,虽夜必兴,衣服 冠而坐。日五盥,沐稷而梁,栉用单栉,发用象栉,进礻几进羞,工乃升 歌。浴用二巾,上下出于履蒯席,连用汤,进蒲席,衣布身,乃屦进饮。 将适公所,宿齐戒,居外寝,沐浴,史进象笏,书思对命,既服,习容观玉声乃 出。揖私朝,如也,登车则有光矣。

 天子正于天下也。诸侯荼,前诎后直,让于天子也。大夫前诎后诎,无 所不让也。 侍坐,则必退席,不退,则必引而去君之党,登席不由前,为躐席。徒坐不 尽席尺,读书,食,则齐,豆去席尺。若赐之食而君客之,则命之祭,然后祭, 先饭,辩尝羞,饮而俟。若有尝羞者,是俟君之食,然后食,饭饮而俟。君命之 羞,羞近者,命之品尝之,然后唯所欲。凡尝远食,必顺近食。君未覆手,不敢 飧;君既食,又饭飧。饭飧者,三饭也。君既彻,执饭与酱,乃出授从者。凡侑 食,不尽食,食于人不饱。唯水浆不祭,若祭,为已亻卑。君若赐之爵,则越 席再拜稽首受,登席祭之,饮卒爵而俟君卒爵,然后授虚爵。君子之饮酒也,受 一爵而色洒如也,二爵而言言斯,礼已三爵,而油油以退。退则坐取履,隐辟而 后履,坐左纳右,坐右纳左。

 凡尊必上玄酒。唯君面尊。唯飨野人皆酒。大夫侧尊用於,士侧尊用禁。

 始冠缁布冠,自诸侯下达,冠而敝之可也。玄冠朱组缨,天子之冠也。缁布 冠缋,诸侯之冠也。玄冠丹组缨,诸侯之齐冠也。玄冠綦组缨,士之齐冠也。 缟冠玄武,子姓之冠也。缟冠素纰,即祥之冠也。垂五寸,惰游之士也,玄冠 缟武,不齿之服也。居冠属武,自天子下达,有事然后。五十不散送,亲没不 髦,大帛不。玄冠紫,自鲁桓公始也。

 朝玄端,夕深衣。深衣三,缝齐倍要,衽当旁,袂可以回肘,长中继掩尺 袷二寸,礻去尺二寸,缘广寸半。以帛裹布,非礼也。

 士不衣织,无君者不贰采。衣正色,裳间色。非列采不入公门,振不公 门,表裘不入公门,袭裘不入公门。纩为茧,为袍,禅为纟同,帛为褶。

 朝服之以缟也,自季康子始也。孔子曰:“朝服而朝,卒朔然后服之。”曰: “国家未道,则不充其服焉。” ↓J30 P1479

唯君有黼裘以誓省,大裘非古也。君衣狐白裘,锦衣以裼之。君之右虎裘, 厥左狼裘。士不衣狐白。君子狐青裘豹α,玄绡衣以裼之;は裘青褒绞衣 以裼之;羔裘豹饰,缁衣以裼之;狐裘,黄衣以裼之。锦衣狐裘,诸侯之服也。 犬羊之裘,不裼,不文饰也,不裼。裘之裼也,见美也。吊则袭,不尽饰也,君 在则裼,尽饰也。服之袭也,充美也,是故尸袭,执玉龟袭,无事则裼,弗敢充 也。

 笏,天子以球玉,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士竹本象可也。见于天子与 射,无说笏,入大庙说笏,非古也。小功不说笏,当事免则说之。既必盥, 虽有执于朝,弗有盥矣。凡有指画于君前,用笏造,受命于君前,则书于笏,笏 毕用也,因饰焉。笏度二尺有六寸,其中博三寸,其杀六分而去一。

 而素带终辟,大夫素带辟垂,士练带率下辟,居士锦带,弟子缟带。

毕君朱,大夫素,士爵韦。圜杀直,天子直,公侯前后方,大夫前方后挫 角,士前后正。

毕,下广二尺,上广一尺,长三尺,其颈五寸,肩革带博二寸。大夫大带 四寸,杂带。君朱绿,大夫玄华,士缁辟,二寸,再缭四寸。凡带,有率无箴功, 一命幽衡,再命赤幽衡,三命赤葱衡。

 天子素带,朱里,终辟,并纽约,用组王后礻韦衣,夫人榆狄。三寸,长齐 于带,绅长制,士三尺,有司二尺有五寸。子游曰:参分带下,绅居二焉。绅 毕结三齐。

 肆束及带勤者。有事则收之,走则拥之。 君命屈狄。再命礻韦衣,一命礻衣,士衤彖衣。唯世妇命于奠茧,其他则 皆从男子。

 凡侍于君,绅垂,足如履齐,颐ニ垂拱,视下而听上,视带以及袷,听乡任 左。

 凡君召以三节,二节以走,一节以趋,在官不俟屦,在外不俟车。

 士于大夫,不敢拜迎而拜送,士于尊者,先拜进面,答之拜则走。 士于君所言,大夫没矣,则称谥若字,名士,与大夫言,名士字大夫。于大 夫所,有公讳无私讳。凡祭不讳,庙中不讳,教学临文不讳。 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宫羽,趋以采齐,行以肆夏,周还中规,折还 中矩,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锵鸣也。故君子在车,则闻鸾和之声,行则 鸣佩玉,是以非辟之心,无自入也。君在不佩玉,左佩结,右设佩,居则设佩, 朝则结佩,齐则纟青结佩而爵。凡带必有佩玉,唯丧否。佩玉有冲牙,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公侯佩山玄玉而 朱组绶,大夫佩水苍玉而纯组绶,世子佩瑜玉而綦组绶,士佩需玟而组绶,孔 子佩象环五寸,而綦组授。

 童子之节也,缁布衣,锦缘,锦绅,并纽,锦束发,皆朱锦也。肆束,及带, 勤者有事则收之,走则拥之。童子不裘,不帛,不屦纟句,无缌服。听事不麻, 无事,则立主人之北南面。见先生,从人而入。

 侍食于先生异爵者,后祭先饭。客祭,主人辞曰:“不足祭也。”客飧,主 人辞以疏。主人自致其酱,则客自彻之。一室之人,非宾客,一人彻。壹食之人, 一人彻,凡燕食,妇人不彻。

 食枣桃李,弗致于核,瓜祭上环,食中弃所操。凡食果实者后君子,火孰者 先君子。

 有庆,非君赐不贺。有忧者,勤者有事则收之,走则拥之。

 孔子食于季氏,不辞,不食肉而飧。

 君赐车马,乘以拜赐,衣服,服以拜赐,君未有命,弗敢即乘服也。君赐, 稽首,据掌致诸地,酒肉之赐,弗再拜,凡赐,君子与小人不同日。

 凡献于君,大夫使宰,士亲,皆再拜稽首送之。膳于君,有荤桃,于大夫 去,于士去荤,皆造于膳宰。

 大夫不亲拜,为君之答己也。大夫拜赐而退,士待诺而退,又拜,弗答拜。

 大夫亲赐士,士拜受,又拜于其室,衣服,弗服以拜。敌者不在,拜于其室。 凡于尊者有献,而弗敢以闻。士于大夫不承贺,下大夫于上大夫承贺。亲在,行 礼于人称父,人或赐之,则称父拜之。

 礼不盛,服不充,故大裘不裼,乘路车不式。

 父命呼,唯而不诺,手执业则投之,食在口则吐之,走而不趋。亲老,出不 易方,复不过时。亲色容不盛,此孝子之疏节也。父没而不能读父之书, 手泽存焉尔,母没而杯圈不能饮焉,口泽之气存焉尔。

 君入门,介拂,大夫中枨与之间,士介拂枨。宾入不中门,不履阈,公 事自西,私事自东。君与尸行接武,大夫继武,士中武,徐趋皆用是。疾趋 则欲发,而手足毋移。圈豚行不举足,齐如流,席上亦然。端行,颐ニ如矢;弁 行,剡剡起屦;执龟玉,举前曳踵,宿宿如也。

 凡行容惕惕,庙中齐齐,朝庭济济翔翔。君子之容舒迟,见所尊者齐。足 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 坐如尸,燕居告温温。

 凡祭,容貌颜色,如见所祭者。丧容累累,色容颠颠,视容瞿瞿梅梅,言容 茧茧。戎容暨暨,言语讠各讠各,色容厉肃,视容清明,立容辨,卑毋讠阎,头 颈必中,山立时行,盛气颠实,扬休玉色。

 凡自称,天子曰予一人,伯曰天子之力臣。诸侯之于天子,曰某土之守臣某, 其在边邑,曰某屏之臣某。其于敌以下,曰寡人。小国之君曰孤,摈者亦曰孤。

 上大夫曰下臣,摈者曰寡君之老。下大夫自名,摈者曰寡大夫。世子自名, 摈者曰寡君之适,公子曰臣孽。

 士曰传遽之臣,于大夫曰外私。大夫私事使,私人摈则称名,公士摈则曰寡 大夫,寡君之老。大夫有所往,必与公士为宾也。  


----------------         


明堂位第十四 
     
昔者周公朝诸侯于明堂之位:天子负斧依南乡而立;三公,中阶之前,北面 东上;诸侯之位,阼阶之东,西面北上;诸伯之国,西阶之西,东面北上;诸子 之国,门东,北面东上;诸男之国,门西,北面东上;九夷之国,东门之外,西 面北上;八蛮之国,南门之外,北面东上;六戎之国,西门之外,东面南上;五 狄之国,北门之外,南面东上;九采之国,应门之外,北面东上。四塞,世告至。 此周公明堂之位也。明堂也者,明诸侯之尊卑也。

 昔殷纣乱天下,脯鬼侯以飨诸侯。是以周公相武王以伐纣。武王崩,成王幼 弱,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六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颁度量,而 天下大服。七年,致政于成王。成王以周公为有勋劳于天下,是以封周公于曲阜, 地方七百里,革车千乘,命鲁公世世祀周公以天子之礼乐。

 是以鲁君,孟春乘大路,载弧;旗十有二旒,日月之章;祀帝于郊, 配以后稷。天子之礼也。季夏六月,以礼祀周公于大庙,牲用白牡,尊用牺、 象、山,郁尊用黄目,灌用玉瓒,大圭,荐用玉豆,雕,爵用玉戋, 仍雕,加以璧散璧角,俎用完{山厥}。升歌清庙,下管象,朱干玉戚,冕而舞 大武,皮弁素积,裼而舞大夏。昧,东夷之乐也。任,南蛮之乐也。纳夷蛮之乐 于大庙,言广鲁于天下也。 君卷冕立于阼,夫人副礻韦立于房中。君肉袒迎牲于门,夫人荐豆笾。卿大 夫赞君,命妇赞夫人,各扬其职。百官废职服大刑,而天下大服。是故,夏礻勺、 秋尝、冬、春社、秋省而遂大蜡,天子之祭也。

 大庙,天子明堂。库门,天子皋门;雉门,天子应门。振木铎于朝,天子之 政也。山节藻,复庙重檐,刮楹达乡。反坫出尊,崇坫康圭,疏屏。天子之庙 饰也。

 鸾车,有虞氏之路也。钩车,夏后氏之路也。大路,殷路也。乘路,周路也。 有虞氏之旗,夏后氏之绥,殷之大白,周之大赤。夏后氏骆马,黑鬣。殷人白马, 黑首,周人黄马,蕃鬣。夏后氏,牲尚黑,殷白牡,周も刚。 泰,有虞氏之尊也。山,夏后氏之尊也。著,殷尊也。牺象,周尊也。爵, 夏后氏以戋,殷以,周以爵。灌尊,夏后氏以鸡夷,殷以,周以黄目。 其勺,夏后氏以龙勺,殷以疏勺,周以蒲勺。士鼓蒉桴苇,伊耆氏之乐也。拊 搏玉磬揩击,大琴大瑟,中琴小瑟,四代之乐器也。

 鲁公之庙,文世室也;武公之庙,武世室也。米廪,有虞氏之庠也;序,夏 后氏之序也;瞽宗,殷学也;宫,周学也。

 崇鼎,贯鼎,大璜,封父龟,天子之器也。越棘,大弓,天子之戎器也。夏 后氏之鼓,足。殷,楹鼓;周,县鼓,垂之和钟,叔之离磬,女娲之笙簧。夏后 氏之龙иね,殷之崇牙,周之璧嬖。

 有虞氏之两敦,夏后氏之四连,殷之六瑚,周之八簋。俎,有虞氏以完, 夏后氏以{山厥},殷以具,周以房俎。夏后氏以曷,殷玉豆,周献豆。有虞 氏服,夏后氏山,殷火,周龙章。有虞氏祭首,夏后氏祭心,殷祭肝,周祭肺。 夏后氏尚明水,殷尚醴,周尚酒。有虞氏官五十,夏后氏官百,殷二百,周三百。 有虞氏之绥,夏后氏之绸练,殷之崇牙,周之璧た。

 凡四代之服、器、官,鲁兼用之。是故鲁,王礼也,天下传之久矣。君臣, 未尝相弑也,礼乐刑法政俗,未尝相变也,天下以为有道之国,是故天下资礼乐 焉。  


----------------         


丧服小记第十五 
     
斩衰,括发以麻。为母,括发以麻,免而以布。齐衰,恶笄以终丧。男子冠而妇人笄,男子免而妇人髽。其义,为男子则免,为妇人则髽。苴杖,竹也。削杖,桐也。

 祖父卒,而后为祖母后者三年。为父、母、长子稽颡。大夫吊之,思缌必稽颍攥其余则否。男主必使同姓,妇主必使异姓。为父后者为出母无服。

 亲亲以三为五,以五为九。上杀、下杀、旁杀,而亲毕矣。 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庙。庶子王,亦如之。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五世而迁之宗,其继高祖者也。是故,祖迁于上,宗易于下。尊祖故敬宗,敬宗所以尊祖祢也。庶子不祭祖者,明其宗也。庶子不为长子斩,不继祖与祢故也。庶子不祭殇与无后者,殇与无后者従祖祔食。庶子不祭祢者,明其宗也。亲亲尊尊长长,男女之有别,人道之大者也。

 従服者,所従亡则已。属従者,所従虽没也服。妾従女君而出,则不为女君之子服。礼不王不禘。世子不降妻之父母。其为妻也,与大夫之适子同。
 父为士,子为天子诸侯,则祭以天子诸侯,其尸服以士服。父为天子诸侯,子为士,祭以士,其尸服以士服。

 妇当丧而出,则除之。为父母丧,未练而出,则三年。既练而出。则已。未练而反,则期;既练而反,则遂之。再期之丧,三年也;期之丧,二年也。九月七月之丧,三时也;五月之丧,二时也;三月之丧,一时也。故期而祭,礼也;期而除丧,道也。祭不为除丧也。 三年而后葬者必再祭,其祭之间不同时而除丧。大功者主人之丧,有三年者,必为之再祭。朋友,虞祔而已。士妾有子,而为之缌,无子则已。

 生不及祖父母诸父昆弟,而父税丧,已则否。为君之父母,妻,长子;君已除丧而后闻丧,则不税。降而在缌小功者,则税之。近臣,君服斯服矣。其余,従而服,不従而税。君虽未知丧,臣服已。

 虞,杖不入于室;祔,杖不升于堂。为君母后者,君母卒,则不为君母之党服。绖杀五分而去一,杖大如绖。妾为君之长子与女君同。除丧者,先重者;易服者,易轻者。无事不辟庙门。哭皆于其次。

 复与书铭,自天子达于士,其辞一也。男子称名,妇人书姓与伯仲,如不知姓则书氏。斩衰之葛与齐衰之麻同。齐衰之葛与大功之麻同。麻同,皆兼服之。报葬者报虞,三月而后卒哭。父母之丧偕,先葬者不虞祔,待后事。其葬服斩衰。

 大夫降其庶子,其孙不降其父。大夫不主士之丧。为慈母之父母无服。夫为人后者,其妻为舅姑大功,士祔于大夫则易牲。继父不同居也者,必尝同居。皆无主后。同财而祭其祖祢为同居,有主后者为异居。

 哭朋友者于门外之右南面。祔葬者不筮宅。士大夫不得祔于诸侯,祔于诸祖祔必父之为士大夫者,其妻祔于诸祖姑。妾祔于妾祖姑。亡则中一以上而祔。以其昭穆。诸侯不得祔于天子,天子诸侯大夫可以祔于士。

 为母之君母,母卒则不服。宗子,母在为妻禫。为慈母后者,为庶母可也,为祖庶母可也。为父、母、妻、长子禫。慈母与妾母,不世祭也。

 丈夫冠而不为殇,妇人笄而不为殇。为殇后者,以其服服之。久而不葬者,唯主丧者不除,其余以麻终月数者,除丧则已。箭笄终丧三年。齐衰三月与大功同者,绳屦。

 练,筮日、筮尸、视濯,皆要绖杖绳屦。有司告具而后去杖。筮日筮尸,有司告事毕而后杖拜送宾。大祥,吉服而筮尸。庶子在父之室,则为其母不禫。庶子不以杖即位。父不主庶子之丧,则孙以杖即位可也。父在,庶子为妻以杖即位可也。

 诸侯吊于异国之臣,则其君为主。诸侯吊,必皮弁锡衰。所吊虽已葬,主人必免。主人未丧服,则君不锡衰。养有疾者不丧服,遂以主其丧。非养者入主人之丧。则不易己之丧服。养尊者必易服,养卑者否。

 妾无祖姑者,易牲而祔于女君可也。妇之丧,虞,卒哭,其夫若子主之,祔则舅主之。士不摄大夫,士摄大夫,唯宗子。主人未除丧,有兄弟自他国至,则主人不免而为主。

 陈器之道,多陈之而省纳之可也,省陈之而尽纳之可也。奔兄弟之丧,先之墓而后之家,为位而哭。所知之丧,则哭于宫而后之墓。父不为众子次于外。 与诸侯为兄弟者服斩。下殇小功,带,澡麻不绝本,诎而反以报之。妇祔于祖姑,祖姑有三人,则祔于亲者。其妻为大夫而卒,后其夫不为大夫,而祔于其妻则不易牲。妻卒而后为大夫,而祔于其妻,则以大夫牲。为父后者,为出母无服。无服也者,丧者不祭故也。

 妇人不为主而杖者,姑在为夫杖,母为长子削杖。女子子在室为父母,其主丧者不杖,则子一人杖。缌小功,虞卒哭则免。既葬而不报虞,则虽主人皆冠,及虞则皆免。为兄弟既除丧已。及其葬也,反服其服,报虞卒哭则免。如不报虞则除之,远葬者比反哭者皆冠,及郊而后免反哭。君吊,虽不当免时也,主人必免,不散麻。虽异国之君,免也。亲者皆免。

 除殇之丧者,其祭也必玄。除成丧者,其祭也,朝服缟冠。奔父之丧。括发于堂上,袒降踊,袭绖于东方。奔母之丧,不括发,袒于堂上,降踊,袭免于东方,绖即位成踊,出门哭止。三日而五哭三袒。

 适妇不为舅后者,则姑为之小功。  


----------------         


大传第十六 
     
礼,不王不。王者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诸侯及其大祖,大夫士 有大事,省于其君,干,及其高祖。 牧之野,武王之大事也。既事而退,柴于上帝,祈于社,设奠于牧室,遂率 天下诸侯,执豆笾,逡奔走,追王大王父、王季历、文王昌,不以卑临尊也。 上治祖祢,尊尊也。下治子孙,亲亲也。旁治昆弟,合族以食,序以昭缪,别之 以礼义,人道竭矣。

 圣人南面而听天下,所且先者五,民不与焉。一曰治亲,二曰报功,三曰举 贤,四曰使能,五曰存爱。五者一得于天下,民无不足无不赡者。五者一物纰缪, 民莫得其死。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

 立权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此其所得 与民变革者也。其不可得变革者则有矣,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 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 同姓从宗,合族属;异姓主名,治际会。名著而男女有别。其夫属乎父道者, 妻皆母道也。其夫属于子道者,妻皆妇道也。谓弟之妻妇者,是嫂亦可谓之母乎? 名者,人治之大者也,可无慎乎?四世而缌,服之穷也。五世袒免,杀同姓也。 六世,亲属竭矣。其庶姓别于上,而戚单于下,昏姻可通乎?系之以姓而弗别, 缀之以食而弗殊,虽百世而昏姻不通者,周道然也。

 服术有六:一曰亲亲,二曰尊尊,三曰名,四曰出入,五曰长幼,六曰从服。 从服有六:有属从,有徒从,有从有服而无服,有从无服而有服,有从重而轻, 有从轻而重。

 自仁率亲,等而上之,至于祖,名曰轻,自义率祖,顺而下之,至于祢,名 曰重。一轻一重,其义然也。 君有合族之道,族人不得以其戚戚君,位也。

 庶子不祭,明其宗也。庶子不得为长子三年,不继祖也。别子为祖,继别为 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 也。宗具继别子之后出者,百世不迁者也。宗其继高祖之后者,五世则迁者也。 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也。有小宗而无大宗者,有大宗而无小宗者,有无 宗亦莫之宗者,公子是也。公子有宗道,公子之公,为其士大夫之庶者,宗其士 大夫之适者,公子之宗道也。绝族无移服,亲者属也。

 自仁率亲,等而上之至于祖。自义率祖,顺而下之至于祢。是故,人道亲亲 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 重社稷故爱百姓,爱百姓故刑罚中,刑罚中故庶民安,庶民安故财用足,财用足 故百志成,百志成故礼俗刑,礼俗刑然后乐。《诗》云:“不显不承,无ル于人 斯。”此之谓也。  


----------------         


少仪第十七 
     
闻始见君子者,辞曰:“某固愿闻名于将命者。”不得阶主。敌者曰:“某 固愿见。”罕见曰:“闻名”,亟见曰“朝夕”。瞽曰“闻名”。 
 适有丧者曰“比”。童子曰“听事”。适公卿之丧,则曰:“听役于司徒”。

 君将适他,臣如致金玉货贝于君,则曰“致马资于有司”。敌者曰“赠从 者”。

 臣致衤遂于君,则曰“致废衣于贾人”。敌者曰“衤遂”。亲者兄弟不以衤遂 进。

 臣为君丧,纳货贝于君,则曰“纳甸于有司”。

马入庙门。赙马与其币,大白兵车,不入庙门。

 赙者既致命,坐委之,摈者举之。主人无亲受也。

 受立,授立不坐。性之直者则有之矣。

 始入而辞,曰“辞矣”。即席,曰“可矣”。

 排阖说屦于户内者,一人而已矣。有尊长在则否。

 问品味曰“子亟食于某乎”?问道艺曰“子习于某乎?”“子善于某乎?”

不疑在躬,不度民械,不愿于大家,不訾重器。

埽曰埽,埽席前曰拚,拚席不以鬣,执箕膺扌葛。 不贰问。问卜筮,曰义与?志与?义则可问,志则否。

 尊长于己逾等,不敢问其年。燕见不将命。遇于道,见则面,不请所之。丧 俟事不直吊。侍坐弗使,不执琴瑟,不画地,手无容,不た也。寝则坐而将命。 侍射则约矢,侍投则拥矢。胜则洗而以请,客亦如之。不角,不擢马。 执君之乘车则坐。仆者右带剑,负良绥申之面,拖诸{辟巾},以散绥升,执 辔然后步。

 请见不请退。朝廷曰退,燕游曰归,师役曰罢。

 侍坐于君子,君子欠伸,运笏,泽剑首,还屦,问日蚤莫,虽请退可也。 事君者量而后入,不入而后量。凡乞假于人,为人从事者亦然。然,故上无 怨,而下远罪也。

 不窥密,不旁狎,不道旧故,不戏色。

 为人臣下者,有谏而无讪,有亡而无疾;颂而无讠阎,谏而无骄;怠则张而 相之,废则埽而更之。谓之社稷之役。

 毋拔来,毋报往。毋渎神。毋循枉。毋测未至。

 士依于德,游于艺;工依于法,游于说。

 毋訾衣服成器,毋身质言语。

 言语之美,穆穆皇皇;朝廷之美,济济翔翔;祭祀之美,齐齐皇皇;车马之 美,匪匪翼翼;鸾和之美,肃肃雍雍。

 问国君之子长幼,长,则曰能从社稷之事矣;幼,则曰能御,未能御。问大 夫之子长幼,长,则曰能从乐人之事矣;幼,则曰能正于乐人,未能正于乐人。 问士之子长幼,长,则曰能耕矣;幼,则曰能负薪,未能负薪。

 执玉执龟筮不趋,堂上不趋,城上不趋。武车不式,介者不拜。

 妇人吉事,虽有君赐,肃拜。为尸坐,则不手拜,肃拜。为丧主则不手拜。 葛而麻带。

 取俎进俎不坐。 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 凡祭于室中堂上无跣,燕则有之。 未尝不食新。

 仆于君子,君子升下则授绥。始乘则式;君子下行,然后还立。

 乘二车则式,佐车则否。二车者,诸侯七乘,上大夫五乘,下大夫三乘。

 有二车者之乘马服车不齿。观君子之衣服,服剑,乘马,弗贾。 其以乘壶酒,束修,一犬赐人,若献人,则陈酒执修以将命,亦曰乘壶酒, 束修,一犬。其以鼎肉,则执以将命。其禽加于一双,则执一双以将命,委其余。 犬则执纟守犬,田犬,则授摈者,既受,乃问犬名。牛则执纟引,马则执勺, 皆右之。臣则左之。 车则说绥,执以将命。甲若有以前之,则执以将命;无以前之,则袒奉胄。 器则执盖。弓则以左手屈执拊。剑则启椟盖袭之,加夫衤尧与剑焉。笏、 书、修、苞苴、弓、茵、席、枕、几、、杖、琴、瑟、戈有刃者椟、荚、, 其执之皆尚左手。刀刃授颖。削授拊。凡有刺刃者,以授人则辟刃。

 乘兵车,出先刃,入后刃。军尚左,卒尚右。

 宾客主恭,祭祀主敬,丧事主哀,会同主诩。军旅思险,隐情以虞。

 燕侍食于君子,则先饭而后已。毋放饭,毋流ヱ。小饭而亟之,数噍毋为口 容。

 客自彻,辞焉则止。

 客爵居左,其饮居右,介爵、酢爵、亻巽爵皆居右。

 羞濡鱼者进尾,冬右腴,夏右鳍,祭无。

 凡齐,执之以右,居之于左。

 赞币自左,诏辞自右。

 酌尸之仆,如君之仆。其在车则左执辔,右受爵。祭左右轨、范,乃饮。 凡羞有俎者,则于俎内祭。君子不食_腴。小子走而不趋,举爵则坐祭立饮。 凡洗必盥。牛羊之肺,离而不提心。凡羞有氵音者,不以齐。为君子择葱Ε,则绝 其本末。羞首者,进喙祭耳。

 尊者以酌者之左为上尊。尊壶者面其鼻。饮酒者,礻几者、醮者、有折俎不 坐。未步爵,不尝羞。

 牛与羊鱼之腥,聂而切之为脍。麋鹿为菹,野豕为轩,皆聂而不切。为辟 鸡,兔变宛脾,皆聂而切之。切葱若Ε,实之醯以柔之。

 其有折俎者,取祭肺,反之,不坐,燔亦如之。尸则坐。

 衣服在躬,而不知其名为罔。

 其未有烛而有后至者,则以在者告。道瞽亦然。

 凡饮酒为献主者,执烛抱ㄡ,客作而辞,然后以授人。执烛不让,不辞,不 敬。

 洗盥执食饮者勿气,有问焉,则辟耳而对。

 为人祭曰致福,为己祭而致膳于君子曰膳,、练曰告。 凡膳告于君子,主人展之,以授使者于阼阶之南,南面再拜稽首送。反命, 主人又再拜稽首。其礼,大牢则以牛左肩臂折九个,少牢则以羊左肩七个,直 豕则以豕左肩五个。

 国家靡敝,则车不雕几,甲不组,食器不刻镂,君子不屦丝屦,马不常秣。  


----------------         


学记第十八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讠叟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 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 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 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 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 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 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 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记》曰:“凡学,官先事, 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 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 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 离师辅而不反。《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 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 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 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发然后禁,则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则坏 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 之所由废也。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 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 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 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 失者也。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 而喻,可谓继志矣。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 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 也。《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此之谓乎?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 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 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 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 知,虽舍之可也。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 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 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此四者,可以有志 于学矣。

 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         


乐记第十九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 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单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 其声粗以厉;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六者,非性 也,感于物而后动。是故先王慎所以感之者。故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 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 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 音之道,与政通矣。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五者不乱,则 无{滞心}之音矣。宫乱则荒,其君骄。商乱则陂,其官坏。角乱则忧,其民怨。 徵乱则哀,其事勤。羽乱则危,其财匮。五者皆乱,迭相陵,谓之慢。如此,则 国之灭亡无日矣。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比于慢矣。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 也。其政散,其民流,诬上行私而不可止也。

 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 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 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 与言乐。知乐,则几于知礼矣。礼乐皆得,谓之有德。德者得也。

 是故,乐之隆,非极音也;食飨之礼,非致味也。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 一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大飨之礼,尚玄酒而俎腥鱼,大羹不和,有遗味者矣。 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

 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惑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 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 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 伪之心,有淫作乱之事。是故,强者胁弱,众者暴寡,知者诈恶,勇者苦怯, 疾病不养,老幼孤独不得其所,此大乱之道也。

 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人为之节,衰麻哭泣,所以节丧纪也;钟鼓干戚,所以 和安乐也;昏姻冠笄,所以别男女也;射乡食飨,所以正交接也。礼节民心,乐 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矣。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 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好恶著,则贤不 肖别矣。刑禁暴,爵举贤,则政均矣。仁以爱之,义以正之,如此,则民治行矣。 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乐由中出故静,礼自外作故文。大乐必易,大礼必简。乐 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暴民不作,诸侯宾服, 兵革不试,五刑不用,百姓无患,天子不怒,如此,则乐达矣。合父子之亲,明 长幼之序,以敬四海之内天子如此,则礼行矣。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 节。和故百物不失,节故祀天祭地,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如此,则四海之 内,合敬同爱矣。礼者殊事合敬者也,乐者异文合爱者也。礼乐之情同,故明王 以相氵公也。故事与时并,名与功偕。故钟鼓管磬,羽干戚,乐之器也。屈伸 俯仰,缀兆舒疾,乐之文也。簋俎豆,制度文章,礼之器也。升降上下,周还 裼袭,礼之文也。故知礼乐之情者能作,识礼乐之文者能述。作者之谓圣,述者 之谓明。明圣者,述作之谓也。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 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乐由天作,礼以地制。过制则乱,过作则暴。明于天地, 然后能兴礼乐也。

 论伦无患,乐之情也;欣喜欢爱,乐之官也。中正无邪,礼之质也;庄敬恭 顺,礼之制也。若夫礼乐之施于金石,越于声音,用于宗庙社稷,事乎山川鬼神, 则此所与民同也。

 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礼。其功大者其乐备,其治辩者其礼具。干戚之舞非 备乐也,孰亨而祀非达礼也。五帝殊时,不相氵公乐;三王异世,不相袭礼。乐 极则忧,礼粗则偏矣。及夫敦乐而无忧,礼备而不偏者,其唯大圣乎?

 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矣。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乐兴焉。春作 夏长,仁也;秋敛冬藏,义也。仁近于乐,义近于礼。乐者敦和,率神而从天, 礼者别宜,居鬼而从地。故圣人作乐以应天,制礼以配地。礼乐明备,天地官矣。

 天尊地卑,君臣定矣。卑高已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小大殊矣。方以类 聚,物以群分,则性命不同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如此,则礼者天地之别也。 地气上齐,天气下降,阴阳相摩,天地相荡,鼓之以雷霆,奋之以风雨,动之以 四时,暖之以日月,而百化兴焉。如此,则乐者天地之和也。

 化不时则不生,男女无辨则乱升,天地之情也。及夫礼乐之极乎天而蟠乎地, 行乎阴阳而通乎鬼神,穷高极远而测深厚。乐著大始,而礼居成物。著不息者天 也,著不动者地也。一动一静者天地之间也。故圣人曰礼乐云。

 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制乐以赏诸侯。故天子之为乐也,以赏 诸侯之有德者也。德盛而教尊,五谷时孰,然后赏之以乐。故其治民劳者,其舞 行缀远;其治民逸者,其舞行缀短。故观其舞,知其德;闻其谥,知其行也。大 章,章之也。咸池,备矣。韶,继也。夏,大也。殷周之乐,尽矣。

 天地之道,寒暑不时则疾,风寸不节则饥。教者,民之寒暑也,教不时则伤 世。事者,民之风雨也,事不节则无功。然则先王之为乐也,以法治也,善则行 象德矣。夫豢豕为酒,非以为祸也,而狱讼益繁,则酒之流生祸也。是故先王因 为酒礼,一献之礼,宾主百拜,终日饮酒而不得醉焉,此先王所以备酒祸也。故 酒食者所以合欢也,乐者所以象德也,礼者所以缀淫也。是故先王有大事,必有 礼以哀之。有大福,必有礼以乐之。哀乐之分,皆以礼终。乐也者,圣人之所乐 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著其教焉。 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而无哀乐喜怒之常,应感起物而动,然后心术形焉。 是故志微噍杀之音作,而民思忧,单谐慢易,繁文简节之音作,而民康乐。 粗厉猛起,奋末广贲之音作,而民刚毅。廉直劲正庄诚之音作,而民肃敬。宽裕 肉好顺成和动之音作,而民慈爱。流辟邪散狄成涤滥之音作,而民淫乱。

 是故,先王本之情性,稽之度数,制之礼义。合生气之和,道五常之行,使 之阳而不散,阴而不密,刚气不怒,柔气不慑,四畅交于中而发作于外,皆安其 位而不相夺也。然后立之学等,广其节奏,省其文采,以绳德厚。律小大之称, 比终始之序,以象事行。使亲疏贵贱长幼男女之理,皆形见于乐,故曰:乐观其 深矣。 土敝则草木不长,水烦则鱼敝不大,气衰则生物不遂,世乱则礼慝而乐淫。 是故其声哀而不庄,乐而不安,慢易以犯节,流湎以忘本。广则容奸狭则思欲。 感条畅之气而灭平如之德。是以君子贱之也。

 凡奸声感人,而逆气应之,逆气成象,而淫乐兴焉。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 顺气成象,而和乐兴焉。倡和有应,回邪曲直,各归其分。而万物之理,各以 类相动也。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比类以成其行。奸声乱色,不留聪明,淫 乐慝礼,不接心术,惰慢邪辟之气不设于身体。使耳目鼻口心知百体,皆由顺正 以行其义。 然后发以声音,而文以琴瑟,动以干戚,饰以羽旄,从以箫管。奋至德之光, 动四气之和,以著万物之理。是故清明象天,广大象地,终始象四时,周还象风 雨。五色成文而不乱,八风从律而不奸,百度得数而有常,小大相成,终始相生。 倡和清浊,迭相为经。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 宁。

 故曰: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 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广乐以成其教,乐行,而民 乡方,可以观德矣。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诗 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气从之。是故情深而 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唯乐不可以为伪。

 乐者,心之动也。声者,乐之象也。文采节奏,声之饰也。君子动其本,乐 其象,然后治其饰,是故先鼓以警戒,三步以见方,再始以著往,复乱以饬归。 奋疾而不拔,极幽而不隐。独乐其志,不厌其道,备举其道,不私其欲。是故情 见而义立,乐终而德尊。君子以好恶,小人以听过。故曰:生民之道,乐为大焉。

 乐也者,施也。礼也者,报也。乐,乐其所自生;而礼反其所自始。乐章德, 礼报情反始也所谓大辂者,天子之车也。龙九旒,天子之旌也。青黑缘者,天 子之宝龟也。从之以牛羊之群,则所以赠诸侯也。

 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统同,礼辨异,礼 乐之说,管乎人情矣。穷本知变,乐之情也:著诚去伪,礼之经也。礼乐亻负天 地之情,达神明之德,降兴上下之神,而凝是精粗之体,领父子君臣之节。是故, 大人举礼乐,则天地将为昭焉。天地讠斤合,阴阳相得,煦妪覆育万物,然后草 木茂,区萌达,羽翼奋,角生,蛰虫昭苏,羽者妪伏,毛者孕鬻,胎生 者不卖,而卵生者不血,则乐之道归焉耳。

 乐者,非谓黄钟大吕弦歌干扬也,乐之末节也,故童者舞之。铺筵席,陈尊 俎,列笾豆,以升降为礼者,礼之末节也,故有司掌之。乐师辨乎声诗,故北面 而弦;宗祝辨乎宗庙之礼,故后尸;商祝辨乎丧礼,故后主人。是故,德成而上, 艺成而下;行成而先,事成而后。是故先王有上有下,有先有后,然后可以制于 天下也。

 魏文侯问于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 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子夏对曰:“今夫古乐,进旅退旅, 和正以广,弦匏笙簧,会守拊鼓,始奏以文,复乱以武,治乱以相,讯疾以雅。 君子于是语,于是道古,修身及家,平均天下。此古乐之发也。今夫新乐,进俯 退俯,奸声以滥,溺而不止,及优侏_,_杂子女,不知父子。乐终不可以语, 不以道古。此新乐之发也。今君这所问者乐也,所好者音也。夫乐者,与音相近 而不同。”

文侯曰:“敢问何如?”子夏对曰:“夫古者,天地顺而四时当,民有德而 五谷昌,疾不作而无妖祥,此之谓大当。然后圣人作为父子君臣,以为纪纲, 纪纲既正,天下大定。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声,弦歌诗颂,此之谓德音。 德音之谓乐。《诗》云:‘莫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类,克长克君,王此大 邦。克顺克俾,俾于文王,其德靡悔。既受帝祉,施于孙子。’此之谓也。今君 之所好者,其溺音乎?” 文侯曰:“敢问溺音何从出也?”子夏对曰:“郑音好滥淫志,宋音燕女溺 志,卫音趋数烦志,齐音敖辟乔志;此四者皆淫于色而害于德,是以祭祀弗用也。 《诗》云:‘肃雍和鸣,先祖是听。’夫肃肃,敬也;雍雍,和也。夫敬以和, 何事不行。为人君者谨其所好恶而已矣。君好之,则臣为之。上行之,则民从之。 《诗》云:‘诱民孔易。’此之谓也。然后,圣人作为兆鼓空曷埙篪,此 六者,德音之音也。然后钟磬琴瑟以和之,干戚旄狄以舞之。此所以祭先王之庙 也,所以献酬酢也,所以官序贵贱各得其宜也,所以示后世有尊卑长幼之序也。 钟声铿,铿以立号,号以立横,横以立武。君子听竽笙钟声则思武臣。石声磬, 磬以立辨,辨以致死。君子听磬声则思死封疆之臣。丝声哀,哀以立廉,廉以立 志。君子听琴瑟之声则思志义之臣。竹声滥,滥以立会,会以聚众。君子听箫管 之声则思畜聚之臣。鼓鼙之声欢,欢以立动,动以进众。君子听鼓鼙之声则思将 帅之臣。君子之听音,非听其铿枪而已也,彼亦有所合之也。”

宾牟贾侍坐于孔子,孔子与之言及乐,曰:“夫武之备戒之已久,何也?” 对曰:“病不得其众也。”“咏叹之,淫液之,何也?”对曰:“恐不逮事也。” “发扬蹈厉之已蚤,何也?”对曰:“及时事也。”“《武》坐致右宪左,何也?” 对曰:“非《武》坐也。”“声淫及商何也?”对曰:“非《武》音也”。子曰: “若非《武》音,则何音也?”对曰:“有司失其传也。若非有司失其传,则武 王之志荒矣。”子曰:“唯!丘之闻诸苌弘,亦若吾子之言是也。”

宾牟贾起,免席而请曰:“夫《武》之备戒之已久,则既闻命矣,敢问迟之 迟而又久,何也?”子曰:“居!吾语女。夫乐者,象成者也。总干而山立,武 王之事也;发扬蹈厉,大公之志也。《武》乱皆坐,周召之治也。且夫《武》, 始而北出,再成而灭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国是疆;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 右;六成复缀,以崇天子。夹振之而驷伐,盛威于中国也。分夹而进,事蚤济也。 久立于缀,以待诸侯之至也。且女独未闻牧野之语乎?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 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封帝尧之后于祝,封帝舜之后于陈。下车而封夏后氏之后 于巳,投殷之后于宋。封王子比干之墓,释箕子之囚,使之行商容而复其位。庶 民弛政,庶士倍禄。济河而西,马,散之华山之阳,而弗复乘;牛,散之桃林之 野,而弗复服。车甲衅而藏之府库,而弗得用。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将帅之 士,使为诸侯,名之曰建。然后,天下知武王之不复用兵也。散军而郊射,左 射狸首,右射驺虞,而贯革之射息也。裨冕笏,而虎贲之士说剑也。祀乎明 堂而民知孝。朝觐,然后诸侯知所以臣。耕藉,然后诸侯知所以敬。五者,天下 之大教也。食三老五更于大学,天子袒而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冕而总干, 所以教诸侯之弟也。若此,则周道四达,礼乐交通,则夫武之迟久,不亦宜乎?” 君子曰:礼乐不可斯须去身。致乐以治心,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易直 子谅之心生则乐,乐则安,安则久,久则天,天则神。天则不言而信,神则不怒 而威,致乐以治心者也。致礼以治躬则庄敬,庄敬则严威。心中斯须不和不乐, 而鄙诈之心入之矣,外貌斯须不庄不敬,而易慢之心入之矣。故乐也者,动于内 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乐极和,礼极顺。内和而外顺,则民瞻其颜色而弗 与争也,望其容貌而民不生易慢焉。故德动于内,而民莫不承听,理发 诸外,而民莫不承顺。故曰:致礼乐之道,举而错之,天下无难矣。乐也者,动 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故礼主其减,乐主其盈。礼减而进,以进为文; 乐盈而反,以反为文。礼减而不进则销,乐盈而不反则放。故礼有报而乐有反。 礼得其报则乐,乐得其反则安;礼之报,乐之反,其义一也。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乐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人之道也。声 音动静,性术之变,尽于此矣。故人不耐无乐,乐不耐无形,形而不为道不耐无 乱。先王耻其乱,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乐而不流,使其文足论而不息, 使其曲直繁瘠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而已矣。不使放心邪气得接焉,是先王 立乐之方也。是故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在族长乡里之中, 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故乐者,审 一以定和,比物以饰节;节奏合以成文。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亲万民也,是先 王立乐之方也。故听其雅颂之声,志意得广焉;执其干戚,习其俯仰诎伸,容貌 得庄焉;行其缀兆,要其节奏,行列是正焉,进退得齐焉。故乐者,天地之命, 中和之纪,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夫乐者,先王之所以饰喜也,军旅钅夫钅戊者,先王所以饰怒也。故先王之 喜怒,皆得其侪焉。喜则天下和之,怒则暴乱者畏之。之先王之道,礼乐可谓盛 矣。

 子赣见师乙而问焉,曰:“赐闻声歌各有宜也,如赐者,宜何歌也?”师乙 曰:“乙贱工也,何足以问所宜?请诵其所闻,而吾子自执焉。爱者宜歌《商》。 温良而能断者宜歌《齐》。夫歌者,直己而陈德也。动己而天地应焉,四时和焉, 星辰理焉,万物育焉。故商者,五帝之遗声也。宽而静,柔而正者宜歌《颂》。 广大而静,疏远而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正直而静, 廉而谦者宜歌《风》。肆直而慈爱,商之遗声也,商人识之,故谓之《商》。齐 者,三代之遗声也,齐人识之,故谓之齐,明乎商之音者,临事而屡断;明乎齐 之音者,见利而让。临事而屡断,勇也。见利而让,义也。有勇有义,非歌孰能 保此?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曲如折,止如木,倨中矩,句中钅句, 累累乎端如贯珠。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 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子 贡问乐。  


----------------         


杂记上第二十 
     
诸侯行而死于馆,则其复如于其国。如于道,则升其乘车之左毂,以其绥复。 其青有礻炎,缁布裳帷素锦以为屋而行。至于庙门,不毁墙遂入适所殡, 唯青为说于庙门外。 
 大夫士死于道,则升其乘车之左毂,以其绥复。如于馆死,则其复,如于家。 大夫以布为青而行。至于家而说青,载以车,入自门至于阼阶下 而说车,举自阼阶,升适所殡。士青青,苇席以为屋,蒲席以为裳帷。

 凡讣于其君,曰:君之臣某死。父、母,妻,长子,曰:君之臣某之某死。 君讣于他国之君,曰:寡君不禄,敢告于执事。夫人,曰:寡小君不禄。大子之 丧,曰:寡君之适子某死。大夫讣于同国,适者,曰:某不禄。讣于士,亦曰: 某不禄;讣于他国之君,曰:君之外臣寡大夫某死。讣于适者,曰:吾子之外私 寡大夫某不禄,使某实。讣于士,亦曰:吾子之外私寡大夫某不禄,使某实。士 讣于同国大夫,曰:某死。讣于士,亦曰:某死。讣于他国之君,曰:君之外臣 某死。讣于大夫,曰:吾子之外私某死。讣于士,亦曰:吾子之外私某死。

 大夫次于公馆以终丧,士练而归。士次于公馆,大夫居庐,士居垩室。

 大夫为其父母、兄弟之未为大夫者之丧,服如士服。士为其父母兄弟之为大 夫者之丧,服如士服。大夫之适子,服大夫之服。大夫之庶子为大夫,则为其父 母服大夫服,其位与未为大夫者齿。士之子为大夫,则其父母弗能主也,使其子 主之,无子,则为之置后。

 大夫卜宅与葬日,有司麻衣布衰布带,因丧屦,缁布冠不蕤。占者皮弁。如 筮,则史练冠长衣以筮。占者朝服。

 大夫之丧,既荐马。荐马者,哭踊,出乃包奠而读书。大夫之丧,大宗人相, 小宗人命龟,卜人作龟。

 内子以鞠衣,衣,素沙,下大夫以礻衣,其余如士。复,诸侯以衣冕 服,爵弁服,夫人税衣揄狄,狄税素沙。

 复西上。大夫不揄绞,属于池下。

 大夫附于士,士不附于大夫,附于大夫之昆弟。无昆弟,则从其昭穆。虽王 父母在,亦然。妇附于其夫之所附之妃,无妃,则亦从其昭穆之妃。妾附于妾祖 姑,无妾祖姑,则亦从其昭穆之妾。男子附于王父则配,女子附于王母则不配。 公子附于公子。君薨,大子号称子,待犹君也。

 有三年之练冠,则以大功之麻易之,唯杖屦不易。有父母之丧,尚功衰,而 附兄弟之殇则练冠附于殇称阳童某甫,不名,神也。

 凡异居,始闻兄弟之丧,唯以哭对,可也,其始麻,散带。未服麻而奔丧, 及主人之成也疏者与主人皆成之,亲者终其麻带之日数。

 主妾之丧,则自附至于练祥,皆使其子主之。其殡祭,不于正室。君不抚仆 妾。女君死,则妾为女君之党服;摄女君,则不为先女君之党服。 闻兄弟之丧,大功以上,见丧者之乡而哭。适兄弟之送葬者弗及,遇主人于 道,则遂之于墓。凡主兄弟之丧,虽疏亦虞之。凡丧服未毕,有吊者,则为位而 哭拜踊。大夫之哭大夫,弁;大夫与殡,亦弁;大夫有私丧之葛,则于其兄 弟之轻丧,则弁。

 为长子杖,则其子不以杖即位。为妻,父母在,不杖,不稽颡。母在,不稽 颡。稽颡者,其赠也拜。违诸侯之大夫,不反服;违大夫之诸侯,不反服。 丧冠条属,以别吉凶。三年之练冠,亦条属,右缝,小功以下左。缌冠缲缨。 大功以上散带。朝服十五升,去其半而缌,加灰,锡也。

 诸侯相衤遂,以后路与冕服。先路与褒衣,不以衤遂。遣车视牢具。疏布 青。四面有章,置于四隅。载长,有子曰:非礼也。丧奠,脯醢而已。祭 称孝子孝孙,丧称哀子哀孙。端衰,丧车,皆无等。

 大白冠,缁布之冠,皆不蕤。委武玄缟而后蕤。大夫冕而祭于公,弁而祭于 己。士弁而祭于公,冠而祭于己。士弁而亲迎,然则,士弁而祭于己可也。

 畅臼以,杵以梧。枇以桑,长三尺,或曰五尺。毕用桑,长三尺,刊其 柄与末。率带,诸侯大夫皆五采,士二采。醴者,稻醴也。瓮С筲衡,实见间而 后折入。重,既虞而埋之。

 凡妇人,从其夫之爵位。小敛,大敛,启,皆辩拜。朝夕哭,不帷。无枢者 不帷。君若载而后吊之,则主人东面而拜,门右北面而踊。出待,反而后奠。

 子羔之袭也,茧衣裳与税衣礻冉为一,素端一,皮弁一,爵升一,玄冕一。 曾子曰:不袭妇服。

 为君使而死,公馆复,私馆不复。公馆者,公宫与公所为也。私馆者,自卿 大夫以下之家也。公七踊,大夫五踊。妇人居间,士三踊,妇人皆居间。

 公袭,卷衣一,玄端一,朝服一,素积一,裳一,爵弁二,玄冕一,褒衣 一。朱绿带,申加大带于上。

 小敛环,公大夫士一也。公视大敛,公升,商祝铺席,乃敛。鲁人之赠 也,三玄二,广尺,长终幅。

 吊者即位于门西,东面。其介在其东南,北面西上,西于门。主孤西面。相 者受命曰:“孤某使某请事。”客曰:“寡君使某如何不淑。”相者入告,出曰: “孤某须矣。”吊者入,主人升堂,西面。吊者升自西阶,东面,致命曰:“寡 君闻君之丧,寡君使某如何不淑!”子拜稽颡,吊者降,反位。

 含者执璧将命曰:“寡君使某含。”相者入告,出曰:“孤某须矣。”含者 入,升堂,致命。再拜稽颡。含者坐委于殡东南,有苇席;既葬,蒲席。降,出, 反位。宰夫朝服,即丧屦升自西阶,西面,坐取璧,降自西阶以东。

 衤遂者曰:“寡君使某衤遂。”相者入告,出曰:“孤某须矣。”衤遂者执 冕服,左执领,右执要入,升堂致命曰:“寡君使某衤遂。”子拜稽颡。委衣于 殡东。衤遂者降,受爵弁服于门内ニ,将命,子拜稽颡,如初。受皮弁服于中庭, 自西阶受朝服,自堂受玄端,将命,子拜稽颡,皆如初。ニ者降,出,反位,宰 夫五人,举以东,降自西阶,其举亦西面。

 上介,执圭将命,曰:寡君使某。相当入告,反命曰:孤某须矣。陈乘 稽颡,坐委于殡东南黄大路于中庭,北。执圭将命。客使自下,由路西。子拜 隅。宰举以东。凡将命,乡殡将命,子拜稽颡。西面而坐,委之。宰举璧与圭, 宰夫举衤遂。升自西阶,西面,坐取之,降自西阶。者出,反位于门外。

 上客临,曰:寡君有宗庙之事,不得承事,使一介老某相执。相者反命, 曰:孤某须矣。临者入门右,介者皆从之,立于其左东上。宗人纳宾,升,受命 于君,降曰:孤取辞吾子之辱,请吾子之复位。客对曰:寡君命某,毋敢视宾客, 敢辞。宗人反命曰:孤敢固辞吾子之辱,请吾子复位。客对曰:寡君命,某毋敢 视宾客,敢固辞。宗人反命曰:孤敢固辞吾子之辱,请吾子之复位。客对曰:寡 君命,使臣某毋敢视宾客。是以敢固辞。固辞不获命,敢不敬从。客立于门西, 介立于其左,东上。孤降自阼阶,拜之,升哭,与客拾踊三。客出,送于门外, 拜稽颡。其国有君丧,不敢受吊。

 外宗房中南面。小臣铺席,商祝铺绞纟今衾,士盥于盘北,举迁尸于敛上。 卒敛,宰告子,冯之踊,夫人东面坐,冯之兴踊。士丧有与天子同者三:其终夜 燎,及乘人,专道而行。  


----------------         



杂记下第二十一 
     
有父之丧,如未没丧而母死,其除父之丧也,服其除服,卒事,反丧服。虽 诸父昆弟之丧,如当父母之丧,其除诸父昆弟之丧也,皆服其除服之服,卒事, 反丧服。如三年之丧,则既_,其练祥皆行。王父死,未练祥而孙又死,犹是附 于王父也。 有殡,闻外丧,哭之他室。入奠,卒奠,出,改服即位,如始即位之礼。

 大夫士降与祭于公,既视濯,而父母死,则犹是与祭也,次于异宫。既祭, 释服出公门外,哭而归。其他,如奔丧之礼。如未视濯,则使人告。告者反,而 后哭。如诸父昆弟姑姊妹之丧,则既宿,则与祭。卒事,出公门,释服而后归。 其他如奔丧之礼。如同宫,则次于异宫。

 曾子问曰:“卿大夫将为尸于公,受宿矣,而有齐衰内丧,则如之何?”孔 子曰:“出舍乎公宫以待事,礼也,孔子曰:尸弁冕而出,卿大夫、士皆下之。 尸必式,必有前驱。”父母之丧,将祭;而昆弟死;既殡而祭。如同宫,则虽臣 妾,葬而后祭。祭,主人之升降散等,执事者亦散等。虽虞附亦然。 自诸侯达诸士,小祥之祭,主人之酢也哜之;众宾兄弟,则皆啐之。大祥, 主人啐之,众宾兄弟皆饮之,可也。凡侍祭丧者,告宾祭荐而不食。

 子贡问丧,子曰:“敬为上,哀次之,瘠为下。颜色称其情。戚容称其服。” 请问兄弟之丧。子曰:“兄弟之丧,则存乎书策矣。”君子不夺人之丧,亦不可 夺丧也。孔子曰:“少连大连善居丧,三日不怠,三月不解,期悲哀,三年忧, 东夷之子也。”三年之丧,言而不语,对而不问。庐,垩室之中,不与人坐焉。 在垩室之中,非时见乎母也,不入门。疏衰皆居垩室不庐。庐,严者也。

 妻视叔父母,姑姊妹视兄弟。长中下殇视成人。亲丧外除,兄弟之丧内除。 视君之母与妻,比之兄弟,发诸颜色者,亦不饮食也。免丧之外,行于道路,见 似目瞿,闻名心瞿。吊死而问疾,颜色戚容必有以异于人也,如此,而后可以服 三年之丧。其余,则直道而行之,是也。 祥,主人之除也,于夕为期,朝服,祥因其故服。子游曰:“既祥,虽不当 缟者必缟,然后反服。”

当袒,大夫至,虽当踊,绝踊而拜之,反改成踊,乃袭。于士,既事成踊, 袭而后拜之,不改成踊。

 上大夫之虞也,少牢。卒哭成事,附,皆大牢。下大夫之虞也,直牲。卒 哭成事,附,皆少牢。祝称卜葬虞,子孙曰哀,夫曰乃,兄弟曰某,卜葬其兄弟 曰伯子某。古者,贵贱皆杖。叔孙武叔朝,见轮人以其杖关毂而果轮者,于是, 有爵而后杖也。凿巾以饭,公羊贾为之也。冒者何也?所以掩形也。自袭以至小 敛,不设冒则形,是以袭而后设冒也。

 或问于曾子曰:“夫既遣而包其余。犹既食而裹其余与?君子既食,则裹其 余乎?”曾子曰:“吾子不见大飨乎?夫大飨,既飨,卷三牲之俎归于宾馆。父 母而宾客之,所以为哀也。子不见大飨乎?

 非为人丧,问与赐与:三年之丧,以其丧拜;非三年之丧,以吉拜。三年之 丧,如或遗之酒肉,则受之必三辞。主人衰而受之。如君命,则不敢辞,受而 荐之。丧者不遗人,人遗之,虽酒肉,受也。从父昆弟以下,既卒哭,遗人可也。

 县子曰:“三年之丧,如斩。期之丧,如剡。”期之丧,十一月而练,十三 月而祥,十五月而礻覃。三年之丧,虽功衰不吊,自诸侯达诸士。如有服而将往 哭之,则服其服而往。练则吊。既葬,大功吊,哭而退,不听事焉。期之丧,未 葬,吊于乡人,哭而退,不听事焉。功衰吊,待事不执事。小功缌,执事不与于 礼。相趋也,出宫而退。相揖也,哀次而退。相问也,既封而退。相见也,反哭 而退。朋友,虞附而退。吊非从主人也,四十者执纟孛。乡人五十者从反哭,四 十者待盈坎。

 丧食虽恶必充饥,饥而废事,非礼也。饱而忘哀,亦非礼也。视不明,听不 聪,行不正,不知哀,君子病之。故有疾饮酒食肉,五十不致毁,六十不毁,七 十饮酒食肉,皆为疑死。有服,人召之食,不往。大功以下,既葬适人,人食之, 其党也食之,非其党弗食也。功衰食菜果,饮水浆,无盐酪。不能食食,盐酪可 也。孔子曰:“身有疡则浴,首有创则沐,病则饮酒食肉。毁瘠为病,君子弗为 也。毁而死,君子谓之无子。”

非从柩与反哭,无免于恒。凡丧,小功以上,非虞附练祥,无沐浴。疏衰 之丧,既葬,人请见之,则见,不请见人。小功,请见人可也。大功不以执挚。 唯父母之丧,不辟涕泣而见人。三年之丧,祥而从政。期之丧,卒哭而从政。九 月之丧,既葬而从政。小功缌之丧,既殡而从政。

 曾申问于曾子曰:“哭父母有常声乎?”曰:“中路婴儿失其母焉,何常声 之有?”

卒哭而讳。王父母、兄弟、世父、叔父、姑、姊、妹,子与父同讳。母之讳, 宫中讳。妻之讳,不举诸其侧。与从祖昆弟同名则讳。

 以丧冠者,虽三年之丧,可也。即冠于次,入哭踊,三者三,乃出。大功之 末,可以冠子,可以嫁子。父,小功之末,可以冠子,可以嫁子,可以取妇。己, 虽小功既卒哭,可以冠,取妻,下殇之小功,则不可。

 凡弁,其衰侈袂。父有服,宫中子不与于乐。母有服,声闻焉不举乐。妻 有服,不举乐于其侧。大功将至,辟琴瑟。小功至,不绝乐。

 姑姊妹,其夫死,而夫党无兄弟,使夫之族人主丧。妻之党,虽亲弗主。夫 若无族矣,则前后家,东西家;无有,则里尹主之。或曰:主之,而附于夫之党。

 麻者不绅,执玉不麻。麻不加于采。国禁哭,则止朝夕之奠。即位自因也。 童子哭不亻哀,不踊,不杖,不菲,不庐。孔子曰:伯母叔母,疏衰,踊不绝地。 姑姊妹之大功,踊绝于地。如知此者,由文矣哉!由文矣哉! 世柳之母死,相者由左。世柳死,其徒由右相。由右相,世柳之徒为之也。

 天子饭,九贝,诸侯七,大夫五,士三。士三月而葬,是月也卒哭。大夫三 月而葬,五月而卒哭。诸侯五月而葬,七月而卒哭。士三虞,大夫五,诸侯七。 诸侯使人吊,其次含、衤遂、、临,皆同日而毕事者也,其次如此也。卿 大夫疾,君问之无;士一问之。君于卿大夫,比葬不食肉,比卒哭不举乐;为 士,比殡不举乐。升正柩,诸侯执者五百人,四纟孛,皆衔枚,司马执铎, 左八人,右八人,匠人执羽葆御柩。大夫之丧,其升正柩也,执引者三百人,执 铎者,左右各四人,御柩以茅。

 孔子曰:“管仲镂簋而朱,旅树而反坫,山节而藻。贤大夫也, 而难为上也。晏平仲祀其先人。豚肩不掩豆。贤大夫也,而难为下也。君子上不 僭上,下不逼下。”

妇人非三年之丧,不逾封而吊。如三年之丧,则君夫人归。夫人,其归也以 诸侯之吊礼,其待之也,若待诸侯然。夫人至,入自闱门,升自侧阶,君在阼。 其他如奔丧礼然。嫂不抚叔,叔不抚嫂。 君子有三患:未之闻,患弗得闻也;既闻之,患弗得学也;既学之,患弗能 行也。君子有五耻:居其位,无其言,君子耻之;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 既得之而又失之,君子耻之;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众寡均而倍焉,君子 耻之。 孔子曰:“凶年则乘驽马,祀,以下牲。”恤由之丧,哀公使孺悲之孔子学 士丧礼,士丧礼于是乎书。子贡观于蜡。孔子曰:“赐也乐乎?”对曰:“一国 之人皆若狂,赐未知其乐也!”子曰:“百日之蜡,一日之泽,非尔所知也。张 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孟献子曰:“正月日至,可以有事于上帝;七月日至,可以有事于祖。”七 月而,献子为之也。夫人之不命于天子,自鲁昭公始也。外宗为君夫人,犹内 宗也。

 厩焚,孔子拜乡人为火来者。拜之,士一,大夫再。亦相吊之道也。孔子曰: “管仲遇盗,取二人焉,上以为公臣,曰:‘其所与游辟也,可人也!’管仲死, 桓公使为之服。宦于大夫者之为之服也,自管仲始也,有君命焉尔也。”

过而举君之讳,则起。与君之讳同,则称字。内乱不与焉,外患弗辟也。赞 大行曰:“圭,公九寸,侯伯七寸,子男五寸,博三寸,厚半寸,剡上,左右各 寸半,玉也。藻三采六等。”哀公问子羔曰:“子之食奚当?”对曰:“文公之 下执事也。”

成庙则衅之。其礼:祝,宗人,宰夫,雍人,皆爵弁纯衣。雍人拭羊,宗人 视之,宰夫北面,于碑南,东上。雍人举羊,升屋自中,中屋南面,羊,血流 于前,乃降。门,夹室,皆用鸡。先门而后夹室。其血耳,皆于屋下。割鸡,门 当门,夹室中室。有司皆乡室而立,门则有司当门北面。既事,宗人告事毕,乃 皆退。反命于君曰:“衅某庙事毕。”反命于寝,君南乡于门内朝服。既反命, 乃退。路寝成则考之而不衅。衅屋者,交神明之道也。凡宗庙之器,其名者,成 则衅之以豚。

 诸侯出夫人,夫人比至于其国,以夫人之礼行。至,以夫人入,使者将命曰: “寡君不敏,不能从而事社稷宗庙,使使臣某,敢告于执事。”主人对曰:“寡 君固前辞不教矣,寡君敢不敬须以俟命。”有司官陈器皿,主人有司亦官受之。 妻出,夫使人致之曰:“某不敏,不能从而共粢盛,使某也敢告于侍者。”主人 对曰:“某之子不肖,不敢辟诛,敢不敬须以俟命。”使者退,主人拜送之。如 舅在,则称舅;舅没,则称兄;无兄,则称夫。主人之辞曰:“之子某不肖。” 如姑姊妹,亦皆称之。

 孔子曰:“吾食于少施氏而饱,少施氏食我以礼。吾祭,作而辞曰:‘疏食 不足祭也。’吾食,作而辞曰:‘疏食也,不敢以伤吾子。’”

纳币一束,束五两,两五寻。妇见舅姑,兄弟,姑姊妹,皆立于堂下,西面 北上,是见已。见诸父,各就其寝。女虽未许嫁,二十而笄,礼之,妇人执其礼。 燕则鬈首。,长三尺,下广二尺,上广一尺。会去上五寸,纰以爵韦六寸,不 至下五寸。纯以素,纟川以五采。 


----------------         

丧大记第二十二 
     
疾病,外内皆埽。君大夫彻县,士去琴瑟。寝东首于北牖下。废床,彻亵衣, 加新衣,体一人。男女改服。属纩以俟绝气。男子不死于妇人之手,妇人不死于 男子之手。君夫人卒于路寝,大夫世妇卒于适寝,内子未命,则死于下室,迁尸 于寝,士之妻皆死于寝。 复,有林麓,则虞人设阶;无林麓,则狄人设阶。小臣复,复者朝服。君以 卷,夫人以屈狄,大夫以玄,世妇以礻衣,士以爵弁,士妻以税衣。 皆升自东荣,中屋履危,北面三号,卷衣投于前,司服受之,降自西北荣。其为 宾,则公馆复,私馆不复。其在野,则升其乘车之左毂而复。复衣不以衣尸,不 以敛。妇人复,不以礻冉。凡复,男子称名,妇人称字。唯哭先复,复而后行死 事。 始卒,主人啼,兄弟哭,妇人哭踊。既正尸,子坐于东方,卿大夫父兄子姓 立于东方;有司、庶士哭于堂下,北面;夫人坐于西方,内命妇姑姊妹子姓立于 西方,外命妇率外宗哭于堂上北面。大夫之丧,主人坐于东方,主妇坐于西方, 其有命夫命妇则坐,无则皆立。士之丧,主人父兄子姓皆坐于东方,主妇姑姊妹 子姓皆坐于西方。凡哭尸于室者,主人二手承衾而哭。

 君之丧,未小敛,为寄公国宾出。大夫之丧,未小敛。为君命出。士之丧, 于大夫不当敛而出。凡主人之出也。徒跣扌及衽拊心,降自西阶。君拜寄公国宾 于位。大夫于君命,迎于寝门外,使者升堂致命,主人拜于下;士于大夫亲吊则 与之哭,不逆于门外。

 夫人为寄公夫人出,命妇为夫人之命出,士妻不当敛,则为命妇出。 小敛,主人即位于户内,主妇东面,乃敛。卒敛,主人冯之踊,主妇亦如之。 主人袒,说髦,括发以麻;妇人ヮ,带麻于房中。彻帷,男女奉尸夷于堂,降拜。 君拜寄公国宾,大夫士拜卿大夫于位,于士旁三拜。夫人亦拜寄公夫人于堂上, 大夫内子士妻特拜,命妇汜拜众宾于堂上。主人即位,袭带踊。母之丧,即位 而免,乃奠。吊者袭裘,加武带,与主人拾踊。君丧,虞人出木角,狄人出壶, 雍人出鼎,司马县之,乃官代哭。大夫官代哭不县壶,士代哭不以官。君堂上二 烛、下二烛、,大夫堂上一烛、下二烛,士堂上一烛、下一烛。宾出彻帷。哭尸 于堂上,主人在东方,由外来者在西方,诸妇南乡。妇人迎客送客不下堂,下堂 不哭;男子出寝门见人不哭。其无女主,则男主拜女宾于寝门内;其无男主,则 女主拜男宾于阼阶下。子幼、则以衰抱之,人为之拜。为后者不在,则有爵者辞, 无爵者,人为之拜。在竟内则俟之,在竟外则殡葬可也。丧有无后,无无主。

 君子丧三日,子、夫人杖,五日既殡,授大夫世妇杖。子、大夫寝门之外杖、 寝门之内辑之;夫人世妇在其次则杖,即位则使人执之。子有王命则去杖,国君 之命则辑杖,听卜内有事于尸则去杖。大夫于君所则辑杖,于大夫所则杖。大夫 之丧,三日之朝既殡,主人主妇室老皆杖。大夫有君命则去杖,大夫之命则辑杖; 内子为夫人之命去杖,为世妇之命授人杖。士之丧,二日而殡,三日而朝,主人 杖,妇人皆杖。于君命夫人之命如大夫,于大夫世妇之命如大夫。子皆杖,不以 即位。大夫士哭殡则杖,哭柩则辑杖,弃杖者,断而弃之于隐者。 君设大盘造冰焉,大夫设夷盘造冰焉,士并瓦盘无冰,设床礻第,有枕。 含一床,袭一床,迁尸于堂又一床,皆有枕席,君、大夫、士一也。

 始死,迁尸于床,无用敛衾,去死衣,小臣楔齿用角四,缀足用燕几, 君、大夫、士一也。 管人汲,不说纟、屈之,尽阶不升堂,授御者。御者入浴,小臣四人抗 衾,御者二人浴,浴水用盆,沃水用斗,浴用巾,扌臣用浴衣,如它日。 小臣爪足,足,浴余水弃于坎。其母之丧,则内御者抗衾而浴。 管人汲,授御者,御者差沐于堂上。君沐粱,大夫沐稷,士沐粱。甸人为 {役土}于西墙下,陶人出重鬲,管人受沐,乃煮之,甸人取所彻庙之西北 薪,用衅之管人授御者沐,乃沐。沐用瓦盘,扌臣用巾,如它日。小臣爪手翦须, 濡濯弃于坎。

 君之丧,子大夫公子众士皆三日不食。子大夫公子众士食粥,纳财,朝一溢 米。莫一溢米,食之无算;士疏食水饮,食之无算;夫人世妇诸妻皆疏食水饮, 食之无算。大夫之丧,主人室老子姓皆食粥;众士疏食水饮;妻妾疏食水饮。士 亦如之。

 既葬、主人疏食水饮,不食菜果;妇人亦如之,君、大夫、士一也。练而食 菜果,祥而食肉。食粥于盛不盥,食于者盥。食菜以醯酱,始食肉者先食干肉, 始饮酒者先饮醴酒。期之丧,三不食,食疏,食水饮,不食菜果。三月既葬,食 肉饮酒。期终丧,不食肉,不饮酒,父在为母,为妻。九月之丧,食饮犹期之丧 也,食肉饮酒,不与人乐之。五月三月之丧,一不食再不食可也。比葬,食肉饮 酒,不与人乐之。叔母、世母、故主、宗子,食肉饮酒。不能食粥、羹之以菜可 也;有疾、食肉饮酒可也。萎成丧,七十唯衰麻在身。既葬,若君食之, 则食之,大夫父之友食之,则食之矣,不辟粱肉,若有酒醴则辞。 小敛于户内,大敛于阼。君以簟席,大夫以蒲席,士以苇席。小敛,布绞, 缩者一、横者三。君锦衾,大夫缟衾,士缁衾,皆一。衣十有九称,君陈衣于序 东,大夫士陈衣于房中,皆西领北上,绞纟今不在列。大敛,布绞,缩者三,横 者五,布纟今二衾,君、大夫、士一也。君陈衣于庭,百称,北领西上;大夫陈 衣于序东,五十称,西领南上;士陈衣于序东,三十称,西领南上。绞纟今如朝 服,绞一幅为三、不辟,纟今五幅、无ヨ。小敛之衣,祭服不倒。君无衤遂,大 夫士毕主人之祭服;亲戚之衣,受之不以即陈。小敛,君大夫士皆用复衣复衾; 敛,君大夫士祭服无算,君褶衣褶衾,大夫士犹小敛也。袍必有表,不衤单,衣 必有裳,谓之一称。凡陈衣者,实之箧,取衣者亦以箧升,降者自西阶。凡陈衣、 不诎,非列采不入,纟宁不入。凡敛者袒,迁尸者袭。君之丧,大胥是敛, 众胥佐之;大夫之丧,大胥侍之,众胥是敛;士之丧,胥为侍,士是敛。小敛大 敛,祭服不倒,皆左礻任结绞不纽。敛者既敛必哭。士与其执事则敛,敛焉则为 之一不食。凡敛者六人。君锦冒黼杀,缀旁七;大夫玄冒黼杀,缀旁五;士缁冒 杀,缀旁三。凡冒质长与手齐,杀三尺,自小敛以往用夷衾,夷衾质杀之,裁 犹冒也。

 君将大敛,子弁,即位于序端,卿大夫即位于堂廉楹西,北面东上,父兄 堂下北面,夫人命妇尸西东面,外宗房中南面。小臣铺席,商祝铺绞纟今衾衣, 士盥于盘,上士举迁尸于敛上。卒敛,宰告,子冯之踊,夫人东面亦如之。大夫 之丧,将大敛,既铺绞纟今衾衣,君至、主人迎,先入门右,巫止于门外,君释 菜,祝先入升堂,君即位于序端,卿大夫即位于堂廉楹西、北面东上,主人房外 南面,主妇尸西东面。迁尸、卒敛,宰告,主人降,北面于堂下,君抚之,主人 拜稽颡,君降、升主人冯之,命主妇冯之。士之丧,将大敛,君不在,其余礼犹 大夫也。铺绞纟今、踊,铺衾、踊,铺衣、踊,迁尸、踊,敛衣、踊,敛衾、踊, 敛绞纟今、踊。君抚大夫,抚内命妇,大夫抚室老,抚至娣。君大夫冯父 母妻长子,不冯庶子。士冯父母妻长子庶子,庶子有子,则父母不冯其尸。凡冯 尸者,父母先,妻子后。君于臣抚之,父母于子执之,子于父母冯之,妇于舅姑 奉之,舅姑于妇抚之,妻于夫拘之,夫于妻子昆弟执之。冯尸不当君所。凡冯尸, 兴必踊。

 父母之丧,居倚庐、不涂,寝苫枕_,非丧事不言。君为庐宫之,大夫士 礻之。既葬柱楣,涂庐不于显者。君大夫士皆宫之。凡非适子者,自未葬以于 隐者为庐。既葬,与人立。君言王事,不言国事;大夫士言公事,不言家事。君 既葬,王政入于国,既卒哭而服王事。大夫士既葬,公政入于家,既卒哭、弁 带,金革之事无辟也。既练、居垩室,不与人居。君谋国政,大夫士谋家事。既 祥,黝垩。祥而外无哭者?礻覃而内无哭者,乐作矣故也。礻覃而从御,吉祭而 复寝。期居庐,终丧不御于内者,父在为母为妻。齐衰期者,大功布衰九月者, 皆三月不御于内。妇人不居庐。不寝苫。丧父母,既练而归;期九月者,既葬而 归。公之丧,大夫俟练,士卒哭而归。大夫士父母之丧,既练而归。朔月忌日, 则归哭于宗室。诸父兄弟之丧,既卒哭而归。父不次于子,兄不次于弟。 君于大夫,世妇大敛焉,为之赐,则小敛焉。于外命妇,既加盖而君至。于 士,既殡而往;为之赐,大敛焉。夫人于世妇,大敛焉;为之赐,则小敛焉。于 诸妻,为之赐,大敛焉。于大夫外命妇,既殡而往。大夫士既殡而君往焉,使人 戒之,主人具殷奠之礼,俟于门外。见马首,先入门右,巫止于门外,祝代之先, 君释菜于门内。祝先升自阼阶,负墉南面。君即位于阼。小臣二人执戈冬于前, 二人立于后。摈者进,主人拜稽颡。君称言,视祝而踊,主人踊。大夫则奠可也, 士则出俟于门外,命之反奠,乃反奠。卒奠,主人先俟于门外,君退,主人送于 门外,拜稽颡。君于大夫疾,三问之;在殡,三往焉。士疾,一问之,在殡,一 往焉。君吊则复殡服。夫人吊于大夫士,主人出迎于门外,见马首,先入门右。 夫人入,升堂即位。主妇降自西阶,拜稽颡于下。夫人视世子而踊。奠如君至之 礼。夫人退,主妇送于门内,拜稽颡,主人送于大门之外不拜。大夫君不迎于门 外。入即位于堂下。主人北面,众主人南面。妇人即位于房中。若有君命,命夫 命妇之命,四邻宾客,其君后主人而拜。君吊,见尸柩而后踊。大夫士若君不戒 而往,不具殷奠,君退必奠。

 君大棺八寸,属六寸,卑四寸。上大夫大棺八寸,属六寸。下大夫大棺六 寸,属四寸士棺六寸。君里棺用朱绿,用杂金钅。大夫里棺用玄绿,用牛骨 钅;士不绿,君盖用漆,三衽三束。大夫盖用漆,二衽二束。士盖不用漆,二 衽二束。君、大夫{髟春}爪,实于绿中,土埋之。

 君殡用盾,赞至于上,毕涂屋。大夫殡以帱,赞置于西 序,涂不暨于棺。士殡见衽,涂上帷之。熬,君四种八筐,大夫三种六筐,士二 种四筐,加鱼腊焉。

 饰棺,君龙帷三池,振容。黼荒,火三列,黼三列。素锦褚,加伪荒。纽 六。齐,五采五贝。黼た二,黻た二,画た二,皆戴圭。鱼跃拂池。君戴六, 披六。大夫画帷二池,不振容。画荒,火三列,黻三列。素锦褚。纽二,玄 纽二。齐、三采三贝。黻た二,画た二,皆戴绥。鱼跃拂池。大夫戴前后玄, 披亦如之。士布帷布荒,一池,揄绞。纟熏纽二,缁纽二。齐,三采一贝。 画た二,皆戴绥。士戴前纟熏后缁,二披用。

 君葬用盾,四二碑,御棺用羽葆。大夫葬用盾,二二碑,御棺用茅。 士葬用国车,二无碑,比出宫,御棺用功布。凡封,用君去碑负引。封以衡, 大夫士以咸。君命毋讠华唬攥以鼓封;大夫命毋哭;士哭者相止也。

 君松椁,大夫柏椁,士杂木椁。棺椁之间,君容,大夫容壶,士容С。君 里椁虞筐,大夫不里椁,士不虞筐。  


----------------         


祭法第二十三 
     
祭法:有虞氏黄帝而郊喾,祖颛顼而宗尧。夏后氏亦黄帝而郊鲧,祖颛 顼而宗禹。殷人喾而郊冥,祖契而宗汤。周人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

 燔柴于泰坛,祭天也;瘗埋于泰折,祭地也;用も犊。埋少牢于泰昭, 祭时也;相近于坎坛,祭寒暑也。王宫,祭日也;夜明,祭月也;幽宗,祭星也; 雩宗,祭水旱也;四坎坛,祭四时也。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 物,皆曰神。有天下者,祭百神。诸侯,在其地则祭之,亡其地则不祭。 大凡生于天地之间者,皆曰命。其万物死,皆曰折;人死,曰鬼;此五代之 所不变也。七代之所以更立者,、郊、宗、祖,其余不变也。

 天下有王,分地建国,置都立邑,设庙祧坛单而祭之,乃为亲疏多少之数。 是故,王立七庙,一坛一单。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曰显考庙,曰祖 考庙,皆月祭之。远庙为祧,有二祧,享尝乃止。去祧为坛,去坛为单。坛 单有祷焉祭之,无祷,乃止。去单曰鬼。诸侯立五庙,一坛一单。曰考庙, 曰王考庙,曰皇庙,皆月祭之;显考庙,祖考庙,享尝乃止。去祖为坛,去坛为 单。坛单有祷焉祭之,无祷乃止。去单为鬼。大夫立三庙二坛。曰考庙, 曰王考庙,曰皇考庙,享尝乃止。显考祖考无庙,有祷焉,为坛祭之。去坛为鬼, 适士二庙,一坛。曰考庙,曰王考庙,享尝乃止。显考无庙,有祷焉,为坛祭之。 去坛为鬼。官师一庙,曰考庙。王考无庙而祭之,去王考为鬼。庶士庶人无庙, 死曰鬼。

 王为群姓立社,曰大社。王自为立社,曰王社。诸侯为百姓立社,曰国社。 诸侯自为立社,曰侯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 王为群姓立七祀,曰司命,曰中ニ,曰国门,曰国行,曰泰厉,曰户,曰灶。 王自为立七祀。诸侯为国立五祀,曰司命,曰中ニ,曰国门,曰国行,曰公厉。 诸侯自为立五祀。大夫立三祀,曰族厉,曰门,曰行。适士立二祀,曰门,曰行。 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

 王下祭殇五:适子适孙适曾孙适玄孙适来孙。诸侯下祭三,大夫下祭二,适 士及庶人,祭子而止。

 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 祀之;能御大,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是故,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 曰农,能殖百谷;夏之衰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 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之以为社。帝喾能序星辰以著众,尧能赏均刑法以义终, 舜勤众事而野死。鲧障洪水而殛死,禹能修鲧之功。黄帝正名百物以明民 共财,颛顼能修之。契为司徒而民成,冥勤其官而水死。汤以宽治民而除其虐, 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灾。此皆有功烈于民者也。及夫日月星辰,民所 瞻仰也,山林、川谷、丘陵,民所取材用也。非此族也,不在祀典。  

----------------         

祭义第二十四 
     
祭不欲数,数则烦,烦则不敬。祭不欲疏,疏则怠,怠则忘。是故,君子合 诸天道,春秋尝。秋,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 春,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惕之心,如将见之。乐以迎来,哀以送往,故 有乐而尝无乐。 致齐于内,散齐于外。齐之日: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思其志意,思其所乐, 思其所嗜。齐三日,乃见其所为齐者。

 祭之日,入室,亻爱然必有见乎其位,周还出户,肃然必有闻其容声,出户 而听,忾然必有闻其叹息之声。是故,先王之孝也,色不忘乎目,声不绝乎耳, 心志耆欲不忘乎心。致爱则存,致悫则著。著存不忘乎心,夫安得不敬乎?

 君子生则敬养,死则敬享,思终身弗辱也。君子有终身之丧,忌日之谓也。 忌日不用,非不祥也。言夫日,志有所至,而不敢尽其私也。 唯圣人为能飨帝,孝子为能飨亲。飨者,乡也。乡之,然后能飨焉。是故, 孝子临尸而不怍。君牵牲,夫人奠盎。君献尸,夫人荐豆。卿大夫相君,命妇相 夫人。齐齐乎其敬也,愉愉乎其忠也,勿勿诸其欲其飨之也。

 文王之祭也,事死者如事生,思死者如不欲生,忌日必哀,称讳如见亲,祀 之忠也。如见亲之所爱,如欲色然,其文王与?《诗》云:“明发不寐,有怀二 人。”文王之诗也。祭之明日,明发不寐,飨而致之,又从而思之。祭之日,乐 与哀半,飨之必乐,已至必哀。

 仲尼尝,奉荐而进,其亲也悫,其行也趋趋以数。已祭,子赣问曰:“子之 言祭,济济漆漆然;今子之祭,无济济漆漆何也?”子曰:“济济者,容也远也; 漆漆者,容也自反也。容以远若容以自反也,夫何神明之及交,夫何济济漆漆之 有乎?反馈,乐成,荐其荐俎,序其礼乐,备其百官。君子致其济济漆漆,夫何 慌惚之有乎?夫言,岂一端而已,夫各有所当也。” 孝子将祭,虑事不可以不豫,比时具物,不可以不备,虚中以治之。宫室既 修,墙屋既设,百官既备,夫妇齐戒沐浴,盛服奉承而进之,洞洞乎,属属乎, 如弗胜,如将失之,其孝敬之心至也与!荐其荐俎,序其礼乐,备其百官。奉承 而进之,于是谕其志意,以其恍惚以与神明交,庶或飨之。庶或飨之,孝子之志 也。

 孝子之祭也,尽其悫而悫焉,尽其信而信焉,尽其敬而敬焉,尽其礼而不过 失焉。进退必敬,如亲听命,则或使之也。孝子之祭,可知也,其立之也,敬以 诎;其进之也,敬以愉;其荐之也,敬以欲;退而立,如将受命;已彻而退,敬 齐之色不绝于面。孝子之祭也,立而不诎,固也;进而不愉,疏也;荐而不欲。 不爱也;退立而不如受命,敖也;已彻而退,无敬齐之色,而忘本也。如是而祭, 失之矣。

 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孝子如执玉、如奉盈,洞洞属属然,如弗胜,如将失之。严威俨恪,非所以事亲 也,成人之道也。

 先王之所以治天下者五:贵有德,贵贵,贵老,敬长,慈幼。此五者,先王 之所以定天下也。贵有德,何为也?为其近于道也。贵贵,为其近于君也。贵老, 为其近于亲也。敬长,为其近于兄也。慈幼,为其近于子也。是故,至孝近乎王, 至弟近乎霸。至孝近乎王,虽天子,必有父,至弟近乎霸,虽诸侯,必有兄。先 王之教,因而弗改,所以领天下国家也。

 子曰:“立爱自亲始,教民睦也。立敬自长始,教民顺也。教以慈睦,而民 贵有亲;教以敬长,而民贵用命。教以事亲,顺以听命,错诸天下,无所不行。”

郊之祭也,丧者不敢哭,凶服者不敢入国门,敬之至也。祭之日,君牵牲, 穆答君,卿大夫序从。既入庙门,丽于碑,卿大夫袒,而毛牛尚耳,鸾刀以, 取率,乃退。阎祭,祭腥而退,敬之至也。

 郊之祭,大报天而主日,配以月,夏后氏祭其暗,殷人祭其阳,周人祭日, 以朝及暗。祭日于坛,祭月于坎,以别幽明,以制上下。祭日于东,祭月于西, 以别外内,以端其位。日出于东,月生于西。阴阳长短,终始相巡,以致天下之 和。

 天下之礼,致反始也,致鬼神也。致和用也,致义也,致让也。致反始,以 厚其本也;致鬼神,以尊上也;致物用,以立民纪也。致义,则上下不悖逆矣。 致让,以去争也。合此五者,以治天下之礼也,虽有奇邪,而不治者则微矣。

 宰我曰:“吾闻鬼神之名,不知其所谓。”子曰:“气也者,神之盛也;魂 也者,鬼之盛也;合鬼与神,教之至也。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骨肉 毙于下,阴为野土。其气发扬于上,为昭明,蒿,凄怆,此百物之精也,神之 著也。因物之精,制为之极,明命鬼神,以为黔首则。百众以畏,万民以服。圣 人以是为未足也,筑为宫室,设为宗祧,以别亲疏远迩,教民反古复始,不忘其 所由生也。众之服自此,故听且速也。二端既立,报以二礼。建设朝事,燔燎膻 芗,见以萧光,以报气也。此教众反始也。荐黍稷,羞肝肺首心,见间以侠С, 加以郁鬯,以报魄也。教民相爱,上下用情,礼之至也。君子反古复始,不忘其 所由生也,是以致其敬,发其情,竭力从事,以报其亲,不敢弗尽也。是故,昔 者,天子为藉千亩,冕而朱,躬秉耒;诸侯为藉百亩,冕而青,躬秉耒。以 事天地山川社稷先古,以为醴酪齐盛,于是乎取之,敬之至也。古者,天子诸侯 必有养兽之官,及岁时,齐戒沐浴而躬朝之。牺祭牲,必于是取之,敬之至 也。君召牛,纳而视之,择其毛而卜之,吉,然后养之。君皮弁素积,朔月, 月半,君巡牲,所以致力,孝之至也。古者天子诸侯,必有公桑蚕宝,近川而为 之,筑宫仞有三尺,棘墙而外闭之。及大昕之朝,君皮弁素积,卜三宫之夫人世 妇之吉者,使入蚕于蚕室,奉种浴于川,桑于公桑,风戾以食之。岁既殚矣,世 妇卒蚕,奉茧以示于君,遂献茧于夫人。夫人曰:‘此所以为君服与?’遂副 衤韦而受之,因少牢以礼之。古之献茧者,其率用此与?及良日,夫人缫,三盆 手,遂布于三宫夫人世妇之吉者使缫。遂朱绿之,玄黄之,以为黼黻文章。服既 成,君服以祀先王先公,敬之至也。”

君子曰:“礼乐不可斯须去身。致乐以治心,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易 直子谅之心生则乐,乐则安,安则久,久则天,天则神。天则不言而信,神则不 怒而威。致乐以治心者也。致礼以治躬则庄敬,庄敬则严威。心中斯须不和不乐, 而鄙诈之心入之矣。外貌斯须不庄不敬,而慢易之心入之矣。故乐也者,动于内 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乐极和,礼极顺。内和而外顺,则民瞻其颜色而不 与争也,望其容貌,而众不生慢易焉。故德动乎内,而民莫不承听;理 发乎外,而众莫不承顺。故曰:‘礼乐之道,而天下塞焉,举而错之无难矣。’ 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故礼主其减,乐主其盈,礼减而进, 以进为文,乐盈而反,以反为文。礼减而不进则销,乐盈而不反则放。故礼有服 而乐有反。礼得其报则乐,乐得其反则安。礼之报,乐之反,其义一也。”

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公仪明问於曾子: “夫子可以为孝乎?”曾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君子之所为孝者,先意承 志,谕父母于道。参,直养者也!安能为孝乎?”

曾子曰:“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居处不庄, 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战阵无勇, 非孝也。五者不遂,_及于亲,敢不敬乎?亨孰膻芗,尝而荐之,非孝也,养也。 君子之所谓孝也者,国人称愿,然曰:‘幸哉有子!’如此,所谓孝也已。众之 本教曰孝,其行曰养。养,可能也,敬为难;敬,可能也,安为难。安,可能也, 卒为难。父母既没,慎行其身,不遗父母恶名,可谓能终矣。仁者,仁此者也; 礼者,履此者也;义者,宜此者也;信者,信此者也;强者,强此者也。乐自顺 此生,刑自反此作。”

曾子曰:“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而横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 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 《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曾子曰:“树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夫子曰:‘断一树,杀一兽,不 以其时,非孝也。’孝有三:小孝用力,中孝用劳,大孝不匮。思慈爱忘劳,可 谓用力矣。尊仁安义,可谓用劳矣。博施备物,可谓不匮矣。父母爱之,喜而弗 忘;父母恶之,惧而无怨。父母有过,谏而不逆;父母既没,必求仁者之粟以祀 之。此之谓礼终。” 乐正子春下堂而伤其足,数月不出,犹有忧色。门弟子曰:“夫子之足瘳矣, 数月不出,犹有忧色,何也?乐正子春曰:“善如尔之问也!善如尔之问也!吾闻 诸曾子,曾子闻诸夫子曰:‘天之所生,地之所养,无人为大。父母全而生之, 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不亏其体,不辱其身,可谓全矣。故君子顷步而弗敢忘 孝也。’今予忘孝之道,是以有忧色也。一举足而不敢忘父母,一出言而不敢忘 父母。一举足而不敢忘父母,是故道而不径,舟而不游,不敢以先父母之遗体行 殆。一出言而不敢忘父母,是故恶言不出于口,愤言不反于身,不辱其身,不羞 其亲,可谓孝矣。”

昔者,有虞氏贵德而尚齿,夏后氏贵爵而尚齿,殷人贵富而尚齿,周人贵亲 而尚齿。虞夏殷周,天下之盛王也,未有遗年者。年之贵乎天下,久矣,次乎事 亲也。是故,朝廷同爵则尚齿。七十杖于朝,君问则席。八十不俟朝。君问则就 之。弟达乎朝廷矣。行,肩而不并,不错则随。见老者则车徒辟,斑白者不以其 任行乎道路,而弟达乎道路矣。居乡以齿,而老穷不遗,强不犯弱,众不暴寡, 而弟达乎州巷矣。古之道,五十不为甸徒,颁禽隆诸长者,而弟达乎犭叟狩矣。 军旅什伍,同爵则尚齿,而弟达乎军旅矣,孝弟发诸朝廷,行乎道路,至乎州巷, 放乎犭叟狩,修乎军旅,众以义死之,而弗敢犯也。

 祀乎明堂,所以教诸侯之孝也。食三老五更于大学,所以教诸侯之弟也。祀 先贤于西学,所以教诸侯之德也;耕藉,所以教诸侯之养也;朝觐,所以教诸侯 之臣也。五者,天下之大教也。

 食三老五更于大学,天子袒而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冕而总干,所以 教诸侯之弟也。是故,乡里有齿,而老穷不遗,强不犯弱,众不暴寡,此由大学 来者也。 天子设四学,当入学,而大子齿。天子巡守,诸侯待于竟。天子先见百年者。 八十九十者东行,西行者弗敢过,西行东行者弗敢过。欲言政者,君就之可也。 一命齿于乡里,再命齿于族,三命不齿;族有七十者,弗敢先。七十者,不 有大故不入朝。若有大故而入,君必与之揖让,而后及爵者。

 天子有善,让德于天;诸侯有善,归诸天子;卿大夫有善,荐于诸侯;士庶 人有善,本诸父母,存诸长老,禄爵庆赏,成诸宗庙,所以示顺也。昔者,圣人 建阴阳天地之情,立以为易。易抱龟南面,天子卷冕北面,虽有明知之心,必进 断其志焉。示不敢专,以尊天也。善则称人,过则称己。教不伐以尊贤也。

 孝子将祭祀,必有齐庄之心以虑事,以具服物,以修宫室,以治百事。及祭 之日,颜色必温,行必恐,如惧不及爱然。其奠之也,容貌必温,身必诎,如语 焉而未之然。宿者皆出,其立卑静以正,如将弗见然。及祭之后,陶陶遂遂,如 将复入然。是故,悫善不违身,耳目不违心,思虑不违亲。结诸心,形诸色,而 术省之。孝子之志也。

 建国之神位,右社稷,而左宗庙。  


----------------         


祭统第二十五 
     
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 自中出生于心也,心怵而奉之以礼。是故,唯贤者能尽祭之义。

 贤者之祭也,必受其福。非世所谓福也。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 无所不顺者,谓之备。言内尽于己,而外顺于道也。忠臣以事其君,孝子以事其 亲,其本一也。上则顺于鬼神,外则顺于君长,内则以孝于亲。如此之谓备。唯 贤者能备,能备然后能祭。是故,贤者之祭也,致其诚信与其忠敬,奉之以物, 道之以礼,安之以乐,参之以时。明荐之而已矣,不求其为。此孝子之心也。

 祭者,所以追养继孝也。孝者畜也。顺于道不逆于伦,是之谓畜。是故,孝 子之事亲也,有三道焉:生则养,没则丧,丧毕则祭。养则观其顺也,丧则观其 哀也,祭则观其敬而时也。尽此三道者,孝子之行也。

 既内自尽,又外求助,昏礼是也。故国君取夫人之辞曰:“请君之玉女,与 寡人共有敝邑,事宗庙社稷”。此求助之本也。夫祭也者,必夫妇亲之,所以备 外内之官也。官备则具备。水草之菹,陆产之醢,小物备矣;三牲之俎,八簋之 实,美物备矣;昆虫之异,草木之实,阴阳之物备矣。凡天之所生,地之所长, 苟可荐者,莫不咸在,示尽物也。外则尽物,内则尽志,此祭之心也。是故,天 子亲耕于南郊,以共齐盛;王后蚕于北郊;以共纯服。诸侯耕于东郊,亦以共齐 盛;夫人蚕于北郊,以共冕服。天子诸侯非莫耕也,王后夫人非莫蚕也,身致其 诚信。诚信之谓尽,尽之谓敬,敬尽然后可以事神明,此祭之道也。

 及时将祭,君子乃齐。齐之为言齐也,齐不齐以致齐者也。是以君子非有大 事也,非有恭敬也,则不齐。不齐则于物无防也,嗜欲无止也。及其将齐也,防 其邪物,讫其嗜欲,耳不听乐。故《记》曰:“齐者不乐。”言不敢散其志也。 心不苟虑,必依于道;手足不苟动,必依于礼。是故君子之齐也,专致其精明之 德也。故散齐七日以定之,致齐三日以齐之。定之之谓齐。齐者精明之至也,然 后可以交于神明也。

 是故,先期旬有一日,宫宰宿夫人,夫人亦散齐七日,致齐三日。君致齐于 外,夫人致齐于内,然后会于大庙。君纯冕立于阼,夫人副礻韦立于东房。君执 圭瓒裸尸,大宗执璋瓒亚裸。及迎牲,君执纟引,卿大夫从士执刍。宗妇执盎从 夫人荐氵兑水。君执鸾刀羞哜,夫人荐豆,此之谓夫妇亲之。

 及入舞,君执干戚就舞位,君为东上,冕而总干,率其群臣,以乐皇尸。是 故天子之祭也,与天下乐之;诸侯祭也,与竟内乐之。冕而总干,率其群臣,以 乐皇尸,此与竟内乐之之义也。

 夫祭有三重焉:献之属,莫重于裸,声莫重于升歌,舞莫重于武宿夜,此周 道也。凡三道者,所以假于外而以增君子之志也。故与志进退,志轻则亦轻,志 重则亦重。轻其志而求外之重也,虽圣人弗能得也。是故君子之祭也,必身自尽 也,所以明重也。道之以礼,以奉三重,而荐诸皇尸,此圣人之道也。

 夫祭有,者,祭之末也,不可不知也。是故,古之人有言曰:“善终者 如始。”其是已。是故,古之君子曰:“尸亦鬼神之余也,惠术也,可以观 政矣。”是故,尸谡,君与卿四人。君起,大夫六人。臣君之余也。大夫 起,士八人。贱贵之余也。士起,各执其具以出,陈于堂下,百官进,彻之, 下上之馀也。凡之道,每变以众,所以别贵贱之等,而兴施惠之象也。是故 以四簋黍见其修于庙中也,庙中者,竟内之象也。祭者,泽之大者也。是故,上 有大泽,则惠必及下,顾上先下后耳,非上积重而下有冻馁之民也。是故上有大 泽,则民夫人待于下流,知惠之必将至也,由见之矣。故曰:“可以观政矣。”

夫祭之为物大矣,其兴物备矣,顺以备者也,其教之本与?是故,君子之教 也,外则教之以尊其君长,内则教之以孝于其亲。是故,明君在上,则诸臣服从, 崇事宗庙社稷,则子孙顺孝。尽其道,端其义,而教生焉。是故君子之事君也, 必身行之,所不安于上,则不以使下;所恶于下,则不以事上;非诸人,行诸己, 非教之道也。是故君子之教也,必由其本,顺之至也,祭其是与?故曰:“祭者, 孝之本也已。”

夫祭有十伦焉:见事鬼神之道焉,见君臣之义焉,见父子之伦焉,见贵贱之 等焉,见亲疏之杀焉,见爵赏之施焉,见夫妇之别焉,见政事之均焉,见长幼之 序焉,见上下之际焉。此之谓十伦。铺筵设同几,为依神也。诏祝于室,而出于 衤方,此交神明之道也。君迎牲而不迎尸,别嫌也。尸在庙门外则疑于臣,在庙 中则全于君;君在庙门外则疑于君,入庙门则全于臣,全于子。是故,不出者, 明君臣之义也。夫祭之道,孙为王父尸。所使为尸者,于祭者子行也。父北面而 事之,所以明子事父之道也。此父子之伦也。尸饮五,君洗玉爵献卿;尸饮七, 以瑶爵献大夫;尸饮九,以散爵献士及群有司。皆以齿,明尊卑之等也。夫祭有 昭穆,昭穆者,所以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也。是故,有事于大庙,则 群昭群穆咸在而不失其伦。此之谓亲疏之杀也。古者,明君爵有德而禄有功,必 赐爵禄于大庙,示不敢专也。故祭之日,一献,君降立阼阶之南,南乡,所命北 面,史由君右执策命之。再拜稽首,受书以归,而舍奠于其庙。此爵赏之施也。 君卷冕立于阼,夫人副礻韦立于东房。夫人荐豆执校,执醴授之执镫。尸酢夫人 执柄,夫人授尸执足。夫妇相授受,不相袭处,酢必易爵。明夫妇之别也。凡为 俎者,以骨为主。骨有贵贱,殷人贵髀,周人贵肩,凡前贵于后。俎者,所以明 祭之必有惠也。是故,贵者取贵骨,贱者取贱骨;贵者不重,贱者不虚,示均也。 惠均则政行,政行则事成,事成则功立。功之所以立者,不可不知也。俎者,所 以明惠之必均也。善为政者如此。故曰见政事之均焉。凡赐爵,昭为一,穆为一。 昭与昭齿,穆与穆齿,凡群有司皆以齿。此之谓长幼有序。夫祭有畀胞 翟阍者,惠下之道也。唯有德之君为能行此,明足以见之,仁足以与之。畀之为 言与也,能以其余畀其下者也。者,甲吏之贱也;胞者,肉吏之贱者也; 翟者,乐吏之贱者也;阍者,守门之贱者也。古者不使刑人守门,此此四守者, 吏之至贱者也。尸又至尊,以至尊既祭之末,而不忘至贱,而以其余畀之。是故, 明君在上,则竟内之民无冻馁者矣,此之谓上下之际。

 凡祭有四时:春祭曰礻勺,夏祭曰,秋祭曰尝,冬祭曰。礻勺,阳义 也;尝,阴义也。者,阳之盛也,尝者,阴之盛也。故曰“莫重于尝”。 古者于也,发爵赐服,顺阳义也;于尝也,出田邑,发秋政,顺阳义也。故 《记》曰:“尝之日,发公室,示赏也。”草艾则墨,未发秋政,则民弗敢草也。 故曰:尝之义大矣。治国之本也,不可不知也。明其义者,君也;能其事 者,臣也。不明其义,君人不全;不能其事,为臣不全。夫义者,所以济志也, 诸德之发也。是故,其德盛者,其志厚。其志厚者,其义章。其义章者,其祭也 敬。祭敬,则竟内子孙莫不敬矣。是故,君子之祭也,必身亲莅之,有故则使人 可也。虽使人也,君不失其义者,君明其义故也。其德薄者,其志轻,疑于其义, 而求祭,使之必敬也,弗可得已。祭而不敬,何以为民父母矣。

 夫鼎有铭,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 为先祖者,莫不有美焉,莫不有恶焉,铭之义,称美而不称恶。此孝子孝孙之心 也。唯贤者能之。铭者,论讠巽其先祖之有德善,功烈勋劳庆赏声名,列于天下, 而酌之祭器,自成其名焉,以祀其先祖者也。显扬先祖,所以崇孝也。身比焉, 顺也,明示后世,教也。夫铭者,一称而上下皆得焉耳矣。是故,君子之观于铭 也,既美其所称,又美其所为。为之者,明足以见之,仁足以与之,知足以利之, 可谓贤矣。贤而勿伐,可谓恭矣。

 故卫孔悝之鼎铭曰:“六月丁亥,公假于大庙。公曰:‘叔舅!乃祖庄叔, 左右成公。成公乃命庄叔,随难于汉阳,即宫于宗周,奔走无射。启右献公。献 公乃命成叔,纂乃祖服。乃考文叔,兴旧耆欲,作率庆士,躬恤卫国,其勤公家, 夙夜不解,民咸曰休哉!’公曰:‘叔舅!予女铭,若纂乃考服。’悝拜稽首曰: ‘对扬以辟之,勤大命施于彝鼎。’”此卫孔悝之鼎铭也。古之君子,论讠巽其 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以比其身,以重其国家,如此。子孙之守宗庙社 稷者,其先祖无美而称之,是诬也;有善而弗知,不明也;知而弗传,不仁也。 此三者,君子之所耻也。

 昔者,周公旦有勋劳于天下。周公既没,成王康王追念周公之所以勋劳者, 而欲尊鲁,故赐之以重祭。外祭则郊社是也,内祭则大尝是也。夫大尝,升 歌《清庙》,下而管《象》,朱干玉戚,以舞《大武》八佾,以舞《大夏》,此 天子之乐也。康周公,故以赐鲁也。子孙纂之,至于今不废,所以明周公之德而 又以重其国也。  


----------------         


祭统第二十五 
     
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 自中出生于心也,心怵而奉之以礼。是故,唯贤者能尽祭之义。

 贤者之祭也,必受其福。非世所谓福也。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 无所不顺者,谓之备。言内尽于己,而外顺于道也。忠臣以事其君,孝子以事其 亲,其本一也。上则顺于鬼神,外则顺于君长,内则以孝于亲。如此之谓备。唯 贤者能备,能备然后能祭。是故,贤者之祭也,致其诚信与其忠敬,奉之以物, 道之以礼,安之以乐,参之以时。明荐之而已矣,不求其为。此孝子之心也。

 祭者,所以追养继孝也。孝者畜也。顺于道不逆于伦,是之谓畜。是故,孝 子之事亲也,有三道焉:生则养,没则丧,丧毕则祭。养则观其顺也,丧则观其 哀也,祭则观其敬而时也。尽此三道者,孝子之行也。

 既内自尽,又外求助,昏礼是也。故国君取夫人之辞曰:“请君之玉女,与 寡人共有敝邑,事宗庙社稷”。此求助之本也。夫祭也者,必夫妇亲之,所以备 外内之官也。官备则具备。水草之菹,陆产之醢,小物备矣;三牲之俎,八簋之 实,美物备矣;昆虫之异,草木之实,阴阳之物备矣。凡天之所生,地之所长, 苟可荐者,莫不咸在,示尽物也。外则尽物,内则尽志,此祭之心也。是故,天 子亲耕于南郊,以共齐盛;王后蚕于北郊;以共纯服。诸侯耕于东郊,亦以共齐 盛;夫人蚕于北郊,以共冕服。天子诸侯非莫耕也,王后夫人非莫蚕也,身致其 诚信。诚信之谓尽,尽之谓敬,敬尽然后可以事神明,此祭之道也。

 及时将祭,君子乃齐。齐之为言齐也,齐不齐以致齐者也。是以君子非有大 事也,非有恭敬也,则不齐。不齐则于物无防也,嗜欲无止也。及其将齐也,防 其邪物,讫其嗜欲,耳不听乐。故《记》曰:“齐者不乐。”言不敢散其志也。 心不苟虑,必依于道;手足不苟动,必依于礼。是故君子之齐也,专致其精明之 德也。故散齐七日以定之,致齐三日以齐之。定之之谓齐。齐者精明之至也,然 后可以交于神明也。

 是故,先期旬有一日,宫宰宿夫人,夫人亦散齐七日,致齐三日。君致齐于 外,夫人致齐于内,然后会于大庙。君纯冕立于阼,夫人副礻韦立于东房。君执 圭瓒裸尸,大宗执璋瓒亚裸。及迎牲,君执纟引,卿大夫从士执刍。宗妇执盎从 夫人荐氵兑水。君执鸾刀羞哜,夫人荐豆,此之谓夫妇亲之。

 及入舞,君执干戚就舞位,君为东上,冕而总干,率其群臣,以乐皇尸。是 故天子之祭也,与天下乐之;诸侯祭也,与竟内乐之。冕而总干,率其群臣,以 乐皇尸,此与竟内乐之之义也。

 夫祭有三重焉:献之属,莫重于裸,声莫重于升歌,舞莫重于武宿夜,此周 道也。凡三道者,所以假于外而以增君子之志也。故与志进退,志轻则亦轻,志 重则亦重。轻其志而求外之重也,虽圣人弗能得也。是故君子之祭也,必身自尽 也,所以明重也。道之以礼,以奉三重,而荐诸皇尸,此圣人之道也。

 夫祭有,者,祭之末也,不可不知也。是故,古之人有言曰:“善终者 如始。”其是已。是故,古之君子曰:“尸亦鬼神之余也,惠术也,可以观 政矣。”是故,尸谡,君与卿四人。君起,大夫六人。臣君之余也。大夫 起,士八人。贱贵之余也。士起,各执其具以出,陈于堂下,百官进,彻之, 下上之馀也。凡之道,每变以众,所以别贵贱之等,而兴施惠之象也。是故 以四簋黍见其修于庙中也,庙中者,竟内之象也。祭者,泽之大者也。是故,上 有大泽,则惠必及下,顾上先下后耳,非上积重而下有冻馁之民也。是故上有大 泽,则民夫人待于下流,知惠之必将至也,由见之矣。故曰:“可以观政矣。”

夫祭之为物大矣,其兴物备矣,顺以备者也,其教之本与?是故,君子之教 也,外则教之以尊其君长,内则教之以孝于其亲。是故,明君在上,则诸臣服从, 崇事宗庙社稷,则子孙顺孝。尽其道,端其义,而教生焉。是故君子之事君也, 必身行之,所不安于上,则不以使下;所恶于下,则不以事上;非诸人,行诸己, 非教之道也。是故君子之教也,必由其本,顺之至也,祭其是与?故曰:“祭者, 孝之本也已。”

夫祭有十伦焉:见事鬼神之道焉,见君臣之义焉,见父子之伦焉,见贵贱之 等焉,见亲疏之杀焉,见爵赏之施焉,见夫妇之别焉,见政事之均焉,见长幼之 序焉,见上下之际焉。此之谓十伦。铺筵设同几,为依神也。诏祝于室,而出于 衤方,此交神明之道也。君迎牲而不迎尸,别嫌也。尸在庙门外则疑于臣,在庙 中则全于君;君在庙门外则疑于君,入庙门则全于臣,全于子。是故,不出者, 明君臣之义也。夫祭之道,孙为王父尸。所使为尸者,于祭者子行也。父北面而 事之,所以明子事父之道也。此父子之伦也。尸饮五,君洗玉爵献卿;尸饮七, 以瑶爵献大夫;尸饮九,以散爵献士及群有司。皆以齿,明尊卑之等也。夫祭有 昭穆,昭穆者,所以别父子远近长幼亲疏之序而无乱也。是故,有事于大庙,则 群昭群穆咸在而不失其伦。此之谓亲疏之杀也。古者,明君爵有德而禄有功,必 赐爵禄于大庙,示不敢专也。故祭之日,一献,君降立阼阶之南,南乡,所命北 面,史由君右执策命之。再拜稽首,受书以归,而舍奠于其庙。此爵赏之施也。 君卷冕立于阼,夫人副礻韦立于东房。夫人荐豆执校,执醴授之执镫。尸酢夫人 执柄,夫人授尸执足。夫妇相授受,不相袭处,酢必易爵。明夫妇之别也。凡为 俎者,以骨为主。骨有贵贱,殷人贵髀,周人贵肩,凡前贵于后。俎者,所以明 祭之必有惠也。是故,贵者取贵骨,贱者取贱骨;贵者不重,贱者不虚,示均也。 惠均则政行,政行则事成,事成则功立。功之所以立者,不可不知也。俎者,所 以明惠之必均也。善为政者如此。故曰见政事之均焉。凡赐爵,昭为一,穆为一。 昭与昭齿,穆与穆齿,凡群有司皆以齿。此之谓长幼有序。夫祭有畀胞 翟阍者,惠下之道也。唯有德之君为能行此,明足以见之,仁足以与之。畀之为 言与也,能以其余畀其下者也。者,甲吏之贱也;胞者,肉吏之贱者也; 翟者,乐吏之贱者也;阍者,守门之贱者也。古者不使刑人守门,此此四守者, 吏之至贱者也。尸又至尊,以至尊既祭之末,而不忘至贱,而以其余畀之。是故, 明君在上,则竟内之民无冻馁者矣,此之谓上下之际。

 凡祭有四时:春祭曰礻勺,夏祭曰,秋祭曰尝,冬祭曰。礻勺,阳义 也;尝,阴义也。者,阳之盛也,尝者,阴之盛也。故曰“莫重于尝”。 古者于也,发爵赐服,顺阳义也;于尝也,出田邑,发秋政,顺阳义也。故 《记》曰:“尝之日,发公室,示赏也。”草艾则墨,未发秋政,则民弗敢草也。 故曰:尝之义大矣。治国之本也,不可不知也。明其义者,君也;能其事 者,臣也。不明其义,君人不全;不能其事,为臣不全。夫义者,所以济志也, 诸德之发也。是故,其德盛者,其志厚。其志厚者,其义章。其义章者,其祭也 敬。祭敬,则竟内子孙莫不敬矣。是故,君子之祭也,必身亲莅之,有故则使人 可也。虽使人也,君不失其义者,君明其义故也。其德薄者,其志轻,疑于其义, 而求祭,使之必敬也,弗可得已。祭而不敬,何以为民父母矣。

 夫鼎有铭,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 为先祖者,莫不有美焉,莫不有恶焉,铭之义,称美而不称恶。此孝子孝孙之心 也。唯贤者能之。铭者,论讠巽其先祖之有德善,功烈勋劳庆赏声名,列于天下, 而酌之祭器,自成其名焉,以祀其先祖者也。显扬先祖,所以崇孝也。身比焉, 顺也,明示后世,教也。夫铭者,一称而上下皆得焉耳矣。是故,君子之观于铭 也,既美其所称,又美其所为。为之者,明足以见之,仁足以与之,知足以利之, 可谓贤矣。贤而勿伐,可谓恭矣。

 故卫孔悝之鼎铭曰:“六月丁亥,公假于大庙。公曰:‘叔舅!乃祖庄叔, 左右成公。成公乃命庄叔,随难于汉阳,即宫于宗周,奔走无射。启右献公。献 公乃命成叔,纂乃祖服。乃考文叔,兴旧耆欲,作率庆士,躬恤卫国,其勤公家, 夙夜不解,民咸曰休哉!’公曰:‘叔舅!予女铭,若纂乃考服。’悝拜稽首曰: ‘对扬以辟之,勤大命施于彝鼎。’”此卫孔悝之鼎铭也。古之君子,论讠巽其 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以比其身,以重其国家,如此。子孙之守宗庙社 稷者,其先祖无美而称之,是诬也;有善而弗知,不明也;知而弗传,不仁也。 此三者,君子之所耻也。

 昔者,周公旦有勋劳于天下。周公既没,成王康王追念周公之所以勋劳者, 而欲尊鲁,故赐之以重祭。外祭则郊社是也,内祭则大尝是也。夫大尝,升 歌《清庙》,下而管《象》,朱干玉戚,以舞《大武》八佾,以舞《大夏》,此 天子之乐也。康周公,故以赐鲁也。子孙纂之,至于今不废,所以明周公之德而 又以重其国也。 


----------------         


经解第二十六 
     
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 《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 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 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其为人也, 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疏通知远而不诬,则深于《书》者也。广 博易良而不奢,则深于《乐》者也。静精微而不贼,则深于《易》者也。恭俭 庄敬而不烦,则深于《礼》者也。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于《春秋》者也。

 天子者,与天地参,故德配天地,兼利万物,与日月并明,明照四海而不遗 微小。其在朝廷则道仁圣礼义之序,燕处则听雅颂之音,行步则有环佩之声,升 车,则有鸾和之音。居处有礼,进退有度,百官得其宜,万事得其序。诗云: “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此之谓也。发号出令而民说, 谓之和。上下相亲,谓之仁。民不求所欲而得之,谓之信。除去天地之害,谓之 义。义与信,和与仁。霸王之器也。有治民之意而无其器,则不成。

 礼之于正国也,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规矩之于方圆也。故衡 诚县,不可欺以轻重;绳墨诚陈,不可欺以曲直;规矩诚设,不可欺以方圆;君 子审礼,不可诬以奸诈。是故,隆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不隆礼不由礼,谓之 无方之民。敬让之道也。故以奉宗庙则敬,以入朝廷则贵贱有位,以处室家则父 子亲兄弟和,以处乡里则长幼有序。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此之谓 也。 故朝觐之礼,所以明君臣之义也。聘问之礼,所以使诸侯相尊敬也。丧祭之 礼,所以明臣子之恩也。乡饮酒之礼,所以明长幼之序也。昏姻之礼,所以明男 女之别也。夫礼,禁乱之所由生,犹坊止水之所自来也。故以旧坊为无所用而坏 之者,必有水败;以旧礼为无所用而去之者,必有乱患。故昏姻之礼废,则夫妇 之道苦,而淫辟之罪多矣。乡饮酒之礼废,则长幼之序失,而争斗之狱繁矣。丧 祭之礼废,则臣子之恩薄,而倍死忘生者众矣。聘觐之礼废,则君臣之位失,诸 侯之行恶,而倍畔侵陵之败起矣。

 故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是以先王 隆之也。易曰:“君子慎始,差若豪厘,缪以千里。”此之谓也。 


----------------         

哀公问第二十七 
     
哀公问于孔子曰:“大礼何如?君子之言礼,何其尊也?”孔子曰:“丘也 小人也,不足以知礼。”君曰:“否!吾子言之也。”孔子曰:“丘闻之,民之 所由生,礼为大。非礼无以节事天地之神也,非礼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也, 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昏姻疏数之交也。君子以此之为尊敬然。然后以 其所能教百姓,不废其会节。既有成事,然后治其雕镂文章黼黻以嗣。其顺之也。 然后言其丧算,备其鼎俎,设其豕腊,修其宗庙,岁时以敬祭祀,以序宗族。即 安其居,节丑其衣服,卑其宫室,车不雕几,哭不刻镂,食不贰味,以与民同 利。昔之君子之行礼者如此。”

公曰:“今之君子,胡莫行之也?”孔子曰:“今之君子,好实无厌,淫德 不倦。荒怠傲慢,固民是尽,午其众以伐有道;求得当欲,不以其所。昔之用民 者由前,今之用民者由后。今之君子,莫为礼也。”

孔子侍坐于哀公,哀公曰:“敢问人道谁为大。”孔子愀然作色而对曰: “君之及此言也,百姓之德也!固臣敢无辞而对?人道,政为大。”公曰:“敢 问何谓为政?”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政矣。君之所为,百 姓之所从也。君所不为,百姓何从?”公曰:“敢问为政如之何?”孔子对曰: “夫妇别,父子亲,君臣严。三者正,则庶物从之矣。”公曰:“寡人虽无似也, 愿闻所以行三言之道,可得闻乎?”孔子对曰:“古之为政,爱人为大。所以治 爱人,礼为大。所以治礼,敬为大。敬之至矣,大昏为大。大昏至矣!大昏既至, 冕而亲迎,亲人也。亲之也者,亲之也。是故,君子兴敬为亲,舍敬,是遗亲也。 弗爱不亲;弗敬不正。爱与敬,其政之本与?”

公曰:“寡人愿有言然。冕而亲迎,不已重乎?”孔子愀然作色而对曰: “合二姓之好,以继先圣之后,以为天地宗庙社稷之主,君何谓已重乎?”公曰: “寡人固!不固,焉得闻此言也。寡人欲问,不得其辞,请少进!”孔子曰: “天地不合,万物不生。大昏,万世之嗣也,君何谓已重焉!”孔子遂言曰: “内以治宗庙之礼,足以配天地之神明;出以治直言之礼,足以立上下之敬。物 耻,足以振之;国耻,足以兴之。为政先礼,礼,其政之本与?”孔子遂言曰: “昔三代明王之政,必敬其妻子也,有道。妻也者,亲之主也,敢不敬与?子也 者,亲之后也,敢不敬与?君子无不敬也,敬身为大。身也者,亲之枝也,敢不 敬与?不能敬其身,是伤其亲;伤其亲,是伤其本;伤其本,枝从而亡。三者, 百姓之象也。身以及身,子以及子,妃以及妃,君行此三者,则忾乎天下矣,大 王之道也。如此,则国家顺矣。”

公曰:“敢问何谓敬身?”孔子对曰:“君子过言,则民作辞;过动,则民 作则。君子言不过辞,动不过则,百姓不命而敬恭。如是,则能敬其身;能敬其 身,则能成其亲矣。”公曰:“敢问何谓成亲?”孔子对曰:“君子也者,人之 成名也。百姓归之名,谓之君子之子。是使其亲为君子也,是为成亲之名也已。” 孔子遂言曰:“古之为政,爱人为大。不能爱人,不能有其身;不能有其身,不 能安土;不能安土,不能乐天;不能乐天,不能成其身。”

公曰:“敢问何谓成身?”孔子对曰:“不过乎物。”公曰:“敢问君子何 贵乎天道也?”孔子对曰:“贵其不已。如日月东西相从而不已也,是天道也; 不闭其久,是天道也;无为而物成,是天道也;已成而明,是天道也。”公曰: “寡人{舂心},愚冥烦子志之心也。”孔子蹴然辟席而对曰:“仁人不过乎物, 孝子不过乎物。是故,仁人之事亲也如事天,事天如事亲,是故孝子成身。”公 曰:“寡人既闻此言也,无如后罪何!”孔子对曰:“君之及此言也,是臣之福 也。”  


----------------         


仲尼燕居第二十八 
     
仲尼燕居,子张子贡子游侍,纵言至于礼。子曰:“居?女三人者,吾语女 礼,使女以礼周流,无不遍也。”子贡越席而对曰:“敢问何如?”子曰:“敬 而不中礼,谓之野;恭而不中礼,谓之给;勇而不中礼,谓之逆。”子曰:“给 夺慈仁。”子曰:“师,尔过;而商也,不及。子产犹众人之母也,能食之不能 教也。”子贡越席而对曰:“敢问将何以为此中者也?”子曰:“礼乎礼!夫礼 所以制中也。”

子贡退,言游进曰:“敢问礼也者,领恶而全好者与?”子曰:“然。然则 何如?”子曰:“郊社之义,所以仁鬼神也;尝之礼,所以仁昭穆也;馈奠之 礼,所以仁死丧也;射乡之礼,所以仁乡党也;食飨之礼,所以仁宾客也。”子 曰:“明乎郊社之义,尝之礼,治国其如指诸掌而已乎!是故,以之居处有礼, 故长幼辨也;以之闺门之内有礼,故三族和也;以之朝廷有礼,故官爵序也;以 之田猎有礼,故戎事闲也;以之军旅有礼,故武功成也。是故,宫室得其度,量 鼎得其象,味得其时,乐得其节,车得其式,鬼神得其飨,丧纪得其哀,辨说得 其党,官得其体,政事得其施。加于身而错于前,凡众之动得其宜。” 子曰:“礼者何也?即事之治也。君子有其事,必有其治。治国而无礼,譬 犹瞽之无相与?伥伥乎其何之?譬如终夜有求于幽室之中,非烛何见?若无礼则 手足无所错,耳目无所加,进退揖让无所制。是故,以之居处,长幼失其别,闺 门三族失其和,朝廷官爵失其序,田猎。戎事失其策,军旅武功失其制,宫室失 其度,量鼎失其象,味失其时,乐失其节,车失其式,鬼神失其飨,丧纪失其哀, 辨说失其党,官失其体,政事失其施;加于身而错于前,凡众之动,失其宜。如 此,则无以祖洽于众也。”

子曰:“慎听之!女三人者,吾语女,礼犹有九焉。大飨有四焉。苟知此矣, 虽在畎亩之中事之,圣人已。两君相见;揖让而入门,入门而县兴,揖让而升堂, 升堂而乐阕。下管《象》、《武》、《夏》序兴。陈其荐俎,序其礼乐,备其 百官。如此,而后君子知仁焉。行中规,还中矩,和鸾中《采齐》,客出以《雍》, 彻以《振羽》。是故,君子无物而不在礼矣。入门而金作,示情也;升歌《清庙》, 示德也;下而管《象》,示事也。是故,古之君子,不必亲相与言也,以礼乐相 示而已。”

子曰:“礼也者,理也。乐也者,节也。君子无理不动,无节不作。不能诗, 于礼缪;不能乐,于礼素;薄于德,于礼虚。”子曰:“制度在礼,文为在礼; 行之,其在人乎?”子贡越席而对曰:“敢问夔其穷与?”子曰:“古之人与?古 之人也。达于礼而不达于乐,谓之素;达于乐而不达于礼,谓之偏。夫夔,达于 乐而不达于礼,是以传于此名也,古之人也。” 子张问政,子曰:“师乎!前,吾语女乎?君子明于礼乐,举而错之而已。” 子张复问。子曰:“师尔以为必铺几筵,升降酌献酬酢,然后谓之礼乎?尔以为 必行缀兆,兴羽,作钟鼓,然后谓之乐乎?言而履之,礼也。行而乐之,乐也。 君子力此二者以南面而立,夫是以天下太平也。诸侯朝,万物服体,而百官莫敢 不承事矣。礼之所兴,众之所治也;礼之所废,众之所乱也。目巧之室,则有奥 阼,席则有上下,车则有左右,行则有随,立则有序,古之义也。室而无奥阼, 则乱于堂室也。席而无上下,则乱于席上也。车而无左右,则乱于车也。行而无 随,则乱于涂也。立而无序,则乱于位也。昔圣帝明王诸侯,辨贵贱长幼远近男 女外内,莫敢相逾越,皆由此涂出也。”三子者,既得闻此言也于夫子,昭然若发蒙矣。  

----------------         


孔子闲居第二十九 
     
孔子闲居,子夏侍。子夏曰:“敢问《诗》云‘凯弟君子,民之父母’何如 斯可谓民之父母矣?”孔子曰:“夫民之父母乎!必达于礼乐之原,以致五至, 而行三无,以横于天下,四方有败,必先知之。此之谓民之父母矣。”

子夏曰:“民之父母,既得而闻之矣,敢问何谓五至?”孔子曰:“志之所 至,诗亦至焉。诗之所至,礼亦至焉。礼之所至,乐亦至焉。乐之所至,哀亦至 焉。哀乐相生。是故,正明目而视之,不可得而见也;倾耳而听之,不可得而闻 也;志气塞乎天地,此之谓五至。”

子夏曰:“五至既得而闻之矣,敢问何谓三无?”孔子曰:“无声之乐,无 体之礼,无服之丧,此之谓三无。”子夏曰:“三无既得略而闻之矣,敢问何诗 近之?”孔子曰:“‘夙夜其命宥密’,无声之乐也。‘威仪逮逮,不可选也’, 无体之礼也。‘凡民有丧,匍匐救之”,无服之丧也。”

子夏曰:“言则大矣!美矣!盛矣!言尽于此而已乎?”孔子曰:“何为其 然也!君子之服之也,犹有五起焉。”子夏曰:“何如?”子曰:“无声之乐, 气志不违;无体之礼,威仪迟迟;无服之丧,内恕孔悲。无声之乐,气志既得; 无体之礼,威仪翼翼;无服之丧,施及四国。无声之乐,气志既从;无体之礼, 上下和同;无服之丧,以畜万邦。无声之乐,日闻四方;无体之礼,日就月将; 无服之丧,纯德孔明。无声之乐,气志既起;无体之礼,施及四海;无服之丧, 施于孙子。”

子夏曰:“三王之德,参于天地,敢问:何如斯可谓参于天地矣?”孔子曰: “奉三无私以劳天下。”子夏曰:“敢问何谓三无私?”孔子曰:“天无私覆, 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奉斯三者以劳天下,此之谓三无私。其在《诗》,曰: ‘帝命不违,至于汤齐。汤降不迟,圣敬日齐。昭假迟迟,上帝是。帝命式于 九围。’;是汤之德也。天有四时,春秋冬夏,风雨霜露,无非教也。地载神气, 神气风霆,风霆流形,庶物露生,无非教也。清明在躬,气志如神,嗜欲将至, 有开必先。开降时雨,山川出云。其在诗曰:“嵩高唯岳,峻极于天。惟岳降神, 生甫及申。惟申及甫,惟周之翰。四国于蕃,四方于宣”。此文武之德也。三代 之王也,必先令闻,《诗》云:‘明明天子,令闻不已’。三代之德也。‘弛其 文德,协此四国’。大王之德也。”子夏蹶然而起,负墙而立,曰:“弟子敢不 承乎?”  


----------------         

坊记第三十 
     
民之所不足者也。大为之坊,民犹逾之。 故君子礼以坊德,刑以坊淫,命以坊欲。” 
子云:“小人贫斯约,富斯骄;约斯盗,骄斯乱。礼者,因人之情而为之节 文,以为民坊者也。故圣人之制富贵也,使民富不足以骄,贫不至于约,贵不慊 于上,故乱益亡。” 子云:“贫而好乐,富而好礼,众而以宁者,天下其几矣。《诗》云:民之 贪乱,宁为荼毒。故制国不过千乘,都城不过百雉,家富不过百乘。以此坊民。 诸侯犹有畔者。” 子云:“夫礼者,所以章疑别微,以为民坊者也。故贵贱有等,衣服有别, 朝廷有位,则民有所让。”

子云:“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示民有君臣之别也。 《春秋》不称楚越之王丧,礼君不称天,大夫不称君,恐民之惑也。《诗》云: ‘相彼盍旦,尚犹患之。’” 子云:“君不与同姓同车,与异姓同车不同服,示民不嫌也。以此坊民,民 犹得同姓以弑其君。” 子云:“君子辞贵不辞贱,辞富不辞贫,则乱益亡。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 也,宁使人浮于食。”

子云:“觞酒豆肉让而受恶,民犹犯齿;衽席之上让而坐下,民犹犯贵;朝 廷之位让而就贱,民犹犯君。《诗》云:‘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让,至 于己斯亡。’” 子云:“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则民作让。故称人之君曰君,自称 其君曰寡君。”

子云:“利禄,先死者而后生者,则民不亻背;先亡者而后存者,则民可以 托。《诗》云:‘先君之思,以畜勖寡人’。以此坊民,民犹亻背死而号无告。”

子云:“有国家者,贵人而贱禄,则民兴让;尚技而贱车,则民兴艺。故君 子约言,小人先言。”

子云:“上酌民言,则下天上施;上不酌民言,则犯也;下不天上施,则 乱也。故君子信让以莅百姓,则民之报礼重。《诗》云:‘先民有言,询于刍 荛。’”

子云:“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民不争;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怨益亡。 《诗》云:‘尔卜尔筮,履无咎言。’”

子云:“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民让善,诗云:‘考卜惟王,度是镐京, 惟龟正之,武王成之。’”

子云:“善则称君,过则称己,则民作忠。《君陈》曰:‘尔有嘉谋嘉猷, 入告尔于内,女乃顺之于外,曰:“此谋此猷,惟我君之德。”于乎!是惟良显 哉!’”

子云:“善则称亲,过则称己,则民作孝。《大誓》曰:‘予克纣,非予武, 惟朕文考无罪;纣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无良。’”

子云:“君子弛其亲之过,而敬其美。《论语》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可谓孝矣。’高宗云:‘三年其惟不言,言乃欢。’”

子云:“从命不忿,微谏不倦,劳而不怨,可谓孝矣。《诗》云:‘孝子不 匮。’”

子云:“睦于父母之党,可谓孝矣。故君子因睦以合族。《诗》云:‘此令 兄弟,绰绰有裕;不令兄弟,交相为。’”子云:“于父之执,可以乘其 车,不可以衣其衣。君子广孝也。”

子云:“小人皆能养其亲;君子不敬,何以辨?”

子云:“父子不同位,以厚敬也。《书》云:‘厥辟不辟,忝厥祖。’”

子云:“父母在,不称老,言孝不言慈;闺门之内,戏而不叹。君子以此坊 民,民犹薄于孝而厚于慈。”

子云:“长民者,朝廷敬老,则民作孝。”

子云:“祭祀之有尸也,宗庙之主也,示民有事也。修宗庙,敬祀事,教民 追孝也。以此坊民,民犹忘其亲。”

子云:“敬则用祭器。故君子不以菲废礼,不以美没礼。故食礼,主人亲馈, 则客祭,主人不亲馈,则客不祭。故君子苟无礼,虽美不食焉。《易》曰:‘东 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礻龠祭,实受其福。’《诗》云:‘既醉以酒,既饱以德。’ 以此示民,民犹争利而忘义。”

子云:“七日戒,三日齐,承一人焉以为尸,过之者趋走,以教敬也。醴酒 在室,醍酒在堂,澄酒在下,示民不淫也。尸饮三,众宾饮一,示民有上下也。 因其酒肉,聚其宗族,以教民睦也。故堂上观乎室,堂下观乎上。《诗》云:‘ 礼仪卒度,笑语卒获。’” 子云:“宾礼每进以让,丧礼每加以远。浴于中ニ,饭于牖下,小敛于户内, 大敛于阼,殡于客位,祖于庭,葬于墓,所以示远也。殷人吊于圹,周人吊于家, 示民不亻背也。”子云:“死,民之卒事也,吾从周。以此坊民,诸侯犹有薨而不 葬者。” 子云:“升自客阶,受吊于宾位,教民追孝也。未没丧不称君,示民不争也。 故鲁《春秋》记晋丧曰:‘杀其君之子奚齐及其君卓。’以此坊民,子犹有弑其 父者。”

子云:“孝以事君,弟以事长,示民不贰也。故君子有君不谋仕,唯卜之日 称二君。丧父三年,丧君三年,示民不疑也。父母在,不敢有其身,不敢私其财, 示民有上下也。故天子四海之内无客礼,莫敢为主焉。故君适其臣,升自阼阶, 即位于堂,示民不敢有其室也。父母在,馈献不及车马,示民不敢专也。以此坊 民,民犹忘其亲而贰其君。”

子云:“礼之先币帛也,欲民之先事而后禄也。先财而后礼,则民利;无辞 而行情,则民争。故君子于有馈者,弗能见则不视其馈。《易》曰:‘不耕获, 不畲,凶。’以此坊民,民犹贵禄而贱行。”

子云:“君子不尽利以遗民。《诗》云:‘彼有遗秉,此有不敛齐, 伊寡妇之利。’故君子仕则不稼,田则不渔,食时不力珍。大夫不坐羊,士不坐 犬。《诗》云:‘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以此坊民,民 犹忘义而争利,以亡其身。”

子云:“夫礼,坊民所淫,章民之别,使民无嫌,以为民纪者也。故男女无 媒不交,无币不相见,恐男女之无别也。以此坊民,民犹有自献其身。《诗》云: ‘伐柯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爻刂麻如之何?横纵其亩; 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子云:“取妻不取同姓,以厚别也。故买妾不知其姓,则卜之。以此坊民, 鲁《春秋》犹去夫人之姓曰吴,其死曰孟子卒。”

子云:“礼,非祭,男女不交爵,以此坊民,阳侯犹杀缪侯而窃其夫人。故 大飨废夫人之礼。”

子云:“寡妇之子,不有见焉,则弗友也,君子以辟远也。故朋友之交,主 人不在,不有大故,则不入其门。以此坊民,民犹以色厚于德。” 子云:“好德如好色。诸侯不下渔色。故君子远色以为民纪。男女授受不 亲。御妇人则进左手。姑姊妹女子,子已嫁而反,男子不与同席而坐。寡妇不夜 哭。妇人疾,问之不问其疾。以此坊民,民犹淫氵失而乱于族。”

子云:“昏礼,婿亲迎,见于舅姑,舅姑承子以授婿,恐事之违也。以此坊 民,妇犹有不至者。”  


----------------         

中庸第三十一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 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 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 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 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 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 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护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 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弗失之矣。”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 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 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 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涂而废, 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 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 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诗》云:“鸢飞 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 地。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诗》云:‘伐柯,伐 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 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 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 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忄造忄造尔!”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 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 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 小人行险以徼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诗》曰:“妻子好合,如 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帑。”子曰:“父母其顺矣 乎!”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 遗,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诗》曰: ‘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掩如此夫。”

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 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 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 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天申之。’故大德者必受命。” 子曰:“无忧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 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一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 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 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斯礼也,达乎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为 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 之丧,达乎大夫。三年之丧,达乎天子。父母之丧,无贵贱,一也。”

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宗庙之礼,所以序昭穆也。序 爵,所以辨贵贱也。序事,所以辨贤也。旅酬下为上,所以逮贱也。燕毛,所以 序齿也。践其位,行其礼,奏其乐,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 事存,孝之至也。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 郊社之礼、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 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 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 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 贤之等,礼所生也。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 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 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 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 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 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 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 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 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 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齐明盛服,非礼不动。 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尊其位,重其禄,同其好恶, 所以劝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劝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 所以劝百姓也;日省月试,既廪称事,所以劝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 所以柔远人也;继绝世,举废国,治乱持危。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 侯也。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所以行之者一也。”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合,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 道前定则不穷。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 不获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顺乎亲,不信乎朋友矣;顺乎亲有道,反诸身不 诚,不顺乎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 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 之者也。”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 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 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 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 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 参矣。

 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 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著 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 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 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 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 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 之多。及其广厚,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今夫山,一卷石之 多,及其广大,草木生之,禽兽居之,宝藏兴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 鼋、鼍、蛟龙、鱼鳖生焉,货财殖焉。《诗》曰:“惟天之命,于穆不已!”盖 曰天之所以为天也。“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盖曰文王之所以为文也,纯 亦不已。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 三千。待其人然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 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 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 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

 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 其身者也。”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 伦。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 焉。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徵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 今用之,吾从周。” 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上焉者虽善无徵,无徵不信,不信民弗从; 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故君子之道:本诸身,徵诸庶民,考 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质诸 鬼神而无疑,知天也;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知人也。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 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远之则有望,近之则不厌。《诗》曰:“在 彼无恶,在此无射。庶几夙夜,以永终誉!”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誉于天下者 也。

 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 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这所以为大也。

 唯天下至圣为能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也;发强刚毅, 足以有执也;齐庄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别也。溥博渊泉,而时 出之。溥博如天,渊泉如渊。见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说。是 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 月所照,霜露所队,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 所倚?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诗》曰:“衣锦尚纟”,恶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 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面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 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 内省不疚,无恶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诗》云:“相 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诗》曰:“奏假无言, 时靡有争。”是故君子不赏而民劝,不怒而民威于钅夫钺。《诗》曰:“不显惟 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 色。”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诗》曰:“德如毛。”毛 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         


表记第三十二 
     
子言之:归乎!君子隐而显,不矜而庄,不厉而威,不言而信。 子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 足惮也,言足信也。《甫刑》曰:“敬忌而罔有择言在躬。”

子曰:裼袭之不相因也,欲民之毋相渎也。

 子曰:祭极敬,不继之以乐;朝极辨,不继之以倦。 子曰:君子慎以辟祸,笃以不掩,恭以远耻。

 子曰:君子庄敬日强,安肆日偷。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亻焉,如不终日。

 子曰:齐戒以事鬼神,择日月以见君,恐民之不敬也。 子曰:狎侮,死焉而不畏也。

 子曰:无辞不相接也,无礼不相见也,欲民之毋相亵也。《易》曰:“初筮 告,再三渎,渎则不告。”

子言之:仁者,天下之表也;义者,天下之制也;报者,天下之利也。

 子曰:以德报德,则民有所劝;以怨报怨,则民有所惩。《诗》曰:“无言 不仇,无德不报。”《大甲》曰:“民非后无能胥以宁;后非民无以辟四方。”

子曰:以德报怨,则宽身之仁也;以怨报德,则刑戮之民也。

 子曰:无欲而好仁者,无畏而恶不仁者,天下一人而矣。是故君子议道自己, 而置法以民。

 子曰:仁有三,与仁同功而异情。与仁同功,其仁未可知也;与仁同过,然 后其仁可知也。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畏罪者强仁。仁者右也,道者左也。仁者 人也,道者义也。厚于仁者薄于义,亲而不尊;厚于义者薄于仁,尊而不亲。道 有至,义有考。至道以王,义道以霸,考道以为无失。

 子言之:仁有数,义有长短小大。中心よ怛,爱人之仁也:率法而强之,资 仁者也。《诗》云:“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武 王哉。”数世之仁也。《国风》曰:“我今不阅,皇恤我后。”终身之仁也。

 子曰:仁之为器重,其为道远,举者莫能胜也,行者莫能致也,取数多者仁 也,夫勉于仁者,不亦难乎?是故君子以义度人,则难为人;以人望人,则贤者 可知已矣。

 子曰:中心安仁者,天下一人而已矣。《大雅》曰:“德如毛,民 鲜克举之,我仪图之,惟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

《小雅》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子曰:诗之好仁如此,乡道而行, 中道而废,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亻免焉日有孳孳,毙而 后已。

 子曰:仁之难成久矣!人人失其所好;故仁者之过易辞也。子曰:恭近礼, 俭近仁,信近情,敬让以行,此虽有过,其不甚矣。夫恭寡过,情可信,俭易容 也,以此失之者,不亦鲜乎?《诗》曰:“温温恭人,惟德之基。”

子曰:仁之难成久矣,惟君子能之。是故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不以人之 所不能者愧人。是故圣人之制行也,不制以己,使民有所劝勉愧耻,以行其言。 礼以节之,信以结之,容貌以文之,衣服以移之,朋友以极之,欲民之有一也。 《小雅》曰:“不愧于人,不畏于天。”是故君子服其服,则文以君子之容;有 其容,则文以君子之辞;遂其辞,则实以君子之德。是故君子耻服其服而无其容, 耻有其容而无其辞。耻有其辞而无其德,耻有其德而无其行。是故君子衰则有 哀色,端冕则有敬色,甲胃则有不可辱之色。《诗》云:“惟鹈在梁,不濡其翼; 彼记之子,不称其服!”

子言之:君子之所谓义者,贵贱皆有事于天下。天子亲耕,粢盛柜鬯以事上 帝,故诸侯勤以辅事于天子。 子曰:下之事上也,虽有庇民之大德,不敢有君民之心,仁之厚也。是故君 子恭俭以求役仁,信让以求役礼。不自尚其事,不自尊其身,俭于位而寡于欲, 让于人,卑己尊人,小心而畏义,求以事君。得之自是,不得自是,以听天命。 《诗》云:“莫莫葛ぱ,施于条枚;凯弟君子,求福不回。”其舜,禹、文王、 周公之谓与!有君民之大德,有事君之小心。《诗》云:“惟此文王,小心翼翼, 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

子曰:先王谥以尊名,节以一惠,耻名之浮于行也。是故君子不自大其事, 不自尚其功,以求处情;过行弗率,以求处厚;彰人之善而美人之功,以求下贤。 是故君子虽自卑,而民敬尊之。

 子曰:后稷,天下之为烈也,岂一手一足哉!唯欲行之浮于名也,故自谓便 人。

 子言之:君子之所谓仁者,其难乎!《诗》云:“凯弟君子,民之父母。凯 以强教之,弟以说安之。”乐而毋荒,有礼而亲;威庄而安,孝慈而敬。使民有 父之尊,有母之亲。如此而后可以为民父母矣。非至德其孰能如此乎?今父之亲 子也,亲贤而下无能;母之亲子也,贤则亲之,无能则怜之。母,亲而不尊;父, 尊而不亲。水之于民也,亲而不尊;火,尊而不亲。土之于民也,亲而不尊;天, 尊而不亲。命之于民也,亲而不尊;鬼,尊而不亲。 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先禄而后威,先赏而后罚, 亲而不尊。其民之敝,而愚,乔而野,朴而不文。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 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尊而不亲,其民之敝。荡而不静,胜而无耻。”周人 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其赏罚用爵列,亲而不尊,其民之敝, 利而巧,文而不惭,贼而蔽。 子曰:夏道未渎辞,不求备,不大望于民,民未厌其亲。殷人未渎礼,而求 备于民。周人强民,未渎神,而赏爵刑罚穷矣。

 子曰:虞夏之道,寡怨于民;殷周之道,不胜其敝。

 子曰:虞夏之质,殷周之文,至矣。虞夏之文不胜其质;殷周之质不胜其文。

 子言之曰:后世虽有作者,虞帝弗可及也已矣;君天下,生无私,死不厚其 子;子民如父母,有よ怛之爱,有忠利之教;亲而尊,安而敬,威而爱,富而有 礼,惠而能散;其君子尊仁畏义,耻费轻实,忠而不犯,义而顺,文而静,宽而 有辨。《甫刑》曰:“德威惟威,德明惟明。”非虞帝其孰能为此乎?

 子言之:事君先资其言,拜自献其身,以成其信。是故君有责于其臣,臣有 死于其言。故受禄不诬,其受罪益寡。

 子曰:事君大言入则望大利,小言入则望小利;故君子不以小言受大禄,不 以大言受小禄。《易》曰:“不家食吉。”

子曰:事君不下达,不尚辞,非其人弗自。《小雅》曰:“靖共尔位,正直 是与,神之听之,式谷以女。”

子曰:事君远而谏,则讠阎也;近而不谏,则尸利也。 子曰:迩臣守和,宰正百官,大臣虑四方。

 子曰:事君欲谏不欲陈。《诗》云:“心乎爱矣,瑕不谓矣;中心藏之,何 日忘之。”

子曰:事君难进而易退,则位有序,易进而难退则乱也。故君子三揖而进, 一辞而退,以远乱也。

 子曰:事君三违而不出竟,则利禄也,人虽曰不要,吾弗信也。

 子曰:事君慎始而敬终。

 子曰:事君可贵可贱,可富可贫,可生可杀,而不可使为乱。

 子曰:事君,军旅不辟难,朝廷不辞贱。处其位而不履其事,则乱也。故君 使其臣得志,则慎虑而从之;否,则孰虑而从之,终事而退,臣之厚也。《易》 曰:“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子曰:唯天子受命于天,士受命于君。故君命顺则臣有顺命;君命逆则臣有 逆命。诗曰:“鹊之姜姜,鹑之贲贲;人之无良,我以为君。”

子曰:君子不以辞尽人。故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下无道则辞有枝叶。 是故君子于有丧者之侧,不能赙焉,则不问其所费;于有病者之侧,不能馈焉, 则不问其所欲;有客,不能馆,则不问其所舍。故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 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小雅》曰:“盗言孔甘,乱是用饣炎。”

子曰:君子不以口誉人,则民作忠。故君子问人之寒,则衣之;问人之饥, 则食之;称人之美,则爵之。《国风》曰:“心之忧矣,于我归说。”

子曰:口惠而实不至,怨及其身,是故君子与其有诺责也,宁有已怨。 《国风》曰:“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子曰:君子不以色亲人。情疏而貌亲,在小人则穿窬之盗也与?

 子曰:情欲信,辞欲巧。 子言之:昔三代明王皆事天地之神明,无非卜筮之用,不敢以其私,亵事上 帝。是故不犯日月,不违卜筮。卜筮不相袭也。大事有时日;小事无时日,有筮。 外事用刚日,内事用柔日。不违龟筮。 子曰:牲礼乐齐盛,是以无害乎鬼神,无怨乎百姓。

 子曰:后稷之祀易富也。其辞恭,其欲俭,其禄及子孙。诗曰:“后稷兆祀, 庶无罪悔,以迄于今。” 子曰:大人之器威敬。天子无筮,诸侯有守筮。天子道以筮;诸侯非其国不 以筮,卜宅寝室。天子不卜处大庙。

 子曰:君子敬则用祭器。是以不废日月,不违龟筮,以敬事其君长。是以上 不渎于民,下不亵于上。  


----------------         

缁衣第三十三 
     
子言之曰:为上易事也,为下易知也,则刑不烦矣。

 子曰:好贤如《缁衣》,恶恶如《巷伯》,则爵不渎而民作愿,刑不试而民 咸服。《大雅》曰:“仪刑文王,万国作孚。”

子曰:夫民,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有格心;教之以政,齐之以刑,则 民有遁心。故君民者,子以爱之,则民亲之;信以结之,则民不倍;恭以莅之, 则民有孙心。《甫刑》曰:“苗民匪用命,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是以 民有恶德,而遂绝其世也。 子曰:下之事上也,不从其所令,从其所行。上好是物,下必有甚者矣。故 上之所好恶,不可不慎也,是民之表也。

 子曰:禹立三年,百姓以仁遂焉,岂必尽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 尔瞻。”《甫刑》曰:“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大雅》曰:“成王之孚,下 土之式。”

子曰:上好仁,则下之为仁争先人。故长民者章志、贞教、尊仁,以子爱百 姓,民致行己以说其上矣。《诗》云:“有梏德行,四国顺之。” 子曰: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王言如纶;其出如。故大人不倡游言。可言 也,不可行,君子弗言也;可行也,不可言,君子弗行也。则民言不危行,而言 行不危言矣。《诗》云:“淑慎尔止,不愆于仪。”

子曰: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虑其所终,而行必稽其所敝;则 民谨于言而慎于行。诗云:“慎尔出话,敬尔威仪。”《大雅》曰:“穆穆文王, 于缉熙敬止。”

子曰:长民者,衣服不贰,从客有常,以齐其民,则民德一。《诗》云:“ 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

子曰:为上可望而知也,为下可述而志也,则君不疑于其臣,而臣不惑于其 君矣。《尹吉》曰:“惟尹躬及汤,咸有一德。”《诗》云:“淑人君子,其仪 不忒。”

子曰:有国者章善恶,以示民厚,则民情不贰。《诗》云:“靖共 尔位,好是正直。”

子曰:上人疑则百姓惑,下难知则君长劳。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慎恶 以御民之淫、则民不惑矣。臣仪行,不重辞,不援其所不及,不烦其所不知,则 君不劳矣。《诗》云:“上帝板板,下民卒。”《小雅》曰:“匪其止 共,惟王之邛。”

子曰:政之不行也,教之不成也,爵禄不足劝也,刑罚不足耻也。故上不可 以亵刑而轻爵。《康诰》曰:“敬明乃罚。”《甫刑》曰:“播刑之不迪。”

子曰:大臣不亲,百姓不宁,则忠敬不足,而富贵已过也。大臣不治,而迩 臣比矣。故大臣不可不敬也,是民之表也;迩臣不可不慎也,是民之道也。君毋 以小谋大,毋以远言近,毋以内图外,则大臣不怨,迩臣不疾,而远臣不蔽矣。 叶公之顾命曰:毋以小谋败大作,毋以嬖御人疾庄后,毋以嬖御士疾庄士、大夫 卿士。

 子曰:大人不亲其所贤,而信其所贱;民是以亲失,而教是以烦。《诗》云: “彼求我则,如不我得:执我仇仇,亦不我力。”《君陈》曰:“未见圣,若己 弗克见;既见圣,亦不克由圣。”

子曰:小人溺于水,君子溺于口,大人溺于民,皆在其所亵也。夫水近于人 而溺人,德易狎而难亲也,易以溺人。口费而烦,易出难悔,易以溺人。夫民闭 于人,而有鄙心,可敬不可慢,易以溺人。故君子不可以不慎也。《大甲》曰: “毋越厥命以自覆也;若虞机张,往省括于厥度则释。《兑命》曰:惟口起羞, 惟甲胄起兵,惟衣裳在笥,惟干戈省厥躬。《大甲》曰:“天作孽,可违也;自 作孽,不可以逭。”《尹吉》曰:“惟尹躬天,见于西邑;夏自周有终,相亦惟 终。” 子曰:“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心庄则体舒,心肃则容敬。心好之,身 必安之;君好之,民必欲之。心以体全,亦以体伤,君以民存,亦以民亡。《诗》 云:“昔吾有先正,其言明且清,国家以宁,都邑以成,庶民以生。谁能秉国成, 不自为正,卒劳百姓。”《君雅》曰:“夏日暑雨,小民惟曰怨,资冬祁寒,小 民亦惟曰怨。”

子曰:下之事上也,身不正,言不信,则义不一,行无类也。子曰:言有物 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则不可夺志,死则不可夺名。故君子多闻,质而守之;多志, 质而亲之;精知,略而行之。《君陈》曰:“出入自尔师虞,庶言同。”《诗》 云:“淑人君子,其仪一也。” 子曰:唯君子能好其正,小人毒其正。故君子之朋友有乡,其恶有方;是故 迩者不惑,而远者不疑也。《诗》云:“君子好仇。”

子曰:轻绝贫贱,而重绝富贵,则好贤不坚,而恶恶不著也。人虽曰不利, 吾不信也。《诗》云:“朋友攸摄,摄以威仪。”

子曰:私惠不归德,君子不自留焉。《诗》云:“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子曰:苟有车,必见其轼;苟有衣,必见其敝;人苟或言之,必闻其声;苟 或行之,必见其成。《葛覃》曰:“服之无射。”

子曰:言从而行之,则言不可饰也;行从而言之,则行不可饰也。故君子寡 言,而行以成其信,则民不得大其美而小其恶。《诗》云:“白圭之玷,尚可磨 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小雅》曰:“允也君子,展也大成。”《君》 曰:“昔在上帝,周田观文王之德,其集大命于厥躬。”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为卜筮。古之遗言与?龟筮犹不能知 也,而况于人乎?《诗》云:“我龟既厌,不我告犹。”《兑命》曰:“爵无及 恶德,民立而正事。纯而祭祀,是为不敬;事烦则乱,事神则难。”《易》曰: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恒其德侦,妇人吉,夫子凶。”  


----------------         


奔丧第三十四 
     
奔丧之礼。始闻亲丧,以哭答使者,尽哀;问故,又哭尽哀。遂行。日行百 里,不以夜行。唯父母之丧,见星而行,见星而舍。若未得行,则成服而后行。 过国至竟,哭尽哀而止。哭辟市朝。望其国竟哭。至于家,入门左,升自西阶, 殡东西面坐,哭尽哀,括发袒,降堂东即位,西乡哭,成踊,袭于序东,绞带。 反位,拜宾成踊,送宾,反位。有宾后至者,则拜之,成踊送宾皆如初。众主人 兄弟皆出门,出门哭止,阖门,相者告就次。于又哭,括发,袒,成踊。于三哭, 犹括发,袒,成踊。三日,成服,拜宾送宾皆如初。奔丧者非主人,则主人为之 拜宾送宾。

 奔丧者自齐衰以下,入门左中庭北面哭尽哀,免麻于序东,即位袒,与主人 哭成踊。于又哭三哭皆免袒,有宾,则主人拜宾送宾。丈夫妇人之待之也,皆如 朝夕哭,位无变也。奔母之丧,西面哭尽哀,括发袒,降堂东即位,西乡哭,成 踊,袭免于序东,拜宾送宾,皆如奔父之礼,于又哭不括发。

 妇人奔丧,升自东阶,殡东西面坐,哭尽哀,东ヮ,即位,与主人拾踊。

 奔丧者不及殡,先之墓,北面坐,哭尽哀。主人之待之也,即位于墓左,妇 人墓右,成踊,尽哀,括发,东即主人位,绞带,哭成踊,拜宾,反位,成踊, 相者告事毕。遂冠归,入门左,北面哭尽哀,括发袒成踊,东即位,拜宾成踊。 宾出,主人拜送。有宾后至者,则拜之成踊,送宾如初。众主人兄弟皆出门,出 门哭止,相者告就次。于又哭,括发成踊;于三哭,犹括发成踊。三日成服,于 五哭,相者告事毕。为母所以异于父者,一括发,其余免以终事,他如奔父之礼。 齐衰以下不及殡,先之墓,西面哭尽哀,免麻于东方,即位,与主人哭成踊,袭。 有宾,则主人拜宾,送宾。宾有后至者,拜之如初。相者告事毕。遂冠归,入门 左,北面哭尽哀,免袒成踊,东即位,拜宾成踊:宾出,主人拜送。于又哭,免 袒成踊,于三哭,犹免袒成踊。三日成服,于五哭,相者告事毕。 闻丧不得奔丧,哭尽哀;问故,又哭尽哀。乃为位,括发袒成踊,袭绞带 即位拜宾反位成踊。宾出,主人拜送于门外,反位,若有宾后至者,拜之成踊, 送宾如初。于又哭,括发袒成踊,于三哭,犹括发袒成踊,三日成服,于五哭, 拜宾送宾如初。若除丧而后归,则之墓,哭成踊,东括发袒,拜宾成踊,送宾 反位,又哭尽哀,遂除,于家不哭。主人之待之也,无变于服,与之哭,不踊, 自齐衰以下,所以异者,免麻。

 凡为位,非亲丧,齐衰以下,皆即位哭尽哀,而东免,即位,袒、成踊、 袭,拜宾反位,哭成踊,送宾反位,相者告就次。三日五哭卒,主人出送宾,众 主人兄弟皆出门,哭止,相者告事毕。成服拜宾。若所为位家远,则成服而往。

 齐衰望乡而哭,大功望门而哭,小功至门而哭,缌麻即位而哭。哭父之党于 庙,母妻之党于寝,师于庙门外,朋友于寝门外,所识于野张帷。凡为位不奠。 哭天子九,诸侯七、卿大夫五、士三。大夫哭诸侯,不敢拜宾。诸臣在他国,为 位而哭,不敢拜宾。与诸侯为兄弟,亦为位而哭。凡为位者一袒。所识者吊,先 哭于家于而后之墓,皆为之成踊,从主人北面而踊。凡丧,父在父为主,父没, 兄弟同居,各主其丧。亲同,长者主之;不同,亲者主之。闻远兄弟之丧,既除 丧而后闻丧,免袒成踊。拜宾则尚左手。无服而为位者,唯嫂叔及妇人降而无服 者麻。凡奔丧,有大夫至,袒,拜之,成踊而后袭;于士,袭而后拜之。  


----------------         


问丧第三十五 
     
亲始死,鸡斯徒跣,扌及上衽,交手哭。恻怛之心,痛疾之意,伤肾干肝焦 肺,水浆不入口,三日不举火,故邻里为之糜粥以饮食之。夫悲哀在中,故形变 于外也。痛疾在心,故口不甘味,身不安美也。 三日而敛,在床曰尸,在棺曰柩,动尸举柩,哭踊无数。恻怛之心,痛疾之 意,悲哀志懑气盛,故袒而踊之,所以动体安心下气也。妇人不宜袒,故发胸击 心爵踊,殷殷田田,如坏墙然,悲哀痛疾之至也。故曰:“辟踊哭泣哀以送之。” 送形而往,迎精而反也。 其往送也,望望然汲汲然如有追而弗及也;其反哭也,皇皇然若有求而弗得 也。故其往送也如慕,其反也如疑。

 求而无所得之也,入门而弗见也,上堂又弗见也,入室又弗见也。亡矣!丧 矣!不可复见已矣!故哭泣辟踊,尽哀而止矣。心怅焉、怆焉、惚焉、忾焉,心 绝志悲而已矣。祭之宗庙,以鬼飨之,徼幸复反也。

 成圹而归,不敢入处室,居于倚庐,哀亲之在外也;寝苫枕块,哀亲之在土 也。故哭泣无时,服勤三年,思慕之心,孝子之志也,人情之实也。 或问曰:死三日而后敛者何也?曰:孝子亲死,悲哀志懑,故匍匐而哭之, 若将复生然,安可得夺而敛之也。故曰,三日而后敛者,以俟其生也;三日而不 生,亦不生矣。孝子之心亦益衰矣家室之计,衣服之具,亦可以成矣,亲戚之远 者,亦可以至矣。是故圣人为之断决以三日为之礼制也。

 或问曰:“冠者不肉袒何也?”曰:“冠、至尊也。不居肉袒之体也,故为 之免以代之也”。 然则秃者不免,伛者不袒,跛者不踊,非不悲也:身有锢疾,不可以备礼也。 故曰:“丧礼唯哀为主矣。”女子哭泣悲哀,击胸伤心;男子哭泣悲哀,稽颡触 地无容,哀之至也。

 或问曰:免者以何为也?曰:不冠者之所服也。《礼》曰:“童子不缌,唯 当室缌。”缌者其免也,当室则免而杖矣。 或问曰:杖者何也?曰:竹桐一也。故为父苴杖,苴杖,竹也;为母削杖, 削杖、桐也。 或问曰:杖者以何为也?曰:孝子丧亲,哭泣无数,服勤三年,身病体羸, 以杖扶病也。则父在不敢杖矣,尊者在故也。堂上不杖,辟尊者之处也。堂上不 趋,示不遽也。此孝子之志也,人情之实也,礼义之经也,非从天降也,非从地 出也,人情而已矣。  

----------------         


经解第二十六 
     
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 《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 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故《诗》之失,愚;《书》之失,诬;《乐》 之失,奢;《易》之失,贼;《礼》之失,烦;《春秋》之失,乱。其为人也, 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疏通知远而不诬,则深于《书》者也。广 博易良而不奢,则深于《乐》者也。静精微而不贼,则深于《易》者也。恭俭 庄敬而不烦,则深于《礼》者也。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于《春秋》者也。

 天子者,与天地参,故德配天地,兼利万物,与日月并明,明照四海而不遗 微小。其在朝廷则道仁圣礼义之序,燕处则听雅颂之音,行步则有环佩之声,升 车,则有鸾和之音。居处有礼,进退有度,百官得其宜,万事得其序。诗云: “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此之谓也。发号出令而民说, 谓之和。上下相亲,谓之仁。民不求所欲而得之,谓之信。除去天地之害,谓之 义。义与信,和与仁。霸王之器也。有治民之意而无其器,则不成。

 礼之于正国也,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规矩之于方圆也。故衡 诚县,不可欺以轻重;绳墨诚陈,不可欺以曲直;规矩诚设,不可欺以方圆;君 子审礼,不可诬以奸诈。是故,隆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不隆礼不由礼,谓之 无方之民。敬让之道也。故以奉宗庙则敬,以入朝廷则贵贱有位,以处室家则父 子亲兄弟和,以处乡里则长幼有序。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此之谓 也。 故朝觐之礼,所以明君臣之义也。聘问之礼,所以使诸侯相尊敬也。丧祭之 礼,所以明臣子之恩也。乡饮酒之礼,所以明长幼之序也。昏姻之礼,所以明男 女之别也。夫礼,禁乱之所由生,犹坊止水之所自来也。故以旧坊为无所用而坏 之者,必有水败;以旧礼为无所用而去之者,必有乱患。故昏姻之礼废,则夫妇 之道苦,而淫辟之罪多矣。乡饮酒之礼废,则长幼之序失,而争斗之狱繁矣。丧 祭之礼废,则臣子之恩薄,而倍死忘生者众矣。聘觐之礼废,则君臣之位失,诸 侯之行恶,而倍畔侵陵之败起矣。

 故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是以先王 隆之也。易曰:“君子慎始,差若豪厘,缪以千里。”此之谓也。 


----------------         


间传第三十七 
     
斩衰何以服苴?苴,恶貌也,所以首其内而见诸外也。斩衰貌若苴,齐衰貌 若台。大功貌若止,小功、缌麻容貌可也。此哀之发于容体者也。

 斩衰之哭,若往而不反;齐衰之哭,若往而反;大功之哭,三曲而亻哀;小 功缌麻,哀容可也。此哀之发于声音者也。

 斩衰,唯而不对;齐衰,对而不言;大功,言而不议;小功缌麻,议而不及 乐。此哀之发于言语者也。

 斩衰、三日不食,齐衰、二日不食,大功、三不食,小功缌麻、再不食,士 与敛焉,则一不食。故父母之丧,既殡食粥,朝一溢米,莫一溢米;齐衰之丧, 疏食水饮,不食菜果;大功之丧,不食醢酱;小功缌麻,不饮醴酒。此哀之发于 饮食者也。

 父母之丧,既虞卒哭,疏食水饮,不食菜果;期而小祥,食菜果;又期而大 祥,有醢酱;中月而礻覃,礻覃而饮醴酒。始饮酒者先饮醴酒。始食肉者先食干 肉。

 父母之丧,居倚庐,寝苫枕块,不说带;齐衰之丧,屋垩室,{艹下}翦不 纳;大功之丧,寝有席;小功缌麻,床可也。此哀之发于居处者也。

 父母之丧,既虞卒哭,柱楣翦屏,{艹下}翦不纳;期而小祥,居垩室,寝有 席;又期而大祥,居复寝;中月而衤覃,衤覃而床。

 斩衰三升,齐衰四升五升六升,大功七升八升九升,小功十升十一升十二升, 缌麻十五升去其半,有事其缕、无事其布曰缌。此哀之发于衣服者也。

 斩衰三升,既虞卒哭,受以成布六升,冠七升。为母疏衰四升,受以成布七 升冠八升。去麻服葛,葛带三重。期而小祥,练冠纟原缘,要不除,男子除乎 首,妇人除乎带——男子何为除乎首也?妇人何为除乎带也?男子重首,妇人重 带。除服者先重者,易服者易轻者。又期而大祥,素缟麻衣。中月而礻覃,礻覃 而纤,无所不佩。

 易服者何?为易轻者也。斩衰之丧,既虞卒哭,遭齐衰之丧,轻者包,重者 特。既练,遭大功之丧,麻葛重。齐衰之丧,既虞卒哭,遭大功之丧,麻葛兼服 之。斩衰之葛与齐衰之麻同,齐衰之葛与大功之麻同,大功之葛与小功之麻同, 小功之葛与缌之麻同,麻同则兼服之。兼服之服重者,则易轻者也。  


----------------         

三年问第三十八 
     
三年之丧何也?曰:称情而立文,因以饰群,则亲疏贵贱之节,而弗可损益 也。故曰:无易之道也。创钜者其日久,痛甚者其愈迟,三年者,称情而立文, 所以为至痛极也。斩衰苴杖,居倚庐,食粥,寝苫枕块,所以为至痛饰也。三年 之丧,二十五月而毕,哀痛未尽,思慕未忘,然而服以是断之者,岂不送死者有 已,复生有节哉?凡生天地之间者,有血气之属,必有知,有知之属,莫不知爱 其类。今是大鸟兽,则失丧其群匹,越月逾时焉,则必反巡,过其故乡,翔回焉, 鸣号焉,商躅焉,踟蹰焉,然后乃能去之。小者至于燕雀,犹有啁噍之顷焉。然 后乃能去之。故有血气之属者,莫知于人,故人于其亲也,至死不穷。将由夫患 邪淫之人与,则彼朝死而夕忘之,然而从之,则是曾鸟兽之不若也,夫焉与相与 群居而不乱乎?将由夫修饰之君子与,则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若驷之过隙, 然而遂之,则是无穷也。故先王焉为之立中制节,一使足以成文理,则释之矣。

 然则何以至期也?曰:至亲以期断。是何也?曰:天地则已易矣,四时则已变 矣,其在天地之中者,莫不更始焉,以是象之也。然则何以三年也?曰:加隆焉 尔也,焉使倍之,故再期也。由九月以下何也?曰:焉使弗及也。故三年以为隆, 缌小功以为杀,期九月以为间。上取象于天,下取法于地,中取则于人,人之所 以群居和一之理尽矣故三年之丧,人道之至文者也,夫是之谓至隆。是百王之所 同,古今之所上也。未有知其所由来者也。孔子曰:“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 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达丧也。  


----------------         

深衣第三十九 
     
古者深衣盖有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 短毋见肤,长毋被土。续衽,钅句边,要缝半下。袼之高下,可以运肘;袂 之长短,反诎之及肘。带,下毋厌髀,上毋厌肋,当无骨者。 制十有二幅以应十有二月,袂圜以应规,曲袷如矩以应方,负绳及踝以应直, 下齐如权衡以应平。故规者,行举手以为容;负绳抱方者,以直其政,方其义也。 故《易》曰:“坤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下齐如权衡者,以安志而平心也。五 法已施,故圣人服之。故规矩取其无私,绳取其直,权衡取其平,故先王贵之。 故可以为文,可以为武,可以摈相,可以治军旅,完且弗费,善衣之次也。

 具父母大父母,衣纯以缋;具父母,衣纯以青。如孤子,衣纯以素。纯袂、 缘、纯边,广各寸半。  

----------------         

投壶第四十 
     
投壶之礼,主人奉矢,司射奉中,使人执壶。主人请曰:某有枉矢哨壶,请 以乐宾。宾曰:子有旨酒嘉肴,某既赐矣,又重以乐,敢辞。主人曰:枉矢哨壶, 不足辞也,敢固以请。宾曰:某既赐矣,又重以乐,敢固辞。主人曰:枉矢哨壶, 不足辞也,敢固以请。宾曰:某固辞不得命,敢不敬从。宾再拜受,主人般还, 曰:辟。主人阼阶上拜送,宾般还,曰:辟。已拜,受矢,进即两楹间,退反位, 揖宾就筵。

 司射进度壶,间以二矢半,反位,设中,东面,执八兴。

 请宾曰:顺投为入,比投不释,胜饮不胜者,正爵既行,请为胜者立马,一 马从二马,三马既立,请庆多马。请主人亦如之。

 命弦者曰:请奏《狸首》,间若一。大师曰:诺。

 左右告矢具,请拾投。有入者,则司射坐而释一焉。宾党于右,主党于左。

 卒投,司射执曰:左右卒投,请数。二为纯,一纯以取,一为奇。遂 以奇告曰:某贤于某若干纯。奇则曰奇,钧则曰左右钧。

 命酌曰:请行觞曰:诺。当饮者皆跪奉觞,曰: 养。

 正爵既行,请立马。马各直其。一马从二马,以庆。庆礼曰:三马既备, 请庆多马。宾主皆曰:诺。正爵既行,请彻马。 多少视其坐。筹,室中五扶,堂上七扶,庭中九扶。长尺二寸。壶,颈 修七寸,腹修五寸,口径二寸半,容斗五升。壶中实小豆焉,为其矢之跃而出也。 壶去席二矢半。矢以柘若棘,毋去其皮。鲁令弟子辞曰:毋无,毋敖,毋亻背 立,毋逾言,亻背立逾言,有常爵。薛令弟子辞曰:毋无,毋敖,毋亻背立, 毋逾言。若是者浮。

 鼓:○□○○□□○□○○□,半;

○□○□○○○□□○□○:鲁鼓。

○□○○○□□○□○○□□○□○

 ○□□○。半;○□○○○□□○:薛鼓。

 取半以下为投壶礼,尽用之为射礼。司射、庭长,及冠士立者,皆属宾党; 乐人及使者、童子,皆属主党。 鲁鼓:○□○○□□○○,半;

○□○○□○○○○□○□○;

 薛鼓:○□○○○○□○□○□○○○□○□○○□○,半;

○□○□○○○○□○。 


----------------         


儒行第四十一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孔子对曰:丘少居鲁,衣逢掖之 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丘闻之也,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也乡,丘不知儒服。

 哀公曰:敢问儒行。孔子对曰:遽数之不能终其物,悉数之乃留,更仆未 可终也。

 哀公命席。孔子侍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 举,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

 儒有衣冠中,动作慎,其大让如慢,小让如伪,大则如威,小则如愧。其难 进而易退也。粥粥若无能也,其容貌有如此者。

 儒有居处齐难。其坐起恭敬,言必先信,行必中正;道涂不争险易之利,冬 夏不争阴阳之和;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其备豫有如此者。

 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立义以为土地;不祈多积,多文 以为富。难得而易禄也,易禄而难畜也,非时不见,不亦难得乎?非义不合,不 亦难畜乎?先劳而后禄,不亦易禄乎?其近人有如此者。

 儒有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 不更其守;鸷虫攫搏不程勇者,引重鼎不程其力;往者不悔,来者不豫;过言不 再,流言不极;不断其威,不习其谋。其特立有如此者。

 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其居处不淫,其 饮食不溽;其过失可微辨而不可面数也。其刚毅有如此者。

 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 其所。其自立有如此者。

 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筚门圭窬,蓬户瓮牖;易衣而出,并日而食,上 答之不敢以疑,上不答不敢以谄,其仕有如此者。

 儒有今人与居,古人与稽;今世行之,后世以为楷;适弗逢世,上弗援,下 弗推,谗谄之民,有比党而危之者,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虽危起居,竟信 其志,犹将不忘百姓之病也。其忧思有如此者。

 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幽居而不淫,上通而不困。礼之以和为贵, 忠信之美,优游之法,慕贤而容众,毁方而瓦合。其宽裕有如此者。 儒有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程功积事,推贤而进达之,不望其报。君得 其志,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其举贤援能有如此者。

 儒皆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爵位相先也,患难相死也;久相待也, 远相致也。其任举有如此者。 儒有澡身而浴德,陈言而伏,静而正之,上弗知也,粗而翘之,又不急为也; 不临深而为高,不加少而为多,世治不轻,世乱不沮;同弗与,异弗非也。其特 立独行有如此者。

 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慎静而尚宽,强毅以与人,博学以知服;近 文章,砥厉廉隅;虽分国如锱铢,不臣不仕。其规为有如此者。

 儒有合志同方,营道同术:并立则乐,相下不厌;久不相见,闻流言不信; 其行本方立义,同而进,不同而退。其交友有如此者。

 温良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也;宽裕者,仁之作也;孙接者,仁之 能也;礼节者,仁之貌也;言谈者,仁之文也;歌乐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 之施也。儒者兼而有之,犹且不敢言仁也。其尊让有如此者。

 儒有不陨获于贫贱,不充诎于富贵;不君王,不累长上,不闵有司,故曰 儒,今众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诟病。

 孔子至舍,哀公馆之,闻此言也,言加信,行加义:“终没吾世,不敢以儒 为戏。”
 

----------------         


大学第四十二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在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 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 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 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 子必诚其意。

 《诗》云:“瞻彼淇澳,{艹彖}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亻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讠宣兮!”“如初如磋”者,道学也。 “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亻间兮”者,恂忄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 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讠宣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要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 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早:“顾讠是天之明命。”《帝典》曰: “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 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与国人交,止于信。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 此谓知本”。

 所谓修身正在其心者,身有所忿忄,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 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 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 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 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 修不可以齐其家。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出成 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 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 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 一人定国。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 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 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 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 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 倍,是以君子有矩之道也。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 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矩之 道。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 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 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 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 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 仁亲以为宝。”

《秦誓》曰:“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 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 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冒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 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 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 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 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 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 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 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 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 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         

冠义第四十三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 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以正君臣、亲父子、和长幼。君臣正,父 子亲,长幼和,而后礼义立。故冠而后服备,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 故曰:“冠者,礼之始也。”是故古者圣王重冠。 古者冠礼筮日筮宾,所以敬冠事,敬冠事,所以重礼,重礼,所以为国本也。 故冠于阼,以著代也。醮于客位,三加弥尊,加有成也。已冠而字之,成人 之道也。见于母,母拜之,见于兄弟,兄弟拜之,成人而与为礼也。玄冠玄端奠 挚于君,遂以挚见于乡大夫乡先生,以成人见也。

 成人之者,将责成人礼焉也。责成人礼焉者,将责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 为人少者之礼行焉。将责四者之行于人,其礼可不重与? 故孝弟忠顺之行立,而后可以为人,可以为人,而后可以治人也。故圣王重 礼。故曰:“冠者,礼之始也,嘉事之重者也。”是故古者重冠,重冠故行之于 庙,行之于庙者,所以尊重事。尊重事而不敢擅重事,不敢擅重事,所以自卑而 尊先祖也。 


----------------         

昏义第四十四 
     
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 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皆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 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

 父亲醮子,而命之迎,男先于女也。子承命以迎,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 门外。婿执雁入揖让升堂,再拜奠雁,盖亲受之于父母也。降,出御妇车,而婿 受绥,御轮三周,先俟于门外,妇至,婿揖妇以入,共牢而食,合卺而,所以 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

 敬慎重正而后亲之,礼之大体,而所以成男女之别,而立夫妇之义也。男女 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故 曰:“昏礼者,礼之本也。”

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乡射,此礼之大体也。 夙兴,妇沐浴以俟见。质明,赞见妇于舅姑,妇执、枣、栗、段修以见, 赞醴妇,妇祭脯醢,祭醴,成妇礼也。舅姑入室,妇以特豚馈,明妇顺也。厥明, 舅姑共飨妇以一献之礼,奠酬,舅姑先降自西阶,妇降自阼阶,以著代也。

 成妇礼,明妇顺,又申之以著代,所以重责妇顺焉也。妇顺者,顺于舅姑, 和于室人,而后当于夫,以成丝麻布帛之事,以审守委积盖藏。是故妇顺备而后 内和理,内和理而后家可长久也,故圣王重之。

 是以古者妇人先嫁三月,祖庙未毁,教于公宫,祖庙既毁,教于宗室,教以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教成祭之,牲用鱼,Ρ之以藻,所以成妇顺 也。

 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 内治,以明章妇顺,故天下内和而家理。天子立六官、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 八十一元士,以听天下之外治,以明章天下之男教,故外和而国治。故曰:“天 子听男教,后听女顺;天子理阳道,后治阴德;天子听外治,后听内职。教顺成 俗,外内和顺,国家理治,此之谓盛德。” 是故男教不修,阳事不得,适见于天,日为之食;妇顺不修,阴事不得,适 见于天,月为之食。是故日食则天子素服而修六官之职,荡天下之阳事;月食则 后素服而修六宫之职,荡天下之阴事。故天子之与后,犹日之与月,阴之与阳, 相须而后成者也。天子修男教,父道也;后修女顺,母道也。故曰:“天子之与 后,犹父之与母也。”故为天王服斩衰,服父之义也;为后服资衰,服母之义也。  


----------------         


乡饮酒义第四十五 
     
乡饮酒之义。主人拜迎宾于庠门之外,入,三揖而后至阶,三让而后升,所 以致尊让也。盥洗扬觯,所以致也。拜至,拜洗,拜受,拜送,拜既,所以致 敬也。尊让敬也者,君子之所以相接也。君子尊让则不争,敬则不慢,不慢 不争,则远于斗辨矣,不斗辨则无暴乱之祸矣,斯君子之所以免于人祸也,故圣 人制之以道。

 乡人、士、君子,尊于房户之间,宾主共之也。尊有玄酒,贵其质也。羞出 自东房,主人共之也。洗当于东荣,主人之所以自,而以事宾也。

 宾主象天地也,介亻巽象阴阳也,三宾象三光也。让之三也,象月之三日而 成魄也。四面之坐,象四时也。

 天地严凝之气,始于西南,而盛于西北,此天地之尊严气也,此天地之义气 也。天地温厚之气,始于东北,而盛于东南,此天地之盛德气也,此天地之仁气 也。主人者尊宾,故坐宾于西北,而坐介于西南以辅宾,宾者,接人以义者也, 故坐于西北。主人者,接人以德厚者也,故坐于东南。而坐亻巽于东北,以辅主 人也。仁义接,宾主有事,俎豆有数曰圣,圣立而将之以敬曰礼,礼以体长幼曰 德。德也者,得于身也。故曰:“古之学术道者,将以得身也。是故圣人务焉。” 祭荐、祭酒,敬礼也。哜肺,尝礼也。啐酒,成礼也。于席末,言是席之正, 非专为饮食也,为行礼也,此所以贵礼而贱财也。卒觯,致实于西阶上,言是席 之上,非专为饮食也,此先礼而后财之义也。先礼而后财,则民作敬让而不争矣。

 乡饮酒之礼,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听政役,所以明尊长也。六十者三 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养老也。民知尊长养老,而 后乃能入孝弟。民入孝弟,出尊长养老,而后成教,成教而后国可安也。君子之 所谓孝者,非家至而日见之也,合诸乡射,教之乡饮酒之礼,而孝弟之行立矣。

 孔子曰:“吾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也。”

主人亲速宾及介,而众宾自众之。至于门外,主人拜宾及介,而众宾自入。 贵贱之义别矣。 三揖至于阶,三让以宾升,拜至、献、酬、辞让之节繁。及介省矣。至于众 宾升受,坐祭,立饮,不酢而降。隆杀之义别矣。

 工入,升歌三终,主人献之。笙入三终,主人戏之。间歌三终,合乐三终, 工告乐备,遂出。一人扬觯,乃立司正焉。知其能和乐而不流也。

 宾酬主人,主人酬介,介酬众宾,少长以齿,终于沃洗者焉。知其能弟长而 无遗矣。

 降,说屦升坐,修爵无数。饮酒之节,朝不废朝,莫不废夕。宾出,主人拜 送,节文终遂焉。知其能安燕而不乱也。

 贵贱明,隆杀辨,和乐而不流,弟长而无遗,安燕而不乱,此五行者,足以 正身安国矣。彼国安而天下安。故曰:“吾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也。”

乡饮酒之义,立宾以象天,立主以象地,设介亻巽以象日月,立三宾以象三 光。古之制礼也,经之以天地,纪之以日月,参之以三光,政教之本也。

 亨狗于东方,祖阳气之发于东方也。洗之在阼,其水在洗东,祖天地之左海 也。尊有玄酒,教民不忘本也。

 宾必南乡,东方者春,春之为言蠢也,产万物者圣也。南方者夏,夏之为言 假也,养之,长之,假之,仁也。西方者秋,秋之为言愁也,愁之以时察,守义 者也。北方者冬,冬之为言中也,中者藏也。是以天子之立也,左圣乡仁,右义 亻背藏也。介必东乡,介宾主也。主人必居东方,东方者春,春之为言蠢也,产 万物者也。主人者造之,产万物者也。月者三日则成魄,三月则成时,是以礼有 三让,建国必立三卿。三宾者,政教之本,礼之大参也。  

----------------         

射义第四十六 
     
古者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礼;卿大夫之射也,必先行乡饮酒之礼。故燕礼 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 故射者,进退周还必中礼,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 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观德行矣。 其节,天子以《驺虞》为节,诸侯以《狸首》为节,卿大夫以《采》 为节,士以《采繁》为节。《驺虞》者,乐官备也;《狸首》者,乐会时也。 《采》者,乐循法也;《采繁》者,乐不失职也。是故天子以备官为节, 诸侯以时会天子为节,卿大夫以循法为节,士以不失职为节。故明乎其节之志, 以不失其事,则功成而德行立,德行立则无暴乱之祸矣。功成则国安。故曰:“ 射者,所以观盛德也。”

是故古者天子以射选诸侯、卿、大夫、士。射者,男子之事也,因而饰之以 礼乐也。故事之尽礼乐,而可数为,以立德行者,莫若射,故圣王务焉。

 是故古者天子之制,诸侯岁献贡士于天子,天子试之于射宫。其容体比于礼, 其节比于乐,而中多者,得与于祭,其容体不比于礼,其节不比于乐,而中少者, 不得与于祭。数与于祭而君有庆;数不与于祭而君有让。数有庆而益地;数有让 而削地。故曰:“射者,射为诸侯也。”是以诸侯君臣尽志于射,以习礼乐。夫 君臣习礼乐而以流亡者,未之有也。 故《诗》曰:“曾孙侯氏,四正具举。大夫君子,凡以庶士,小大莫处,御 于君所,以燕以射,则燕则誉。言君臣相与尽志于射,以习礼乐,则安则誉也。 是以天子制之,而诸侯务焉。此天子之所以养诸侯,而兵不用,诸侯自为正之具 也。

 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射至于司马,使子路执弓矢,出延射曰: “贲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其余皆入。”盖去者半,入者半。 又使公罔之裘,序点,扬觯而语。公罔之裘扬觯而语曰:“幼壮孝弟,耆耋好礼, 不从流俗,修身以俟死者,不,在此位也。”盖去者半,处者半。序点又扬觯而 语曰:“好学不倦,好礼不变,旄期称道不乱者,不,在此位也。”盖 有存者。 射之为言者绎也,或曰舍也。绎者,各绎己之志也。故心平体正,持弓矢审 固,持弓矢审固,则射中矣。故曰:“为人父者,以为父鹄;为人子者,以为子 鹄;为人君者,以为君鹄;为人臣者,以为臣鹄。”故射者各射己之鹄。故天子 之大射谓之射侯。射侯者,射为诸侯也。射中则得为诸侯,射不中则不得为诸侯。

 天子将祭,必先习射于泽。泽者,所以择士也。已射于泽,而后射于射宫。 射中者得与于祭,不中者不得与于祭。不得与于祭者有让,削以地,得与于祭者 有庆,益以地。进爵绌地是也。 故男子生,桑弧蓬矢六,以射天地四方。天地四方者,男子之所有事也。故 必先有志于其所有事,然后敢用谷也。饭食之谓也。

 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诸己,己正然后发,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 求诸己而已矣。孔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 君子。”

孔子曰:“射者何以射,何以听。循声而发,发而不失正鹄者,其唯贤者乎! 若夫不肖之人,则彼将安能以中。”《诗》云:“发彼有的,以祈尔爵。”祈, 求也,求中以辞爵也。酒者,所以养老也,所以养病也。求中以辞爵者,辞养也。  

----------------         

燕义第四十七 
     
古者周天子之官,有庶子官。庶子官职诸侯、卿、大夫、士之庶子之卒,掌 其戒令,与其教治,别其等,正其位。国有大事,则率国子而致于大子,唯所用 之。若有甲兵之事,则授之以车甲,合其卒伍,置其有司,以军法治之,司马弗 正。凡国之政事,国子存游卒,使之修德学道,春合诸学,秋合诸射,以考其艺 而进退之。

 诸侯燕礼之义:君立阼阶之东南,南乡尔卿,大夫皆少进,定位也。君席阼 阶之上,居主位也;君独升立席上,西面特立,莫敢适之义也。

 设宾主,饮酒之礼也。使宰夫为献主,臣莫敢与君亢礼也。不以公卿为宾, 而以大夫为宾,为疑也,明嫌之义也。宾入中庭,君降一等而揖之,礼之也。

 君举旅于宾,及君所赐爵,皆降再拜稽首,升成拜,明臣礼也。君答拜之, 礼无不答,明君上之礼也。臣下竭力尽能以立功于国,君必报之以爵禄,故臣下 皆务竭力尽能以立功,是以国安而君宁。礼无不答,言上之不虚取于下也。上必 明正道以道民,民道之而有功,然后取其什一,故上用足而下不匮也,是以上下 和亲而不相怨也。和宁,礼之用也,此君臣上下之大义也。故曰:“燕礼者,所 以明君臣之义也。”

席,小卿次上卿,大夫次小卿,士庶子以次就位于下。献君,君举旅行酬而 后献卿,卿举旅行酬而后献大夫,大夫举旅行酬而后献士,士举旅行酬而后献庶 子。俎豆、牲体、荐羞,皆有等差,所以明贵贱也。  

----------------         

聘义第四十八 
     
聘礼,上公七介,侯伯五介,子男三介,所以明贵贱也。介绍而传命,君子 于其所尊弗敢质。敬之至也。三让而后传命,三让而后入庙门,三揖而后至阶, 三让而后升,所以致尊让也。

 君使士迎于竞,大夫郊劳,君亲拜迎于大门之内而庙受,北面拜贶,拜君命 之辱,所以致敬让也。敬让也者,君子之所以相接也。故诸侯相接以敬让,则不 相侵陵。

 卿为上摈,大夫为承摈,士为绍摈。君亲礼宾,宾私面、私觌、致饔饩、还 圭璋、贿赠、飨食燕,所以明宾客君臣之义也。

 故天子制诸侯,比年小聘,三年大聘,相厉以礼。使者聘而误,主君弗亲飨 食也。所以愧厉之也。诸侯相厉以礼,则外不相侵,内不相陵。此天子之所以养 诸侯,兵不用而诸侯自为正之具也。

 以圭璋聘,重礼也。已聘而还圭璋,此轻财而重礼之义也。诸侯相厉以轻财 重礼,则民作让矣。主国待客,出入三积,饩客于舍,五牢之具陈于内,米三十 车,禾三十车,刍薪倍禾,皆陈于外,乘禽日五双,群介皆有饩牢,一食再飨, 燕与时赐无数,所以厚重礼也。古之用财者不能均如此,然而用财如此其厚者, 言尽之于礼也。尽之于礼,则内君臣不相陵,而外不相侵。故天子制之,而诸侯 务焉尔。

 聘射之礼,至大礼也。质明而始行事,日几中而后礼成,非强有力者弗能行 也。故强有力者,将以行礼也。酒清、人渴而不敢饮也;肉干、人饥而不敢食也; 日莫人倦、齐庄正齐,而不敢解惰。以成礼节,以正君臣,以亲父子,以和长幼。 此众人之所难,而君子行之,故谓之有行。有行之谓有义,有义之谓勇敢。故所 贵于勇敢者,贵其能以立义也;所贵于立义者,贵其有行也;所贵于有行者,贵 其行礼也。故所贵于勇敢者,贵其敢行礼义也。故勇敢强有力者,天下无事,则 用之于礼义;天下有事,则用之于战胜。用之于战胜则无敌;用之于礼义则顺治, 外无敌,内顺治,此之谓盛德。故圣王之贵勇敢强有力如此也。勇敢强有力而不 用之于礼义战胜,而用之于争斗,则谓之乱人。刑罚行于国,所诛者乱人也。如 此,则民顺治而国安也。

 子贡问于孔子曰:“敢问君子贵玉而贱者何也。为玉之寡而之多与?” 孔子曰:“非为之多,故贱之也,玉之寡,故贵之也。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 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 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 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 《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  


----------------         

丧服四制第四十九 
     
凡礼之大体,体天地,法四时,则阴阳,顺人情,故谓之礼。訾之者,是不 知礼之所由生也。夫礼,吉凶异道,不得相干,取之阴阳也。丧有四制,变而从 宜,取之四时也。有恩有理,有节有权,取之人情也。恩者仁也,理者义也,节 者礼也,权者知也。仁义礼知,人道具矣。 
 其恩厚者,其服重,故为父斩衰三年,以恩制者也。门内之治,恩掩义;门 外之治,义断恩。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贵贵尊尊,义之大者也。故为君亦 斩衰三年,以义制者也。

 三日而食,三日而沐,期而练,毁不灭性,不以死伤生也。丧不过三年,苴 衰不补,坟墓不培,祥之日,鼓素琴。告民有终也,以节制者也。资于事父以事 母,而爱同。天无二日,土无二主,国无二君,家无二尊,以一治之地。故父在, 为母齐衰期者,见无二尊也。

 杖者何也?爵也。三日授子杖,五日授大夫杖,七日授士杖。或曰担主,或 曰辅病,妇人童子不杖,不能病也。百官备,百物具,不言而事行者,扶而起; 言而后事行者,杖而起;身自执事而后行者,面垢而已。秃者不ヮ,伛者不袒, 跛者不踊,老病不止酒肉。凡此八者,以权制者也。

 始死,三日不怠,三月不懈。期悲哀,三年忧,恩之杀也。圣人因杀以制节, 此丧之所以三年,贤者不得过,不肖者不得不及,此丧之中庸也,王者之所常行 也。《书》曰:“高宗谅ウ,三年不言”,善之也。王者莫不行此礼。何以独善 之也?曰:高宗者武丁。武丁者,殷之贤王也。继世即位而慈良于丧,当此之时, 殷衰而复兴,礼废而复起,故善之。善之,故载之书中而高之,故谓之高宗。三 年之丧,君不言,《书》云:“高宗谅ウ,三年不言”,此之谓也。然而曰“言 不文”者,谓臣下也。 礼斩衰之丧,唯而不对;齐衰之丧,对而不言;大功之丧,言而不议;缌小 功之丧,议而不及乐。

 父母之丧,衰冠绳缨菅屦,三日而食粥,三月而沐,期十三月而练冠,三年 而祥。比终兹三节者,仁者可以观其爱焉,知者可以观其理焉,强者可以观其志 焉。礼以治之,义以正之,孝子弟弟贞妇,皆可得而察焉。  

---------------- 
*********************


《禮記》(或稱《小戴禮記》)

作者:戴聖 編 / 漢代

說明:
《禮記》為儒家重要經典之一,今列於儒家十三經。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立詩、書、禮、易、春秋為五經,並立於學官,不過當時所列《禮經》實為《儀禮》。

宋明時以論、孟、爾雅、孝經,再加上從漢時五經衍出的九經:詩、書、易、三禮(《周禮》、《儀禮》、《禮記》)、春秋三傳(《公羊傳》、《穀梁傳》、《左傳》)合為十三經,明代李元陽並首刻十三經注疏。

其中《禮記》有《大戴禮記》及《小戴禮記》,《大戴禮記》為漢朝學者戴德所編,有八十五篇,至隋唐已散逸,現僅留三十九篇。《小戴禮記》則是戴德姪兒戴聖依其《大戴禮記》加以增刪而成,今傳者有四十九篇,也成為今日通行的《禮記》。



曲禮上第一

1.
曲禮曰:毋不敬,儼若思,安定辭,安民哉!

2.
敖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3.
賢者狎而敬之,畏而愛之。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積而能散,安安而能遷。臨財毋苟得,臨難毋苟免。很毋求勝,分毋求多。疑事毋質,直而勿有。

4.
若夫,坐如尸,立如齊。禮從宜,使從俗。

5.
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禮,不妄說人,不辭費。禮,不踰節,不侵侮,不好狎。脩身踐言,謂之善行。行脩言道,禮之質也。禮聞取於人,不聞取人。禮聞來學,不聞往教。

6.
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分爭辨訟,非禮不決。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宦學事師,非禮不親。班朝治軍,蒞官行法,非禮威嚴不行。禱祠祭祀,供給鬼神,非禮不誠不莊。是以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

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夫唯禽獸無禮,故父子聚麀。是故聖人作,為禮以教人,使人以有禮,知自別於禽獸。

7.
太上貴德,其次務施報。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故曰,禮者不可不學也。夫禮者,自卑而尊人。雖負販者,必有尊也,而況富貴乎?富貴而知好禮,則不驕不淫;貧賤而知好禮,則志不懾。

8.
人生十年曰幼,學;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壯,有室;四十曰強,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傳;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與耄,雖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曰期,頤。

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謝,則必賜之几杖,行役以婦人。適四方,乘安車。自稱曰老夫,于其國則稱名。越國而問焉,必告之以其制。

9.
謀於長者,必操几杖以從之。長者問,不辭讓而對,非禮也。

10.
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凊,昏定而晨省,在醜夷不爭。

11.
夫為人子者,三賜不及車馬。故州閭鄉黨稱其孝也,兄弟親戚稱其慈也。僚友稱其弟也。執友稱其仁也,交遊稱其信也。

見父之執,不謂之進不敢進,不謂之退不敢退。不問,不敢對。此孝子之行也。

12.

夫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遊必有常,所習必有業。恒言不稱老。年長以倍則父事之,十年以長則兄事之,五年以長則肩隨之。群居五人,則長者必異席。

13.
為人子者,居不主奧,坐不中席,行不中道,立不中門。食饗不為槩,祭祀不為尸。聽於無聲,視於無形。不登高,不臨深。不苟訾,不苟笑。

孝子不服闇,不登危,懼辱親也。父母存,不許友以死,不有私財。

14.
為人子者,父母存,冠衣不純素。孤子當室,冠衣不純采。

15.
幼子常視毋誑,童子不衣裘裳。立必正方,不傾聽。長者與之提攜,則兩手奉長者之手。負劍辟耳詔之,則掩口而對。

16.
從於先生,不越路而與人言。遭先生於道,趨而進,正立拱手。先生與之言則對,不與之言則趨而退。

從長者而上丘陵,則必鄉長者所視。登城不指,城上不呼。

將適舍,求毋固。將上堂,聲必揚。戶外有二屨,言聞則入,言不聞則不入。將入戶,視必下。入戶奉扃,視瞻毋回;戶開亦開,戶闔亦闔;有後入者,闔而勿遂。毋踐屨,毋踖席,摳衣趨隅。必慎唯諾。

大夫士出入君門,由闑右,不踐閾。

17.
凡與客入者,每門讓於客。客至於寢門,則主人請入為席,然後出迎客。客固辭,主人肅客而入。主人入門而右,客入門而左。主人就東階,客就西階。客若降等,則就主人之階。主人固辭,然後客復就西階。主人與客讓登,主人先登,客從之,拾級聚足,連步以上。上於東階則先右足,上於西階則先左足。

18.
帷薄之外不趨,堂上不趨,執玉不趨,堂上接武,堂下布武。室中不翔,並坐不橫肱。授立不跪,授坐不立。

19.
凡為長者糞之禮,必加帚於箕上,以袂拘而退。其塵不及長者,以箕自鄉而扱之。奉席如橋衡。請席何鄉,請衽何趾。席南鄉北鄉,以西方為上;東鄉西鄉,以南方為上。若非飲食之客,則布席,席間函丈。主人跪正席,客跪撫席而辭。客徹重席,主人固辭。客踐席,乃坐。主人不問。客不先舉。

將即席,容毋怍。兩手摳衣去齊尺,衣毋撥,足毋蹶。先生書策琴瑟在前,坐而遷之,戒勿越。

虛坐盡後,食坐盡前。坐必安,執爾顏。長者不及,毋儳言。正爾容,聽必恭。毋勦說,毋雷同。必則古昔,稱先王。

侍坐于先生,先生問焉,終則對。請業則起,請益則起。父召無諾,先生召無諾,唯而起。

侍坐於所尊敬,無餘席。見同等不起。燭至起,食至起,上客起。

燭不見跋。尊客之前不叱狗。讓食不唾。

20.
侍坐於君子,君子欠伸,撰杖屨,視日蚤莫,侍坐者請出矣。侍坐於君子,君子問更端,則起而對。侍坐于君子,若有告者曰:少間,願有復也。則左右屏而待。

21.
毋側聽,毋噭應,毋淫視,毋怠荒。遊毋倨,立毋跛,坐毋箕,寢毋伏。斂髮毋髢,冠毋免,勞毋袒,暑毋褰裳。

22.
侍坐於長者,履不上於堂,解屨不敢當階。就屨,跪而舉之,屏於側。鄉長者而屨,跪而遷屨,俯而納屨。

23.
離坐離立,毋往參焉。離立者,不出中間。

24.
男女不雜坐,不同椸枷,不同巾櫛,不親授。嫂叔不通問,諸母不漱裳。

外言不入於梱,內言不出於梱。女子許嫁,纓,非有大故,不入其門。姑姊妹女子,已嫁而反,兄弟弗與同席而坐,弗與同器而食。父子不同席。

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非受幣,不交不親。故日月以告君,齊戒以告鬼神,為酒食以召鄉黨僚友,以厚其別也。

取妻不取同姓,故買妾不知其姓則卜之。寡婦之子,非有見焉,弗與為友。

25.
賀取妻者,曰:某子使某,聞子有客,使某羞。

26.
貧者不以貨財為禮,老者不以筋力為禮。

27.
名子者不以國,不以日月,不以隱疾,不以山川。

28.
男女異長,男子二十,冠而字。父前,子名,君前,臣名。女子許嫁,笄而字。

29.
凡進食之禮,左殽右胾,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膾炙處外,醯醬處內,蔥渫處末,酒漿處右,以脯脩置者,左朐右末。

客若降等,執食興辭,主人興辭於客,然後客座。主人延客祭,祭食,祭所先進。殽之序,徧祭之。三飯,主人延客食胾,然後辯殽。主人未辯。客不虛口。

侍食於長者,主人親饋,則拜而食;主人不親饋,則不拜而食。共食不飽,共飯不澤手。

毋摶飯,毋放飯,毋流歠,毋咤食,毋齧骨,毋反魚肉,毋投與狗骨。毋固獲,毋揚飯。飯黍毋以箸。毋嚃羹,毋絮羹,毋刺齒,毋歠醢。客絮羹,主人辭不能亨。客歠醢。主人辭以窶。濡肉齒決,乾肉不齒決。毋嘬炙。卒食,客自前跪,徹飯齊以授相者,主人興辭於客,然後客坐。

侍飲於長者,酒進則起,拜受於尊所;長者辭,少者反席而飲。長者舉,未釂,少者不敢飲。

長者賜,少者賤者不敢辭。賜果於君前,其有核者懷其核。

御食於君,君賜餘,器之溉者不寫,其餘皆寫。餕餘不祭。父不祭子,夫不祭妻。

御同於長者,雖貳不辭,偶坐不辭。羹之有菜者用梜。其無菜者不用梜。為天子削瓜者副之,巾以絺。為國君者華之,巾以綌。為大夫累之,士疐之,庶人齕之。

父母有疾,冠者不櫛,行不翔,言不惰,琴瑟不御。食肉不至變味,飲酒不至變貌,笑不至矧,怒不至詈。疾止復故。

有憂者側席而坐,有喪者專席而坐。

30.
水潦降,不獻魚鼈,獻鳥者拂其首,畜鳥者則勿拂也。獻車馬者執策綏,獻甲者執胄,獻仗者執末。獻民虜者操右袂。獻粟者執右契,獻米者操量鼓。獻孰食者操醬齊,獻田宅者操書致。

凡遺人弓者,張弓尚筋,弛弓尚角。左手執簫,右手承弣。尊卑垂帨。若主人拜,則客還辟,辟拜。主人自受,由客之左,接下承弣,鄉與客並,然後受。

進劍者左首。進戈者前其鐏,後其刃。進矛戟者前其鐓。

進几杖者拂之。效馬效羊者右牽之,效犬者左牽之。執禽者左首。飾羔雁者以繢。受珠玉者以掬。受弓劍者以袂。飲玉爵者弗揮。凡以弓劍苞苴簞笥問人者,操以受命,如使之容。

31.
凡為君使者,已受命,君言不宿於家。君言至,則主人出拜君言之辱。使者歸,則必拜送於門外。若使人於君所,則必朝服而命之。使者反,則必下堂而受命。

32.
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君子不盡人之歡,不竭人之忠,以全交也。

禮曰:君子抱孫不抱子。此言孫可以為王父尸,子不可以為父尸。為君尸者,大夫士見之,則下之。君知所以為尸者,則自下之,尸必式。乘必以几。齊者不樂不弔。

33.
居喪之禮,毀瘠不形,視聽不衰。升降不由阼階,出入不當門隧。

34.
居喪之禮,頭有創則沐,身有瘍則浴,有疾則飲酒食肉,疾止復初。不勝喪,乃比於不慈不孝。五十不致毀,六十不毀,七十唯衰麻在身,飲酒食肉,處於內。

生與來日,死與往日。知生者弔,知死者傷。知生而不知死,弔而不傷。知死而不知生,傷而不弔。

弔喪弗能賻,不問其所費。問疾弗能遺,不問其所欲。見人弗能館,不問其所舍。賜人者不曰來取,與人者不問其所欲。

35.
適墓不登壟,助葬必執紼。臨喪不笑。揖人必違其位。望柩不歌。入臨不翔。當食不歎。鄰有喪,舂不相;里有殯,不巷歌。適墓不歌,哭日不歌。送喪不由徑,送葬不辟塗潦。臨喪則必有哀色,執紼不笑,臨樂不歎,介胄,則有不可犯之色。故君子戒慎,不失色於人。

國君撫式,大夫下之。大夫撫式,士下之。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側。

36.
兵車不式,武車綏旌,德車結旌。

37.
史載筆,士載言。前有水,則載青旌。前有塵埃,則載鳴鳶。前有車騎,則載飛鴻。前有士師,則載虎皮。前有摯獸,則載貔貅。行,前朱鳥而後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招搖在上,急繕其怒。進退有度,左右有局,各司其局。

38.
父之讎,弗與共戴天;兄弟之讎,不反兵;交遊之讎,不同國。

39.
四郊多壘,此卿大夫之辱也。地廣大,荒而不治,此亦士之辱也。

40.
臨祭不惰。祭服敝則焚之,祭器敝則埋之,龜策敝則埋之,牲死則埋之。凡祭於公者,必自徹其俎。

41.
卒哭乃諱。禮,不諱嫌名。二名不偏諱。逮事父母,則諱王父母。不逮事父母,則不諱王父母。君所無私諱,大夫之所有公諱。詩書不諱,臨文不諱,廟中不諱。夫人之諱,雖質君之前,臣不諱也;婦諱不出門。大功小功不諱。入竟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

42.
外事以剛日,內事以柔日。凡卜筮日,旬之外曰遠某日,旬之內曰近某日。喪事先遠日,吉事先近日。曰:「為日,假爾泰龜有常,假爾泰筮有常。」卜筮不過三,卜筮不相襲。龜為卜,筴為筮者,先聖王之所以使民信時日,敬鬼神,畏法令也;所以使民決嫌疑,定猶與也。故曰:「疑而筮之,則弗非也;日而行事,則必踐之。」

43.
君車將駕,則僕執策立於馬前。已駕,僕展軨效駕,奮衣由右上取貳綏,跪乘,執策分轡,驅之五步而立。君出就車,則僕并轡授綏。左右攘辟,車驅而騶。至於大門,君撫僕之手而顧,命車右就車。門閭溝渠必步。

凡僕人之禮,必授人綏。若僕者降等,則受,不然,則否。若僕者降等,則撫僕之手,不然,則自下拘之。客車不入大門。婦人不立乘。犬馬不上於堂。故君子式黃發,下卿位,入國不馳,入里必式。君命召,雖賤人,大夫士必自御之。

介者不拜,為其拜而蓌拜。祥車曠左,乘君之乘車不敢曠左,左必式。僕御婦人,則進左手,後右手。御國君,則進右手,後左手而俯。國君不乘奇車。

車上不廣欬,不妄指。立視五嶲,式視馬尾,顧不過轂。國中以策彗卹勿驅。塵不出軌。

國君下齊牛,式宗廟。大夫士下公門,式路馬。乘路馬,必朝服載鞭策,不敢授綏,左必式。步路馬,必中道。以足蹙路馬芻,有誅。齒路馬,有誅。

曲禮下第二

1.
凡奉者當心,提者當帶。執天子之器則上衡,國君則平衡,大夫則綏之,士則提之。

凡執主器,執輕如不克。執主器,操幣圭璧,則尚左手,行不舉足,車輪曳踵。

立則磬折垂佩。主佩倚則臣佩垂,主佩垂則臣佩委。執玉,其有藉者則裼,無藉者則襲。

2.
國君不名卿老世婦,大夫不名世臣姪娣,士不名家相長妾。君大夫之子,不敢自稱曰余小子。大夫士之子,不敢自稱曰嗣子某,不敢與世子同名。

3.
君使士射,不能,則辭以疾,言曰:「某有負薪之憂。」侍於君子,不顧望而對,非禮也。

4.
君子行禮,不求變俗。祭祀之禮,居喪之服,哭泣之位,皆如其國之故,謹脩其法而審行之。去國三世,爵祿有列於朝,出入有詔於國,若兄弟宗族猶存,則反告於宗後。去國三世,爵祿無列於朝,出入無詔於國,唯興之日,從新國之法。

5.
君子已孤不更名,已孤暴貴,不為父作諡。居喪,未葬,讀喪禮,既葬,讀祭禮,喪復常,續樂章。居喪不言樂,祭事不言凶,公庭不言婦女。

6.

振書端書於君前,有誅,倒筴側龜於君前,有誅。龜筴,几杖,席蓋、重素、袗絺綌,不入公門。苞屨,扱衽,厭冠,不入公門。書方,衰,兇器,不以告,不入公門。公事不私議。

7.
君子將營宮室。宗廟為先,廄庫為次,居室為後。
8.
凡家造,祭器為先,犧賦為次,養器為後。無田祿者不設祭器;有田祿者,先為祭服。君子雖貧,不粥祭器;雖寒,不衣祭服;為宮室,不斬於丘木。

大夫士去國,祭器不踰竟。大夫寓祭器於大夫,士寓祭器於士。大夫去國,踰竟,為壇位鄉國而哭。素衣、素裳、素冠、徹緣、鞮屨、素簚,乘髦馬。不蚤鬋。不祭食,不說人以無罪;婦人不當御。三月而復服。

大夫士見於國君,君若勞之,則還辟,再拜稽首。君若迎拜,則還辟,不敢答拜。大夫士相見,雖貴賤不敵,主人敬客,則先拜客;客敬主人,則先拜主人。凡非弔喪,非見國君,無不答拜者。大夫見於國君,國君拜其辱。士見於大夫,大夫拜其辱。同國始相見,主人拜其辱。君於士,不答拜也,非其臣,則答拜之。大夫於其臣,雖賤,必答拜之。男女相答拜也。

9.
國君春田不圍澤,大夫不掩群,士不取麛卵。

10.
歲凶,年穀不登,君膳不祭肺,馬不食穀,馳道不除,祭事不縣。大夫不食粱,士飲酒不樂。君無故,玉不去身;大夫無故不徹縣,士無故不徹琴瑟。

士有獻於國君,他日,君問之曰:「安取彼?」再拜稽首而后對。

大夫私行出疆,必請。反必有獻。士私行出疆,必請。反必告。君勞之,則拜;問其行,拜而後對。

11.
國君去其國,止之曰:「奈何去社稷也!」大夫曰:「奈何去宗廟也!」士曰:「奈何去墳墓也!」國君死社稷,大夫死眾,士死制。

12.
君天下,曰天子。朝諸侯,分職授政任功,曰予一人。踐阼臨祭祀,內事曰孝王某,外事曰嗣王某。臨諸侯,畛於鬼神,曰有天王某甫。崩,曰天王崩。復,曰天子復矣。告喪,曰天王登假。措之廟,立之主,曰帝。天子未除喪,曰予小子。生名之,死亦名之。

13.
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婦,有嬪,有妻,有妾。天子建天官,先六大,曰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典司六典。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眾。天子之六府,曰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器、司貨,典司六職。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獸工、草工,典制六材。 五官致貢,曰享。

14.
五官之長,曰伯,是職方。其擯於天子也,曰天子之吏。天子同姓,謂之伯父,異姓謂之伯舅。自稱於諸侯,曰天子之老,於外曰公,於其國曰君。九州之長,入天子之國曰牧。天子同姓,謂之叔父,異姓謂之叔舅,於外曰侯,於其國曰君。其在東夷北狄西戎南蠻,雖大曰子。於內自稱曰不穀,於外自稱曰王老。庶方小侯,入天子之國曰某人,於外曰子,自稱曰孤。

天子當依而立,諸侯北面而見天子曰覲。天子當宁而立,諸公東面,諸侯西面,曰朝。

15.
諸侯未及期相見曰遇,相見於郤地曰會。諸侯使大夫問於諸侯曰聘,約信曰誓,蒞牲曰盟。

16.
諸侯見天子曰臣某侯某,其與民言,自稱曰寡人。其在凶服,曰適子孤。臨祭祀,內事曰孝子某侯某,外事曰曾孫某侯某。死曰薨,復曰某甫復矣。既葬見天子曰類見。言諡曰類。諸侯使人使於諸侯,使者自稱曰寡君之老。

天子穆穆,諸侯皇皇,大夫濟濟,士蹌蹌,庶人僬僬。

天子之妃曰后,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婦人,庶人曰妻。公侯有夫人,有世婦,有妻,有妾。夫人自稱於天子,曰老婦;自稱於諸侯,曰寡小君;自稱於其君,曰小童。自世婦以下,自稱曰婢子。子於父母則自名也。

列國之大夫,入天子之國曰某士;自稱曰陪臣某。於外曰子,於其國曰寡君之老。使者自稱曰某。

17.
天子不言出,諸侯不生名。君子不親惡。諸侯失地,名;滅同姓,名。

為人臣之禮,不顯諫。三諫而不聽,則逃之。子之事親也,三諫而不聽,則號泣而隨之。

18.
君有疾,飲藥,臣先嘗之。親有疾,飲藥,子先嘗之。醫不三世,不服其藥。儗人必於其倫。

19.
問天子之年,對曰:聞之,始服衣若干尺矣。問國君之年,長,曰:能從宗廟社稷之事矣;幼,曰:未能從宗廟社稷之事也。問大夫之子,長,曰:能御矣;幼,曰:未能御也。問士之子,長,曰:能典謁矣;幼,曰:未能典謁也。問庶人之子,長,曰:能負薪矣;幼,曰:未能負薪也。

20.
問國君之富,數地以對,山澤之所出。問大夫之富,曰有宰食力,祭器衣服不假。問士之富,以車數對,問庶人之富,數畜以對。

21.
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歲徧。諸侯方祀。祭山川,祭五祀,歲徧。大夫祭五祀,歲徧。士祭其先。

22.
凡祭,有其廢之莫敢舉也,有其舉之莫敢廢也。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無福。

23.
天子以犧牛,諸侯以肥牛,大夫以索牛,士以羊豕。支子不祭,祭必告於宗子。

24.
凡祭宗廟之禮,牛曰一元大武,豕曰則鬣,豚曰腯肥,羊曰柔毛,雞曰翰音,犬曰羹獻,雉曰疏趾,兔曰明視,脯曰尹祭,槀魚曰商祭,鮮魚曰脡祭,水曰清滌,酒曰清酌,黍曰薌合,梁曰薌萁,稷曰明粢,稻曰嘉蔬,韭曰豐本,鹽曰鹹鹺,玉曰嘉玉,幣曰量幣。

25.
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在床曰尸,在棺曰柩。羽鳥曰降,四足曰漬。死寇曰兵。

祭王父曰皇祖考,王母曰皇祖妣。父曰皇考,母曰皇妣,夫曰皇辟。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嬪。壽考曰卒,短折曰不祿。

26.
天子,視不上於袷,不下於帶;國君,綏視;大夫,衡視;士,視五步。凡視,上於面則敖,下於帶則憂,傾則奸。

27.
君命,大夫與士肄。在官言官,在府言府,在庫言庫,在朝言朝。朝言不及犬馬。輟朝而顧,不有異事,必有異慮。故輟朝而顧,君子謂之固。在朝言禮,問禮對以禮。

大饗大問卜,不饒富。

28.
凡摯,天子鬯,諸侯圭,卿羔,大夫雁,士雉,庶人之摯匹。童子委摯而退。野外軍中無摯,以纓,拾,矢,可也。婦人之摯,梖榛脯脩棗栗。

29.
納女於天子,曰備百姓;於國君,曰備酒漿;於大夫,曰備埽灑。

 

檀弓上第三

1.
公儀仲子之喪,檀弓免焉。仲子舍其孫而立其子,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聞也。」趨而就子服伯子於門右,曰:「仲子舍其孫而立其子,何也?」伯子曰:「仲子亦猶行古之道也。昔者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微子舍其孫腯而立衍也。夫仲子亦猶行古之道也。」子游問諸孔子,孔子曰:「否!立孫。」

2.
事親有隱而無犯,左右就養無方,服勤至死,致喪三年。事君有犯而無隱,左右就養有方,服勤至死,方喪三年。事師無犯無隱,左右就養無方,服勤至死,心喪三年。

3.
季武子成寢,杜氏之葬在西階之下,請合葬焉,許之。入宮而不敢哭。武子曰:「合葬非古也,自周公以來,未之有改也。吾許其大而不許其細,何居?」命之哭。

4.
子上之母死而不喪。門人問諸子思曰:「昔者子之先君子喪出母乎?」曰:「然。」「子之不使白也喪之,何也?」子思曰:「昔者吾先君子無所失道。道隆則從而隆,道污則從而污,伋則安能?為伋也妻者,是為白也母;不為伋也妻者,是不為白也母。」故孔氏之不喪出母,自子思始也。

5.
孔子曰:「拜而后稽顙,頹乎其順也;稽顙而后拜,頎乎其至也。三年之喪,吾從其至者。」

6.
孔子既得合葬於防,曰:「吾聞之,古也墓而不墳。今丘也,東西南北人也,不可以弗識也。」於是封之,崇四尺。孔子先反,門人後,雨甚,至,孔子問焉,曰:「爾來何遲也?」曰:「防墓崩」。孔子不應。三,孔子泫然流涕曰:「吾聞之,古不脩墓。」

7.
孔子哭子路於中庭。有人弔者,而夫子拜之。既哭,進使者而問故。使者曰:「醢之矣。」遂命覆醢。

8.
曾子曰:「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

9.
子思曰:「喪三日而殯,凡附於身者,必誠必信,勿之有悔焉耳矣。三月而葬,凡附於棺者,必誠必信,勿之有悔焉耳矣。喪三年以為極,亡則弗之忘矣。故君子有終身之憂,而無一朝之患。故忌日不樂。」

10.
孔子少孤,不知其墓,殯於五父之衢。人之見之者,皆以為葬也。其慎也,蓋殯也。問於郰曼父之母,然後得合葬於防。

11.
鄰有喪,舂不相;裏有殯,不巷歌。喪冠不緌。

12.
有虞氏瓦棺,夏后氏堲周,殷人棺椁,周人牆置翣。

周人以殷人之棺椁葬長殤,以夏后氏之堲周葬中殤、下殤,以有虞氏之瓦棺葬無服之殤。

13.
夏后氏尚黑,大事斂用昏,戎事乘驪,牲用玄。殷人尚白,大事斂用日中,戎事乘翰,牲用白。周人尚赤,大事斂用日出,戎事乘騵,牲用騂。

14.
穆公之母卒,使人問於曾子曰:「如之何?」對曰:「申也聞諸申之父曰:哭泣之哀,齊斬之情,饘粥之食,自天子達。布幕,衛也,縿幕,魯也。」

15.
晉獻公將殺其世子申生,公子重耳謂之曰:「子蓋言子之志於公乎?」世子曰:「不可,君安驪姬,是我傷公之心也。」曰:「然則蓋行乎?」世子曰:「不可,君謂我欲弒君也,天下豈有無父之國哉!吾何行如之?」使人辭於狐突曰:「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也,以至於死,申生不敢愛其死。雖然,吾君老矣,子少,國家多難,伯氏不出而圖吾君,伯氏苟出而圖吾君,申生受賜而死」。再拜稽首,乃卒。是以為恭世子也。

16.
魯人有朝祥而莫歌者,子路笑之。夫子曰:「由,爾責於人,終無已夫,三年之喪,亦已久矣夫。」子路出,夫子曰:「又多乎哉,踰月則其善也。」

17.
魯莊公及宋人戰於乘丘,縣賁父御,卜國為右。馬驚,敗績,公隊,佐車授綏。公曰:「末之卜也。」縣賁父曰:「他日不敗績,而今敗績,是無勇也。」遂死之。圉人浴馬,有流矢在白肉。公曰:「非其罪也。」遂誄之。士之有誄,自此始也。

18.
曾子寢疾,病。樂正子春坐於牀下,曾元、曾申坐於足,童子隅坐而執燭。童子曰:「華而睆,大夫之簀與?」子春曰:「止!」曾子聞之,瞿然曰:「呼!」曰:「華而睆,大夫之簀與?」曾子曰:「然。斯季孫之賜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簀。」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變,幸而至於旦,請敬易之。」曾子曰:「爾之愛我也不如彼。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斃焉斯已矣。」舉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沒。

19.
始死,充充如有窮;既殯,瞿瞿如有求而弗得;既葬,皇皇如有望而弗至。練而慨然,祥而廓然。

20.
邾婁復之以矢,蓋自戰於升陘始也。魯婦人之髽而弔也,自敗於臺鮐始也。

21.
南宮縚之妻之姑之喪,夫子誨之髽曰:「爾毋從從爾,爾勿扈扈爾,蓋榛以為笄,長尺,而總八寸。」

22.
孟獻子禫,縣而不樂,比御而不入。夫子曰:「獻子加於人一等矣!」

23.
孔子既祥,五日彈琴而不成聲,十日而成笙歌。

24.
有子蓋既祥而絲屨組纓。

25.
死而不弔者三:畏、厭、溺。

子路有姊之喪,可以除之矣,而弗除也,孔子曰:「何弗除也?」子路曰:「吾寡兄弟而弗忍也。」孔子曰:「先王制禮,行道之人皆弗忍也。」子路聞之,遂除之。

26.
大公封於營丘,比及五世,皆反葬於周。君子曰:「樂樂其所自生,禮不忘其本。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

27.
伯魚之母死,期而猶哭,夫子聞之曰:「誰與哭者?」門人曰:「鯉也。」夫子曰:「嘻!其甚也。」伯魚聞之,遂除之。

28.
舜葬於蒼梧之野,蓋三妃未之從也。季武子曰:「周公蓋附。」

曾子之喪,浴於爨室。

29.
大功廢業。或曰:「大功,誦可也。」

30.
子張病,召申祥而語之曰:「君子曰終,小人曰死;吾今日其庶幾乎?」

31.
曾子曰:「始死之奠,其餘閣也與?」

曾子曰:「小功不為位也者,是委巷之禮也。子思之哭嫂也為位,婦人倡踊。申祥之哭言思也亦然。」

32.
古者冠縮縫,今也衡縫。故喪冠之反吉,非古也。

曾子謂子思曰:「伋!吾執親之喪也,水漿不入於口者七日。」子思曰:「先王之制禮也,過之者俯而就之,不至焉者,跂而及之。故君子之執親之喪也,水漿不入於口者三日,杖而后能起。」

33.
曾子曰:「小功不稅,則是遠兄弟終無服也,而可乎?」

34.
伯高之喪,孔氏之使者未至,冉子攝束帛乘馬而將之。孔子曰:「異哉,徒使我不誠於伯高。」

伯高死於衛,赴於孔子。孔子曰:「吾惡乎哭諸?兄弟,吾哭諸廟;父之友,吾哭諸廟門之外;師,吾哭諸寢;朋友,吾哭諸寢門之外;所知,吾哭諸野。於野,則已疏;於寢,則已重。夫由賜也見我,吾哭諸賜氏。」遂命子貢為之主,曰:「為爾哭也來者,拜之;知伯高而來者,勿拜也。」

35.
曾子曰:「喪有疾,食肉飲酒,必有草木之滋焉。以為薑桂之謂也。」

36.
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曾子弔之曰:「吾聞之也,朋友喪明則哭之。」曾子哭,子夏亦哭,曰:「天乎!予之無罪也。」曾子怒曰:「商,女何無罪也?吾與女事夫子於洙泗之間,退而老於西河之上,使西河之民,疑女於夫子,爾罪一也;喪爾親,使民未有聞焉,爾罪二也;喪爾子,喪爾明,爾罪三也。而曰女何無罪與!」子夏投其杖而拜曰:「吾過矣!吾過矣!吾離群而索居,亦已久矣。」

37.
夫晝居於內,問其疾可也;夜居於外,弔之可也。是故君子非有大故,不宿於外;非致齊也,非疾也,不晝夜居於內。

38.
高子皐之執親之喪也,泣血三年,未嘗見齒,君子以為難。

39.
衰,與其不當物也,寧無衰,齊衰不以邊坐,大功不以服勤。

40.
孔子之衛,遇舊館人之喪,入而哭之哀。出,使子貢說驂而賻之。子貢曰:「於門人之喪,未有所說驂,說驂於舊館,無乃已重乎?」夫子曰:「予鄉者入而哭之,遇於一哀而出涕。予惡夫涕之無從也,小子行之。」

41.
孔子在衛,有送葬者,而夫子觀之,曰:「善哉為喪乎!足以為法矣,小子識之。」

子貢曰:「夫子何善爾也?」曰:「其往也如慕,其反也如疑。」子貢曰:「豈若速反而虞乎?」子曰:「小子識之,我未之能行也。」

42.
顏淵之喪,饋祥肉,孔子出受之,入,彈琴而后食之。

43.
孔子與門人立,拱而尚右,二三子亦皆尚右。孔子曰:「二三子之嗜學也,我則有姊之喪故也。」二三子皆尚左。

44.
孔子蚤作,負手曳杖,消搖於門,歌曰:「泰山其頹乎!梁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既歌而入,當戶而坐,子貢聞之曰:「泰山其頹,則吾將安仰?梁木其壞,哲人其萎,則吾將安放,夫子殆將病也。」遂趨而入。夫子曰:「賜!爾來何遲也?夏后氏殯於東階之上,則猶在阼也;殷人殯於兩楹之間,則與賓主夾之也;周人殯於西階之上,則猶賓之也。而丘也殷人也。予疇昔之夜,夢坐奠於兩楹之間。夫明王不興,而天下其孰能宗予,予殆將死也。」蓋寢疾七日而沒。

45.
孔子之喪,門人疑所服。子貢曰:「昔者夫子之喪顏淵,若喪子而無服,喪子路亦然。請喪夫子,若喪父而無服。」

孔子之喪,公西赤為志焉:飾棺牆,置翣,設披,周也。設崇,殷也。綢練設旐,夏也。

46.
子張之喪,公明儀為志焉。褚幕丹質,蟻結于四隅,殷士也。

47.
子夏問於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曰:「寢苫枕干不仕,弗與共天下也。遇諸市朝,不反兵而鬥。」曰:「請問居昆弟之仇如之何?」曰:「仕弗與共國,銜君命而使,雖遇之不鬥。」曰:「請問居從父昆弟之仇如之何?」曰:「不為魁,主人能,則執兵而陪其後。」

48.
孔子之喪,二三子皆絰而出,群居則絰,出則否。

49.
易墓,非古也。

50.
子路曰:「吾聞諸夫子:喪禮,與其哀不足而禮有餘也,不若禮不足而哀有餘也。祭禮,與其敬不足而禮有餘也,不若禮不足而敬有餘也。」

51.
曾子弔於負夏,主人既祖,填池,推柩而反之,降婦人而后行禮。從者曰:「禮與?」曾子曰:「夫祖者且也,且胡為其不可以反宿也。」從者又問諸子游曰:「禮與?」子游曰:「飯於牖下,小斂於戶內,大斂於阼,殯於客位,祖於庭,葬於墓,所以即遠也。故喪事有進而無退。」曾子聞之曰:「多矣乎,予出祖者。」

52.
曾子襲裘而弔,子游裼裘而弔。曾子指子游而示人曰:「夫夫也,為習於禮者,如之何其裼裘而弔也?」主人既小斂,袒、括髮,子游趨而出,襲裘帶絰而入。曾子曰:「我過矣,我過矣,夫夫是也。」

53.
子夏既除喪而見,予之琴,和之而不和,彈之而不成聲。作而曰:「哀未忘也,先王制禮而弗敢過也。」子張既除喪而見,予之琴,和之而和,彈之而成聲。作而曰:「先王制禮,不敢不至焉。」

54.
司寇惠子之喪,子游為之麻衰,牡麻絰,文子辭曰:「子辱與彌牟之弟游,又辱為之服,敢辭。」子游曰:「禮也。」文子退反哭。子游趨而就諸臣之位,文子又辭曰:「子辱與彌牟之弟游,又辱為之服,又辱臨其喪,敢辭。」子遊曰:「固以請。」文子退,扶適子南面而立曰:「子辱與彌牟之弟游,又辱為之服,又辱臨其喪,虎也敢不復位。」子游趨而就客位。

55.
將軍文子之喪,既除喪,而后越人來弔,主人深衣練冠,待于廟,垂涕洟。子游觀之曰:「將軍文氏之子其庶幾乎!亡於禮者之禮也,其動也中。」

56.
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死諡,周道也。

絰也者實也。

掘中霤而浴,毀竈以綴足,及葬,毀宗躐行,出于大門,殷道也。學者行之。

57.
子柳之母死,子碩請具。子柳曰:「何以哉?」子碩曰:「請粥庶弟之母。」子柳曰:「如之何其粥人之母以葬其母也,不可。」既葬,子碩欲以賻布之餘具祭器。子柳曰:「不可,吾聞之也,君子不家於喪,請班諸兄弟之貧者。」

58.
君子曰:「謀人之軍師,敗則死之;謀人之邦邑,危則亡之。」

59.
公叔文子升於瑕丘,蘧伯玉從。文子曰:「樂哉斯丘也,死則我欲葬焉。」蘧伯玉曰:「吾子樂之,則瑗請前。」

60.
弁人有其母死而孺子泣者。孔子曰:「哀則哀矣,而難為繼也。夫禮,為可傳也,為可繼也,故哭踊有節。」

61.
叔孫武叔之母死,既小斂,舉者出戶,出戶袒,且投其冠括髮。子游曰:「知禮。」

62.
扶君,卜人師扶右,射人師扶左,君薨以是舉。

63.
從母之夫,舅之妻,二夫人相為服,君子未之言也。或曰同爨緦。

64.
喪事欲其縱縱爾,吉事欲其折折爾。故喪事雖遽不陵節,吉事雖止不怠。故騷騷爾則野,鼎鼎爾則小人,君子蓋猶猶爾。

65.
喪具,君子恥具,一日二日而可為也者,君子弗為也。

66.
喪服,兄弟之子猶子也,蓋引而進之也;嫂叔之無服也。蓋推而遠之也;姑姊妹之薄也,蓋有受我而厚之者也。

67.
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

68.
曾子與客立於門側,其徒趨向而出。曾子曰:「爾將何之?」曰:「吾父死,將出哭於巷。」曰:「反,哭於爾次。」曾子北面而弔焉。

69.
孔子曰:「之死而致死之,不仁而不可為也;之死而致生之,不知而不可為也。是故,竹不成用,瓦不成味,木不成斲,琴瑟張而不平,竽笙備而不和,有鐘磬而無簨虡,其曰明器,神明之也。」

70.
有子問於曾子曰:「問喪於夫子乎?」曰:「聞之矣,喪欲速貧,死欲速朽。」有子曰:「是非君子之言也。」曾子曰:「參也聞諸夫子也。」有子又曰:「是非君子之言也。」曾子曰:「參也與子游聞之。」有子曰:「然,然則夫子有為言之也。」曾子以斯言告於子游。子游曰:「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昔者夫子居於宋,見桓司馬自為石椁,三年而不成。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死之欲速朽,為桓司馬言之也。南宮敬叔反,必載寶而朝。夫子曰:若是其貨也,喪不如速貧之愈也。喪之欲速貧,為敬叔言之也。」曾子以子游之言告於有子,有子曰:「然,吾固曰,非夫子之言也。」曾子曰:「子何以知之?」有子曰:「夫子制於中都,四寸之棺,五寸椁,以斯知不欲速朽也。昔者夫子失魯司寇,將之荊,蓋先之以子夏,又申以冉有,以斯知不欲速貧也。」

71.
陳莊子死,赴於魯,魯人欲勿哭,繆公召縣子而問焉。縣子曰:「古之大夫,束脩之問不出竟,雖欲哭之,安得而哭之?今之大夫,交政於中國,雖欲勿哭,焉得而勿哭?且臣聞之,哭有二道:有愛而哭之,有畏而哭之。」公曰:「然,然則如之何而可?」縣子曰:「請哭諸異姓之廟。」於是與哭諸縣氏。

72.
仲憲言於曾子曰:「夏后氏用明器,示民無知也;殷人用祭器,示民有知也;周人兼用之,示民疑也。」曾子曰:「其不然乎!其不然乎!夫明器,鬼器也;祭器,人器也。夫古之人,胡為而死其親乎?」

73.
公叔木有同母異父之昆弟死,問於子游。子游曰:「其大功乎?」狄儀有同母異父之昆弟死,問於子夏,子夏曰:「我未之前聞也。魯人則為之齊衰。」狄儀行齊衰。今之齊衰,狄儀之問也。

74.
子思之母死於衛,柳若謂子思曰:「子,聖人之後也。四方於子乎觀禮,子蓋慎諸。」子思曰:「吾何慎哉,吾聞之,有其禮,無其財,君子弗行也。有其禮,有其財,無其時,君子弗行也。吾何慎哉。」

75.
縣子瑣曰:「吾聞之,古者不降,上下各以其親。滕伯文為孟虎齊衰,其叔父也;為孟皮齊衰,其叔父也。」

76.
后木曰:「喪,吾聞諸縣子曰:夫喪,不可不深長思也,買棺外內易。我死則亦然。」

77.
曾子曰:「尸未設飾,故帷堂,小斂而徹帷。」仲梁子曰:「夫婦方亂,故帷堂,小斂而徹帷。」

78.
小斂之奠,子游曰:「於東方。」曾子曰:「於西方,斂斯席矣。」小斂之奠在西方,魯禮之未失也。

79.
縣子曰:「綌衰繐裳,非古也。」

80.
子蒲卒,哭者呼滅。子皐曰:「若是野哉!」哭者改之。

81.
杜橋之母之喪,宮中無相,以為沽也。

82.
夫子曰:「始死,羔裘玄冠者,易之而已。」羔裘玄冠,夫子不以弔。

83.
子游問喪具,夫子曰:「稱家之有亡。」子游曰:「有亡惡乎齊?」夫子曰:「有,毋過禮。苟亡矣,斂首足形,還葬,縣棺而封,人豈有非之者哉?」

84.
司士賁告於子游曰:「請襲於牀。」子游曰:「諾。」縣子聞之曰:「汰哉叔氏,專以禮許人。」

85.
宋襄公葬其夫人,醯醢百甕。曾子曰:「既曰明器,而又實之。」

86.
孟獻子之喪,司徒旅歸四布。夫子曰:「可也。」

87.
讀賵,曾子曰:「非古也,是再告也。」

88.
成子高寢疾,慶遺人,請曰:「子之病革矣,如至乎大病,則如之何?」子高曰:「吾聞之也,生有益於人,死不害於人。吾縱生無益於人,吾可以死害於人乎哉?我死,則擇不食之地而葬我焉。」

89.
子夏問諸夫子曰:「居君之母與妻之喪。」「居處言語飲食衎爾。」

90.
賓客至,無所館。夫子曰:「生於我乎館,死於我乎殯。」

91.
國子高曰:「葬也者,藏也。藏也者,欲人之弗得見也。是故衣足以飾身,棺周於衣,椁周於棺,土周於椁,反壤樹之哉。」

92.
孔子之喪,有自燕來觀者,舍於子夏氏。子夏曰:「聖人之葬人與?人之葬聖人也。子何觀焉?昔者夫子言之曰:吾見封之若堂者矣,見若坊者矣,見若覆夏屋者矣,見若斧者矣。從若斧者焉,馬鬣封之謂也。今一日而三斬板,而已封,尚行夫子之志乎哉!」

93.
婦人不葛帶。

94.
有薦新,如朔奠。

95.
既葬,各以其服除。

96.
池視重霤。

97.
君即位而為椑,歲一漆之,藏焉。

98.
復、楔齒、綴足、飯、設飾、帷堂並作。父兄命赴者。

99.
君復,於小寢、大寢、小祖、大祖、庫門、四郊。

100.
喪不剝,奠也與?祭肉也與?既殯,旬而布材與明器。朝奠日出,夕奠逮日。父母之喪,哭無時,使必知其反也。

101.
練,練衣黃裏,縓緣,葛要絰,繩屨無絇,角瑱,鹿裘衡長袪,袪裼之可也。

102.
有殯,聞遠兄弟之喪,雖緦必往;非兄弟,雖鄰不往。所識其兄弟不同居者皆弔。

103.
天子之棺四重,水兕革棺被之,其厚三寸,杝棺一,梓棺二,四者皆周。棺束縮二衡三,衽每束一。柏椁以端長六尺。

104.
天子之哭諸侯也,爵弁絰衣。或曰:使有司哭之,為之不以樂食。

105.
天子之殯也,菆塗龍輴以椁,加斧于椁上,畢塗屋,天子之禮也。

106.
唯天子之喪,有別姓而哭。

107.
魯哀公誄孔丘曰:「天不遺耆老,莫相予位焉。嗚呼哀哉,尼父!」

108.
國亡大縣邑,公卿大夫士皆厭冠,哭於大廟,三日,君不舉。或曰:君舉而哭於后土。

109.
孔子惡野哭者。

110.
未仕者不敢稅人,如稅人,則以父兄之命。

111.
士備入而后朝夕踊。

112.
祥而縞,是月禫,徙月樂。

113.
君於士有賜帟。

 

檀弓下第四

1.
君之適長殤,車三乘;公之庶長殤,車一乘;大夫之適長殤,車一乘。

2.
公之喪,諸達官之長,杖。

3.
君於大夫,將葬,弔於宮,及出,命引之,三步則止,如是者三,君退。朝亦如之,哀次亦如之。

4.
五十無車者,不越疆而弔人。

5.
季武子寢疾,蟜固不說齊衰而入見,曰:「斯道也,將亡矣;士唯公門說齊衰。」武子曰:「不亦善乎,君子表微。」及其喪也,曾點倚其門而歌。

6.
大夫弔,當事而至,則辭焉。

弔於人,是日不樂。婦人不越疆而弔人。行弔之日不飲酒食肉焉。弔於葬者必執引,若從柩及壙,皆執紼。

7.
喪,公弔之,必有拜者,雖朋友州里舍人可也。弔曰:「寡君承事。」主人曰:「臨。」君遇柩於路,必使人弔之。大夫之喪,庶子不受弔。

8.
妻之昆弟為父後者死,哭之適室,子為主,袒免哭踊,夫入門右,使人立于門外告來者,狎則入哭。父在,哭於妻之室;非為父後者,哭諸異室。

9.
有殯,聞遠兄弟之喪,哭於側室。無側室,哭於門內之右。同國,則往哭之。

10.
子張死,曾子有母之喪,齊衰而往哭之。或曰:「齊衰不以弔。」曾子曰:「我弔也與哉?」

11.
有若之喪,悼公弔焉,子游擯,由左。

12.
齊穀王姬之喪,魯莊公為之大功。或曰:「由魯嫁,故為之服姊妹之服。」或曰:「外祖母也,故為之服。」

13.
晉獻公之喪,秦穆公使人弔公子重耳,且曰:「寡人聞之,亡國恒於斯,得國恒於斯,雖吾子儼然在憂服之中,喪亦不可久也,時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圖之。」以告舅犯。舅犯曰:「孺子其辭焉。喪人無寶,仁親以為寶。父死之謂何?又因以為利,而天下其孰能說之?孺子其辭焉!」公子重耳對客曰:「君惠弔亡臣重耳,身喪父死,不得與於哭泣之哀,以為君憂。父死之謂何?或敢有他志,以辱君義。」稽顙而不拜,哭而起,起而不私。子顯以致命於穆公。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夫稽顙而不拜,則未為後也,故不成拜。哭而起,則愛父也;起而不私,則遠利也。」

14.
帷殯非古也,自敬姜之哭穆伯始也。

15.
喪禮,哀戚之至也。節哀,順變也。君子念始之者也。

復,盡愛之道也,有禱祠之心焉。望反諸幽,求諸鬼神之道也;北面,求諸幽之義也。

拜稽顙,哀戚之至隱也。稽顙、隱之甚也。飯用米貝,弗忍虛也。不以食道,用美焉爾。

銘,明旌也,以死者為不可別已,故以其旗識之。愛之,斯錄之矣;敬之,斯盡其道焉耳。

重,主道也,殷主綴重焉,周主重徹焉。

奠以素器,以生者有哀素之心也。唯祭祀之禮,主人自盡焉爾,豈知神之所饗,亦以主人有齊敬之心也。

辟踊,哀之至也,有筭,為之節文也。

袒、括髮,變也;慍、哀之變也。去飾,去美也;袒、括髮,去飾之甚也。有所袒,有所襲,哀之節也。

弁絰葛而葬,與神交之道也,有敬心焉。周人弁而葬,殷人冔而葬。歠主人主婦室老,為其病也,君命食之也,反哭升堂,反諸其所作也;主婦入于室,反諸其所養也。

反哭之弔也,哀之至也,反而亡焉,失之矣,於是為甚。  殷既封而弔,周反哭而弔。孔子曰:「殷已愨,吾從周。」葬於北方北首,三代之達禮也,之幽之故也。

既封,主人贈,而祝宿虞尸。既反哭,主人與有司視虞牲,有司以几筵舍奠於墓左,反,日中而虞。

葬日虞,弗忍一日離也。是月也,以虞易奠。  卒哭曰成事。是日也,以吉祭易喪祭,明日,祔於祖父。其變而之吉祭也,比至於祔,必於是日也接,不忍一日末有所歸也。

殷練而祔,周卒哭而祔。孔子善殷。

16.
君臨臣喪,以巫祝桃茢執戈,惡之也,所以異於生也。

17.
喪有死之道焉,先王之所難言也。

18.
喪之朝也,順死者之孝心也,其哀離其室也,故至於祖考之廟而后行。殷朝而殯於祖,周朝而遂葬。

19.
孔子謂:為明器者,知喪道矣,備物而不可用也。哀哉!死者而用生者之器也。不殆於用殉乎哉?其曰明器,神明之也。塗車芻靈,自古有之,明器之道也。孔子謂為芻靈者善,謂為俑者不仁,殆於用人乎哉?

20.
穆公問於子思曰:「為舊君反服,古與?」子思曰:「古之君子,進人以禮,退人以禮,故有舊君反服之禮也。今之君子,進人若將加諸膝,退人若將隊諸淵,毋為戎首,不亦善乎!又何反服之禮之有?」

21.
悼公之喪,季昭子問於孟敬子曰:「為君何食?」敬子曰:「食粥,天下之達禮也。吾三臣者之不能居公室也,四方莫不聞矣,勉而為瘠則吾能,毋乃使人疑夫不以情居瘠者乎哉?我則食食。」

22.
衛司徒敬子死,子夏弔焉,主人未小斂,絰而往。子游弔焉,主人既小斂,子游出絰反哭,子夏曰:「聞之也與?」曰:「聞諸夫子,主人未改服則不絰。」

23.
曾子曰:「晏子可謂知禮也已,恭敬之有焉。」有若曰:「晏子一狐裘三十年,遣車一乘,及墓而反。國君七个,遣車七乘,大夫五个,遣車五乘,晏子焉知禮?」曾子曰:「國無道,君子恥盈禮焉。國奢,則示之以儉;國儉,則示之以禮。」

24.
國昭子之母死,問於子張曰:「葬及墓,男子婦人安位?」子張曰:「司徒敬子之喪,夫子相,男子西鄉,婦人東鄉。」曰:「噫!毋。」曰:「我喪也斯沾。爾專之,賓為賓焉,主為主焉婦人從男子皆西鄉。」

25.
穆伯之喪,敬姜晝哭;文伯之喪,晝夜哭。孔子曰:「知禮矣。」

文伯之喪,敬姜據其牀而不哭,曰:「昔者吾有斯子也,吾以將為賢人也,吾未嘗以就公室。今及其死也,朋友諸臣未有出涕者,而內人皆行哭失聲。斯子也,必多曠於禮矣夫。」

26.
季康子之母死,陳褻衣。敬姜曰:「婦人不飾,不敢見舅姑。將有四方之賓來,褻衣何為陳於斯。」命撤之。

27.
有子與子游立,見孺子慕者。有子謂子游曰:「予壹不知夫喪之踊也,予欲去之久矣。情在於斯,其是也夫?」子游曰:「禮,有微情者,有以故興物者。有直情而徑行者,戎狄之道也。禮道則不然,人喜則斯陶,陶斯咏,咏斯猶,猶斯舞,舞斯慍,慍斯戚,戚斯歎,歎斯辟,辟斯踊矣,品節斯,斯之謂禮。人死,斯惡之矣,無能也,斯倍之矣。是故制絞衾,設蔞翣,為使人勿惡也。始死,脯醢之奠,將行,遣而行之,既葬而食之,未有見其饗之者也,自上世以來,未之有舍也,為使人勿倍也。故子之所刺於禮者,亦非禮之訾也。」

28.
吳侵陳,斬祀殺厲,師還出竟,陳太宰嚭使於師。夫差謂行人儀曰:「是夫也多言,盍嘗問焉?師必有名,人之稱斯師也者,則謂之何?」大宰嚭曰:「古之侵伐者,不斬祀,不殺厲,不獲二毛。今斯師也,殺厲與?其不謂之殺厲之師與?」曰:「反爾地,歸爾子,則謂之何?」曰:「君王討敝邑之罪,又矜而赦之,師與,有無名乎?」

29.
顏丁善居喪。始死,皇皇焉如有求而弗得;及殯,望望焉如有從而弗及;既葬,慨焉如不及其反而息。

30.
子張問曰:「書云:高宗三年不言,言乃讙。有諸?」仲尼曰:「胡為其不然也?古者天子崩,王世子聽於塚宰三年。」

31.
知悼子卒,未葬,平公飲酒,師曠、李調侍,鼓鐘。杜蕢自外來,聞鐘聲曰:「安在?」曰:「在寢。」杜蕢入寢,歷階而升,酌,曰:「曠飲斯。」又酌,曰:「調飲斯。」又酌,堂上北面坐飲之。降,趨而出。平公呼而進之,曰:「蕢,曩者爾心或開予,是以不與爾言。爾飲曠何也?」曰:「子卯不樂。知悼子在堂,斯其為子卯也大矣。曠也大師也,不以詔,是以飲之也。」「爾飲調何也?」曰:「調也君之褻臣也,為一飲一食,忘君之疾,是以飲之也。」「爾飲何也?」曰:「「蕢也宰夫也,非刀匕是共,又敢與知防,是以飲之也。」平公曰:「寡人亦有過焉,酌而飲寡人。」杜蕢洗而揚觶。公謂侍者曰:「如我死,則必無廢斯爵也。」至于今,既畢獻,斯揚觶,謂之杜舉。

32.
公叔文子卒,其子戍請諡於君曰:「日月有時,將葬矣。請所以易其名者。」君曰:「昔者衛國凶饑,夫子為粥與國之餓者,是不亦惠乎?昔者衛國有難,夫子以其死衛寡人不亦貞乎?夫子聽衛國之政,脩其班制,以與四鄰交,衛國之社稷不辱,不亦文乎?故謂夫子貞惠文子。」

33.
石駘仲卒,無適子,有庶子六人,卜所以為後者。曰:「沐浴佩玉則兆。」五人者皆沐浴佩玉,石祁子曰:「孰有執親之喪,而沐浴佩玉者乎?」不沐浴佩玉。石祁子兆,衛人以龜為有知也。

34.
陳子車死於衛,其妻與其家大夫謀以殉葬,定而后陳子亢至,以告曰:「夫子疾,莫養於下,請以殉葬。」子亢曰:「以殉葬,非禮也。雖然,則彼疾當養者,孰若妻與宰?得已,則吾欲已;不得已,則吾欲以二子者之為之也。」於是弗果用。

35.
子路曰:「傷哉貧也,生無以為養,死無以為禮也。」孔子曰:「啜菽飲水盡其歡,斯之謂孝。斂手足形,還葬而無椁,稱其財,斯之謂禮。」

36.
衛獻公出奔,反於衛,及郊,將班邑於從者而后入。柳莊曰:「如皆守社稷,則孰執羈靮而從?如皆從,則孰守社稷?君反其國而有私也,毋乃不可乎?」弗果班。

37.
衛有大史曰柳莊,寢疾。公曰:「若疾革,雖當祭必告。」公再拜稽首請於尸曰:「有臣柳莊也者,非寡人之臣,社稷之臣也,聞之死,請往。」不釋服而往,遂以襚之。與之邑裘氏與縣潘氏,書而納諸棺,曰:「世世萬子孫,無變也。」

38.
陳乾昔寢疾,屬其兄弟,而命其子尊己曰:「如我死,則必大為我棺,使吾二婢子夾我。」陳乾昔死,其子曰:「以殉葬,非禮也,況又同棺乎?」弗果殺。

39.
仲遂卒于垂,壬午猶繹,萬入去籥。仲尼曰:「非禮也,卿卒不繹。」

40.
季康子之母死,公輸若方小。斂,般請以機封,將從之。公肩假曰:「不可!夫魯有初,公室視豐碑,三家視桓楹。般,爾以人之母嘗巧,則豈不得以?其毋以嘗巧者乎?則病者乎?噫!」弗果從。

41.
戰于郎,公叔禺人遇負杖入保者息,曰:「使之雖病也,任之雖重也,君子不能為謀也,士弗能死也,不可!我則既言矣。」與其鄰重汪踦往,皆死焉。魯人欲勿殤重汪踦,問於仲尼。仲尼曰:「能執干戈以衛社稷,雖欲勿殤也,不亦可乎!」

42.
子路去魯,謂顏淵曰:「何以贈我?」曰:「吾聞之也,去國則哭于墓而后行,反其國不哭,展墓而入。」謂子路曰:「何以處我?」子路曰:「吾聞之也,過墓則式,過祀則下。」

43.
工尹商陽與陳弃疾追吳師,及之,陳弃疾謂工尹商陽曰:「王事也,子手弓而可。」手弓。「子射諸。」射之,斃一人,韔弓。又及,謂之,又斃二人,每斃一人,揜其目。止其御曰:「朝不坐,燕不與,殺三人,亦足以反命矣。」孔子曰:「殺人之中,又有禮焉。」

44.
諸侯伐秦,曹桓公卒于會。諸侯請含,使之襲。

45.
襄公朝于荊,康王卒。荊人曰:「必請襲。」魯人曰:「非禮也。」荊人強之,巫先拂柩,荊人悔之。

46.
滕成公之喪,使子叔敬叔弔,進書,子服惠伯為介。及郊,為懿伯之忌,不入。惠伯曰:「政也,不可以叔父之私,不將公事。」遂入。

47.
哀公使人弔蕢尚,遇諸道。辟於路,畫宮而受弔焉。曾子曰:「蕢尚不如杞梁之妻之知禮也。齊莊公襲莒于奪,杞梁死焉。其妻迎其柩於路而哭之哀。莊公使人弔之。對曰:君之臣不免於罪,則將肆諸市朝,而妻妾執。君之臣免於罪,則有先人之敝廬在。君無所辱命。」

48.
孺子之喪,哀公欲設撥,問於有若。有若曰:「其可也,君之三臣猶設之。」顏柳曰:「天子龍輴而椁幬,諸侯輴而設幬,為榆沈,故設撥。三臣者廢輴而設撥,竊禮之不中者也,而君何學焉。」

49.
悼公之母死,哀公為之齊衰。有若曰:「為妾齊衰,禮與?」公曰:「吾得已乎哉?魯人以妻我。」

50.
季子臯葬其妻,犯人之禾,申祥以告曰:「請庚之。」子臯曰:「孟氏不以是罪予,朋友不以是弃予,以吾為邑長於斯也,買道而葬,後難繼也。」

51.
仕而未有祿者,君有饋焉曰獻,使焉曰寡君。違而君薨,弗為服也。

52.
虞而立尸,有几筵。卒哭而諱,生事畢而鬼事始已。既卒哭,宰夫執木鐸以命于宮曰:「舍故而諱新。」自寢門至于庫門。

53.
二名不偏諱,夫子之母名徵在,言在不稱徵,言徵不稱在。

54.
軍有憂,則素服哭於庫門之外,赴車不載櫜韔。

55.
有焚其先人之室,則三日哭。故曰:「新宮火,亦三日哭。」

56.
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於墓者而哀,夫子式而聽之。使子路問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憂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於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為不去也?」曰:「無苛政。」夫子曰:「小子識之,苛政猛於虎也。」

57.
魯人有周豐也者,哀公執摯請見之。而曰不可。公曰:「我其已夫。」使人問焉。曰:「有虞氏未施信於民而民信之,夏后氏未施敬於民而民敬之,何施而得斯於民也?」對曰:「墟墓之間,未施哀於民而民哀;社稷宗廟之中,未施敬於民而民敬。殷人作誓而民始畔,周人作會而民始疑。苟無禮義忠信誠愨之心以涖之,雖固結之,民其不解乎?」

58.
喪不慮居,毀不危身。喪不慮居,為無廟也;毀不危身,為無後也。

59.
延陵季子適齊,於其反也,其長子死,葬於贏博之間。孔子曰:「延陵季子,吳之習於禮者也。」往而觀其葬焉。其坎深不至於泉,其斂以時服。既葬而封,廣輪揜坎,其高可隱也。既封,左袒,右還其封且號者三,曰:「骨肉歸復于土,命也。若魂氣則無不之也,無不之也。」而遂行。孔子曰:「延陵季子之於禮也,其合矣乎。」

60.
邾婁考公之喪,徐君使容居來弔含,曰:「寡君使容居坐含進侯玉,其使容居以含。」有司曰:「諸侯之來辱敝邑者,易則易,于則于,易于雜者未之有也。」容居對曰:「容居聞之:事君不敢忘其君,亦不敢遺其祖。昔我先君駒王西討濟於河,無所不用斯言也。容居,魯人也,不敢忘其祖。」

子思之母死於衛,赴於子思,子思哭於廟。門人至曰:「庶氏之母死,何為哭於孔氏之廟乎?」子思曰:「吾過矣,吾過矣。」遂哭於他室。

61.
天子崩,三日祝先服,五日官長服,七日國中男女服,三月天下服。虞人致百祀之木,可以為棺椁者斬之,不至者,廢其祀,刎其人。

62.
齊大饑,黔敖為食於路,以待饑者食之。有饑者蒙袂輯屨貿貿然來。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曾子聞之曰:「微與?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

63.
邾婁定公之時,有弒其父者。有司以告。公瞿然失席曰:「是寡人之罪也。」曰:「寡人嘗學斷斯獄矣:臣弒君,凡在官者殺無赦;子弒父,凡在宮者殺無赦。殺其人,壞其室,洿其宮而瀦焉。蓋君踰月而后舉爵。」

64.
晉獻文子成室。晉大夫發焉。張老曰:「美哉輪焉,美哉奐焉!歌於斯,哭於斯,聚國族於斯。」文子曰:「武也得歌於斯,哭於斯,聚國族於斯,是全要領以從先大夫於九京也。」北面再拜稽首。君子謂之善頌善禱。

65.
仲尼之畜狗死,使子貢埋之,曰:「吾聞之也,敝帷不棄,為埋馬也;敝蓋不棄,為埋狗也。丘也貧,無蓋;於其封也,亦予之席,毋使其首陷焉。」路馬死,埋之以帷。

66.
季孫之母死,哀公弔焉。曾子與子貢弔焉,閽人為君在,弗內也。曾子與子貢入於其廄而脩容焉。子貢先入,閽人曰:「鄉者已告矣。」曾子後入,閽人辟之。涉內霤,卿大夫皆辟位,公降一等而揖之。君子言之曰:「盡飾之道,斯其行者遠矣。」

67.
陽門之介夫死,司城子罕入而哭之哀。晉人之覘宋者,反報於晉侯曰:「陽門之介夫死,而子罕哭之哀,而民悅,殆不可伐也。」孔子聞之曰:「善哉覘國乎!《詩》云:凡民有喪,扶服救之。雖微晉而已,天下其孰能當之。」

68.
魯莊公之喪,既葬,而絰不入庫門。士大夫既卒哭,麻不入。

69.
孔子之故人原壤,其母死,夫子助之沐椁,原壤登木曰:「久矣予之不托於音也。」歌曰:「貍首之斑然,執女手之卷然。」夫子為弗聞也者而過之,從者曰:「子未可以已乎?」夫子曰:「丘聞之,親者毋失其為親也,故者毋失其為故也。」

70.
趙文子與叔譽觀乎九原。文子曰:「死者如可作也,吾誰與歸?」叔譽曰:「其陽處父乎?」文子曰:「行並植於晉國,不沒其身,其知不足稱也。」「其舅犯乎?」文子曰:「見利不顧其君,其仁不足稱也。我則隨武子乎,利其君不忘其身,謀其身不遺其友。」晉人謂文子知人。文子其中退然如不勝衣,其言吶吶然如不出諸其口。所舉於晉國管庫之士七十有餘家,生不交利,死不屬其子焉。

71.
叔仲皮學子柳。叔仲皮死,其妻魯人也,衣衰而繆絰。叔仲衍以告,請繐衰而環絰。曰:「昔者吾喪姑姊妹亦如斯,末吾禁也。」退,使其妻為衰而環絰。

72.
成人有其兄死而不為衰者,聞子臯將為成宰,遂為衰。成人曰:「蠶則績而蟹有匡,范則冠而蟬有緌,兄則死而子臯為之衰。」

73.
樂正子春之母死,五日而不食。曰:「吾悔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惡乎用吾情。」

74.
歲旱,穆公召縣子而問然,曰:「天久不雨,吾欲暴尫而奚若?」曰:「天久不雨,而暴人之疾子,虐,毋乃不可與!」「然則吾欲暴巫而奚若?」曰:「天則不雨,而望之愚婦人,於以求之,毋乃已疏乎?」「徙市則奚若?」曰:「天子崩,巷市七日;諸侯薨,巷市三日。為之徙市,不亦可乎。」

75.
孔子曰:「衛人之祔也,離之;魯人之祔也,合之,善夫。」

王制第五

1.
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於天子,附於諸侯曰附庸。天子之三公之田視公侯,天子之卿視伯,天子之大夫視子男,天子之元士視附庸。

2.
制農田百畝。百畝之分,上農夫食九人,其次食八人,其次食七人,其次食六人,下農夫食五人。庶人在官者,其祿以是為差也。

諸侯之下士視上農夫,祿足以代其耕也。中士倍下士,上士倍中士,下大夫倍上士。卿,四大夫祿。君,十卿祿。次國之卿,三大夫祿,君,十卿祿。小國之卿,倍大夫祿,君十卿祿。

3.
次國之上卿,位當大國之中,中當其下,下當其上大夫。小國之上卿,位當大國之下卿,中當其上大夫,下當其下大夫。其有中士下士者,數各居其上之三分。

4.
凡四海之內九州,州方千里,州建百里之國三十,七十里之國六十,五十里之國百有二十,凡二百一十國,名山大澤不以封,其餘以為附庸閒田。八州,州二百一十國。

5.
天子之縣內,方百里之國九,七十里之國二十有一,五十里之國六十有三,凡九十三國。名山大澤不以朌,其餘以祿士,以為間田。

6.
凡九州,千七百七十三國,天子之元士,諸侯之附庸不與。

7.
天子百里之內以共官,千里之內以為御。

8.
千里之外,設方伯。五國以為屬,屬有長;十國以為連,連有帥;三十國以為卒,卒有正;二百一十國以為州,州有伯,八州八伯。五十六正,百六十八帥,三百三十六長。八伯各以其屬,屬於天子之老二人,分天下以為左右,曰二伯。

9.
千里之內曰甸,千里之外,曰采曰流。

10.
天子,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

11.
大國,三卿,皆命於天子,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

12.
次國,三卿,二卿命於天子,一卿命於其君,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

13.
小國,二卿,皆命於其君,下大夫五人,上士二十七人。

14.
天子使其大夫為三監,監於方伯之國,國三人。天子之縣內諸侯,祿也。

15.
外諸侯,嗣也。

16.
制:三公,一命卷;若有加,則賜也,不過九命。次國之君,不過七命,小國之君,不過五命。

17.
大國之卿,不過三命,下卿再命;小國之卿與下大夫一命。

18.
凡官民材,必先論之。論辨然後使之,任事然後爵之,位定然後祿之。

19.
爵人於朝,與士共之。刑人於市,與眾棄之。是故公家不畜刑人,大夫弗養,士遇之塗弗與言也。屏之四方,唯其所之,不及以政,亦弗故生也。

20.
諸侯之於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

21.
天子五年一巡守。

22.
歲二月,東巡守至於岱宗,柴而望祀山川;覲諸侯;問百年者就見之。命大師陳詩,以觀民風;命市納賈,以觀民之所好惡,志淫好辟;命典禮,考時月,定日,同律,禮樂制度衣服正之。山川神祇,有不舉者,為不敬,不敬者,君削以地;宗廟,有不順者,為不孝,不孝者,君絀以爵;變禮易樂者,為不從,不從者,君流;革制度衣服者,為畔,畔者君討;有功德於民者,加地進律。五月,南巡守至於南嶽,如東巡守之禮。八月,西巡守至於西嶽,如南巡守之禮。十有一月,北巡守至於北嶽,如西巡守之禮。歸,假于祖禰,用特。

23.
天子將出,類乎上帝。宜乎社,造乎禰。諸侯將出,宜乎社,造乎禰。

24.
天子無事與諸侯相見曰朝,考禮正刑一德,以尊于天子。天子賜諸侯樂,則以柷將之,賜伯子男樂,則以鼗將之。

25.
諸侯,賜弓矢然後征,賜鈇鉞然後殺,賜圭瓚然後為鬯。未賜圭瓚,則資鬯於天子。

26.
天子命之教然後為學。小學在公宮南之左,大學在郊。天子曰辟雍,諸侯曰頖宮。

27.
天子將出征,類乎上帝,宜乎社,造乎禰,禡於所征之地。受命於祖,受成於學。出征,執有罪,反,釋奠于學,以訊馘告。

28.
天子諸侯,無事,則歲三田。一為乾豆,二為賓客,三為充君之庖。無事而不田,曰不敬;田不以禮,曰暴天物。天子不合圍,諸侯不掩群。天子殺則下大綏,諸侯殺則下小綏,大夫殺則止佐車。佐車止,則百姓田獵。獺祭魚,然後虞人入澤梁。豺祭獸,然後田獵,鳩化為鷹,然後設罻羅。草木零落,然後入山林,昆蟲未蟄,不以火田。不麛,不卵,不殺胎,不殀夭,不覆巢。

29.
塚宰制國用,必於歲之杪,五穀皆入然後制國用。用地小大,視年之豐耗。以三十年之通制國用,量入以為出,祭用數之仂。喪,三年不祭,唯祭天地社稷為越紼而行事。喪用三年之仂,喪祭,用不足曰暴,有餘曰浩。祭,豐年不奢,凶年不儉。國無九年之蓄曰不足,無六年之蓄曰急,無三年之蓄曰非其國也。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雖有凶旱水溢,民無菜色,然後天子食,日舉以樂。

天子七日而殯,七月而葬。諸侯五日而殯,五月而葬。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殯,三月而葬。三年之喪,自天子達,庶人縣封,葬不為雨止,不封不樹,喪不貳事,自天子達于庶人。喪從死者,祭從生者,支子不祭。

30.
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諸侯五廟,二昭二穆,與太祖之廟而五。大夫三廟,一昭一穆,與太祖之廟而三。士一廟,庶人祭于寢。

31.
天子諸侯宗廟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嘗,冬曰烝。天子祭天地,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嶽視三公,四瀆視諸侯。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

32.
天子諸侯祭因國之在其地而無主後者。

33.
天子犆礿、祫禘、祫嘗。祫烝。諸侯礿則不禘,禘則不嘗,嘗則不烝,烝則不礿。諸侯礿,犆;禘,一犆一祫;嘗,祫;烝,祫。

34.
天子社稷皆大牢,諸侯社稷皆少牢。大夫士宗廟之祭,有田則祭,無田則薦。庶人春薦韭,夏薦麥,秋薦黍,冬薦稻。韭以卵,麥以魚,黍以豚,稻以雁。祭天地之牛,角繭栗;宗廟之牛,角握;賓客之牛,角尺。諸侯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庶人無故不食珍。

35.
庶羞不踰牲,燕衣不踰祭服,寢不踰廟。

36.
古者公田藉而不稅,市廛而不稅,關譏而不征。林麓川澤,以時入而不禁。夫圭田無征。

37.
用民之力,歲不過三日。

38.
田里不粥,墓地不請。

39.
司空執度度地,居民山川沮澤,時四時,量地遠近,興事任力。凡使民,任老者之事,食壯者之食。

40.
凡居民材,必因天地寒煖燥濕,廣谷大川異制。民生其間者異俗,剛柔輕重遲速異齊,五味異和,器械異制,衣服異宜。脩其教,不易其俗;齊其政,不易其宜。中國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東方曰夷,被髮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蠻,雕題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發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中國、夷、蠻、戎、狄,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備器,五方之民,言語不通,嗜欲不同。達其志,通其欲,東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譯。

41.
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民、居,必參相得也。無曠土,無游民,食節事時,民咸安其居,樂事勸功,尊君親上,然後興學。

42.
司徒脩六禮以節民性,明七教以興民德,齊八政以防淫,一道德以同俗,養耆老以致孝,恤孤獨以逮不足,上賢以崇德,簡不肖以絀惡。

命鄉,簡不帥教者以告,耆老皆朝于庠,元日,習射上功,習鄉上齒,大司徒帥國之俊士與執事焉。不變,命國之右鄉,簡不帥教者移之左,命國之左鄉,簡不帥教者移之右,如初禮。不變,移之郊。如初禮。不變,移之遂,如初禮。不變,屏之遠方,終身不齒。

命鄉,論秀士,升之司徒,曰選士。司徒論選士之秀者而升之學,曰俊士。升於司徒者,不征於鄉,升於學者,不征於司徒,曰造士。樂正崇四術,立四教,順先王《詩》、《書》、《禮》、《樂》以造士。春秋教以《禮》、《樂》,冬夏教以《詩》、《書》。王大子,王子,群后之大子,卿大夫元士之適子,國之俊選,皆造焉。凡入學以齒。

將出學,小胥、大胥、小樂正,簡不帥教者以告于大樂正。大樂正告於王。王命三公九卿大夫元士皆入學。不變,王親視學。不變,王三日不舉,屏之遠方,西方曰棘,東方曰寄,終身不齒。

大樂正論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諸司馬,曰進士。

司馬辨論官材,論進士之賢者以告於王,而定其論。論定然後官之,任官然後爵之,位定然後祿之。

大夫廢其事,終身不仕,死以士禮葬之。有發,則命大司徒教士以車甲。凡執技論力,適四方,羸股肱,決射御。凡執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醫卜及百工。凡執技以事上者,不貳事,不移官,出鄉不與士齒。仕於家者,出鄉不與士齒。

43.
司寇正刑明辟以聽獄訟,必三刺。有旨無簡不聽。附從輕,赦從重。

44.
凡制五刑,必即天論,郵罰麗於事。凡聽五刑之訟,必原父子之親,立君臣之義以權之。意論輕重之序,慎測淺深之量以別之。悉其聰明,致其忠愛以盡之。疑獄,汜與為共之;眾疑,赦之。必察小大之比以成之。

成獄辭,史以獄成告於正,正聽之,正以獄成告于大司寇,大司寇聽之棘木之下。大司寇以獄之成告於王,王命三公參聽之。三公以獄之成告於王,王三又,然後制刑。凡作刑罰,輕無赦。刑者侀也,侀者成也,一成而不可變,故君子盡心焉。

析言破律,亂名改作,執左道以亂政,殺。作淫聲,異服,奇技,奇器以疑眾,殺。行偽而堅,言偽而辯,學非而博,順非而澤以疑眾,殺。假於鬼神,時日,卜筮以疑眾,殺。此四誅者,不以聽。凡執禁以齊眾,不赦過。

有圭璧金璋,不粥於市。命服命車,不粥於市。宗廟之器,不粥於市。犧牲不粥於市。戎器不粥於市。用器不中度,不粥於市。兵車不中度,不粥於市。布帛精麤不中數,幅廣狹不中量,不粥於市。姦色亂正色,不粥於市。錦文珠玉成器,不粥於市。衣服飲食,不粥於市。五穀不時,果實未熟,不粥於市。木不中伐,不粥於市。禽獸魚鼈不中殺,不粥於市。關執禁以譏,禁異服,識異言。

45.
大史典禮,執簡記,奉諱惡。

46.
天子齊戒受諫。司會以歲之成,質於天子,塚宰齊戒受質。大樂正,大司寇、市,三官以其成,從質於天子。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齊戒受質,百官各以其成,質於三官。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以百官之成,質於天子,百官齊戒受質。然後,休老勞農,成歲事,制國用。

47.
凡養老,有虞氏以燕禮,夏后氏以饗禮,殷人以食禮,周人脩而兼用之。五十養於鄉,六十養於國,七十養於學,達於諸侯。

48.
八十拜君命,一坐再至,瞽亦如之。九十使人受。五十異粻,六十宿肉,七十貳膳,八十常珍,九十飲食不離寢,膳飲從遊可也。六十歲制,七十時制,八十月制,九十日脩。唯絞衾冒,死而後制。五十始衰,六十非肉不飽,七十非帛不煖,八十非人不煖,九十雖得人不煖矣。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鄉,七十杖於國,八十杖於朝,九十者天子欲有問焉,則就其室,以珍從。七十不俟朝,八十月告存,九十日有秩。五十不從力政,六十不與服戎,七十不與賓客之事,八十齊喪之事弗及也。五十而爵,六十不親學,七十致政。唯衰麻為喪。

49.
有虞氏養國老於上庠,養庶老於下庠。夏后氏養國老於東序,養庶老於西序。殷人養國老於右學,養庶老於左學。周人養國老於東膠,養庶老於虞庠,虞庠在國之西郊。有虞氏皇而祭,深衣而養老。夏后氏收而祭,燕衣而養老。殷人冔而祭,縞衣而養老。周人冕而祭,玄衣而養老。凡三王養老皆引年。

八十者一子不從政,九十者其家不從政。廢疾非人不養者一人不從政。父母之喪,三年不從政。齊衰大功之喪,三月不從政。將徙於諸侯,三月不從政。自諸侯來徙家,期不從政。

50.
少而無父者謂之孤,老而無子者謂之獨,老而無妻者謂之矜,老而無夫者謂之寡。此四者,天民之窮而無告者也,皆有常餼。

51.
瘖、聾、跛、躃、斷者、侏儒、百工,各以其器食之。

52.
道路,男子由右,婦人由左,車從中央。父之齒隨行,兄之齒雁行,朋友不相踰。輕任并,重任分,斑白者不提挈。君子耆老不徒行,庶人耆老不徒食。

53.
大夫祭器不假。祭器未成,不造燕器。

54.
方一里者為田九百畝。方十里者,為方一里者百,為田九萬畝。方百里者,為方十里者百,為田九十億畝。方千里者,為方百里者百,為田九萬億畝。

55.
自恒山至於南河,千里而近。自南河至於江,千里而近。自江至於衡山,千里而遙。自東河至於東海,千里而遙。自東河至於西河,千里而近。自西河至於流沙,千里而遙。西不盡流沙,南不盡衡山,東不近東海,北不盡恒山,凡四海之內,斷長補短,方三千里,為田八十萬億一萬億畝。方百里者,為田九十億畝,山陵林麓川澤溝瀆城郭宮室塗巷,三分去一,其餘六十億畝。

56.
古者以周尺八尺為步,今以周尺六尺四寸為步。古者百畝,當今東田百四十六畝三十步。古者百里,當今百二十一里六十步四尺二寸二分。

57.
方千里者,為方百里者百。封方百里者三十國,其餘,方百里者七十。又封方七十裏者六十,為方百里者二十九,方十里者四十。其餘,方百里者四十,方十里者六十。又封方五十里者二十──為方百里者三十──其餘,方百里者十,方十里者六十。名山大澤不以封,其餘以為附庸間田。諸侯之有功者,取於間田以祿之;其有削地者,歸之間田。

天之之縣內,方千里者為方百里者百。封方百里者九,其餘方百里者九十一。又封方七十里者二十一,為方百里者十,方十里者二十九,其餘,方百里者八十,方百里者八十,方十里者七十一。又封方五十里者六十三,為方百里者十五,方十里者七十五,其餘方百里者六十四,方十里者九十六。

58.
諸侯之下士祿食九人,中士食十八人,上士食三十六人。下大夫食七十二人,卿食二百八十八人。君食二千八百八十人。次國之卿食二百一十六人,君食二千一百六十人。小國之卿食百四十四人,君食千四百四十人。次國之卿,命於其君者,如小國之卿。

天子之大夫為三監,監於諸侯之國者,其祿視諸侯之卿,爵視次國之君,其祿取之於方伯之地。方伯為朝天子,皆有湯沐之邑於天子之縣內,視元士。諸侯世子世國,大夫不世爵。使以德,爵以功,未賜爵,視天子之元士,以君其國。諸侯之大夫,不世爵祿。

59.
六禮:冠、昏、喪、祭、鄉、相見。七教:父子、兄弟、夫婦、君臣、長幼、朋友、賓客。八政:飲食、衣服、事為、異別、度、量、數、制。

月令第六

1.
孟春之月,日在營室,昏參中,旦尾中。其日甲乙。其帝大皡,其神句芒。其蟲鱗。其音角,律中大簇,其數八。其味酸,其臭羶,其祀戶,祭先脾。

2.
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魚上冰,獺祭魚,鴻鴈來。

3.
天子居青陽左个。乘鸞路,駕蒼龍,載青旂,衣青衣,服倉玉;食麥與羊,其器疏以達。

4.
是月也,以立春。先立春三日,大史謁之天子曰:「某日立春,盛德在木。」天子乃齊。立春之日,天子親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春於東郊。還反,賞公卿大夫於朝。

5.
命相布德和令,行慶施惠,下及兆民。慶賜遂行,毋有不當。

6.
乃命大史守典奉法,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離不貸,毋失經紀,以初為常。

7.
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穀于上帝。乃擇元辰,天子親載耒耜,措之於參保介之御間,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躬耕帝藉。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諸侯九推。反,執爵于大寢,三公九卿諸侯大夫皆御,命曰勞酒。

8.
是月也,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天地和同,草木萌動。王命布農事,命田舍東郊,皆脩封疆,審端經術。善相丘陵阪險,原隰,土地所宜,五穀所殖,以教道民,必躬親之。田事既飭,先定準直,農乃不惑。

9.
是月也,命樂正入學習舞。乃脩祭典。命祀山林川澤犧牲毋用牝。

10.
禁止伐木。毋覆巢,毋殺孩蟲、胎、夭、飛鳥。毋麛、毋卵。毋聚大眾,毋置城郭。掩骼埋胔。

11.
是月也,不可以稱兵,稱兵必天殃。兵戎不起,不可從我始。毋變天之道,毋絕地之理,毋亂人之紀。

12.
孟春行夏令,則雨水不時,草木蚤落,國時有恐。行秋令則民其大疫,猋風暴雨總至,藜莠蓬蒿並興。行冬令則水潦為敗,雪霜大摯,首種不入。

13.
仲春之月,日在奎,昏弧中,旦建星中。其日甲乙,其帝大皡,其神句芒,其蟲鱗。其音角,律中夾鐘。其數八。其味酸,其臭羶。其祀戶,祭先脾。

14.
始雨水,桃始華,倉庚鳴,鷹化為鳩。

15.
天子居青陽大廟,乘鸞路,駕倉龍,載青旂,衣青衣,服倉玉,食麥與羊。其器疏以達。是月也,安萌芽,養幼少,存諸孤。擇元日,命民社。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毋肆掠,止獄訟。

16.
是月也,玄鳥至。至之日,以大牢祠于高禖。天子親往,后妃帥九嬪御。乃禮天子所御,帶以弓韣,授以弓矢,于高禖之前。

17.
是月也,日夜分。雷乃發聲,始電,蟄蟲咸動,啟戶始出。先雷三日,奮木鐸以令兆民曰:「雷將發聲,有不戒其容止者,生子不備,必有凶災!」日夜分,則同度量,鈞衡石,角斗甬,正權概。

18.
是月也,耕者少舍。乃脩闔扇,寢廟畢備。毋作大事,以妨農之事。是月也,毋竭川澤,毋漉陂池,毋焚山林。

19.
天子乃鮮羔開冰,先薦寢廟。

20.
上丁,命樂正習舞,釋菜。天子乃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親往視之。仲丁,又命樂正入學習舞。

21.
是月也,祀不用犧牲,用圭璧,更皮幣。

22.
仲春行秋令,則其國大水,寒氣總至,寇戎來征。行冬令,則陽氣不勝,麥乃不熟,民多相掠。行夏令,則國乃大旱,暖氣早來,蟲螟為害。

23.
季春之月,日在胃,昏七星中,旦牽牛中。其日甲乙。其帝大皡,其神句芒。其蟲鱗。其音角,律中姑洗。其數八。其味酸,其臭羶。其祀戶,祭先脾。

24.
桐始華,田鼠化為鴽,虹始見,萍始生。

25.
天子居青陽石个,乘鸞路,駕倉龍,載青旂,衣青衣,服倉玉。食麥與羊。其器疏以達。

26.
是月也,天子乃薦鞠衣于先帝。命舟牧覆舟,五覆五反。乃告舟備具於天子焉,天子始乘舟。薦鮪于寢廟,乃為麥祈實。

27.
是月也,生氣方盛,陽氣發泄,句者畢出,萌者盡達。不可以內。天子布德行惠,命有司發倉廩,賜貧窮,振乏絕,開府庫,出幣帛,周天下。勉諸侯,聘名士,禮賢者。

28.
是月也,命司空曰:「時雨將降,下水上騰,循行國邑,周視原野,脩利隄防,道達溝瀆,開通道路,毋有障塞。田獵罝罘羅網畢翳餧獸之藥,毋出九門。」

29.
是月也,命野虞毋伐桑柘。鳴鳩拂其羽,戴勝降於桑。具曲植蘧筐。后妃齊戒,親東向躬桑。禁婦女毋觀,省婦使以勸蠶事。蠶事既登,分繭稱絲效功,以共郊廟之服,毋有敢惰。

是月也,命工師令百工審五庫之量,金錢、皮革筋、角齒、羽箭幹、脂膠丹漆,毋或不良。

30.
百工咸理,監工日號,毋悖于時,毋或作為淫巧以蕩上心。

31.
是月之末,擇吉日,大合樂,天子乃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親往視之。

32.
是月也,乃合累牛騰馬,遊牝於牧。犧牲駒犢,舉書其數。

33.
命國難,九門磔攘,以畢春氣。

34.
季春行冬令,則寒氣時發,草木皆肅,國有大恐。行夏令,則民多疾疫,時雨不降,山林不收。行秋令,則天多沈陰,淫雨蚤降,兵革並起。

35.
孟夏之月,日在畢,昏翼中,旦婺女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蟲羽。其音徵,律中中呂。其數七。其味苦,其臭焦。其祀竈,祭先肺。螻蟈鳴,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

36.
天子居明堂左个,乘朱路,駕赤駵,載赤旂,衣朱衣,服赤玉,食菽與雞。其器高以粗。

37.
是月也,以立夏。先立夏三日,大史謁之天子曰:「某日立夏,盛德在火。」天子乃齊。立夏之日,天子親帥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夏於南郊。還反,行賞,封諸侯,慶賜遂行,無不欣說。

38.
乃命樂師,習合禮樂。命太尉,贊桀俊,遂賢良,舉長大,行爵出祿,必當其位。

是月也,繼長增高,毋有壞墮,毋起土功,毋發大為,毋伐大樹。是月也,天子始絺。命野虞出行田原,為天子勞農勸民,毋或失時。

39.
命司徒巡行縣鄙,命農勉作,毋休于都。

是月也,驅獸毋害五穀,毋大田獵。農乃登麥,天子乃以彘嘗麥,先薦寢廟。是月也,聚畜百藥。靡草死,麥秋至。斷薄刑,決小罪,出輕繫。蠶事畢,后妃獻繭。乃收繭稅,以桑為均,貴賤長幼如一,以給郊廟之服。

40.
是月也,天子飲酎,用禮樂。

41.
孟夏行秋令,則苦雨數來,五穀不滋,四鄙入保。行冬令,則草木蚤枯,後乃大水,敗其城郭。行春令,則蝗蟲為災,暴風來格,秀草不實。

42.
仲夏之月,日在東井,昏亢中,旦危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蟲羽。其音徵,律中蕤賓。其數七。其味苦,其臭焦。其祀竈,祭先肺。

43.
小暑至,螳螂生,鵙始鳴,反舌無聲。

44.
天子居明堂太廟,乘朱路,駕赤駵,載赤旂,衣朱衣,服赤玉,食菽與雞。其器高以粗。養壯佼。

45.
是月也,命樂師脩鞀鞞鼓,均琴瑟管簫,執干戚戈羽,調竽笙竾簧,飭鍾磬柷敔。

46.
命有司為民祈祀山川百源,大雩帝,用盛樂。乃命百縣,雩祀百辟卿士有益於民者,以祈穀實。

47.
農乃登黍。是月也,天子乃以雛嘗黍,羞以含桃,先薦寢廟。

48.
令民毋艾藍以染,毋燒灰,毋暴布,門閭毋閉,關市毋索。挺重囚,益其食。

49.
遊牝別群,則縶騰駒,班馬政。

50.
是月也,日長至,陰陽爭,死生分。君子齊戒,處必掩身,毋躁,止聲色,毋或進,薄滋味,毋致和,節嗜欲,定心氣。百官靜事毋刑,以定晏陰之所成。

51.
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木堇榮。

52.
是月也,毋用火南方;可以居高明,可以遠眺望,可以升山陵,可以處臺榭。

53.
仲夏行冬令,則雹凍傷穀,道路不通,暴兵來至;行春令,則五穀晚熟,百螣時起,其國乃饑。行秋令,則草木零落,果實早成,民殃於疫。

54.
季夏之月,日在柳。昏火中,旦奎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蟲羽。其音徵,律中林鍾。其數七。其味苦,其臭焦。其祀竈,祭先肺。溫風始至,蟋蟀居壁,鷹乃學習,腐草為螢。

55.
天子居明堂右个,乘朱路,駕赤駵,載赤旂,衣朱衣,服赤玉。食菽與雞,其器高以粗。

56.
命漁師伐蛟取鼉,登龜取黿。命澤人納材葦。

57.
是月也,命四監大合百縣之秩芻,以養犧牲。令民無不咸出其力,以共皇天上帝名山大川四方之神,以祠宗廟社稷之靈,以為民祈福。

58.
是月也,命婦官染采,黼黻文章,必以法故,無或差貸。黑黃倉赤,莫不質良,無敢詐偽,以給郊廟祭祀之服,以為旗章,以別貴賤等給之度。

59.
是月也,樹木方盛,乃命虞人入山行木,毋有斬伐。不可以興土功,不可以合諸侯,不可以起兵動眾,毋舉大事,以搖養氣,毋發令而待,以妨神農之事也。水潦盛昌,神農將持功,舉大事則有天殃。

60.
是月也,土潤溽暑,大雨時行,燒薙行水,利以殺草,如以熱湯。可以糞田疇,可以美土疆。

61.
季夏行春令,則穀實鮮落,國多風欬,民乃遷徙。行秋令則丘隰水潦,禾稼不熟,乃多女災。行冬令,則風寒不時,鷹隼蚤鷙,四鄙入保。

62.
中央土,其日戊己。其帝黃帝,其神后土。其蟲倮。其音宮,律中黃鍾之宮。其數五。其味甘,其臭香。其祀中霤,祭先心。天子居大廟大室;乘大路,駕黃駵,載黃旂,衣黃衣,服黃玉。食稷與牛,其器圜以閎。

63.
孟秋之月,日在翼,昏建星中,旦畢中。其日庚辛。其帝少皡,其神蓐收。其蟲毛。其音商,律中夷則。其數九。其味辛,其臭腥。其祀門,祭先肝。

64.
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鷹乃祭鳥,用始行戮。

65.
天子居總章左个,乘戎路,駕白駱,載白旂,衣白衣,服白玉。食麻與犬,其器廉以深。

66.
是月也,以立秋。先立秋三日,大史謁之天子曰:「某日立秋,盛德在金。」天子乃齊。立秋之日,天子親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秋於西郊。還反,賞軍帥武人於朝。天子乃命將帥,選士厲兵,簡練桀俊,專任有功,以征不義,詰誅暴慢,以明好惡,順彼遠方。

是月也,命有司脩法制,繕囹圄,具桎梏,禁止姦,慎罪邪,務搏執。命理瞻傷,察創,視折,審斷。決獄訟,必端平。戮有罪,嚴斷刑。天地始肅,不可以贏。

是月也,農乃登穀。天子嘗新。先薦寢廟。命百官,始收斂。完隄防,謹壅塞,以備水潦。脩宮室,坏牆垣,補城郭。是月也,毋以封諸侯,立大官,毋以割地,行大使,出大幣。

67.
孟秋行冬令,則陰氣大勝,介蟲敗穀,戎兵乃來。行春令,則其國乃旱,陽氣復還,五穀無實。行夏令,則國多火災,寒熱不節,民多虐疾。

68.
仲秋之月,日在角,昏牽牛中,旦觜觿中。其日庚辛。其帝少皡,其神蓐收。其蟲毛。其音商,律中南呂。其數九。其味辛,其臭腥。其祀門,祭先肝。

69.
盲風至,鴻雁來,玄鳥歸,群鳥養羞。

70.
天子居總章大廟,乘戎路,駕白駱,載白旂,衣白衣,服白玉。食麻與犬,其器廉以深。

71.
是月也,養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飲食。

72.
乃命司服,具飭衣裳,文繡有恒,制有小大,度有長短。衣服有量,必循其故,冠帶有常。

73.
乃命有司,申嚴百刑,斬殺必當,毋或枉橈;枉橈不當,反受其殃。

74.
是月也,乃命宰祝,循行犧牲,視全具,案芻豢,瞻肥瘠,察物色。必比類,量小大,視長短,皆中度。五者備當,上帝其饗。

75.
天子乃難,以達秋氣。

76.
以犬嘗麻,先薦寢廟。

77.
是月也,可以築城郭,建都邑,穿竇窖,脩囷倉。

78.
乃命有司,趣民收斂,務畜菜,多積聚。乃勸種麥,毋或失時;其有失時,行罪無疑。

79.
是月也,日夜分,雷始收聲。蟄蟲坏戶。殺氣浸盛,陽氣日衰,水始涸。

80.
日夜分,則同度量,平權衡,正鈞石,角斗甬。是月也,易關市,來商旅,納貨賄,以便民事。四方來集,遠鄉皆至,則財不匱,上無乏用,百事乃遂。

81.
凡舉大事,毋逆大數,必順其時,慎因其類。

82.
仲秋行春令,則秋雨不降,草木生榮,國乃有恐。行夏令,則其國乃旱,蟄蟲不藏,五穀復生。行冬令,則風災數起,收雷先行,草木蚤死。

83.
季秋之月,日在房,昏虛中,旦柳中。其日庚辛。其帝少皡,其神蓐收。其蟲毛。其音商,律中無射。其數九。其味辛。其臭腥。其祀門,祭先肝。

84.
鴻鴈來賓,爵入大水為蛤,鞠有黃華,豺乃祭獸戮禽。

85.
天子居總章右个,乘戎路,駕白駱,載白旂,衣白衣,服白玉。食麻與犬,其器廉以深。

86.
是月也,申嚴號令,命百官貴賤無不務內,以會天地之藏,無有宣出。

87.
乃命塚宰,農事備收。舉五穀之要,藏帝藉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月也,霜始降,則百工休。

88.
乃命有司曰:「寒氣總至,民力不堪,其皆入室。

89.
上丁,命樂正入學習吹。

90.
是月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于天子。

91.
合諸侯,制百縣,為來歲受朔日,與諸侯所稅於民輕重之法。貢職之數,以遠近土地所宜為度,以給郊廟之事,無有所私。

92.
是月也,天子乃教於田獵,以習五戎,班馬政。命僕及七騶咸駕,載旌旐、授車以級,整設於屏外。司徒搢撲,北面誓之。天子乃厲飾,執弓挾矢以獵,命主祠祭禽于四方。

93.
是月也,草木黃落,乃伐薪為炭。

94.
蟄蟲咸俯在內,皆瑾其戶。乃趣獄刑,毋留有罪。收祿秩之不當,供養之不宜者。

95.
是月也,天子乃以犬嘗稻,先薦寢廟。

96.
季秋行夏令,則其國大水,冬藏殃敗,民多鼽嚏。行冬令,則國多盜賊,邊境不寧,土地分裂。行春令則暖風來至,民氣解惰,師興不居。

97.
孟冬之月,日在尾,昏危中,旦七星中。其日壬癸。其帝顓頊,其神玄冥。其蟲介。其音羽,律中應鍾。其數六,其味鹹,其臭朽。其祀行,祭先腎。

98.
水始冰,地始凍,雉入大水為蜃,虹藏不見。

99.
天子居玄堂左个,乘玄路,駕鐵驪,載玄旂,衣黑衣,服玄玉。食黍與彘,其器閎以奄。

100.
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大史謁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齊。立冬之日,天子親帥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於北郊。還反,賞死事,恤孤寡。

101.
是月也,命大史釁龜筴,占兆審卦吉凶,是察阿黨,判罪無有掩蔽。

102.
是月也,天子始裘。

103.
命有司曰:「天氣上騰,地氣下降,天地不通,閉塞而成冬。」命百官謹蓋藏。命司徒循行積聚,無有不斂。坏城郭,戒門閭,脩鍵閉,慎管籥,固封疆,備邊竟,完要塞,謹關梁,塞徯徑。

104.
飭喪紀,辨衣裳,審棺椁之厚薄,塋丘壟之大小高卑厚薄之度,貴賤之等級。

105.
是月也,命工師效功,陳祭器,按度程。毋或作為淫巧以蕩上心,必功致為上。物勒工名,以考其誠,功有不當,必行其罪,以窮其情。

106.
是月也,大飲烝。

107.
天子乃祈來年于天宗,大割祠于公社及門閭,臘先祖五祀,勞農以休息之。

108.
天子乃命將帥講武,習射御角力。

109.
是月也,乃命水虞漁師,收水泉池澤之賦。毋或敢侵削眾庶兆民,以為天子取怨于下,其有若此者,行罪無赦。

110.
孟冬行春令,則凍閉不密,地氣上泄,民多流亡。行夏令,則國多暴風,方冬不寒,蟄蟲復出。行秋令,則雪霜不時,小兵時起,土地侵削。

111.
仲冬之月,日在斗,昏東壁中,旦軫中。其日壬癸。其帝顓頊,其神玄冥。其蟲介。其音羽,律中黃鍾。其數六,其味鹹,其臭朽。其祀行,祭先腎。

112.
冰益壯,地始坼,鶡旦不鳴,虎始交。

113.
天子居玄堂大廟,乘玄路,駕鐵驪,載玄旂,衣黑衣,服玄玉。食黍與彘,其器閎以奄。

114.
飭死事。命有司曰:「土事毋作,慎毋發蓋,毋發室屋,及起大眾,以固而閉。地氣沮泄,是謂發天地之房,諸蟄則死,民必疾疫,又隨以喪,命之曰暢月。」

115.
是月也,命奄尹,申宮令,審門閭,謹房室,必重閉。省婦事,毋得淫,雖有貴戚近習,毋有不禁。

116.
乃命大酋,秫稻必齊,麴為必時,湛熾必絜,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齊必得。兼用六物,大酋監之,毋有差貸。

117.
天子命有司祈四海大川名源淵澤井泉。

118.
是月也,農有不收藏積聚者,馬牛畜獸有放佚者,取之不詰。山林藪澤,有能取蔬食、田獵禽獸者,野虞教道之。其有相侵奪者,罪之不赦。

是月也,日短至。陰陽爭,諸生蕩。君子齊戒,處必掩身。身欲寧,去聲色,禁耆欲。安形性,事欲靜,以待陰陽之所定。

119.
芸始生,荔挺出,蚯蚓結,麋角解,水泉動。

120.
日短至,則伐木,取竹箭。是月也,可以罷官之無事,去器之無用者。

121.
塗闕廷門閭,築囹圄,此以助天地之閉藏也。

122.
仲冬行夏令,則其國乃旱,氛霧冥冥,雷乃發聲。行秋令,則天時雨汁,瓜瓠不成,國有大兵。行春令,則蝗蟲為敗,水泉咸竭,民多疥癘。

123.
季冬之月,日在婺女,昏婁中,旦氐中。其日壬癸。其帝顓頊,其神玄冥。其蟲介。其音羽,律中大呂。其數六,其味鹹,其臭朽。其祀行,祭先腎。

124.
雁北鄉,鵲始巢,雉雊,雞乳。

125.
天子居玄堂右个,乘玄路,駕鐵驪,載玄旂,衣黑衣,服玄玉。食黍與彘,其器閎以奄。

126.
命有司大難,旁磔,出土牛,以送寒氣。

127.
征鳥厲疾。乃畢山川之祀,及帝之大臣,天之神祇。

128.
是月也,命漁師始漁。天子親往,乃嘗魚,先薦寢廟。

129.
冰方盛,水澤腹堅。命取冰,冰以入。令告民出五種。命農計耦耕事,脩耒耜,具田器。

130.
命樂師大合吹而罷。

131.
乃命四監收秩薪柴,以共郊廟及百祀之薪燎。是月也,日窮於次,月窮於紀,星回於天。數將幾終,歲且更始。專而農民,毋有所使。

132.
天子乃與公卿大夫,共飭國典,論時令,以待來歲之宜。

133.
乃命大史次諸侯之列,賦之犧牲,以共皇天上帝社稷之饗。乃命同姓之邦,共寢廟之芻豢。命宰歷卿大夫至于庶民土田之數,而賦犧牲,以共山林名川之祀。凡在天下九州之民者,無不咸獻其力,以共皇天上帝社稷寢廟山林名川之祀。

134.
季冬行秋令,則白露早降,介蟲為妖,四鄙入保;行春令,則胎夭多傷,國多固疾,命之曰逆;行夏令則水潦敗國,時雪不降,冰凍消釋。

曾子問第七

1.
曾子問曰:「君薨而世子生,如之何?」孔子曰:「卿大夫士從攝主,北面,於西階南。大祝裨冕,執束帛,升自西階盡等,不升堂,命毋哭。祝聲三,告曰:某之子生,敢告。升,奠幣于殯東几上,哭,降。眾主人卿大夫士,房中,皆哭不踊。盡一哀,反位。遂朝奠。小宰升舉幣。三日,眾主人卿大夫士,如初位,北面。大宰大宗大祝皆裨冕。少師奉子以衰,祝先,子從,宰宗人從。入門,哭者止。子升自西階,殯前北面,祝立于殯東南隅。祝聲三,曰:某之子某,從執事,敢見。子拜稽顙哭。祝、宰、宗人,眾主人,卿大夫士,哭踊,三者三,降,東反位。皆袒,子踊,房中亦踊,三者三,襲衰,杖,奠出。大宰命祝史,以名徧告于五祀山川。

2.
曾子問曰:「如已葬而世子生,則如之何?」孔子曰:「大宰大宗從大祝而告于禰。三月,乃名于禰,以名徧告及社稷宗廟山川。」

3.
孔子曰:「諸侯適天子,必告于祖,奠于禰。冕而出視朝,命祝史告于社稷宗廟山川。乃命國家五官而後行,道而出。告者五日而徧,過是,非禮也。凡告,用牲幣,反亦如之。諸侯相見,必告于禰,朝服而出視朝,命祝史告于五廟所過山川;亦命國家五官,道而出。反必親告于祖禰,乃命祝史告至于前所告者,而后聽朝而入。」

4.
曾子問曰:「並有喪,如之何?何先何後?」孔子曰:「葬,先輕而後重;其奠也,先重而後輕,禮也。自啟及葬,不奠,行葬不哀次,反葬奠,而後辭於殯,遂脩葬事。其虞也,必重而後輕,禮也。」

5.
孔子曰:「宗子雖七十,無無主婦,非宗子,雖無主婦可也。」

6.
曾子問曰:「將冠子,冠者至,揖讓而入,聞齊衰大功之喪,如之何?」孔子曰:「內喪則廢,外喪則冠而不醴,徹饌而埽,即位而哭。如冠者未至,則廢。如將冠子而未及期日,而有齊衰大功小功之喪,則因喪服而冠。除喪不改冠乎?」孔子曰:「天子賜諸侯大夫冕弁服於大廟,歸設奠,服賜服,於斯乎有冠醮,無冠醴。父沒而冠,則已冠埽地而祭于禰;已祭,而見伯父叔父,而后饗冠者。」

7.
曾子問曰:「祭如之何則不行旅酬之事矣?」孔子曰:「聞之,小祥者,主人練祭而不旅,奠酬於賓,賓弗舉,禮也。昔者,魯昭公練而舉酬行旅,非禮也;孝公大祥,奠酬弗舉,亦非禮也。」

8.
曾子問曰:「大功之喪,可以與於饋奠之事乎?」孔子曰:「豈大功耳!自斬衰以下皆可,禮也。曾子曰:「不以輕服而重相為乎?」孔子曰:「非此之謂也。天子諸侯之喪,斬衰者奠。大夫,齊衰者奠。士,則朋友奠,不足,則取於大功以下者;不足,則反之。」

曾子問曰:「小功可以與於祭乎?」孔子曰:「何必小功耳!自斬衰以下與祭,禮也。」曾子曰:「不以輕喪而重祭乎?」孔子曰:「天子諸侯之喪祭也,不斬衰者不與祭。大夫,齊衰者與祭。士,祭不足,則取於兄弟大功以下者。

9.
曾子問曰:「相識?有喪服可以與於祭乎?」孔子曰:「緦不祭,又何助於人。」

10.
曾子問曰:「廢喪服,可以與於饋奠之事乎?」孔子曰:「說衰與奠,非禮也,以擯相可也。」

11.
曾子問曰:「昬禮既納幣,有吉日,女之父母死,則如之何?」孔子曰:「壻使人弔。如壻之父母死,則女之家亦使人弔。父喪稱父,母喪稱母。父母不在,則稱伯父世母。壻,已葬,壻之伯父致命女氏曰:『某之子有父母之喪,不得嗣為兄弟,使某致命。』女氏許諾,而弗敢嫁,禮也。壻免喪,女之父母使人請,壻弗取,而后嫁之,禮也。女之父母死,壻亦如之。」

12.
曾子問曰:「親迎,女在塗,而壻之父母死,如之何?」孔子曰:「女改服布深衣,縞總以趨喪。女在塗,而女之父母死,則女反。如壻親迎,女未至,而有齊衰大功之喪,則如之何?」孔子曰:「男不入,改服於外次;女入,改服於內次;然後即位而哭。」曾子問曰:「除喪則不復昏禮乎?」孔子曰:「祭,過時不祭,禮也,又何反於初?」

13.
孔子曰:「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燭,思相離也。取婦之家,三日不舉樂,思嗣親也。三月而廟見,稱來婦也,擇日而祭於禰,成婦之義也。」

14.
曾子問曰:「女未廟見而死,則如之何?」孔子曰:「不遷於祖,不祔於皇姑,壻不杖,不菲,不次,歸葬于女氏之黨,示未成婦也。」

15.
曾子問曰:「取女,有吉日而女死,如之何?」孔子曰:「壻齊衰而弔,既葬而除之。夫死亦如之。」

曾子問曰:「喪有二孤,廟有二主,禮與?」孔子曰:「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嘗禘郊社,尊無二上。未知其為禮也。昔者齊桓公亟舉兵,作偽主以行。及反,藏諸祖廟。廟有二主,自桓公始也。喪之二孤,則昔者衛靈公適魯,遭季桓子之喪,衛君請弔,哀公辭不得命,公為主,客人弔。康子立於門右,北面。公揖讓升自東階,西鄉。客升自西階弔。公拜,興,哭,康子拜稽顙於位,有司弗辯也。今之二孤,自季康子之過也。

16.
曾子問曰:「古者師行,必以遷廟主行乎?」孔子曰:「天子巡守,以遷廟主行,載于齊車,言必有尊也。今也,取七廟之主以行,則失之矣。當七廟五廟無虛主。虛主者,唯天子崩,諸侯薨與去其國,與祫祭於主,為無主耳。吾聞諸老聃曰:『天子崩,國君薨,則祝取群廟之主而藏諸祖廟,禮也。卒哭成事而后,主各反其廟。君去其國,大宰取群廟之主以從,禮也。祫祭於祖,則祝迎四廟之主。主出廟入廟必蹕。』老聃云。」

17.
曾子問曰:「古者師行無遷主,則何主?」孔子曰:「主命。」問曰:「何謂也?」孔子曰:「天子諸侯將出,必以幣帛皮圭告于祖禰,遂奉以出,載于齊車以行。每舍,奠焉而后就舍。反必告,設奠卒,斂幣玉,藏諸兩階之間,乃出。蓋貴命也。」

18.
子游問曰:「喪慈母如母,禮與?」孔子曰:「非禮也。古者,男子外有傳,內有慈母,君命所使教子也,何服之有?昔者,魯昭公少喪其母,有慈母良,及其死也,公弗忍也,欲喪之。有司以聞,曰:『古之禮,慈母無服,今也君為之服,是逆古之禮而亂國法也;若終行之,則有司將書之以遺後世。無乃不可乎?』公曰:『古者天子練冠以燕居。』公弗忍也,遂練冠以喪慈母。喪慈母,自魯昭公始也。」

19.
曾子問曰:「諸侯旅見天子,入門,不得終禮,廢者幾?」孔子曰:「四。」請問之。曰:「大廟火,日食,后之喪,雨霑服失容,則廢。如諸侯皆在而日食,則從天子救日,各以其方色與其兵。大廟火,則從天子救火,不以方色與兵。」

20.
曾子問曰:「諸侯相見,揖讓入門,不得終禮,廢者幾?」孔子曰:「六。」請問之。曰:「天子崩,大廟火,日食,后夫人之喪,雨霑服失容,則廢。」

21.
曾子問曰:「天子嘗禘郊社五祀之祭,簠簋既陳,天子崩,后之喪,如之何?」孔子曰:「廢。」

22.
曾子問曰:「當祭而日食,大廟火,其祭也如之何?」孔子曰:「接祭而已矣。如牲至,未殺,則廢。

23.
天子崩,未殯,五祀之祭不行;既殯而祭,其祭也,尸入,三飯不侑,酳不酢而已矣。自啟至于反哭,五祀之祭不行;已葬而祭,祝畢獻而已。」

24.
曾子問曰:「諸侯之祭社稷,俎豆既陳,聞天子崩,后之喪,君薨,夫人之喪,如之何?」孔子曰:「廢。自薨比至於殯,自啟至于返哭,奉帥天子。」

25.
曾子問曰:「大夫之祭,鼎俎既陳,籩豆既設,不得成禮,廢者幾?」孔子曰:「九。」請問之。曰:「天子崩,后之喪,君薨,夫人之喪,君之大廟火,日食,三年之喪,齊衰,大功,皆廢。外喪自齊衰以下,行也。其齊衰之祭也,尸入,三飯不侑,酳不酢而已矣;大功酢而已矣。小功、緦,室中之事而已矣。土之所以異者,緦不祭,所祭於死者無服則祭。」

曾子問曰:「三年之喪,弔乎?」孔子曰:「三年之喪,練,不群立,不旅行。君子禮以飾情,三年之喪而弔哭,不亦虛乎?」

曾子問曰:「大夫士有私喪,可以除之矣,而有君服焉,其除之也如之何?」孔子曰:「有君喪服於身,不敢私服,又何除焉?於是乎有過時而弗除也。君之喪,服除而後殷祭,禮也。」

26.
曾子問曰:「父母之喪,弗除可乎?」孔子曰:「先王制禮,過時弗舉,禮也;非弗能勿除也,患其過於制也,故君子過時不祭,禮也。」

27.
曾子問曰:「君薨,既殯,而臣有父母之喪,則如之何?」孔子曰:「歸居于家,有殷事,則之君所,朝夕否。」曰:「君既為,而臣有父母之喪,則如之何?」孔子曰:歸哭而反送君。曰:「君未殯,而臣有父母之喪,則如之何?」孔子曰:「歸殯,反于君所,有殷事則歸,朝夕否。大夫,室老行事;士,則子孫行事。大夫內子,有殷事,亦之君所,朝夕否。」

28.
賤不誄貴,幼不誄長,禮也。唯天子,稱天以誄之。諸侯相誄,非禮也。

29.
曾子問曰:「君出疆以三年之戒,以椑從。君薨,其入如之何?」孔子曰:「共殯服,則子麻,弁絰,疏衰,菲,杖。入自闕,升自西階。如小斂,則子免而從柩,入自門,升自阼階。君大夫士一節也。」

曾子問曰:「君之喪既引,聞父母之喪,如之何?」孔子曰:「遂。既封而歸,不俟子。」

曾子問曰:「父母之喪既引,及塗,聞君薨,如之何?」孔子曰:「遂。既封,改服而往。」

30.
曾子問曰:「宗子為士,庶子為大夫,其祭也如之何?」孔子曰:「以上牲祭於宗子之家,祝曰:『孝子某為介子某薦其常事。』若宗子有罪,居于他國,庶子為大夫,其祭也,祝曰:孝子某使介子某執其常事。攝主不厭祭,不旅,不假,不綏祭,不配。布奠於賓,賓奠而不舉,不歸肉。其辭於賓曰:『宗兄宗弟宗子在他國,使某辭。』「

31.
曾子問曰:「宗子去在他國,庶子無爵而居者,可以祭乎?」孔子曰:「祭哉!」請問:「其祭如之何?」孔子曰:「望墓而為壇,以時祭。若宗子死,告于墓而后祭於家。宗子死,稱名不言孝,身沒而已。」子游之徒,有庶子祭者以此,若義也。今之祭者,不首其義,故誣於祭也。

32.
曾子問曰:「祭必有尸乎?若厭祭亦可乎?」孔子曰:「祭成喪者必有尸,尸必以孫,孫幼,則使人抱之;無孫,則取於同姓可也。祭殤必厭,蓋弗成也。祭成喪而無尸,是殤之也。」孔子曰:「有陰厭,有陽厭。」曾子問曰:「殤不祔祭,何謂陰厭陽厭?」孔子曰:「宗子為殤而死,庶子弗為後也。其吉祭,特牲。祭殤不舉,無肵俎,無玄酒,不告利成,是謂陰厭。凡殤,與無後者,祭於宗子之家,當室之白,尊于東房,是謂陽厭。」

33.
曾子問曰:「葬引至於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孔子曰:「昔者,吾從老聃助葬於巷黨,及堩,日有食之,老聃曰:『丘!止柩,就道右,止哭以聽變。』既明,反而后行。曰:『禮也。』反葬,而丘問之曰:『夫柩不可以反者也,日有食之,不知其已之遲數,則豈如行哉?』老聃曰:『諸侯朝天子,見日而行,逮日而舍奠。大夫使,見日而行,逮日而舍。夫柩不蚤出,不暮宿。見星而行者,唯罪人與奔父母之喪者乎?日有食之,安知其不見星也。且君子行禮,不以人之親痁患。』吾聞諸老聃云。」

34.
曾子問曰:「為君使而卒於舍,《禮》曰:『公館復,私館不復。』凡所使之國,有司所授舍,則公館已,何謂私館不復也?」孔子曰:「善乎問之也!自卿大夫士之家曰私館,公館與公所為曰公館。公館復,此之謂也。」

35.
曾子問曰:「下殤,土周葬于園,遂輿機而往,塗邇故也。今墓遠,則其葬也如之何?」孔子曰:「吾聞諸老聃曰:『昔者史佚有子而死,下殤也。墓遠,召公謂之曰:「何以不棺斂於宮中?」史佚曰:「吾敢乎哉?」召公言於周公,周公曰:「豈不可?」史佚行之。下殤用棺衣棺,自史佚始也。』」

36.
曾子問曰:「卿大夫將為尸於公,受宿矣,而有齊衰內喪,則如之何?」孔子曰:「出舍於公館以待事,禮也。」孔子曰:「尸弁冕而出,卿大夫皆下之,尸必式,必有前驅。」

37.
子夏問曰:「三年之喪卒哭,金革之事無辟也者,禮與?初有司與?」孔子曰:「夏后氏三年之喪,既殯而致事,殷人既葬而致事。記曰:「君子不奪人之親,亦不可奪親也,此之謂乎?」子夏曰:「金革之事無辟也者,非與?」孔子曰:「吾聞諸老聃曰:『昔者魯公伯禽有為為之也。今以三年之喪,從其利者,吾弗知也。』」

文王世子第八

1.
文王之為世子,朝於王季,日三。雞初鳴而衣服,至於寢門外,問內豎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內豎曰:「安。」文王乃喜。乃日中又至,亦如之。及莫,又至,亦如之。其有不安節,則內豎以告文王,文王色憂,行不能正履。王季復膳,然後亦復初。食上,必在,視寒煖之節,食下,問所膳,命膳宰曰:「末有原!」應曰:「諾。」然後退。

武王帥而行之,不敢有加焉。文王有疾,武王不說冠帶而養。文王一飯,亦一飯,文王再飯,亦再飯。旬有二日乃間。

文王謂武王曰:「女何夢矣?」武王對曰:「夢帝與我九齡。」文王曰:「女以為何也?」武王曰:「西方有九國焉,君王其終撫諸?」文王曰:「非也。古者謂年齡,齒亦齡也。我百爾九十,吾與爾三焉。」文王九十七乃終,武王九十三而終。

成王幼,不能涖阼,周公相,踐阼而治。抗世子法於伯禽,欲令成王之知父子君臣長幼之道也。成王有過,則撻伯禽,所以示成王世子之道也。文王之為世子也。

2.
凡學世子及學士,必時:春夏學干戈,秋冬學羽籥,皆於東序。小樂正學干,大胥贊之。籥師學戈,籥師丞贊之,胥鼓南。春誦夏弦,大師詔之;瞽宗秋學禮,執禮者詔之;冬讀書,典書者詔之。禮在瞽宗,書在上庠。

3.
凡祭與養老,乞言,合語之禮,皆小樂正詔之於東序。大樂正學舞干戚,語說,命乞言,皆大樂正授數,大司成論說在東序。

4.
凡侍坐於大司成者,遠近間三席,可以問。終則負牆,列事未盡,不問。

5.
凡學,春官釋奠于其先師,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學者,必釋奠于先聖先師,及行事,必以幣。凡釋奠者,必有合也,有國故則否。

6.
凡大合樂,必遂養老。凡語于郊者,必取賢斂才焉。或以德進,或以事舉,或以言揚。曲藝皆誓之,以待又語。三而有一焉,乃進其等,以其序,謂之郊人。遠之於成均以及取爵於上尊也。

7.
始立學者,既興器用幣,然後釋菜,不舞不授器,乃退。儐于東序,一獻,無介語可也。教世子。

8.
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禮樂。樂,所以脩內也;禮,所以脩外也。禮樂交錯於中,發形於外,是故其成也懌,恭敬而溫文。立大傅少傅以養之,欲其知父子君臣之道也。大傅審父子君臣之道以示之,少傅奉世子,以觀大傅之德行而審喻之。大傅在前,少傅在後;入則有保,出則有師,是以教喻而德成也。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者也;保也者,慎其身以輔翼之而歸諸道者也。《記》曰:「虞夏商周,有師保,有疑丞,設四輔及三公。不必備,唯其人。」語使能也。君子曰德,德成而教尊,教尊而官正,官正而國治,君之謂也。仲尼曰:「昔者周公攝政,踐阼而治,抗世子法於伯禽,所以善成王也。聞之曰:『為人臣者,殺其身有益於君則為之。』況于其身以善其君乎?周公優為之,是故知為人子,然後可以為人父;知為人臣,然後可以為人君;知事人,然後能使人。成王幼,不能涖阼,以為世子,則無為也,是故抗世子法於伯禽,使之與成王居,欲令成王之知父子君臣長幼之義也。君之於世子也,親則父也,尊則君也。有父之親,有君之尊,然後兼天下而有之。是故,養世子不可不慎也。行一物而三善皆得者,唯世子而已。其齒於學之謂也。故世子齒於學,國人觀之曰:「將君我而與我齒讓,何也?」曰:「有父在則禮然。」然而眾知父子之道矣。其二曰:「將君我而與我齒讓,何也?」曰:「有君在則禮然。」然而眾著於君臣之義也。其三曰:「將君我而與我齒讓,何也?」曰:「長長也。」然而眾知長幼之節矣。故父在斯為子,居在斯謂之臣,君子與臣之節,所以尊君親親也。故學之為父子焉,學之為君臣焉,學之為長幼焉,父子君臣長幼之道得,而國治。語曰:「樂正司業,父師司成,一有元良,萬國以貞。」世子之謂也。周公踐阼。

庶子之正於公族者,教之以孝弟睦友子愛,明父子之義,長幼之序。其朝于公,內朝則東面北上,臣有貴者以齒。其在外朝,則以官,司士為之。其在宗廟之中,則如外朝之位,宗人授事,以爵以官,其登餕獻受爵,則以上嗣。

庶子治之,雖有三命,不踰父兄,其公大事,則以其喪服之精麤為序。雖於公族之喪亦如之,以次主人。若公之族燕,則異姓為賓,膳宰為主人,公與父兄齒。族食,世降一等。

9.
其在軍,則守於公禰。公若有出疆之政,庶子以公族之無事者守於公宮,正室守大廟,諸父守貴宮貴室,諸子諸孫守下宮下室。

10.
五廟之孫,祖廟未毀,雖為庶人,冠、取妻必告,死必赴,練祥則告。族之相為也,宜弔不弔,宜免不免,有司罰之。至於賵賻承含,皆有正焉。

公族其有死罪,則磬于甸人。其刑罪,則纖剸,亦告于甸人。公族無宮刑。獄成,有司讞於公。其死罪,則曰某之罪在大辟;其刑罪,則曰某之罪在小辟。公曰:「宥之。」有司又曰:「在辟。」公又曰:「宥之。」有司又曰:「在辟。」及三宥,不對,走出,致刑于甸人。公又使人追之曰:「雖然,必赦之。」有司對曰:「無及也!」反命於公,公素服不舉,為之變,如其倫之喪。無服,親哭之。

11.
公族朝 于內朝,內親也。雖有貴者以齒,明父子也。外朝以官,體異姓也。宗廟之中,以爵為位,崇德也。宗人授事以官,尊賢也。登餕受爵以上嗣,尊祖之道也。喪紀以服之輕重為序,不奪人親也。公與族燕則以齒,而孝弟之道達矣。其族食世降一等,親親之殺也。戰則守於公禰,孝愛之深也。正室守大廟,尊宗室,而君臣之道著矣。諸父諸兄守貴室,子弟守下室,而讓道達矣。

12.
五廟之孫,祖廟未毀,雖及庶人,冠、取妻必告,死必赴,不忘親也。親未絕而列於庶人,賤無能也。敬弔臨賻賵,睦友之道也。古者庶子之官治,而邦國有倫。邦國有倫,而眾鄉方矣。公族之罪,雖親不以犯有司,正術也,所以體百姓也。刑于隱者,不與國人慮兄弟也。弗弔,弗為服,哭于異姓之廟,為忝祖遠之也。素服居外,不聽樂,私喪之也,骨肉之親無絕也。公族無宮刑,不翦其類也。

13.
天子視學,大昕鼓徵,所以警眾也。眾至,然後天子至,乃命有司行事,興秩節,祭先師先聖焉。有司卒事,反命,始之養也。適東序,釋奠於先老,遂設三老五更群老之席位焉。適饌省醴,養老之珍具,遂發咏焉,退,脩之以孝養也。反,登歌《清廟》,既歌而語,以成之也。言父子君臣長幼之道,合德音之致,禮之大者也。下管象,舞大武,大合眾以事,達有神,興有德也。正君臣之位,貴賤之等焉,而上下之義行矣。有司告以樂闋,王乃命公侯伯子男及群吏曰:「反,養老幼於東序。」終之以仁也。

14.
是故,聖人之記事也,慮之以大,愛之以敬,行之以禮,脩之以孝養,紀之以義,終之以仁。

15.
是故古之人一舉事,而眾皆知其德之備也。古之君子,舉大事,必慎其終始,而眾安得不喻焉?《兌命》曰:「念終始典於學。」

世子之記曰:「朝夕至於大寢之門外,問於內豎曰:『今日安否何如?』內豎曰:『今日安。』世子乃有喜色。其有不安節,則內豎以告世子,世子色憂不滿容。內豎言:復初,然後亦復初。」朝夕之食上,世子必在,視寒暖之節。食下,問所膳羞。必知所進,以命膳宰,然後退。若內豎言疾,則世子親齊玄而養。膳宰之饌,必敬視之,疾之藥,必親嘗之。嘗饌善,則世子亦能食;嘗饌寡,世子亦不能飽。以至於復初,然後亦復初。

禮運第九

1.
昔者仲尼與於蜡賓,事畢,出遊於觀之上,喟然而嘆。仲尼之嘆,蓋嘆魯也。言偃在側曰:「君子何嘆?」孔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脩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里,以賢勇知,以功為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

2.
言偃復問曰:「如此乎禮之急也。」孔子曰:「夫禮,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詩》曰:『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是故夫禮,必本於天,為於地,列於鬼神,達於喪祭射御冠昏朝聘。故聖人以禮示之,故天下國家可得而正也。」

3.
言偃復問曰:「夫子之極言禮也,可得而聞與?」孔子曰:「我欲觀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徵也,吾得《夏時》焉。我欲觀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徵也,吾得《坤乾》焉。《坤乾》之義,《夏時》之等,吾以是觀之。

4.
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其燔黍捭豚,汙尊而抔飲,蕢桴而土鼓,猶若可以致其敬於鬼神。及其死也,升屋而號,告曰:『皐!某復。』然後飯腥而苴孰。故天望而地藏也,體魄則降,知氣在上,故死者北首,生者南鄉,皆從其初。

5.
昔者先王未有宮室,冬則居營窟,夏則居橧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實,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未有麻絲,衣其羽皮。

6.
後聖有作,然後脩火之利,范金合土,以為臺榭宮室牖戶,以炮以燔,以亨以炙,以為醴酪,治其麻絲,以為布帛,以養生送死,以事鬼神上帝,皆從其朔。

7.
故玄酒在室,醴盞在戶,粢醍在堂,澄酒在下。陳其犧牲,備其鼎俎,列其琴瑟管磬鐘鼓,脩其祝嘏,以降上神與其先祖,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齊上下,夫婦有所。是謂承天之祜。

8.
作其祝號,玄酒以祭,薦其血毛,腥其俎,孰其殽,與其越席,疏布以冪,衣其澣帛,醴醆以獻,薦其燔炙,君與夫人交獻,以嘉魂魄,是謂合莫。

9.
然後退而合亨,體其犬豕牛羊,實其簠簋籩豆鉶羹。祝以孝告,嘏以慈告,是謂大祥,此禮之大成也。」

10.
孔子曰:「於呼哀哉!我觀周道,幽厲傷之,吾舍魯何適矣!魯之郊禘,非禮也,周公其衰矣!杞之郊也禹也,宋之郊也契也,是天子之事守也。故天子祭天地,諸侯祭社稷。

11.
祝嘏莫敢易其常古,是謂大假。

12.
祝嘏辭說,藏於宗祝巫史,非禮也,是謂幽國。醆斝及尸君,非禮也,是謂僭君。

13.
冕弁兵革藏於私家,非禮也,是謂脅君。

14.
大夫具官,祭器不假,聲樂皆具,非禮也,是謂亂國。

15.
故仕於公曰臣,仕於家曰僕。三年之喪,與新有昏者,期不使。以衰裳入朝,與家僕雜居齊齒,非禮也,是謂君與臣同國。故天子有田以處其子孫,諸侯有國以處其子孫,大夫有采以處其子孫,是謂制度。故天子適諸侯,必舍其祖廟,而不以禮籍入,是謂天子壞法亂紀。諸侯非問疾弔喪而入諸臣之家,是謂君臣為謔。

16.
是故,禮者君之大柄也,所以別嫌明微,儐鬼神,考制度,別仁義,所以治政安君也。故政不正,則君位危,君位危,則大臣倍,小臣竊。刑肅而俗敝,則法無常,法無常,而禮無列。禮無列,則士不事也。刑肅而俗敝,則民弗歸也。是謂疵國。

17.
故政者君之所以藏身也。是故夫政,必本於天,殽以降命。命降于社之謂殽地,降于祖廟之謂仁義,降於山川之謂興作,降於五祀之謂制度。此聖人所以藏身之固也。

18.
故聖人參於天地,並於鬼神,以治政也。處其所存,禮之序也;玩其所樂,民之治也。故天生時而地生財,人其父生而師教之,四者,君以正用之,故君者立於無過之地也。

19.
故君者所明也,非明人者也。君者所養也,非養人者也。君者所事也,非事人者也。故君明人則有過,養人則不足,事人則失位。故百姓則君以自治也,養君以自安也,事君以自顯也。故禮達而分定,故人皆愛其死而患其生。

20.
故用人之知去其詐,用人之勇去其怒,用人之仁去其貪。

21.
故國有患,君死社稷謂之義,大夫死宗廟謂之變。

22.
故聖人耐以天下為一家,以中國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於其義,明於其利,達於其患,然後能 為之。

23.
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何謂人義?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十者,謂之人義。講信脩睦,謂之人利。爭奪相殺,謂之人患。故聖人所以治人七情,脩十義,講信脩睦,尚辭讓,去爭奪,舍禮何以治之?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貧苦,人之大惡存焉。故欲惡者,心之大端也。人藏其心,不可測度也,美惡皆在其心不見其色也,欲一以窮之,舍禮何以哉?

24.
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25.
故天秉陽。垂日星;地秉陰,竅於山川。播五行於四時,和而后月生也。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闕。五行之動,迭相竭也。五行四時十二月,還相為本也。五聲六律十二管,還相為宮也。五味六和十二食,還相為質也。五色六章十二衣,還相為質也。

26.
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別聲被色而生者也。故聖人作則,必以天地為本,以陰陽為端,以四時為柄,以日星為紀,月以為量,鬼神以為徒,五行以為質,禮義以為器,人情以為田,四靈以為畜,以天地為本,故物可舉也。以陰陽為端,故情可睹也。以四時為柄,故事可勸也。以日星為紀,故事可列也。月以為量,故功有藝也。鬼神以為徒,故事有守也。五行以為質,故事可復也。禮義以為器,故事行有考也。人情以為田,故人以為奧也。四靈以為畜,故飲食有由也。

何謂四靈?麟鳳龜龍,謂之四靈。故龍以為畜,故魚鮪不淰。鳳以為畜,故鳥不獝。麟以為畜,故獸不狘。龜以為畜,故人情不失。

27.
故先王秉蓍龜,列祭祀,瘞繒,宣祝嘏辭說,設制度,故國有禮,官有御,事有職,禮有序。

28.
故先王患禮之不達於下也。

29.
故祭帝於郊,所以定天位也,祀社於國,所以列地利也,祖廟所以本仁也,山川所以儐鬼神也,五祀所以本事也。故宗祝在廟,三公在朝,三老在學。王前巫而後史,卜筮瞽侑皆在左右,王中心無為也,以守至正。

30.
故禮行於郊,而百神受職焉;禮行於社,而百貨可極焉;禮行於祖廟,而孝慈服焉,禮行於五祀,而正法則焉。故自郊社祖廟山川五祀,義之脩而禮不藏也。

31.
是故夫禮,必本於大一,分而為天地,轉而為陰陽,變而為四時,列而為鬼神。其降曰命,其官於天也。

32.
夫禮必本於天,動而之地,列而之事,變而從時,協於分藝,其居人也曰養,其行之以貨力,辭讓,飲食冠昏喪祭射御朝聘。

33.
故禮義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講信脩睦而固人之肌膚之會,筋骸之束也。所以養生送死事鬼神之大端也。所以達天道順人情之大竇也。

34.
故唯聖人為知禮之不可以已也,故壞國,喪家,亡人,必先去其禮。故禮之於人也,猶酒之有糵也,君子以厚,小人以薄。

35.
故聖王脩義之柄、禮之序,以治人情。故人情者,聖王之田也。脩禮以耕之,陳義以種之,講學以耨之,本仁以聚之,播樂以安之。 故禮也者,義之實也。協諸義而協,則禮雖先王未之有,可以義起也。義者,藝之分,仁之節也。協於藝,講於仁,得之者強。仁者,義之本也,順之體也,得之者尊。故治國不以禮,猶無耜而耕也。為禮不本於義,猶耕而弗種也。為義而不講之以學,猶種而弗耨也。講之於學而不合之以仁,猶耨而弗獲也。合之以仁而不安之以樂,猶穫而弗食也。安之以樂而不達於順,猶食而弗肥也。

四體既正,膚革充盈,人之肥也。父子篤,兄弟睦,夫婦和,家之肥也。大臣法,小臣廉,官職相序,君臣相正,國之肥也。天子以德為車,以樂為御。諸侯以禮相與,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是謂大順。大順者,所以養生送死事鬼神之常也故事大積焉而不苑,並行而不繆,細行而不失。深而通,茂而有間。連而不相及也,動而不相害也,此順之至也。故明順,然後能守危也。

36.
故禮之不同也,不豐也,不殺也,所以持情而合危也。故聖王所以順,山者不使居川,不使渚者居中原,而弗敝也。用水火金木,飲食必時。合男女,頒爵位,必當年德。用民必順。故無水旱昆蟲之災,民無凶饑妖孽之疾。故天不愛其道,地不愛其寶,人不愛其情。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車,河出馬圖,鳳凰麒麟皆在郊棷,龜龍在宮沼,其餘鳥獸之卵胎,皆可俯而闚也。則是無故,先王能脩禮以達義,體信以達順故,此順之實也。」

 

禮器第十

1.
禮器,是故大備。大備,盛德也。禮釋回,增美質,措則正,施則行。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故君子有禮,則外諧而內無怨,故物無不懷仁,鬼神饗德。

2.
先王之立禮也,有本有文。忠信,禮之本也;義理,禮之文也。無本不立,無文不行。

3.
禮也者,合於天時,設於地財,順於鬼神,合於人心,理萬物者也。是故天時有生也,地理有宜也,人官有能也,物曲有利也。故天不生,地不養,君子不以為禮,鬼神弗饗也。居山以魚鼈為禮,居澤以鹿豕為禮,君子謂之不知禮。故必舉其定國之數,以為禮之大經,禮之大倫。以地廣狹,禮之薄厚,與年之上下。是故年雖大殺,為不匡懼,則上之制禮也節矣。

4.
禮,時為大,順次之,體次之,宜次之,稱次之。堯授舜,舜授禹。湯放桀,武王伐紂。時也。《詩》云:匪革其猶,聿追來孝。

5.
天地之祭,宗廟之事,父子之道,君臣之義,倫也。

6.
社稷山川之事,鬼神之祭,體也。

7.
喪祭之用,賓客之交,義也。

8.
羔豚而祭,百官皆足,大牢而祭,不必有餘,此之謂稱也。諸侯以龜為寶,以圭為瑞,家不寶龜,不藏圭,不臺門,言有稱也。

9.
禮,有以多為貴者:天子七廟,諸侯五,大夫三,士一。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諸公十有六,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諸侯七介七牢,大夫五介五牢。天子之席五重,諸侯之席三重,大夫再重,天子崩七月而葬,五重八翣;諸侯五月而葬,三重六翣;大夫三月而葬,再重四翣。此以多為貴也。

10.
有以少為貴者:天子無介,祭天特牲。天子適諸侯,諸侯膳以犢。諸侯相朝,灌用鬱鬯,無籩豆之薦。大夫聘禮以脯醢。天子一食,諸侯再,大夫士三,食力無數。大路繁纓一就,次路繁纓七就。圭璋特,琥璜爵。鬼神之祭單席。諸侯視朝,大夫特,士旅之。此以少為貴也。

11.
有以大為貴者:宮室之量,器皿之度,棺椁之厚,丘封之大。此以大為貴也。

12.
有以小為貴者:宗廟之祭,貴者獻以爵,賤者獻以散,尊者舉觶,卑者舉角。五獻之尊,門外缶,門內壺,君尊瓦甒。此以小為貴也。

13.
有以高為貴者:天子之堂九尺,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天子諸侯臺門。此以高為貴也。

14.
有以下為貴者。至敬不壇,埽地而祭。天子諸侯之尊廢禁,大夫士棜禁,此以下為貴也。

15.
禮有以文為貴者。天子龍袞,諸侯黼,大夫黻,士玄衣纁裳。天子之冕,朱綠藻十有二旒,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士三。此以文為貴也。

16.
有以素為貴者。至敬無文,父黨無容,大圭不琢,大羹不和;大路素而越席,犧尊疏布鼏,樿杓,此以素為貴也。孔子曰:「禮,不可不省也!禮不同,不豐,不殺。」此之謂也。蓋言稱也。

17.
禮之以多為貴者,以其外心者也。德發揚,詡萬物,大理物博,如此,則得不以多為貴乎?故君子樂其發也。禮之以少為貴者,以其內心者也。德為之致也精微。觀天下之物無可以稱其德者,如此,則得不以少為貴乎?是故君子慎其獨也。

18.
古之聖人,內之為尊,外之為樂,少之為貴,多之為美。是故先生之制禮也,不可多也,不可寡也,唯其稱也。

19.
是故君子大牢而祭,謂之禮,匹士大牢而祭,謂之攘。管仲鏤簋朱紘,山節藻梲,君子以為濫矣。晏平仲祀其先人,豚肩不揜豆。澣衣濯冠以朝,君子以為隘矣。

20.
是故,君子之行禮也,不可不慎也。為之紀也,紀散而為亂。孔子曰:「我戰則克,祭則受福。」蓋得其道矣。

君子曰:「祭祀不祈,不麾蚤,不樂葆大,不善嘉事,牲不及肥大,薦不美多品。」

21.
孔子曰:「臧文仲安知禮!夏父弗綦逆祀,而弗止也,燔柴於奧。夫奧者,老婦之祭也,盛於盆,尊於瓶。」

22.
禮也者,猶體也。體不備,君子謂之不成人。設之不當,猶不備也。

禮有大有小,有顯有微。大者不可損,小者不可益,顯者不可揜,微者不可大也。故經禮三百,曲禮三千,其致一也。未有入室而不由戶者。君子之於禮也,有所竭情盡慎,致其敬而誠若,有美而文而誠若。君子之於禮也,有直而行也,有曲而殺也,有經而等也,有順而討也,有為斬而播也,有推而進也,有放而文也,有放而不致也,有順而摭也。

三代之禮一也,民共由之。或素或青,夏造殷因。

23.
周坐尸,詔侑武方,其禮亦然,其道一也。夏立尸而卒祭,殷坐尸。周旅酬六尸。曾子曰:「周禮其猶醵與!」

24.
君子曰:禮之近人情者,非其至者也。郊血,大饗腥,三獻爓,一獻孰。是故君子之於禮也,非作而致其情也,此有由始也。是故七介以相見也,不然則已愨;三辭三讓而至,不然則已蹙。故魯人將有事於上帝,必先有事於頖宮。晉人將有事於河,必先有事於惡池。齊人將有事於泰山,必先有事於配林。三月繫,七日戒,三日宿,慎之至也。

25.
故禮有擯詔,樂有相步,溫之至也。禮也者,反本脩古,不忘其初者也。故凶事不詔,朝事以樂;醴酒之用,玄酒之尚;割刀之用,鸞刀之貴;莞簟之安,而藁鞂之設。是故,先王之制禮也,必有主也。故可述而多學也。

26.
君子曰:無節於內者,觀物弗之察矣。欲察物而不由禮,弗之得矣。故作事不以禮,弗之敬矣;出言不以禮,弗之信矣。故曰:禮也者,物之致也。

27.
是故,昔先王之制禮也,因其財物而致其義焉爾。故作大事,必順天時,為朝夕必放於日月,為高必因丘陵,為下必因川澤。是故天時雨澤,君子達亹亹焉。

28.
是故,昔先王尚有德,尊有道,任有能。舉賢而置之,聚眾而誓之。是故因天事天,因地事地,因名山升中于天,因吉土以饗帝于郊。升中于天,而鳳凰降,龜龍假。饗帝於郊,而風雨節,寒暑時,是故聖人南面而立,而天下大治。

29.
天道至教,聖人至德。廟堂之上,罍尊在阼,犧尊在西,廟堂之下,縣鼓在西,應鼓在東。君在阼,夫人在房。大明生於東,月生於西,此陰陽之分,夫婦之位也。

30.
君西酌犧象,夫人東酌罍尊,禮交動乎上,樂交應乎下,和之至也。

31.
禮也者,反其所自生;樂也者,樂其所自成。是故先王之制禮也以節事,脩樂以道志。故觀其禮樂,而治亂可知也。蘧伯玉曰:「君子之人達。」故觀其器,而知其工之巧,觀其發,而知其人之知。故曰:君子慎其所以與人者。

32.
大廟之內敬矣!君親牽牲,大夫贊幣而從。君親制祭,夫人薦盎。君親割牲,夫人薦酒。卿大夫從君,命婦從夫人。洞洞乎其敬也,屬屬乎其忠也,勿勿乎其欲其饗之也。納牲詔於庭,血毛詔於室,羹定詔於堂,三詔皆不同位,蓋道求而未得也。設祭于堂,為祊乎外,故曰:於彼乎?於此乎?

33.
一獻質,三獻文,五獻察,七獻神。

34.
大饗其王事與?三牲魚腊,四海九州之美味也,籩豆之薦,四時之和氣也。內金,示和也。束帛加璧,尊德也。龜為前列,先知也。金次之,見情也。丹漆絲纊竹箭,與眾共財也。其餘無常貨,各以其國之所有,則致遠物也。其出也,《肆夏》而送之,蓋重禮也。

35.
祀帝於郊,敬之至也。宗廟之祭,仁之至也。喪禮,忠之至也。備服器,仁之至也。賓客之用幣,義之至也。故君子欲觀仁義之道,禮其本也。

君子曰:「甘受和,白受采。忠信之人,可以學禮。苟無忠信之人,則禮不虛道。是以得其人之為貴也。」

36.
孔子曰:「誦詩三百,不足以一獻;一獻之禮,不足以大饗。大饗之禮,不足以大旅;大旅具矣,不足以饗帝。毋輕議禮!」

37.
子路為季氏宰。季氏祭,逮闇而祭,日不足,繼之以燭。雖有強力之容,肅敬之心,皆倦怠矣。有司跛倚以臨祭,其為不敬大矣。他日祭,子路與,室事交乎戶,堂事交乎階,質明而始行事,晏朝而退。孔子聞之曰:「誰謂由也而不知禮乎?」

效特牲第十一

1.
效特牲,而社稷大牢。天子適諸侯,諸侯膳用犢,諸侯適天子,天子賜之禮大牢。貴誠之義也。故天子牲孕弗食也,祭帝弗用也。大路繁纓一就,先路三就,次路五就。郊血,大饗腥,三獻爓,一獻孰。至敬不饗味而貴氣臭也。諸侯為賓,灌用鬱鬯。灌用臭也,大饗,尚腶脩而已矣。

2.
大饗,君三重席而酢焉。三獻之介,君專席而酢焉。此降尊以就卑也。

3.
饗禘有樂,而食嘗無樂,陰陽之義也。凡飲,養陽氣也;凡食,養陰氣也。故春禘而秋嘗,春饗孤子,秋食耆老,其義一也。而食嘗無樂。飲,養陽氣也,故有樂;食,養陰氣也,故無聲。凡聲,陽也。

4.
鼎俎奇而籩豆偶,陰陽之義也。籩豆之實,水土之品也。不敢用褻味而貴多品,所以交於旦明之義也。

5.
賓入大門而奏《肆夏》,示易以敬也。卒爵而樂闋,孔子屢歎之。奠酬而工升歌,發德也。歌者在上,匏竹在下,貴人聲也。樂由陽來者也,禮由陰作者也,陰陽和而萬物得。

6.
旅幣無方,所以別土地之宜,而節遠邇之期也。龜為前列,先知也,以鐘次之,以和居參之也。虎豹之皮,示服猛也。束帛加璧,往德也。

7.
庭燎之百,由齊桓公始也。大夫之奏《肆夏》也,由趙文子始也。

8.
朝覲,大夫之私覿,非禮也。大夫執圭而使,所以申信也;不敢私覿,所以致敬也。而庭實私覿,何為乎諸侯之庭?為人臣者,無外交,不敢貳君也。

9.
大夫而饗君,非禮也。大夫強而君殺之,義也;由三桓始也。天子無客禮,莫敢為主焉。君適其臣,升自阼階,不敢有其室也。覲禮,天子不下堂而見諸侯。下堂而見諸侯,天子之失禮也,由夷王以下。

10.
諸侯之宮縣,而祭以白牡,擊玉磬,朱干設錫,冕而舞大武,乘大路,諸侯之僭禮也。臺門而旅樹,反坫,繡黼,丹朱中衣,大夫之僭禮也。故天子微,諸侯僭。大夫強,諸侯脅。於此相貴以等,相覿以貨,相賂以利,而天下之禮亂矣。

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諸侯。而公廟之設於私家,非禮也,由三桓始也。

11.
天子存二代之後,猶尊賢也。尊賢不過二代。諸侯不臣寓公。故古者寓公不繼世。

12.
君之南鄉,荅陽之義也。臣之北面,荅君也。

13.
大夫之臣不稽首,非尊家臣,以辟君也。大夫有獻弗親。君有賜不面拜,為君之荅己也。

14.
鄉人禓,孔子朝服立于阼,存室神也。

15.
孔子曰:「射之以樂也,何以聽?何以射?」孔子曰:「士,使之射,不能,則辭以疾,縣弧之義也。」孔子曰:「三日齊,一日用之,猶恐不敬,二日伐鼓,何居?」

16.
孔子曰:「繹之於庫門內,祊之於東方,朝市之于西方,失之矣。」

17.
社祭土而主陰氣也。君南鄉於北墉下,荅陰之義也。日用甲,用日之始也。天子大社必受霜露風雨,以達天地之氣也。是故喪國之社屋之,不受天陽也,薄社北牖,使陰明也。社所以神地之道也。地載萬物,天垂象。取財於地,取法於天,是以尊天而親地也,故教民美報焉。家主中霤而國主社,示本也。唯為社事,單出里。唯為社田,國人畢作。唯社,丘乘共粢盛,所以報本反始也。

18.
季春出火,為焚也。然後簡其車賦而歷其卒伍,而君親誓社,以習軍旅。左之右之,坐之起之,以觀其習變也。而流示之禽,而鹽諸利,以觀其不犯命也。求服其志,不貪其得。故以戰則克,以祭則受福。

19.
天子適四方,先柴。

20.
郊之祭也,迎長日之至也,大報天而主日也。兆於南郊,就陽位也。埽地而祭,於其質也。器有陶匏,以象天地之性也。於郊,故謂之郊。牲用騂,尚赤也。用犢,貴誠也。郊之用辛也,周之始郊日以至。卜郊,受命于祖廟,作龜于禰宮,尊祖親考之義也。卜之日,王立于澤,親聽誓命,受教諫之義也。獻命庫門之內,戒百官也。大廟之命,戒百姓也。祭之日,王皮弁以聽祭報,示民嚴上也。喪者不哭,不敢凶服,氾埽反道,鄉為田燭。弗命而民聽上。祭之日,王被袞以象天,戴冕,璪十有二旒,則天數也。乘素車,貴其質也;旂十有二旒,龍章而設日月,以象天也。天垂象,聖人則之。郊所以明天道也。帝牛不吉,以為稷牛。帝牛必在滌三月,稷牛唯具,所以別事天神與人鬼也。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此所以配上帝也。郊之祭也,大報本反始也。

21.
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為蜡。蜡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蜡之祭也,主先嗇而祭司嗇也。祭百種以報嗇也。饗農及郵表畷,禽獸,仁之至,義之盡也。古之君子,使之必報之。迎貓,為其食田鼠也,迎虎;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祭坊與水庸,事也。曰:「土反其宅,水歸其壑,昆蟲毋作,草木歸其澤。」皮弁素服而祭。素服,以送終也。葛帶榛杖,喪殺也。蜡之祭,仁之至,義之盡也。黃衣黃冠而祭,息田夫也。野夫黃冠。黃冠,草服也。

22.
大羅氏,天子之掌鳥獸者也,諸侯貢屬焉。草笠而至,尊野服也。羅氏致鹿與女,而詔客告也。以戒諸侯曰:「好田好女者亡其國。天子樹瓜華,不斂藏之種也。」八蜡以記四方。四方年不順成,八蜡不通,以謹民財也。順成之方,其蜡乃通,以移民也。既蜡而收,民息已。故既蜡,君子不興功。

23.
恒豆之菹,水草之和氣也;其醢,陸產之物也。加豆,陸產也;其醢,水物也。籩豆之薦,水土之品也,不敢用常褻味而貴多品,所以交於神明之義也,非食味之道也。先王之薦,可食也而不可耆也。卷冕路車,可陳也而不可好也。武壯,而不可樂也。宗廟之威,而不可安也。宗廟之器,可用也而不可便其利也。所以交於神明者,不可同於所安樂之義也。酒醴之美,玄酒明水之尚,貴五味之本也。黼黻文繡之美,疏布之尚,反女功之始也。莞簟之安,而蒲越槀鞂之尚,明之也。大羹不和,貴其質也。大圭不琢,美其質也。丹漆雕幾之美,素車之乘,尊其樸也,貴其質而已矣。所以交於神明者,不可同於所安褻之甚也。如是而后宜。鼎俎奇而籩豆偶,陰陽之義也。黃目,鬱氣之上尊也。黃者中者;目者氣之清明者也。言酌於中而清明於外也。祭天,掃地而祭焉,於其質而已矣。醯醢之美,而煎鹽之尚,貴天產也。割刀之用,而鸞刀之貴,貴其義也,聲和而后斷也。

24.
冠義:始冠之,緇布之冠也。大古冠布,齊則緇之。其緌也,孔子曰:「吾未之聞也。冠而敝之可也。」適子冠於阼,以著代也。醮於客位,加有成也。三加彌尊,喻其志也。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委貌,周道也。章甫,殷道也。毋追,夏后氏之道也。周弁,殷冔,夏收。三王共皮弁素積。無大夫冠禮,而有其昏禮。古者,五十而后爵,何大夫冠禮之有?諸侯之有冠禮,夏之末造也。天子之元子,士也。天下無生而貴者也。繼世以立諸侯,象賢也。以官爵人,德之殺也。死而謚,今也。古者生無爵,死無謚。

禮之所尊,尊其義也。失其義,陳其數,祝史之事也。故其數可陳也,其義難知也。知其義而敬守之,天子之所以治天下也。

25.
天地合而后萬物興焉。夫昏禮,萬世之始也。取於異姓,所以附遠厚別也。幣必誠,辭無不腆。告之以直信,信,事人也;信,婦德也。壹與之齊,終身不改。故夫死不嫁。男子親迎,男先於女,剛柔之義也。天先乎地,君先乎臣,其義一也。執摯以相見,敬章別也。男女有別,然後父子親。父子親,然後義生。義生,然後禮作。禮作,然後萬物安。無別無義,禽獸之道也。壻親御授綏,親之也。親之也者,親之也。敬而親之,先王之所以得天下也。出乎大門而先,男帥女,女從男,夫婦之義由此始也。婦人,從人者也:幼從父兄,嫁從夫,夫死從子。夫也者,夫也。夫也者,以知帥人者也。玄冕齋戒,鬼神陰陽也。將以為社稷主,為先祖後,而可以不致敬乎?共牢而食,同尊卑也。故婦人無爵,從夫之爵,坐以夫之齒。器用陶匏,尚禮然也。三王作牢用陶匏。厥明,婦盥饋;舅姑卒食,婦餕餘,私之也。舅姑降自西階,婦降自阼階,授之室也。昏禮不用樂,幽陰之義也。樂,陽氣也。昏禮不賀,人之序也。

26.
有虞氏之祭也,尚用氣,血腥爓祭,用氣也。

27.
殷人尚聲,臭味未成,滌蕩其聲。樂三闋,然後出迎牲。聲音之號,所以詔告於天地之間也。周人尚臭,灌用鬯臭,鬱合鬯,臭陰達於淵泉。灌以圭璋,用玉氣也。既灌,然後迎牲,致陰氣也。蕭合黍稷,臭陽達於牆屋。故既奠,然後焫蕭合羶薌。凡祭,慎諸此。

魂氣歸于天,形魄歸于地。故祭,求諸陰陽之義也。殷人先求諸陽,周人先求諸陰。詔祝於室,坐尸於堂,用牲于庭,升首於室。直祭,祝于主;索祭,祝于祊。不知神之所在,於彼乎於此乎?或諸遠人乎?祭于祊,尚曰求諸遠者與?祊之為言倞也,肵之為言敬也。富也者福也。首也者,直也。相,饗之也。嘏,長也,大也。尸,陳也。

毛血,告幽全之物也。告幽全之物者,貴純之道也。血祭,盛氣也。祭肺肝心,貴氣主也。祭黍稷加肺,祭齊加明水,報陰也。取膟膋燔燎,升首,報陽也。明水涗齊,貴新也。凡涗,新之也。其謂之明水也,由主人之絜著此水也。

君再拜稽首,肉袒親割,敬之至也。敬之至也,服也。拜,服也。稽首,服之甚也。肉袒,服之盡也。祭稱孝孫孝子,以其義稱也。稱曾孫某,謂國家也。祭祀之相,主人自致其敬,盡其嘉,而無與讓也。腥肆爓腍祭,豈知神之所饗也?主人自盡其敬而已矣。舉斝角,詔妥尸。古者,尸無事則立,有事而后坐也。尸,神象也。祝,將命也。

縮酌用茅,明酌也。醆酒涗于清,汁獻涗于醆酒,猶明清與醆酒于舊澤之酒也。祭有祈焉,有報焉,有由辟焉。齊之玄也,以陰幽思也。故君子三日齊,必見其所祭者。

內則第十二

1.
后王命冢宰,降德於眾兆民。

2.
子事父母,雞初鳴,咸盥漱,櫛縰笄總,拂髦冠緌纓,端韠紳,搢笏。左右佩用,左佩紛帨刀礪小觿金燧,右佩玦捍管遰大觿木燧,逼屨著綦。

3.
婦事舅姑,如事父母。雞初鳴,咸盥漱,櫛縰,笄總,衣紳。左佩紛帨刀小觿金燧,右佩箴管線纊,施縏袠,大觿木燧衿纓、綦屨。

以適父母舅姑之所,及所,下氣怡聲,問衣燠寒,疾痛苛癢,而敬抑搔之。出入,則或先或後,而敬扶持之。進盥,少者奉槃,長者奉水,請沃盥,盥卒授巾。問所欲而敬進之,柔色以溫之,饘酏酒醴芼羹菽麥蕡稻黍粱秫唯所欲,棗栗飴蜜以甘之,堇荁枌榆免薧潃瀡以滑之,脂膏以膏之,父母舅姑必嘗之而后退。

4.
男女未冠笄者,雞初鳴,咸盥漱,櫛縰,拂髦總角,衿纓,皆佩容臭,昧爽而朝,問何食飲矣。若已食則退,若未食,則佐長者視具。

5.
凡內外,雞初鳴,咸盥漱,衣服,斂枕簟,灑掃室堂及庭,布席,各從其事。

6.
孺子蚤寢晏起,唯所欲,食無時。

7.
由命士以上,父子皆異宮。昧爽而朝,慈以旨甘,日出而退,各從其事,日入而夕,慈以旨甘。

8.
父母舅姑將坐,奉席請何鄉?將衽,長者奉席請何趾?少者執床與坐,御者舉几,斂席與簟,縣衾篋枕,斂簟而襡之。

9.
父母舅姑之衣衾簟席枕几不傳,杖屨祗敬之,勿敢近。敦牟巵匜,非餕,莫敢用,與恒食飲,非餕,莫之敢飲食。

10.
父母在,朝夕恒食,子婦佐餕,既食恒餕,父沒母存,冢子御食,群子婦佐餕如初。旨甘柔滑孺子餕。

11.
在父母舅姑之所,有命之,應唯敬對。進退周旋慎齊,升降出入揖遊,不敢噦噫嚏咳,欠伸跛倚睇視,不敢唾洟。寒不敢襲,癢不敢搔。不有敬事,不敢袒裼,不涉不撅,褻衣衾不見裡。

父母唾洟不見,冠帶垢,和灰請漱;衣裳垢,和灰請澣;衣裳綻裂,紉箴請補綴。五日,則燂湯請浴,三日具沐。其間面垢,燂潘請靧;足垢,燂湯請洗。少事長,賤事貴,共帥時。

12.
男不言內,女不言外。非祭非喪,不相授器。其相授,則女受以篚,其無篚,則皆坐奠之而后取之。外內不共井,不共湢浴,不通寢席,不通乞假。男女不通衣裳,內言不出,外言不入。

男子入內,不嘯不指,夜行以燭,無燭則止。女子出門,必擁蔽其面,夜行以燭,無燭則止。道路,男子由右,女子由左。

子婦孝者敬者,父母舅姑之命,勿逆勿怠。若飲食之,雖不耆,必嘗而待;加之衣服,雖不欲,必服而待;加之事,人代之,己雖弗欲,姑與之,而姑使之,而后復之。

子婦有勤勞之事,雖甚愛之,姑縱之,而寧數休之。子婦未孝未敬,勿庸疾怨,姑教之;若不可教,而后怒之;不可怒,子放婦出,而不表禮焉。

父母有過,下氣怡色柔聲以諫,諫若不入,起敬起孝,說則復諫,不說,與其得罪於鄉黨州閭,寧孰諫。父母怒不說,而撻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

父母有婢子若庶子庶孫,甚愛之,雖父母沒,沒身敬之不衰。子有二妾,父母愛一人焉,子愛一人焉,由衣服飲食,由執事,毋敢視父母所愛,雖父母沒不衰。子甚宜其妻,父母不說,出。子不宜其妻,父母曰:「是善事我。」子行夫婦之禮焉,沒身不衰。

父母雖沒,將為善,思貽父母令名,必果。將為不善,思貽父母羞辱,必不果。

13.
舅沒則姑老,冢婦所祭祀賓客,每事必請於姑,介婦請於冢婦。舅姑使冢婦毋怠,不友無禮於介婦。舅姑若使介婦,毋敢敵耦於冢婦,不敢並行,不敢並命,不敢並坐。凡婦,不命適私室,不敢退。婦將有事,大小必請於舅姑。子婦無私貨,無私畜,無私器,不敢私假,不敢私與。婦或賜之飲食衣服布帛佩帨茝蘭,則受而獻諸舅姑,舅姑受之則喜,如新受賜,若反賜之則辭,不得命,如更受賜,藏以待乏。婦若有私親兄弟將與之,則必復請其故,賜而后與之。

14.
適子庶子祗事宗子宗婦。

15.
雖貴富,不敢以貴富入宗子之家,雖眾車徒舍於外,以寡約入。子弟猶歸器衣服裘衾車馬,則必獻其上,而后敢服用其次也。若非所獻,則不敢以入於宗子之門,不敢以貴富加於父兄宗族,若富,則具二牲,獻其賢者於宗子,夫婦皆齊而宗敬焉,終事而后敢私祭。

16.
飯:黍,稷,稻,粱,白黍,黃梁,稰,穛。膳:膷,臐,膮,醢,牛炙。醢、牛胾;醢,牛膾。羊炙,羊胾;醢,豕炙。醢,豕胾,芥醬,魚膾。雉,兔,鶉,鷃。

17.
飲:重醴,稻醴清糟,黍醴清糟,梁醴清糟,或以酏為醴,黍酏,漿,水,醷,濫。

18.
酒:清、白。

19.
羞:糗,餌,粉,酏。

20.
食:蝸醢而苽食,雉羹,麥食,脯羹,雞羹;折稌,犬羹,兔羹。和糝不蓼。濡豚,包苦實蓼;濡雞,醢醬實蓼;濡魚,卵醬實蓼;濡鼈,醢醬實蓼。腶脩,蚳醢,脯羹,兔醢,麋膚,魚醢,魚膾,芥醬,麋腥,醢,醬,桃諸,梅諸,卵鹽。

21.
凡食齊視春時,羹齊視夏時,醬齊視秋時,飲齊視冬時。

22.
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秋多辛,冬多鹹,調以滑甘。

23.
牛宜稌,羊宜黍,豕宜稷,犬宜粱,雁宜麥,魚宜苽。

24.
春宜羔豚,膳膏薌,夏宜腒鱐膳膏臊,秋宜犢麛膳膏腥,冬宜鮮羽膳膏膻。

25.
牛脩,鹿脯,田豕脯,麋脯,麕脯,麋鹿、田豕麕,皆有軒,雉、兔皆有芼。爵,鷃,蜩,范,芝栭,蔆,椇,棗,栗,榛,柿,瓜,桃,李,梅,杏,楂,梨,薑,桂。

26.
大夫燕食,有膾無脯,有脯無膾。士不貳羹胾,庶人耆老不徒食。

27.
膾:春用葱,秋用芥豚,春用韭,秋用蓼。脂用葱,膏用薤,三牲用藙,和用醯,獸用梅。鶉羹、雞羹、鴽,釀之蓼。魴鱮烝,雛燒,雉薌,無蓼。

28.
不食雛鼈,狼去腸,狗去腎,狸去正脊,兔去尻,狐去首,豚去腦,魚去乙,鼈去醜。

29.
肉曰脫之,魚曰作之,棗曰新之,栗曰撰之,桃曰膽之,柤梨曰攢之。

30.
牛夜鳴則庮,羊泠毛而毳膻,狗赤股而躁臊,鳥皫色而沙鳴鬱,豕望視而交睫腥,馬黑脊而般臂漏,雛尾不盈握,弗食,舒雁翠,鵠鴞胖,舒鳧翠,雞肝,雁腎,鴇奧,鹿胃。

31.
肉腥細者為膾,大者為軒,或曰麋鹿魚為菹,麕為辟雞,野豕為軒,兔為宛脾,切葱若薤,實諸醯以柔之。

32.
羹食,自諸侯以下至於庶人無等。

大夫無秩膳,大夫七十而有閣,天子之閣,左達五,右達五,公侯伯於房中五,大夫於閣三,士於坫一。

33.
凡養老,有虞氏以燕禮,夏后氏以饗禮,殷人以食禮,周人脩而兼用之。凡五十養於鄉,六十養於國,七十養於學,達於諸侯。八十,拜君命,一坐再至,瞽亦如之,九十者使人受。五十異粻,六十宿肉,七十貳膳,八十常珍,九十飲食不違寢,膳飲從於遊可也。六十歲制,七十時制,八十月制,九十日脩,唯絞紟衾冒,死而后制。五十始衰,六十非肉不飽,七十非帛不煖,八十非人不煖,九十雖得人不煖矣。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鄉,七十杖於國,八十杖於朝,九十者,天子欲有問焉,則就其室以珍從。七十不俟朝,八十月告存,九十日有秩。五十不從力政,六十不與服戎,七十不與賓客之事,八十齊喪之弗及也。五十不爵,六十不親學,七十致政。凡自七十以上,唯衰麻為喪。凡三王養老皆引年,八十者,一子不從政,九十者,其家不從政,瞽亦如之。凡父母在,子雖老不坐,有虞氏養國老於上庠,養庶老於下庠;夏后氏養國老於東序,養庶老於西序;殷人養國老於右學,養庶老於左學;周人養國老於東膠,養庶老於虞庠,虞庠在國之西郊,有虞氏皇而祭,深衣而養老;夏后氏收而祭,燕衣而養老;殷人冔而祭,縞衣而養老;周人冕而祭,玄衣而養老。

34.
曾子曰:「孝子之養老也,樂其心不違其志,樂其耳目,安其寢處,以其飲食忠養之孝子之身終,終身也者,非終父母之身,終其身也。是故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至於犬馬盡然,而況於人乎!」

凡養老,五帝憲,三王有乞言。五帝憲,養氣體而不乞言,有善則記之為惇史。三王亦憲,既養老而后乞言,亦微其禮,皆有惇史。

35.
淳熬煎醢,加于陸稻上,沃之以膏,曰淳熬。淳毋煎醢,加于黍食上,沃之以膏曰淳毋。

炮:取豚若將,刲之刳之,實棗於其腹中,編萑以苴之,塗之以謹塗。炮之,塗皆乾,擘之,濯手以摩之,去其皽,為稻粉糔溲之以為酏,以付豚煎諸膏,膏必滅之,鉅鑊湯以小鼎薌脯於其中,使其湯毋滅鼎,三日三夜毋絕火,而后調之以醯醢。

36.
擣珍:取牛羊麋鹿麕之肉必脄,每物與牛若一捶,反側之,去其餌,孰出之,去其皽,柔其肉。

37.
漬,取牛肉必新殺者,薄切之,必絕其理,湛諸美酒,期朝,而食之以醢若醯醷。

38.
為熬:捶之,去其皽,編萑布牛肉焉,屑桂與薑,以洒諸上而鹽之,乾而食之。施羊亦如之,施麋施鹿施麕,皆如牛羊。欲濡肉,則釋而煎之以醢,欲乾肉,則捶而食之。

39.
糝:取牛羊豕之肉,三如一小切之,與稻米,稻米二肉一,合以為餌煎之。

40.
肝膋:取狗肝一,幪之,以其膋濡炙之,舉燋,其膋不蓼。取稻米舉糔溲之,小切狼臅膏,以與稻米為酏。

41.
禮,始於謹夫婦,為宮室,辨內外。男子居外,女子居內,深宮固門,閽寺守之,男不入,女不出。男女不同椸枷,不敢懸於夫之楎椸,不敢藏於夫之篋笥,不敢共湢浴。夫不在,斂枕篋簟席襡器而藏之。少事長,賤事貴,咸如之。

夫婦之禮,唯及七十,同藏無間。故妾雖老,年未滿五十,必與五日之御。將御者,齊,漱澣,慎衣服,櫛縱笄總,角拂髦,衿纓綦屨。雖婢妾,衣服飲食,必後長者。妻不在,妾御莫敢當夕。

42.
妻將生子,及月辰,居側室,夫使人日再問之。作而自問之,妻不敢見,使姆衣服而對,至於子生,夫復使人日再問之。夫齊,則不入側室之門。

子生,男子設弧於門左,女子設帨於門右。三日,始負子,男射女否。

43.
國君世子生,告於君,接以大牢,宰掌具。三日,卜士負之,吉者宿齊朝服寢門外,詩負之,射人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保受乃負之,宰醴負子,賜之束帛,卜士之妻,大夫之妾,使食子。

44.
凡接子,擇日,冢子則大牢。庶人特豚,士特豕,大夫少牢,國君世子大牢,其非冢子,則皆降一等。

45.
異為孺子室於宮中,擇於諸母與可者,必求其寬裕慈惠,溫良恭敬,慎而寡言者,使為子師,其次為慈母,其次為保母,皆居子室,他人無事不往。三月之末,擇日剪髮為鬌,男角女羈,否則男左女右。是日也,妻以子見於父,貴人則為衣服,自命士以下,皆漱澣,男女夙興,沐浴衣服,具視朔食,夫入門,升自阼階,立於阼西鄉,妻抱子出房,當楣立東面。

姆先,相曰:「母某敢用時日,祇見孺子。」夫對曰:「欽有帥。」父執子之右手,咳而名之。妻對曰:「記有成。」遂左還授師。子師辯告諸婦諸母名,妻遂適寢。夫告宰名,宰辯告諸男名,書曰某年某月某日生而藏之,宰告閭史,閭史書為二,其一藏諸閭府,其一獻諸州史,州史獻諸州伯,州伯命藏諸州府。夫入食如養禮。

46.
世子生,則君沐浴朝服,夫人亦如之,皆立於阼階西鄉,世婦抱子升自西階,君名之,乃降。適子庶子見於外寢,撫其首咳而名之,禮帥初,無辭。

47.
凡名子,不以日月,不以國,不以隱疾,大夫士之子,不敢與世子同名。

妾將生子,及月辰,夫使人日一問之。子生三月之末,漱浣夙齊,見於內寢,禮之如始入室,君已食,徹焉,使之特餕,遂入御。

48.
公庶子生,就側室。三月之末,其母沐浴朝服見於君,擯者以其子見,君所有賜,君名之。眾子,則使有司名之。

49.
庶人無側室者,及月辰,夫出居群室,其問之也,與子見父之禮,無以異也。凡父在,孫見於祖,祖亦名之,禮如子見父,無辭。

50.
食子者,三年而出,見於公宮則劬。大夫之子有食母,士之妻自養其子。

51.
由命士以上及大夫之子,旬而見,冢子未食而見,必執其右手,適子庶子已食而見,必循其首。

52.
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鞶革,女鞶絲。六年,教之數與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門戶及即席飲食,必後長者,始教之讓。九年,教之數日。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學書計,衣不帛襦褲,禮帥初,朝夕學幼儀,請肄簡諒。十有三年,學樂,誦詩,舞勺,成童舞象,學射御。

二十而冠,始學禮,可以衣裘帛,舞大夏,惇行孝弟,博學不教,內而不出。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博學無方,孫友視志。四十始仕,方物出謀發慮,道合則服從,不可則去。五十命為大夫,服官政。七十致事。

53.
凡男拜,尚左手。

54.
女子十年不出,姆教婉娩聽從,執麻枲,治絲繭,織紝組紃,學女事以共衣服,觀於祭祀,納酒漿籩豆菹醢,禮相助奠。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有故,二十三年而嫁。聘則為妻,奔則為妾。凡女拜,尚右手。

玉藻第十三

1.
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後邃延,龍卷以祭。玄端而朝日於東門之外,聽朔於南門之外,閏月則闔門左扉,立於其中。皮弁以日視朝,遂以食,日中而餕,奏而食。日少牢,朔月大牢。五飲,上水、漿、酒、醴、酏。卒食,玄端而居。

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御瞽幾聲之上下,年不順成,則天子素服,乘素車,食無樂。

2.
諸侯玄端以祭,裨冕以朝,皮弁以聽朔於大廟,朝服以日視朝於內朝。朝,辨色始入。君日出而視之,退適路寢,聽政,使人視大夫,大夫退,然後適小寢,釋服。

又朝服以食,特牲三俎祭肺,夕深衣,祭牢肉,朔月少牢,五俎四簋,子卯稷食菜羹。夫人與君同庖。君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君子遠庖廚,凡有血氣之類,弗身踐也。至於八月不雨,君不舉。年不順成,君衣布搢本,關梁不租,山澤列而不賦,土功不興,大夫不得造車馬。

3.
卜人定龜,史定墨,君定體。

4.
君羔幦虎犆,大夫齊車,鹿幦豹犆,朝車,士齊車,鹿幦豹犆。

5.
君子之居恒當戶,寢恒東首,若有疾風迅雷甚雨,則必變,雖夜必興,衣服冠而坐。日五盥,沐稷而靧梁,櫛用樿櫛,髮晞用象櫛,進禨進羞,工乃升歌。浴用二巾,上絺下綌出杅履蒯席,連用湯,履蒲席,衣布晞身,乃屨進飲。將適公所,宿齊戒,居外寢,沐浴,史進象笏,書思對命,既服,習容觀玉聲乃出。揖私朝,煇如也,登車則有光矣。

天子搢珽,方正於天下也。諸侯荼,前詘後直,讓於天子也。大夫前詘後詘,無所不讓也。

6.
侍坐,則必退席,不退,則必引而去君之黨。登席不由前,為躐席。徒坐不盡席尺,讀書,食,則齊,豆去席尺。

7.
若賜之食而君客之,則命之祭,然後祭,先飯,辯嘗羞,飲而俟。若有嘗羞者,是俟君之食,然後食,飯飲而俟。君命之羞,羞近者,命之品嚐之,然後唯所欲。凡嘗遠食,必順近食。君未覆手,不敢飧;君既食,又飯飧。飯飧者,三飯也。君既徹,執飯與醬,乃出授從者。

8.
凡侑食,不盡食,食於人不飽。唯水漿不祭,若祭,為已 卑。

9.
君若賜之爵,則越席再拜稽首受,登席祭之,飲卒爵而俟君卒爵,然後授虛爵。君子之飲酒也,受 一爵而色洒如也,二爵而言言斯,禮已三爵,而油油以退。退則坐取履,隱辟而後屨,坐左納右,坐右納左。

10.
凡尊必上玄酒。唯君面尊。唯饗野人皆酒。大夫側尊用棜,士側尊用禁。

11.
始冠緇布冠,自諸侯下達,冠而敝之可也。玄冠朱組纓,天子之冠也。緇布冠繢緌,諸侯之冠也。玄冠丹組纓,諸侯之齊冠也。玄冠綦組纓,士之齊冠也。縞冠玄武,子姓之冠也。縞冠素紕,即祥之冠也。垂緌五寸,惰游之士也,玄冠縞武,不齒之服也。居冠屬武,自天子下達,有事然後緌。五十不散送,親沒不髦,大帛不緌。玄冠紫緌,自魯桓公始也。

12.
朝玄端,夕深衣。深衣三袪,縫齊倍要,衽當旁,袂可以回肘,長中繼揜尺。袷二寸,袪尺二寸,緣廣寸半。以帛裹布,非禮也。

士不衣織,無君者不貳采。衣正色,裳間色。非列采不入公門,振絺綌不入公門,表裘不入公門,襲裘不入公門。纊為繭,縕為袍,禪為絅,帛為褶。

13.
朝服之以縞也,自季康子始也。孔子曰:「朝服而朝,卒朔然後服之。」曰:「國家未道,則不充其服焉。」唯君有黼裘以誓省,大裘非古也。

14.
君衣狐白裘,錦衣以裼之。君之右虎裘,厥左狼裘。士不衣狐白。君子狐青裘豹褎,玄綃衣以裼之;麛裘青豻褎,絞衣以裼之;羔裘豹飾,緇衣以裼之;狐裘,黃衣以裼之。錦衣狐裘,諸侯之服也。犬羊之裘,不裼,不文飾也,不裼。裘之裼也,見美也。弔則襲,不盡飾也,君在則裼,盡飾也。服之襲也,充美也,是故尸襲,執玉龜襲,無事則裼,弗敢充也。

15.
笏,天子以球玉,諸侯以象,大夫以魚須文竹,士竹本象可也。見於天子與射,無說笏,入大廟說笏,非古也。小功不說笏,當事免則說之。既搢必盥, 雖有執於朝,弗有盥矣。凡有指畫於君前,用笏造,受命於君前,則書於笏,笏畢用也,因飾焉。笏度二尺有六寸,其中博三寸,其殺六分而去一。而素帶,終辟,大夫素帶,辟垂,士練帶,率下辟,居士錦帶,弟子縞帶,幷紐約用組。

鞸,君朱,大夫素,士爵韋。圜殺直,天子直,公侯前後方,大夫前方後挫角,士前後正。

鞸,下廣二尺,上廣一尺,長三尺,其頸五寸,肩革帶博二寸。大夫大帶四寸,雜帶。君朱綠,大夫玄華,士緇辟,二寸,再繚四寸。凡帶,有率無箴功,一命縕韍幽衡,再命赤韍幽衡,三命赤韍葱衡。

天子素帶,朱裡,終辟,王后褘衣,夫人揄狄。三寸,長齊于帶,紳長,制士三尺,有司二尺有五寸。子游曰:參分帶下,紳居二焉。紳鞸結三齊。

君命屈狄。再命褘衣,一命襢衣,士褖衣。唯世婦命於奠繭,其他則皆從男子。凡侍於君,紳垂,足如履齊,頤霤垂拱,視下而聽上,視帶以及袷,聽鄉任左。凡君召以三節,二節以走,一節以趨,在官不俟屨,在外不俟車。

16.
士於大夫,不敢拜迎而拜送,士於尊者,先拜進面,答之拜則走。

士於君所言,大夫沒矣,則稱謚若字,名士,與大夫言,名士字大夫。於大夫所,有公諱無私諱。凡祭不諱,廟中不諱,教學臨文不諱。

17.
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宮羽,趨以采齊,行以肆夏,周還中規,折還中矩,進則揖之,退則揚之,然後玉鏘鳴也。故君子在車,則聞鸞和之聲,行則鳴佩玉,是以非辟之心,無自入也。

18.
君在不佩玉,左結佩,右設佩,居則設佩,朝則結佩,齊則綪結佩而爵鞸。凡帶必有佩玉,唯喪否。佩玉有衝牙,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君子於玉比德焉。天子佩白玉而玄組綬,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組綬,大夫佩水蒼玉而純組綬,世子佩瑜玉而綦組綬,士佩瓀玟而縕組綬,孔子佩象環五寸,而綦組授。

19.
童子之節也,緇布衣,錦緣,錦紳幷紐,錦束髮,皆朱錦也。肆束及帶,勤者有事則收之,走則擁之。童子不裘,不帛,不屨絇,無緦服。聽事不麻,無事則立主人之北,南面,見先生,從人而入。

20.
侍食於先生異爵者,後祭先飯。客祭,主人辭曰:「不足祭也。」客飧,主人辭以疏。主人自致其醬,則客自徹之。一室之人,非賓客,一人徹。壹食之人,一人徹,凡燕食,婦人不徹。

21.
食棗桃李,弗致于核,瓜祭上環,食中棄所操。凡食果實者後君子,火孰者先君子。有慶,非君賜不賀。有憂者,勤者有事則收之,走則擁之。孔子食於季氏,不辭,不食肉而飧。君賜車馬,乘以拜賜,衣服,服以拜賜,君未有命,弗敢即乘服也。君賜,稽首,據掌致諸地,酒肉之賜,弗再拜,凡賜,君子與小人不同日。

22.
凡獻於君,大夫使宰,士親,皆再拜稽首送之。膳於君,有葷桃茢,於大夫去茢,於士去葷,皆造於膳宰。

大夫不親拜,為君之荅己也。大夫拜賜而退,士待諾而退,又拜,弗荅拜。

大夫親賜士,士拜受,又拜於其室,衣服,弗服以拜。敵者不在,拜於其室。凡於尊者有獻,而弗敢以聞。士於大夫不承賀,下大夫於上大夫承賀。親在,行禮於人稱父,人或賜之,則稱父拜之。

23.
禮不盛,服不充,故大裘不裼,乘路車不式。

24.
父命呼,唯而不諾,手執業則投之,食在口則吐之,走而不趨。親老,出不易方,復不過時。親癠色容不盛,此孝子之疏節也。父殁而不能讀父之書,手澤存焉爾,母沒而杯圈不能飲焉,口澤之氣存焉爾。

25.
君入門,介拂闑,大夫中棖與闑之間,士介拂棖。

26.
賓入不中門,不履閾,公事自闑西,私事自闑東。

27.
君與尸行接武,大夫繼武,士中武,徐趨皆用是。疾趨則欲發而手足毋移。圈豚行不舉足,齊如流,席上亦然。端行,頤霤如矢;弁行,剡剡起屨;執龜玉,舉前曳踵,蹜蹜如也。

28.
凡行容惕惕。

29.
廟中齊齊,朝庭濟濟翔翔。

30.
君子之容舒遲,見所尊者齊遫。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聲容靜,頭容直,氣容肅,立容德,色容莊,坐如尸。

31.
燕居告溫溫。

32.
凡祭,容貌顏色,如見所祭者。

33.
喪容纍纍,色容顛顛,視容瞿瞿梅梅,言容繭繭。

34.
戎容暨暨,言語詻詻,色容厲肅,視容清明,立容辨,卑毋言讇,頭頸必中,山立時行,盛氣顛實,揚休玉色。

35.
凡自稱,天子曰予一人,伯曰天子之力臣。諸侯之於天子,曰某土之守臣某,其在邊邑,曰某屏之臣某。其於敵以下,曰寡人。小國之君曰孤,擯者亦曰孤。

上大夫曰下臣,擯者曰寡君之老。下大夫自名,擯者曰寡大夫。世子自名,擯者曰寡君之適,公子曰臣孽。

士曰傳遽之臣,於大夫曰外私。大夫私事使,私人擯則稱名,公士擯則曰寡大夫,寡君之老。大夫有所往,必與公士為賓也。

明堂位第十四

1.
昔者周公朝諸侯于明堂之位:天子負斧依南鄉而立;三公,中階之前,北面東上;諸侯之位,阼階之東,西面北上;諸伯之國,西階之西,東面北上;諸子之國,門東,北面東上;諸男之國,門西,北面東上;九夷之國,東門之外,西面北上;八蠻之國,南門之外,北面東上;六戎之國,西門之外,東面南上;五狄之國,北門之外,南面東上;九采之國,應門之外,北面東上。四塞,世告至。此周公明堂之位也。明堂也者,明諸侯之尊卑也。

昔殷紂亂天下,脯鬼侯以饗諸侯。是以周公相武王以伐紂。武王崩,成王幼弱,周公踐天子之位,以治天下。六年,朝諸侯於明堂,制禮作樂,頒度量,而天下大服。七年,致政於成王。成王以周公為有勳勞於天下,是以封周公於曲阜,地方七百里,革車千乘,命魯公世世祀周公以天子之禮樂。

是以魯君,孟春乘大路,載弧韣;旂十有二旒,日月之章;祀帝于郊,配以后稷。天子之禮也。

2.
季夏六月,以禘禮祀周公於大廟,牲用白牡,尊用犧象山罍,郁尊用黃目,灌用玉瓚,大圭,薦用玉豆,雕篹,爵用玉琖,仍雕,加以璧散璧角,俎用梡嶡。升歌清廟,下管象,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皮弁素積,裼而舞大夏。昧,東夷之樂也。任,南蠻之樂也。納夷蠻之樂於大廟,言廣魯於天下也。

3.
君卷冕立於阼,夫人副褘立于房中。君肉袒迎牲于門,夫人薦豆籩。卿大夫贊君,命婦贊夫人,各揚其職。百官廢職服大刑,而天下大服。

4.
是故,夏礿、秋嘗、冬烝、春社、秋省,而遂大蜡,天子之祭也。

5.
大廟,天子明堂。庫門,天子皋門;雉門,天子應門。

6.
振木鐸於朝,天子之政也。

7.
山節藻梲,復廟重檐,刮楹達鄉。反坫出尊,崇坫康圭,疏屏。天子之廟飾也。

8.
鸞車,有虞氏之路也。鉤車,夏后氏之路也。大路,殷路也。乘路,周路也。

9.
有虞氏之旂,夏后氏之綏,殷之大白,周之大赤。

10.
夏后氏駱馬,黑鬣。殷人白馬,黑首,周人黃馬,蕃鬣。

11.
夏后氏,牲尚黑,殷白牡,周騂剛。

12.
泰,有虞氏之尊也。山罍,夏后氏之尊也。著,殷尊也。犧象,周尊也。

13.
爵,夏后氏以琖,殷以斝,周以爵。

14.
灌尊,夏后氏以雞夷,殷以斝,周以黃目。

15.
其勺,夏后氏以龍勺,殷以疏勺,周以蒲勺。

16.
士鼓蕢桴葦籥,伊耆氏之樂也。拊搏玉磬揩擊,大琴大瑟,中琴小瑟,四代之樂器也。

17.
魯公之廟,文世室也;武公之廟,武世室也。

18.
米廩,有虞氏之庠也;序,夏后氏之序也;瞽宗,殷學也;頖宮,周學也。

19.
崇鼎,貫鼎,大璜,封父龜,天子之器也。越棘,大弓,天子之戎器也。

20.
夏后氏之鼓,足。殷,楹鼓;周,縣鼓。

21.
垂之和鍾,叔之離磬,女媧之笙簧。

22.
夏后氏之龍簨虡,殷之崇牙,周之璧翣。有虞氏之兩敦,夏后氏之四連,殷之六瑚,周之八簋。

23.
俎,有虞氏以梡,夏后氏以嶡,殷以椇,周以房俎。

24.
夏后氏以楬豆,殷玉豆,周獻豆。

25.
有虞氏服韍,夏后氏山,殷火,周龍章。

26.
有虞氏祭首,夏后氏祭心,殷祭肝,周祭肺。

27.
夏后氏尚明水,殷尚醴,周尚酒。

28.
有虞氏官五十,夏后氏官百,殷二百,周三百。有虞氏之綏,夏后氏之綢練,殷之崇牙,周之璧翣。凡四代之服、器、官,魯兼用之。是故魯,王禮也,天下傳之久矣。君臣,未嘗相弒也,禮樂刑法政俗,未嘗相變也,天下以為有道之國。是故,天下資禮樂焉。

喪服小記第十五

1.
斬衰,括髮以麻。為母,括髮以麻,免而以布。齊衰,惡笄以終喪。男子冠而婦人笄,男子免而婦人髽。其義,為男子則免,為婦人則髽。

2.
苴杖,竹也。削杖,桐也。

3.
祖父卒,而后為祖母後者三年。

4.
為父母,長子稽顙。大夫弔之,雖緦必稽顙。婦人為夫與長子稽顙,其餘則否。

5.
男主必使同姓,婦主必使異姓。

6.
為父後者為出母無服。

7.
親親,以三為五,以五為九。上殺,下殺,旁殺,而親畢矣。

8.
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廟。庶子王,亦如之。

9.
別子為祖,繼別為宗,繼禰者為小宗。有五世而遷之宗,其繼高祖者也。是故,祖遷於上,宗易於下。尊祖故敬宗,敬宗所以尊祖禰也。庶子不祭祖者,明其宗也。庶子不為長子斬,不繼祖與禰故也。庶子不祭殤與無後者,殤與無後者從祖祔食。

10.
庶子不祭禰者,明其宗也。

11.
親親尊尊長長,男女之有別,人道之大者也。

12.
從服者,所從亡則已。屬從者,所從雖沒也服。妾從女君而出,則不為女君之子服。

13.
禮不王不禘。

14.
世子不降妻之父母。其為妻也,與大夫之適子同。

15.
父為士,子為天子諸侯,則祭以天子諸侯,其尸服以士服。父為天子諸侯,子為士,祭以士,其尸服以士服。

16.
婦當喪而出,則除之。為父母喪,未練而出,則三年。既練而出。則已。未練而反,則期;既練而反,則遂之。

17.
再期之喪,三年也;期之喪,二年也。九月七月之喪,三時也;五月之喪,二時也;三月之喪,一時也。故期而祭,禮也;期而除喪,道也。祭不為除喪也。

三年而后葬者必再祭,其祭之間不同時而除喪。大功者主人之喪,有三年者,則必為之再祭。朋友,虞祔而已。士妾有子,而為之緦,無子則已。

生不及祖父母諸父昆弟,而父稅喪,已則否。為君之父母,妻,長子,君已除喪而后聞喪,則不稅。降而在緦小功者,則稅之。近臣,君服斯服矣。其餘,從而服,不從而稅。君雖未知喪,臣服已。

18.
虞,杖不入於室;祔,杖不升於堂。

19.
為君母后者,君母卒,則不為君母之黨服。

20.
絰殺五分而去一,杖大如絰。

21.
妾為君之長子與女君同。除喪者,先重者;易服者,易輕者。無事不辟廟門。哭皆於其次。

22.
復與書銘,自天子達於士,其辭一也。男子稱名,婦人書姓與伯仲,如不知姓則書氏。

23.
斬衰之葛與齊衰之麻同。齊衰之葛與大功之麻同。

24.
麻同,皆兼服之。報葬者報虞,三月而後卒哭。

25.
父母之喪偕,先葬者不虞祔,待後事。其葬,服斬衰。

26.
大夫降其庶子,其孫不降其父。大夫不主士之喪。

27.
為慈母之父母無服。

28.
夫為人後者,其妻為舅姑大功。

29.
士祔於大夫則易牲。

30.
繼父不同居也者,必嘗同居。皆無主後。同財而祭其祖禰為同居,有主後者為異居。

31.
哭朋友者於門外之右南面。

32.
祔葬者不筮宅。

33.
士大夫不得祔於諸侯,祔於諸祖父之為士大夫者,其妻祔於諸祖姑。妾祔於妾祖姑。亡則中一以上而祔。祔必以其昭穆。諸侯不得祔於天子,天子諸侯大夫可以祔於士。

34.
為母之君母,母卒則不服。

35.
宗子,母在為妻禫。

36.
為慈母後者,為庶母可也,為祖庶母可也。

37.
為父、母、妻、長子禫。

38.
慈母與妾母,不世祭也。

39.
丈夫冠而不為殤,婦人筓而不為殤。

40.
為殤後者,以其服服之。

41.
久而不葬者,唯主喪者不除,其餘以麻終月數者,除喪則已。

42.
箭笄終喪三年。齊衰三月與大功同者,繩屨。

43.
練,筮日、筮尸、視濯,皆要絰杖繩屨。有司告具,而后去杖。筮日筮尸,有司告事畢而后杖,拜送賓。大祥,吉服而筮尸。

44.
庶子在父之室,則為其母不禫。庶子不以杖即位。父不主庶子之喪,則孫以杖即位可也。父在,庶子為妻以杖即位可也。

45.
諸侯弔於異國之臣,則其君為主。

46.
諸侯弔,必皮弁錫衰。所弔雖已葬,主人必免。主人未喪服,則君不錫衰。

47.
養有疾者不喪服,遂以主其喪。非養者入主人之喪。則不易己之喪服。養尊者必易服,養卑者否。

48.
妾無祖姑者,易牲而祔於女君可也。

49.
婦之喪,虞,卒哭,其夫若子主之,祔則舅主之。士不攝大夫,士攝大夫,唯宗子。主人未除喪,有兄弟自他國至,則主人不免而為主。陳器之道,多陳之而省納之可也,省陳之而盡納之可也。

50.
奔兄弟之喪,先之墓而後之家,為位而哭。所知之喪,則哭於宮而后之墓。

51.
父不為眾子次於外。與諸侯為兄弟者服斬。下殤小功,帶,澡麻不絕本,詘而反以報之。婦祔於祖姑,祖姑有三人,則祔于親者。

52.
其妻為大夫而卒,而后其夫不為大夫,而祔於其妻則不易牲。妻卒而后夫為大夫,而祔於其妻,則以大夫牲。

53.
為父後者,為出母無服。無服也者,喪者不祭故也。

54.
婦人不為主而杖者,姑在為夫杖,母為長子削杖。女子在室為父母,其主喪者不杖,則子一人杖。

55.
緦小功,虞卒哭則免。既葬而不報虞,則雖主人皆冠,及虞則皆免。為兄弟既除喪已。及其葬也,反服其服,報虞卒哭則免。如不報虞則除之,遠葬者比反哭者皆冠,及郊而後免反哭。君弔,雖不當免時也,主人必免,不散麻。雖異國之君,免也。親者皆免。除殤之喪者,其祭也必玄。

56.
除成喪者,其祭也,朝服縞冠。

57.
奔父之喪。括髮於堂上,袒降踊,襲絰于東方。奔母之喪,不括髮,袒於堂上,降踊,襲免于東方,絰即位成踊,出門哭止。三日而五哭三袒。

58.
適婦不為舅姑後者,則姑為之小功。

大傳第十六

1.
禮,不王不禘。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諸侯及其大祖,大夫士有大事,省於其君,干祫,及其高祖。

牧之野,武王之大事也。既事而退,柴於上帝,祈於社,設奠於牧室,遂率天下諸侯,執豆籩,逡奔走,追王大王亶父、王季歷、文王昌,不以卑臨尊也。

2.
上治祖禰,尊尊也。下治子孫,親親也。旁治昆弟,合族以食,序以昭繆,別之以禮義,人道竭矣。

聖人南面而聽天下,所且先者五,民不與焉。一曰治親,二曰報功,三曰舉賢,四曰使能,五曰存愛。五者一得於天下,民無不足,無不贍者。五者一物紕繆,民莫得其死。聖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

立權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號,異器械,別衣服,此其所得與民變革者也。其不可得變革者則有矣,親親也,尊尊也,長長也,男女有別,此其不可得與民變革者也。

3.
同姓從宗,合族屬;異姓主名,治際會。名著而男女有別。其夫屬乎父道者,妻皆母道也。其夫屬乎子道者,妻皆婦道也。謂弟之妻婦者,是嫂亦可謂之母乎?名者,人治之大者也,可無慎乎?

4.
四世而緦,服之窮也。五世袒免,殺同姓也。六世,親屬竭矣。其庶姓別於上,而戚單於下,昏姻可以通乎?系之以姓而弗別,綴之以食而弗殊,雖百世而昏姻不通者,周道然也。

5.
服術有六:一曰親親,二曰尊尊,三曰名,四曰出入,五曰長幼,六曰從服。

6.
從服有六:有屬從,有徒從,有從有服而無服,有從無服而有服,有從重而輕,有從輕而重。

7.
自仁率親,等而上之,至于祖,名曰輕,自義率祖,順而下之,至于禰,名曰重。一輕一重,其義然也。

8.
君有合族之道,族人不得以其戚戚君,位也。

9.
庶子不祭,明其宗也。庶子不得為長子三年,不繼祖也。別子為祖,繼別為宗,繼禰者為小宗。有百世不遷之宗,有五世則遷之宗。百世不遷者,別子之後也。宗其繼別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遷者也。宗其繼高祖者,五世則遷者也。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義也。

10.
有小宗而無大宗者,有大宗而無小宗者,有無宗亦莫之宗者,公子是也。公子有宗道,公子之公,為其士大夫之庶者,宗其士大夫之適者,公子之宗道也。

11.
絕族無移服,親者屬也。

12.
自仁率親,等而上之,至于祖。自義率祖,順而下之,至於禰。是故,人道親親也。親親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廟嚴,宗廟嚴故重社稷,重社稷故愛百姓,愛百姓故刑罰中,刑罰中故庶民安,庶民安故財用足,財用足故百志成,百志成故禮俗刑,禮俗刑然後樂。《詩》云:「不顯不承,無斁於人斯。」此之謂也。

少儀第十七

1.
聞始見君子者,辭曰:「某固願聞名於將命者。」不得階主。敵者曰:「某固願見。」罕見曰聞名,亟見曰朝夕。瞽曰聞名。

2.
適有喪者曰比。童子曰聽事。適公卿之喪,則曰「聽役於司徒」。

3.
君將適他,臣如致金玉貨貝於君,則曰致馬資於有司。敵者曰贈從者。

4.
臣致襚於君,則曰「致廢衣於賈人」。敵者曰襚。親者兄弟不,以襚進。臣為君喪,納貨貝於君,則曰:納甸於有司。賵馬入廟門。賻馬與其幣,大白兵車,不入廟門。

5.
賻者既致命,坐委之,擯者舉之。主人無親受也。

6.
受立,授立不坐。性之直者則有之矣。始入而辭,曰「辭矣」。即席,曰可矣。排闔說屨於戶內者,一人而已矣。有尊長在則否。

7.
問品味曰,子亟食於某乎?問道藝曰,子習於某乎?子善於某乎?不疑在躬,不度民械,不願於大家,不訾重器。氾埽曰埽,埽席前曰拚,拚席不以鬣,執箕膺擖。

8.
不貳問。問卜筮曰,義與?志與?義則可問,志則否。

9.
尊長於己踰等,不敢問其年。燕見不將命。遇於道,見則面,不請所之。喪俟事不犆弔。侍坐弗使,不執琴瑟,不畫地,手無容,不翣也。寢則坐而將命。侍射則約矢,侍投則擁矢。勝則洗而以請,客亦如之。不角,不擢馬。

10.
執君之乘車則坐。僕者右帶劍,負良綏申之面,拖諸幦,以散綏升,執轡然後步。

11.
請見不請退。朝廷曰退,燕遊曰歸,師役曰罷。

12.
侍坐於君子,君子欠伸,運笏,澤劍首,還屨,問日之蚤莫,雖請退可也。

13.
事君者量而后入,不入而后量。凡乞假於人,為人從事者亦然。然,故上無怨,而下遠罪也。不窺密,不旁狎,不道舊故,不戲色。

14.
為人臣下者,有諫而無訕,有亡而無疾;頌而無讇,諫而無驕;怠則張而相之,廢則埽而更之。謂之社稷之役。

15.
毋拔來,毋報往。毋瀆神。毋循枉。毋測未至。士依於德,游於藝;工依於法,游於說。毋訾衣服成器,毋身質言語。

言語之美,穆穆皇皇;朝廷之美,濟濟翔翔;祭祀之美,齊齊皇皇;車馬之美,匪匪翼翼;鸞和之美,肅肅雍雍。

16.
問國君之子長幼,長,則曰能從社稷之事矣;幼,則曰能御,未能御。問大夫之子長幼,長,則曰能從樂人之事矣;幼,則曰能正於樂人,未能正於樂人。問士之子長幼,長,則曰能耕矣;幼,則曰能負薪,未能負薪。

17.
執玉執龜筴不趨,堂上不趨,城上不趨。武車不式,介者不拜。婦人吉事,雖有君賜,肅拜。為尸坐,則不手拜,肅拜。為喪主則不手拜。葛絰而麻帶。取俎進俎不坐。

18.
執虛如執盈,入虛如有人。凡祭於室中堂上無跣,燕則有之。未嘗不食新。

19.
僕於君子,君子升下則授綏。始乘則式;君子下行,然後還立。

20.
乘,貳車則式,佐車則否。貳車者,諸侯七乘,上大夫五乘,下大夫三乘。

有貳車者之乘馬服車不齒。觀君子之衣服,服劍,乘馬,弗賈。

其以乘壺酒,束脩,一犬賜人,若獻人,則陳酒執脩以將命,亦曰乘壺酒,束脩,一犬。其以鼎肉,則執以將命。其禽加於一雙,則執一雙以將命,委其餘。犬則執緤;守犬,田犬,則授擯者,既受,乃問犬名。牛則執紖,馬則執靮,皆右之。臣則左之。

車則說綏,執以將命。甲若有以前之,則執以將命;無以前之,則袒櫜奉胄。器則執蓋。弓則以左手屈韣執拊。劍則為櫝蓋襲之,加夫橈與劍焉。笏、書、脩、苞苴、弓、茵、席、枕、几、熲、杖、琴、瑟、戈有刃者櫝、筴、籥,其執之皆尚左手。刀卻刃授穎。削授拊。凡有刺刃者,以授人則辟刃。

乘兵車,出先刃,入後刃。軍尚左,卒尚右。

賓客主恭,祭祀主敬,喪事主哀,會同主詡。軍旅思險,隱情以虞。

21.
燕侍食於君子,則先飯而後已。毋放飯,毋流歠。小飯而亟之,數噍毋為口容。客自徹,辭焉則止。

22.
客爵居左,其飲居右,介爵、酢爵、僎爵皆居右。

23.
羞濡魚者進尾,冬右腴,夏右鰭,祭膴。

24.
凡齊,執之以右,居之於左。

25.
贊幣自左,詔辭自右。

26.
酌尸之僕,如君之僕。其在車則左執轡,右受爵。祭左右軌范乃飲。

27.
凡羞有俎者,則於俎內祭。君子不食圂腴。小子走而不趨,舉爵則坐祭立飲。凡洗必盥。牛羊之肺,離而不提心。凡羞有湇者,不以齊。為君子擇葱薤,則絕其本末。羞首者,進喙祭耳。

尊者以酌者之左為上尊。尊壺者面其鼻。飲酒者,禨者、醮者、有折俎不坐。未步爵,不嘗羞。

28.
牛與羊魚之腥,聶而切之為膾。麋鹿為菹,野豕為軒,皆聶而不切。麕為辟雞,兔為宛脾,皆聶而切之。切葱若薤,實之醯以柔之。

29.
其有折俎者,取祭肺,反之,不坐,燔亦如之。尸則坐。

30.
衣服在躬,而不知其名為罔。

31.
其未有燭而有後至者,則以在者告。道瞽亦然。凡飲酒為獻主者,執燭抱燋,客作而辭,然後以授人。執燭不讓,不辭,不歌。洗盥執食飲者勿氣,有問焉,則辟咡而對。

32.
為人祭曰致福,為己祭而致膳於君子曰膳,祔練曰告。

凡膳告於君子,主人展之,以授使者于阼階之南,南面再拜稽首送。反命,主人又再拜稽首。其禮,大牢則以牛左肩臂臑折九箇,少牢則以羊左肩七箇,犆豕則以豕左肩五箇。

33.
國家靡敝,則車不雕幾,甲不組縢,食器不刻鏤,君子不履絲屨,馬不常秣。

學記第十八

1.
發慮憲,求善良,足以為叟聞,不足以動眾。就賢體遠,足以動姓,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2.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兌命》曰:念終始典于學。其此之謂乎!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比年入學,中年考校。一年視離經辨志。三年視敬業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夫然後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說服,而遠者懷之,此大學之道也。《記》曰:「蛾子時術之。」其此之謂乎。

3.
大學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學鼓篋,孫其業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視學,游其志也。時觀而弗語,存其心也,幼者聽而弗問,學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倫也。《記》曰:「凡學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謂乎。

大學之教也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不學操縵,不能安弦;不學博依,不能安詩;不學雜服,不能安禮;不興其藝,不能樂學。故君子之於學也,藏焉,脩焉,息焉,遊焉。夫然,故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是以雖離師輔而不反。《兌命》曰:「敬孫務時敏,厥脩乃來。」其此之謂乎。

4.
今之教者,呻其占畢,多其訊,言及于數,進而不顧其安,使人不由其誠,教人不盡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夫然,故隱其學而疾其師,苦其難而不知其益也,雖終其業,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

大學之法,禁於未發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陵節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

5.
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脩;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燕辟廢其學。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

6.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後可以為人師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

7.
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

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其言也約而達,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謂繼志矣。

8.
君子知至學之難易,而知其美惡,然後能博喻,能博喻然後能為師;能為師然後能為長,能為長然後能為君。故師也者,所以學為君也。是故擇師不可不慎也。《記》曰:「三王四代唯其師。」此之謂乎?

9.
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是故君之所不臣於其臣者二,當其為尸則弗臣也,當其為師則弗臣也。大學之禮,雖詔於天子,無北面,所以尊師也。 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不善問者反此。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後盡其聲,不善答問者反此。此皆進學之道也。

10.
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必也其聽語乎?力不能問,然後語之;語之而不知,雖舍之可也。

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始駕馬者反之,車在馬前。君子察於此三者,可以有志於學矣。

11.
古之學者,比物醜類。鼓無當於五聲,五聲弗得不和;水無當於五色,五色弗得不章;學無當於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師無當於五服,五服弗得不親。

12.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約,大時不齊。察於此四者,可以有志於學矣。

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後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謂務本。

樂記第十九

1.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比音而樂之,及干戚羽旄,謂之樂。

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於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聲噍以殺;其樂心感者,其聲嘽以緩;其喜心感者,其聲發以散;其怒心感者,其聲粗以厲;其敬心感者,其聲直以廉;其愛心感者,其聲和以柔。六者,非性也,感於物而后動。是故先王慎所以感之者。故禮以道其志,樂以和其聲,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姦。禮樂刑政,其極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動於中,故形於聲。聲成文,謂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聲音之道,與政通矣。宮為君,商為臣,角為民,徵為事,羽為物,五者不亂,則無怗懘之音矣。宮亂則荒,其君驕。商亂則陂,其官壞。角亂則憂,其民怨。徵亂則哀,其事勤。羽亂則危,其財匱。五者皆亂,迭相陵,謂之慢。如此,則國之滅亡無日矣。鄭衛之音,亂世之音也,比於慢矣。桑閒濮上之音,亡國之音也。其政散,其民流,誣上行私而不可止也。

凡音者,生於人心者也;樂者,通倫理者也。是故,知聲而不知音者,禽獸是也;知音而不知樂者,眾庶是也。唯君子為能知樂。是故,審聲以知音,審音以知樂,審樂以知政,而治道備矣。是故,不知聲者不可與言音,不知音者不可與言樂。知樂,則幾於禮矣。禮樂皆得,謂之有德。德者得也。

是故,樂之隆,非極音也;食饗之禮,非致味也。清廟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歎,有遺音者矣。大饗之禮,尚玄酒而俎腥魚,大羹不和,有遺味者矣。是故先王之制禮樂也,非以極口腹耳目之欲也,將以教民平好惡而反人道之正也。

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惑於物而動,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後好惡形焉。好惡無節於內,知誘於外,不能反躬,天理滅矣。夫物之感人無窮,而人之好惡無節,則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滅天理而窮人欲者也。於是有悖逆詐為之心,有淫泆作亂之事。是故,強者脅弱,眾者暴寡,知者詐惡,勇者苦怯,疾病不養,老幼孤獨不得其所,此大亂之道也。

是故先王之制禮樂,人為之節,衰麻哭泣,所以節喪紀也;鐘鼓干戚,所以和安樂也;昏姻冠笄,所以別男女也;射鄉食饗,所以正交接也。禮節民心,樂和民聲,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禮樂刑政,四達而不悖,則王道備矣。

樂者為同,禮者為異。同則相親,異則相敬。樂勝則流,禮勝則離。合情飾貌者禮樂之事也。禮義立,則貴賤等矣;樂文同,則上下和矣;好惡著,則賢不肖別矣。刑禁暴,爵舉賢,則政均矣。仁以愛之,義以正之,如此,則民治行矣。樂由中出,禮自外作。樂由中出故靜,禮自外作故文。大樂必易,大禮必簡。樂至則無怨,禮至則不爭。揖讓而治天下者,禮樂之謂也。暴民不作,諸侯賓服,兵革不試,五刑不用,百姓無患,天子不怒,如此,則樂達矣。合父子之親,明長幼之序,以敬四海之內天子,如此,則禮行矣。

2.
大樂與天地同和,大禮與天地同節。和故百物不失,節故祀天祭地,明則有禮樂,幽則有鬼神。如此,則四海之內,合敬同愛矣。禮者殊事合敬者也,樂者異文合愛者也。禮樂之情同,故明王以相也。故事與時並,名與功偕。

3.
故鐘鼓管磬,羽籥干戚,樂之器也。屈伸俯仰,綴兆舒疾,樂之文也。簠簋俎豆,制度文章,禮之器也。升降上下,周還裼襲,禮之文也。故知禮樂之情者能作,識禮樂之文者能述。作者之謂聖,述者之謂明。明聖者,述作之謂也。

4.
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別。樂由天作,禮以地制。過制則亂,過作則暴。明於天地,然後能興禮樂也。

論倫無患,樂之情也;欣喜歡愛,樂之官也。中正無邪,禮之質也;莊敬恭順,禮之制也。若夫禮樂之施於金石,越於聲音,用於宗廟社稷,事乎山川鬼神,則此所與民同也。

5.
王者功成作樂,治定制禮。其功大者其樂備,其治辯者其禮具。干戚之舞非備樂也,孰亨而祀非達禮也。五帝殊時,不相樂;三王異世,不相襲禮。樂極則憂,禮粗則偏矣。及夫敦樂而無憂,禮備而不偏者,其唯大聖乎?

6.
天高地下,萬物散殊,而禮制行矣。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樂興焉。春作夏長,仁也;秋斂冬藏,義也。仁近於樂,義近於禮。樂者敦和,率神而從天,禮者別宜,居鬼而從地。故聖人作樂以應天,制禮以配地。禮樂明備,天地官矣。

天尊地卑,君臣定矣。卑高已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小大殊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則性命不同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如此,則禮者天地之別也。地氣上齊,天氣下降,陰陽相摩,天地相蕩,鼓之以雷霆,奮之以風雨,動之以四時,暖之以日月,而百化興焉。如此,則樂者天地之和也。

化不時則不生,男女無辨則亂升,天地之情也。及夫禮樂之極乎天而蟠乎地,行乎陰陽而通乎鬼神,窮高極遠而測深厚。樂著大始,而禮居成物。著不息者天也,著不動者地也。一動一靜者天地之間也。故聖人曰禮樂云。

7.
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夔始制樂以賞諸侯。

8.
故天子之為樂也,以賞諸侯之有德者也。德盛而教尊,五穀時孰,然後賞之以樂。故其治民勞者,其舞行綴遠;其治民逸者,其舞行綴短。故觀其舞,知其德;聞其諡,知其行也。

9.
大章,章之也。咸池,備矣。韶,繼也。夏,大也。殷周之樂,盡矣。天地之道,寒暑不時則疾,風雨不節則饑。教者,民之寒暑也,教不時則傷世。事者,民之風雨也,事不節則無功。然則先王之為樂也,以法治也,善則行象德矣。

10.
夫豢豕為酒,非以為禍也,而獄訟益繁,則酒之流生禍也。是故先王因為酒禮,壹獻之禮,賓主百拜,終日飲酒而不得醉焉,此先王之所以備酒禍也。故酒食者所以合歡也,樂者所以象德也,禮者所以綴淫也。是故先王有大事,必有禮以哀之。有大福,必有禮以樂之。哀樂之分,皆以禮終。樂也者,聖人之所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故先王著其教焉。

11.
夫民有血氣心知之性,而無哀樂喜怒之常,應感起物而動,然後心術形焉。是故志微噍殺之音作,而民思憂,嘽諧慢易,繁文簡節之音作,而民康樂。粗厲猛起,奮末廣賁之音作,而民剛毅。廉直勁正莊誠之音作,而民肅敬。寬裕肉好順成和動之音作,而民慈愛。流辟邪散狄成滌濫之音作,而民淫亂。

12.
是故,先王本之情性,稽之度數,制之禮義。合生氣之和,道五常之行,使之陽而不散,陰而不密,剛氣不怒,柔氣不懾,四暢交於中而發作於外,皆安其位而不相奪也。然後立之學等,廣其節奏,省其文采,以繩德厚。律小大之稱,比終始之序,以象事行。使親疏貴賤長幼男女之理,皆形見於樂,故曰:樂觀其深矣。

土敝則草木不長,水煩則魚鼈不大,氣衰則生物不遂,世亂則禮慝而樂淫。是故其聲哀而不莊,樂而不安,慢易以犯節,流湎以忘本。廣則容姦,狹則思欲。感條暢之氣而滅平如之德。是以君子賤之也。

13.
凡姦聲感人,而逆氣應之,逆氣成象,而淫樂興焉。正聲感人,而順氣應之,順氣成象,而和樂興焉。倡和有應,回邪曲直,各歸其分。而萬物之理,各以類相動也。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比類以成其行。姦聲亂色,不留聰明,淫樂慝禮,不接心術,惰慢邪辟之氣不設於身體。使耳目鼻口心知百體,皆由順正以行其義。

然後發以聲音,而文以琴瑟,動以干戚,飾以羽旄,從以簫管。奮至德之光,動四氣之和,以著萬物之理。是故清明象天,廣大象地,終始象四時,周還象風雨。五色成文而不亂,八風從律而不姦,百度得數而有常,小大相成,終始相生。倡和清濁,迭相為經。故樂行而倫清,耳目聰明,血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下皆寧。

14.
故曰:樂者樂也。君子樂得其道,小人樂得其欲。以道制欲,則樂而不亂;以欲忘道,則惑而不樂。

15.
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廣樂以成其教,樂行,而民鄉方,可以觀德矣。德者性之端也;樂者,德之華也。金石絲竹,樂之器也。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於心,然後樂氣從之。是故情深而文明,氣盛而化神。和順積中而英華發外,唯樂不可以為偽。

16.
樂者,心之動也。聲者,樂之象也。文采節奏,聲之飾也。君子動其本。

17.
樂其象,然後治其飾,是故先鼓以警戒,三步以見方,再始以著往,復亂以飭歸。奮疾而不拔,極幽而不隱。獨樂其志,不厭其道,備舉其道,不私其欲。是故情見而義立,樂終而德尊。君子以好善,小人以聽過。故曰:生民之道,樂為大焉。

18.
樂也者施也,禮也者報也。樂,樂其所自生,而禮反其所自始。樂章德,禮報情反始也。

19.
所謂大輅者,天子之車也。龍旂九旒,天子之旌也。青黑緣者,天子之寶龜也。從之以牛羊之群,則所以贈諸侯也。

20.
樂也者,情之不可變者也。禮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樂統同,禮辨異,禮樂之說,管乎人情矣。

21.
窮本知變,樂之情也:著誠去偽,禮之經也。禮樂偩天地之情,達神明之德,降興上下之神,而凝是精粗之體,領父子君臣之節。

22.
是故,大人舉禮樂,則天地將為昭焉。天地訢合,陰陽相得,煦嫗覆育萬物,然後草木茂,區萌達,羽翼奮,角觡生,蟄蟲昭蘇,羽者嫗伏,毛者孕鬻,胎生者不殰,而卵生者不殈,則樂之道歸焉耳。

23.
樂者,非謂黃鐘大呂弦歌干揚也,樂之末節也,故童者舞之。鋪筵席,陳尊俎,列籩豆,以升降為禮者,禮之末節也,故有司掌之。樂師辨乎聲詩,故北面而弦;宗祝辨乎宗廟之禮,故後尸;商祝辨乎喪禮,故後主人。是故,德成而上,藝成而下;行成而先,事成而後。是故先王有上有下,有先有後,然後可以制於天下也。

24.
魏文侯問於子夏曰:「吾端冕而聽古樂,則唯恐臥;聽鄭衛之音,則不知倦。敢問古樂之如彼何也?新樂之如此何也?」子夏對曰:「今夫古樂,進旅退旅,和正以廣,弦匏笙簧,會守拊鼓,始奏以文,復亂以武,治亂以相,訊疾以雅。君子於是語,於是道古,脩身及家,平均天下。此古樂之發也。

25.
今夫新樂,進俯退俯,姦聲以濫,溺而不止,及優侏儒,獶雜子女,不知父子。樂終不可以語,不以道古。此新樂之發也。今君之所問者樂也,所好者音也。夫樂者,與音相近而不同。」

文侯曰:「敢問何如?」子夏對曰:「夫古者,天地順而四時當,民有德而五穀昌,疾疢不作而無妖祥,此之謂大當。然後聖人作為父子君臣,以為紀綱,紀綱既正,天下大定。天下大定,然後正六律,和五聲,弦歌詩頌,此之謂德音。德音之謂樂。《詩》云:『莫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類,克長克君,王此大邦。克順克俾,俾於文王,其德靡悔。既受帝祉,施於孫子。』此之謂也。今君之所好者,其溺音乎?」

文侯曰:「敢問溺音何從出也?」子夏對曰:「鄭音好濫淫志,宋音燕女溺志,衛音趨數煩志,齊音敖辟喬志;此四者皆淫於色而害於德,是以祭祀弗用也。詩云:『肅雍和鳴,先祖是聽。』夫肅肅,敬也;雍雍,和也。夫敬以和,何事不行。為人君者謹其所好惡而已矣。君好之,則臣為之。上行之,則民從之。詩云:『誘民孔易。』此之謂也。

然後,聖人作為鞉鼓椌楬壎篪,此六者德音之音也。然後鍾磬竽瑟以和之,干戚旄狄以舞之。此所以祭先王之廟也,所以獻酬酳酢也,所以官序貴賤各得其宜也,所以示後世有尊卑長幼之序也。

鐘聲鏗,鏗以立號,號以立橫,橫以立武。君子聽鍾聲則思武臣。石聲磬,磬以立辨,辨以致死。君子聽磬聲則思死封疆之臣。絲聲哀,哀以立廉,廉以立志。君子聽琴瑟之聲則思志義之臣。竹聲濫,濫以立會,會以聚眾。君子聽竽笙簫管之聲則思畜聚之臣。鼓鼙之聲讙,讙以立動,動以進眾。君子聽鼓鼙之聲則思將帥之臣。君子之聽音,非聽其鏗鎗而已也,彼亦有所合之也。」

26.
賓牟賈侍坐於孔子,孔子與之言及樂,曰:「夫武之備戒之已久,何也?」對曰:「病不得其眾也。」「詠歎之,淫液之,何也?」對曰:「恐不逮事也。」「發揚蹈厲之已蚤,何也?」對曰:「及時事也。」「武坐致右憲左,何也?」對曰:「非武坐也。」「聲淫及商何也?」對曰:「非武音也。」子曰:「若非武音,則何音也?」對曰:「有司失其傳也。若非有司失其傳,則武王之志荒矣。」子曰:「唯!丘之聞諸萇弘,亦若吾子之言是也。」

賓牟賈起,免席而請曰:「夫武之備戒之已久,則既聞命矣,敢問:遲之遲而又久,何也?」子曰:「居!吾語女。夫樂者,象成者也。揔干而山立,武王之事也;發揚蹈厲,大公之志也。武亂皆坐,周召之治也。且夫武,始而北出,再成而滅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國是疆;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六成復綴,以崇天子。夾振之而駟伐,盛威於中國也。分夾而進,事蚤濟也。久立於綴,以待諸侯之至也。且女獨未聞牧野之語乎?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車而封黃帝之後於薊,封帝堯之後於祝,封帝舜之後於陳。下車而封夏后氏之後於杞,投殷之後於宋。封王子比干之墓,釋箕子之囚,使之行商容而復其位。庶民弛政,庶士倍祿。

濟河而西,馬,散之華山之陽,而弗復乘;牛,散之桃林之野,而弗復服。車甲衅而藏之府庫,而弗復用。倒載干戈,包之以虎皮。將帥之士,使為諸侯,名之曰「建櫜」。然後,天下知武王之不復用兵也。散軍而郊射,左射貍首,右射騶虞,而貫革之射息也。裨冕搢笏,而虎賁之士說劍也。祀乎明堂而民知孝。朝覲,然後諸侯知所以臣。耕藉,然後諸侯知所以敬。五者,天下之大教也。食三老五更於大學,天子袒而割牲,執醬而饋,執爵而酳,冕而緫干,所以教諸侯之弟也。若此,則周道四達,禮樂交通,則夫武之遲久,不亦宜乎?」

君子曰:禮樂不可斯須去身。致樂以治心,則易直子諒之心油然生矣。易直子諒之心生則樂,樂則安,安則久,久則天,天則神。天則不言而信,神則不怒而威,致樂以治心者也。致禮以治躬則莊敬,莊敬則嚴威。心中斯須不和不樂,而鄙詐之心入之矣,外貌斯須不莊不敬,而易慢之心入之矣。故樂也者,動於內者也;禮也者,動於外者也。樂極和,禮極順。內和而外順,則民瞻其顏色而弗與爭也,望其容貌而民不生易慢焉。故德煇動於內,而民莫不承聽,理發諸外,而民莫不承順。故曰:致禮樂之道,舉而錯之,天下無難矣。

樂也者,動於內者也;禮也者,動於外者也。故禮主其減,樂主其盈。禮減而進,以進為文;樂盈而反,以反為文。禮減而不進則銷,樂盈而不反則放。故禮有報而樂有反。禮得其報則樂,樂得其反則安;禮之報,樂之反,其義一也。

夫樂者樂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樂必發於聲音,形於動靜,人之道也。聲音動靜,性術之變,盡於此矣。故人不耐無樂,樂不耐無形,形而不為道不耐無亂。

27.
先王恥其亂,故制雅頌之聲以道之,使其聲足樂而不流,使其文足論而不息,使其曲直繁瘠廉肉節奏足以感動人之善心而已矣。不使放心邪氣得接焉,是先王立樂之方也。

28.
是故樂在宗廟之中,君臣上下同聽之則莫不和敬;在族長鄉里之中,長幼同聽之則莫不和順;在閨門之內,父子兄弟同聽之則莫不和親。故樂者,審一以定和,比物以飾節;節奏合以成文。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親萬民也,是先王立樂之方也。故聽其雅頌之聲,志意得廣焉;執其干戚,習其俯仰詘伸,容貌得莊焉;行其綴兆,要其節奏,行列得正焉,進退得齊焉。故樂者,天地之命,中和之紀,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夫樂者,先王之所以飾喜也,軍旅鈇鉞者,先王所以飾怒也。故先王之喜怒,皆得其儕焉。喜則天下和之,怒則暴亂者畏之。先王之道,禮樂可謂盛矣。

29.
子贛見師乙而問焉,曰:「賜聞聲歌各有宜也,如賜者,宜何歌也?」師乙曰:「乙賤工也,何足以問所宜?請誦其所聞,而吾子自執焉。愛者宜歌商,溫良而能斷者宜歌齊。夫歌者,直己而陳德也。動己而天地應焉,四時和焉,星辰理焉,萬物育焉。故商者,五帝之遺聲也。寬而靜,柔而正者宜歌頌;廣大而靜,疏遠而信者宜歌大雅;恭儉而好禮者,宜歌小雅;正直而靜,廉而謙者宜歌風。肆直而慈愛,商之遺聲也,商人識之,故謂之商。齊者,三代之遺聲也,齊人識之,故謂之齊。明乎商之音者,臨事而屢斷;明乎齊之音者,見利而讓。臨事而屢斷,勇也。見利而讓,義也。有勇有義,非歌孰能保此?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隊,曲如折,止如槀木,倨中矩,句中鉤,纍纍乎端如貫珠。故歌之為言也,長言之也。說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長言之;長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子貢問樂。

 

雜記上第二十

1.
諸侯行而死於館,則其復,如於其國。如於道,則升其乘車之左轂,以其綏復。其輤有裧,緇布裳帷素錦以為屋而行。至於廟門,不毀牆遂入適所殯,唯輤為說於廟門外。

2.
大夫士死於道,則升其乘車之左轂,以其綏復。如於館死,則其復,如於家。大夫以布為輤而行。至於家而說輤,載以輲車,入自門至於阼階下而說車,舉自阼階,升適所殯。士輤,葦席以為屋,蒲席以為裳帷。

3.
凡訃於其君,曰:君之臣某死。父、母,妻,長子,曰:君之臣某之某死。君訃於他國之君,曰:寡君不祿,敢告於執事。夫人,曰:寡小君不祿。大子之喪,曰:寡君之適子某死。大夫訃於同國,適者,曰:某不祿。訃於士,亦曰:某不祿;訃於他國之君,曰:君之外臣寡大夫某死。訃於適者,曰:吾子之外私寡大夫某不祿,使某實。訃於士,亦曰:吾子之外私寡大夫某不祿,使某實。士訃於同國大夫,曰:某死。訃於士,亦曰:某死。訃於他國之君,曰:君之外臣某死。訃於大夫,曰:吾子之外私某死。訃於士,亦曰:吾子之外私某死。

大夫次於公館以終喪,士練而歸。士次於公館,大夫居廬,士居堊室。 大夫為其父母兄弟之未為大夫者之喪,服如士服。士為其父母兄弟之為大夫者之喪,服如士服。大夫之適子,服大夫之服。

4.
大夫之庶子為大夫,則為其父母服大夫服,其位與未為大夫者齒。

5.
士之子為大夫,則其父母弗能主也,使其子主之,無子,則為之置後。

大夫卜宅與葬日,有司麻衣布衰布帶,因喪屨,緇布冠不蕤。占者皮弁。如筮,則史練冠長衣以筮。占者朝服。

大夫之喪,既薦馬。薦馬者,哭踊,出乃包奠而讀書。大夫之喪,大宗人相,小宗人命龜,卜人作龜。

內子以鞠衣,褒衣,素沙,下大夫以襢衣,其餘如士。復,諸侯以褒衣冕服,爵弁服,夫人稅衣揄狄,狄稅素沙。

復西上。大夫不揄絞,屬於池下。

大夫附於士,士不附於大夫,附於大夫之昆弟。無昆弟,則從其昭穆。雖王父母在,亦然。婦附於其夫之所附之妃,無妃,則亦從其昭穆之妃。妾附於妾祖姑,無妾祖姑,則亦從其昭穆之妾。男子附於王父則配,女子附於王母則不配。公子附於公子。

6.
君薨,大子號稱子,待猶君也。

7.
有三年之練冠,則以大功之麻易之,唯杖屨不易。有父母之喪,尚功衰,而附兄弟之殤則練冠。附於殤,稱陽童某甫,不名,神也。

8.
凡異居,始聞兄弟之喪,唯以哭對,可也。其始麻,散帶絰。未服麻而奔喪,及主人之成絰也,疏者與主人皆成之,親者終其麻帶絰之日數。

9.
主妾之喪,則自附至於練祥,皆使其子主之。其殯祭,不於正室。君不撫僕妾。

10.
女君死,則妾為女君之黨服;攝女君,則不為先女君之黨服。

聞兄弟之喪,大功以上,見喪者之鄉而哭。適兄弟之送葬者弗及,遇主人於道,則遂之於墓。凡主兄弟之喪,雖疏亦虞之。

11.
凡哭服未畢,有弔者,則為位而哭,拜踊。大夫之哭大夫,弁絰;大夫與殯,亦弁絰;大夫有私喪之葛,則於其兄弟之輕喪,則弁絰。

12.
為長子杖,則其子不以杖即位。為妻,父母在,不杖,不稽顙。母在,不稽顙。稽顙者,其贈也拜。違諸侯之大夫,不反服;違大夫之諸侯,不反服。

喪冠條屬,以別吉凶。三年之練冠,亦條屬,右縫,小功以下左。緦冠繰纓。大功以上散帶。朝服十五升,去其半而緦,加灰,錫也。

諸侯相為襚,以後路與冕服。先路與褒衣,不以為襚。遣車視牢具。疏布輤。四面有章,置於四隅。載粻,有子曰:非禮也。喪奠,脯醢而已。祭稱孝子孝孫,喪稱哀子哀孫。端衰,喪車,皆無等。

大白冠,緇布之冠,皆不蕤。委武玄縞而后蕤。大夫冕而祭於公,弁而祭於己。士弁而祭於公,冠而祭於己。士弁而親迎,然則,士弁而祭於己可也。

暢臼以椈,杵以梧。枇以桑,長三尺,或曰五尺。畢用桑,長三尺,刊其柄與末。

13.
率帶,諸侯大夫皆五采,士二采。

14.
醴者,稻醴也。甕甒筲衡,實見間而後折入。

15.
重,既虞而埋之。

16.
凡婦人,從其夫之爵位。小斂,大斂,啟,皆辯拜。

17.
朝夕哭,不帷。無柩者不帷。

18.
君若載而后弔之,則主人東面而拜,門右北面而踊。出待,反而后奠。

19.
子羔之襲也,繭衣裳與稅衣纁袡為一,素端一,皮弁一,爵弁一,玄冕一。曾子曰:不襲婦服。

20.
為君使而死,公館復,私館不復。公館者,公宮與公所為也。私館者,自卿大夫以下之家也。

21.
公七踊,大夫五踊。婦人居間,士三踊,婦人皆居間。

公襲,卷衣一,玄端一,朝服一,素積一,纁裳一,爵弁二,玄冕一,褒衣一。朱綠帶,申加大帶於上。

小斂環絰,公大夫士一也。公視大斂,公升,商祝鋪席,乃斂。魯人之贈也,三玄二纁,廣尺,長終幅。

弔者即位於門西,東面。其介在其東南,北面西上,西於門。主孤西面。相者受命曰:「孤某使某請事。」客曰:「寡君使某如何不淑。」相者入告,出曰:「孤某須矣。」弔者入,主人升堂,西面。弔者升自西階,東面,致命曰:「寡君聞君之喪,寡君使某如何不淑!」子拜稽顙,弔者降,反位。

含者執璧將命曰:「寡君使某含。」相者入告,出曰:「孤某須矣。」含者入,升堂,致命。再拜稽顙。含者坐委于殯東南,有葦席;既葬,蒲席。降,出,反位。宰夫朝服,即喪屨升自西階,西面,坐取璧,降自西階以東。

襚者曰:「寡君使某襚。」相者入告,出曰:「孤某須矣。」襚者執冕服,左執領,右執要入,升堂致命曰:「寡君使某襚。」子拜稽顙。委衣於殯東。襚者降,受爵弁服於門內霤,將命,子拜稽顙,如初。受皮弁服於中庭,自西階受朝服,自堂受玄端,將命,子拜稽顙,皆如初。襚者降,出,反位,宰夫五人,舉以東,降自西階,其舉亦西面。

上介賵,執圭將命,曰:寡君使某賵。相當入告,反命曰:孤某須矣。陳乘黃大路於中庭,北輈。執圭將命。客使自下,由路西。子拜稽顙,坐委於殯東南隅。宰舉以東。凡將命,鄉殯將命,子拜稽顙。西面而坐,委之。宰舉璧與圭,宰夫舉為遂。升自西階,西面,坐取之,降自西階。賵者出,反位于門外。

上客臨,曰:寡君有宗廟之事,不得承事,使一介老某相執綍。相者反命,曰:孤某須矣。臨者入門右,介者皆從之,立於其左東上。宗人納賓,升,受命於君,降曰:孤取辭吾子之辱,請吾子之復位。客對曰:寡君命某,毋敢視賓客,敢辭。宗人反命曰:孤敢固辭吾子之辱,請吾子之復位。客對曰:寡君命某,毋敢視賓客,敢固辭。宗人反命曰:孤敢固辭吾子之辱,請吾子之復位。客對曰:寡君命,使臣某毋敢視賓客。是以敢固辭。固辭不獲命,敢不敬從。客立於門西,介立於其左,東上。孤降自阼階,拜之,升哭,與客拾踊三。客出,送於門外,拜稽顙。

22.
其國有君喪,不敢受弔。

23.
外宗房中南面。小臣鋪席,商祝鋪絞紟衾,士盥於盤北,舉遷尸於斂上。卒斂,宰告子,馮之踊,夫人東面坐,馮之興踊。士喪有與天子同者三:其終夜燎,及乘人,專道而行。

 

雜記下第二十一

1.
有父之喪,如未沒喪而母死,其除父之喪也,服其除服,卒事,反喪服。

2.
雖諸父昆弟之喪,如當父母之喪,其除諸父昆弟之喪也,皆服其除服之服,卒事,反喪服。如三年之喪,則既顈,其練祥皆行。王父死,未練祥而孫又死,猶是附於王父也。

3.
有殯,聞外喪,哭之他室。入奠,卒奠,出,改服即位,如始即位之禮。

4.
大夫士將與祭於公,既視濯,而父母死,則猶是與祭也,次於異宮。既祭,釋服出公門外,哭而歸。其他,如奔喪之禮。如未視濯,則使人告。告者反,而后哭。如諸父昆弟姑姊妹之喪,則既宿,則與祭。卒事,出公門,釋服而后歸。其他如奔喪之禮。如同宮,則次於異宮。

5.
曾子問曰:「卿大夫將為尸於公,受宿矣,而有齊衰內喪,則如之何?」孔子曰:「出舍乎公宮以待事,禮也。」孔子曰:「尸弁冕而出,卿大夫、士皆下之。尸必式,必有前驅。」

6.
父母之喪,將祭;而昆弟死;既殯而祭。如同宮,則雖臣妾,葬而后祭。祭,主人之升降散等,執事者亦散等。雖虞附亦然。

7.
自諸侯達諸士,小祥之祭,主人之酢也嚌之;眾賓兄弟,則皆啐之。大祥,主人啐之,眾賓兄弟皆飲之,可也。

8.
凡侍祭喪者,告賓祭薦而不食。子貢問喪,子曰:「敬為上,哀次之,瘠為下。顏色稱其情。戚容稱其服。」請問兄弟之喪。子曰:「兄弟之喪,則存乎書策矣。」君子不奪人之喪,亦不可奪喪也。孔子曰:「少連大連善居喪,三日不怠,三月不解,期悲哀,三年憂,東夷之子也。」

9.
三年之喪,言而不語,對而不問。廬,堊室之中,不與人坐焉。在堊室之中,非時見乎母也,不入門。疏衰皆居堊室不廬。廬,嚴者也。

10.
妻視叔父母,姑姊妹視兄弟。長中下殤視成人。

11.
親喪外除,兄弟之喪內除。

12.
視君之母與妻,比之兄弟,發諸顏色者,亦不飲食也。

13.
免喪之外,行於道路,見似目瞿,聞名心瞿。弔死而問疾,顏色戚容必有以異於人也,如此,而后可以服三年之喪。其餘,則直道而行之,是也。

14.
祥,主人之除也,於夕為期,朝服,祥因其故服。子游曰:「既祥,雖不當縞者必縞,然後反服。」當袒,大夫至,雖當踊,絕踊而拜之,反改成踊,乃襲。於士,既事成踊,襲而后拜之,不改成踊。

上大夫之虞也,少牢。卒哭成事,附,皆大牢。下大夫之虞也,犆牲。卒哭成事,附,皆少牢。

15.
祝稱卜葬虞,子孫曰哀,夫曰乃,兄弟曰某,卜葬其兄弟曰伯子某。

16.
古者,貴賤皆杖。叔孫武叔朝,見輪人以其杖關轂而輠輪者,於是,有爵而后杖也。

17.
鑿巾以飯,公羊賈為之也。

18.
冒者何也?所以揜形也。自襲以至小斂,不設冒則形,是以襲而后設冒也。

19.
或問於曾子曰:「夫既遣而包其餘。猶既食而裹其餘與?君子既食,則裹其餘乎?」曾子曰:「吾子不見大饗乎?夫大饗,既饗,卷三牲之俎歸於賓館。父母而賓客之,所以為哀也。子不見大饗乎?

20.
非為人喪,問與賜與。

21.
三年之喪,以其喪拜;非三年之喪,以吉拜。三年之喪,如或遺之酒肉,則受之必三辭。主人衰絰而受之。如君命,則不敢辭,受而薦之。喪者不遺人,人遺之,雖酒肉,受也。從父昆弟以下,既卒哭,遺人可也。

縣子曰:「三年之喪,如斬。期之喪,如剡。」期之喪,十一月而練,十三月而祥,十五月而禫。三年之喪,雖功衰不弔,自諸侯達諸士。如有服而將往哭之,則服其服而往。練則弔。既葬,大功弔,哭而退,不聽事焉。期之喪,未葬,弔於鄉人,哭而退,不聽事焉。功衰弔,待事不執事。小功緦,執事不與於禮。

22.
相趨也,出宮而退。相揖也,哀次而退。相問也,既封而退。相見也,反哭而退。朋友,虞附而退。

23.
弔非從主人也,四十者執綍。鄉人五十者從反哭,四十者待盈坎。

24.
喪食雖惡必充饑,饑而廢事,非禮也。飽而忘哀,亦非禮也。視不明,聽不聰,行不正,不知哀,君子病之。故有疾飲酒食肉,五十不致毀,六十不毀,七十飲酒食肉,皆為疑死。

25.
有服,人召之食,不往。大功以下,既葬適人,人食之,其黨也食之,非其黨弗食也。功衰食菜果,飲水漿,無鹽酪。不能食食,鹽酪可也。孔子曰:「身有瘍則浴,首有創則沐,病則飲酒食肉。毀瘠為病,君子弗為也。毀而死,君子謂之無子。」

26.
非從柩與反哭,無免於堩。

27.
凡喪,小功以上,非虞附練祥,無沐浴。

28.
疏衰之喪,既葬,人請見之,則見,不請見人。小功,請見人可也。大功不以執摯。唯父母之喪,不辟涕泣而見人。

29.
三年之喪,祥而從政。期之喪,卒哭而從政。九月之喪,既葬而從政。小功緦之喪,既殯而從政。

曾申問於曾子曰:「哭父母有常聲乎?」曰:「中路嬰兒失其母焉,何常聲之有?」

卒哭而諱。王父母兄弟、世父叔父、姑姊妹,子與父同諱。母之諱,宮中諱。妻之諱,不舉諸其側。與從祖昆弟同名則諱。

以喪冠者,雖三年之喪,可也。即冠於次,入哭踊,三者三,乃出。大功之末,可以冠子,可以嫁子。父,小功之末,可以冠子,可以嫁子,可以取婦。己,雖小功既卒哭,可以冠,取妻,下殤之小功,則不可。

30.
凡弁絰,其衰侈袂。父有服,宮中子不與於樂。母有服,聲聞焉不舉樂。妻有服,不舉樂於其側。大功將至,辟琴瑟。小功至,不絕樂。

31.
姑姊妹,其夫死,而夫黨無兄弟,使夫之族人主喪。妻之黨,雖親弗主。夫若無族矣,則前後家,東西家;無有,則里尹主之。或曰:主之,而附於夫之黨。

32.
麻者不紳,執玉不麻。麻不加於采。

33.
國禁哭,則止朝夕之奠。即位自因也。童子哭不偯,不踊,不杖,不菲,不廬。孔子曰:伯母叔母,疏衰,踊不絕地。姑姊妹之大功,踊絕於地。如知此者,由文矣哉!由文矣哉!

34.
世柳之母死,相者由左。世柳死,其徒由右相。由右相,世柳之徒為之也。

35.
天子飯,九貝,諸侯七,大夫五,士三。士三月而葬,是月也卒哭。大夫三月而葬,五月而卒哭。諸侯五月而葬,七月而卒哭。士三虞,大夫五,諸侯七。諸侯使人弔,其次含襚賵臨,皆同日而畢事者也,其次如此也。卿大夫疾,君問之無筭;士一問之。君於卿大夫,比葬不食肉,比卒哭不舉樂;為士,比殯不舉樂。

36.
升正柩,諸侯執綍者五百人,四綍,皆銜枚,司馬執鐸,左八人,右八人,匠人執羽葆御柩。大夫之喪,其升正柩也,執引者三百人,執鐸者,左右各四人,御柩以茅。

37.
孔子曰:「管仲鏤簋而朱紘,旅樹而反坫,山節而藻梲。賢大夫也,而難為上也。晏平仲祀其先人。豚肩不揜豆。賢大夫也,而難為下也。君子上不僭上,下不偪下。」

38.
婦人非三年之喪,不踰封而弔。如三年之喪,則君夫人歸。夫人,其歸也以諸侯之弔禮,其待之也,若待諸侯然。夫人至,入自闈門,升自側階,君在阼。其他如奔喪禮然。

39.
嫂不撫叔,叔不撫嫂。君子有三患:未之聞,患弗得聞也;既聞之,患弗得學也;既學之,患弗能行也。君子有五恥:居其位,無其言,君子恥之;有其言,無其行,君子恥之;既得之而又失之,君子恥之;地有餘而民不足,君子恥之;眾寡均而倍焉,君子恥之。

40.
孔子曰:「凶年則乘駑馬,祀,以下牲。」

41.
恤由之喪,哀公使孺悲之孔子學士喪禮,士喪禮於是乎書。

42.
子貢觀於蜡。孔子曰:「賜也樂乎?」對曰:「一國之人皆若狂,賜未知其樂也!」子曰:「百日之蜡,一日之澤,非爾所知也。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

43.
孟獻子曰:「正月日至,可以有事於上帝;七月日至,可以有事於祖。」七月而禘,獻子為之也。

44.
夫人之不命於天子,自魯昭公始也。

45.
外宗為君夫人,猶內宗也。

46.
廄焚,孔子拜鄉人為火來者。拜之,士壹,大夫再。亦相弔之道也。孔子曰:「管仲遇盜,取二人焉,上以為公臣,曰:『其所與遊辟也,可人也。』管仲死,桓公使為之服。宦於大夫者之為之服也,自管仲始也,有君命焉爾也。」

47.
過而舉君之諱,則起。與君之諱同,則稱字。

48.
內亂不與焉,外患弗辟也。

49.
贊大行曰:「圭,公九寸,侯伯七寸,子男五寸,博三寸,厚半寸,剡上,左右各寸半,玉也。藻三采六等。」哀公問子羔曰:「子之食奚當?」對曰:「文公之下執事也。」

50.
成廟則釁之。其禮:祝,宗人,宰夫,雍人,皆爵弁純衣。雍人拭羊,宗人視之,宰夫北面,於碑南,東上。雍人舉羊,升屋自中,中屋南面,刲羊,血流於前,乃降。門,夾室,皆用雞。先門而後夾室。其衈,皆於屋下。割雞,門當門,夾室中室。有司皆鄉室而立,門則有司當門北面。既事,宗人告事畢,乃皆退。反命於君曰:「釁某廟事畢。」反命於寢,君南鄉于門內朝服。既反命,乃退。路寢成則考之而不釁。釁屋者,交神明之道也。凡宗廟之器,其名者,成則釁之以豭豚。

51.
諸侯出夫人,夫人比至於其國,以夫人之禮行。至,以夫人入,使者將命曰:「寡君不敏,不能從而事社稷宗廟,使使臣某,敢告於執事。」主人對曰:「寡君固前辭不教矣,寡君敢不敬須以俟命。」有司官陳器皿,主人有司亦官受之。妻出,夫使人致之曰:「某不敏,不能從而共粢盛,使某也敢告於侍者。」主人對曰:「某之子不肖,不敢辟誅,敢不敬須以俟命。」使者退,主人拜送之。如舅在,則稱舅;舅沒,則稱兄;無兄,則稱夫。主人之辭曰:「之子某不肖。」如姑姊妹,亦皆稱之。

孔子曰:「吾食於少施氏而飽,少施氏食我以禮。吾祭,作而辭曰:『疏食不足祭也。』吾飧,作而辭曰:『疏食也,不敢以傷吾子。』「

納幣一束,束五兩,兩五尋。婦見舅姑,兄弟,姑姊妹,皆立於堂下,西面北上,是見已。見諸父,各就其寢。女雖未許嫁,二十而笄,禮之,婦人執其禮。燕則鬈首。

52.
韠,長三尺,下廣二尺,上廣一尺。會去上五寸,紕以爵韋六寸,不至下五寸。純以素,紃以五采。

 

喪大記第二十二

 

1.
疾病,外內皆埽。

2.
君大夫徹縣,士去琴瑟。寢東首於北牖下。廢床,徹褻衣,加新衣,體一人。男女改服。屬纊以俟絕氣。男子不死於婦人之手,婦人不死於男子之手。

3.
君夫人卒於路寢,大夫世婦卒於適寢,內子未命,則死於下室,遷尸於寢,士之妻皆死於寢。

4.
復,有林麓,則虞人設階;無林麓,則狄人設階。

5.
小臣復,復者朝服。君以卷,夫人以屈狄,大夫以玄赬,世婦以為襢衣,士以爵弁,士妻以稅衣。皆升自東榮,中屋履危,北面三號,卷衣投於前,司服受之,降自西北榮。其為賓,則公館復,私館不復。其在野,則升其乘車之左轂而復。復衣不以衣尸,不以斂。婦人復,不以袡。凡復,男子稱名,婦人稱字。唯哭先復,復而後行死事。

6.
始卒,主人啼,兄弟哭,婦人哭踊。既正尸,子坐於東方,卿大夫父兄子姓立於東方;有司、庶士哭於堂下,北面;夫人坐於西方,內命婦姑姊妹子姓立於西方,外命婦率外宗哭於堂上北面。

7.
大夫之喪,主人坐於東方,主婦坐於西方,其有命夫命婦則坐,無則皆立。士之喪,主人父兄子姓皆坐於東方,主婦姑姊妹子姓皆坐於西方。凡哭尸於室者,主人二手承衾而哭。

8.
君子喪,未小斂,為寄公國賓出。大夫之喪,未小斂。為君命出。士之喪,於大夫不當斂而出。

9.
凡主人之出也。徒跣扱衽拊心,降自西階。君拜寄公國賓于位。大夫於君命,迎於寢門外,使者升堂致命,主人拜于下;士於大夫親弔則與之哭,不逆於門外。

10.
夫人為寄公夫人出,命婦為夫人之命出,士妻不當斂,則為命婦出。

11.
小斂,主人即位於戶內,主婦東面,乃斂。卒斂,主人馮之踊,主婦亦如之。主人袒說髦,括髮以麻;婦人髽,帶麻於房中。

12.
徹帷,男女奉尸夷於堂,降拜。

13.
君拜寄公國賓,大夫士拜卿大夫於位,於士旁三拜。夫人亦拜寄公夫人於堂上,大夫內子士妻特拜,命婦汜拜眾賓於堂上。主人即位,襲帶絰踊。母之喪,即位而免,乃奠。弔者襲裘,加武帶絰,與主人拾踊。

14.
君喪,虞人出木角,狄人出壺,雍人出鼎,司馬縣之,乃官代哭。大夫官代哭不縣壺,士代哭不以官。君堂上二燭、下二燭,大夫堂上一燭、下二燭,士堂上一燭、下一燭。

15.
賓出徹帷。

16.
哭尸於堂上,主人在東方,由外來者在西方,諸婦南鄉。

17.
婦人迎客送客不下堂,下堂不哭;男子出寢門見人不哭。其無女主,則男主拜女賓於寢門內;其無男主,則女主拜男賓於阼階下。子幼,則以衰抱之,人為之拜。為後者不在,則有爵者辭,無爵者,人為之拜。在竟內則俟之,在竟外則殯葬可也。喪有無後,無無主。

18.
君之喪三日,子、夫人杖,五日既殯,授大夫世婦杖。子、大夫寢門之外杖、寢門之內輯之;夫人世婦在其次則杖,即位則使人執之。子有王命則去杖,國君之命則輯杖,聽卜有事於尸則去杖。大夫於君所則輯杖,於大夫所則杖。

19.
大夫之喪,三日之朝既殯,主人主婦室老皆杖。大夫有君命則去杖,大夫之命則輯杖;內子為夫人之命去杖,為世婦之命授人杖。

20.
士之喪,二日而殯,三日而朝,主人杖,婦人皆杖。於君命夫人之命如大夫,於大夫世婦之命如大夫。子皆杖,不以即位。大夫士哭殯則杖,哭柩則輯杖,弃杖者,斷而弃之於隱者。

21.
君設大盤造冰焉,大夫設夷盤造冰焉,士並瓦盤無冰,設牀檀第,有枕。含一牀,襲一牀,遷尸于堂又一牀,皆有枕席,君、大夫、士一也。

22.
始死,遷尸於牀,幠用斂衾,去死衣,小臣楔齒用角柶,綴足用燕几,君、大夫、士一也。

23.
管人汲,不說繘、屈之,盡階不升堂,授御者。御者入浴,小臣四人抗衾,御者二人浴,浴水用盆,沃水用枓,浴用絺巾,挋用浴衣,如它日。小臣爪足,浴餘水弃于坎。其母之喪,則內御者抗衾而浴。

24.
管人汲,授御者,御者差沐於堂上。君沐粱,大夫沐稷,士沐粱。甸人為垼於西牆下,陶人出重鬲,管人受沐,乃煮之,甸人取所徹廟之西北厞薪,用爨之。管人授御者沐,乃沐。沐用瓦盤,挋用巾,如它日。小臣爪手翦須,濡濯弃於坎。

25.
君之喪,子大夫公子眾士皆三日不食。子大夫公子眾士食粥,納財,朝一溢米。莫一溢米,食之無筭;士疏食水飲,食之無筭;夫人世婦諸妻皆疏食水飲,食之無筭。

26.
大夫之喪,主人室老子姓皆食粥;眾士疏食水飲;妻妾疏食水飲。士亦如之。

27.
既葬、主人疏食水飲,不食菜果;婦人亦如之,君大夫、士一也。練而食菜果,祥而食肉。

28.
食粥於盛不盥,食於篹者盥。食菜以醯醬,始食肉者先食乾肉,始飲酒者先飲醴酒。

29.
期之喪,三不食,食,疏食水飲,不食菜果。三月既葬,食肉飲酒。期終喪,不食肉,不飲酒,父在為母,為妻。九月之喪,食飲猶期之喪也,食肉飲酒,不與人樂之。

30.
五月三月之喪,壹不食再不食可也。比葬,食肉飲酒,不與人樂之。叔母、世母、故主、宗子,食肉飲酒。不能食粥、羹之以菜可也;有疾、食肉飲酒可也。五十不成喪,七十唯衰麻在身。

31.
既葬,若君食之,則食之,大夫父之友食之,則食之矣,不辟粱肉,若有酒醴則辭。

32.
小斂於戶內,大斂於阼。君以簟席,大夫以蒲席,士以葦席。

33.
小斂,布絞,縮者一、橫者三。君錦衾,大夫縞衾,士緇衾,皆一。衣十有九稱,君陳衣于序東,大夫士陳衣于房中,皆西領北上,絞紟不在列。

 

34.
大斂,布絞,縮者三,橫者五,布紟二衾,君、大夫、士一也。君陳衣于庭,百稱,北領西上;大夫陳衣于序東,五十稱,西領南上;士陳衣于序東,三十稱,西領南上。絞紟如朝服,絞一幅為三、不辟,紟五幅、無紞。

35.
小斂之衣,祭服不倒。君無襚,大夫士畢主人之祭服;親戚之衣,受之不以即陳。小斂,君大夫士皆用複衣複衾;大斂,君大夫士祭服無算,君褶衣褶衾,大夫士猶小斂也。

36.
袍必有表,不襌,衣必有裳,謂之一稱。

37.
凡陳衣者,實之篋,取衣者亦以篋升,降者自西階。凡陳衣、不詘,非列采不入,絺綌紵不入。

38.
凡斂者袒,遷尸者襲。君之喪,大胥是斂,眾胥佐之;大夫之喪,大胥侍之,眾胥是斂;士之喪,胥為侍,士是斂。

39.
小斂大斂,祭服不倒,皆左衽結絞不紐。

40.
斂者既斂必哭。士與其執事則斂,斂焉則為之壹不食。凡斂者六人。

41.
君錦冒黼殺,綴旁七;大夫玄冒黼殺,綴旁五;士緇冒赬殺,綴旁三。凡冒質長與手齊,殺三尺,自小斂以往用夷衾,夷衾質殺之,裁猶冒也。

42.
君將大斂,子弁絰,即位于序端,卿大夫即位于堂廉楹西,北面東上,父兄堂下北面,夫人命婦尸西東面,外宗房中南面。小臣鋪席,商祝鋪絞紟衾衣,士盥于盤,上士舉遷尸于斂上。卒斂,宰告,子馮之踊,夫人東面亦如之。

43.
大夫之喪,將大斂,既鋪絞紟衾衣,君至、主人迎,先入門右,巫止於門外,君釋菜,祝先入升堂,君即位于序端,卿大夫即位于堂廉楹西、北面東上,主人房外南面,主婦尸西東面。遷尸、卒斂,宰告,主人降,北面于堂下,君撫之,主人拜稽顙,君降、升主人馮之,命主婦馮之。

44.
士之喪,將大斂,君不在,其餘禮猶大夫也。

45.
鋪絞紟、踊,鋪衾、踊,鋪衣、踊,遷尸、踊,斂衣、踊,斂衾、踊,斂絞紟、踊。

46.
君撫大夫,撫內命婦,大夫撫室老,撫絰娣。君大夫馮父母妻長子,不馮庶子。士馮父母妻長子庶子,庶子有子,則父母不馮其尸。凡馮尸者,父母先,妻子後。君於臣撫之,父母於子執之,子於父母馮之,婦於舅姑奉之,舅姑於婦撫之,妻於夫拘之,夫於妻子昆弟執之。馮尸不當君所。凡馮尸,興必踊。

47.
父母之喪,居倚廬、不塗,寢苫枕凷,非喪事不言。君為廬宮之,大夫士襢之。

48.
既葬柱楣,塗廬不於顯者。君大夫士皆宮之。

49.
凡非適子者,自未葬以於隱者為廬。

50.
既葬,與人立。君言王事,不言國事;大夫士言公事,不言家事。

51.
君既葬,王政入於國,既卒哭而服王事。大夫士既葬,公政入於家,既卒哭、弁絰帶,金革之事無辟也。

52.
既練、居堊室,不與人居。君謀國政,大夫士謀家事。既祥,黝堊。祥而外無哭者。禫而內無哭者,樂作矣故也。

53.
禫而從御,吉祭而復寢。期居廬,終喪不御於內者,父在為母為妻。齊衰期者,大功布衰九月者,皆三月不御於內。婦人不居廬。不寢苫。喪父母,既練而歸;期九月者,既葬而歸。

54.
公之喪,大夫俟練,士卒哭而歸。

55.
大夫士父母之喪,既練而歸。朔月忌日,則歸哭于宗室。諸父兄弟之喪,既卒哭而歸。

56.
父不次於子,兄不次於弟。

57.
君於大夫世婦,大斂焉,為之賜,則小斂焉。

58.
於外命婦,既加蓋而君至。於士,既殯而往;為之賜,大斂焉。夫人於世婦,大斂焉;為之賜,則小斂焉。於諸妻,為之賜,大斂焉。於大夫外命婦,既殯而往。大夫士既殯而君往焉,使人戒之,主人具殷奠之禮,俟于門外。見馬首,先入門右,巫止于門外,祝代之先,君釋菜于門內。祝先升自阼階,負墉南面。君即位于阼。小臣二人執戈立于前,二人立于後。擯者進,主人拜稽顙。君稱言,視祝而踊,主人踊。

59.
大夫則奠可也,士則出俟于門外,命之反奠,乃反奠。卒奠,主人先俟於門外,君退,主人送于門外,拜稽顙。君於大夫疾,三問之;在殯,三往焉。士疾,壹問之,在殯,壹往焉。

60.
君弔則復殯服。

61.
夫人弔於大夫士,主人出迎于門外,見馬首,先入門右。夫人入,升堂即位。主婦降自西階,拜稽顙于下。夫人視世子而踊。奠如君至之禮。夫人退,主婦送于門內,拜稽顙,主人送于大門之外不拜。

62.
大夫君不迎于門外。入即位于堂下。主人北面,眾主人南面。婦人即位于房中。若有君命,命夫命婦之命,四鄰賓客,其君後主人而拜。

63.
君弔,見尸柩而后踊。

64.
大夫士若君不戒而往,不具殷奠,君退必奠。

65.
君大棺八寸,屬六寸,椑四寸。上大夫大棺八寸,屬六寸。下大夫大棺六寸,屬四寸。士棺六寸。

66.
君裏棺用朱綠,用雜金鐕。大夫裏棺用玄綠,用牛骨鐕;士不綠。

67.
君蓋用漆,三衽三束。大夫蓋用漆,二衽二束。士蓋不用漆,二衽二束。

68.
君、大夫鬊爪,實于綠中,土埋之。

69.
君殯用輴,欑至于上,畢塗屋。大夫殯以幬,欑置于西序,塗不暨於棺。士殯見衽,塗上帷之。

70.
熬,君四種八筐,大夫三種六筐,士二種四筐,加魚腊焉。

71.
飾棺,君龍帷三池,振容。黼荒,火三列,黼三列。素錦褚,加偽荒。纁紐六。齊,五采五貝。黼翣二,黻翣二,畫翣二,皆戴圭。魚躍拂池。君纁戴六,纁披六。大夫畫帷二池,不振容。畫荒,火三列,黻三列。素錦褚。纁紐二,玄紐二。齊、三采三貝。黻翣二,畫翣二,皆戴綏。魚躍拂池。大夫戴前纁後玄,披亦如之。士布帷布荒,一池,揄絞。纁紐二,緇紐二。齊,三采一貝。畫翣二,皆戴綏。士戴前纁後緇,二披用纁。

72.
君葬用輴,四綍二碑,御棺用羽葆。大夫葬用輴,二綍二碑,御棺用茅。士葬用國車,二綍無碑,比出宮,御棺用功布。

73.
凡封,用綍去碑負引。君封以衡,大夫士以咸。君命毋譁,以鼓封;大夫命毋哭;士哭者相止也。

74.
君松椁,大夫柏椁,士雜木椁。

75.
棺椁之間,君容柷,大夫容壺,士容甒。君裏椁虞筐,大夫不裏椁,士不虞筐。

 

 

 

祭法第二十三

1.
祭法:有虞氏禘黃帝而郊嚳,祖顓頊而宗堯。夏后氏亦禘黃帝而郊鯀,祖顓頊而宗禹。殷人禘嚳而郊冥,祖契而宗湯。周人禘嚳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

2.
燔柴於泰壇,祭天也;瘞埋於泰折,祭地也;用為騂犢。

3.
埋少牢於泰昭,祭時也;相近於坎壇,祭寒暑也。王宮,祭日也;夜明,祭月也;幽宗,祭星也;雩宗,祭水旱也;四坎壇,祭四時也。山林、川谷、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有天下者,祭百神。諸侯,在其地則祭之,亡其地則不祭。

4.
大凡生於天地之間者,皆曰命。其萬物死,皆曰折;人死,曰鬼;此五代之所不變也。七代之所以更立者,禘、郊、宗、祖,其餘不變也。

5.
天下有王,分地建國,置都立邑,設廟祧壇,墠而祭之,乃為親疏多少之數。是故,王立七廟,一壇一墠。曰考廟,曰王考廟,曰皇考廟,曰顯考廟,曰祖考廟,皆月祭之。遠廟為祧,有二祧,享嘗乃止。去祧為壇,去壇為墠。壇墠,有禱焉祭之,無禱,乃止。去墠曰鬼。諸侯立五廟,一壇一墠。曰考廟,曰王考廟,曰皇廟,皆月祭之;顯考廟,祖考廟,享嘗乃止。去祖為壇,去壇為墠。壇墠有禱焉祭之,無禱乃止。去墠為鬼。大夫立三廟,二壇。曰考廟,曰王考廟,曰皇考廟,享嘗乃止。顯考祖考無廟,有禱焉,為壇祭之。去壇為鬼,適士二廟,一壇。曰考廟,曰王考廟,享嘗乃止。顯考無廟,有禱焉,為壇祭之。去壇為鬼。官師一廟,曰考廟。王考無廟而祭之,去王考為鬼。庶士庶人無廟,死曰鬼。

6.
王為群姓立社,曰大社。王自為立社,曰王社。諸侯為百姓立社,曰國社。諸侯自為立社,曰侯社。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

7.
王為群姓立七祀,曰司命,曰中霤,曰國門,曰國行,曰泰厲,曰戶,曰竈。王自為立七祀。諸侯為國立五祀,曰司命,曰中霤,曰國門,曰國行,曰公厲。諸侯自為立五祀。大夫立三祀,曰族厲,曰門,曰行。適士立二祀,曰門,曰行。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戶,或立竈。

8.
王下祭殤五:適子適孫適曾孫適玄孫適來孫。諸侯下祭三,大夫下祭二,適士及庶人,祭子而止。

9.
夫聖王之制祭祀也:法施於民,則祀之;以死勤事,則祀之;以勞定國,則祀之;能御大菑,則祀之;能捍大患,則祀之。是故,厲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農,能殖百穀;夏之衰也,周弃繼之,故祀以為稷。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之以為社。帝嚳能序星辰以著眾,堯能賞均刑法以義終,舜勤眾事而野死。鯀障洪水而殛死,禹能脩鯀之功。黃帝正名百物以明民共財,顓頊能脩之。契為司徒而民成,冥勤其官而水死。湯以寬治民而除其虐,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菑。此皆有功烈於民者也。及夫日月星辰,民所瞻仰也,山林、川谷、丘陵,民所取材用也。非此族也,不在祀典。

 

 

祭義第二十四

1.
祭不欲數,數則煩,煩則不敬。祭不欲疏,疏則怠,怠則忘。是故,君子合諸天道,春禘秋嘗。秋,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悽愴之心,非其寒之謂也。春,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惕之心,如將見之。樂以迎來,哀以送往,故禘有樂而嘗無樂。

2.
致齊於內,散齊於外。齊之日:思其居處,思其笑語,思其志意,思其所樂,思其所嗜。齊三日,乃見其所為齊者。

3.
祭之日,入室,僾然必有見乎其位,周還出戶,肅然必有聞乎其容聲,出戶而聽,愾然必有聞乎其嘆息之聲。

4.
是故,先王之孝也,色不忘乎目,聲不絕乎耳,心志耆欲不忘乎心。致愛則存,致慤則著。著存不忘乎心,夫安得不敬乎?

5.
君子生則敬養,死則敬享,思終身弗辱也。君子有終身之喪,忌日之謂也。忌日不用,非不祥也。言夫日,志有所至,而不敢盡其私也。

6.
唯聖人為能饗帝,孝子為能饗親。饗者,鄉也。鄉之,然後能饗焉。是故,孝子臨尸而不怍。君牽牲,夫人奠盎。君獻尸,夫人薦豆。卿大夫相君,命婦相夫人。齊齊乎其敬也,愉愉乎其忠也,勿勿乎其欲其饗之也。

7.
文王之祭也,事死者如事生,思死者如不欲生,忌日必哀,稱諱如見親,祀之忠也。如見親之所愛,如欲色然,其文王與?詩云:「明發不寐,有懷二人。」文王之詩也。祭之明日,明發不寐,饗而致之,又從而思之。祭之日,樂與哀半,饗之必樂,已至必哀。

8.
仲尼嘗,奉薦而進,其親也慤,其行也趨趨以數。已祭,子贛問曰:「子之言祭,濟濟漆漆然;今子之祭,無濟濟漆漆何也?」子曰:「濟濟者,容也遠也;漆漆者,容也自反也。容以遠若容以自反也,夫何神明之及交,夫何濟濟漆漆之有乎?反饋,樂成,薦其薦俎,序其禮樂,備其百官。君子致其濟濟漆漆,夫何慌惚之有乎?夫言,豈一端而已,夫各有所當也。」

9.
孝子將祭,慮事不可以不豫,比時具物,不可以不備,虛中以治之。

10.
宮室既脩,牆屋既設,百官既備,夫婦齊戒沐浴,盛服奉承而進之,洞洞乎,屬屬乎,如弗勝,如將失之,其孝敬之心至也與!薦其薦俎,序其禮樂,備其百官。奉承而進之。

11.
於是諭其志意,以其恍惚以與神明交,庶或饗之。庶或饗之,孝子之志也。

12.
孝子之祭也,盡其慤而愨焉,盡其信而信焉,盡其敬而敬焉,盡其禮而不過失焉。進退必敬,如親聽命,則或使之也。

13.
孝子之祭,可知也,其立之也,敬以詘;其進之也,敬以愉;其薦之也,敬以欲;退而立,如將受命;已徹而退,敬齊之色不絕於面。孝子之祭也,立而不詘,固也;進而不愉,疏也;薦而不欲。不愛也;退立而不如受命,敖也;已徹而退,無敬齊之色,而忘本也。如是而祭,失之矣。

14.
孝子之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孝子如執玉、如奉盈,洞洞屬屬然,如弗勝,如將失之。嚴威儼恪,非所以事親也,成人之道也。

15.
先王之所以治天下者五:貴有德,貴貴,貴老,敬長,慈幼。此五者,先王之所以定天下也。貴有德,何為也?為其近於道也。貴貴,為其近於君也。貴老,為其近於親也。敬長,為其近於兄也。慈幼,為其近於子也。是故,至孝近乎王,至弟近乎霸。至孝近乎王,雖天子,必有父,至弟近乎霸,雖諸侯,必有兄。先王之教,因而弗改,所以領天下國家也。

16.
子曰:「立愛自親始,教民睦也。立敬自長始,教民順也。教以慈睦,而民貴有親;教以敬長,而民貴用命。教以事親,順以聽命,錯諸天下,無所不行。」

17.
郊之祭也,喪者不敢哭,凶服者不敢入國門,敬之至也。

18.
祭之日,君牽牲,穆答君,卿大夫序從。既入廟門,麗於碑,卿大夫袒,而毛牛尚耳,鸞刀以刲,取膟膋,乃退。爓祭,祭腥而退,敬之至也。

19.
郊之祭,大報天而主日,配以月,夏后氏祭其闇,殷人祭其陽,周人祭日,以朝及闇。

20.
祭日於壇,祭月於坎,以別幽明,以制上下。

21.
祭日於東,祭月於西,以別外內,以端其位。

22.
日出於東,月生於西。陰陽長短,終始相巡,以致天下之和。

23.
天下之禮,致反始也,致鬼神也。致和用也,致義也,致讓也。致反始,以厚其本也;致鬼神,以尊上也;致物用,以立民紀也。致義,則上下不悖逆矣。致讓,以去爭也。合此五者,以治天下之禮也,雖有奇邪,而不治者則微矣。

24.
宰我曰:「吾聞鬼神之名,不知其所謂。」子曰:「氣也者,神之盛也;魂也者,鬼之盛也;合鬼與神,教之至也。

25.
眾生必死,死必歸土,此之謂鬼。骨肉斃於下,陰為野土。

26.
其氣發揚于上,為昭明,焄蒿,悽愴,此百物之精也,神之著也。

27.
因物之精,制為之極,明命鬼神,以為黔首則。百眾以畏,萬民以服。

28.
聖人以是為未足也,築為宮室,設為宗祧,以別親疏遠邇,教民反古復始,不忘其所由生也。眾之服自此,故聽且速也。

29.
二端既立,報以二禮。建設朝事,燔燎羶薌,見以蕭光,以報氣也。此教眾反始也。薦黍稷,羞肝肺首心,見閒以俠甒,加以鬱鬯,以報魄也。教民相愛,上下用情,禮之至也。

30.
君子反古復始,不忘其所由生也,是以致其敬,發其情,竭力從事,以報其親,不敢弗盡也。

31.
是故,昔者,天子為藉千畝,冕而朱紘,躬秉耒;諸侯為藉百畝,冕而青紘,躬秉耒。以事天地山川社稷先古,以為醴酪齊盛,於是乎取之,敬之至也。

32.
古者,天子諸侯必有養獸之官,及歲時,齊戒沐浴而躬朝之。犧牷祭牲,必於是取之,敬之至也。君召牛,納而視之,擇其毛而卜之,吉,然後養之。君皮弁素積,朔月,月半,君巡牲,所以致力,孝之至也。

33.
古者天子諸侯,必有公桑蠶室,近川而為之,築宮仞有三尺,棘牆而外閉之。及大昕之朝,君皮弁素積,卜三宮之夫人世婦之吉者,使入蠶于蠶室,奉種浴于川,桑於公桑,風戾以食之。歲既單矣,世婦卒蠶,奉繭以示于君,遂獻繭于夫人。夫人曰:『此所以為君服與?』遂副褘而受之,因少牢以禮之。古之獻繭者,其率用此與?及良日,夫人繅,三盆手,遂布于三宮夫人世婦之吉者使繅。遂朱綠之,玄黃之,以為黼黻文章。服既成,君服以祀先王先公,敬之至也。」

34.
君子曰:「禮樂不可斯須去身。致樂以治心,則易直子諒之心油然生矣。易直子諒之心生則樂,樂則安,安則久,久則天,天則神。天則不言而信,神則不怒而威。致樂以治心者也。致禮以治躬則莊敬,莊敬則嚴威。心中斯須不和不樂,而鄙詐之心入之矣。外貌斯須不莊不敬,而慢易之心入之矣。故樂也者,動於內者也,禮也者,動於外者也。樂極和,禮極順。內和而外順,則民瞻其顏色而不與爭也,望其容貌,而眾不生慢易焉。故德煇動乎內,而民莫不承聽;理發乎外,而眾莫不承順。故曰:『致禮樂之道,而天下塞焉,舉而錯之無難矣。』樂也者,動於內者也;禮也者,動於外者也。故禮主其減,樂主其盈,禮減而進,以進為文,樂盈而反,以反為文。禮減而不進則銷,樂盈而不反則放。故禮有報而樂有反。禮得其報則樂,樂得其反則安。禮之報,樂之反,其義一也。」

35.
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公明儀問於曾子:「夫子可以為孝乎?」曾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君子之所謂孝者,先意承志,諭父母於道。參,直養者也!安能為孝乎?」

曾子曰:「身也者,父母之遺體也。行父母之遺體,敢不敬乎?居處不莊,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涖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戰陳無勇,非孝也。五者不遂,烖及於親,敢不敬乎?亨孰羶薌,嘗而薦之,非孝也,養也。君子之所謂孝也者,國人稱願,然曰:『幸哉有子。』如此,所謂孝也已。眾之本教曰孝,其行曰養。養,可能也,敬為難;敬,可能也,安為難。安,可能也,卒為難。父母既沒,慎行其身,不遺父母惡名,可謂能終矣。仁者,仁此者也;禮者,履此者也;義者,宜此者也;信者,信此者也;強者,強此者也。樂自順此生,刑自反此作。」

曾子曰:「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而橫乎四海,施諸後世而無朝夕,推而放諸東海而準,推而放諸西海而準,推而放諸南海而準,推而放諸北海而準。詩云:『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此之謂也。」

曾子曰:「樹木以時伐焉,禽獸以時殺焉。夫子曰:『斷一樹,殺一獸,不以其時,非孝也。』孝有三:小孝用力,中孝用勞,大孝不匱。思慈愛忘勞,可謂用力矣。尊仁安義,可謂用勞矣。博施備物,可謂不匱矣。父母愛之,喜而弗忘;父母惡之,懼而無怨。父母有過,諫而不逆;父母既沒,必求仁者之粟以祀之。此之謂禮終。」

36.
樂正子春下堂而傷其足,數月不出,猶有憂色。門弟子曰:「夫子之足瘳矣,數月不出,猶有憂色,何也?樂正子春曰:「善如爾之問也!善如爾之問也!吾聞諸曾子,曾子聞諸夫子曰:『天之所生,地之所養,無人為大。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歸之,可謂孝矣。不虧其體,不辱其身,可謂全矣。故君子頃步而弗敢忘孝也。』今予忘孝之道,予是以有憂色也。壹舉足而不敢忘父母,壹出言而不敢忘父母。壹舉足而不敢忘父母,是故道而不徑,舟而不游,不敢以先父母之遺體行殆。壹出言而不敢忘父母,是故惡言不出於口,忿言不反於身,不辱其身,不羞其親,可謂孝矣。」 

37.
昔者,有虞氏貴德而尚齒,夏后氏貴爵而尚齒,殷人貴富而尚齒,周人貴親而尚齒。虞夏殷周,天下之盛王也,未有遺年者。年之貴乎天下,久矣,次乎事親也。

38.
是故,朝廷同爵則尚齒。七十杖於朝,君問則席。八十不俟朝,君問則就之。弟達乎朝廷矣。

39.
行,肩而不併,不錯則隨。見老者則車徒辟,斑白者不以其任行乎道路,而弟達乎道路矣。居鄉以齒,而老窮不遺,強不犯弱,眾不暴寡,而弟達乎州巷矣。

40.
古之道,五十不為甸徒,頒禽隆諸長者,而弟達乎獀狩矣。軍旅什伍,同爵則尚齒,而弟達乎軍旅矣。

41.
孝弟發諸朝廷,行乎道路,至乎州巷,放乎獀狩,脩乎軍旅,眾以義死之,而弗敢犯也。

42.
祀乎明堂,所以教諸侯之孝也。食三老五更於大學,所以教諸侯之弟也。祀先賢於西學,所以教諸侯之德也;耕藉,所以教諸侯之養也;朝覲,所以教諸侯之臣也。五者,天下之大教也。

43.
食三老五更於大學,天子袒而割牲,執醬而饋,執爵而酳,冕而總干,所以教諸侯之弟也。是故,鄉里有齒,而老窮不遺,強不犯弱,眾不暴寡,此由大學來者也。 天子設四學,當入學,而大子齒。

44.
天子巡守,諸侯待于竟。天子先見百年者。八十九十者東行,西行者弗敢過,西行東行者弗敢過。欲言政者,君就之可也。

45.
壹命齒于鄉里,再命齒于族,三命不齒;族有七十者,弗敢先。七十者,不有大故不入朝。若有大故而入,君必與之揖讓,而后及爵者。

46.
天子有善,讓德於天;諸侯有善,歸諸天子;卿大夫有善,薦於諸侯;士庶人有善,本諸父母,存諸長老,祿爵慶賞,成諸宗廟,所以示順也。昔者,聖人建陰陽天地之情,立以為易。易抱龜南面,天子卷冕北面,雖有明知之心,必進斷其志焉。示不敢專,以尊天也。善則稱人,過則稱己。教不伐以尊賢也。

47.
孝子將祭祀,必有齊莊之心以慮事,以具服物,以脩宮室,以治百事。及祭之日,顏色必溫,行必恐,如懼不及愛然。其奠之也,容貌必溫,身必詘,如語焉而未之然。宿者皆出,其立卑靜以正,如將弗見然。及祭之後,陶陶遂遂,如將復入然。是故,慤善不違身,耳目不違心,思慮不違親。結諸心,形諸色,而術省之。孝子之志也。

48.
建國之神位,右社稷,而左宗廟。

 

祭統第二十五

1.
凡治人之道,莫急於禮。禮有五經,莫重於祭。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於心也,心怵而奉之以禮。是故,唯賢者能盡祭之義。

2.
賢者之祭也,必受其福。非世所謂福也。福者,備也。備者,百順之名也。無所不順者,謂之備。言,內盡於己,而外順於道也。忠臣以事其君,孝子以事其親,其本一也。上則順於鬼神,外則順於君長,內則以孝於親。如此之謂備。唯賢者能備,能備然後能祭。是故,賢者之祭也,致其誠信與其忠敬,奉之以物,道之以禮,安之以樂,參之以時。明薦之而已矣,不求其為。此孝子之心也。 祭者,所以追養繼孝也。孝者畜也。順於道不逆於倫,是之謂畜。

3.
是故,孝子之事親也,有三道焉:生則養,沒則喪,喪畢則祭。養則觀其順也,喪則觀其哀也,祭則觀其敬而時也。盡此三道者,孝子之行也。

4.
既內自盡,又外求助,昏禮是也。故國君取夫人之辭曰:「請君之玉女,與寡人共有敝邑,事宗廟社稷。」此求助之本也。夫祭也者,必夫婦親之,所以備外內之官也。官備則具備。水草之菹,陸為之醢,小物備矣;三牲之俎,八簋之實,美物備矣;昆蟲之異,草木之實,陰陽之物備矣。

5.
凡天之所生,地之所長,苟可薦者,莫不咸在,示盡物也。外則盡物,內則盡志,此祭之心也。是故,天子親耕於南郊,以共齊盛;王后蠶於北郊;以共純服。諸侯耕於東郊,亦以共齊盛;夫人蠶於北郊,以共冕服。天子諸侯非莫耕也,王后夫人非莫蠶也,身致其誠信。誠信之謂盡,盡之謂敬,敬盡然後可以事神明,此祭之道也。

6.
及時將祭,君子乃齊。齊之為言齊也,齊不齊以致齊者也。是以君子非有大事也,非有恭敬也,則不齊。不齊則於物無防也,嗜欲無止也。及其將齊也,防其邪物,訖其嗜欲,耳不聽樂。故《記》曰:「齊者不樂。」言不敢散其志也。心不苟慮,必依於道;手足不苟動,必依於禮。是故君子之齊也,專致其精明之德也。故散齊七日以定之,致齊三日以齊之。定之之謂齊。齊者精明之至也,然後可以交於神明也。

是故,先期旬有一日,宮宰宿夫人,夫人亦散齊七日,致齊三日。君致齊於外,夫人致齊於內,然後會於大廟。君純冕立於阼,夫人副褘立於東房。君執圭瓚祼尸,大宗執璋瓚亞祼。及迎牲,君執紖,卿大夫從士執芻。宗婦執盎從夫人薦涗水。君執鸞刀羞嚌,夫人薦豆,此之謂夫婦親之。

7.
及入舞,君執干戚就舞位,君為東上,冕而揔干,率其群臣,以樂皇尸。是故天子之祭也,與天下樂之;諸侯祭也,與竟內樂之。冕而揔干,率其群臣,以樂皇尸,此與竟內樂之之義也。

8.
夫祭有三重焉:獻之屬,莫重於祼,聲莫重於升歌,舞莫重於武宿夜,此周道也。凡三道者,所以假於外而以增君子之志也。故與志進退,志輕則亦輕,志重則亦重。輕其志而求外之重也,雖聖人弗能得也。是故君子之祭也,必身自盡也,所以明重也。道之以禮,以奉三重,而薦諸皇尸,此聖人之道也。

9.
夫祭有餕,餕者,祭之末也,不可不知也。是故,古之人有言曰:「善終者如始。」餕其是已。是故,古之君子曰:「尸亦餕鬼神之餘也,惠術也,可以觀政矣。」是故,尸謖,君與卿四人餕。君起,大夫六人餕。臣餕君之餘也。大夫起,士八人餕。賤餕貴之餘也。士起,各執其具以出,陳于堂下,百官進,徹之,下餕上之餘也。凡餕之道,每變以眾,所以別貴賤之等,而興施惠之象也。是故以四簋黍見其脩於廟中也,廟中者,竟內之象也。祭者,澤之大者也。是故,上有大澤,則惠必及下,顧上先下後耳,非上積重而下有凍餒之民也。是故上有大澤,則民夫人待於下流,知惠之必將至也,由餕見之矣。故曰:「可以觀政矣。」

10.
夫祭之為物大矣,其興物備矣,順以備者也,其教之本與?是故,君子之教也,外則教之以尊其君長,內則教之以孝於其親。是故,明君在上,則諸臣服從,崇事宗廟社稷,則子孫順孝。盡其道,端其義,而教生焉。是故君子之事君也,必身行之,所不安於上,則不以使下;所惡於下,則不以事上;非諸人,行諸己,非教之道也。是故君子之教也,必由其本,順之至也,祭其是與?故曰:「祭者,教之本也已。」

11.
夫祭有十倫焉:見事鬼神之道焉,見君臣之義焉,見父子之倫焉,見貴賤之等焉,見親疏之殺焉,見爵賞之施焉,見夫婦之別焉,見政事之均焉,見長幼之序焉,見上下之際焉。此之謂十倫。

12.
鋪筵設同几,為依神也。詔祝於室,而出於于祊,此交神明之道也。

13.
君迎牲而不迎尸,別嫌也。尸在廟門外則疑於臣,在廟中則全於君;君在廟門外則疑於君,入廟門則全於臣,全於子。是故,不出者,明君臣之義也。

14.
夫祭之道,孫為王父尸。所使為尸者,於祭者子行也。父北面而事之,所以明子事父之道也。此父子之倫也。

15.
尸飲五,君洗玉爵獻卿;尸飲七,以瑤爵獻大夫;尸飲九,以散爵獻士及群有司。皆以齒,明尊卑之等也。

16.
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別父子遠近長幼親疏之序而無亂也。是故,有事於大廟,則群昭群穆咸在而不失其倫。此之謂親疏之殺也。

17.
古者,明君爵有德而祿有功,必賜爵祿於大廟,示不敢專也。故祭之日,一獻,君降立于阼階之南,南鄉,所命北面,史由君右執策命之。再拜稽首,受書以歸,而舍奠于其廟。此爵賞之施也。

18.
君卷冕立于阼,夫人副禕立于東房。夫人薦豆執校,執醴授之執鐙。尸酢夫人執柄,夫人授尸執足。夫婦相授受,不相襲處,酢必易爵。明夫婦之別也。

19.
凡為俎者,以骨為主。骨有貴賤,殷人貴髀,周人貴肩,凡前貴於後。俎者,所以明祭之必有惠也。是故,貴者取貴骨,賤者取賤骨;貴者不重,賤者不虛,示均也。惠均則政行,政行則事成,事成則功立。功之所以立者,不可不知也。俎者,所以明惠之必均也。善為政者如此。故曰見政事之均焉。

20.
凡賜爵,昭為一,穆為一。昭與昭齒,穆與穆齒,凡群有司皆以齒。此之謂長幼有序。

21.
夫祭有畀煇胞翟閽者,惠下之道也。唯有德之君為能行此,明足以見之,仁足以與之。畀之為言與也,能以其餘畀其下者也。煇者,甲吏之賤者也;胞者,肉吏之賤者也;翟者,樂吏之賤者也;閽者,守門之賤者也。古者不使刑人守門,此四守者,吏之至賤者也。尸又至尊,以至尊既祭之末,而不忘至賤,而以其餘畀之。是故,明君在上,則竟內之民無凍餒者矣,此之謂上下之際。

22.
凡祭有四時:春祭曰礿,夏祭曰禘,秋祭曰嘗,冬祭曰烝。礿禘,陽義也;嘗烝,陰義也。禘者,陽之盛也,嘗者,陰之盛也。故曰莫重於禘嘗。古者於禘也,發爵賜服,順陽義也;於嘗也,出田邑,發秋政,順陽義也。故《記》曰:「嘗之日,發公室,示賞也。」草艾則墨,未發秋政,則民弗敢草也。

故曰:禘嘗之義大矣。治國之本也,不可不知也。明其義者,君也;能其事者,臣也。不明其義,君人不全;不能其事,為臣不全。夫義者,所以濟志也,諸德之發也。是故,其德盛者,其志厚。其志厚者,其義章。其義章者,其祭也敬。祭敬,則竟內子孫莫不敬矣。是故,君子之祭也,必身親涖之,有故,則使人可也。雖使人也,君不失其義者,君明其義故也。其德薄者,其志輕,疑於其義,而求祭,使之必敬也,弗可得已。祭而不敬,何以為民父母矣。

23.
夫鼎有銘,銘者,自名也。自名,以稱揚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後世者也。為先祖者,莫不有美焉,莫不有惡焉,銘之義,稱美而不稱惡。此孝子孝孫之心也。唯賢者能之。銘者,論譔其先祖之有德善,功烈勳勞慶賞聲名,列於天下,而酌之祭器,自成其名焉,以祀其先祖者也。顯揚先祖,所以崇孝也。身比焉,順也,明示後世,教也。夫銘者,壹稱而上下皆得焉耳矣。是故,君子之觀於銘也,既美其所稱,又美其所為。為之者,明足以見之,仁足以與之,知足以利之,可謂賢矣。賢而勿伐,可謂恭矣。

故衛孔悝之鼎銘曰:「六月丁亥,公假于大廟。公曰:『叔舅!乃祖莊叔,左右成公。成公乃命莊叔,隨難于漢陽,即宮于宗周,奔走無射。啟右獻公。獻公乃命成叔,纂乃祖服。乃考文叔,興舊耆欲,作率慶士,躬恤衛國,其勤公家,夙夜不解,民咸曰休哉。』公曰:『叔舅!予女銘,若纂乃考服。』悝拜稽首曰:『對揚以辟之,勤大命施于烝彝鼎。』」此衛孔悝之鼎銘也。古之君子,論譔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後世者也。以比其身,以重其國家,如此。子孫之守宗廟社稷者,其先祖無美而稱之,是誣也;有善而弗知,不明也;知而弗傳,不仁也。此三者,君子之所恥也。

24.
昔者,周公旦有勳勞於天下。周公既沒,成王康王追念周公之所以勳勞者,而欲尊魯,故賜之以重祭。外祭則郊社是也,內祭則大嘗禘是也。夫大嘗禘,升歌清廟,下而管象,朱干玉戚,以舞大武。八佾,以舞大夏,此天子之樂也。康周公,故以賜魯也。子孫纂之,至于今不廢,所以明周公之德而又以重其國也。

經解第二十六

1.
孔子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疏通知遠,書教也;廣博易良,樂教也;絜靜精微,易教也;恭儉莊敬,禮教也;屬辭比事,春秋教也。故詩之失,愚;書之失,誣;樂之失,奢;易之失,賊;禮之失,煩;春秋之失,亂。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而不愚,則深於詩者也。疏通知遠而不誣,則深於書者也。廣博易良而不奢,則深於樂者也。絜靜精微而不賊,則深於易者也。恭儉莊敬而不煩,則深於禮者也。屬辭比事而不亂,則深於春秋者也。

2.
天子者,與天地參,故德配天地,兼利萬物,與日月並明,明照四海而不遺微小。其在朝廷則道仁聖禮義之序,燕處則聽雅頌之音,行步則有環佩之聲,升車,則有鸞和之音。居處有禮,進退有度,百官得其宜,萬事得其序。詩云:「淑人君子,其儀不忒。其儀不忒,正是四國。」此之謂也。發號出令而民說,謂之和。上下相親,謂之仁。民不求所欲而得之,謂之信。除去天地之害,謂之義。義與信,和與仁。霸王之器也。有治民之意而無其器,則不成。

3.
禮之於正國也,猶衡之於輕重也,繩墨之於曲直也,規矩之於方圓也。故衡誠縣,不可欺以輕重;繩墨誠陳,不可欺以曲直;規矩誠設,不可欺以方圓;君子審禮,不可誣以姦詐。是故,隆禮由禮,謂之有方之士;不隆禮不由禮,謂之無方之民。敬讓之道也。故以奉宗廟則敬,以入朝廷則貴賤有位,以處室家則父子親兄弟和,以處鄉里則長幼有序。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於禮。」此之謂也。

4.
故朝覲之禮,所以明君臣之義也。聘問之禮,所以使諸侯相尊敬也。喪祭之禮,所以明臣子之恩也。鄉飲酒之禮,所以明長幼之序也。昏姻之禮,所以明男女之別也。夫禮,禁亂之所由生,猶坊止水之所自來也。故以舊坊為無所用而壞之者,必有水敗;以舊禮為無所用而去之者,必有亂患。

5.
故昏姻之禮廢,則夫婦之道苦,而淫辟之罪多矣。鄉飲酒之禮廢,則長幼之序失,而爭鬥之獄繁矣。喪祭之禮廢,則臣子之恩薄,而倍死忘生者眾矣。聘覲之禮廢,則君臣之位失,諸侯之行惡,而倍畔侵陵之敗起矣。

6.
故禮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於未形。使人日徙善遠罪而不自知也,是以先王隆之也。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釐,繆以千里。」此之謂也。

 

哀公問第二十七

1.
哀公問於孔子曰:「大禮何如?君子之言禮,何其尊也?」孔子曰:「丘也小人也,不足以知禮。」君曰:「否!吾子言之也。」孔子曰:「丘聞之,民之所由生,禮為大。非禮無以節事天地之神也,非禮無以辨君臣上下長幼之位也,非禮無以別男女父子兄弟之親,昏姻疏數之交也。君子以此之為尊敬然。然後以其所能教百姓,不廢其會節。既有成事,然後治其雕鏤文章黼黻以嗣。其順之也。然後言其喪筭,備其鼎俎,設其豕腊,脩其宗廟,歲時以敬祭祀,以序宗族。即安其居,節醜其衣服,卑其宮室,車不雕幾,器不刻鏤,食不貳味,以與民同利。昔之君子之行禮者如此。」

公曰:「今之君子,胡莫行之也?」孔子曰:「今之君子,好實無厭,淫德不倦。荒怠傲慢,固民是盡,午其為以伐有道;求得當欲,不以其所。昔之用民者由前,今之用民者由后。今之君子,莫為禮也。」

2.
孔子侍坐於哀公,哀公曰:「敢問人道誰為大。」孔子愀然作色而對曰:「君之及此言也,百姓之德也!固臣敢無辭而對?人道,政為大。」公曰:「敢問何謂為政?」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君為正,則百姓從政矣。君之所為,百姓之所從也。君所不為,百姓何從?」公曰:「敢問為政如之何?」孔子對曰:「夫婦別,父子親,君臣嚴。三者正,則庶物從之矣。」公曰:「寡人雖無似也,願聞所以行三言之道,可得聞乎?」孔子對曰:「古之為政,愛人為大。所以治愛人,禮為大。所以治禮,敬為大。敬之至矣,大昏為大。大昏至矣!大昏既至,冕而親迎,親人也。親之也者,親之也。是故,君子興敬為親,舍敬,是遺親也。弗愛不親;弗敬不正。愛與敬,其政之本與?」

公曰:「寡人願有言,然,冕而親迎,不已重乎?」孔子愀然作色而對曰:「合二姓之好,以繼先聖之后,以為天地宗廟社稷之主,君何謂已重乎?」公曰:「寡人固!不固,焉得聞此言也。寡人欲問,不得其辭,請少進!」孔子曰:「天地不合,萬物不生。大昏,萬世之嗣也,君何謂已重焉!」孔子遂言曰:「內以治宗廟之禮,足以配天地之神明;出以治直言之禮,足以立上下之敬。物恥,足以振之;國恥,足以興之。為政先禮,禮,其政之本與?」孔子遂言曰:「昔三代明王之政,必敬其妻子也,有道。妻也者,親之主也,敢不敬與?子也者,親之後也,敢不敬與?君子無不敬也,敬身為大。身也者,親之枝也,敢不敬與?不能敬其身,是傷其親;傷其親,是傷其本;傷其本,枝從而亡。三者,百姓之象也。身以及身,子以及子,妃以及妃,君行此三者,則愾乎天下矣,大王之道也。如此,則國家順矣。」

3.
公曰:「敢問何謂敬身?」孔子對曰:「君子過言,則民作辭;過動,則民作則。君子言不過辭,動不過則,百姓不命而敬恭。如是,則能敬其身;能敬其身,則能成其親矣。」

4.
公曰:「敢問何謂成親?」孔子對曰:「君子也者,人之成名也。百姓歸之名,謂之君子之子。是使其親為君子也,是為成親之名也已。」孔子遂言曰:「古之為政,愛人為大。不能愛人,不能有其身;不能有其身,不能安土;不能安土,不能樂天;不能樂天,不能成其身。」

5.
公曰:「敢問何謂成身?」孔子對曰:「不過乎物。」

6.
公曰:「敢問君子何貴乎天道也?」孔子對曰:「貴其不已。如日月東西相從而不已也,是天道也;不閉其久,是天道也;無為而物成,是天道也;已成而明,是天道也。」

7.
公曰:「寡人惷愚,冥煩子志之心也。」孔子蹴然辟席而對曰:「仁人不過乎物,孝子不過乎物。是故,仁人之事親也如事天,事天如事親,是故孝子成身。」公曰:「寡人既聞此言也,無如後罪何!」孔子對曰:「君之及此言也,是臣之福也。」

仲尼燕居第二十八

1.
仲尼燕居,子張子貢子游侍,縱言至於禮。子曰:「居 ,女三人者,吾語女禮,使女以禮周流,無不徧也。」子貢越席而對曰:「敢問何如?」子曰:「敬而不中禮,謂之野;恭而不中禮,謂之給;勇而不中禮,謂之逆。」子曰:「給奪慈仁。」

2.
子曰:「師,爾過;而商也,不及。子產猶眾人之母也,能食之不能教也。」子貢越席而對曰:「敢問將何以為此中者也?」子曰:「禮乎禮!夫禮所以制中也。」

3.
子貢退,言游進曰:「敢問禮也者,領惡而全好者與?」子曰:「然。然則何如?」子曰:「郊社之義,所以仁鬼神也;嘗禘之禮,所以仁昭穆也;饋奠之禮,所以仁死喪也;射鄉之禮,所以仁鄉黨也;食饗之禮,所以仁賓客也。」子曰:「明乎郊社之義,嘗禘之禮,治國其如指諸掌而已乎!是故,以之居處有禮,故長幼辨也;以之閨門之內有禮,故三族和也;以之朝廷有禮,故官爵序也;以之田獵有禮,故戎事閑也;以之軍旅有禮,故武功成也。是故,宮室得其度,量鼎得其象,味得其時,樂得其節,車得其式,鬼神得其饗,喪紀得其哀,辨說得其黨,官得其體,政事得其施。加於身而錯於前,凡眾之動得其宜。」

子曰:「禮者何也?即事之治也。君子有其事,必有其治。治國而無禮,譬猶瞽之無相與?倀倀乎其何之?譬如終夜有求於幽室之中,非燭何見?若無禮則手足無所錯,耳目無所加,進退揖讓無所制。是故,以之居處,長幼失其別,閨門三族失其和,朝廷官爵失其序,田獵戎事失其策,軍旅武功失其制,宮室失其度,量鼎失其象,味失其時,樂失其節,車失其式,鬼神失其饗,喪紀失其哀,辨說失其黨,官失其體,政事失其施;加於身而錯於前,凡眾之動,失其宜。如此,則無以祖洽於眾也。」

4.
子曰:「慎聽之!女三人者,吾語女,禮猶有九焉。大饗有四焉。苟知此矣,雖在畎畝之中事之,聖人已。兩君相見;揖讓而入門,入門而縣興,揖讓而升堂,升堂而樂闋。下管象武,夏籥序興。陳其薦俎,序其禮樂,備其百官。如此,而后君子知仁焉。行中規,還中矩,和鸞中采齊,客出以雍,徹以振羽。是故,君子無物而不在禮矣。入門而金作,示情也;升歌清廟,示德也;下而管象,示事也。是故,古之君子,不必親相與言也,以禮樂相示而已。」

子曰:「禮也者,理也。樂也者,節也。君子無理不動,無節不作。不能詩,於禮繆;不能樂,於禮素;薄於德,於禮虛。」子曰:「制度在禮,文為在禮;行之,其在人乎?」子貢越席而對曰:「敢問夔其窮與?」子曰:「古之人與?古之人也。達於禮而不達於樂,謂之素;達於樂而不達於禮,謂之偏。夫夔,達於樂而不達於禮,是以傳於此名也,古之人也。」

5.
子張問政,子曰:「師乎!前,吾語女乎?君子明於禮樂,舉而錯之而已。」子張復問。子曰:「師爾以為必鋪几筵,升降酌獻酬酢,然後謂之禮乎?爾以為必行綴兆,興羽籥,作鐘鼓,然後謂之樂乎?言而履之,禮也。行而樂之,樂也。君子力此二者以南面而立,夫是以天下太平也。諸侯朝,萬物服體,而百官莫敢不承事矣。禮之所興,眾之所治也;禮之所廢,眾之所亂也。目巧之室,則有奧阼,席則有上下,車則有左右,行則有隨,立則有序,古之義也。室而無奧阼,則亂於堂室也。席而無上下,則亂於席上也。車而無左右,則亂於車也。行而無隨,則亂於塗也。立而無序,則亂於位也。昔聖帝明王諸侯,辨貴賤長幼遠近男女外內,莫敢相踰越,皆由此塗出也。」三子者,既得聞此言也於夫子,昭然若發朦矣。

孔子閒居第二十九

1.
孔子閒居,子夏侍。子夏曰:「敢問詩云『凱弟君子,民之父母』,何如斯可謂民之父母矣?」孔子曰:「夫民之父母乎!必達於禮樂之原,以致五至,而行三無,以橫於天下,四方有敗,必先知之。此之謂民之父母矣。」

子夏曰:「民之父母,既得而聞之矣,敢問何謂五至?」孔子曰:「志之所至,詩亦至焉。詩之所至,禮亦至焉。禮之所至,樂亦至焉。樂之所至,哀亦至焉。哀樂相生。是故,正明目而視之,不可得而見也;傾耳而聽之,不可得而聞也;志氣塞乎天地,此之謂五至。」

2.
子夏曰:「五至既得而聞之矣,敢問何謂三無?」孔子曰:「無聲之樂,無體之禮,無服之喪,此之謂三無。」子夏曰:「三無既得略而聞之矣,敢問何詩近之?」孔子曰:「『夙夜其命宥密』,無聲之樂也。『威儀逮逮,不可選也』,無體之禮也。『凡民有喪,匍匐救之』,無服之喪也。」

3.
子夏曰:「言則大矣!美矣!盛矣!言盡於此而已乎?」孔子曰:「何為其然也!君子之服之也,猶有五起焉。」子夏曰:「何如?」子曰:「無聲之樂,氣志不違;無體之禮,威儀遲遲;無服之喪,內恕孔悲。無聲之樂,氣志既得;無體之禮,威儀翼翼;無服之喪,施及四國。無聲之樂,氣志既從;無體之禮,上下和同;無服之喪,以畜萬邦。無聲之樂,日聞四方;無體之禮,日就月將;無服之喪,純德孔明。無聲之樂,氣志既起;無體之禮,施及四海;無服之喪,施于孫子。」

4.
子夏曰:「三王之德,參於天地,敢問:何如斯可謂參於天地矣?」孔子曰:「奉三無私以勞天下。」子夏曰:「敢問何謂三無私?」孔子曰:「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奉斯三者以勞天下,此之謂三無私。其在詩,曰:『帝命不違,至於湯齊。湯降不遲,聖敬日齊。昭假遲遲,上帝是祇。帝命式於九圍。』;是湯之德也。

5.
天有四時,春秋冬夏,風雨霜露,無非教也。地載神氣,神氣風霆,風霆流形,庶物露生,無非教也。

6.
清明在躬,氣志如神,嗜欲將至,有開必先。開降時雨,山川出雲。其在詩曰:「嵩高唯嶽,峻極于天。惟嶽降神,生甫及申。惟申及甫,惟周之翰。四國于蕃,四方于宣」。此文武之德也。

7.
三代之王也,必先令聞,詩云:『明明天子,令聞不已。』三代之德也。『弛其文德,協此四國。』大王之德也。」子夏蹶然而起,負牆而立,曰:「弟子敢不承乎?」

坊記第三十

1.
子言之:君子之道,辟則坊與?坊民之所不足者也。大為之坊,民猶踰之。故君子禮以坊德,刑以坊淫,命以坊欲。」

2.
子云:「小人貧斯約,富斯驕;約斯盜,驕斯亂。禮者,因人之情而為之節文,以為民坊者也。故聖人之制富貴也,使民富不足以驕,貧不至於約,貴不慊於上,故亂益亡。」

3.
子云:「貧而好樂,富而好禮,眾而以寧者,天下其幾矣。詩云:民之貪亂,寧為荼毒。故制國不過千乘,都城不過百雉,家富不過百乘。以此坊民。諸侯猶有畔者。」

4.
子云:「夫禮者,所以章疑別微,以為民坊者也。故貴賤有等,衣服有別,朝廷有位,則民有所讓。」

子云:「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家無二主,尊無二上,示民有君臣之別也。《春秋》不稱楚越之王喪,禮君不稱天,大夫不稱君,恐民之惑也。詩云:『相彼盍旦,尚猶患之。』」

子云:「君不與同姓同車,與異姓同車不同服,示民不嫌也。以此坊民,民猶得同姓以弒其君。」

5.
子云:「君子辭貴不辭賤,辭富不辭貧,則亂益亡。故君子與其使食浮於人也,寧使人浮於食。」

子云:「觴酒豆肉讓而受惡,民猶犯齒;衽席之上讓而坐下,民猶犯貴;朝廷之位讓而就賤,民猶犯君。詩云:『民之無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讓,至于己斯亡。』」

子云:「君子貴人而賤己,先人而後己,則民作讓。故稱人之君曰君,自稱其君曰寡君。」

子云:「利祿,先死者而後生者,則民不偝;先亡者而後存者,則民可以託。詩云:『先君之思,以畜寡人。』以此坊民,民猶偝死而號無告。」

6.
子云:「有國家者,貴人而賤祿,則民興讓;尚技而賤車,則民興藝。故君子約言,小人先言。」

7.
子云:「上酌民言,則下天上施;上不酌民言,則犯也;下不天上施,則亂也。故君子信讓以涖百姓,則民之報禮重。詩云:『先民有言,詢于芻蕘。』」

8.
子云:「善則稱人,過則稱己,則民不爭;善則稱人,過則稱己,則怨益亡。詩云:『爾卜爾筮,履無咎言。』「

子云:「善則稱人,過則稱己,則民讓善,詩云:『考卜惟王,度是鎬京,惟龜正之,武王成之。』「

子云:「善則稱君,過則稱己,則民作忠。君陳曰:爾有嘉謀嘉猷,入告爾君于內,女乃順之于外,曰:此謀此猷,惟我君之德。於乎!是惟良顯哉。」

子云:「善則稱親,過則稱己,則民作孝。大誓曰:『予克紂,非予武,惟朕文考無罪;紂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無良。』」

9.
子云:「君子弛其親之過,而敬其美。《論語》曰:『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高宗云:『三年其惟不言,言乃讙。』」

子云:「從命不忿,微諫不倦,勞而不怨,可謂孝矣。詩云:『孝子不匱。』」

子云:「睦於父母之黨,可謂孝矣。故君子因睦以合族。詩云:『此令兄弟,綽綽有裕;不令兄弟,交相為瘉。』」

子云:「於父之執,可以乘其車,不可以衣其衣。君子廣孝也。」

子云:「小人皆能養其親;君子不敬,何以辨?」

子云:「父子不同位,以厚敬也。書云:『厥辟不辟,忝厥祖。』」

子云:「父母在,不稱老,言孝不言慈;閨門之內,戲而不歎。君子以此坊民,民猶薄於孝而厚於慈。」

子云:「長民者,朝廷敬老,則民作孝。」

子云:「祭祀之有尸也,宗廟之主也,示民有事也。脩宗廟,敬祀事,教民追孝也。以此坊民,民猶忘其親。」

10.
子云:「敬則用祭器。故君子不以菲廢禮,不以美沒禮。故食禮,主人親饋,則客祭,主人不親饋,則客不祭。故君子苟無禮,雖美不食焉。易曰:『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實受其福。』詩云:『既醉以酒,既飽以德。』以此示民,民猶爭利而忘義。」

11.
子云:「七日戒,三日齊,承一人焉以為尸,過之者趨走,以教敬也。醴酒在室,醍酒在堂,澄酒在下,示民不淫也。尸飲三,為賓飲一,示民有上下也。因其酒肉,聚其宗族,以教民睦也。故堂上觀乎室,堂下觀乎上。詩云:『禮儀卒度,笑語卒獲。』」

12.
子云:「賓禮每進以讓,喪禮每加以遠。浴於中霤,飯於牖下,小斂於戶內,大斂於阼,殯於客位,祖於庭,葬於墓,所以示遠也。殷人弔於壙,周人弔於家,示民不偝也。」子云:「死,民之卒事也,吾從周。以此坊民,諸侯猶有薨而不葬者。」

13.
子云:「升自客階,受弔於賓位,教民追孝也。未沒喪不稱君,示民不爭也。故魯春秋記晉喪曰:『殺其君之子奚齊及其君卓。』以此坊民,子猶有弒其父者。」

14.
子云:「孝以事君,弟以事長,示民不貳也。故君子有君不謀仕,唯卜之日稱二君。喪父三年,喪君三年,示民不疑也。父母在,不敢有其身,不敢私其財,示民有上下也。故天子四海之內無客禮,莫敢為主焉。故君適其臣,升自阼階,即位於堂,示民不敢有其室也。父母在,饋獻不及車馬,示民不敢專也。以此坊民,民猶忘其親而貳其君。」

15.
子云:「禮之先幣帛也,欲民之先事而後祿也。先財而後禮,則民利;無辭而行情,則民爭。故君子於有饋者,弗能見則不視其饋。易曰:『不耕穫,不菑畬,凶。』以此坊民,民猶貴祿而賤行。」

16.
子云:「君子不盡利以遺民。詩云:『彼有遺秉,此有不斂穧,伊寡婦之利。』故君子仕則不稼,田則不漁,食時不力珍。大夫不坐羊,士不坐犬。詩云:『采葑采菲,無以下體,德音莫違,及爾同死。』以此坊民,民猶忘義而爭利,以亡其身。」

17.
子云:「夫禮,坊民所淫,章民之別,使民無嫌,以為民紀者也。故男女無媒不交,無幣不相見,恐男女之無別也。以此坊民,民猶有自獻其身。詩云:『伐柯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蓺麻如之何?橫縱其畝;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18.
子云:「取妻不取同姓,以厚別也。故買妾不知其姓,則卜之。以此坊民,魯春秋猶去夫人之姓曰吳,其死曰孟子卒。」

19.
子云:「禮,非祭,男女不交爵,以此坊民,陽侯猶殺繆侯而竊其夫人。故大饗廢夫人之禮。」

20.
子云:「寡婦之子,不有見焉,則弗友也,君子以辟遠也。故朋友之交,主人不在,不有大故,則不入其門。以此坊民,民猶以色厚於德。」

子云:「好德如好色。諸侯不下漁色。故君子遠色以為民紀。男女授受不親。御婦人則進左手。姑姊妹女子,子已嫁而反,男子不與同席而坐。寡婦不夜哭。婦人疾,問之不問其疾。以此坊民,民猶淫佚而亂於族。」

21.
子云:「昏禮,婿親迎,見於舅姑,舅姑承子以授婿,恐事之違也。以此坊民,婦猶有不至者。」

中庸第三十一

1.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脩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2.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賢者過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3.
子曰:「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其斯以為舜乎!」

4.
子曰:「人皆曰予知,驅而納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擇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5.
子曰:「回之為人也,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弗失之矣。」

子曰:「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6.
子路問強。子曰:「南方之強與?北方之強與?抑而強與?寬柔以教,不報無道,南方之強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厭,北方之強也,而強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國有道,不變塞焉,強哉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

7.
子曰:「素隱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塗而廢,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遯世不見知而不悔,唯聖者能之。」

君子之道費而隱。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婦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猶有所憾。故君子語大,天下莫能載焉;語小,天下莫能破焉。詩云:「鳶飛戾天,魚躍于淵。」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8.
子曰:「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不可以為道。詩云:『伐柯,伐柯,其則不遠。』執柯以伐柯,睨而視之,猶以為遠。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謹;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餘不敢盡;言顧行,行顧言,君子胡不慥慥爾!」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

9.
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詩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樂且耽。宜爾室家,樂爾妻孥。」子曰:「父母其順矣乎!」

10.
子曰:「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使天下之人齊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詩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顯,誠之不可揜如此夫。」

11.
子曰:「舜其大孝也與!德為聖人,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宗廟饗之,子孫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篤焉。故栽者培之,傾者覆之。詩曰:『嘉樂君子,憲憲令德。宜民宜人,受祿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故大德者必受命。」

12.
子曰:「無憂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為父,以武王為子,父作之,子述之。武王纘大王、王季、文王之緒,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顯名,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宗廟饗之,子孫保之。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禮。斯禮也,達乎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為大夫,子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為士,子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期之喪,達乎大夫。三年之喪,達乎天子。父母之喪,無貴賤,一也。」

13.
子曰:「武王、周公,其達孝矣乎!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春秋脩其祖廟,陳其宗器,設其裳衣,薦其時食。宗廟之禮,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貴賤也。序事,所以辨賢也。旅酬下為上,所以逮賤也。燕毛,所以序齒也。踐其位,行其禮,奏其樂,敬其所尊,愛其所親,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郊社之禮,所以事上帝也。宗廟之禮,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禮、禘嘗之義,治國其如示諸掌乎!」

14.
哀公問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樹。夫政也者,蒲盧也。故為政在人,取人以身,脩身以道,脩道以仁。仁者人也。親親為大;義者宜也。尊賢為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在下位不獲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故君子不可以不脩身;思脩身,不可以不事親;思事親,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天下之達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達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15.
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脩身;知所以脩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所以治天下國家矣。」

「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曰:脩身也。尊賢也,親親也,敬大臣也,體群臣也。子庶民也,來百工也,柔遠人也,懷諸侯也。脩身則道立,尊賢則不惑,親親則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則不眩,體群臣則士之報禮重,子庶民則百姓勸,來百工則財用足,柔遠人則四方歸之,懷諸侯則天下畏之。

16.
齊明盛服,非禮不動。所以脩身也;去讒遠色,賤貨而貴德,所以勸賢也;尊其位,重其祿,同其好惡,所以勸親親也;官盛任使,所以勸大臣也;忠信重祿,所以勸士也;時使薄斂,所以勸百姓也;日省月試,既廩稱事,所以勸百工也;送往迎來,嘉善而矜不能,所以柔遠人也;繼絕世,舉廢國,治亂持危。朝聘以時,厚往而薄來,所以懷諸侯也。

17.
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所以行之者一也。」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

18.
在下位不獲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獲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獲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順乎親,不信乎朋友矣;順乎親有道,反諸身不誠,不順乎親矣;誠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誠乎身矣。

19.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20.
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

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21.
其次致曲。曲能有誠,誠則形,形則著,著則明,明則動,動則變,變則化。唯天下至誠為能化。

22.
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見乎蓍龜,動乎四體。禍福將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誠如神。

23.
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內之道也,故時措之宜也。

故至誠無息。不息則久,久則徵;徵則悠遠,悠遠則博厚,博厚則高明。博厚,所以載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無疆。如此者,不見而章,不動而變,無為而成。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24.
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無窮也,日月星辰繫焉,萬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廣厚,載華嶽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洩,萬物載焉。今夫山,一卷石之多,及其廣大,草木生之,禽獸居之,寶藏興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測,黿鼉蛟龍、魚鼈生焉,貨財殖焉。詩云:「維天之命,於穆不已!」蓋曰天之所以為天也。」於乎不顯,文王之德之純!」蓋曰文王之所以為文也,純亦不已。

25.
大哉聖人之道,洋洋乎!發育萬物,峻極于天。優優大哉!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待其人然後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26.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溫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禮。

27.
是故居上不驕,為下不倍;國有道,其言足以興;國無道,其默足以容。詩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謂與!

28.
子曰:「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烖及其身者也。」非天子,不議禮,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雖有其位,苟無其德,不敢作禮樂焉;雖有其德,苟無其位,亦不敢作禮樂焉。

29.
子曰:「吾說夏禮,杞不足徵也。吾學殷禮,有宋存焉。吾學周禮,今用之,吾從周。」

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過矣乎!上焉者雖善無徵,無徵不信,不信,民弗從;下焉者雖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從。故君子之道:本諸身,徵諸庶民,考諸三王而不繆,建諸天地而不悖,質諸鬼神而無疑,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質諸鬼神而無疑,知天也;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知人也。是故君子,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遠之則有望,近之則不厭。詩曰:「在彼無惡,在此無射。庶幾夙夜,以永終譽!」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譽於天下者也。

30.
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上律天時,下襲水土。辟如天地之無不持載,無不覆幬,辟如四時之錯行,如日月之代明。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這所以為大也。

唯天下至聖為能聰明睿知,足以有臨也;寬裕溫柔,足以有容也;發強剛毅,足以有執也;齊莊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別也。溥博淵泉,而時出之。溥博如天,淵泉如淵。見而民莫不敬,言而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說。是以聲名洋溢乎中國,施及蠻貊。舟車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載,日月所照,霜露所隊,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故曰配天。

唯天下至誠,為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淵淵其淵,浩浩其天。苟不固聰明聖知達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詩曰:「衣錦尚絅」,惡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詩云:「潛雖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內省不疚,無惡於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見乎!詩云:「相在爾室,尚不愧於屋漏。」故君子不動而敬,不言而信。詩曰:「奏假無言,時靡有爭。」是故君子不賞而民勸,不怒而民威於斧鉞。詩曰:「不顯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篤恭而天下平。詩云:「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

31.
子曰:「聲色之於以化民,末也。」詩曰:「德輶如毛。」毛猶有倫,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至矣!

表記第三十二

1.
子言之:歸乎!君子隱而顯,不矜而莊,不厲而威,不言而信。

2.
子曰:君子不失足於人,不失色於人,不失口於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憚也,言足信也。甫刑曰:「敬忌而罔有擇言在躬。」

3.
子曰:裼襲之不相因也,欲民之毋相瀆也。

子曰:祭極敬,不繼之以樂;朝極辨,不繼之以倦。

4.
子曰:君子慎以辟禍,篤以不揜,恭以遠恥。

5.
子曰:君子莊敬日強,安肆日偷。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儳焉,如不終日。

子曰:齊戒以事鬼神,擇日月以見君,恐民之不敬也。

子曰:狎侮,死焉而不畏也。

6.
子曰:無辭不相接也,無禮不相見也,欲民之毋相褻也。易曰:「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

7.
子言之:仁者,天下之表也;義者,天下之制也;報者,天下之利也。

子曰:以德報德,則民有所勸;以怨報怨,則民有所懲。詩曰:「無言不讎,無德不報。」大甲曰:「民非后無能胥以寧;后非民無以辟四方。」

子曰:以德報怨,則寬身之仁也;以怨報德,則刑戮之民也。

子曰:無欲而好仁者,無畏而惡不仁者,天下一人而已矣。是故君子議道自己,而置法以民。

子曰:仁有三,與仁同功而異情。與仁同功,其仁未可知也;與仁同過,然後其仁可知也。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畏罪者強仁。仁者右也,道者左也。仁者人也,道者義也。厚於仁者薄於義,親而不尊;厚於義者薄於仁,尊而不親。道有至,義有考。至道以王,義道以霸,考道以為無失。

8.
子言之:仁有數,義有長短小大。中心憯怛,愛人之仁也:率法而強之,資仁者也。詩云:「豐水有芑,武王豈不仕,詒厥孫謀,以燕翼子,武王烝哉。」數世之仁也。國風曰:「我今不閱,皇恤我後。」終身之仁也。

9.
子曰:仁之為器重,其為道遠,舉者莫能勝也,行者莫能致也,取數多者仁也,夫勉於仁者,不亦難乎?是故君子以義度人,則難為人;以人望人,則賢者可知已矣。

子曰:中心安仁者,天下一人而已矣。《大雅》曰:「德輶如毛,民鮮克舉之,我儀圖之,惟仲山甫舉之,愛莫助之。」

小雅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子曰:詩之好仁如此,鄉道而行,中道而廢,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數之不足,俛焉日有孳孳,斃而后已。

子曰:仁之難成久矣!人人失其所好,故仁者之過易辭也。子曰:恭近禮,儉近仁,信近情,敬讓以行,此雖有過,其不甚矣。夫恭寡過,情可信,儉易容也,以此失之者,不亦鮮乎?詩曰:「溫溫恭人,惟德之基。」

子曰:仁之難成久矣,惟君子能之。是故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不以人之所不能者愧人。是故聖人之制行也,不制以己,使民有所勸勉愧恥,以行其言。禮以節之,信以結之,容貌以文之,衣服以移之,朋友以極之,欲民之有壹也。小雅曰:「不愧于人,不畏於天。」是故君子服其服,則文以君子之容;有其容,則文以君子之辭;遂其辭,則實以君子之德。是故君子恥服其服而無其容,恥有其容而無其辭。恥有其辭而無其德,恥有其德而無其行。是故君子衰絰則有哀色,端冕則有敬色,甲胃則有不可辱之色。詩云:「惟鵜在梁,不濡其翼;彼記之子,不稱其服!」

10.
子言之:君子之所謂義者,貴賤皆有事於天下。天子親耕,粢盛柜鬯以事上帝,故諸侯勤以輔事於天子。

子曰:下之事上也,雖有庇民之大德,不敢有君民之心,仁之厚也。是故君子恭儉以求役仁,信讓以求役禮。不自尚其事,不自尊其身,儉於位而寡於欲,讓於賢藟,卑己尊人,小心而畏義,求以事君。得之自是,不得自是,以聽天命。詩云:「莫莫葛為,施于條枚;凱弟君子,求福不回。」其舜,禹、文王、周公之謂與!有君民之大德,有事君之小心。詩云:「惟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懷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國。」

子曰:先王諡以尊名,節以壹惠,恥名之浮於行也。是故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以求處情;過行弗率,以求處厚;彰人之善而美人之功,以求下賢。是故君子雖自卑,而民敬尊之。

子曰:后稷,天下之為烈也,豈一手一足哉。唯欲行之浮於名也,故自謂便人。

11.
子言之:君子之所謂仁者,其難乎!詩云:「凱弟君子,民之父母。凱以強教之,弟以說安之。」樂而毋荒,有禮而親;威莊而安,孝慈而敬。使民有父之尊,有母之親。如此而后可以為民父母矣。非至德其孰能如此乎?今父之親子也,親賢而下無能;母之親子也,賢則親之,無能則憐之。母,親而不尊;父,尊而不親。水之於民也,親而不尊;火,尊而不親。土之於民也,親而不尊;天,尊而不親。命之於民也,親而不尊;鬼,尊而不親。

12.
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遠之,近人而忠焉,先祿而後威,先賞而後罰,親而不尊。其民之敝,惷而愚,喬而野,朴而不文。

13.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先罰而後賞,尊而不親,其民之敝。蕩而不靜,勝而無恥。」周人尊禮尚施,事鬼敬神而遠之,近人而忠焉,其賞罰用爵列,親而不尊,其民之敝,利而巧,文而不慚,賊而蔽。

14.
子曰:夏道未瀆辭,不求備,不大望於民,民未厭其親。殷人未瀆禮,而求備於民。周人強民,未瀆神,而賞爵刑罰窮矣。

15.
子曰:虞夏之道,寡怨於民;殷周之道,不勝其敝。

子曰:虞夏之質,殷周之文,至矣。虞夏之文不勝其質;殷周之質不勝其文。

子言之曰:後世雖有作者,虞帝弗可及也已矣;君天下,生無私,死不厚其子;子民如父母,有憯怛之愛,有忠利之教;親而尊,安而敬,威而愛,富而有禮,惠而能散;其君子尊仁畏義,恥費輕實,忠而不犯,義而順,文而靜,寬而有辨。甫刑曰:「德威惟威,德明惟明。」非虞帝其孰能為此乎?

16.
子言之:事君先資其言,拜自獻其身,以成其信。是故君有責於其臣,臣有死於其言。故受祿不誣,其受罪益寡。

17.
子曰:事君大言入則望大利,小言入則望小利;故君子不以小言受大祿,不以大言受小祿。易曰:「不家食吉。」

18.
子曰:事君不下達,不尚辭,非其人弗自。小雅曰:「靖共爾位,正直是與,神之聽之,式穀以女。」

19.
子曰:事君遠而諫,則讇也;近而不諫,則尸利也。

子曰:邇臣守和,宰正百官,大臣慮四方。

子曰:事君欲諫不欲陳。詩云:「心乎愛矣,瑕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20.
子曰:事君難進而易退,則位有序,易進而難退則亂也。故君子三揖而進,一辭而退,以遠亂也。

子曰:事君三違而不出竟,則利祿也,人雖曰不要,吾弗信也。

子曰:事君慎始而敬終。

子曰:事君可貴可賤,可富可貧,可生可殺,而不可使為亂。

21.
子曰:事君,軍旅不辟難,朝廷不辭賤。處其位而不履其事,則亂也。故君使其臣得志,則慎慮而從之;否,則孰慮而從之,終事而退,臣之厚也。易曰:「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22.
子曰:唯天子受命于天,士受命于君。故君命順則臣有順命,君命逆則臣有逆命。詩曰:「鵲之姜姜,鶉之賁賁;人之無良,我以為君。」

23.
子曰:君子不以辭盡人。故天下有道,則行有枝葉;天下無道,則辭有枝葉。是故君子於有喪者之側,不能賻焉,則不問其所費;於有病者之側,不能饋焉,則不問其所欲;有客,不能館,則不問其所舍。故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壞。小雅曰:「盜言孔甘,亂是用餤。」

24.
子曰:君子不以口譽人,則民作忠。故君子問人之寒,則衣之;問人之飢,則食之;稱人之美,則爵之。國風曰:「心之憂矣,於我歸說。」

25.
子曰:口惠而實不至,怨菑及其身,是故君子與其有諾責也,寧有已怨。國風曰:「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26.
子曰:君子不以色親人。情疏而貌親,在小人則穿窬之盜也與?

子曰:情欲信,辭欲巧。

27.
子言之:昔三代明王皆事天地之神明,無非卜筮之用,不敢以其私,褻事上帝。是故不犯日月,不違卜筮。卜筮不相襲也。大事有時日;小事無時日,有筮。外事用剛日,內事用柔日。不違龜筮。

子曰:牲牷禮樂齊盛,是以無害乎鬼神,無怨乎百姓。

28.
子曰:后稷之祀易富也。其辭恭,其欲儉,其祿及子孫。詩曰:「后稷兆祀,庶無罪悔,以迄于今。」

29.
子曰:大人之器威敬。天子無筮,諸侯有守筮。天子道以筮;諸侯非其國不以筮,卜宅寢室。天子不卜處大廟。

子曰:君子敬則用祭器。是以不廢日月,不違龜筮,以敬事其君長。是以上不瀆於民,下不褻於上。

緇衣第三十三

1.
子言之曰:為上易事也,為下易知也,則刑不煩矣。

2.
子曰:好賢如緇衣,惡惡如巷伯,則爵不瀆而民作愿,刑不試而民咸服。大雅曰:「儀刑文王,萬國作孚。」

3.
子曰:夫民,教之以德,齊之以禮,則民有格心;教之以政,齊之以刑,則民有遯心。故君民者,子以愛之,則民親之;信以結之,則民不倍;恭以涖之,則民有孫心。甫刑曰:「苗民匪用命,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是以民有惡德,而遂絕其世也。

4.
子曰:下之事上也,不從其所令,從其所行。上好是物,下必有甚者矣。故上之所好惡,不可不慎也,是民之表也。

5.
子曰:禹立三年,百姓以仁遂焉,豈必盡仁?詩云:「赫赫師尹,民具爾瞻。」甫刑曰:「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大雅曰:「成王之孚,下土之式。」

6.
子曰:上好仁,則下之為仁爭先人。故長民者章志、貞教、尊仁,以子愛百姓,民致行己以說其上矣。詩云:「有梏德行,四國順之。」

7.
子曰:王言如絲,其出如綸,王言如綸;其出如綍。故大人不倡游言。可言也,不可行,君子弗言也;可行也,不可言,君子弗行也。則民言不危行,而行不危言矣。詩云:「淑慎爾止,不諐于儀。」

8.
子曰: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故言必慮其所終,而行必稽其所敝;則民謹於言而慎於行。詩云:「慎爾出話,敬爾威儀。」大雅曰:「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

9.
子曰:長民者,衣服不貳,從容有常,以齊其民,則民德壹。詩云:「彼都人士,狐裘黃黃,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歸于周,萬民所望。」

10.
子曰:為上可望而知也,為下可述而志也,則君不疑於其臣,而臣不惑於其君矣。尹吉曰:「惟尹躬及湯,咸有壹德。」詩云:「淑人君子,其儀不忒。」

11.
子曰:有國者章善惡,以示民厚,則民情不貳。詩云:「靖共爾位,好是正直。」

12.
子曰:上人疑則百姓惑,下難知則君長勞。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慎惡以御民之淫、則民不惑矣。臣儀行,不重辭,不援其所不及,不煩其所不知,則君不勞矣。詩云:「上帝板板,下民卒。」小雅曰:「匪其止共,惟王之邛。」

13.
子曰:政之不行也,教之不成也,爵祿不足勸也,刑罰不足恥也。故上不可以褻刑而輕爵。康誥曰:「敬明乃罰。」甫刑曰:「播刑之不迪。」

14.
子曰:大臣不親,百姓不寧,則忠敬不足,而富貴已過也。大臣不治,而邇臣比矣。故大臣不可不敬也,是民之表也;邇臣不可不慎也,是民之道也。君毋以小謀大,毋以遠言近,毋以內圖外,則大臣不怨,邇臣不疾,而遠臣不蔽矣。葉公之顧命曰:毋以小謀敗大作,毋以嬖御人疾莊后,毋以嬖御士疾莊士、大夫卿士。

子曰:大人不親其所賢,而信其所賤;民是以親失,而教是以煩。詩云:「彼求我則,如不我得:執我仇仇,亦不我力。」君陳曰:「未見聖,若己弗克見;既見聖,亦不克由聖。」

15.
子曰:小人溺於水,君子溺於口,大人溺於民,皆在其所褻也。夫水近於人而溺人,德易狎而難親也,易以溺人。口費而煩,易出難悔,易以溺人。夫民閉於人,而有鄙心,可敬不可慢,易以溺人。故君子不可以不慎也。太甲曰:「毋越厥命以自覆也;若虞機張,往省括于厥度則釋。兌命曰:惟口起羞,惟甲胄起兵,惟衣裳在笥,惟干戈省厥躬。太甲曰:「天作孽,可違也;自作孽,不可以逭。」尹吉曰:「惟尹躬天,見於西邑;夏自周有終,相亦惟終。」

16.
子曰:「民以君為心,君以民為體。心莊則體舒,心肅則容敬。心好之,身必安之;君好之,民必欲之。心以體全,亦以體傷,君以民存,亦以民亡。詩云:「昔吾有先正,其言明且清,國家以寧,都邑以成,庶民以生。誰能秉國成,不自為正,卒勞百姓。」君雅曰:「夏日暑雨,小民惟曰怨,資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

17.
子曰:下之事上也,身不正,言不信,則義不壹,行無類也。子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是以生則不可奪志,死則不可奪名。故君子多聞,質而守之;多志,質而親之;精知,略而行之。君陳曰:「出入自爾師虞,庶言同。」詩云:「淑人君子,其儀一也。」

18.
子曰:唯君子能好其正,小人毒其正。故君子之朋友有鄉,其惡有方;是故邇者不惑,而遠者不疑也。詩云:「君子好仇。」

19.
子曰:輕絕貧賤,而重絕富貴,則好賢不堅,而惡惡不著也。人雖曰不利,吾不信也。詩云:「朋友攸攝,攝以威儀。」

20.
子曰:私惠不歸德,君子不自留焉。詩云:「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21.
子曰:苟有車,必見其軾;苟有衣,必見其敝;人苟或言之,必聞其聲;苟或行之,必見其成。葛覃曰:「服之無射。」

22.
子曰:言從而行之,則言不可飾也;行從而言之,則行不可飾也。故君子寡言,而行以成其信,則民不得大其美而小其惡。詩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小雅曰:「允也君子,展也大成。」君奭曰:「昔在上帝,周田觀文王之德,其集大命于厥躬。」

23.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恒,不可以為卜筮。古之遺言與?龜筮猶不能知也,而況於人乎?詩云:「我龜既厭,不我告猶。」兌命曰:「爵無及惡德,民立而正事。純而祭祀,是為不敬;事煩則亂,事神則難。」易曰:「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恒其德偵,婦人吉,夫子凶。」

 

奔喪第三十四

1.
奔喪之禮。始聞親喪,以哭答使者,盡哀;問故,又哭盡哀。

2.
遂行。日行百里,不以夜行。唯父母之喪,見星而行,見星而舍。若未得行,則成服而后行。過國至竟,哭盡哀而止。哭辟市朝。望其國竟哭。至於家,入門左,升自西階,殯東西面坐,哭盡哀,括髮袒,降堂東即位,西鄉哭,成踊,襲絰于序東,絞帶。反位,拜賓成踊,送賓,反位。有賓後至者,則拜之,成踊送賓皆如初。眾主人兄弟皆出門,出門哭止,闔門,相者告就次。於又哭,括髮袒成踊。於三哭,猶括髮袒成踊。三日,成服,拜賓送賓皆如初。

3.
奔喪者非主人,則主人為之拜賓送賓。奔喪者自齊衰以下,入門左中庭北面哭盡哀,免麻于序東,即位袒,與主人哭成踊。於又哭三哭皆免袒,有賓,則主人拜賓送賓。丈夫婦人之待之也,皆如朝夕哭,位無變也。

4.
奔母之喪,西面哭盡哀,括髮袒,降堂東即位,西鄉哭,成踊,襲免絰于序東,拜賓送賓,皆如奔父之禮,於又哭不括髮。

5.
婦人奔喪,升自東階,殯東西面坐,哭盡哀,東髽,即位,與主人拾踊。

6.
奔喪者不及殯,先之墓,北面坐,哭盡哀。主人之待之也,即位於墓左,婦人墓右,成踊,盡哀,括髮,東即主人位,絰絞帶,哭成踊,拜賓,反位,成踊,相者告事畢。遂冠歸,入門左,北面哭盡哀,括髮袒成踊,東即位,拜賓成踊。賓出,主人拜送。有賓後至者,則拜之成踊,送賓如初。眾主人兄弟皆出門,出門哭止,相者告就次。於又哭,括髮成踊;於三哭,猶括髮成踊。三日成服,於五哭,相者告事畢。為母所以異於父者,壹括髮,其餘免以終事,他如奔父之禮。

7.
齊衰以下不及殯,先之墓,西面哭盡哀,免麻于東方,即位,與主人哭成踊,襲。有賓,則主人拜賓,送賓。賓有後至者,拜之如初。相者告事畢。遂冠歸,入門左,北面哭盡哀,免袒成踊,東即位,拜賓成踊:賓出,主人拜送。於又哭,免袒成踊,於三哭,猶免袒成踊。三日成服,於五哭,相者告事畢。

8.
聞喪不得奔喪,哭盡哀;問故,又哭盡哀。乃為位,括髮袒成踊,襲絰絞帶即位,拜賓反位成踊。賓出,主人拜送于門外,反位,若有賓後至者,拜之成踊,送賓如初。於又哭,括髮袒成踊,於三哭,猶括髮袒成踊,三日成服,於五哭,拜賓送賓如初。

9.
若除喪而后歸,則之墓,哭成踊,東括髮袒絰,拜賓成踊,送賓反位,又哭盡哀,遂除,於家不哭。主人之待之也,無變於服,與之哭,不踊。

10.
自齊衰以下,所以異者,免麻。

11.
凡為位,非親喪,齊衰以下,皆即位哭盡哀,而東免絰,即位,袒、成踊、襲,拜賓反位,哭成踊,送賓反位,相者告就次。三日五哭卒,主人出送賓,為主人兄弟皆出門,哭止,相者告事畢。成服拜賓。若所為位家遠,則成服而往。

12.
齊衰望鄉而哭,大功望門而哭,小功至門而哭,緦麻即位而哭。

13.
哭父之黨於廟,母妻之黨於寢,師於廟門外,朋友於寢門外,所識於野張帷。凡為位不奠。哭天子九,諸侯七,卿大夫五,士三。大夫哭諸侯,不敢拜賓。諸臣在他國,為位而哭,不敢拜賓。與諸侯為兄弟,亦為位而哭。凡為位者壹袒。

14.
所識者弔,先哭於于家而後之墓,皆為之成踊,從主人北面而踊。凡喪,父在父為主,父沒,兄弟同居,各主其喪。親同,長者主之;不同,親者主之。

15.
聞遠兄弟之喪,既除喪而後聞喪,免袒成踊。拜賓則尚左手。

16.
無服而為位者,唯嫂叔及婦人降而無服者麻。

17.
凡奔喪,有大夫至,袒,拜之,成踊而后襲;於士,襲而后拜之。

 

問喪第三十五

親始死,雞斯徒跣,扱上衽,交手哭。惻怛之心,痛疾之意,傷腎幹肝焦肺,水漿不入口,三日不舉火,故鄰里為之糜粥以飲食之。夫悲哀在中,故形變於外也。痛疾在心,故口不甘味,身不安美也。

三日而斂,在牀曰尸,在棺曰柩,動尸舉柩,哭踊無數。惻怛之心,痛疾之意,悲哀志懣氣盛,故袒而踊之,所以動體安心下氣也。婦人不宜袒,故發胸擊心爵踊,殷殷田田,如壞牆然,悲哀痛疾之至也。故曰:「辟踊哭泣哀以送之。」送形而往,迎精而反也。

其往送也,望望然汲汲然如有追而弗及也;其反哭也,皇皇然若有求而弗得也。故其往送也如慕,其反也如疑。

求而無所得之也,入門而弗見也,上堂又弗見也,入室又弗見也。亡矣!喪矣!不可復見已矣!故哭泣辟踊,盡哀而止矣。心悵焉、愴焉、惚焉、愾焉,心絕志悲而已矣。祭之宗廟,以鬼饗之,徼幸復反也。

成壙而歸,不敢入處室,居於倚廬,哀親之在外也;寢苫枕塊,哀親之在土也。故哭泣無時,服勤三年,思慕之心,孝子之志也,人情之實也。

或問曰:死三日而后斂者何也?曰:孝子親死,悲哀志懣,故匍匐而哭之,若將復生然,安可得奪而斂之也。故曰,三日而后斂者,以俟其生也;三日而不生,亦不生矣。孝子之心亦益衰矣,家室之計,衣服之具,亦可以成矣,親戚之遠者,亦可以至矣。是故聖人為之斷決以三日為之禮制也。

或問曰:「冠者不肉袒何也?」曰:「冠、至尊也。不居肉袒之體也,故為之免以代之也。」

然則禿者不免,傴者不袒,跛者不踊,非不悲也:身有錮疾,不可以備禮也。故曰:「喪禮唯哀為主矣。」女子哭泣悲哀,擊胸傷心;男子哭泣悲哀,稽顙觸地無容,哀之至也。

或問曰:免者以何為也?曰:不冠者之所服也。禮曰:「童子不緦,唯當室緦。」緦者其免也,當室則免而杖矣。

或問曰:杖者何也?曰:竹桐一也。故為父苴杖,苴杖,竹也;為母削杖,削杖,桐也。

或問曰:杖者以何為也?曰:孝子喪親,哭泣無數,服勤三年,身病體羸,以杖扶病也。則父在不敢杖矣,尊者在故也。堂上不杖,辟尊者之處也。堂上不趨,示不遽也。此孝子之志也,人情之實也,禮義之經也,非從天降也,非從地出也,人情而已矣。

服問第三十六

傳曰:「有從輕而重,公子之妻為其皇姑。有從重而輕,為妻之父母。有從無服而有服,公子之妻為公子之外兄弟。有從有服而無服,公子為其妻之父母。傳曰:「母出,則為繼母之黨服;母死,則為其母之黨服。」為其母之黨服,則不為繼母之黨服。

三年之喪,既練矣,有期之喪,既葬矣,則帶其故葛帶,絰期之絰,服其功衰。有大功之喪,亦如之。小功,無變也。

麻之有本者,變三年之葛。既練,遇麻斷本者,於免,絰之;既免,去絰。每可以絰必絰,既絰,則去之。

小功不易喪之練冠,如免,則絰其緦小功之絰,因其初葛帶。緦之麻,不變小功之葛;小功之麻,不變大功之葛。以有本為稅。

殤長、中,變三年之葛。終殤之月筭,而反三年之葛。是非重麻,為其無卒哭之稅。下殤則否。

君為天子三年,夫人如外宗之為君也。世子不為天子服。君所主,夫人、妻、大子適婦。大夫之適子為君,夫人,大子,如士服。

君之母,非夫人,則群臣無服。唯近臣及僕驂乘從服,唯君所服,服也。公為卿大夫錫衰以居,出亦如之。當事則弁絰。大夫相為,亦然。為其妻,往則服之,出則否。

凡見人無免絰,雖朝於君,無免絰。唯公門有稅齊衰。傳曰:「君子不奪人之喪,亦不可奪喪也。」傳曰:「罪多而刑五,喪多而服五,上附下附列也。」

間傳第三十七

1.
斬衰何以服苴?苴,惡貌也,所以首其內而見諸外也。斬衰貌若苴,齊衰貌若枲。大功貌若止,小功、緦麻容貌可也。此哀之發於容體者也。

斬衰之哭,若往而不反;齊衰之哭,若往而反;大功之哭,三曲而偯;小功緦麻,哀容可也。此哀之發於聲音者也。

斬衰,唯而不對;齊衰,對而不言;大功,言而不議;小功緦麻,議而不及樂。此哀之發於言語者也。

斬衰、三日不食,齊衰、二日不食,大功、三不食,小功緦麻、再不食,士與斂焉,則壹不食。故父母之喪,既殯食粥,朝一溢米,莫一溢米;齊衰之喪,疏食水飲,不食菜果;大功之喪,不食醯醬;小功緦麻,不飲醴酒。此哀之發於飲食者也。

父母之喪,既虞卒哭,疏食水飲,不食菜果;期而小祥,食菜果;又期而大祥,有醯醬;中月而禫,禫而飲醴酒。始飲酒者先飲醴酒。始食肉者先食乾肉。

父母之喪,居倚廬,寢苫枕塊,不說絰帶;齊衰之喪,屋堊室,芐翦不納;大功之喪,寢有席;小功緦麻,牀可也。此哀之發於居處者也。

父母之喪,既虞卒哭,柱楣翦屏,芐翦不納;期而小祥,居堊室,寢有席;又期而大祥,居復寢;中月而禫,禫而牀。

斬衰三升,齊衰四升五升六升,大功七升八升九升,小功十升十一升十二升,緦麻十五升去其半,有事其縷、無事其布曰緦。此哀之發於衣服者也。

斬衰三升,既虞卒哭,受以成布六升,冠七升。為母疏衰四升,受以成布七升冠八升。去麻服葛,葛帶三重。期而小祥,練冠縓緣,要絰不除,男子除乎首,婦人除乎帶──男子何為除乎首也?婦人何為除乎帶也?男子重首,婦人重帶。除服者先重者,易服者易輕者。又期而大祥,素縞麻衣。中月而禫,禫而纖,無所不佩。

易服者何?為易輕者也。斬衰之喪,既虞卒哭,遭齊衰之喪,輕者包,重者特。既練,遭大功之喪,麻葛重。

2.
齊衰之喪,既虞卒哭,遭大功之喪,麻葛兼服之。

3.
斬衰之葛與齊衰之麻同,齊衰之葛與大功之麻同,大功之葛與小功之麻同,小功之葛與緦之麻同,麻同則兼服之。兼服之服重者,則易輕者也。

三年問第三十八

1.
三年之喪何也?曰:稱情而立文,因以飾群,則親疏貴賤之節,而弗可損益也。故曰:無易之道也。創鉅者其日久,痛甚者其愈遲,三年者,稱情而立文,所以為至痛極也。斬衰苴杖,居倚廬,食粥,寢苫枕塊,所以為至痛飾也。三年之喪,二十五月而畢,哀痛未盡,思慕未忘,然而服以是斷之者,豈不送死者有已,復生有節哉?

2.
凡生天地之間者,有血氣之屬,必有知,有知之屬,莫不知愛其類。今是大鳥獸,則失喪其群匹,越月踰時焉,則必反巡,過其故鄉,翔回焉,鳴號焉,蹢躅焉,踟躕焉,然後乃能去之。小者至於燕雀,猶有啁噍之頃焉。然後乃能去之。故有血氣之屬者,莫知於人,故人於其親也,至死不窮。

3.
將由夫患邪淫之人與,則彼朝死而夕忘之,然而從之,則是曾鳥獸之不若也,夫焉能相與群居而不亂乎?

4.
將由夫脩飾之君子與,則三年之喪,二十五月而畢,若駟之過隙,然而遂之,則是無窮也。

5.
故先王焉為之立中制節,壹使足以成文理,則釋之矣。

6.
然則何以至期也?曰:至親以期斷。是何也?曰:天地則已易矣,四時則已變矣,其在天地之中者,莫不更始焉,以是象之也。

7.
然則何以三年也?曰:加隆焉爾也,焉使倍之,故再期也。

8.
由九月以下何也?曰:焉使弗及也。故三年以為隆,緦小功以為殺,期九月以為間。上取象於天,下取法於地,中取則於人,人之所以群居和壹之理盡矣。故三年之喪,人道之至文者也,夫是之謂至隆。是百王之所同,古今之所壹也。未有知其所由來者也。孔子曰:「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達喪也。

深衣第三十九

古者深衣,蓋有制度,以應規、矩、繩、權、衡。

短毋見膚,長毋被土。續衽,鉤邊,要縫半下。袼之高下,可以運肘;袂之長短,反詘之及肘。帶下毋厭髀,上毋厭脅,當無骨者。

制十有二幅以應十有二月,袂圜以應規,曲袷如矩以應方,負繩及踝以應直,下齊如權衡以應平。故規者,行舉手以為容;負繩抱方者,以直其政,方其義也。故易曰:「坤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下齊如權衡者,以安志而平心也。五法已施,故聖人服之。故規矩取其無私,繩取其直,權衡取其平,故先王貴之。故可以為文,可以為武,可以擯相,可以治軍旅,完且弗費,善衣之次也。

具父母大父母,衣純以繢;具父母,衣純以青。如孤子,衣純以素。純袂、緣、純邊,廣各寸半。

投壺第四十

1.
投壺之禮,主人奉矢,司射奉中,使人執壺。主人請曰:某有枉矢哨壺,請以樂賓。賓曰:子有旨酒嘉肴,某既賜矣,又重以樂,敢辭。主人曰:枉矢哨壺,不足辭也,敢固以請。賓曰:某既賜矣,又重以樂,敢固辭。主人曰:枉矢哨壺,不足辭也,敢固以請。賓曰:某固辭不得命,敢不敬從。

2.
賓再拜受,主人般還,曰:辟。主人阼階上拜送,賓般還,曰:辟。

3.
已拜,受矢,進即兩楹間,退反位,揖賓就筵。

4.
司射進度壺,間以二矢半,反位,設中,東面,執八筭興。

5.
請賓曰:順投為入,比投不釋,勝飲不勝者,正爵既行,請為勝者立馬,一馬從二馬,三馬既立,請慶多馬。請主人亦如之。

6.
命弦者曰:請奏狸首,間若一。大師曰:諾。

7.
左右告矢具,請拾投。有入者,則司射坐而釋一筭焉。賓黨於右,主黨於左。

8.
卒投,司射執筭曰:左右卒投,請數。二筭為純,一純以取,一筭為奇。遂以奇筭告曰:某賢於某若干純。奇則曰奇,鈞則曰左右鈞。

9.
命酌曰:請行觴。酌者曰:諾。當飲者皆跪奉觴,曰:賜灌。勝者跪曰:敬養。

10.
正爵既行,請立馬。馬各直其筭。一馬從二馬,以慶。慶禮曰:三馬既備,請慶多馬。賓主皆曰:諾。正爵既行,請徹馬。

11.
筭多少視其坐。籌,室中五扶,堂上七扶,庭中九扶。筭長尺二寸。壺,頸脩七寸,腹脩五寸,口徑二寸半,容斗五升。壺中實小豆焉,為其矢之躍而出也。壺去席二矢半。矢以柘若棘,毋去其皮。

12.
魯令弟子辭曰:毋幠,毋敖,毋偝立,毋踰言,偝立踰言,有常爵。薛令弟子辭曰:毋幠,毋敖,毋偝立,毋踰言。若是者浮。

13.
鼓:○□○○□□○□○○□,半。○□○□○○○□□○□○魯鼓。○□○○○□□○□○○□□○□○○□□○半○□○○○□□○:薛鼓。取半以下為投壺禮,盡用之為射禮。司射、庭長,及冠士立者,皆屬賓黨;樂人及使者、童子,皆屬主黨。

魯鼓:○□○○□□○○,半。○□○○□○○○○□○□○。薛鼓:○□○○○○□○□○□○○○□○□○○□○,半;○□○□○○○○□○。

儒行第四十一

1.
魯哀公問於孔子曰:夫子之服,其儒服與?孔子對曰:丘少居魯,衣逢掖之衣;長居宋,冠章甫之冠。丘聞之也,君子之學也博,其服也鄉,丘不知儒服。

哀公曰:敢問儒行。孔子對曰:遽數之不能終其物,悉數之乃留,更僕未可終也。

哀公命席。孔子侍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強學以待問,懷忠信以待舉,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

儒有衣冠中,動作慎,其大讓如慢,小讓如偽,大則如威,小則如愧。其難進而易退也。粥粥若無能也,其容貌有如此者。

儒有居處齊難。其坐起恭敬,言必先信,行必中正。道塗不爭險易之利,冬夏不爭陰陽之和。愛其死以有待也,養其身以有為也。其備豫有如此者。

儒有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不祈土地,立義以為土地;不祈多積,多文以為富。難得而易祿也,易祿而難畜也,非時不見,不亦難得乎?非義不合,不亦難畜乎?先勞而後祿,不亦易祿乎?其近人有如此者。

儒有委之以貨財,淹之以樂好,見利不虧其義;劫之以眾,沮之以兵,見死不更其守;鷙蟲攫搏不程勇者,引重鼎不程其力;往者不悔,來者不豫;過言不再,流言不極;不斷其威,不習其謀。其特立有如此者。

2.
儒有可親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殺而不可辱也。其居處不淫,其飲食不溽;其過失可微辨而不可面數也。其剛毅有如此者。

3.
儒有忠信以為甲胄,禮義以為干櫓;戴仁而行,抱義而處;雖有暴政,不更其所。其自立有如此者。

4.
儒有一畝之宮,環堵之室,篳門圭窬,蓬戶甕牖;易衣而出,并日而食,上荅之不敢以疑,上不荅不敢以諂,其仕有如此者。

5.
儒有今人與居,古人與稽;今世行之,後世以為楷;適弗逢世,上弗援,下弗推,讒諂之民,有比黨而危之者,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奪也,雖危起居,竟信其志,猶將不忘百姓之病也。其憂思有如此者。

6.
儒有博學而不窮。篤行而不倦;幽居而不淫,上通而不困。禮之以和為貴,忠信之美,優游之法,慕賢而容眾,毀方而瓦合。其寬裕有如此者。

7.
儒有內稱不辟親,外舉不辟怨。程功積事,推賢而進達之,不望其報。君得其志,苟利國家,不求富貴。其舉賢援能有如此者。

8.
儒有聞善以相告也,見善以相示也;爵位相先也,患難相死也;久相待也,遠相致也。其任舉有如此者。

9.
儒有澡身而浴德,陳言而伏,靜而正之,上弗知也,麤而翹之,又不急為也;不臨深而為高,不加少而為多,世治不輕,世亂不沮;同弗與,異弗非也。其特立獨行有如此者。

10.
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諸侯;慎靜而尚寬,強毅以與人,博學以知服;近文章,砥厲廉隅;雖分國如錙銖,不臣不仕。其規為有如此者。

11.
儒有合志同方,營道同術:並立則樂,相下不厭;久不相見,聞流言不信;其行本方立義,同而進,不同而退。其交友有如此者。

12.
溫良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也;寬裕者,仁之作也;孫接者,仁之能也;禮節者,仁之貌也;言談者,仁之文也;歌樂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儒者兼而有之,猶且不敢言仁也。其尊讓有如此者。

13.
儒有不隕穫於貧賤,不充詘於富貴;不慁君王,不累長上,不閔有司,故曰儒,今眾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詬病。

孔子至舍,哀公館之,聞此言也,言加信,行加義:「終沒吾世,不敢以儒為戲。」

大學第四十二

1.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脩其身。欲脩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脩,身脩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脩身為本。

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小人閒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后厭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

詩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終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學也。如琢如磨者,自脩也。瑟兮僴兮者,恂慄也。赫兮喧兮者,威儀也。有斐君子,終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詩云:「於戲,前王不忘!」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此以沒世不忘也。

《康誥》曰:「克明德。」《大甲》曰:「顧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誥》曰:「作新民。」《詩》曰:「周雖舊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

詩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詩云:「緡蠻黃鳥,止於丘隅。」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詩云:「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

2.
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無情者不得盡其辭。大畏民志,此謂知本。

所謂脩身正在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脩身在正其心。

所謂齊其家在脩其身者,人之其所親愛而辟焉,之其所賤惡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故諺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此謂身不脩不可以齊其家。

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於國。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長也;慈者,所以使眾也。《康誥》曰:「如保赤子。」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未有學養子而後嫁者也。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其機如此。此謂一言僨事,一人定國。堯舜率天下以仁,而民從之。桀紂率天下以暴,而民從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從。是故君子有諸己而后求諸人,無諸己而后非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國在齊其家。詩云:「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國人。詩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國人。詩云:「其儀不忒,正是四國。」其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謂治國在齊其家。

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所惡於上,毋以使下,所惡於下,毋以事上;所惡於前,毋以先後;所惡於後,毋以從前;所惡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惡於左,毋以交於右;此之謂絜矩之道。

詩云:「樂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詩云:「節彼南山,維石巖巖。赫赫師尹,民具爾瞻。」有國者不可以不慎,辟則為天下僇矣。詩云:「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儀監于殷,峻命不易。」道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外本內末,爭民施奪。是故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康誥》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則得之,不善則失之矣。

《楚書》曰:「楚國無以為寶,惟善以為寶。」舅犯曰:「亡人無以為寶,仁親以為寶。」

《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斷斷兮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聖,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出口。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孫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疾以惡之;人之彥聖而違之,俾不通,寔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諸四夷,不與同中國。此謂唯仁人為能愛人,能惡人。見賢而不能舉,舉而不能先,命也;見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遠,過也。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是謂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

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義者也,未有好義其事不終者也,未有府庫財非其財者也。孟獻子曰:「畜馬乘,不察於雞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斂之臣。與其有聚斂之臣,寧有盜臣。」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長國家而務財用者,必自小人矣。彼為善之,小人之使為國家,菑害並至。雖有善者,亦無如之何矣!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

冠義第四十三

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容體正,顏色齊,辭令順,而后禮義備。以正君臣、親父子、和長幼。君臣正,父子親,長幼和,而后禮義立。故冠而后服備,服備而后容體正、顏色齊、辭令順。故曰:「冠者,禮之始也。」是故古者聖王重冠。

古者冠禮筮日筮賓,所以敬冠事,敬冠事,所以重禮,重禮,所以為國本也。

故冠於阼,以著代也。醮於客位,三加彌尊,加有成也。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見於母,母拜之,見於兄弟,兄弟拜之,成人而與為禮也。玄冠玄端奠摯於君,遂以摯見於鄉大夫鄉先生,以成人見也。

成人之者,將責成人禮焉也。責成人禮焉者,將責為人子、為人弟、為人臣、為人少者之禮行焉。將責四者之行於人,其禮可不重與?

故孝弟忠順之行立,而后可以為人,可以為人,而后可以治人也。故聖王重禮。故曰:「冠者,禮之始也,嘉事之重者也。」是故古者重冠,重冠故行之於廟,行之於廟者,所以尊重事。尊重事而不敢擅重事,不敢擅重事,所以自卑而尊先祖也。

昏義第四十四

1.
昬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昬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皆主人筵几於廟,而拜迎於門外,入,揖讓而升,聽命於廟,所以敬慎重正昬禮也。

2.
父親醮子,而命之迎,男先於女也。子承命以迎,主人筵几於廟,而拜迎于門外。婿執鴈入揖讓升堂,再拜奠鴈,蓋親受之於父母也。降,出御婦車,而婿授綏,御輪三周,先俟於門外,婦至,婿揖婦以入,共牢而食,合巹而酳,所以合體同尊卑以親之也。

3.
敬慎重正而后親之,禮之大體,而所以成男女之別,而立夫婦之義也。男女有別,而后夫婦有義;夫婦有義,而后父子有親;父子有親,而后君臣有正。故曰:「昬禮者,禮之本也。」

4.
夫禮始於冠,本於昬,重於喪祭,尊於朝聘,和於鄉射,此禮之大體也。

5.
夙興,婦沐浴以俟見。質明,贊見婦於舅姑,婦執笲、棗、栗、段脩以見,贊醴婦,婦祭脯醢,祭醴,成婦禮也。舅姑入室,婦以特豚饋,明婦順也。厥明,舅姑共饗婦以一獻之禮,奠酬,舅姑先降自西階,婦降自阼階,以著代也。

6.
成婦禮,明婦順,又申之以著代,所以重責婦順焉也。婦順者,順於舅姑,和於室人,而后當於夫,以成絲麻布帛之事,以審守委積蓋藏。是故婦順備而后內和理,內和理而后家可長久也,故聖王重之。

7.
是以古者婦人先嫁三月,祖廟未毀,教於公宮,祖廟既毀,教于宗室,教以婦德、婦言、婦容、婦功。教成祭之,牲用魚,芼之以蘋藻,所以成婦順也。

8.
古者天子后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以聽天下之內治,以明章婦順,故天下內和而家理。天子立六官、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聽天下之外治,以明章天下之男教,故外和而國治。故曰:「天子聽男教,后聽女順;天子理陽道,后治陰德;天子聽外治,后聽內職。教順成俗,外內和順,國家理治,此之謂盛德。」

9.
是故男教不脩,陽事不得,適見於天,日為之食;婦順不脩,陰事不得,適見於天,月為之食。是故日食則天子素服而脩六官之職,蕩天下之陽事;月食則后素服而脩六宮之職,蕩天下之陰事。故天子之與后,猶日之與月,陰之與陽,相須而后成者也。天子脩男教,父道也;后脩女順,母道也。故曰:「天子之與后,猶父之與母也。」故為天王服斬衰,服父之義也;為后服資衰,服母之義也。

鄉飲酒義第四十五

1.
鄉飲酒之義,主人拜迎賓于庠門之外,入,三揖而后至階,三讓而后升,所以致尊讓也。盥洗揚觶,所以致絜也。拜至,拜洗,拜受,拜送,拜既,所以致敬也。尊讓絜敬也者,君子之所以相接也。君子尊讓則不爭,絜敬則不慢,不慢不爭,則遠於鬬辨矣,不鬬辨則無暴亂之禍矣,斯君子之所以免於人禍也,故聖人制之以道。

2.
鄉人、士、君子,尊於房戶之間,賓主共之也。尊有玄酒,貴其質也。羞出自東房,主人共之也。洗當東榮,主人之所以自絜,而以事賓也。

3.
賓主象天地也,介僎象陰陽也,三賓象三光也。讓之三也,象月之三日而成魄也。四面之坐,象四時也。

天地嚴凝之氣,始於西南,而盛於西北,此天地之尊嚴氣也,此天地之義氣也。天地溫厚之氣,始於東北,而盛於東南,此天地之盛德氣也,此天地之仁氣也。主人者尊賓,故坐賓於西北,而坐介於西南以輔賓,賓者,接人以義者也,故坐於西北。主人者,接人以德厚者也,故坐於東南。而坐僎於東北,以輔主人也。仁義接,賓主有事,俎豆有數曰聖,聖立而將之以敬曰禮,禮以體長幼曰德。德也者,得於身也。故曰:「古之學術道者,將以得身也。是故聖人務焉。」

4.
祭薦、祭酒,敬禮也。嚌肺,嘗禮也。啐酒,成禮也。於席末,言是席之正,非專為飲食也,為行禮也,此所以貴禮而賤財也。卒觶,致實於西階上,言是席之上,非專為飲食也,此先禮而後財之義也。先禮而後財,則民作敬讓而不爭矣。

5.
鄉飲酒之禮,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聽政役,所以明尊長也。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養老也。民知尊長養老,而后乃能入孝弟。民入孝弟,出尊長養老,而后成教,成教而后國可安也。君子之所謂孝者,非家至而日見之也,合諸鄉射,教之鄉飲酒之禮,而孝弟之行立矣。

6.
孔子曰:「吾觀於鄉,而知王道之易易也。」

7.
主人親速賓及介,而眾賓自為之。至于門外,主人拜賓及介,而眾賓自入。貴賤之義別矣。

8.
三揖至于階,三讓以賓升,拜至、獻、酬、辭讓之節繁。及介省矣。至于眾賓升受,坐祭,立飲,不酢而降。隆殺之義別矣。

9.
工入,升歌三終,主人獻之。笙入三終,主人獻之。間歌三終,合樂三終,工告樂備,遂出。一人揚觶,乃立司正焉。知其能和樂而不流也。

10.
賓酬主人,主人酬介,介酬眾賓,少長以齒,終於沃洗者焉。知其能弟長而無遺矣。

11.
降,說屨升坐,脩爵無數。飲酒之節,朝不廢朝,莫不廢夕。賓出,主人拜送,節文終遂焉。知其能安燕而不亂也。

12.
貴賤明,隆殺辨,和樂而不流,弟長而無遺,安燕而不亂,此五行者,足以正身安國矣。彼國安而天下安。故曰:「吾觀於鄉,而知王道之易易也。」

13.
鄉飲酒之義,立賓以象天,立主以象地,設介僎以象日月,立三賓以象三光。古之制禮也,經之以天地,紀之以日月,參之以三光,政教之本也。

14.
亨狗於東方,祖陽氣之發於東方也。洗之在阼,其水在洗東,祖天地之左海也。尊有玄酒,教民不忘本也。

15.
賓必南鄉,東方者春,春之為言蠢也,為萬物者聖也。南方者夏,夏之為言假也,養之,長之,假之,仁也。西方者秋,秋之為言愁也,愁之以時察,守義者也。北方者冬,冬之為言中也,中者藏也。是以天子之立也,左聖鄉仁,右義偝藏也。介必東鄉,介賓主也。主人必居東方,東方者春,春之為言蠢也,為萬物者也。主人者造之,為萬物者也。月者三日則成魄,三月則成時,是以禮有三讓,建國必立三卿。三賓者,政教之本,禮之大參也。

射義第四十六

1.
古者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禮;卿大夫之射也,必先行鄉飲酒之禮。故燕禮者,所以明君臣之義也;鄉飲酒之禮者,所以明長幼之序也。

2.
故射者,進退周還必中禮,內志正,外體直,然後持弓矢審固,持弓矢審固,然後可以言中,此可以觀德行矣。

3.
其節,天子以《騶虞》為節,諸侯以《貍首》為節,卿大夫以《采蘋》為節,士以《采繁》為節。《騶虞》者,樂官備也;《貍首》者,樂會時也。《采蘋》者,樂循法也;《采繁》者,樂不失職也。是故天子以備官為節,諸侯以時會天子為節,卿大夫以循法為節,士以不失職為節。故明乎其節之志,以不失其事,則功成而德行立,德行立則無暴亂之禍矣。功成則國安。故曰:「射者,所以觀盛德也。」

4.
是故古者天子以射選諸侯、卿、大夫、士。射者,男子之事也,因而飾之以禮樂也。故事之盡禮樂,而可數為,以立德行者,莫若射,故聖王務焉。

5.
是故古者天子之制,諸侯歲獻貢士於天子,天子試之於射宮。其容體比於禮,其節比於樂,而中多者,得與於祭,其容體不比於禮,其節不比於樂,而中少者,不得與於祭。數與於祭而君有慶;數不與於祭而君有讓。數有慶而益地;數有讓而削地。故曰:「射者,射為諸侯也。」是以諸侯君臣盡志於射,以習禮樂。夫君臣習禮樂而以流亡者,未之有也。

6.
故詩曰:「曾孫侯氏,四正具舉。大夫君子,凡以庶士,小大莫處,御于君所,以燕以射,則燕則譽。言君臣相與盡志於射,以習禮樂,則安則譽也。是以天子制之,而諸侯務焉。此天子之所以養諸侯,而兵不用,諸侯自為正之具也。

7.
孔子射於矍相之圃,蓋觀者如堵牆。射至於司馬,使子路執弓矢,出延射曰:「賁軍之將,亡國之大夫,與為人後者不入,其餘皆入。」蓋去者半,入者半。又使公罔之裘,序點,揚觶而語。公罔之裘揚觶而語曰:「幼壯孝弟,耆耋好禮,不從流俗,脩身以俟死者,不,在此位也。」蓋去者半,處者半。序點又揚觶而語曰:「好學不倦,好禮不變,旄期稱道不亂者,不,在此位也。」蓋有存者。

8.
射之為言者繹也,或曰舍也。繹者,各繹己之志也。故心平體正,持弓矢審固。持弓矢審固,則射中矣。故曰:「為人父者,以為父鵠;為人子者,以為子鵠;為人君者,以為君鵠;為人臣者,以為臣鵠。」故射者各射己之鵠。故天子之大射謂之射侯。射侯者,射為諸侯也。射中則得為諸侯,射不中則不得為諸侯。

9.
天子將祭,必先習射於澤。澤者,所以擇士也。已射於澤,而后射於射宮。射中者得與於祭,不中者不得與於祭。不得與於祭者有讓,削以地,得與於祭者有慶,益以地。進爵絀地是也。

10.
故男子生,桑弧蓬矢六,以射天地四方。天地四方者,男子之所有事也。故必先有志於其所有事,然後敢用穀也。飯食之謂也。

11.
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諸己,己正然後發,發而不中,則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孔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12.
孔子曰:「射者何以射,何以聽。循聲而發,發而不失正鵠者,其唯賢者乎!若夫不肖之人,則彼將安能以中。」詩云:「發彼有的,以祈爾爵。」祈,求也,求中以辭爵也。酒者,所以養老也,所以養病也。求中以辭爵者,辭養也。

燕義第四十七

1.
古者周天子之官,有庶子官。庶子官職諸侯、卿、大夫、士之庶子之卒,掌其戒令,與其教治,別其等,正其位。國有大事,則率國子而致於大子,唯所用之。若有甲兵之事,則授之以車甲,合其卒伍,置其有司,以軍法治之,司馬弗正。凡國之政事,國子存游卒,使之脩德學道,春合諸學,秋合諸射,以考其藝而進退之。

2.
諸侯燕禮之義:君立阼階之東南,南鄉爾卿,大夫皆少進,定位也。君席阼階之上,居主位也;君獨升立席上,西面特立,莫敢適之義也。

3.
設賓主,飲酒之禮也。使宰夫為獻主,臣莫敢與君亢禮也。不以公卿為賓,而以大夫為賓,為疑也,明嫌之義也。賓入中庭,君降一等而揖之,禮之也。

4.
君舉旅於賓,及君所賜爵,皆降再拜稽首,升成拜,明臣禮也。君答拜之,禮無不答,明君上之禮也。臣下竭力盡能以立功於國,君必報之以爵祿,故臣下皆務竭力盡能以立功,是以國安而君寧。禮無不答,言上之不虛取於下也。上必明正道以道民,民道之而有功,然後取其什一,故上用足而下不匱也,是以上下和親而不相怨也。和寧,禮之用也,此君臣上下之大義也。故曰:「燕禮者,所以明君臣之義也。」

5.
席,小卿次上卿,大夫次小卿,士庶子以次就位於下。獻君,君舉旅行酬,而后獻卿,卿舉旅行酬,而后獻大夫,大夫舉旅行酬,而后獻士,士舉旅行酬,而后獻庶子。俎豆、牲體、薦羞,皆有等差,所以明貴賤也。

聘義第四十八

1.
聘禮,上公七介,侯伯五介,子男三介,所以明貴賤也。介紹而傳命,君子於其所尊弗敢質。敬之至也。

2.
三讓而后傳命,三讓而后入廟門,三揖而后至階,三讓而后升,所以致尊讓也。

3.
君使士迎於竟,大夫郊勞,君親拜迎於大門之內而廟受,北面拜貺,拜君命之辱,所以致敬讓也。

4.
敬讓也者,君子之所以相接也。故諸侯相接以敬讓,則不相侵陵。

5.
卿為上擯,大夫為承擯,士為紹擯。君親禮賓,賓私面、私覿、致饔餼、還圭璋、賄贈、饗食燕,所以明賓客君臣之義也。

6.
故天子制諸侯,比年小聘,三年大聘,相厲以禮。使者聘而誤,主君弗親饗食也。所以愧厲之也。諸侯相厲以禮,則外不相侵,內不相陵。此天子之所以養諸侯,兵不用而諸侯自為正之具也。

7.
以圭璋聘,重禮也。已聘而還圭璋,此輕財而重禮之義也。諸侯相厲以輕財重禮,則民作讓矣。

8.
主國待客,出入三積,餼客於舍,五牢之具陳於內,米三十車,禾三十車,芻薪倍禾,皆陳於外,乘禽日五雙,群介皆有餼牢,壹食再饗,燕與時賜無數,所以厚重禮也。

9.
古之用財者不能均如此,然而用財如此其厚者,言盡之於禮也。盡之於禮,則內君臣不相陵,而外不相侵。故天子制之,而諸侯務焉爾。

10.
聘射之禮,至大禮也。質明而始行事,日幾中而后禮成,非強有力者弗能行也。故強有力者,將以行禮也。酒清、人渴而不敢飲也;肉乾、人飢而不敢食也;日莫人倦、齊莊正齊,而不敢解惰。以成禮節,以正君臣,以親父子,以和長幼。此眾人之所難,而君子行之,故謂之有行。有行之謂有義,有義之謂勇敢。故所貴於勇敢者,貴其能以立義也;所貴於立義者,貴其有行也;所貴於有行者,貴其行禮也。故所貴於勇敢者,貴其敢行禮義也。故勇敢強有力者,天下無事,則用之於禮義;天下有事,則用之於戰勝。用之於戰勝則無敵;用之於禮義則順治,外無敵,內順治,此之謂盛德。故聖王之貴勇敢強有力如此也。勇敢強有力而不用之於禮義戰勝,而用之於爭鬬,則謂之亂人。刑罰行於國,所誅者亂人也。如此,則民順治而國安也。

11.
子貢問於孔子曰:「敢問君子貴玉而賤碈者何也。為玉之寡而碈之多與?」孔子曰:「非為碈之多,故賤之也,玉之寡,故貴之也。夫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隊,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揜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於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詩云: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故君子貴之也。」

喪服四制第四十九

1.
凡禮之大體,體天地,法四時,則陰陽,順人情,故謂之禮。訾之者,是不知禮之所由生也。

2.
夫禮,吉凶異道,不得相干,取之陰陽也。喪有四制,變而從宜,取之四時也。有恩有理,有節有權,取之人情也。恩者仁也,理者義也,節者禮也,權者知也。仁義禮知,人道具矣。

3.
其恩厚者,其服重,故為父斬衰三年,以恩制者也。

4.
門內之治,恩揜義;門外之治,義斷恩。資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貴貴尊尊,義之大者也。故為君亦斬衰三年,以義制者也。

5.
三日而食,三月而沐,期而練,毀不滅性,不以死傷生也。喪不過三年,苴衰不補,墳墓不培,祥之日,鼓素琴。告民有終也,以節制者也。資於事父以事母,而愛同。天無二日,土無二主,國無二君,家無二尊,以一治之也。故父在,為母齊衰期者,見無二尊也。

6.
杖者何也?爵也。三日授子杖,五日授大夫杖,七日授士杖。或曰擔主,或曰輔病,婦人童子不杖,不能病也。百官備,百物具,不言而事行者,扶而起;言而后事行者,杖而起;身自執事而后行者,面垢而已。禿者不髽,傴者不袒,跛者不踊,老病不止酒肉。凡此八者,以權制者也。

7.
始死,三日不怠,三月不懈。期悲哀,三年憂,恩之殺也。聖人因殺以制節,此喪之所以三年,賢者不得過,不肖者不得不及,此喪之中庸也,王者之所常行也。書曰:「高宗諒闇,三年不言」,善之也。王者莫不行此禮。何以獨善之也?曰:高宗者武丁。武丁者,殷之賢王也。繼世即位而慈良於喪,當此之時,殷衰而復興,禮廢而復起,故善之。善之,故載之書中而高之,故謂之高宗。三年之喪,君不言,書云:「高宗諒闇,三年不言」,此之謂也。然而曰「言不文」者,謂臣下也。

禮,斬衰之喪,唯而不對;齊衰之喪,對而不言;大功之喪,言而不議;緦小功之喪,議而不及樂。

父母之喪,衰冠繩纓菅屨,三日而食粥,三月而沐,期十三月而練冠,三年而祥。

8.
比終茲三節者,仁者可以觀其愛焉,知者可以觀其理焉,強者可以觀其志焉。禮以治之,義以正之,孝子弟弟貞婦,皆可得而察焉。














Find us at:
Share on facebook: You don't have to be worried about the FACEbook Robots Auto Blocking Servers anyway. Bạn hãy nhấn nút sau để chia sẽ liên kết trang web mới này trên FACEBOOK. Xin các bạn cứ yên tâm mà chia sẽ vì sẽ không bị các chương trình auto robot servers kiểm tra tin rác ngăn chặn được đâu. Xin cám ơn FACEBOOK, INC,. and many others. Cheers! From Yours friends!!! Hi! Please click these buttons to share these links (these new other sites) on FACEBOOK. (You don't have to be worried about any FACEBOOK firewall automatic spam checking robot servers anyway, it is our warranty now. Thanks to our FACEBOOK. INC,. and many others. Cheers! From Yours friends!!! Hi!)
You can also find us at:
Trang Web Site 1: 
You can also find us at Web Site #1: 
Please click this link to see more.
Xin các bạn hãy nhấn vào liên kết trên để xem nhiều thông tin hơn.
or
Trang Web Site 2: 
You can also find us at Web Site #2: 
Click this button to Share on FACEBOOK: site02232d1
Please click this link to see more.
Xin các bạn hãy nhấn vào liên kết trên để xem nhiều thông tin hơn.
ANOTHER ONE AT:
Trang Web Site 3: 
You can also find us at Web Site #3:
Please click this link to see more.
Xin các bạn hãy nhấn vào liên kết trên để xem nhiều thông tin hơn
or:
Trang Web Site 4:
You can also find us at Web Site #4:
Please click this link to see more.
Xin các bạn hãy nhấn vào liên kết trên để xem nhiều thông tin hơn.
or:
Trang Web Site 5:
You can also find us at Web Site #5:
Please click this link to see more.
Xin các bạn hãy nhấn vào liên kết trên để xem nhiều thông tin hơn.
Namah Shakya Mouni Buddha. Nam mo Awalokiteshwara Bodhisattwa Mahasattwa maha karunikaya karuna Tadyatha. Aum, Mouniye, Maha Mouniye, Swaha.

Feature Post Co Thuoc

Corona Virus (exactly flu influenza or high /low blood pressure syndrome statement, the corona or covid-19 pandemic are just exactly some cold or flu influenza) Smart Curing Therapy Treatment _ Toa Thuoc dieu tri benh Corona hieu qua nhat hien nay

Corona Virus (exactly flu influenza or high /low blood pressure syndrome statement, the corona or covid-19 pandemic are j...

Popular post Co Thu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