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ốc Lương xuân thu》、
《谷梁春秋》 01
《Cốc Lương xuân thu》、
Kinh Xuan Thu _ The Confucianism Book Description of Spring and Autumn scripted by the Moral Virtue Cereal Descriptor
《谷梁春秋》
春秋穀梁傳
contents:
隱公
桓公
莊公
閔公
僖公
文公
宣公
成公
襄公
昭公
定公
哀公
-------------
春秋穀梁傳
選擇章節
春秋穀梁傳》是一部對《春秋》的註解,與《左傳》、《公羊傳》同為解說《春秋》的三傳之一。傳說孔子的弟子子夏將這部書的內容口頭傳給春秋時魯國人穀梁赤(具體名字說法不一),穀梁赤將它寫成書記錄下來。實際上這部書的口頭傳說雖然早已有了,其成書時間是在漢朝。(摘自維基百科)
-------------
隱公元年
元年春,王正月。雖無事,必舉正月,謹始也。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志也。焉成之?言君之不取為公也。君之不取為公,何也?將以讓桓也。讓桓正乎?曰:不正。《春秋》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隱不正而成之,何也?將以惡桓也。其惡桓,何也?隱將讓而桓弒之,則桓惡矣;桓弒而隱讓,則隱善矣。善則其不正焉,何也?《春秋》貴義而不貴惠,信道而不信邪。孝子揚父之美,不揚父之惡。先君之欲與桓,非正也,邪也;雖然,既勝其邪心以與隱矣。己探先君之邪志,而遂以與桓,則是成父之惡也。兄弟,天倫也。為子受之父,為諸侯受之君。己廢天倫,而忘君父,以行小惠,曰小道也。若隱者,可謂輕千乘之國。蹈道,則未也。
三月,公及邾婁儀父盟于眛。及者何?內為志焉爾。儀,字也。父,猶傅也,男子之美稱也。其不言邾子,何也?邾之上古微,未爵命於周也。不日,其盟渝也。眛,地名也。
夏,五月,鄭伯克段于鄢。克者何?能也。何能也?能殺也。何以不言殺?見段之有徒眾也。段,鄭伯弟也。何以知其為弟也?殺世子母弟目君,以其目君,知其為弟也。段,弟也,而弗謂弟;公子也,而弗謂公子--貶之也。段失子弟之道矣,賤段而甚鄭伯也。何甚乎鄭伯?甚鄭伯之處心積慮,成於殺也。于鄢,遠也,猶曰取之其母之懷中而殺之云爾,甚之也。然則為鄭伯者宜奈何?緩追逸賊,親親之道也。
秋,七月,天王使宰咺來歸惠公仲子之赗。母以子氏,仲子者何?惠公之母、孝公之妾也。禮,赗人之母則可,赗人之妾則不可。君子以其可辭受之,其志,不及事也。赗者,何也?乘馬曰赗,衣衾曰襚,貝玉曰含,錢財曰賻。
九月,及宋人盟于宿。及者何?內卑者也。宋人,外卑者也。卑者之盟不日。宿,邑名也。
冬,十有二月,祭伯來。來者,來朝也,其弗謂朝,何也?寰內諸侯,非有天子之命,不得出會諸侯,不正其外交,故弗與朝也。聘弓鍭矢,不出竟埸。束修之肉,不行竟中。有至尊者,不貳之也。
公子益師卒。大夫日卒,正也;不日卒,惡也。
隱公二年
二年春,公會戎于潛。會者,外為主焉爾。知者慮,義者行,仁者守。有此三者,然後可以出會。會戎,危公也。
夏,五月,莒人入向。入者,內弗受也。向,我邑也。
無侅帥師入極。入者,內弗受也。極,國也。茍焉以入,人為志者,人亦入之矣。不稱氏者,滅同姓,貶也。
秋,八月庚辰,公及戎盟于唐。
九月,紀履緰來逆女。逆女,親者也。使大夫,非正也。以國氏者,為其來交接於我,故君子進之也。
冬,十月,伯姬歸于紀。禮:婦人謂嫁曰歸,反曰來歸,從人者也。婦人在家,制於父;既嫁,制於夫;夫死,從長子。婦人不專行,必有從也。伯姬歸于紀,此其如專行之辭,何也?曰:非專行也。吾伯姬歸于紀,故志之也。其不言使,何也?逆之道微,無足道焉爾。
紀子伯、莒子盟于密。或曰紀子伯、莒子而與之盟,或曰年同爵同,故紀子以伯先也。
十有二月乙卯,夫人子氏薨。
夫人薨,不地。夫人者,隱之妻也。卒而不書葬,夫人之義,從君者也。
鄭人伐衛。
隱公三年
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言日不言朔。食,晦日也。其日有食之,何也?吐者外壤,食者內壤;闕然不見其壤,有食之者也。有,內辭也,或外辭也。有食之者,內於日也。其不言食之者,何也?知其不可知,知也。
三月庚戌,天王崩。高曰崩,厚曰崩,尊曰崩。天子之崩,以尊也。其崩之,何也?以其在民上,故崩之。其不名,何也?大上,故不名也。
夏,四月辛卯,尹氏卒。尹氏者,何也?天子之大夫也。外大夫不卒,此何以卒之也?於天子之崩為魯主,故隱而卒之。
秋,武氏子來求賻。武氏子者,何也?天子之大夫也。天子之大夫,其稱武氏子,何也?未畢喪,孤未爵;未爵使之,非正也。其不言使,何也?無君也。歸死者曰赗,歸生者曰賻。曰歸之者,正也;求之者,非正也。周雖不求,魯不可以不歸;魯雖不歸,周不可以求之。求之為言,得不得,未可知之辭也。交譏之。
八月庚辰,宋公和卒。諸侯日卒,正也。
冬,十有二月,齊侯、鄭伯盟于石門。癸未,葬宋繆公。日葬,故也;危不得葬也。
隱公四年
四年春,王二月,莒人伐杞,取牟婁。傳曰:言伐言取,所惡也。諸侯相伐、取地於是始。故謹而志之也。
戊申,衛祝吁弒其君完。大夫弒其君,以國氏者,嫌也。弒而代之也。
夏,公及宋公遇于清。及者,內為志焉爾。遇者,志相得也。
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
秋,翚帥師會宋公、陳侯、蔡人、衛人伐鄭。翚者,何也?公子翚也。其不稱公子,何也?貶之也。何為貶之也?與于弒公,故貶也。
九月,衛人殺祝吁于濮。稱人以殺,殺有罪也。祝吁之挈,失嫌也。其月,謹之也。于濮者,譏失賊也。
冬,十有二月,衛人立晉。衛人者,眾辭也。立者不宜立也。晉之名惡也,其稱人以立之,何也?得眾也,得眾則是賢也。賢則其曰不宜立,何也?《春秋》之義:諸侯與正而不與賢也。
隱公五年
五年春,公觀魚于棠。傳曰:常事曰事,非常曰觀。禮:尊不親小事,卑不尸大功。魚,卑者之事也,公觀之,非正也。
夏,四月,葬衛桓公。月葬,故也。
秋,衛師入郕。入者,內弗受也。郕,國也。將卑師眾曰師。
九月,考仲子之宮。考者,何也?考者,成之也,成之為夫人也。禮:庶子為君。為其母筑宮,使公子主其祭也。於子祭,於孫止。仲子者,惠公之母,隱孫而修之,非隱也。
初獻六羽。初,始也。穀梁子曰:「舞《夏》,天子八佾,諸公六佾,諸侯四佾。初獻六羽,始僭樂矣。」尸子曰:「舞《夏》,自天子至諸侯,皆用八佾。初獻六羽,始厲樂矣。」
邾人、鄭人伐宋。
螟。蟲災也。甚則月,不甚則時。
冬,十有二月辛巳,公子彄卒。隱不爵命大夫,其曰公子彄,何也?先君之大夫也。
宋人伐鄭,圍長葛。伐國不言圍邑,此其言圍,何也?久之也。伐不逾時,戰不逐奔,誅不填服。苞人民、毆牛馬,曰侵;斬樹木、壞宮室,曰伐。
隱公六年
六年春,鄭人來輸平。輸者,墮也。平之為言,以道成也。來輸平者,不果成也。
夏,五月辛酉,公會齊侯,盟于艾。
秋,七月。
冬,宋人取長葛。外取邑不志,此其志,何也?久之也。
隱公七年
七年春,王三月,叔姬歸于紀。其不言逆,何也?逆之道微,無足道焉爾。
滕侯卒。滕侯無名,少曰世子,長曰君--狄道也,其不正者名也。
夏,城中丘。城,為保民為之也。民眾城小,則益城。益城無極。凡城之志,皆譏也。
齊侯使其弟年來聘。諸侯之尊,弟兄不得以屬通。其弟云者,以其來接於我,舉其貴者也。
秋,公伐邾。
冬,天王使凡伯來聘,戎伐凡伯于楚丘以歸。凡伯者,何也?天子之大夫也。國而曰伐,此一人而曰伐,何也?大天子之命也。戎者,衛也;戎衛者,為其伐天子之使,貶而戎之也。楚丘,衛之邑也。以歸,猶愈乎執也。
隱公八年
八年春,宋公、衛侯遇于垂。不期而會曰遇。遇者,志相得也。
三月,鄭伯使宛來歸邴。名宛,所以貶鄭伯,惡與地也。
庚寅,我入邴。入者,內弗受也。日入,惡入者也。邴者,鄭伯所受命於天子,而祭泰山之邑也。
夏,六月己亥,蔡侯考父卒。諸侯日卒,正也。
辛亥,宿男卒。宿,微國也。未能同盟,故男卒也。
秋,七月庚午,宋公、齊侯、衛侯盟于瓦屋。外盟不日,此其日,何也?諸侯之參盟於是始,故謹而日之也。誥誓不及五帝,盟詛不及三王,交質子不及二伯。
八月,葬蔡宣公。月葬,故也。
九月辛卯,公及莒人盟于包來。可言公及人,不可言公及大夫。
螟。
冬,十有二月,無侅卒。無侅之名,未有聞焉。或曰隱不爵大夫也,或說曰故貶之也。
隱公九年
九年春,天王使南季來聘。南,氏姓也。季,字也。聘,問也。聘諸侯,非正也。
三月癸酉,大雨,震電。震,雷也。電,霆也。
庚辰,大雨雪。志疏數也。八日之間,再有大變,陰陽錯行,故謹而日之也。雨月,志正也。
俠卒。俠者,所俠也。弗大夫者,隱不爵大夫也。隱之不爵大夫,何也?曰:不成為君也。
夏,城郎。
秋,七月。無事焉,何以書?不遺時也。
冬,公會齊侯于防。會者,外為主焉爾。
隱公十年
十年春,王二月,公會齊侯、鄭伯于中丘。
夏,翚帥師會齊人、鄭人伐宋。
六月壬戌,公敗宋師于菅。內不言戰,舉其大者也。
辛未取郜,辛巳取防。取邑不日,此其日,何也?不正其乘敗人而深為利,取二邑,故謹而日之也。
秋,宋人、衛人入鄭。
宋人、蔡人、衛人伐載,鄭伯伐取之。不正其因人之力而易取之,故主其事也。
冬,十月壬午,齊人、鄭人入郕。入者,內弗受也。日入,惡入者也。郕,國也。
隱公十一年
十有一年春,滕侯、薛侯來朝。天子無事,諸侯相朝,正也。考禮修德,所以尊天子也。諸侯來朝,時正也。特言,同時也。累數,皆至也。
夏,五月,公會鄭伯于時來。
秋,七月壬午,公及齊侯、鄭伯入許。
冬,十有一月壬辰,公薨。公薨不地,故也。隱之,不忍地也。其不言葬,何也?君弒賊不討,不書葬,以罪下也。隱十年無正,隱不自正也;元年有正,所以正隱也。
-------------
桓公
由 Jack 在 週六, 02/15/2014 - 14:25 發表
書籍首頁:
春秋穀梁傳
桓公元年
元年春王。桓無王,其曰王,何也?謹始也。其曰無王,何也?桓弟弒兄、臣弒君,天子不能定,諸侯不能救,百姓不能去,以為無王之道,遂可以至焉爾。元年有王,所以治桓也。
正月,公即位。繼故不言即位,正也。繼故不言即位之為正,何也?曰:先君不以其道終,則子弟不忍即位也。繼故而言即位,則是與聞乎弒也。繼故而言即位,是為與聞乎弒,何也?曰:先君不以其道終,己正即位之道而即位,是無恩於先君也。
三月,公會鄭伯于垂。會者,外為主焉爾。
鄭伯以璧假許田。假不言以,言以非假也。非假而曰假,諱易地也。禮,天子在上,諸侯不得以地相與也。無田則無許可知矣。不言許,不與許也。許田者,魯朝宿之邑也。邴者,鄭伯之所受命而祭泰山之邑也。用見魯之不朝於周,而鄭之不祭泰山也。
夏,四月丁未,公及鄭伯盟于越。及者,內為志焉爾。越,盟地之名也。
秋,大水。高下有水災曰大水。
冬,十月。無事焉,何以書?不遺時也。《春秋》編年,四時具而後為年。
桓公二年
二年春,王正月戊申,宋督弒其君與夷。桓無王,其曰王,何也?正與夷之卒也。及其大夫孔父。孔父先死,其曰及,何也?書尊及卑,《春秋》之義也。孔父之先死,何也?督欲弒君而恐不立,於是乎先殺孔父,孔父閑也。何以知其先殺孔父也?曰:子既死,父不忍稱其名;臣既死,君不忍稱其名,以是知君之累之也。孔氏父字,謚也。或曰:其不稱名,蓋為祖諱也。孔子故宋也。
滕子來朝。
三月,公會齊侯、陳侯、鄭伯于稷,以成宋亂。以者,內為志焉爾。公為志乎成是亂也,此成矣,取不成事之辭而加之焉。於內之惡,而君子無遺焉爾。
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納于太廟。桓內弒其君,外成人之亂,受賂而退,以事其祖,非禮也。其道以周公為弗受也。郜鼎者,郜之所為也。曰宋,取之宋也,以是為討之鼎也。孔子曰:「名從主人,物從中國。」故曰郜大鼎也。
秋,七月,紀侯來朝。朝時,此其月,何也?桓內弒其君,外成人之亂,於是為齊侯、陳侯、鄭伯討。數日以賂,己即是事而朝之。惡之,故謹而月之也。
蔡侯、鄭伯會于鄧。
九月,入杞。我入之也。
公及戎盟于唐。冬,公至自唐。桓無會而其致,何也?遠之也。
桓公三年
三年春,正月,公會齊侯于嬴。
夏,齊侯、衛侯胥命于蒲。胥之為言猶相也。相命而信諭,謹言而退,以是為近古也。是必一人先,其以相言之,何也?不以齊侯命衛侯也。
六月,公會杞侯于郕。
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言日言朔,食正朔也。既者,盡也,有繼之辭也。
公子翚如齊逆女。逆女,親者也。使大夫,非正也。
九月,齊侯送姜氏于讙。禮送女,父不下堂,母不出祭門,諸母兄弟不出闕門。父戒之曰:「謹慎從爾舅之言。」母戒之曰:「謹慎從爾姑之言。」諸母般申之曰:「謹慎從爾父母之言。」送女逾竟,非禮也。
公會齊侯于讙。無譏乎,曰:為禮也。齊侯來也,公之逆而會之可也。
夫人姜氏至自齊。其不言翚之以來,何也?公親受之于齊侯也。子貢曰:「冕而親迎,不已重乎?」孔子曰:「合二姓之好,以繼萬世之後,何謂已重乎!」
冬,齊侯使其弟年來聘。
有年。五穀皆熟,為有年也。
桓公四年
四年春,正月,公狩于郎。四時之田,皆為宗廟之事也。春曰田,夏曰苗,秋曰搜,冬曰狩。四時之田用三焉,唯其所先得,一為乾豆,二為賓客,三為充君之庖。
夏,天王使宰渠伯糾來聘。
桓公五年
五年春,正月甲戌、己丑,陳侯鮑卒。鮑卒何為以二日卒之?《春秋》之義:信以傳信,疑以傳疑。陳侯以甲戌之日出,己丑之日得,不知死之日,故舉二日以包也。
夏,齊侯、鄭伯如紀。
天王使任叔之子來聘。任叔之子者,錄父以使子也。故微其君臣而著其父子,不正父在子代仕之辭也。
葬陳桓公。
城祝丘。
秋,蔡人、衛人、陳人從王伐鄭。舉從者之辭也。其舉從者之辭,何也?為天王諱伐鄭也。鄭,同姓之國也,在乎冀州,於是不服,為天子病矣。
大雩。
螽。螽,蟲災也。甚則月,不甚則時。
冬,州公如曹。外相如不書,此其書,何也?過我也。
桓公六年
六年春,正月,寔來。寔來者,是來也。何謂是來?謂州公也。其謂之是來,何也?以其畫我,故簡言之也,諸侯不以過相朝也。
夏,四月,公會紀侯于郕。
秋,八月壬午,大閱。大閱者何?閱兵車也。修教明諭,國道也。平而修戎事,非正也。其日以為崇武,故謹而日之,蓋以觀婦人也。
蔡人殺陳佗。陳佗者,陳君也,其曰陳佗,何也?匹夫行,故匹夫稱之也。其匹夫行奈何?陳侯喜獵,淫獵于蔡,與蔡人爭禽。蔡人不知其是陳君也而殺之。何以知其是陳君也?兩下相殺不道;其不地,於蔡也。
九月丁卯,子同生。疑故志之,時曰同乎人也。
冬,紀侯來朝。
桓公七年
七年春,二月己亥,焚咸丘。其不言邾咸丘,何也?疾其以火攻也。
夏,穀伯綏來朝。鄧侯吾離來朝。其名,何也?失國也。失國則其以朝言之,何也?嘗以諸侯與之接矣。雖失國,弗損吾異日也。
桓公八年
八年春,正月己卯,烝。烝,冬事也,春興之,志不時也。
天王使家父來聘。
夏,五月丁丑,烝。烝,冬事也,春、夏興之,黷祀也。志不敬也。
秋,伐邾。
冬,十月,雨雪。
祭公來,遂逆王后于紀。其不言使焉,何也?不正。其以宗廟之大事,即謀於我,故弗與使也。遂,繼事之辭也。其曰「遂逆王后」,故略之也。或曰天子無外,王命之則成矣。
桓公九年
九年春,紀季姜歸于京師。為之中者歸之也。
夏,四月。
秋,七月。
冬,曹伯使其世子射姑來朝。朝不言使,言使非正也。使世子伉諸侯之禮而來朝,曹伯失正矣!諸侯相見曰朝,以待人父之道待人之子,以內為失正矣!內失正,曹伯失正,世子可以已矣!則是故命也。尸子曰:「夫已,多乎道。」
桓公十年
十年春,王正月庚申,曹伯終生卒。桓無王,其曰王,何也?正終生之卒也。
夏,五月,葬曹桓公。
秋,公會衛侯于桃丘。弗遇。弗遇者,志不相得也。弗,內辭也。
冬,十有二月丙午,齊侯、衛侯、鄭伯來戰于郎。來戰者,前定之戰也。內不言戰,言戰則敗也。不言其人,以吾敗也。不言及者,為內諱也。
桓公十一年
十有一年春,正月,齊人、衛人、鄭人盟于惡曹。
夏,五月癸未,鄭伯寤生卒。
秋,七月,葬鄭莊公。
九月,宋人執鄭祭仲。宋人者,宋公也,其曰人,何也?貶之也。
突歸于鄭。曰突,賤之也。曰歸,易辭也。祭仲易其事,權在祭仲也。死君難,臣道也,今立惡而黜正,惡祭仲也。
鄭忽出奔衛。鄭忽者,世子忽也。其名,失國也。
柔會宋公、陳侯、蔡叔盟于折。柔者何?吾大夫之未命者也。
公會宋公于夫鍾。
冬,十有二月,公會宋公于闞。
桓公十二年
十有二年春,正月。
夏,六月壬寅,公會紀侯、莒子盟于曲池。
秋,七月丁亥,公會宋公、燕人盟于穀丘。
八月壬辰,陳侯躍卒。
公會宋公于虛。
冬,十有一月,公會宋公于龜。
丙戌,公會鄭伯盟于武父。
丙戌,衛侯晉卒。再稱日,決日義也。
十有二月,及鄭師伐宋;丁未,戰于宋。非與所與伐戰也。不言與鄭戰,恥不和也。於伐與戰,敗也。內諱敗,舉其可道者也。
桓公十三年
十有三年春,二月,公會紀侯、鄭伯。
己巳,及齊侯、宋公、衛侯、燕人。戰齊師、宋師、衛師、燕師。敗績。其言及者,由內及之也。其曰戰者,由外言之也。戰稱人,敗稱師,重眾也。其不地,於紀也。
三月,葬衛宣公。
夏,大水。
秋,七月。
冬,十月。
桓公十四年
十有四年春,正月,公會鄭伯于曹。
無冰。無冰,時燠也。
夏五。鄭伯使其弟禦來盟。諸侯之尊,弟兄不得以屬通。其弟云者,以其來我舉其貴者也。來盟,前定也。不日,前定之盟不日。孔子曰:「聽遠音者,聞其疾而不聞其舒;望遠者,察其貌而不察其形。立乎定、哀,以指隱、桓,隱、桓之日遠矣。『夏五』傳疑也。」
秋,八月壬申,御廩災。乙亥,嘗。御廩之災不志,此其志何也?以為唯未易災之餘,而嘗可也,志不敬也。天子親耕,以共粢盛;王后親蠶,以共祭服。國非無良農工女也,以為人之所盡,事其祖禰,不若以己所自親者也。何用見其未易災之餘而嘗也?曰甸粟,而內之三宮;三宮米,而藏之御廩。夫嘗必有兼甸之事焉。壬申,御廩災;乙亥,嘗。以為未易災之餘而嘗也。
冬,十有二月丁巳,齊侯祿父卒。
宋人以齊人、蔡人、衛人、陳人伐鄭。以者,不以者也。民者,君之本也。使人以其死,非正也。
桓公十五年
十有五年春,二月,天王使家父來求車。古者諸侯時獻于天子,以其國之所有,故有辭讓,而無徵求。求車,非禮也;求金,甚矣!
三月乙未,天王崩。
夏,四月己巳,葬齊僖公。
五月,鄭伯突出奔蔡。譏奪正也。
鄭世子忽復歸于鄭。反正也。
許叔入于許。許叔,許之貴者也,莫宜乎許叔。其曰入,何也?其歸之道,非所以歸也。
公會齊侯于蒿。
邾人、牟人、葛人來朝。
秋,九月,鄭伯突入于櫟。
冬,十有一月,公會宋公、衛侯、陳侯、于袲伐鄭。地而後伐,疑辭也,非其疑也。
桓公十六年
十有六年春,正月,公會宋公、蔡侯、衛侯于曹。
夏,四月,公會宋公、衛侯、陳侯、蔡侯伐鄭。
秋,七月,公至自伐鄭。桓無會,其致何也?危之也。
冬,城向。
十有一月,衛侯朔出奔齊。朔之名,惡也,天子召而不往也。
桓公十七年
十有七年春,正月丙辰,公會齊侯、紀侯盟于黃。
二月丙午,公及邾儀父盟于趡。
夏,五月丙午,及齊師戰于郎。內諱敗,舉其可道者也。不言其人,以吾敗也。不言及之者,為內諱也。
六月丁丑,蔡侯封人卒。
秋,八月,蔡季自陳歸于蔡。蔡季,蔡之貴者也。自陳,陳有奉焉爾。
癸巳,葬蔡桓侯。
及宋人、衛人伐邾。
冬,十月朔,日有食之。言朔不言日,食既朔也。
桓公十八年
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公會齊侯于濼。公與夫人姜氏遂如齊。濼之會,不言及夫人,何也?以夫人之伉,弗稱數也。
夏,四月丙子,公薨于齊。其地,於外也。薨稱公,舉上也。
丁酉,公之喪至自齊。
秋,七月。
冬,十有二月,己丑,葬我君桓公。葬我君,接上下也。君弒,賊不討不書葬,此其言葬,何也?不責逾國而討于是也。桓公葬而後舉謚,謚所以成德也,於卒事乎加之矣。知者慮,義者行,仁者守。有此三者備,然後可以會矣。
-------------
莊公元年
元年春,王正月。繼弒君不言即位,正也。繼弒君不言即位之為正,何也?曰:先君不以其道終,則子不忍即位也。
三月,夫人孫于齊。孫之為言猶孫也。諱奔也。接練時,錄母之變,始人之也。不言氏姓,貶之也。人之於天也,以道受命;於人也,以言受命。不若於道者,天絕之也;不若於言者,人絕之也。臣子大受命。
夏,單伯逆王姬。單伯者何?吾大夫之命乎天子者也。命大夫,故不名也。其不言如,何也?其義不可受於京師也。其義不可受於京師,何也?曰:躬君弒於齊,使之主婚姻,與齊為禮,其義固不可受也。
秋,筑王姬之館于外。筑,禮也。于外,非禮也。筑之為禮,何也?主王姬者,必自公門出。於廟則已尊,於寢則已卑。為之筑,節矣。筑之外,變之正也。筑之外,變之為正,何也?仇讎之人非所以接婚姻也,衰麻非所以接弁冕也。其不言齊侯之來逆,何也?不使齊侯得與吾為禮也。
冬,十月乙亥,陳侯林卒。諸侯日卒,正也。
王使榮叔來錫桓公命。禮有受命,無來錫命;錫命非正也。生服之,死行之,禮也。生不服,死追錫之,不正甚矣。
王姬歸于齊。為之中者歸之也。
齊師遷紀,郱、鄑、郚。紀,國也。郱、鄑、郚,國也。或曰遷紀于郱、鄑、郚。
莊公二年
二年春,王二月,葬陳莊公。
夏,公子慶父帥師,伐於余丘。國而曰伐。於余丘,邾之邑也。其曰伐何也?公子貴矣,師重矣。而敵人之邑,公子病矣。病公子,所以譏乎公也。其一曰君在而重之也。
秋,七月,齊王姬卒。為之主者,卒之也。
冬,十有二月,夫人姜氏會齊侯于禚。婦人既嫁不逾竟,逾竟非正也。婦人不言會,言會非正也。饗甚矣。
乙酉,宋公馮卒。
莊公三年
三年春,王正月。溺會齊侯伐衛。溺者何也?公子溺也。其不稱公子,何也?惡其會仇讎而伐同姓,故貶而名之也。
夏,四月,葬宋莊公。月葬,故也。
五月,葬桓王。傳曰:改葬也。改葬之禮緦,舉下,緬也。或曰卻尸以求諸侯。天子志崩不志葬,必其時也。何必焉?舉天下而葬一人,其義不疑也。志葬,故也,危不得葬也。曰:近不失崩。不志崩,失天下也。獨陰不生,獨陽不生,獨天不生,三合然後生。故曰:母之子也可,天之子也可。尊者取尊稱焉,卑者取卑稱焉。其曰王者,民之所歸往也。
秋,紀季以酅入于齊。酅,紀之邑也。入于齊者,以酅事齊也。入者,內弗受也。
冬,公次于郎。次,止也,有畏也。欲救紀而不能也。
莊公四年
四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饗齊侯于祝丘。饗,甚矣。饗齊侯,所以病齊侯也。
三月,紀伯姬卒。外夫人不卒,此其言卒,何也?吾女也。適諸侯則尊同,以吾為之變,卒之也。
夏,齊侯、陳侯、鄭伯遇于垂。
紀侯大去其國。大去者,不遺一人之辭也,言民之從者四年而後畢也。紀侯賢而齊侯滅之。不言滅,而曰大去其國者,不使小人加乎君子。
六月乙丑,齊侯葬紀伯姬。外夫人不書葬,此其書葬,何也?吾女也。失國,故隱而葬之。
秋,七月。
冬,公及齊人狩于郜。齊人者,齊侯也,其曰人何也?卑公之敵,所以卑公也。何為卑公也?不復讎,而怨不釋,刺釋怨也。
莊公五年
五年春,王正月。
夏,夫人姜氏如齊師。師而曰如,眾也。婦人既嫁不逾竟,逾竟非禮也。
秋,郳黎來來朝。郳,國也。黎來,微國之君,未爵命者也。
冬,公會齊人、宋人、陳人、蔡人伐衛。是齊侯、宋公也,其曰人何也?人諸侯,所以人公也。其人公何也?逆天王之命也。
莊公六年
六年春,王二月,王人子突救衛。王人,卑者也。稱名,貴之也。善救衛也。救者善,則伐者不正矣。
夏,六月,衛侯朔,入于衛。其不言伐衛納朔,何也?不逆天王之命也。入者,內弗受也。何用弗受也?為以王命絕之也。朔之名惡也,朔入逆,則出順矣;朔出入名,以王命絕之也。
秋,公至自伐衛。惡事不致,此其致,何也?不致,則無用見公之惡、事之成也。
螟。
冬,齊人來歸衛寶。以齊首之分惡於齊也。使之如下齊而來我然,惡戰則殺矣。
莊公七年
七年春,夫人姜氏會齊侯于防。婦人不會,會非正也。
夏,四月辛卯,昔,恒星不見。恒星者,經星也。日入至於星出謂之昔。不見者,可以見也。
夜中星隕如雨。其隕也如雨,是夜中與?《春秋》著以傳著,疑以傳疑。中之,幾也;而曰夜中,著焉爾。何用見其中也?失變而錄其時,則夜中矣!其不曰恒星之隕何也?我知恒星之不見,而不知其隕也。我見其隕而接於地者,則是雨說也。著於上,見於下,謂之雨;著於下,不見於上,謂之隕。豈雨說哉!
秋,大水。高下有水災曰大水。
無麥、苗。麥、苗同時也。
冬,夫人姜氏會齊侯于穀。婦人不會,會非正也。
莊公八年
八年春,王正月,師次于郎,以俟陳人、蔡人。次,止也。俟,待也。
甲午,治兵。出曰治兵,習戰也。入曰振旅,習戰也。治兵而陳、蔡不至矣。兵事以嚴終,故曰善陳者不戰,此之謂也。善為國者不師,善師者不陳,善陳者不戰,善戰者不死,善死者不亡。
夏,師及齊師圍郕。郕降于齊師。其曰降于齊師何?不使齊師加威於郕也。
秋,師還。還者,事未畢也,遁也。
冬,十有一月癸未,齊無知弒其君諸兒。大夫弒其君,以國氏者,嫌也。弒而代之也。
莊公九年
九年春,齊人殺無知。無知之挈,失嫌也。稱人以殺大夫,殺有罪也。
公及齊大夫盟于暨。公不及大夫,大夫不名,無君也。盟納子糾也。不日,其盟渝也。當齊無君,制在公矣。當可納而不納,故惡內也。
夏,公伐齊,納糾。當可納而不納,齊變而後伐,故乾時之戰不諱敗,惡內也。
齊小白入于齊。大夫出奔反,以好曰歸,以惡曰入。齊公孫無知弒襄公,公子糾、公子小白不能存,出亡。齊人殺無知,而迎公子糾於魯,公子小白不讓公子糾,先入,又殺之于魯。故曰齊小白入于齊,惡之也。
秋,七月丁酉,葬齊襄公。
八月庚申,及齊師戰于乾時,我師敗績。
九月,齊人取子糾殺之。外不言取,言取,病內也。取,易辭也,猶曰取其子糾而殺之云爾。十室之邑,可以逃難;百室之邑,可以隱死。以千乘之魯,而不能存子糾,以公為病矣。
冬,浚洙。浚洙者,深洙也。著力不足也。
莊公十年
十年春,王正月,公敗齊師于長勺。不日,疑戰也。疑戰而曰敗,勝內也。
二月,公侵宋。侵時,此其月何也?乃深其怨於齊,又退侵宋以眾其敵,惡之。故謹而月之。
三月,宋人遷宿。遷,亡辭也。其不地,宿不復見也。遷者,猶未失其國家以往者也。
夏,六月,齊師、宋師次于郎。次,止也。畏我也。
公敗宋師于乘丘。不日,疑戰也。疑戰而曰敗,勝內也。
秋,九月,荊敗蔡師于莘,以蔡侯獻武歸。荊者,楚也。何為謂之荊?狄之也。何為狄之?聖人立,必後至;天子弱,必先叛。故曰荊,狄之也。蔡侯何以名也?絕之也。何為絕之?獲也。中國不言敗,此其言敗何也?中國不言敗,蔡侯其見獲乎!其言敗何也?釋蔡侯之獲也。以歸,猶愈乎執也。
冬,十月,齊師滅譚。
譚子奔莒。
莊公十一年
十有一年春,王正月。
夏,五月戊寅,公敗宋師于鄑。內事不言戰,舉其大者,其日,成敗之也。宋萬之獲也。
秋,宋大水。外災不書,此何以書?王者之後也。高下有水災曰大水。
冬,王姬歸于齊。其志過我也。
莊公十二年
十有二年春,王三月,紀叔姬歸于酅。國而曰歸,此邑也,其曰歸何也?吾女也,失國喜得其所,故言歸焉爾。
夏,四月。
秋,八月甲午,宋萬弒其君捷。宋萬,宋之卑者也。卑者以國氏,及其大夫仇牧以尊及卑也。仇牧,閑也。
冬,十月,宋萬出奔陳。
莊公十三年
十有三年春,齊人、宋人、陳人、蔡人、邾人會于北杏。是齊侯、宋公也,其曰人何也?始疑之。何疑焉?桓非受命之伯也,將以事授之者也。曰:可矣乎?未乎?舉人,眾之辭也。
夏,六月,齊人滅遂。遂,國也。其不日,微國也。
秋,七月。
冬,公會齊侯盟于柯。曹劌之盟也,信齊侯也。桓盟雖內與,不日,信也。
莊公十四年
十有四年春,齊人、陳人、曹人伐宋。
夏,單伯會伐宋。會,事之成也。
秋,七月,荊入蔡。荊者,楚也,其曰荊何也?州舉之也。州不如國,國不如名,名不如字。
冬,單伯會齊侯、宋公、衛侯、鄭伯于鄄。復同會也。
莊公十五年
十有五年春,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會于鄄。復同會也。
夏,夫人姜氏如齊。婦人既嫁不逾竟,逾竟非禮也。
秋,宋人、齊人、邾人伐郳。
鄭人侵宋。
冬,十月。
莊公十六年
十有六年春,王正月。
夏,宋人、齊人、衛人伐鄭。
秋,荊伐鄭。
冬,十有二月,會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滑伯、滕子,同盟于幽。同者,有同也,同尊周也。不言公,外內寮一,疑之也。
邾子克卒。其曰子,進之也。
莊公十七年
十有七年春,齊人執鄭詹。入者,眾辭也。以人執,與之辭也。鄭詹,鄭之卑者。卑者不志,此其志何也?以其逃來志之也。逃來則何志焉?將有其末,不得不錄其本也。鄭詹,鄭之佞人也。
夏,齊人殲于遂。殲者,盡也。然則何為不言遂人?盡齊人也,無遂之辭也。無遂則何為言遂?其猶存遂也。存遂奈何?曰:齊人滅遂,使人戍之,遂之因氏飲戍者酒而殺之,齊人殲焉。此謂狎敵也。
秋,鄭詹自齊逃來。逃義曰逃。
冬,多麋。
莊公十八年
十有八年春,王三月,日有食之。不言日,不言朔,夜食也。何以知其夜食也?曰:王者朝日,故雖為天子,必有尊也;貴為諸侯,必有長也。故天子朝日,諸侯朝朔。
夏,公追戎于濟西。其不言戎之伐我,何也?以公之追之,不使戎邇於我也。于濟西者,大之也。何大焉?為公之追之也。
秋,有蜮。一有一亡曰有。蜮,射人者也。
冬,十月。
莊公十九年
十有九年春,王正月。
夏,四月。
秋,公子結媵陳人之婦于鄄,遂及齊侯、宋公盟。媵,淺事也,不志;此其志何也?辟要盟也。何以見其辟要盟也?媵,禮之輕者也;盟,國之重也。以輕事遂乎國重無說,其曰陳人之婦,略之也。其不日,數渝,惡之也。
夫人姜氏如莒。婦人既嫁不逾竟,逾竟非正也。
冬,齊人、宋人、陳人伐我西鄙。其曰鄙,遠之也。其遠之何也?不以難邇我國也。
莊公二十年
二十年春,王二月,夫人姜氏如莒。婦人既嫁不逾竟,逾竟非正也。
夏,齊大災。其志,以甚也。
秋,七月。
冬,齊人伐我。
莊公二十一年
二十有一年春,王正月。
夏,五月辛酉,鄭伯突卒。
秋,七月戊戌,夫人姜氏薨。婦人弗目也。
冬,十有二月,葬鄭厲公。
莊公二十二年
二十有二年春,王正月,肆大眚。肆,失也。眚,災也。災紀也,失故也,為嫌天子之葬也。
癸丑,葬我小君文姜。小君非君也,其曰君何也?以其為公配,可以言小君也。
陳人殺其公子禦寇。言公子而不言大夫,公子未命為大夫也;其曰公子,何也?公子之重視大夫,命以執公子。
夏,五月。
秋,七月丙申,及齊高傒盟于防。不言公,高傒伉也。
冬,公如齊納幣。納幣,大夫之事也。禮有納采,有問名,有納徵,有告期,四者備而後娶,禮也。公之親納幣,非禮也,故譏之。
莊公二十三年
二十有三年春,公至自齊。
祭叔來聘。其不言使,何也?天子之內臣也。不正其外交,故不與使也。
夏,公如齊觀社。常事曰視,非常曰觀。觀,無事之辭也,以是為尸女也,無事不出竟。公至自齊。公如,往時,正也。致月,故也。如往月致,月有懼焉爾。
荊人來聘。善累而後進之。其曰人何也?舉道不待再。
公及齊侯遇于穀。及者,內為志焉爾。遇者,志相得也。
蕭叔朝公。微國之君,未爵命者,其不言來,於外也。朝於廟,正也;於外,非正也。
秋,丹桓宮楹。禮:天子、諸侯黝堊,大夫倉,士黈。丹楹,非禮也。
冬,十有一月,曹伯射姑卒。
十有二月甲寅,公會齊侯盟于扈。
莊公二十四年
二十有四年春,王三月,刻桓宮桷。禮:天子之桷,斲之礱之,加密石焉;諸侯之桷,斲之礱之。大夫斲之,士斲木刻桷,非正也。夫人,所以崇宗廟也。取非禮與非正,而加之於宗廟,以飾夫人,非正也。刻桓宮桷,丹桓宮楹,斥言桓宮,以惡莊也。
葬曹莊公。
夏,公如齊逆女。親迎,恒事也,不志,此其志何也?不正其親迎於齊也。
秋,公至自齊。迎者,行見諸,舍見諸。先至,非正也。
八月丁丑,夫人姜氏入。入者,內弗受也。日入,惡入者也。何用不受也?以宗廟弗受也。其以宗廟弗受,何也?娶仇人子弟,以薦舍於前,其義不可受也。
戊寅,大夫宗婦,覿用幣。覿,見也。禮:大夫不見夫人,不言及不正,其行婦道,故列數之也。男子之贄,羔雁雉腒;婦人之贄,棗栗鍛修。用幣,非禮也。用者,不宜用者也。大夫,國體也,而行婦道,惡之,故謹而日之也。
大水。
冬,戎侵曹,曹羈出奔陳。
赤歸于曹郭公。赤蓋,郭公也,何為名也?禮:諸侯無外歸之義。外歸,非正也。
莊公二十五年
二十有五年春,陳侯使女叔來聘。其不名,何也?天子之命大夫也。
夏,五月癸丑,衛侯朔卒。
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言日言朔,食正朔也。
鼓用牲于社。鼓,禮也;用牲,非禮也。天子救日,置五麾,陳五兵、五鼓;諸侯置三麾,陳三鼓、三兵;大夫擊門,士擊柝,言充其陽也。
伯姬歸于杞。其不言逆,何也?逆之道微,無足道焉爾。
秋,大水,鼓用牲于社于門。高下有水災曰大水。既戒鼓而駭眾,用牲可以已矣。救日以鼓兵,救水以鼓眾。
冬,公子友如陳。
莊公二十六年
二十有六年春,公伐戎。
夏,公至自伐戎。
曹殺其大夫。言大夫而不稱名姓,無命大夫也。無命大夫而曰大夫,賢也。為曹羈崇也。
秋,公會宋人、齊人伐徐。
冬,十有二月癸亥朔,日有食之。
莊公二十七年
二十有七年春,公會杞伯姬于洮。
夏,六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侯、鄭伯,同盟于幽。同者,有同也,同尊周也,於是而後授之諸侯也。其授之諸侯何也?齊侯得眾也。桓會不致,安之也。桓盟不日,信之也。信其信,仁其仁。衣裳之會十有一,未嘗有歃血之盟也--信厚也。兵車之會四,未嘗有大戰也--愛民也。
秋,公子友如陳,葬原仲。言葬不言卒,不葬者也。不葬而曰葬,諱出奔也。
冬,杞伯姬來。
莒慶來逆叔姬。諸侯之嫁子於大夫,主大夫以與之。來者接內也,不正其接內,故不與夫婦之稱也。
杞伯來朝。
公會齊侯于城濮。
莊公二十八年
二十有八年春,王三月甲寅,齊人伐衛,衛人及齊人戰。衛人敗績。於伐與戰,安戰也。戰衛,戰則是師也,其曰人,何也?微之也。何為微之也?今授之諸侯,而後有侵伐之事,故微之也。其人衛,何也?以其人齊,不可不人衛也。衛小齊大,其以衛及之,何也?以其微之,可以言及也。其稱人以敗,何也?不以師敗於人也。
夏,四月丁未,邾子瑣卒。
秋,荊伐鄭。荊者,楚也。其曰荊,州舉之也。
公會齊人、宋人,救鄭。善救鄭也。
冬,筑微。山林藪澤之利,所以與民共也。虞之,非正也。
大無麥禾。大者,有顧之辭也,於無禾及無麥也。
臧孫辰告糴于齊。國無三年之畜,曰國非其國也。一年不升,告糴諸侯。告,請也。糴,糴也。不正,故舉臧孫辰以為私行也。國無九年之畜,曰不足;無六年之畜,曰急;無三年之畜,曰國非其國也。諸侯無粟,諸侯相歸粟,正也。臧孫辰告糴于齊,告,然後與之,言內之無外交也。古者稅什一,豐年補敗,不外求而上下皆足也,雖累兇年民弗病也。一年不艾而百姓饑,君子非之。不言如,為內諱也。
莊公二十九年
二十有九年春,新延廄。延廄者,法廄也。其言新有故也。有故則何為書也?古之君人者,必時視民之所勤。民勤於力,則功筑罕;民勤於財,則貢賦少;民勤於食,則百事廢矣。冬筑微,春新延廄,以其用民力為已悉矣!
夏,鄭人侵許。
秋,有蜚。一有一亡,曰有。
冬,十有二月,紀叔姬卒。
城諸及防。可城也,以大及小也。
莊公三十年
三十年春,王正月。
夏,師次于成。次,止也,有畏也。欲救鄣而不能也。不言公恥,不能救鄣也。
秋,七月,齊人降鄣。降,猶下也。鄣,紀之遺邑也。
八月癸亥,葬紀叔姬。不日卒而日葬,閔紀之亡也。
九月庚午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
冬,公及齊侯遇于魯濟。及者,內為志焉爾。遇者,志相得也。
齊人伐山戎。齊人者,齊侯也,其曰人,何也?愛齊侯乎!山戎也,其愛之何也?桓內無因國,外無從諸侯,而越千里之險,北伐山戎,危之也,則非之乎,善之也。何善乎爾?燕,周之分子也;貢職不至,山戎為之伐矣。
莊公三十一年
三十有一年春,筑臺于郎。
夏,四月,薛伯卒。
筑臺于薛。
六月,齊侯來獻戎捷。齊侯來獻捷者,內齊侯也。不言使,內與同,不言使也。獻戎捷,軍得曰捷,戎菽也。
秋,筑臺于秦。不正罷民三時,虞山林藪澤之利。且財盡則怨,力盡則懟,君子危之,故謹而志之也。或曰倚諸桓也。桓外無諸侯之變,內無國事,越千里之險,北伐山戎,為燕辟地。魯外無諸侯之變,內無國事,一年罷民三時,虞山林藪澤之利,惡內也。
冬,不雨。
莊公三十二年
三十有二年春,城小穀。
夏,宋公、齊侯遇于梁丘。遇者,志相得也。梁丘在曹、邾之間,去齊八百里,非不能從諸侯而往也。辭所遇,遇所不遇,大齊桓也。
秋,七月癸巳,公子牙卒。
八月癸亥,公薨于路寢。路寢,正寢也。寢疾居正寢,正也。男子不絕于婦人之手,以齊終也。
冬,十月乙未,子般卒。子卒日,正也;不日,故也。有所見則日。
公子慶父如齊。此奔也,其曰如,何也?諱莫如深,深則隱。茍有所見,莫如深也。
狄伐邢。
-------------
閔公元年
元年春,王正月。繼弒君不言即位,正也。親之非父也,尊之非君也,繼之如君父也者,受國焉爾。
齊人救邢。善救邢也。
夏,六月辛酉,葬我君莊公。莊公葬而後舉謚,謚所以成德也,於卒事乎加之矣。
秋,八月,公及齊侯盟于洛姑。盟納季子也。
季子來歸。其曰季子,貴之也。其曰來歸,喜之也。
冬,齊仲孫來。其曰齊仲孫,外之也。其不目而曰仲孫,疏之也。其言齊,以累桓也。
閔公二年
二年春,王正月,齊人遷陽。
夏,五月乙酉,吉禘于莊公。吉禘者,不吉者也。喪事未畢而舉吉祭,故非之也。
秋,八月辛丑,公薨。不地,故也。其不書葬,不以討母葬子也。
九月,夫人姜氏孫于邾。孫之為言猶孫也。諱奔也。
公子慶父出奔莒。其曰出,絕之也,慶父不復見矣。
冬,齊高子來盟。其曰來,喜之也。其曰高子,貴之也。盟立僖公也,不言使,何也?不以齊侯使高子也。
十有二月,狄入衛。
鄭棄其師。惡其長也,兼不反其眾,則是棄其師也。
-------------
僖公元年
元年春,王正月。繼弒君不言即位,正也。
齊師、宋師、曹師次于聶北,救邢。救不言次,言次非救也,非救而曰救,何也?遂齊侯之意也。是齊侯與?齊侯也。何用見其是齊侯也?曹無師。曹師者,曹伯也,其不言曹伯,何也?以其不言齊侯,不可言曹伯也。其不言齊侯,何也?以其不足乎揚,不言齊侯也。
夏,六月,邢遷于夷儀。遷者,猶得其國家以往者也。其地,邢復見也。
齊師、宋師、曹師城邢。是向之師也,使之如改事然,美齊侯之功也。
秋,七月戊辰,夫人姜氏薨于夷。夫人薨不地。地,故也。
齊人以歸。不言以喪歸,非以喪歸也。加喪焉,諱以夫人歸也。其以歸,薨之也。
楚人伐鄭。
八月,公會齊侯、宋公、鄭伯、曹伯、邾人于檉。
九月,公敗邾師于偃。不日,疑戰也。疑戰而曰敗,勝內也。
冬,十月壬午,公子友帥師,敗莒師于麗。獲莒挐。莒無大夫,其曰莒挐,何也?以吾獲之目之也。內不言獲,此其言獲,何也?惡公子之紿。紿者奈何?公子友謂莒挐曰:「吾二人不相說,士卒何罪?」屏左右而相搏。公子友處下。左右曰:「孟勞。」孟勞者,魯之寶刀也。公子友以殺之。然則何以惡乎紿也?曰:棄師之道也。
十有二月丁巳,夫人氏之喪至自齊。其不言姜,以其殺二子,貶之也。或曰為齊桓諱殺同姓也。
僖公二年
二年春,王正月,城楚丘。楚丘者何?衛邑也。國而曰城;此邑也,其曰城,何也?封衛也。則其不言城衛,何也?衛未遷也。其不言衛之遷焉,何也?不與齊侯專封也。其言城之者,專辭也。故非天子不得專封諸侯,諸侯不得專封諸侯。雖通其仁,以義而不與也。故曰:仁不勝道。
夏,五月辛巳,葬我小君哀姜。
虞師、晉師滅夏陽。非國而曰滅,重夏陽也。虞無師,其曰師,何也?以其先晉,不可以不言師也。其先晉,何也?為主乎滅夏陽也。夏陽者,虞、虢之塞邑也,滅夏陽而虞、虢舉矣;虞之為主乎滅夏陽,何也?晉獻公欲伐虢。荀息曰:「君何不以屈產之乘,垂棘之璧,而借道乎虞也?」公曰:「此晉國之寶也。如受吾幣而不借吾道,則如之何?」荀息曰:「此小國之所以事大國也。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吾幣。如受吾幣而借吾道,則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外府;取之中廄,而置之外廄也。」公曰:「宮之奇存焉,必不使受之也。」荀息曰:「宮之奇之為人也,達心而懦,又少長於君。達心則其言略,懦則不能強諫,少長于君,則君輕之。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國之後,此中知以上,乃能慮之。臣料虞君,中知以下也。」公遂借道而伐虢。宮之奇諫曰:「晉國之使者,其辭卑而幣重,必不便於虞。」虞公弗聽,遂受其幣而借之道。宮之奇諫曰:「語曰:『唇亡則齒寒』,其斯之謂與!」挈其妻子以奔曹。獻公亡虢,五年而後舉虞,荀息牽馬操璧而前曰:「璧則猶是也,而馬齒加長矣。」
秋,九月,齊侯、宋公、江人、黃人盟于貫。貫之盟,不期而至者,江人、黃人也。江人、黃人者,遠國之辭也。中國稱齊、宋,遠國稱江、黃,以為諸侯皆來至也。
冬,十月,不雨。不雨者,勤雨也。
楚人侵鄭。
僖公三年
三年春,王正月,不雨。不雨者,勤雨也。
夏,四月,不雨。一時言不雨者,閔雨也。閔雨者,有志乎民者也。
徐人取舒。
六月,雨。雨云者,喜雨也。喜雨者,有志乎民者也。
秋,齊侯、宋公、江人、黃人會于陽穀。陽穀之會,桓公委端搢笏而朝諸侯,諸侯皆諭乎桓公之志。
冬,公子季友如齊蒞盟。蒞者位也。其不日,前定也。不言及者,以國與之也。不言其人,亦以國與之也。
楚人伐鄭。
僖公四年
四年春,王正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侵蔡。蔡潰。潰之為言,上下不相得也。侵,淺事也。侵蔡而蔡潰,以桓公為知所侵也。不土其地,不分其民,明正也。遂伐楚,次于陘。遂,繼事也。次,止也。
夏,許男新臣卒。諸侯死於國,不地;死於外,地。死於師,何為不地?內桓師也。
楚屈完來盟于師,盟于召陵。楚無大夫,其曰屈完,何也?以其來會桓,成之為大夫也。其不言使,權在屈完也,則是正乎?曰:非正也。以其來會諸侯,重之也。來者何?內桓師也。于師,前定也。于召陵,得志乎桓公也。得志者,不得志也,以桓公得志為僅矣。屈完曰:「大國之以兵向楚,何也?」桓公曰:「昭王南征不反,菁茅之貢不至,故周室不祭。」屈完曰:「菁茅之貢不至,則諾,昭王南征不反,我將問諸江。」
齊人執陳袁濤涂。齊人者,齊侯也,其人之,何也?於是哆然外齊侯也。不正其逾國而執也。
秋,及江人、黃人伐陳。不言其人及之者何?內師也。
八月,公至自伐楚。有二事偶,則以後事致。後事小,則以先事致。其以伐楚致,大伐楚也。
葬許穆公。
冬,十有二月,公孫茲帥師,會齊人、宋人、衛人、鄭人、許人、曹人,侵陳。
僖公五年
五年春,晉侯殺其世子申生。目晉侯斥殺,惡晉侯也。
杞伯姬來朝其子。婦人既嫁,不逾竟;逾竟非正也。諸侯相見曰朝,伯姬為志乎朝其子也。伯姬為志乎朝其子,則是杞伯失夫之道矣!諸侯相見曰朝,以待人父之道待人之子,非正也。故曰「杞伯姬來朝其子」,參譏也。
夏,公孫茲如牟。
公及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會王世子于首戴。及以會,尊之也。何尊焉?王世子云者,唯王之貳也。云可以重之存焉,尊之也。何重焉?天子世子世天下也。
秋,八月,諸侯盟于首戴。無中事而復舉諸侯,何也?尊王世子,而不敢與盟也。尊則其不敢與盟,何也?盟者,不相信也,故謹信也。不敢以所不信而加之尊者,桓諸侯也。不能朝天子,是不臣也。王世子,子也,塊然受諸侯之尊己,而立乎其位,是不子也。桓不臣,王世子不子,則其所善焉何也?是則變之正也。天子微,諸侯不享覲。桓控大國,扶小國;統諸侯不能以朝天子,亦不敢致天王。尊王世子于首戴,乃所以尊天王之命也。世子含王命會齊桓,亦所以尊天王之命也。世子受之可乎?是亦變之正也。天子微,諸侯不享覲。世子受諸侯之尊己,而天王尊矣,世子受之可也。
鄭伯逃歸不盟。以其去諸侯,故逃之也。
楚人滅弦,弦子奔黃。弦,國也;其不日,微國也。
九月戊申朔,日有食之。
冬,晉人執虞公。執不言所於地,缊於晉也。其曰公,何也?猶曰其下執之之辭也。其猶下執之之辭,何也?晉命行乎虞民矣。虞、虢之相救,非相為賜也。今日亡虢,而明日亡虞矣!
僖公六年
六年春,王正月。
夏,公會齊侯、宋公、陳侯、衛侯、曹伯伐鄭,圍新城。伐國不言圍邑,此其言圍,何也?病鄭也。著鄭伯之罪也。
秋,楚人圍許,諸侯遂救許。善救許也。
冬,公至自伐鄭。其不以救許致,何也?大伐鄭也。
僖公七年
七年春,齊人伐鄭。
夏,小邾子來朝。
鄭,殺其大夫申侯。稱國以殺大夫,殺無罪也。
秋,七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世子款、鄭世子華,盟于寧母。衣裳之會也。
曹伯班卒。
公子友如齊。
冬,葬曹昭公。
僖公八年
八年春,王正月,公會王人、齊侯、宋公、衛侯、許男、曹伯、陳世子款,盟于洮。王人之先諸侯,何也?貴王命也。朝服雖敝,必加於上;弁冕雖舊,必加於首;周室雖衰,必先諸侯。兵車之會也。
鄭伯乞盟。以向之逃歸乞之也。乞者,重辭也,重是盟也。乞者,處其所而請與也。蓋汋之也。
夏,狄伐晉。
秋,七月,禘于太廟。用致夫人。用者,不宜用者也。致者,不宜致者也。言夫人必以其氏姓。言夫人而不以氏姓,非夫人也,立妾之辭也,非正也。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夫人卒葬之,我可以不卒葬之乎?一則以宗廟臨之而後貶焉,一則以外之弗夫人而見正焉。
冬,十有二月丁未,天王崩。
僖公九年
九年春,王三月丁丑,宋公禦說卒。
夏,公會宰周公、齊侯、宋子、衛侯、鄭伯、許男、曹伯于葵丘。天子之宰,通于四海,宋其稱子,何也?未葬之辭也。禮:柩在堂上,孤無外事。今背殯而出會,以宋子為無哀矣!
秋,七月乙酉,伯姬卒。內女也,未適人不卒,此何以卒也?許嫁笄而字之,死則以成人之喪治之。
九月戊辰,諸侯盟于葵丘。桓盟不日,此何以日?美之也。為見天子之禁,故備之也。葵丘之會,陳牲而不殺,讀書加于牲上,壹明天子之禁,曰:毋雍泉,毋訖糴,毋易樹子,毋以妾為妻,毋使婦人與國事。
甲子,晉侯詭諸卒。
冬,晉里克殺其君之子奚齊。其君之子云者,國人不子也。國人不子,何也?不正其殺世子申生而立之也。
僖公十年
十年春,王正月,公如齊。
狄滅溫,溫子奔衛。
晉里克弒其君卓,及其大夫荀息。以尊及卑也,荀息閑也。
夏,齊侯、許男伐北戎。
晉殺其大夫里克。稱國以殺,罪累上也。里克弒二君與一大夫,其以累上之辭言之,何也?其殺之不以其罪也。其殺之不以其罪,奈何?里克所為弒者,為重耳也。夷吾曰:「是又將殺我乎?」故殺之,不以其罪也。其為重耳弒,奈何?晉獻公伐虢,得麗姬,獻公私之。有二子,長曰奚齊,稚曰卓子。麗姬欲為亂,故謂君曰:「吾夜者夢夫人趨而來,曰:『吾苦畏。』胡不使大夫將衛士而衛冢乎?」公曰:「孰可使?」曰:「臣莫尊於世子,則世子可。」故君謂世子曰:「麗姬夢夫人趨而來曰『吾苦畏』,女其將衛士而往衛冢乎?」世子曰:「敬諾。」筑宮。宮成,麗姬又曰:「吾夜者夢夫人趨而來,曰:『吾苦饑。』世子之宮已成,則何為不使祠也?」故獻公謂世子曰:「其祠。」世子祠。已祠,致福於君。君田而不在,麗姬以酖為酒,藥脯以毒。獻公田來,麗姬曰:「世子已祠。故致福於君。」君將食,麗姬跪曰:「食自外來者,不可不試也。」覆酒於地而地賁,以脯與犬,犬死。麗姬下堂而啼呼曰:「天乎!天乎!國子之國也,子何遲於為君?」君喟然嘆曰:「吾與女未有過切,是何與我之深也!」使人謂世子曰:「爾其圖之。」世子之傅里克謂世子曰:「入自明。入自明,則可以生;不入自明,則不可以生。」世子曰:「吾君已老矣,已昏矣。吾若此而入自明,則麗姬必死。麗姬死,則吾君不安。所以使吾君不安者,吾不若自死。吾寧自殺以安吾君。」以重耳為寄矣,刎脰而死。故里克所為弒者,為重耳也。夷吾曰:「是又將殺我也。」
秋,七月。
冬,大雨雪。
僖公十一年
十有一年春,晉殺其大夫丕鄭父。稱國,以殺罪累上也。
夏,公及夫人姜氏會齊侯于陽穀。
秋,八月,大雩。雩,月正也。雩,得雨曰雩,不得雨曰旱。
冬,楚人伐黃。
僖公十二年
十有二年春,王正月庚午,日有食之。
夏,楚人滅黃。貫之盟,管仲曰:「江、黃遠齊而近楚,楚為利之國也。若伐而不能救,則無以宗諸侯矣!」桓公不聽,遂與之盟。管仲死,楚伐江、滅黃,桓公不能救。故君子閔之也。
秋,七月。
冬,十有二月丁丑,陳侯杵臼卒。
僖公十三年
十有三年春,狄侵衛。
夏,四月,葬陳宣公。
公會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于鹹。兵車之會也。
秋,九月,大雩。
冬,公子友如齊。
僖公十四年
十有四年春,諸侯城緣陵。其曰諸侯,散辭也。聚而曰散,何也?諸侯城,有散辭也。桓德衰矣。
夏,六月,季姬及繒子遇于防,使繒子來朝。遇者,同謀也。來朝者,來請己也。朝不言使,言使,非正也。以病繒子也。
秋,八月辛卯,沙鹿崩。林屬於山為鹿。沙,山名也。無崩道而崩,故志之也。其日,重其變也。
狄侵鄭。
冬,蔡侯肹卒。諸侯時卒,惡之也。
僖公十五年
十有五年春,王正月,公如齊。
楚人伐徐。
三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曹伯,盟于牡丘。兵車之會也。
遂次于匡。遂,繼事也。次,止也,有畏也。
公孫敖帥師,及諸侯之大夫救徐。善救徐也。
夏,五月,日有食之。
秋,七月,齊師、曹師伐厲。
八月,螽。螽,蟲災也。甚則月,不甚則時。
九月,公至自會。
季姬歸于繒。
己卯,晦,震夷伯之廟。晦,冥也。震,雷也。夷伯,魯大夫也。因此以見天子至于士,皆有廟。天子七廟,諸侯五,大夫三,士二。故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是以貴始德之本也。始封必為祖。
冬,宋人伐曹。
楚人敗徐于婁林。夷狄相敗,志也。
十有一月壬戌,晉侯及秦伯戰于韓。獲晉侯。韓之戰,晉侯失民矣。以其民未敗而君獲也。
僖公十六年
十有六年春,王正月戊申朔,隕石于宋,五。先隕而後石,何也?隕而後石也。于宋,四竟之內曰宋。後數,散辭也,耳治也。
是月,六鶂退飛,過宋都。是月者,決不日而月也。六鶂退飛過宋都,先數,聚辭也,目治也。子曰:「石,無知之物;鶂微,有知之物。石無知,故日之;鶂微,有知之物,故月之。君子之於物,無所茍而已。石、鶂且猶盡其辭,而況於人乎!故五石六鶂之辭不設,則王道不亢矣!」民所聚曰都。
三月壬申,公子季友卒。大夫日卒,正也。稱公弟叔仲,賢也。大夫不言公子公孫,疏之也。
夏,四月丙申,繒季姬卒。
秋,七月甲子,公孫茲卒。大夫日卒,正也。
冬,十有二月,公會齊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男、邢侯、曹伯于淮。兵車之會也。
僖公十七年
十有七年春,齊人、徐人伐英氏。
夏,滅項。孰滅之?桓公也。何以不言桓公也?為賢者諱也。項,國也,不可滅而滅之乎,桓公知項之可滅也,而不知己之不可以滅也。既滅人之國矣,何賢乎?君子惡惡疾其始,善善樂其終。桓公嘗有存亡繼絕之功,故君子為之諱也。
秋,夫人姜氏會齊侯于卞。九月,公至自會。
冬,十有二月乙亥,齊侯小白卒。此不正,其日之,何也?其不正前見矣。其不正之前見,何也?以不正入虛國,故稱嫌焉爾。
僖公十八年
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宋公、曹伯、衛人、邾人伐齊。非伐喪也。
夏,師救齊。善救齊也。
五月戊寅,宋師及齊師戰于甗。齊師敗績。戰不言伐,客不言及。言及,惡宋也。
狄救齊。善救齊也。
秋,八月丁亥,葬齊桓公。
冬,邢人、狄人伐衛。狄其稱人,何也?善累而後進之。伐衛,所以救齊也。
僖公十九年
十有九年春,王三月,宋人執滕子嬰齊。
夏,六月,宋公、曹人、邾人盟于曹南。
繒子會盟于邾。
己酉,邾人執繒子,用之。微國之君,因邾以求與之盟。人因己以求與之盟,己迎而執之--惡之,故謹而日之也。用之者,叩其鼻以衈社也。
秋,宋人圍曹。
衛人伐邢。
冬,會陳人、蔡人、楚人、鄭人,盟于齊。
梁亡。自亡也。湎於酒,淫於色,心昏,耳目塞;上無正長之治,大臣背叛,民為寇盜。梁亡,自亡也。如加力役焉,湎不足道也。梁亡,鄭棄其師,我無加損焉,正名而已矣!梁亡,出惡正也。鄭棄其師,惡其長也。
僖公二十年
二十年春,新作南門。作,為也,有加其度也。言新,有故也,非作也。南門者,法門也。
夏,郜子來朝。
五月乙巳,西宮災。謂之新宮,則近為禰宮;以謚言之,則如疏之然。以是為閔宮也。
鄭人入滑。
秋,齊人、狄人盟于邢。邢為主焉爾。邢小,其為主,何也?其為主乎救齊。
冬,楚人伐隨。隨,國也。
僖公二十一年
二十有一年春,狄侵衛。
宋人、齊人、楚人盟于鹿上。
夏,大旱。旱時,正也。
秋,宋公、楚子、陳侯、蔡侯、鄭伯、許男、曹伯會于雩,執宋公以伐宋。以,重辭也。
冬,公伐邾。
楚人使宜申來獻捷。捷,軍得也。其不曰宋捷,何也?不與楚捷於宋也。
十有二月癸醜,公會諸侯盟于薄。會者,外為主焉爾。
釋宋公。外釋不志,此其志,何也?以公之與之盟目之也。不言楚,不與楚專釋也。
僖公二十二年
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取須句。
夏,宋公、衛侯、許男、滕子伐鄭。
秋,八月丁未,及邾人戰于升陘。內諱敗,舉其可道者也。不言其人,以吾敗也。不言及之者,為內諱也。
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戰于泓。宋師敗績。日事遇朔曰朔。《春秋》三十有四戰,未有以尊敗乎卑、以師敗乎人者也。以尊敗乎卑、以師敗乎人,則驕其敵。襄公以師敗乎人,而不驕其敵,何也?責之也。泓之戰,以為復雩之恥也。雩之恥,宋襄公有以自取之。伐齊之喪,執滕子,圍曹,為雩之會,不顧其力之不足,而致楚成王。成王怒而執之,故曰:禮人而不答,則反其敬;愛人而不親,則反其仁;治人而不治,則反其知。過而不改,又之,是謂之過。襄公之謂也。古者被甲嬰胄,非以興國也,則以征無道也。豈曰以報其恥哉!宋公與楚人戰于泓水之上,司馬子反曰:「楚眾我少,鼓險而擊之,勝無幸焉!」襄公曰:「君子不推人危,不攻人厄,須其出。」既出,旌亂於上,陳亂於下。子反曰:「楚眾我少,擊之,勝無幸焉!」襄公曰:「不鼓不成列,須其成列而後擊之。」則眾敗而身傷焉,七月而死。倍則攻,敵則戰,少則守。人之所以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為人?言之所以為言也,信也;言而不信,何以為言?信之所以為信者,道也;信而不道,何以為道?道之貴者時,其行勢也。
僖公二十三年
二十有三年春,齊侯伐宋,圍閔。伐國不言圍邑,此其言圍,何也?不正其以惡報惡也。
夏,五月庚寅,宋公茲父卒。茲父之不葬,何也?失民也。其失民,何也?以其不教民戰,則是棄其師也。為人君而棄其師,其民孰以為君哉!
秋,楚人伐陳。
冬,十有一月,杞子卒。
僖公二十四年
二十有四年春,王正月。
夏,狄伐鄭。
秋,七月。
冬,天王出居于鄭。天子無出。出,失天下也。居者,居其所也。雖失天下,莫敢有也。
晉侯夷吾卒。
僖公二十五年
二十有五年春,王正月丙午,衛侯毀滅邢。毀之名何也?不正其伐本而滅同姓也。
夏,四月癸酉,衛侯毀卒。
宋蕩伯姬來逆婦。婦人既嫁,不逾竟。宋蕩伯姬來逆婦,非正也。其曰婦,何也?緣姑言之之辭也。
宋殺其大夫。其不稱名姓,以其在祖之位,尊之也。
秋,楚人圍陳,納頓子于頓。納者,內弗受也。圍,一事也;納,一事也;而遂言之,蓋納頓子者,陳也。
葬衛文公。
冬,十有二月癸亥,公會衛子、莒慶,盟于洮。莒無大夫,其曰莒慶,何也?以公之會目之也。
僖公二十六年
二十有六年春,王正月己未,公會莒子、衛甯速盟于向。公不會大夫,其曰甯速,何也?以其隨莒子可以言會也。
齊人侵我西鄙,公追齊師至巂,弗及。人,微者也。侵,淺事也。公之追之,非正也。至巂,急辭也。弗及者,弗與也,可以及而不敢及也。其侵也,曰人;其追也,曰師。以公之弗及,大之也。弗及,內辭也。
夏,齊人伐我北鄙。
衛人伐齊。公子遂如楚乞師。乞,重辭也。何重焉?重人之死也,非所乞也。師出,不必反;戰,不必勝,故重之也。
秋,楚人滅夔,以夔子歸。夔,國也。不日,微國也。以歸,猶愈乎執也。
冬,楚人伐宋圍閔。伐國不言圍邑,此其言圍,何也?以吾用其師、目其事也,非道用師也。
公以楚師伐齊,取穀。以者,不以者也。民者,君之本也。使民以其死,非其正也。
公至自伐齊。惡事不致,此其致之,何也?危之也。
僖公二十七年
二十有七年春,杞子來朝。
夏,六月庚寅,齊侯昭卒。
秋,八月乙未,葬齊孝公。
乙巳,公子遂帥師入杞。
冬,楚人、陳侯、蔡侯、鄭伯、許男圍宋。楚人者,楚子也,其曰人,何也?人楚子,所以人諸侯也。其人諸侯,何也?不正其信夷狄而伐中國也。
十有二月甲戌,公會諸侯盟于宋。
僖公二十八年
二十有八年春,晉侯侵曹。
晉侯伐衛。(傳)再稱晉侯,忌也。
公子買戍衛,不卒戍,刺之。先名後刺,殺有罪也。公子啟曰:「不卒戍者,可以卒也。」可以卒而不卒,譏在公子也,刺之可也。
楚人救衛。
三月丙午,晉侯入曹,執曹伯,畀宋人。入者,內弗受也。日入,惡入者也。以晉侯而斥執曹伯,惡晉侯也。畀,與也。其曰人,何也?不以晉侯畀宋公也。
夏,四月己巳,晉侯、齊師、宋師、秦師,及楚人戰于城濮,楚師敗績。
楚殺其大夫得臣。
衛侯出奔楚。
五月癸醜,公會晉侯、齊侯、宋公、蔡侯、鄭伯、衛子、莒子,盟于踐土。諱會天王也。
陳侯如會。如會,外乎會也。於會受命也。
公朝于王所。朝不言所;言所者,非其所也。
六月,衛侯鄭自楚復歸于衛。自楚,楚有奉焉爾。復者,復中國也。歸者,歸其所也。鄭之名,失國也。
衛元咺出奔晉。
陳侯款卒。
秋,杞伯姬來。
公子遂如齊。
冬,公會晉侯、宋公、蔡侯、鄭伯、陳子、莒子、邾子、秦人于溫。諱會天王也。
天王守于河陽。全天王之行也,為若將守而遇諸侯之朝也,為天王諱也。水北為陽,山南為陽。溫,河陽也。
壬申,公朝於王所。朝於廟,禮也;於外,非禮也。獨公朝,與諸侯盡朝也。其日,以其再致天子,故謹而日之。主善以內,目惡以外。言曰公朝,逆辭也,而尊天子。會于溫,言小諸侯。溫,河北地,以河陽言之,大天子也。日系於月,月系於時,「壬申,公朝于王所」,其不月,失其所系也。以為晉文公之行事,為已傎矣!
晉人執衛侯,歸之于京師。此入而執,其不言入,何也?不外王命於衛也。歸之于京師,緩辭也,斷在京師也。
衛元咺自晉復歸于衛。自晉,晉有奉焉爾。復者,復中國也。歸者,歸其所也。
諸侯遂圍許。遂,繼事也。
曹伯襄復歸于曹。復者,復中國也。天子免之,因與之會。其曰復,通王命也。
遂會諸侯圍許。遂,繼事也。
僖公二十九年
二十有九年春,介葛盧來。介,國也。葛盧,微國之君,未爵者也。其曰來,卑也。
公至自圍許。
夏,六月,公會王人、晉人、宋人、齊人、陳人、蔡人、秦人,盟于翟泉。
秋,大雨雹。
冬,介葛盧來。
僖公三十年
三十年春,王正月。
夏,狄侵齊。
秋,衛殺其大夫元咺。稱國以殺,罪累上也,以是為訟君也。衛侯在外,其以累上之辭言之,何也?待其殺而後入也。
及公子瑕。公子瑕,累也,以尊及卑也。
衛侯鄭歸于衛。
晉人、秦人圍鄭。
介人侵蕭。
冬,天王使宰周公來聘。天子之宰,通於四海。
公子遂如京師。遂如晉。以尊遂乎卑,此言不敢叛京師也。
僖公三十一年
三十有一年春,取濟西田。
公子遂如晉。
夏,四月,四卜郊。不從,乃免牲,猶三望。「夏,四月」,不時也。四卜,非禮也。免牲者,為之緇衣熏裳。有司玄端奉送,至于南郊。免牛亦然。乃者,亡乎人之辭也。猶者,可以已之辭也。
秋,七月。
冬,杞伯姬來求婦。婦人既嫁,不逾竟。杞伯姬來求婦,非正也。
狄,圍衛。
十有二月,衛遷於帝丘。
僖公三十二年
三十有二年春,王正月。
夏,四月己丑,鄭伯捷卒。
衛人侵狄。
秋,衛人及狄盟。
冬,十有二月己卯,晉侯重耳卒。
僖公三十三年
三十有三年春,王二月,秦人入滑。滑,國也。
齊侯使國歸父來聘。
夏,四月辛巳,晉人及姜戎敗秦師于殽。不言戰而言敗,何也?狄秦也。其狄之,何也?秦越千里之險,入虛國,進不能守,退敗其師徒,亂人子女之教,無男女之別。秦之為狄,自殽之戰始也。秦伯將襲鄭,百里子與蹇叔子諫曰:「千里而襲人,未有不亡者也。」秦伯曰:「子之冢木已拱矣,何知!」師行。百里子與蹇叔子送其子而戒之曰:「女死,必於殽之巖唫之下。我將尸女於是。」師行,百里子與蹇叔子隨其子而哭之。秦伯怒曰:「何為哭吾師也?」二子曰:「非敢哭師也,哭吾子也。我老矣!彼不死,則我死矣!」晉人與姜戎要而擊之殽,匹馬倚輪無反者。晉人者,晉子也,其曰人,何也?微之也。何為微之?不正其釋殯,而主乎戰也。
癸巳,葬晉文公。日葬,危不得葬也。
狄侵齊。
公伐邾,取訾樓。
秋,公子遂帥師伐邾。
晉人敗狄于箕。
冬,十月,公如齊。十有二月,公至自齊。
乙巳,公薨于小寢。小寢,非正也。
隕霜不殺草。未可殺而殺,舉重也。可殺而不殺,舉輕也。
李、梅實。實之為言,猶實也。
晉人、陳人、鄭人伐許。
-------------
文公元年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繼正即位,正也。
二月癸亥,日有食之。
天王使叔服來會葬。葬曰會,其志重天子之禮也。
夏,四月丁巳,葬我君僖公。薨稱公,舉上也。葬我君,接上下也。僖公葬而後舉謚,謚所以成德也。於卒事乎加之矣!
天王使毛伯來錫公命。禮,有受命,無來錫命。錫命,非正也。
晉侯伐衛。
叔孫得臣如京師。
衛人伐晉。
秋,公孫敖會晉侯于戚。
冬,十月丁未,楚世子商臣弒其君髡。日髡之卒,所以謹商臣之弒也。夷狄不言正不正。
公孫敖如齊。
文公二年
二年春,王二月甲子,晉侯及秦師戰于彭衙。秦師敗績。
丁丑,作僖公主。作,為也,為僖公主也。立主,喪主於虞。吉主於練,作僖公主,譏其後也。作主壞廟,有時日於練焉!壞廟,壞廟之道,易檐可也,改涂可也。
三月乙巳,及晉處父盟。不言公,處父伉也,為公諱也。何以知其與公盟?以其日也。何以不言公之如晉?所恥也。出不書,反不致也。
夏,六月,公孫敖會宋公、陳侯、鄭伯、晉士穀,盟于垂斂。內大夫可以會外諸侯。
自十有二月不雨,至于秋七月。歷時而言不雨,文不憂雨也。不憂雨者,無志乎民也。
八月丁卯,大事于太廟,躋僖公。大事者何?大是事也,著祫嘗。祫祭者,毀廟之主。陳于太祖,未毀廟之主,皆升合祭于太祖。躋,升也,先親而後祖也,逆祀也。逆祀,則是無昭穆也。無昭穆,則是無祖也。無祖,則無天也。故曰:文無天。無天者,是無天而行也。君子不以親親害尊尊,此《春秋》之義也。
冬,晉人、宋人、陳人、鄭人伐秦。
公子遂如齊納幣。
文公三年
三年春,王正月,叔孫得臣會晉人、宋人、陳人、衛人、鄭人伐沈。沈潰。
夏,五月,王子虎卒。叔服也,此不卒者也,何以卒之?以其來會葬,我卒之也。或曰以其嘗執重以守也。
秦人伐晉。
秋,楚人圍江。
雨螽于宋。外災不志,此何以志也?曰:災甚也。其甚奈何?茅茨盡矣!著於上,見於下,謂之雨。
冬,公如晉。
十有二月己巳,公及晉侯盟。
晉陽處父帥師伐楚,救江。此伐楚,其言救江,何也?江遠楚近,伐楚所以救江也。
文公四年
四年春,公至自晉。
夏,逆婦姜于齊。其曰婦姜,為其禮成乎齊也。其逆者誰也?親逆而稱婦。或者公與,何其速婦之也?曰:公也。其不言公,何也?非成禮於齊也。曰婦,有姑之辭也;其不言氏,何也?貶之也。何為貶之也?夫人與有貶也。
狄侵齊。
秋,楚人滅江。
晉侯伐秦。
衛侯使甯俞來聘。
冬,十有一月壬寅,夫人風氏薨。
文公五年
五年春,王正月,王使榮叔歸含且赗。含,一事也;赗,一事也;兼歸之,非正也。其曰且,志兼也。其不言來,不周事之用也。赗以早,而含己晚。
三月辛亥,葬我小君成風。
王使毛伯來會葬。會葬之禮,於鄙上。
夏,公孫敖如晉。
秦人入鄀。
秋,楚人滅六。
冬,十月甲申,許男業卒。
文公六年
六年春,葬許僖公。
夏,季孫行父如陳。
秋,季孫行父如晉。
八月乙亥,晉侯驩卒。
冬,十月,公子遂如晉。
葬晉襄公。
晉殺其大夫陽處父。稱國以殺,罪累上也。襄公已葬,其以累上之辭言之,何也?君漏言也。上泄則下暗,下暗則上聾。且暗且聾,無以相通,夜姑殺者也。夜姑之殺奈何?曰:晉將與狄戰,使狐夜姑為將軍,趙盾佐之,陽處父曰:「不可!古者君之使臣也,使仁者佐賢者,不使賢者佐仁者。今趙盾賢,夜姑仁,其不可乎?」襄公曰:「諾。」謂夜姑曰:「吾始使盾佐女。今女佐盾矣!」夜姑曰:「敬諾。」襄公死,處父主竟上事,夜姑使人殺之。君漏言也,故士造辟而言,詭辭而出,曰:「用我則可,不用我則無亂其德。」
晉狐夜姑出奔狄。
閏月不告月,猶朝于廟。不告月者,何也?不告朔也。不告朔,則何為不言朔也?閏月者,附月之餘日也,積分而成於月者也。天子不以告朔,而喪事不數也。猶之為言,可以已也。
文公七年
七年春,公伐邾。三月甲戌,取須句。取邑不日,此其日,何也?不正其再取,故謹而日之也。
遂城郚。遂,繼事也。
夏,四月,宋公壬臣卒。
宋人殺其大夫。稱人以殺,誅有罪也。
戊子,晉人及秦人戰于令狐。
晉先蔑奔秦。不言出,在外也。輟戰而奔秦,以是為逃軍也。
狄侵我西鄙。
秋,八月,公會諸侯、晉大夫,盟于扈。其曰諸侯,略之也。
冬,徐伐莒。
公孫敖如莒蒞盟。蒞,位也。其曰位,何也?前定也。其不日,前定之盟不日也。
文公八年
八年春,王正月。
夏,四月。
秋,八月戊申,天王崩。
冬,十月壬午,公子遂會晉趙盾,盟于衡雍。乙酉,公子遂會雒戎,盟于暴。
公孫敖如京師。不至而復,丙戌,奔莒。不言所至,未如也。未如則未復也。未如而曰如,不廢君命也。未復而曰復,不專君命也。其如非如也,其復非復也。唯奔莒之為信,故謹而日之也。
螽。
宋人殺其大夫司馬。司馬,官也。其以官稱,無君之辭也。
宋司城來奔。司城,官也。其以官稱,無君之辭也。來奔者不言出,舉其接我也。
文公九年
九年春,毛伯來求金。求車猶可,求金甚矣。
夫人姜氏如齊。
二月,叔孫得臣如京師。京,大也;師,眾也。言周,必以眾與大言之也。
辛丑,葬襄王。天子志崩不志葬,舉天下而葬一人,其道不疑也。志葬,危不得葬也。日之,甚矣!其不葬之辭也。
晉人殺其大夫先都。
三月,夫人姜氏至自齊。卑以尊致,病文公也。
晉人殺其大夫士縠,及箕鄭父。稱人以殺,誅有罪也,鄭父累也。
楚人伐鄭。
公子遂會晉人、宋人、衛人、許人,救鄭。
夏,狄侵齊。
秋,八月,曹伯襄卒。
九月癸酉,地震。震,動也。地,不震者也;震,故謹而日之也。
冬,楚子使萩來聘。楚無大夫,其曰萩,何也?以其來我,褒之也。
秦人來歸僖公、成風之襚。秦人弗夫人也,即外之弗夫人而見正焉。
葬曹共公。
文公十年
十年春,王三月辛卯,臧孫辰卒。
夏,秦伐晉。
楚殺其大夫宜申。
自正月不雨,至于秋七月。歷時而言不雨,文不閔雨也。不閔雨者,無志乎民也。
及蘇子盟于女栗。
冬,狄侵宋。
楚子、蔡侯次于厥貉。
文公十一年
十有一年春,楚子伐麇。
夏,叔彭生會晉郤缺于承匡。
秋,曹伯來朝。
公子遂如宋。
狄侵齊。
冬,十月甲午,叔孫得臣敗狄于鹹。不言帥師而言敗,何也?直敗,一人之辭也。一人而曰敗,何也?以眾焉言之也。傳曰:長狄也。兄弟三人,佚宕中國,瓦石不能害。叔孫得臣,最善射者也。射其目,身橫九畝,斷其首而載之,眉見于軾。然則何為不言獲也?曰:古者不重創,不禽二毛,故不言獲,為內諱也。其之齊者,王子成父殺之,則未知其之晉者也。
文公十二年
十有二年春,王正月,郕伯來奔。
杞伯來朝。
二月庚子,子叔姬卒。其曰子叔姬,貴也,公之母姊妹也。其一傳曰:許嫁,以卒之也。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三十而娶。女子十五而許嫁,二十而嫁。
夏,楚人圍巢。
秋,滕子來朝。
秦伯使術來聘。
冬,十有二月戊午,晉人秦人戰于河曲。不言及,秦晉之戰已亟,故略之也。
季孫行父帥師,城諸及鄆。稱帥師,言有難也。
文公十三年
十有三年春,王正月。
夏,五月壬午,陳侯朔卒。
邾子籧篨卒。
自正月不雨,至于秋七月。
大室屋壞。大室屋壞者,有壞道也,譏不修也。大室猶世室也。周公曰「大廟」,伯禽曰「大室」,群公曰「宮」。禮,宗廟之事。君親割,夫人親舂,敬之至也。為社稷之主,而先君之廟壞,極稱之,志不敬也。
冬,公如晉。
衛侯會公于沓。
狄侵衛。
十有二月己丑,公及晉侯盟,還自晉。還者,事未畢也。自晉,事畢也。
鄭伯會公于棐。
文公十四年
十有四年春,王正月,公至自晉。
邾人伐我南鄙。
叔彭生帥師伐邾。
夏,五月乙亥,齊侯潘卒。
六月,公會宋公、陳侯、衛侯、鄭伯、許伯、曹伯、晉趙盾。癸酉,同盟于新城。同者,有同也,同外楚也。
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孛之為言猶茀也。其曰入北斗,斗有環域也。
公至自會。
晉人納捷菑于邾,弗克納。是郤克也,其曰人,何也?微之也。何為微之也?長轂五百乘,綿地千里,過宋、鄭、滕、薛,夐入千乘之國,欲變人之主。至城下,然後知。何知之晚也!弗克納。未伐而曰弗克,何也?弗克其義也。捷菑,晉出也;貜且,齊出也。貜且,正也;捷菑,不正也。
九月甲申,公孫敖,卒于齊。奔大夫不言卒,而言卒,何也?為受其喪,不可不卒也。其地於外也。
齊公子商人弒其君舍。舍未逾年,其曰君,何也?成舍之為君,所以重商人之弒也。商人其不以國氏,何也?不以嫌代嫌也。舍之不日,何也?未成為君也。
宋子哀來奔。其曰子哀,失之也。
冬,單伯如齊。
齊人執單伯。私罪也。單伯淫于齊,齊人執之。
齊人執子叔姬。叔姬同罪也。
文公十五年
十有五年春,季孫行父如晉。
三月,宋司馬華孫來盟。司馬,官也。其以官稱,無君之辭也。來盟者何?前定也。不言及者,以國與之也。
夏,曹伯來朝。
齊人歸公孫敖之喪。
六月辛丑朔,日有食之,鼓用牲于社。
單伯至自齊。大夫執則致,致則名;此其不名,何也?天子之命大夫也。
晉郤缺帥師伐蔡。
戊申,入蔡。
秋,齊人侵我西鄙。其曰鄙,遠之也。其遠之,何也?不以難介我國也。
季孫行父如晉。
冬,十有一月,諸侯盟于扈。
十有二月,齊人來歸子叔姬。其曰子叔姬,貴之也。其言來歸,何也?父母之於子,雖有罪,猶欲其免也。
齊侯侵我西鄙。
遂伐曹,入其郛。
文公十六年
十有六年春,季孫行父會齊侯于陽穀。齊侯弗及盟。弗及者,內辭也。行父失命矣,齊得內辭也。
夏,五月,公四不視朔。天子告朔于諸侯,諸侯受乎禰廟,禮也。公四不視朔,公不臣也。以公為厭政以甚矣。
六月戊辰,公子遂及齊侯盟于師丘。復行父之盟也。
秋,八月辛未,夫人姜氏薨。
毀泉臺。喪不貳事;貳事,緩喪也。以文為多失道矣!自古為之,今毀之,不如勿處而已矣。
楚人、秦人、巴人滅庸。
冬,十有一月,宋人弒其君杵臼。
文公十七年
十有七年春,晉人、衛人、陳人、鄭人伐宋。
夏,四月癸亥,葬我小君聲姜。
齊侯伐我西鄙。
六月癸未,公及齊侯盟于穀。
諸侯會于扈。
秋,公至自穀。
冬,公子遂如齊。
文公十八年
十有八年春,王二月丁丑,公薨于臺下。臺下,非正也。
秦伯罃卒。
夏,五月戊戌,齊人弒其君商人。
六月癸酉,葬我君文公。
秋,公子遂、叔孫得臣如齊。使舉上客,而不稱介。不正其同倫而相介,故列而數之也。
冬,十月,子卒。子卒,不日,故也。
夫人姜氏歸于齊。惡宣公也。有不待貶絕,而罪惡見者;有待貶絕,而惡從之者。侄娣者,不孤子之意也。一人有子,三人緩帶。一曰:就賢也。
季孫行父如齊。
莒弒其君庶其。
-------------
宣公元年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繼故而言即位,與聞乎故也。
公子遂如齊逆女。三月,遂以夫人婦姜至自齊。其不言氏,喪未畢,故略之也。其曰婦,緣姑言之之辭也。遂之挈,由上致之也。
夏,季孫行父如齊。
晉放其大夫胥甲父于衛。放,猶屏也。稱國以放,放無罪也。
公會齊侯于平州。公子遂如齊。六月,齊人取濟西田。內不言取,言取,授之也。以是為賂齊也。
秋,邾子來朝。
楚子、鄭人侵陳,遂侵宋。遂,繼事也。
晉趙盾帥師救陳。善救陳也。
宋公、陳侯、衛侯、曹伯會晉師于棐林,伐鄭。列數諸侯而會晉趙盾,大趙盾之事也。其曰師,何也?以其大之也。于棐林地,而後伐鄭,疑辭也。此其地何?則著其美也。
冬,晉趙穿帥師侵崇。
晉人、宋人伐鄭。伐鄭,所以救宋也。
宣公二年
二年春,王二月,壬子,宋華元帥師,及鄭公子歸生帥師,戰于大棘。宋師敗績,獲宋華元。獲者,不與之辭也。言盡其眾,以救其將也。以三軍敵華元,華元雖獲,不病矣。
秦師伐晉。
夏,晉人、宋人、衛人、陳人侵鄭。
秋,九月乙丑,晉趙盾弒其君夷皋。穿弒也,盾不弒,而曰盾弒,何也?以罪盾也。其以罪盾,何也?曰:靈公朝諸大夫而暴彈之,觀其辟丸也。趙盾入諫,不聽。出亡,至於郊,趙穿弒公,而後反趙盾。史狐書賊曰:「趙盾弒公。」盾曰:「天乎!天乎!予無罪。孰為盾而忍弒其君者乎?」史狐曰:「子為正卿,入諫不聽。出亡不遠,君弒,反不討賊,則志同。志同則書重,非子而誰?故書之曰『晉趙盾弒其君夷皋』者,過在下也。」曰:於盾也,見忠臣之至;於許世子止,見孝子之至。
冬,十月乙亥,天王崩。
宣公三年
三年春,王正月,郊牛之口傷。之口,緩辭也,傷自牛作也。
改卜牛,牛死,乃不郊。事之變也。乃者,亡乎人之辭也。
猶三望。
葬匡王。
楚子伐陸渾戎。
夏,楚人侵鄭。
秋,赤狄侵齊。
宋師圍曹。
冬,十月丙戌,鄭伯蘭卒。
葬鄭穆公。
宣公四年
四年春,王正月,公及齊侯平莒及郯,莒人不肯。及者,內為志焉爾。平者,成也。不肯者,可以肯也。
公伐莒取向。伐猶可,取向甚矣,莒人辭不受治也。伐莒,義兵也;取向,非也,乘義而為利也。
秦伯稻卒。
夏,六月乙酉,鄭公子歸生弒其君夷。
赤狄侵齊。
秋,公如齊,公至自齊。
冬,楚子伐鄭。
宣公五年
五年春,公如齊。
夏,公至自齊。
秋,九月,齊高固來逆子叔姬。諸侯之嫁子於大夫,主大夫以與之。來者,接內也;不正其接內,故不與夫婦之稱也。
叔孫得臣卒。
冬,齊高固及子叔姬來。及者,及吾子叔姬也。為使來者,不使得歸之意也。
楚人伐鄭。
宣公六年
六年春,晉趙盾、衛孫免侵陳。此帥師也,其不言帥師,何也?不正其敗前事,故不與帥師也。
夏,四月。
秋,八月,螽。
冬,十月。
宣公七年
七年春,衛侯使孫良夫來盟。來盟,前定也。不言及者,以國與之。不言其人,亦以國與之。不日,前定之盟不日。
夏,公會齊侯伐萊。
秋,公至自伐萊。
大旱。
冬,公會晉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于黑壤。
宣公八年
八年春,公至自會。
夏,六月,公子遂如齊,至黃乃復。乃者,亡乎人之辭也。復者,事畢也,不專公命也。
辛巳,有事于太廟。
仲遂卒于垂。為若反命而後卒也。此公子也,其曰仲,何也?疏之也。何為疏之也?是不卒者也。不疏,則無用見其不卒也,則其卒之,何也?以譏乎宣也。其譏乎宣,何也?聞大夫之喪,則去樂卒事。
壬午,猶繹。猶者,可以已之辭也。繹者,祭之旦日之享賓也。
萬入去龠。以其為之變,譏之也。
戊子,夫人熊氏薨。
晉師、白狄伐秦。
楚人滅舒鄝。
秋,七月甲子,日有食之,既。
冬,十月己丑,葬我小君頃熊。雨不克葬。葬既有日,不為雨止,禮也。雨不克葬,喪不以制也。
庚寅,日中而克葬。而,緩辭也,足乎日之辭也。
城平陽。
楚師伐陳。
宣公九年
九年春,王正月,公如齊。公至自齊。
夏,仲孫蔑如京師。
齊侯伐萊。
秋,取根牟。
八月,滕子卒。
九月,晉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會于扈。
晉荀林父帥師伐陳。
辛酉,晉侯黑臀卒于扈。其地於外也,其日未逾竟也。
冬,十月癸酉,衛侯鄭卒。宋人圍滕。楚子伐鄭。晉郤缺帥師救鄭。
陳殺其大夫泄冶。稱國以殺其大夫,殺無罪也。泄冶之無罪如何?陳靈公通于夏徵舒之家,公孫寧、儀行父,亦通其家。或衣其衣,或衷其襦,以相戲於朝。泄冶聞之,入諫曰:「使國人聞之則猶可,使仁人聞之則不可。」君愧於泄冶,不能用其言而殺之。
宣公十年
十年春,公如齊。公至自齊。齊人歸我濟西田。公娶齊,齊由以為兄弟,反之,不言來。公如齊,受之也。
夏,四月丙辰,日有食之。
己巳,齊侯元卒。
齊崔氏出奔衛。氏者,舉族而出之之辭也。
公如齊。五月,公至自齊。
癸巳,陳夏徵舒弒其君平國。
六月,宋師伐滕。
公孫歸父如齊,葬齊惠公。
晉人、宋人、衛人、曹人伐鄭。
秋,天王使王季子來聘。其曰王季,王子也。其曰子,尊之也。聘,問也。
公孫歸父帥師伐邾,取繹。
大水。
季孫行父如齊。
冬,公孫歸父如齊。
齊侯使國佐來聘。
饑。
楚子伐鄭。
宣公十一年
十有一年春,王正月。
夏,楚子、陳侯、鄭伯盟于夷陵。
公孫歸父會齊人伐莒。
秋,晉侯會狄于櫕函。不言及,外狄。
冬,十月,楚人殺陳夏徵舒。此入而殺也,其不言入,何也?外徵舒於陳也。其外徵舒於陳,何也?明楚之討有罪也。
丁亥,楚子入陳。入者,內弗受也。日入,惡入者也。何用弗受也?不使夷狄為中國也。
納公孫寧、儀行父于陳。納者,內弗受也。輔人之不能民而討,猶可;入人之國,制人之上下,使不得其君臣之道,不可。
宣公十二年
十有二年春,葬陳靈公。
楚子圍鄭。
夏,六月乙卯,晉荀林父帥師,及楚子戰于邲。晉師敗績。 績,功也;功,事也。日,其事敗也。
秋,七月。
冬,十有二月,戊寅,楚子滅蕭。
晉人、宋人、衛人、曹人同盟于清丘。
宋師伐陳。
(經十二·八)衛人救陳。
宣公十三年
十有三年春,齊師伐莒。
夏,楚子伐宋。
秋,螽。
冬,晉殺其大夫先穀。
宣公十四年
十有四年春,衛殺其大夫孔達。
夏,五月壬申,曹伯壽卒。
晉侯伐鄭。
秋,九月,楚子圍宋。
葬曹文公。
冬,公孫歸父會齊侯于穀。
宣公十五年
十有五年春,公孫歸父會楚子于宋。
夏,五月,宋人及楚人平。平者,成也,善其量力而反義也。人者,眾辭也。平稱眾,上下欲之也。外平不道,以吾人之存焉道之也。
六月,癸卯,晉師滅赤狄潞氏,以潞子嬰兒歸。滅國有三術:中國謹日,卑國月,夷狄不日。其日潞子嬰兒,賢也。
秦人伐晉。
王札子殺召伯、毛伯。王札子者,當上之辭也。殺召伯、毛伯,不言其,何也?兩下相殺也。兩下相殺,不志乎《春秋》,此其志,何也?矯王命以殺之,非忿怒相殺也,故曰:以王命殺也。以王命殺,則何志焉?為天下主者,天也;繼天者,君也;君之所存者,命也。為人臣而侵其君之命而用之,是不臣也;為人君而失其命,是不君也。君不君,臣不臣,此天下所以傾也。
秋,螽。
仲孫蔑會齊高固于無婁。
初稅畝。初者,始也。古者什一,藉而不稅。初稅畝,非正也。古者三百步為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畝,公田居一。私田稼不善,則非吏;公田稼不善,則非民。初稅畝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畝十取一也,以公之與民為已悉矣!古者公田為居,井灶蔥韭盡取焉。
冬,蝝生。蝝,非災也。其曰蝝,非稅畝之災也。
饑。
宣公十六年
十有六年春,王正月,晉人滅赤狄甲氏,及留吁。
夏,成周宣榭災。周災,不志也;其曰宣榭,何也?以樂器之所藏目之也。
秋,郯伯姬來歸。
冬,大有年。五穀大熟,為大有年。
宣公十七年
十有七年春,王正月庚子,許男錫我卒。
丁未,蔡侯申卒。
夏,葬許昭公。
葬蔡文公。
六月癸卯,日有食之。
己未,公會晉侯、衛侯、曹伯、邾子,同盟于斷道。同者,有同也,同外楚也。
秋,公至自會。
冬,十有一月壬午,公弟叔肹卒。其曰公弟叔肹,賢之也。其賢之,何也?宣弒而非之也。非之,則胡為不去也?曰:兄弟也,何去而之?與之財,則曰:「我足矣!」織屨而食,終身不食宣公之食。君子以是為通恩也,以取貴乎《春秋》。
宣公十八年
十有八年春,晉侯、衛世子臧伐齊。
公伐杞。
夏,四月。
秋,七月,邾人戕繒子于繒。戕,猶殘也,棁殺也。
甲戌,楚子呂卒。夷狄不卒;卒,少進也。卒而不日;日,少進也。日而不言正;不正,簡之也。
公孫歸父如晉。
冬,十月壬戌,公薨于路寢。正寢也。
歸父還自晉。還者,事未畢也。自晉,事畢也。與人之子,守其父之殯。捐殯而奔其父之使者,是以奔父也。
至檉,遂奔齊。遂,繼事也。
-------------
成公元年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二月辛酉,葬我君宣公。
無冰。終時無冰則志,此未終時而言無冰,何也?終無冰矣。加之寒之辭也。
三月,作丘甲。作,為也。丘,為甲也。丘甲,國之事也。丘作甲,非正也。丘作甲之為非正,何也?古者立國家,百官具,農工皆有職以事上。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農民、有工民。夫甲,非人人之所能為也。丘作甲,非正也。
夏,臧孫許及晉侯盟于赤棘。
秋,王師敗績于貿戎。不言戰,莫之敢敵也。為尊者諱,敵不諱敗;為親者諱,敗不諱敵。尊尊親親之義也。然則孰敗之?晉也。
冬,十月。季孫行父禿,晉郤克眇,衛孫良夫跛,曹公子手僂,同時而聘於齊。齊使禿者御禿者,使眇者御眇者,使跛者御跛者,使僂者御僂者。蕭同侄子處臺上而笑之;聞於客,客不說而去。相與立胥閭而語,移日不解。齊人有知之者,曰:「齊之患,必自此始矣!」
成公二年
二年春,齊侯伐我北鄙。
夏,四月丙戌,衛孫良夫帥師,及齊師戰于新筑。衛師敗績。
六月癸酉,季孫行父、臧孫許、叔孫僑如、公孫嬰齊帥師,會晉郤克、衛孫良夫、曹公子手,及齊侯戰于鞍。齊師敗績。其日,或曰日,其戰也;或曰日,其悉也。曹無大夫,其曰公子,何也?以吾之四大夫在焉,舉其貴者也。
秋,七月,齊侯使國佐如師。己酉,及國佐盟于爰婁。鞍,去國五百里。爰婁,去國五十里。一戰綿地五百里,焚雍門之茨,侵車東至海。君子聞之曰:「夫甚甚之辭焉。齊有以取之也。」齊之有以取之,何也?敗衛師于新筑,侵我北鄙,敖郤獻子,齊有以取之也。爰婁在師之外,郤克曰:「反魯、衛之侵地,以紀侯之甗來,以蕭同侄子之母為質,使耕者皆東其畝,然後與子盟。」國佐曰:「反魯、衛之侵地,以紀侯之甗來,則諾。以蕭同侄子之母為質,則是齊侯之母也。齊侯之母猶晉君之母也,晉君之母猶齊侯之母也。使耕者盡東其畝,則是終土齊也。不可,請一戰。一戰不克,請再。再不克,請三。三不克,請四。四不克,請五。五不克,舉國而授。」於是而與之盟。
八月壬午,宋公鮑卒。
庚寅,衛侯速卒。
取汶陽田。
冬,楚師、鄭師侵衛。
十有一月,公會楚公子嬰齊于蜀。楚無大夫,其曰公子,何也?嬰齊,亢也。
丙申,公及楚人、秦人、宋人、陳人、衛人、鄭人、齊人、曹人、邾人、薛人、繒人盟于蜀。楚其稱人,何也?於是而後,公得其所也。會與盟同月,則地會,不地盟。不同月,則地會,地盟。此其地會,地盟,何也?以公得其所,申其事也。今之屈,向之驕也。
成公三年
三年春,王正月,公會晉侯、宋公、衛侯、曹伯伐鄭。
辛亥,葬衛穆公。
二月,公至自伐鄭。
甲子,新宮災,三日哭。新宮者,禰宮也。三日哭,哀也。其哀,禮也。迫近不敢稱禰,恭也。其辭恭且哀,以成公為無譏矣。
乙亥,葬宋文公。
夏,公如晉。
鄭公子去疾帥師伐許。
公至自晉。
秋,叔孫僑如帥師圍棘。
大雩。
晉郤克、衛孫良夫伐墻咎如。
冬,十有一月,晉侯使荀庚來聘。
衛侯使孫良夫來聘。丙午,及荀庚盟。丁未,及孫良夫盟。其日,公也,來聘而求盟。不言及者,以國與之也。不言其人,亦以國與之也。不言求,兩欲之也。
鄭伐許。
成公四年
四年春,宋公使華元來聘。
三月壬申,鄭伯堅卒。
杞伯來朝。
夏,四月甲寅,臧孫許卒。
公如晉。
葬鄭襄公。
秋,公至自晉。
冬,城鄆。
鄭伯伐許。
成公五年
五年春,王正月,杞叔姬來歸。婦人之義,嫁曰歸,反曰來歸。
仲孫蔑如宋。
夏,叔孫僑如會晉荀首于穀。
梁山崩。不日,何也?高者有崩道也。有崩道,則何以書也?曰:梁山崩,壅遏河三日不流,晉君召伯尊而問焉。伯尊來遇輦者,輦者不辟,使車右下而鞭之。輦者曰:「所以鞭我者,其取道遠矣。」伯尊下車而問焉,曰:「子有聞乎?」對曰:「梁山崩,壅遏河三日不流。」伯尊曰:「君為此召我也,為之奈何?」輦者曰:「天有山,天崩之;天有河,天壅之。雖召伯尊如之何?」伯尊由忠問焉。輦者曰:「君親素縞、帥群臣而哭之,既而祠焉,斯流矣。」伯尊至,君問之曰:「梁山崩,壅遏河三日不流,為之奈何?」伯尊曰:「君親素縞、帥群臣而哭之,既而祠焉,斯流矣。」孔子聞之曰:「伯尊其無績乎!攘善也。」
秋,大水。
冬,十一月己酉,天王崩。
十有二月己丑,公會晉侯、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邾子、杞伯,同盟于蟲牢。
成公六年
六年春,王正月,公至自會。
二月辛巳,立武宮。立者,不宜立也。
取鄟。鄟,國也。
衛孫良夫帥師侵宋。
夏,六月,邾子來朝。
公孫嬰齊如晉。
壬申,鄭伯費卒。
秋,仲孫蔑、叔孫僑如帥師侵宋。
楚公子嬰齊帥師伐鄭。
冬,季孫行父如晉。
晉欒書帥師救鄭。
成公七年
七年春,王正月,鼷鼠食郊牛角。不言日,急辭也,過有司也。郊牛日,展觓角而知傷,展道盡矣!其所以備災之道不盡也。
改卜牛,鼷鼠又食其角。又,有繼之辭也。其緩辭也,曰:亡乎人矣!非人之所能也。所以免有司之過也。
乃免牛。乃者,亡乎人之辭也。免牲者,為之緇衣纁裳,有司玄端,奉送至于南郊。免牛亦然。免牲不曰不郊,免牛亦然。
吳伐郯。
夏,五月,曹伯來朝。
不郊,猶三望。
秋,楚公子嬰齊帥師伐鄭。
公會晉侯、齊侯、宋公、衛侯、曹伯、莒子、邾子、杞伯,救鄭。
八月戊辰,同盟于馬陵。公至自會。
吳入州來。
冬,大雩。雩不月而時,非之也。冬無為雩也。
衛孫林父出奔晉。
成公八年
八年春,晉侯使韓穿來言汶陽之田,歸之于齊。于齊,緩辭也。不使盡我也。
晉欒書帥師侵蔡。
公孫嬰齊如莒。
宋公使華元來聘。
夏,宋公使公孫壽來納幣。
晉殺其大夫趙同趙括。
秋,七月,天子使召伯來錫公命。禮有受命,無來錫命,錫命非正也。曰「天子」,何也?曰:見一稱也。
冬,十月癸卯,杞叔姬卒。
晉侯使士燮來聘。
叔孫僑如會晉士燮、齊人、邾人伐郯。
衛人來媵。媵,淺事也,不志;此其志,何也?以伯姬之不得其所,故盡其事也。
成公九年
九年春,王正月,杞伯來逆叔姬之喪以歸。傳曰:夫無逆出妻之喪而為之也。
公會晉侯、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杞伯,同盟于蒲。公至自會。
二月,伯姬歸于宋。
夏,季孫行父如宋致女。致者,不致者也。婦人在家制於父,既嫁制於夫。如宋致女,是以我盡之也。不正,故不與內稱也。逆者微,故致女。詳其事,賢伯姬也。
晉人來媵。媵,淺事也,不志;此其志,何也?以伯姬之不得其所,故盡其事也。
秋,七月丙子,齊侯無野卒。
晉人執鄭伯。
晉欒書帥師伐鄭。不言戰,以鄭伯也。為尊者諱恥,為賢者諱過,為親者諱疾。
冬,十有一月,葬齊頃公。
楚公子嬰齊帥師伐莒。
庚申,莒潰。其日,莒雖夷狄,猶中國也。大夫潰莒而之楚,是以知其上為事也。惡之,故謹而日之也。
楚人入鄆。
秦人、白狄伐晉鄭人圍許。
城中城。城中城者,非外民也。
成公十年
十年春,衛侯之弟黑背帥師侵鄭。
夏,四月,五卜郊不從,乃不郊。「夏,四月」,不時也。五卜,強也。乃者,亡乎人之辭也。
五月,公會晉侯、齊侯、宋公、衛侯、曹伯伐鄭。
齊人來媵。
丙午,晉侯獳卒。
秋,七月,公如晉。
冬,十月。
成公十一年
十有一年春,王三月,公至自晉。
晉侯使郤犨來聘。己丑,及郤犨盟。
夏,季孫行父如晉。
秋,叔孫僑如如齊。
冬,十月。
成公十二年
十有二年春,周公出奔晉。周有入無出,其曰出,上下一見之也。言其上下之道,無以存也。上雖失之,下孰敢有之?今上下皆失之矣!
夏,公會晉侯、衛侯于瑣澤。
秋,晉人敗狄于交剛。中國與夷狄不言戰,皆曰敗之,夷狄不日。
冬,十月。
成公十三年
十有三年春,晉侯使郤锜來乞師。乞,重辭也。古之人重師,故以乞言之也。
三月,公如京師。公如京師不月,月非如也。非如而曰如,不叛京師也。
夏,五月,公至自京師,遂會晉侯、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邾人、滕人,伐秦。言受命,不敢叛周也。
曹伯廬卒于師。傳曰:閔之也。公大夫在師曰師,在會曰會。
秋,七月,公至自伐秦。
冬,葬曹宣公。葬時,正也。
成公十四年
十有四年春,王正月,莒子朱卒。
夏,衛孫林父自晉歸于衛。
秋,叔孫僑如如齊逆女。
鄭公子喜帥師伐許。
九月,僑如以夫人婦姜氏至自齊。大夫不以夫人;以夫人,非正也。刺不親迎也。僑如之挈,由上致之也。
冬,十月庚寅,衛侯臧卒。
秦伯卒。
成公十五年
十有五年春,王二月,葬衛定公。三月乙巳,仲嬰齊卒。此公孫也,其曰仲,何也?子由父疏之也。
癸醜,公會晉侯、衛侯、鄭伯、曹伯、宋世子成、齊國佐、邾人,同盟于戚。晉侯執曹伯,歸于京師。以晉侯而斥執曹伯,惡晉侯也,不言之急辭也,斷在晉侯也。
公至自會。
夏,六月,宋公固卒。
楚子伐鄭。
秋,八月庚辰,葬宋共公。月卒日葬,非葬者也,此其言葬,何也?以其葬共姬,不可不葬共公也。葬共姬則其不可不葬共公,何也?夫人之義,不逾君也,為賢者崇也。
宋華元出奔晉。宋華元自晉歸于宋。
宋殺其大夫山。
宋魚石出奔楚。
冬,十有一月,叔孫僑如會晉士燮、齊高無咎、宋華元、衛孫林父、鄭公子鰍、邾人,會吳于鍾離。會又會,外之也。
許遷于葉。遷者,猶得其國家以往者也。其地,許復見也。
成公十六年
十有六年春,王正月,雨木冰。雨而木冰也,志異也。傳曰:根枝折。
夏,四月辛未,滕子卒。
鄭公孫喜帥師侵宋。
六月丙寅朔,日有食之。
晉侯使欒黡來乞師。
甲午,晦,晉侯及楚子、鄭伯戰于鄢陵。楚子、鄭師敗績。日事遇晦曰晦,四體偏斷曰敗。此其敗則目也。楚不言師,君重於師也。
楚殺其大夫公子側。秋,公會晉侯、齊侯、衛侯、宋華元、邾人于沙隨。不見公。不見公者,可以見公也。可以見公而不見公,譏在諸侯也。
公至自會。
公會尹子、晉侯、齊國佐、邾人,伐鄭。
曹伯歸自京師。不言所歸,歸之善者也。出入不名,以為不失其國也。歸為善,自某歸次之。
九月,晉人執季孫行父,舍之于苕丘。執者不舍;而舍,公所也。執者致;而不致,公在也。何其執而辭也?猶在公也。存意公亦存也。公存也。
冬,十月乙亥,叔孫僑如出奔齊。
十有二月乙丑,季孫行父及晉郤犨盟于扈。
公至自會。
乙酉,刺公子偃。大夫日卒,正也。先刺後名,殺無罪也。
成公十七年
十有七年春,衛北宮括帥師侵鄭。
夏,公會尹子、單子、晉侯、齊侯、宋公、衛侯、曹伯、邾人,伐鄭。六月乙酉,同盟于柯陵。柯陵之盟,謀復伐鄭也。
秋,公至自會。不曰至自伐鄭也,公不周乎伐鄭也。何以知公之不周乎伐鄭?以其以會致也。何以知其盟復伐鄭也?以其後會之人盡盟者也。不周乎伐鄭,則何為日也?言公之不背柯陵之盟也。
齊高無咎出奔莒。
九月辛丑,用郊。夏之始可以承春,以秋之末承春之始,蓋不可矣!九月用郊,用者不宜用也。宮室不設,不可以祭;衣服不修,不可以祭;車馬器械不備,不可以祭;有司一人不備其職,不可以祭。祭者,薦其時也,薦其敬也,薦其美也,非享味也。
晉侯使荀罃來乞師。
冬,公會單子、晉侯、宋公、衛侯、曹伯、齊人、邾人,伐鄭。言公不背柯陵之盟也。
十有一月,公至自伐鄭。
壬申,公孫嬰齊,卒于貍蜃。十一月無壬申,壬申乃十月也。致公而後錄,臣子之義也。其地,未逾竟也。
十有二月丁巳朔,日有食之。
邾子貜且卒。
晉殺其大夫郤锜、郤犨、郤至。自禍於是起矣!
楚人滅舒庸。
成公十八年
十有八年春,王正月,晉殺其大夫胥童。庚申,晉弒其君州蒲。稱國以弒其君,君惡甚矣!
齊殺其大夫國佐。
公如晉。
夏,楚子、鄭伯伐宋。宋魚石復入于彭城。
公至自晉。
晉侯使士丐來聘。
秋,杞伯來朝。八月,邾子來朝。
筑鹿囿。筑,不志;此其志,何也?山林藪澤之利,所以與民共也;虞之,非正也。
己丑,公薨于路寢。路寢,正也。男子不絕婦人之手,以齊終也。
冬,楚人、鄭人侵宋。
晉侯使士魴來乞師。
十有二月,仲孫蔑會晉侯、宋公、衛侯、邾子、齊崔杼,同盟于虛朾。
丁未,葬我君成公。
-------------
襄公元年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繼正即位,正也。
仲孫蔑會晉欒黡、宋華元、衛甯殖、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圍宋彭城。系彭城於宋者,不與魚石,正也。
夏,晉韓厥帥師伐鄭。
仲孫蔑會齊崔杼、曹人、邾人、杞人,次于鄫。
秋,楚公子壬夫帥師侵宋。
九月辛酉,天王崩。
邾子來朝。
冬,衛侯使公孫剽來聘。晉侯使荀罃來聘。
襄公二年
二年春,王正月,葬簡王。
鄭師伐宋。
夏,五月庚寅,夫人姜氏薨。
六月庚辰,鄭伯睔卒。
晉師、宋師、衛甯殖侵鄭。其曰衛甯殖,如是而稱于前事也。
秋,七月,仲孫蔑會晉荀罃、宋華元、衛孫林父、曹人、邾人于戚。
己丑,葬我小君齊姜。
叔孫豹如宋。
冬,仲孫蔑會晉荀罃、齊崔杼、宋華元、衛孫林父、曹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于戚,遂城虎牢。若言中國焉,內鄭也。
楚殺其大夫公子申。
襄公三年
三年春,楚公子嬰齊帥師伐吳。
公如晉。
夏,四月壬戌,公及晉侯盟于長樗。
公至自晉。
六月,公會單子、晉侯、宋公、衛侯、鄭伯、莒子、邾子、齊世子光。己未,同盟于雞澤。同者,有同也,同外楚也。
陳侯使袁僑如會。如會,外乎會也,於會受命也。
戊寅,叔孫豹及諸侯之大夫,及陳袁僑盟。及以及,與之也。諸侯以為可與則與之,不可與則釋之。諸侯盟,又大夫相與私盟,是大夫張也。故雞澤之會,諸侯始失正矣!大夫執國權,曰袁僑,異之也。
秋,公至自會。
冬,晉荀罃帥師伐許。
襄公四年
四年春,王三月己酉,陳侯午卒。
夏,叔孫豹如晉。
秋,七月戊子,夫人姒氏薨。
葬陳成公。
八月辛亥,葬我小君定姒。
冬,公如晉。
陳人圍頓。
襄公五年
五年春,公至自晉。
夏,鄭伯使公子發來聘。
叔孫豹、繒世子巫如晉。外不言如,而言如,為我事往也。
仲孫蔑、衛孫林父會吳于善稻。吳謂善伊,謂稻緩,號從中國,名從主人。
秋,大雩。
楚殺其大夫公子壬夫。
公會晉侯、宋公、陳侯、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齊世子光、吳人、繒人于戚。公至自會。
冬,戍陳。內辭也。
楚公子貞帥師伐陳。
公會晉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齊世子光,救陳。十有二月,公至自救陳。善救陳也。
辛未,季孫行父卒。
襄公六年
六年春,王三月壬午,杞伯姑容卒。
夏,宋華弱來奔。
秋,葬杞桓公。
滕子來朝。
莒人滅繒。非滅也。中國日,卑國月,夷狄時。繒,中國也,而時,非滅也。家有既亡,國有既滅,滅而不自知,由別之而不別也。莒人滅繒,非滅也。非立異姓以蒞祭祀,滅亡之道也。
冬,叔孫豹如邾。
季孫宿如晉。
十有二月,齊侯滅萊。
襄公七年
七年春,郯子來朝。
夏,四月,三卜郊;不從,乃免牲。夏四月,不時也。三卜,禮也。乃者,亡乎人之辭也。
小邾子來朝。
城費。
秋,季孫宿如衛。
八月,螽。
冬,十月,衛侯使孫林父來聘。壬戌,及孫林父盟。
楚公子貞帥師圍陳。
十有二月,公會晉侯、宋公、陳侯、衛侯、曹伯、莒子、邾子于鄬。鄭伯髡原如會。未見諸侯。丙戌,卒于操。未見諸侯,其曰如會,何也?致其志也。禮,諸侯不生名,此其生名,何也?卒之名也。卒之名,則何為加之如會之上?見以如會卒也。其見以如會卒,何也?鄭伯將會中國,其臣欲從楚;不勝其臣,弒而死。其不言弒,何也?不使夷狄之民加乎中國之君也。其地,於外也;其日,未逾竟也。日卒時葬,正也。
(經七·九)陳侯逃歸。以其去諸侯,故逃之也。
襄公八年
八年春,王正月,公如晉。
夏,葬鄭僖公。
鄭人侵蔡,獲蔡公子濕。人,微者也。侵,淺事也。而獲公子,公子病矣!
季孫宿會晉侯、鄭伯、齊人、宋人、衛人、邾人于邢丘。見魯之失正也。公在而大夫會也。
公至自晉。
莒人伐我東鄙。
秋,九月,大雩。
冬,楚公子貞帥師伐鄭。
晉侯使士丐來聘。
襄公九年
九年春,宋災。外災不志,此其志,何也?故宋也。
夏,季孫宿如晉。
五月辛酉,夫人姜氏薨。
秋,八月癸未,葬我小君穆姜。
冬,公會晉侯、宋公、衛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世子光,伐鄭。十有二月,己亥,同盟于戲。不異鄭,善得鄭也。不致,恥不能據鄭也。
楚子伐鄭。
襄公十年
十年春,公會晉侯、宋公、衛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世子光,會吳于柤。會又會,外之也。
夏,五月甲午,遂滅傅陽。遂,直遂也;其曰遂何?不以中國從夷狄也。
公至自會。會夷狄不致,惡事不致,此其致,何也?存中國也。中國有善事,則并焉;無善事,則異之存之也。汲鄭伯,逃歸陳侯。致柤之會,存中國也。
楚子貞、鄭公孫輒帥師伐宋。
晉師伐秦。
秋,莒人伐我東鄙。
公會晉侯、宋公、衛侯、曹伯、莒子、邾子、齊世子光、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伐鄭。
冬,盜殺鄭公子斐、公子發、公孫輒。稱盜以殺大夫,弗以上下道,惡上也。
戍鄭虎牢。其曰鄭虎牢,決鄭乎虎牢也。
楚公子貞帥師救鄭。
公至自伐鄭。
襄公十一年
十有一年春,王正月,作三軍。作,為也。古者天子六師,諸侯一軍。作三軍,非正也。
夏,四月,四卜郊。不從,乃不郊。夏四月,不時也。四卜,非禮也。
鄭公孫舍之帥師侵宋。
公會晉侯、宋公、衛侯、曹伯、齊世子光、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伐鄭。
秋,七月己未,同盟于京城北。
公至自伐鄭。不以後致,盟後復伐鄭也。
楚子、鄭伯伐宋。
公會晉侯、宋公、衛侯、曹伯、齊世子光、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伐鄭,會于蕭魚。公至自會。伐而後會,不以伐鄭致,得鄭伯之辭也。
楚人執鄭行人良霄。行人者,挈國之辭也。
冬,秦人伐晉。
襄公十二年
十有二年春,王三月,莒人伐我東鄙,圍邰。伐國不言圍邑,舉重也;取邑不書圍,安足書也。
季孫宿帥師救邰,遂入鄆。遂,繼事也。受命而救邰,不受命而入鄆,惡季孫宿也。
夏,晉侯使士魴來聘。
秋,九月,吳子乘卒。
冬,楚公子貞帥師侵宋。
公如晉。
襄公十三年
十有三年春,公至自晉。
夏,取邿。
秋,九月庚辰,楚子審卒。
冬,城防。
襄公十四年
十有四年春,王正月,季孫宿、叔老會晉士丐、齊人、宋人、衛人、鄭公孫蠆、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會吳于向。
二月乙未朔,日有食之。
夏,四月,叔孫豹會晉荀偃、齊人、宋人、衛北宮括、鄭公孫蠆、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伐秦。
己未,衛侯出奔齊。
莒人侵我東鄙。
秋,楚公子貞帥師伐吳。
冬,季孫宿會晉士丐、宋華閱、衛孫林父、鄭公孫蠆、莒人、邾人于戚。
襄公十五年
十有五年春,宋公使向戌來聘。二月己亥,及向戌盟于劉。
劉夏逆王后于齊。過我,故志之也。
夏,齊侯伐我北鄙,圍成;公救成,至遇。
季孫宿、叔孫豹帥師城成郛。
秋,八月丁巳,日有食之。
邾人伐我南鄙。
冬,十有一月癸亥,晉侯周卒。
襄公十六年
十有六年春,王正月,葬晉悼公。
三月,公會晉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于湨梁。戊寅,大夫盟。湨梁之會,諸侯失正矣!諸侯會而曰大夫盟,正在大夫也。諸侯在而不曰諸侯之大夫,大夫不臣也。
晉人執莒子、邾子以歸。
齊侯伐我北鄙。
夏,公至自會。
五月甲子,地震。
叔老會鄭伯、晉荀偃、衛甯殖、宋人,伐許。
秋,齊侯伐我北鄙,圍成。
大雩。
冬,叔孫豹如晉。
襄公十七年
十有七年春,王二月庚午,邾子瞷卒。
宋人伐陳。
夏,衛石買帥師伐曹。
秋,齊侯伐我北鄙,圍桃。齊高厚帥師伐我北鄙,圍防。
九月,大雩。
宋華臣出奔陳。
冬,邾人伐我南鄙。
襄公十八年
十有八年春,白狄來。
夏,晉人執衛行人石買。稱行人,怨接於上也。
秋,齊侯伐我北鄙。
冬,十月,公會晉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同圍齊。非圍而曰圍,齊有大焉,亦有病焉。非大而足同與,諸侯同罪之也,亦病矣。
曹伯負芻卒于師。閔之也。
楚公子午帥師伐鄭。
襄公十九年
十有九年春,王正月,諸侯盟于祝柯。
晉人執邾子。
公至自伐齊。《春秋》之義,已伐而盟,復伐者,則以伐致;盟不復伐者,則以會致。祝柯之盟,盟復伐齊與?曰:非也。然則何為以伐致也?曰:與人同事,或執其君,或取其地。
取邾田自漷水。軋辭也。其不日,惡盟也。
季孫宿如晉。
葬曹成公。
夏,衛孫林父帥師伐齊。
秋,七月,辛卯,齊侯環卒。
晉士丐帥師侵齊。至穀,聞齊侯卒,乃還。還者,事未畢之辭也。受命而誅,生死無所加其怒,不伐喪,善之也。善之,則何為未畢也?君不尸小事,臣不專大名。善則稱君,過則稱己,則民作讓矣!士丐外專君命,故非之也。然則為士丐者宜奈何?宜墠帷而歸命乎介。
八月丙辰,仲孫蔑卒。
齊殺其大夫高厚。
鄭殺其大夫公子嘉。
冬,葬齊靈公。
城西郛。
叔孫豹會晉士丐于柯。
城武城。
襄公二十年
二十年春,王正月辛亥,仲孫速會莒人,盟于向。
夏,六月庚申,公會晉侯、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盟于澶淵。秋,公至自會。
仲孫速帥師伐邾。
蔡殺其大夫公子濕,蔡公子履出奔楚。
陳侯之弟光出奔楚。諸侯之尊,弟兄不得以屬通。其弟云者,親之也。親而奔之,惡也。
叔老如齊。
冬,十月丙辰朔,日有食之。
季孫宿如宋。
襄公二十一年
二十有一年春,王正月,公如晉。
邾庶其以漆閭丘來奔。以者,不以者也。來奔者,不言出,舉其接我者也。漆閭丘不言及,小大敵也。
夏,公至自晉。
秋,晉欒盈出奔楚。
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
冬,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
曹伯來朝。
公會晉侯、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于商任。庚子,孔子生。
襄公二十二年
二十有二年春,王正月,公至自會。
夏,四月。
秋,七月辛酉,叔老卒。
冬,公會晉侯、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于沙隨。公至自會。
楚殺其大夫公子追舒。
襄公二十三年
二十有三年春,王二月癸酉朔,日有食之。
三月己巳,杞伯丐卒。
夏,邾畀我來奔。
葬杞孝公。
陳殺其大夫慶虎,及慶寅。稱國以殺,罪累上也。及慶寅,慶寅累也。
陳侯之弟光自楚歸于陳。
晉欒盈復入于晉,入于曲沃。
秋,齊侯伐衛,遂伐晉。
八月,叔孫豹帥師救晉,次于雍渝。言救後次,非救也。
己卯,仲孫速卒。
冬,十月乙亥,臧孫紇出奔邾。其日,正臧孫紇之出也。蘧伯玉曰:「不以道事其君者,其出乎!」
晉人殺欒盈。惡之,弗有也。
齊侯襲莒。
襄公二十四年
二十有四年春,叔孫豹如晉。
仲孫羯帥師侵齊。
夏,楚子伐吳。
秋,七月甲子朔,日有食之,既。
齊崔杼帥師伐莒。
大水。
八月癸巳朔,日有食之。
公會晉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于夷儀。
冬,楚子、蔡侯、陳侯、許男伐鄭。
公至自會。
陳鍼宜咎出奔楚。
叔孫豹如京師。
大饑。五穀不升為大饑。一穀不升謂之嗛,二穀不升謂之饑,三穀不升謂之饉,四穀不升謂之康,五穀不升謂之大侵。大侵之禮,君食不兼味,臺榭不涂,弛侯,廷道不除,百官布而不制,鬼神禱而不祀。此大侵之禮也。
襄公二十五年
二十有五年春,齊崔杼帥師伐我北鄙。
夏,五月乙亥,齊崔杼弒其君光。莊公失言,淫于崔氏。
公會晉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于夷儀。
六月壬子,鄭公孫舍之帥師入陳。
秋,八月己巳,諸侯同盟于重丘。
公至自會。
衛侯入于夷儀。
楚屈建帥師滅舒鳩。
冬,鄭公孫夏帥師伐陳。
十有二月,吳子謁伐楚門于巢,卒。以伐楚之事門于巢,卒也。于巢者,外乎楚也。門于巢,乃伐楚也。諸侯不生名,取卒之名,加之「伐楚」之上者,見以伐楚卒也。其見以伐楚卒,何也?古者大國過小邑,小邑必飾城而請罪,禮也。吳子謁伐楚至巢,入其門,門人射吳子,有矢創,反舍而卒。古者雖有文事,必有武備。非巢之不飾城而請罪,非吳子之自輕也。
襄公二十六年
二十有六年春,王二月辛卯,衛甯喜弒其君剽。此不正,其日何也?殖也立之,喜也君之,正也。
衛孫林父入于戚以叛。甲午,衛侯衎復歸于衛。日歸,見知弒也。
夏,晉侯使荀吳來聘。
公會晉人、鄭良霄、宋人、曹人于澶淵。
秋,宋公殺其世子痤。
晉人執衛甯喜。
八月壬午,許男甯卒于楚。
冬,楚子、蔡侯、陳侯伐鄭。
葬許靈公。
襄公二十七年
二十有七年春,齊侯使慶封來聘。
夏,叔孫豹會晉趙武、楚屈建、蔡公孫歸生、衛石惡、陳孔奐、鄭良霄、許人、曹人于宋。
衛殺其大夫甯喜。稱國以殺,罪累上也。甯喜弒君,其以累上之辭言之,何也?嘗為大夫,與之涉公事矣!甯喜由君弒君,而不以弒君之罪罪之者,惡獻公也。
衛侯之弟專出奔晉。專,喜之徒也。專之為喜之徒,何也?己雖急納其兄,與人之臣謀弒其君,是亦弒君者也。專其曰弟,何也?專有是信者,君賂不入乎喜而殺喜,是君不直乎喜也,故出奔晉。織絇邯鄲,終身不言衛。專之去,合乎《春秋》。
秋,七月辛巳,豹及諸侯之大夫盟于宋。湨梁之會,諸侯在而不曰諸侯之大夫,大夫不臣也。晉趙武恥之。豹云者,恭也。諸侯不在而曰諸侯之大夫,大夫臣也。其臣恭也,晉趙武為之會也。
冬,十有二月乙亥朔,日有食之。
襄公二十八年
二十有八年春,無冰。
夏,衛石惡出奔晉。
邾子來朝。
秋,八月,大雩。
仲孫羯如晉。
冬,齊慶封來奔。
十有一月,公如楚。
十有二月甲寅,天王崩。
乙未,楚子昭卒。
襄公二十九年
二十有九年春,王正月,公在楚。閔公也。
夏,五月,公至自楚。喜之也。致君者,殆其往;而喜其反,此致君之意義也。
庚午,衛侯衎卒。
閽弒吳子餘祭。閽,門者也,寺人也。不稱名姓,閽不得齊於人;不稱其君,閽不得君其君也。禮:君不使無恥,不近刑人,不狎敵,不邇怨。賤人非所貴也,貴人非所刑也,刑人非所近也。舉至賤而加之吳子,吳子近刑人也。閽弒吳子餘祭,仇之也。
仲孫羯會晉荀盈、齊高止、宋華定、衛世叔儀、鄭公孫段、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城杞。古者天子封諸侯,其地足以容其民,其民足以滿城以自守也。杞危而不能自守,故諸侯之大夫,相帥以城之。此變之正也。
晉侯使士鞅來聘。
杞子來盟。
吳子使札來聘。吳其稱子,何也?善使延陵季子,故進之也。身賢,賢也;使賢,亦賢也。延陵季子之賢,尊君也。其名,成尊於上也。
秋,七月,葬衛獻公。
齊高止出奔北燕。其曰北燕,從史文也。
冬,仲孫羯如晉。
襄公三十年
三十年春,王正月,楚子使薳罷來聘。
夏,四月,蔡世子般弒其君固。其不日,子奪父政,是謂夷之。
五月甲午,宋災,伯姬卒。取卒之日,加之災上者,見以災卒也。其見以災卒奈何?伯姬之舍失火,左右曰:「夫人少辟火乎?」伯姬曰:「婦人之義,傅母不在,宵不下堂。」左右又曰:「夫人少辟火乎?」伯姬曰:「婦人之義,保母不在,宵不下堂。」遂逮乎火而死。婦人以貞為行者也,伯姬之婦道盡矣!詳其事,賢伯姬也。
天王殺其弟佞夫。傳曰:諸侯且不首惡,況於天子乎!君無忍親之義,天子、諸侯所親者,唯長子母弟耳。天王殺其弟佞夫,甚之也!
王子瑕奔晉。
秋,七月,叔弓如宋,葬共姬。外夫人不書葬,此其言葬,何也?吾女也。卒災,故隱而葬之也。
鄭良霄出奔許,自許入于鄭。鄭人殺良霄。不言大夫,惡之也。
冬,十月,葬蔡景公。不日卒而月葬,不葬者也。卒而葬之,不忍使父失民於子也。
晉人、齊人、宋人、衛人、鄭人、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會于澶淵,宋災故。會不言其所為,其曰「宋災故」,何也?不言災故,則無以見其善也。其曰人,何也?救災以眾。何救焉?更宋之所喪財也。澶淵之會,中國不侵伐夷狄,夷狄不入中國,無侵伐八年,善之也。晉趙武、楚屈建之力也。
襄公三十一年
三十有一年春,王正月。
夏,六月辛巳,公薨于楚宮。楚宮,非正也。
秋,九月癸巳,子野卒。子卒日,正也。
己亥,仲孫羯卒。
冬,十月,滕子來會葬。癸酉,葬我君襄公。
十有一月,莒人弒其君密州。
-------------
昭公元年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繼正即位,正也。
叔孫豹會晉趙武、楚公子圍、齊國弱、宋向戌、衛齊惡、陳公子招、蔡公孫歸生、鄭罕虎、許人、曹人于郭。三月,取鄆。
夏,秦伯之弟鍼出奔晉。諸侯之尊,弟兄不得以屬通。其弟云者,親之也。親而奔之,惡也。
六月丁巳,邾子華卒。
晉荀吳帥師,敗狄于太原。傳曰:中國曰太原,夷狄曰太鹵。號從中國,名從主人。
秋,莒去疾自齊入于莒。
莒展出奔吳。
叔弓帥師疆鄆田。疆之為言猶竟也。
葬邾悼公。
冬,十有一月己酉,楚子卷卒。
楚公子比出奔晉。
昭公二年
二年春,晉侯使韓起來聘。
夏,叔弓如晉。
秋,鄭殺其大夫公孫黑。
冬,公如晉,至河乃復。恥如晉,故著有疾也。
季孫宿如晉。公如晉而不得入,季孫宿如晉而得入,惡季孫宿也。
昭公三年
三年春,王正月丁未,滕子原卒。
夏,叔弓如滕。五月,葬滕成公。
秋,小邾子來朝。
八月,大雩。
冬,大雨雹。
北燕伯款出奔齊。其曰北燕,從史文也。
昭公四年
四年春,王正月,大雨雪。
夏,楚子、蔡侯、陳侯、鄭伯、許男、徐子、滕子、頓子、胡子、沈子、小邾子、宋世子佐、淮夷會于申。楚人執徐子。
秋,七月,楚子、蔡侯、陳侯、許男、頓子、胡子、沈子、淮夷伐吳。執齊慶封殺之。此入而殺,其不言入,何也?慶封封乎吳鍾離。其不言伐鍾離,何也?不與吳封也。慶封其以齊氏,何也?為齊討也。靈王使人以慶封令於軍中曰:「有若齊慶封弒其君者乎?」慶封曰:「子一息,我亦且一言,曰:『有若楚公子圍弒其兄之子,而代之為君者乎?』」軍人粲然皆笑。慶封弒其君,而不以弒君之罪罪之者,慶封不為靈王服也,不與楚討也。《春秋》之義,用貴治賤,用賢治不肖,不以亂治亂也。孔子曰:「懷惡而討,雖死不服,其斯之謂與?」(經四·三)遂滅厲。(傳)遂,繼事也。
九月,居繒。
冬,十有二月乙卯,叔孫豹卒。
昭公五年
五年春,王正月,舍中軍。貴復正也。
楚殺其大夫屈申。
公如晉。
夏,莒牟夷以牟婁及防茲來奔。以者,不以者也。來奔者,不言出。及防茲,以大及小也。莒無大夫,其曰牟夷,何也?以其地來也。以地來,則何以書也?重地也。
秋,七月,公至自晉。
戊辰,叔弓帥師,敗莒師于賁泉。狄人謂賁泉失臺,號從中國,名從主人。
秦伯卒。
冬,楚子、蔡侯、陳侯、許男、頓子、沈子、徐人、越人伐吳。
昭公六年
六年春,王正月,杞伯益姑卒。
葬秦景公。
夏,季孫宿如晉。
葬杞文公。
宋華合比出奔衛。
秋,九月,大雩。
楚薳罷帥師伐吳。
冬,叔弓如楚。
齊侯伐北燕。
昭公七年
七年春,王正月,暨齊平。平者,成也。暨,猶暨暨也。暨者,不得已也。以外及內曰暨。
三月,公如楚。
叔孫婼如齊蒞盟。蒞,位也。內之前定之辭謂之蒞,外之前定之辭謂之來。
夏,四月甲辰朔,日有食之。
秋,八月戊辰,衛侯惡卒。鄉曰衛齊惡,今曰衛侯惡,此何為君臣同名也?君子不奪人名,不奪人親之所名,重其所以來也。王父名子也。
九月,公至自楚。
冬,十有一月癸未,季孫宿卒。十有二月癸亥,葬衛襄公。
昭公八年
八年春,陳侯之弟招殺陳世子偃師。鄉曰陳公子招,今曰陳侯之弟招,何也?曰:盡其親,所以惡招也。兩下相殺,不志乎《春秋》,此其志,何也?世子云者,唯君之貳也。云可以重之存焉志之也。諸侯之尊兄弟不得以屬通,其弟云者,親之也。親而殺之,惡也。
夏,四月辛丑,陳侯溺卒。
叔弓如晉。
楚人執陳行人干徵師,殺之。稱人以執大夫,執有罪也。稱行人,怨接於上也。
陳公子留出奔鄭。
秋,搜于紅。正也。因搜狩以習用武事,禮之大者也。艾蘭以為防,置旃以為轅門,以葛覆質以為槷。流旁握,御轚者不得入。車軌塵,馬候蹄,揜禽旅,御者不失其馳,然後射者能中。過防弗逐,不從奔之道也。面傷不獻,不成禽不獻。禽雖多,天子取三十焉,其餘與士眾。以習射於射宮,射而中,田不得禽,則得禽;田得禽而射不中,則不得禽。是以知古之貴仁義,而賤勇力也。
陳人殺其大夫公子過。
大雩。
冬,十月壬午,楚師滅陳,執陳公子招,放之于越。殺陳孔奐。惡楚子也。
葬陳哀公。不與楚滅,閔公也。
昭公九年
九年春,叔弓會楚子于陳。
許遷于夷。
夏,四月,陳火。國曰災,邑曰火。火不志,此何以志?閔陳而存之也。
秋,仲孫貜如齊。
冬,筑郎囿。
昭公十年
十年春,王正月。
夏,齊欒施來奔。
秋,七月,季孫意如、叔弓、仲孫貜帥師伐莒。
戊子,晉侯彪卒。
九月,叔孫貜如晉。
葬晉平公。
十有二月甲子,宋公成卒。
昭公十一年
十有一年春,王二月,叔弓如宋,葬宋平公。
夏,四月丁巳,楚子虔誘蔡侯般,殺之于申。何為名之也?夷狄之君,誘中國之君而殺之,故謹而名之也。稱時、稱月、稱日、稱地,謹之也。
楚公子棄疾帥師圍蔡。
五月甲申,夫人歸氏薨。
大搜于比蒲。
仲孫貜會邾子,盟于祲祥。
秋,季孫意如會晉韓起、齊國弱、宋華亥、衛北宮佗、鄭罕虎、曹人、杞人于厥憖。
九月己亥,葬我小君齊歸。
冬,十有一月丁酉,楚師滅蔡,執蔡世子友以歸,用之。此子也,其曰世子,何也?不與楚殺也。一事注乎志,所以惡楚子也。
昭公十二年
十有二年春,齊高偃帥師,納北燕伯于陽。納者,內不受也。燕伯之不名,何也?不以高偃挈燕伯也。
三月壬申,鄭伯嘉卒。
夏,宋公使華定來聘。
公如晉。至河,乃復。季孫氏不使遂乎晉也。
五月,葬鄭簡公。
楚殺其大夫成虎。
秋,七月。
冬,十月,公子憖出奔齊。
楚子伐徐。
晉伐鮮虞。其曰晉,狄之也。其狄之,何也?不正其與夷狄交伐中國,故狄稱之也。
昭公十三年
十有三年春,叔弓帥師圍費。
夏,四月,楚公子比自晉歸于楚,弒其君虔于乾溪。自晉,晉有奉焉爾。歸而弒,不言歸,言歸非弒也。歸一事也,弒一事也,而遂言之,以比之歸弒,比不弒也。弒君者日;不日,比不弒也。
楚公子棄疾殺公子比。當上之辭也。當上之辭者,謂不稱人以殺,乃以君殺之也。討賊以當上之辭,殺非弒也。比之不弒有四。取國者稱國以弒,楚公子棄疾殺公子比,比不嫌也。《春秋》不以嫌代嫌,棄疾主其事,故嫌也。
秋,公會劉子、晉侯、齊侯、宋公、衛侯、鄭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于平丘。
八月申戌,同盟于平丘。公不與盟。同者,有同也,同外楚也。公不與盟者,可以與而不與,譏在公也。其日,善是盟也。
晉人執季孫意如以歸。公至自會。
蔡侯廬歸于蔡。陳侯吳歸于陳。善其成之會而歸之,故謹而日之。此未嘗有國也,使如失國辭然者,不與楚滅也。
冬,十月,葬蔡靈公。變之不葬有三:失德不葬,弒君不葬,滅國不葬。然且葬之,不與楚滅,且成諸侯之事也。
公如晉,至河乃復。
吳滅州來。
昭公十四年
十有四年春,意如至自晉。大夫執則致,致則名,意如惡,然而致,見君臣之禮也。
三月,曹伯滕卒。
夏,四月。
秋,葬曹武公。
八月,莒子去疾卒。
冬,莒殺其公子意恢。言公子而不言大夫,莒無大夫也。莒無大夫而曰公子意恢,意恢賢也。曹、莒皆無大夫,其所以無大夫者,其義異也。
昭公十五年
十有五年春,王正月,吳子夷末卒。
二月癸酉,有事于武宮,龠入叔弓卒,去樂卒事。君在祭樂之中,聞大夫之喪,則去樂卒事,禮也。君在祭樂之中,大夫有變以聞可乎。大夫,國體也。古之人重死,君命無所不通。
夏,蔡朝吳出奔鄭。
六月丁巳朔,日有食之。
秋,晉荀吳帥師伐鮮虞。
冬,公如晉。
昭公十六年
十有六年春,齊侯伐徐。楚子誘戎蠻子殺之。夏,公至自晉。
秋,八月己亥,晉侯夷卒。
九月,大雩。
季孫意如如晉。
冬,十月,葬晉昭公。
昭公十七年
十有七年春,小邾子來朝。
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
秋,郯子來朝。
八月,晉荀吳帥師滅陸渾戎。
冬,有星孛于大辰。一有一亡曰有。于大辰者,濫于大辰也。
楚人及吳戰于長岸。兩夷狄曰敗,中國與夷狄亦曰敗。楚人及吳戰于長岸,進楚子,故曰戰。
昭公十八年
十有八年春,王三月,曹伯須卒。
夏,五月壬午,宋、衛、陳、鄭災。其志,以同日也;其日,亦以同日也。或曰,人有謂鄭子產曰:「某日有災。」子產曰:「天者神,子惡知之?是人也。」同日為四國災也。
六月,邾人入鄅。
秋,葬曹平公。
冬,許遷于白羽。
昭公十九年
十有九年春,宋公伐邾。
夏,五月戊辰,許世子止弒其君買。日弒,正卒也。正卒,則止不弒也。不弒而曰弒,責止也。止曰:「我與夫弒者,不立乎其位。」以與其弟虺。哭泣歠飦粥,嗌不容粒。未逾年而死,故君子即止自責而責之也。
己卯,地震。
秋,齊高發帥師伐莒。
冬,葬許悼公。日卒時葬,不使止為弒父也。曰:子既生,不免乎水火,母之罪也。羈貫成童,不就師傅,父之罪也。就師學問無方,心志不通,身之罪也。心志既通,而名譽不聞,友之罪也。名譽既聞,有司不舉,有司之罪也。有司舉之,王者不用,王者之過也。許世子不知嘗藥,累及許君也。
昭公二十年
二十年春,王正月。
夏,曹公孫會自夢出奔宋。自夢者,專乎夢也。曹無大夫,其曰公孫,何也?言其以貴取之,而不以叛也。
秋,盜殺衛侯之兄輒。盜賤也。其曰兄,母兄也。目衛侯,衛侯累也。然則何為不為君也?曰:有天疾者,不得入乎宗廟。輒者,何也?曰:兩足不能相過,齊謂之綦,楚謂之踂,衛謂之輒。
冬,十月,宋華亥、向寧、華定出奔陳。
十有一月辛卯,蔡侯廬卒。
昭公二十一年
二十有一年春,王三月,葬蔡平公。
夏,晉侯使士鞅來聘。
宋華亥、向寧、華定自陳入于宋南里以叛。自陳,陳有奉焉爾。入者,內弗受也。其曰宋南里,宋之南鄙也。以者,不以者也。叛,直叛也。
秋,七月壬午朔,日有食之。
八月乙亥,叔輒卒。
冬,蔡侯東出奔楚。東者,東國也。何為謂之東也?王父誘而殺焉,父執而用焉。奔而又奔之。曰東,惡之而貶之也。
公如晉,至河乃復。
昭公二十二年
二十有二年春,齊侯伐莒。
宋華亥、向寧、華定自宋南里出奔楚。自宋南里者,專也。
大搜于昌間。秋而曰搜,此春也,其曰搜,何也?以搜事也。
夏,四月乙丑,天王崩。
六月,叔鞅如京師,葬景王。
王室亂。亂之為言,事未有所成也。
劉子、單子以王猛居于皇。以者,不以者也。王猛,嫌也。
秋,劉子、單子以王猛入于王城。以者,不以者也。入者,內弗受也。
冬,十月,王子猛卒。此不卒者也。其曰卒,失嫌也。
十有二月癸酉朔,日有食之。
昭公二十三年
二十有三年春,王正月,叔孫婼如晉。
癸醜,叔鞅卒。
晉人執我行人叔孫婼。
晉人圍郊。
夏,六月,蔡侯東國卒于楚。
秋,七月,莒子庚輿來奔。
戊辰,吳敗頓、胡、沈、蔡、陳、許之師于雞甫。胡子髡、沈子盈滅。中國不言敗,此其言敗,何也?中國不敗,胡子髡、沈子盈,其滅乎?其言敗,釋其滅也。
獲陳夏嚙。獲者,非與之辭也,上下之稱也。
天王居于狄泉。始王也。其曰天王,因其居而王之也。
尹氏立王子朝。立者,不宜立者也。朝之不名,何也?別嫌乎尹氏之朝也。
八月乙未,地震。
冬,公如晉。至河,公有疾,乃復。疾不志,此其志,何也?釋不得入乎晉也。
昭公二十四年
二十有四年春,王二月丙戌,仲孫貜卒。
婼至自晉。大夫執則致,致則挈。由上致之也。
夏,五月乙未朔,日有食之。
秋,八月,大雩。
丁酉,杞伯郁厘卒。
冬,吳滅巢。葬杞平公。
昭公二十五年
二十有五年春,叔孫嫟如宋。
夏,叔倪會晉趙鞅、宋樂大心、衛北宮喜、鄭游吉、曹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于黃父。
有鴝鵒來巢。一有一亡曰有。來者,來中國也。鴝鵒穴者而曰巢,或曰增之也。
秋,七月上辛,大雩。季辛,又雩。季者,有中之辭也。又,有繼之辭也。
九月乙亥,公孫于齊。孫之為言猶孫也。諱奔也。
次于陽州。次,止也。
齊侯唁公于野井。吊失國曰唁。唁公不得入於魯也。
冬,十月戊辰,叔孫婼卒。
十有一月己亥,宋公佐卒于曲棘。邡公也。
十有二月,齊侯取鄆。取,易辭也。內不言取,以其為公取之,故易言之也。
昭公二十六年
二十有六年春,王正月,葬宋元公。
三月,公至自齊,居于鄆。公次于陽州,其曰至自齊,何也?以齊侯之見公,可以言至自齊也。居于鄆者,公在外也。至自齊,道義不外公也。
夏,公圍成。非國不言圍,所以言圍者,以大公也。
秋,公會齊侯、莒子、邾子、杞伯,盟于鄟陵。公至自會,居于鄆。公在外也。至自會,道義不外公也。
九月庚申,楚子居卒。
冬,十月,天王入于成周。周有入無出也。
尹氏、召伯、毛伯,以王子朝奔楚。遠矣非也。奔,直奔也。
昭公二十七年
二十有七年春,公如齊。公至自齊,居于鄆。公在外也。
夏,四月,吳弒其君僚。
楚殺其大夫郄宛。
秋,晉士鞅、宋樂祁犁、衛北宮喜、曹人、邾人、滕人會于扈。
冬,十月,曹伯午卒。
邾快來奔。
公如齊。公至自齊,居于鄆。
昭公二十八年
二十有八年春,王三月,葬曹悼公。
公如晉,次于乾侯。公在外也。
夏,四月丙戌,鄭伯寧卒。
六月,葬鄭定公。
秋,七月癸巳,滕子寧卒。
冬,葬滕悼公。
昭公二十九年
二十有九年春,公至自乾侯,居于鄆。
齊侯使高張來唁公。唁公不得入於魯也。
公如晉,次于乾侯。
夏,四月庚子,叔倪卒。季孫意如曰:「叔倪無病而死,此皆無公也。是天命也,非我罪也。」
秋,七月。
冬,十月,鄆潰。潰之為言,上下不相得也。上下不相得則惡矣,亦譏公也。昭公出奔,民如釋重負。
昭公三十年
三十年春,王正月,公在乾侯。中國不存公,存公故也。
夏,六月庚辰,晉侯去疾卒。
秋,八月,葬晉頃公。
冬,十有二月,吳滅徐。
徐子章羽奔楚。
昭公三十一年
三十有一年春,王正月,公在乾侯。
季孫意如會晉荀櫟于適歷。
夏,四月丁巳,薛伯穀卒。
晉侯使荀櫟唁公于乾侯。唁公不得入於魯也。曰:「既為君言之矣,不可者意如也」。
秋,葬薛獻公。
冬,黑肱以濫來奔。其不言邾黑肱何也?別乎邾也。其不言濫子,何也?非天子所封也。來奔內,不言叛也。
十有二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昭公三十二年
三十有二年春,王正月,公在乾侯,取闞。
夏,吳伐越。
秋,七月。
冬,仲孫何忌會晉韓不信、齊高張、宋仲幾、衛太叔申、鄭國參、曹人、莒人、邾人、薛人、杞人、小邾人,城成周。天子微,諸侯不享覲。天子之在者,惟祭與號。故諸侯之大夫,相帥以城之。此變之正也。
十有二月,己未,公薨于乾侯。
-------------
定公元年
元年春王。不言正月,定無正也。定之無正,何也?昭公之終,非正終也。定之始,非正始也。昭無正終,故定無正始。不言即位,喪在外也。
三月,晉人執宋仲幾于京師。此其大夫。其曰人,何也?微之也。何為微之?不正其執人於尊者之所也,不與大夫之伯討也。
夏,六月癸亥,公之喪至自乾侯。戊辰,公即位。殯,然後即位也。定無正,見無以正也。逾年不言即位,是有故公也。言即位,是無故公也。即位,授受之道也。先君無正終,則後君無正始也。先君有正終,則後君有正始也。「戊辰,公即位」,謹之也。定之即位,不可不察也。公即位,何以日也?戊辰之日,然後即位也。癸亥,公之喪至自乾侯,何為戊辰之日,然後即位也?正君乎國,然後即位也。沈子曰:「正棺乎兩楹之間,然後即位也。」內之大事日,即位,君之大事也,其不日,何也?以年決者,不以日決也。此則其日,何也?著之也。何著焉?逾年即位,厲也。於厲之中,又有義焉!未殯,雖有天子之命猶不敢,況臨諸臣乎!周人有喪,魯人有喪,周人吊,魯人不吊。周人曰:「固吾臣也,使人可也。」魯人曰:「吾君也,親之者也,使大夫則不可也。」故周人吊,魯人不吊,以其下成康為未久也。君至尊也,去父之殯而往吊,猶不敢,況未殯而臨諸臣乎!
秋,七月癸巳,葬我君昭公。
九月,大雩。雩月,雩之正也。秋大雩,非正也。冬大雩,非正也。秋大雩,雩之為非正,何也?毛澤未盡,人力未竭,未可以雩也。雩月,雩之正也。月之為雩之正,何也?其時窮,人力盡,然後雩,雩之正也。何謂其時窮、人力盡?是月不雨,則無及矣;是年不艾,則無食矣,是謂其時窮、人力盡也。雩之必待其時窮、人力盡,何也?雩者,為旱求者也。求者,請也,古之人重請。何重乎請?人之所以為人者,讓也。請道去讓也,則是舍其所以為人也,是以重之,焉請哉?請乎應上公。古之神人有應上公者,通乎陰陽,君親帥諸大夫道之而以請焉。夫請者,非可詒托而往也,必親之者也,是以重之。
立煬宮。立者,不宜立者也。
冬,十月,隕霜殺菽。未可以殺而殺,舉重;可殺而不殺,舉輕。其曰菽,舉重也。
定公二年
二年春,王正月。
夏,五月壬辰,雉門及兩觀災。其不曰「雉門災及兩觀」,何也?災自兩觀始也,不以尊者親災也;先言雉門,尊尊也。
秋,楚人伐吳。
冬,十月,新作雉門及兩觀。言新,有舊也。作,為也,有加其度也。此不正其以尊者親之,何也?雖不正也,於美猶可也。
定公三年
三年春,王正月,公如晉,至河乃復。
三月辛卯,邾子穿卒。
夏,四月。
秋,葬邾莊公。
冬,仲孫何忌及邾子盟于拔。
定公四年
四年春,王二月癸巳,陳侯吳卒。
三月,公會劉子、晉侯、宋公、蔡侯、衛侯、陳子、鄭伯、許男、曹伯、莒子、邾子、頓子、胡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齊國夏于召陵,侵楚。
夏,四月庚辰,蔡公孫姓帥師滅沈,以沈子嘉歸,殺之。
五月,公及諸侯盟于皋鼬。後而再會,公志於後會也。後,志疑也。
杞伯成卒于會。
六月,葬陳惠公。
許遷于容城。
秋,七月,公至自會。
劉卷卒。此不卒而卒者,賢之也。寰內諸侯也,非列土諸侯,此何以卒也?天王崩,為諸侯主也。
葬杞悼公。
楚人圍蔡。
晉士鞅、衛孔圉帥師伐鮮虞。
葬劉文公。
冬,十有一月庚午,蔡侯以吳子及楚人戰于伯舉。楚師敗績。吳其稱子,何也?以蔡侯之以之,舉其貴者也。蔡侯之以之,則其舉貴者,何也?吳信中國而攘夷狄,吳進矣。其信中國而攘夷狄奈何?子胥父誅于楚也,挾弓持矢而干闔廬,闔廬曰:「大之甚!勇之甚!為是欲興師而伐楚。」子胥諫曰:「臣聞之:君不為匹夫興師。且事君猶事父也,虧君之義,復父之讎,臣弗為也。」於是止。蔡昭公朝於楚,有美裘,正是日,囊瓦求之,昭公不與。為是拘昭公於南郢。數年,然後得歸。歸乃用事乎漢,曰:「茍諸侯有欲伐楚者,寡人請為前列焉!」楚人聞之而怒,為是興師而伐蔡。蔡請救于吳,子胥曰:「蔡非有罪,楚無道也。君若有憂中國之心,則若此時可矣!」為是興師而伐楚。何以不言救也?救大也。
楚囊瓦出奔鄭。
庚辰,吳入楚。日入,易無楚也。易無楚者,壞宗廟,徙陳器,撻平王之墓。何以不言滅也?欲存楚也。其欲存楚奈何?昭王之軍敗而逃,父老送之,曰:「寡人不肖,亡先君之邑。父老反矣,何憂無君?寡人且用此入海矣!」父老曰:「有君如此其賢也!」以眾不如吳,以必死不如楚,相與擊之,一夜而三敗吳人,復立。何以謂之吳也?狄之也。何謂狄之也?君居其君之寢,而妻其君之妻;大夫居其大夫之寢,而妻其大夫之妻。蓋有欲妻楚王之母者,不正乘敗人之績而深為利。居人之國,故反其狄道也。
定公五年
五年春,王三月辛亥朔,日有食之。
夏,歸粟于蔡。諸侯無粟,諸侯相歸粟,正也。孰歸之?諸侯也。不言歸之者,專辭也,義邇也。
於越入吳。
六月丙申,季孫意如卒。
秋,七月壬子,叔孫不敢卒。
冬,晉士鞅帥師圍鮮虞。
定公六年
六年春,王正月癸亥,鄭游速帥師滅許,以許男斯歸。
二月,公侵鄭。公至自侵鄭。
夏,季孫斯、仲孫何忌如晉。
秋,晉人執宋行人樂祁犁。
冬,城中城。城中城者,三家張也。或曰非外民也。
季孫斯、仲孫忌帥師圍鄆。
定公七年
七年春,王正月。
夏,四月。
秋,齊侯、鄭伯盟于鹹。齊人執衛行人北宮結以侵衛。以,重辭也。衛人重北宮結。
齊侯、衛侯盟于沙。
大雩。
齊國夏帥師,伐我西鄙。
九月,大雩。
冬,十月。
定公八年
八年春,王正月,公侵齊。公至自侵齊。二月,公侵齊。三月,公至自侵齊。公如,往時致月,危致也;往月致時,危往也;往月致月,惡之也。
曹伯露卒。
夏,齊國夏帥師,伐我西鄙。
公會晉師于瓦。公至自瓦。
秋,七月戊辰,陳侯柳卒。
晉士鞅帥師侵鄭,遂侵衛。
葬曹靖公。
九月,葬陳懷公。
季孫斯、仲孫何忌帥師侵衛。
冬,衛侯、鄭伯盟于曲濮。
從祀先公。貴復正也。
盜竊寶玉、大弓。寶玉者,封圭也。大弓者,武王之戎弓也。周公受賜,藏之魯。非其所以與人而與人,謂之亡;非其所取而取之,謂之盜。
定公九年
九年春,王正月。
夏,四月戊申,鄭伯蠆卒。
得寶玉、大弓。其不地,何也?寶玉、大弓,在家則羞不目羞也。惡得之,得之堤下。或曰陽虎以解眾也。
六月,葬鄭獻公。
秋,齊侯、衛侯次之于五氏。
秦伯卒。冬,葬秦哀公。
定公十年
十年春,王三月,及齊平。
夏,公會齊侯于頰穀。公至自頰穀。離會不致,何為致也?危之也。危之則以地致,何也?為危之也。其危奈何?曰:頰穀之會,孔子相焉。兩君就壇,兩相相揖,齊人鼓噪而起,欲以執魯君。孔子歷階而上,不盡一等,而視歸乎齊侯,曰:「兩君合好,夷狄之民,何為來為?」命司馬止之。齊侯逡巡而謝曰:「寡人之過也。」退而屬其二三大夫曰:「夫人率其君與之行古人之道,二三子獨率我而入夷狄之俗,何為?」罷會。齊人使優施舞於魯君之幕下。孔子曰:「笑君者罪當死。」使司馬行法焉,首足異門而出。齊人來歸鄆、讙、龜、陰之田者,蓋為此也。因是以見:雖有文事,必有武備。孔子於頰穀之會見之矣。
晉趙鞅帥師圍衛。
齊人來歸鄆、讙、龜、陰之田。
叔孫州仇、仲孫何忌帥師圍郈。秋,叔孫州仇、仲孫何忌帥師圍郈。
宋樂大心出奔曹。宋公子地出奔陳。
冬,齊侯、衛侯、鄭游速會于安甫。
叔孫州仇如齊。
宋公之弟辰,暨宋仲佗、石彄,出奔陳。
定公十一年
十有一年春,宋公之弟辰,未失其弟也,
及仲佗、石彄、公子地。以尊及卑也,
自陳。陳有奉焉爾,
入于蕭以叛,入者,內弗受也;以者,不以也;叛,直叛也。
夏,四月。
秋,宋樂大心自曹入于蕭。
冬,及鄭平。
叔還如鄭蒞盟。
定公十二年
十有二年春,薛伯定卒。
夏,葬薛襄公。
叔孫州仇帥師墮郈。墮猶取也。
衛公孟彄帥師伐曹。
季孫斯、仲孫何忌帥師墮費。
秋,大雩。
冬,十月癸亥,公會齊侯盟于黃。
十有一月丙寅朔,日有食之。
公至自黃。
十有二月,公圍成。非國言圍。圍成,大公也。
公至自圍成。何以致?危之也。何危爾?邊乎齊也。
定公十三年
十有三年春,齊侯次于垂葭。
夏,筑蛇淵囿。
大搜于比蒲。
衛公孟彄帥師伐曹。
秋,晉趙鞅入于晉陽以叛。以者,不以者也。叛,直叛也。
冬,晉荀寅、士吉射入于朝歌,以叛。
晉趙鞅歸于晉。此叛也,其以歸言之,何也?貴其以地反也。貴其以地反,則是大利也?非大利也,許悔過也。許悔過,則何以言叛也?以地正國也。以地正國,則何以言叛?其入無君命也。
薛弒其君比。
定公十四年
十有四年春,衛公叔戍來奔。
晉趙陽出奔宋。
二月辛巳,楚公子結、陳公孫佗人帥師滅頓,以頓子牂歸。
夏,衛北宮結來奔。
五月,於越敗吳于槜李。
吳子光卒。
公會齊侯、衛侯于牽。公至自會。
秋,齊侯、宋公會于洮。
天王使石尚來歸脤。脤者,何也?俎實也,祭肉也。生曰脤,熟曰膰。其辭石尚,士也。何以知其士也?天子之大夫不名。石尚欲書《春秋》,諫曰:「久矣周之不行禮於魯也!請行脤,貴復正也。」
衛世子蒯聵出奔宋,衛公孟彄出奔鄭。
宋公之弟辰,自蕭來奔。
大搜于比蒲。
邾子來會公。
城莒父及霄。
定公十五年
十有五年春,王正月,邾子來朝。
鼷鼠食郊牛,牛死,改卜牛。不敬莫大焉。
二月辛丑,楚子滅胡,以胡子豹歸。
夏,五月辛亥,郊。
壬申,公薨于高寢。高寢,非正也。
鄭罕達帥師伐宋。
齊侯、衛侯次于渠蒢。
邾子來奔喪。喪急,故以奔言之。
秋,七月壬申,弋氏卒。妾辭也,哀公之母也。
八月庚辰朔,日有食之。
九月,滕子來會葬。丁巳,葬我君定公。雨不克葬。葬既有日,不為雨止,禮也。雨不克葬,喪不以制也。
戊午,日下稷,乃克葬。乃,急辭也,不足乎日之辭也。
辛巳,葬定弋。
冬,城漆。
-------------
哀公元年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楚子、陳侯、隨侯、許男圍蔡。
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夏,四月辛巳,郊。此該之變而道之也。於變之中,又有言焉。「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志不敬也。郊牛日展觓角而知傷,展道盡矣!郊自正月至于三月,郊之時也。夏四月郊,不時也;五月郊,不時也。夏之始可以承春,以秋之末,承春之始,蓋不可矣!九月用郊,用者,不宜用者也。郊三卜,禮也;四卜,非禮也;五卜,強也。卜免牲者,吉則免之,不吉則否。牛傷,不言傷之者,傷自牛作也,故其辭緩。全曰牲,傷曰牛,未牲曰牛,其牛一也;其所以為牛者異。有變而不郊,故卜免牛也。已牛矣,其尚卜免之,何也?禮,與其亡也寧有。嘗置之上帝矣,故卜而後免之,不敢專也。卜之不吉,則如之何?不免,安置之,系而待六月上甲,始庀牲,然後左右之。子之所言者,牲之變也。而曰:我一該郊之變而道之,何也?我以六月上甲,始庀牲;十月上甲,始系牲。十一月、十二月,牲雖有變,不道也。待正月,然後言牲之變,此乃所以該郊。郊,享道也。貴其時,大其禮,其養牲雖小,不備可也。子不忘三月卜郊,何也?郊自正月至于三月,郊之時也。我以十二月下辛卜正月上辛;如不從,則以正月下辛卜二月上辛;如不從,則以二月下辛卜三月上辛;如不從,則不郊矣!
秋,齊侯、衛侯伐晉。
冬,仲孫何忌帥師伐邾。
哀公二年
二年春,王二月,季孫斯、叔孫州仇、仲孫何忌帥師伐邾,取漷東田。漷東未盡也。
及沂西田。沂西未盡也。
癸巳,叔孫州仇、仲孫何忌及邾子盟于句繹。三人伐而二人盟,何也?各盟其得也。
夏,四月丙子,衛侯元卒。
滕子來朝。
晉趙鞅帥師,納衛世子蒯瞆于戚。納者,內弗受也。帥師而後納者,有伐也。何用弗受也?以輒不受也。以輒不受父之命,受之王父也。信父而辭王父,則是不尊王父也。其弗受,以尊王父也。
秋,八月甲戌,晉趙鞅帥師,及鄭罕達帥師,戰于鐵。鄭師敗績。
冬,十月,葬衛靈公。
十有一月,蔡遷于州來。
蔡殺其大夫公子駟。
哀公三年
三年春,齊國夏、衛石曼姑帥師圍戚。此衛事也,其先國夏,何也?子不圍父也。不系戚於衛者,子不有父也。
夏,四月甲午,地震。
五月辛卯,桓宮、僖宮災。言及,則祖有尊卑;由我言之,則一也。
季孫斯、叔孫州仇帥師城啟陽。
宋樂髡帥師伐曹。
秋,七月丙子,季孫斯卒。
蔡人放其大夫公孫獵于吳。
冬,十月癸卯,秦伯卒。
叔孫州仇、仲孫何忌帥師圍邾。
哀公四年
四年春,王二月庚戌,盜弒蔡侯申。稱盜以弒君,不以上下道道也。內其君而外弒者,不以弒道道也。《春秋》有三盜:微殺大夫,謂之盜;非所取而取之,謂之盜;辟中國之正道以襲利,謂之盜。
蔡公孫辰出奔吳。
葬秦惠公。
宋人執小邾子。
夏,蔡殺其大夫公孫姓、公孫霍。
晉人執戎蠻子赤歸于楚。
城西郛。
六月,辛丑,亳社災。亳社者,亳之社也。亳,亡國也。亡國之社以為廟,屏戒也。其屋亡國之社,不得達上也。
秋,八月甲寅,滕子結卒。
冬,十有二月,葬蔡昭公。
葬滕頃公。
哀公五年
五年春,城毗。
夏,齊侯伐宋。
晉趙鞅帥師伐衛。
秋,九月癸酉,齊侯杵臼卒。
冬,叔還如齊。
閏月,葬齊景公。不正其閏也。
哀公六年
六年春,城邾瑕。
晉趙鞅帥師伐鮮虞。
吳伐陳。
夏,齊國夏及高張來奔。
叔還會吳于柤。
秋,七月庚寅,楚子軫卒。
齊陽生入于齊。齊陳乞弒其君荼。陽生入而弒其君,以陳乞主之,何也?不以陽生君荼也。其不以陽生君荼,何也?陽生正,荼不正。不正則其曰君,何也?荼雖不正,已受命矣!入者,內弗受也。荼不正,何用弗受?以其受命,可以言弗受也。陽生其以國氏,何也?取國于荼也。
冬,仲孫何忌帥師伐邾。
宋向巢帥師伐曹。
哀公七年
七年春,宋皇瑗帥師侵鄭。
晉魏曼多帥師侵衛。
夏,公會吳于繒。
秋,公伐邾。
八月己酉,入邾,以邾子益來。以者,不以者也。益之名,惡也。《春秋》有臨天下之言焉,有臨一國之言焉,有臨一家之言焉。其言來者,有外魯之辭焉。
宋人圍曹。
冬,鄭駟弘帥師救曹。
哀公八年
八年春,王正月,宋公入曹,以曹伯陽歸。
吳伐我。
夏,齊人取讙及闡。惡內也。
歸邾子益于邾。益之名,失國也。
秋,七月。
冬,十有二月癸亥,杞伯過卒。
齊人歸讙及闡。
哀公九年
九年春,王二月,葬杞僖公。
宋皇瑗帥師取鄭師于雍丘。取,易辭也。以師而易取,鄭病矣!
夏,楚人伐陳。
秋,宋公伐鄭。
冬,十月。
哀公十年
十年春,王二月,邾子益來奔。
公會吳伐齊。
三月戊戌,齊侯陽生卒。
夏,宋人伐鄭。
晉趙鞅帥師侵齊。
五月,公至自伐齊。
葬齊悼公。
衛公孟彄自齊歸于衛。
薛伯夷卒。
秋,葬薛惠公。
冬,楚公子結帥師伐陳。吳救陳。
哀公十一年
十有一年春,齊國書帥師伐我。
夏,陳轅頗出奔鄭。
五月,公會吳伐齊。
甲戌,齊國書帥師,及吳戰于艾陵。齊師敗績。獲齊國書。
秋,七月辛酉,滕子虞母卒。
冬,十有一月,葬滕隱公。
衛世叔齊出奔宋。
哀公十二年
十有二年春,用田賦。古者公田什一。用田賦,非正也。
夏,五月甲辰,孟子卒。孟子者,何也?昭公夫人也。其不言夫人,何也?諱取同姓也。
公會吳于橐皋。
秋,公會衛侯、宋皇瑗于鄖。
宋向巢帥師伐鄭。
冬,十有二月,螽。
哀公十三年
十有三年春,鄭罕達帥師取宋師于嵒。取,易辭也。以師而易取,宋病矣。
夏,許男成卒。
公會晉侯及吳子于黃池。黃池之會,吳子進乎哉!遂子矣。吳,夷狄之國也,祝發文身,欲因魯之禮,因晉之權,而請冠端而襲。其藉于成周,以尊天王,吳進矣。吳,東方之大國也,累累致小國以會諸侯,以合乎中國。吳能為之,則不臣乎!吳進矣。王,尊稱也;子,卑稱也。辭尊稱而居卑稱,以會乎諸侯,以尊天王。吳王夫差曰:「好冠來。」孔子曰:「大矣哉!夫差未能言冠而欲冠也。」
楚公子申帥師伐陳。
於越入吳。
秋,公至自會。
晉魏曼多帥師侵衛。
葬許元公。
九月,螽。
冬,十有一月,有星孛于東方。
盜殺陳夏區夫。
十有二月,螽。
哀公十四年
十有四年春,西狩獲麟。引取之也。狩地,不地不狩也。非狩而曰狩,大獲麟,故大其適也。其不言來,不外麟於中國也。其不言有,不使麟不恒於中國也。
-------------
*******************
*******************
*******************
*******************
Kinh Xuan Thu thảo luận 01 _ The Confucianism Book Description of Spring and Autumn scripted by the Moral Virtue Cereal Descriptor 01.
《谷梁春秋》
《Cốc Lương xuân thu》、
Kinh Xuan Thu thảo luận 01 _ The Confucianism Book Description of Spring and Autumn scripted by the Moral Virtue Cereal Descriptor 01.
榖梁传
Cốc Lương truyền
编辑
biên tập
讨论1
thảo luận 1
上传视频
thượng truyền thị Tần
同义词
đồng nghĩa từ
春秋谷梁传一般指榖梁传
《谷梁传》(此处当写作"谷",
xuân thu Cốc Lương truyền nhất ban chỉ Cốc Lương truyền
《Cốc Lương truyền》 (thử xứ đương tả tác "cốc",
条目用字有误。"谷"从禾,意为百谷总称,后简化为"谷";"榖"从木,
điều mục dụng tự hữu ngộ. "cốc" tòng hoà, ý vị bách cốc tổng xứng, hậu giản hoá vị "cốc "; "cốc" tòng mộc,
树名,即构树)即《谷梁传》 [1] ,也被称作《谷梁春秋》、
thụ danh, tức cấu thụ)tức 《Cốc Lương truyền》 [1], dã bị xứng tác 《Cốc Lương xuân thu》、
《春秋谷梁传》,是战国谷梁赤撰的儒家著作,与《左传》、
《xuân thu Cốc Lương truyền》, thị Chiến Quốc Cốc Lương Xích soạn đích Nhu gia trước tác, dữ 《tả truyền》、
《公羊传》同为解说《春秋》的三传之一。起于鲁隐公元年
《công dương truyền》 đồng vị giải thuyết 《xuân thu》 đích tam truyền chi nhất. khởi vu Lỗ ẩn Công nguyên niên
(公元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
(công nguyên tiền 722niên), chung vu Lỗ Ai Công thập tứ niên (công nguyên tiền 481 niên).
《谷梁传》强调必须尊重君王的权威,但不限制王权;君臣各有职分,
《Cốc Lương truyền》 cường điệu tất tu tôn trọng quân vương đích quyền uy, đãn bất hạn chế vương quyền; quân thần các hữu chức phận,
各有行为准则;主张必须严格对待贵贱尊卑之别,同时希望君王要注意自己的行为。
các hữu hành vị chuẩn tắc; chủ trương tất tu nghiêm cách đối đãi quý tiện tôn ty chi biệt, đồng thời hy vọng quân vương yếu chú ý tự kỷ đích hành vị.
但其对政治更迭、社会变动较为排斥。
作品名称穀梁传作品别名《谷梁春秋》
đãn kỳ đối chánh trì cánh điệt、 xã hội biến động giảo vị bài xích.
tác phẩm danh xứng Cốc Lương truyền tác phẩm biệt danh 《Cốc Lương xuân thu》
《春秋谷梁传》作
者谷梁赤创作年代战国类
别儒家上
《xuân thu Cốc Lương truyền》 tác giả Cốc Lương xích sáng tác niên đại Chiến Quốc loại biệt Nhu gia thượng
起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
khởi Lỗ ẩn Công nguyên niên (công nguyên tiền 722niên)
止 于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
chỉ vu Lỗ Ai Công thập tứ niên (công nguyên tiền 481niên)
目录
mục lục
1 作品简介
2 创作背景
3 作品鉴赏
4 后世影响
1 tác phẩm giản giới
2 sáng tác bối cảnh
3 tác phẩm giám thưởng
4 hậu thế ảnh hưởng
▪ 兴盛原因
▪ 史学价值
5 流传情况
▪ hưng thịnh nguyên nhân
▪ sử học giá trị
5 lưu truyền tình huống
作品简
介编辑
谷梁传
谷梁传
《谷梁传》所记载的时间起于鲁隐公元年,
tác phẩm giản
giới biên tập
Cốc Lương truyền
Cốc Lương truyền
《Cốc Lương truyền》 sở ký tải đích thời gian khởi vu Lỗ ẩn Công nguyên niên,
终于鲁哀公十四年,体裁与《公羊传》相似。其作者相传是子夏的弟子,
chung vu Lỗ Ai Công thập tứ niên, thể tài dữ 《công dương truyền》 tướng tự. kỳ tác giả tướng truyền thị tử hạ đích đệ tử,
战国时鲁人谷梁赤(赤或作喜、嘉、俶、寘)。
Chiến Quốc thời Lỗ nhân Cốc Lương xích (xích hoặc tác hỷ、gia、thục、trí).
起初也为口头传授,至西汉时才成书。晋人范宁撰《春秋谷梁传集解》,
khởi sơ dã vị khẩu đầu truyền thụ, chí tây Hán thời thủ thành thư. Tấn Nhân Phạm trữ soạn 《Xuân thu Cốc Lương truyền tập giải》,
唐朝杨士勋作《春秋谷梁传疏》,清朝钟文烝所撰《谷梁补注》为清代学者注解《谷梁传》的较好注本。
đường triều Dương Sĩ huân tác 《xuân thu Cốc Lương truyền sơ》, Thanh Triều giản văn Chưng Sở soạn 《Cốc Lương bổ chú》 vị Thanh đại học giả chú giải 《Cốc Lương truyền》 đích giảo hảo chú bổn.
《谷梁传》着重宣扬儒家思想,
《Cốc Lương truyền》 trữ trùng tuyên dương Nhu gia tư tưởng,
务礼义教化和宗法情谊,为缓和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
vụ lễ nghĩa giáo hoá hoà tôn pháp tình nghị, vị hoãn hoà thống trì tập đoàn đích nội bộ mâu thuẫn,
稳定封建统治的长远利益服务,因而也受到统治阶级的极大重视。
ổn định phong kiến thống trì đích trưởng viễn lợi ích phục vụ, nhân nhi dã thụ đáo thống trì giai cấp đích cực đại trọng thị.
它是我们研究秦汉间及西汉初年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tha thị ngã môn nghiên cứu Tần Hán gian cập Tây Hán sơ niên Nhu gia tư tưởng đích trùng yếu tư liệu.
创作背景编辑《谷梁传》(拼音:gǔliángzhuàn)
sáng tác bối cảnh biên tập 《Cốc Lương truyền》 (biền âm : gǔliángzhuàn)
----------------------
榖梁传 编辑 讨论1 上传视频
同义词 春秋谷梁传一般指榖梁传
《谷梁传》(此处当写作"谷",条目用字有误。"谷"从禾,意为百谷总称,后简化为"谷";"榖"从木,树名,即构树)即《谷梁传》 [1] ,也被称作《谷梁春秋》、《春秋谷梁传》,是战国谷梁赤撰的儒家著作,与《左传》、《公羊传》同为解说《春秋》的三传之一。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
《谷梁传》强调必须尊重君王的权威,但不限制王权;君臣各有职分,各有行为准则;主张必须严格对待贵贱尊卑之别,同时希望君王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但其对政治更迭、社会变动较为排斥。
作品名称穀梁传作品别名《谷梁春秋》
《春秋谷梁传》作 者谷梁赤创作年代战国类 别儒家上 起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止 于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
目录
1 作品简介
2 创作背景
3 作品鉴赏
4 后世影响
▪ 兴盛原因
▪ 史学价值
5 流传情况
作品简介编辑
谷梁传
谷梁传
《谷梁传》所记载的时间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体裁与《公羊传》相似。其作者相传是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鲁人谷梁赤(赤或作喜、嘉、俶、寘)。起初也为口头传授,至西汉时才成书。晋人范宁撰《春秋谷梁传集解》,唐朝杨士勋作《春秋谷梁传疏》,清朝钟文烝所撰《谷梁补注》为清代学者注解《谷梁传》的较好注本。
《谷梁传》着重宣扬儒家思想,务礼义教化和宗法情谊,为缓和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稳定封建统治的长远利益服务,因而也受到统治阶级的极大重视。它是我们研究秦汉间及西汉初年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创作背景编辑
《谷梁传》(拼音:gǔliángzhuàn) [1] 是《谷梁春秋》、《春秋谷梁传》的简称,是为《春秋》作注解所著,为儒家经典之一。传说孔子的弟子子夏将这部书的内容口头传给谷梁俶(亦名谷梁赤,字元始),谷梁赤将它写成书记录下来,但实际上这部书的口头传说虽然早已有了,但其成书时间是在西汉。
《谷梁传》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用这种方式来注解《春秋》,它是研究儒家思想从战国时期到汉朝演变的重要文献。由于《春秋》言辞隐晦,表述过于简约,给后人学习带来诸多不便。为了更好地表现《春秋》经文的内容大义,很多学者为其著文诠释,以补原书之不足。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汉代传注《春秋》的有5传。后来《邹氏传》11卷,《夹氏传》11卷亡佚,
只有《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流传至今,被称为“《春秋》三传”。据后人考证,《谷梁传》书中曾引用公羊子的话并加以辩驳,因此认为成书要较《公羊传》为晚。
作品鉴赏编辑
《谷梁传》以各种有文字痕迹可寻的义例,所探寻出来的孔子自己的思想或所谓微言大义,只能看作是《谷梁传》自己的思想,而不能强加给孔子,以作为孔子的思想。可以说谷梁子是《谷梁传》的第一作者,《春秋谷梁传》最初的底本的写作年代当在战国中期,在汉武帝之前的后代《谷梁传》学者又有所补充。真正意义上的《春秋谷梁传》当始于谷梁子。
谷梁子从传说的子夏所传之笼统的《春秋》阐释之学中分离出来,形成了《谷梁传》最初的学术特色。荀子是《谷梁传》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使《春秋谷梁传》“亲亲上恩”的学术特色得到进一步加强。《谷梁传》之学术不符合汉武帝对内大一统、对外大攘夷的政治需要。
《谷梁传》本身的学术特色是《谷梁传》在汉宣帝时期的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基础。《谷梁传》的经学知识分子倒向更为理想主义的属于古文经学的《春秋左氏传》,《谷梁传》的学术由此衰微。《谷梁传》的民生思想的本质是在维护君权的前提之下的具有某些民本主义色彩的富民、裕民的小农经济思想。《谷梁传》的处理内外关系的思想包括处理诸侯国内部关系的思想和处理诸侯国之间关系的思想两个大的方面。
《春秋谷梁传》有不少内容说得很好的,比如:
隐公元年:《春秋》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春秋》贵义而不贵惠,信道而不信邪。
桓公五年:《春秋》之义,信以传信,疑以传疑。
桓公十四年:宋人以齐人、蔡人、卫人、陈人伐郑。以者,不以者也。民者,君之本也。使人以其死,非正也。
庄公十八年:故虽为天子,必有尊也。贵为诸侯,必有长也。故天子朝日,诸侯朝朔。
庄公三十一年:(一年春夏秋筑三台)不正罢民三时(即疲),虞山林薮泽之利。且财尽则怨,力尽则怼。君子危之,故谨而志之也。……鲁外无诸侯之变,内无国事,一年罢民三时,虞山林薮泽之利,恶内也。(与民争利)
僖公五年:盟者,不相信也,故谨信也。
成公十八年:庚申,晋弑其君州蒲。称国以弑其君,君恶甚焉。(与《左传》宣公四年“凡弑君,称君,君无道也;称臣,臣之罪也。”可以比较。)
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释重负。
除了语言简洁外,其中包含的政治思想,尤其是对于君主的批评,是非常强烈的。
后世影响编辑
《春秋谷梁传》是中国汉代经学派的经典之一。该书是研究战国至秦汉间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读《谷梁传》可以看《十三经注疏》本,汉代何休解诂,唐人徐彦疏的《春秋公羊传注疏》,晋人范宁集解、唐人杨士勋疏的《谷梁传注疏》(均为北京大学出版社标点本)。或清儒庄存与、刘逢禄、孔广森、钟文烝、侯康等人的相关研究。
汉代以后,《公羊》和《谷梁》关注的人不是很多,只是到了晚清,公羊学有过短暂的复苏。但在汉代,二传可都是立为博士官的显学,尤其是《公羊传》,可是用来“《春秋》决狱”的利器,能够流传两千年之久,其在思想上、语言上有不可抹煞的价值。尤其是是探讨汉代的学术思想史,就更是不能不了解《谷梁传》。
范宁所做《谷梁传序》,写得漂亮,文字也很美。比如讲到孔子“因鲁史而修《春秋》”时,讲到“一字之褒,宠逾华衮之赠。片言之贬,辱过市朝之挞。德之所助,虽贱必申。义之所抑,虽贵必屈。故附势匿非者无所逃其罪,潜德独运者无所隐其名,信不易之宏轨,百王之通典也。”说得还是比较夸张的,毕竟春秋三传彼此都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比如,宋襄公的评价,《公羊》和《谷梁》就截然相反。僖公二十二年,宋襄公与楚师战于泓,说些什么“不鼓不成列”、“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之类的话,最后大败,受伤而亡身。(《左传》)
《公羊传》云:“已陈(列阵),然后襄公鼓之,宋师大败。故君子大其不鼓不成列,临大事不忘大礼,有君而无臣。以为虽文王之战,亦不过此也。”把这个脑袋不甚清楚的宋襄公大大夸奖了一番,甚至还和传说中的贤君周文王相提并论。
《谷梁传》二十三年与此不同:“兹父之不葬(意为宋襄公死不书葬),何也?失民也。其失民何也?以其不教民战,则是弃其师也。为人君而弃其师,其民孰以为君哉!”一句话,根本不配当国君,死了就死了。
范宁在《春秋谷梁传序》中,还曾把三传作比较,说出一番很高明的见解:“凡传以通经为主,经以必当为理。夫至当无二,而三传殊说,庸得不弃其所滞,择善而从乎?既不俱当,则固容有失。若至言幽绝,择善靡从,庸得不并舍以求宗,据理以通经乎?虽我之所是,理未全当,安可以得当之难,而自绝于希通哉!而汉兴以来,瑰望硕儒,各信所习,是非纷错,准裁靡定。故有父子异同之论,石渠分争之说。废兴由于好恶,盛衰继之辩讷。斯盖非通方之至理,诚君子之所叹息也。《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若能富而不巫,清而不短,裁而不俗,则深于其道者也。故君子之于《春秋》,没身而已矣。”
兴盛原因
在《春秋》三传中,属于今文的《公羊传》和属于古文的《左传》,都曾长期受到人们的瞩目和重视,与《公羊传》同属今文的《春秋谷梁传》则少有问津,显得门庭冷落。到汉武帝时独尊儒术,《公羊传》由此大兴,而卫太子刘据喜读《谷梁传》 [2] 。
刘据之孙刘询即位后,听闻祖父好《谷梁传》 [3] ,令名儒在殿中辩论,平均《公羊》《谷梁》异同,各自用经论处是非 [4] ,群臣多赞同《谷梁》,而宣帝亦喜欢《谷梁传》的解释,设立谷梁《春秋》博士 [5] ,由是《谷梁传》大盛 [6] 。西汉后期《谷梁》之学大盛,影响了当时社会政治的各个方面。同《公羊传》相比较,《春秋谷梁传》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强调礼乐教化,尊王而不限王,力主仁德之治,恰恰适应了西汉后期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尊王思想
《谷梁传》强调尊王而不限王,例如庄公三年五月,葬周桓王,《谷梁传》认为这是“举天下而葬一人”。天子即王,而“王者,民之所归往也”。天下之民心都归服于天子,所以他拥有无上权力,皇权不应受到限制。
《谷梁传》处处维护周天子的利益,虽然春秋时周室已衰微,但《谷梁传》认为还是应无条件地尊王,因为“朝服虽弊,必加于上;弁冕虽旧,必加于首;周室虽衰,必先诸侯(僖公八年)”;作为诸侯,必须向周天子进贡,谓“古者,诸侯时献于天子以其国之所有,故有辞让而无征求(桓公十五年)”。
《谷梁传》强调君臣各有职分,各有行为准则,如谓“君不尸小事,臣不专大名,善则称君,过则称己,则民作让矣(襄公十九年)”,“死君难,臣道也(桓公十一年)”,否则,“君不君,臣不臣,此天下所以倾也(宣公十五年)”。
《谷梁传》主张必须严格贵贱尊卑之别,说:“《春秋》之义,用贵治贱,用贤治不肖,不以乱治乱也(昭公四年)”。同时希望君王要注意自己的行为,说“礼,君不使无耻,不近刑人,不狎敌,不迩怨。贱人,非所贵也;贵人,非所刑也;刑人,非所近也(襄公二十九年)”。还说夫人的地位也不能超过国君,如谓“夫人之义,不逾君也,为贤者崇也(成公十五年)”。
可见,《谷梁传》处处突出君主的绝对权威,但传文中却看不到任何限制君主的言辞。
礼乐教化,仁德之治
同《公羊传》相比较,《谷梁传》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强调礼乐教化,力主仁德之治,而这恰恰适应了西汉后期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汉武帝死后,随着战争机制的解体和人民要求安居乐业的呼声高涨,与《公羊》有密切关系的刑名法术之士遭到朝野上下的普遍反对和斥责。昭帝时,议盐铁而罢榷酤,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生产得到迅速恢复,社会矛盾趋于缓和。宣帝即位后,要求“稽古礼文”,实行礼乐教化和仁德之治,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同心态,成了大夫众口一辞的呼声和为政治民的准则。
在《谷梁传》中,称引古礼之处比比皆是,如《隐公元年》载:“礼,赗人之母则可,娼人之妾则不可。”《隐公二年》云:“礼,妇人谓嫁曰归,反曰来归,从人者也。”《桓公三年》:“礼,送女,父不下堂,母不出祭门,诸母兄弟,不出阙门。”《春秋谷梁传》屡屡高扬传统礼仪,倡导礼乐教化,贬斥非礼行为。清代钟文说:“《谷梁》多特言君臣、父子、兄弟、夫妇,与夫贵礼贱兵,内夏外夷之旨。”
从重民的思想出发,《谷梁传》力主仁德之治。它明确指出,“民者,君之本也“,认为那些昏君暴主败亡出奔,“民如释重负”。对那些爱护百姓,在志民生的圣主明君,《春秋谷梁传》认为《春秋》是予以褒美的。在《僖公三年》,它连连称道鲁禧公“有志乎民”,表明经文有赞扬之意。同时,《春秋谷梁传》又认为对那些只顾个人享乐,百姓死活的君主,《春秋》是予以讥斥的。《春秋·成公十八年》:“筑鹿囿。”《谷梁传》说:“筑不志,此其志何也?山林薮泽之利,所以与民共也,虞之,非正也。”就是说,鲁成公筑囿以为虞猎之地,是夺民利,是不正确的。
汉宣帝在《谷梁》学的兴盛中起了重要作用。宣帝喜欢读《申子·君臣篇》,“颇修武帝故事”,曾拒绝王吉“述旧礼,明王制”的建议,反对太子刘奭专用德教儒术,认为“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因而后世常以武宣帝并称。但另一方面,宣帝“由仄陋而登至尊,兴于闾阎,知民事之艰难”,注意采取措施抚恤百姓,济贫救难,多次颁布假民公田、减免租税、赈贷种食的诏令,要求地方官“谨牧养民而风德化”,并革除弊政,澄清吏治,平理弄狱,废除了武帝时的许多严刑峻法。宣帝意识到礼乐教化的重要作用,注意加强传统礼仪对社会的控制力量,使“海内兴于礼让”。汉宣帝非常重视儒家士大夫的思想动向,重视作为统治思想的儒家学说,而这时的儒家学说,除了吸收董仲舒《公羊》学偏重刑名法术的理论,更多地继承了先秦思孟学派偏重仁义王道的思想内容,其重要武器之一,就是《谷梁传》。于是,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在宣帝的支持下,《谷梁》学被立为官学,成为统治思想的主要部分。
强调宗法情谊
在力主礼治的同时,《谷梁传》还强调宗法情谊,这可以利用来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特别是刘汉宗室内部的矛盾。这是《谷梁》学在汉代一度兴盛的又一原因。《春秋公羊传》虽有强调宗法伦常的内容,但它更多地是要求大义灭亲,对乱臣贼子进行毫不留情的镇压。《春秋谷梁传》则不然。在解释《春秋·昭公八年》“陈侯之弟招杀陈世子偃师”时,《谷梁传》认为,称招为弟,不合王朝礼制,但《春秋》为显其恶,特意如此,以说明招对骨肉之亲的极端残忍。这些内容,在宣帝之世有着某种现实意义。
西汉立国之初,发生一系列同室操戈的事件,《公羊》学和《公羊》派起了一种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宗室内讧中深受其害的宣帝,即位后当然不能容忍《公羊》独尊的现象延续下去。宣帝非常重视宗法情谊和血缘之亲,意识到它对巩固刘汉大统的重要作用。即位不久,他下诏说;“盖闻尧亲九族,以和万国。朕蒙遗德,奉承圣业,惟念宗室属未尽而以罪绝,若有贤材,改行劝善,其复属,使得自新。”武帝时行首匿相坐之法,虽父子、兄弟不得例外,致使“骨肉之思废而刑罪多”。宣帝即位后下令予以废除。宣帝还多次垂青于那些讲究宗法.兄弟间礼让为怀的臣下。丞相韦贤选定长子韦弘继承自己的爵位,但韦弘却因罪入狱。韦贤去世,族人,门生假托其命,立其次子韦玄成为继承人。韦玄成“坏容貌,蒙耻辱”,假装病狂,“欲让爵辟兄”,拒不应召。有些官吏要求惩处韦玄成,玄成“不得以受爵”。宣帝“高其节,以玄成为河南太守”,又根拔其兄韦弘为东海太守。宣帝此种举动,颇合《谷梁》之旨而与《公羊》相左。《谷梁》学的兴盛已经水到渠成。
个人因素
《谷梁》学的兴盛,除了它有利于当时的封建统治,适应了社会政治的需要以外,也有着很强的个人因素。晋代范宁在谈到“石渠分争之说”时指出。“废兴由于好恶,盛衰继之辩讷。”此论可备一说。汉宣帝喜《谷梁》,确是秉承了其祖父戾太子的遗爱。据《汉书·儒林传》等,“宣帝即位,闻卫太子好《谷梁春秋》以问丞相韦贤、长信少府夏侯胜及侍中乐陵侯史高,皆鲁人也,言谷梁子本鲁学,公羊氏乃齐学也,宜兴《谷梁》”。于是宣帝“善《谷梁》说”,将《谷梁》学者蔡千秋提拔为谏大夫给事中,“复求能为《谷梁》者”,还派刘向等十多人从江博士和周庆、丁姓习《谷梁》,“自元康中始讲,至甘露元年,积十余岁,皆明习”。随后在甘露三年,宣帝“诏诸儒讲《五经》同异”于石渠阁,让太子太傅萧望之“平奏其议”,从中襄助,并亲自“称制临决”,终使《谷梁》一派获胜,周庆、丁姓皆为博士,取得了与《公羊》博士平等甚至更高的地位,“由是《谷梁》之学大盛”。
为什么宣帝去请教韦贤等鲁人并听从他们囿于乡土之见的建议呢?一是因为以《谷梁》为代表的鲁学守先王典章之遗,多圣人流风余韵,二是因为宣帝祖父卫太子刘据也好《谷梁》,三是因为宣帝与鲁人的关系特别密切。宣帝祖母史良娣,家本鲁国。当初,年幼的宣帝幸免于巫蛊之祸,丙吉见他无所归依,就把他送到史良娣的哥哥史恭那里,由良娣的母亲贞君抚养。丙吉也是鲁国人,是宣帝的救命恩人,是向霍光建议让宣帝即位的人。韦贤、夏侯胜都曾在宣帝即位时“与谋议”,出了大力。史高则是史恭的长子,因旧恩封侯得官。可见,宣帝喜《谷梁》,确与其好恶有关。宣帝善《谷梁》说,又选刘向等人向江公之子江博士及周庆、丁姓学习《春秋谷梁传》。刘向等都是聪明好学、娴于辞辩的年轻人,二十出头即“以通达能属文辞,与王褒、张子侨等并进对,献赋、颂凡数十篇”,宣帝甚“奇其材”。相比之下,当时持《公羊》义的博士严彭祖等人则略逊一筹,未见有什么口才。刘向等人出色的论辩才能,是《谷梁》学在石渠会议上取胜的一个因素。
史学价值
《谷梁传》起自鲁隐公元年,止于哀公十四年。二传用问答体,逐字或逐层解释《春秋》,是历史文献注释的一种形式。通行的注本,《谷梁传》有晋范宁《春秋谷梁传集解》。
《谷梁传》解释《春秋》的用辞和文法,体现出一种准确、凝炼的文风。例如,《谷梁传》庄公七年,对经文“夏四月辛卯,昔,恒星不见”,有细致的解释,反映了中国史学史上的好传统。在史实记载上,《谷梁传》远不及《左传》丰富,但也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是反映春秋时期社会情况的宝贵史料。其他可与《左传》相补充的史实还有不少,诸如:《谷梁传》僖公二年记虞师晋师灭夏阳,僖公十九年记“梁伯湎于酒,淫于色,心昏,耳目塞”,最后导致梁亡,等等。
《谷梁传》对于史学发展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在历史思想方面产生的影响。《谷梁传》主张“著以传著,疑以传疑”,指出史家应遵从忠实记载史实的原则,并能够将这一原则贯彻到自己的著作之中。如谴责宋襄公拘守成说,“失民”,“以其不教民战,则是弃其师也”等等,体现了上述忠实于历史的原则。
流传情况编辑
《谷梁传》与《左氏传》、《公羊传》一样,都是为解释《春秋》而作的书。据《汉书·艺文志》,在汉以前,解释《春秋》的有五家,除《左传》《公羊》《谷梁》外,还有《邹氏传》和《夹氏传》。到汉初,《邹氏传》因为没有人把它传下来,《夹氏传》又没有文字记载,这两家就失传了。而《公羊》与《谷梁》则用汉时流行的隶书记录成书,称为今文,立于学官,即在中央国立大学设立课程,专门备有博士加以传授。
《谷梁传》在战国时一直是口耳相传的。据唐朝人的说法,最初传授《谷梁传》的,是一个名叫谷梁俶的人,他一名赤,字元始,说是曾受经于孔子的弟子子夏。但据后人考证,《春秋谷梁传》中曾引“谷梁子曰”,竟然自己称引自己;又引“尸子曰”,尸子是战国中期一位思想家,可见唐人说法不一定可靠。书中还有引用公羊子的话并加以辩驳的情况,因此有人认为它成书要较《公羊传》为晚。
同样解释《春秋》,《左传》主要是阐述史事,是一部史书,《谷梁》则与《公羊》体例相同,采取自问自答的方式解说《春秋》的旨意,是阐明儒家思想的一部经书。《公羊》着重阐释《春秋》的微言大义,强调尊王攘夷、大一统的思想,与现实政治配合较密切;《谷梁》则主要以文义阐发《春秋》经文,较为谨慎,认为应该信以传信,疑以传疑,主张贵义而不贵惠,信道而不信邪,成人之美而不成人之恶。因此宋代的《春秋》学家胡安国曾说:“其事莫备于《左氏》,例莫明于《公羊》,义莫精于《谷梁》。”
《谷梁传》与《左传》《公羊》一样,最初与《春秋》也是“别本单行”的。到晋朝范宁作集解,就把经传合为一书。后来唐朝杨士勋又进一步为之作疏,称《春秋谷梁传注疏》,共二十卷。清代也有好几家为《谷梁传》作注。较通行的本子是清代中期阮元的《十三经注疏》。
词条图册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