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y 18, 2021

The Confucianism _ The book of changes _ Kinh Dịch _ The Confucianism _ The book of changes _ 周易 _ 易经 zhou yi _ yi jing _ Kinh Dich

The Confucianism _ The book of changes
 周易
 
易经

The Confucianism _ The book of changes

zhou yi _ yi jing

Kinh Dịch

**********************

 

周易

 

易经

 

**********************

 

周易 

*    周易 - 上经

*    周易 - 下经

*    周易 - 系辞上

*    周易 - 系辞下

*    周易 - 说卦

*    周易 - 序卦

*    周易 - 杂卦




 

The Confucianism _ The book of changes

zhou yi _ yi jing: 64 ancient scripture character indicator  symbols



  

 

**********************

 

周易

 

易经

 

zhou yi _ yi jing: 64 ancient scripture character indicator  symbols

**********************

 

周易 

*    周易 - 上经

*    周易 - 下经

*    周易 - 系辞上

*    周易 - 系辞下

*    周易 - 说卦

*    周易 - 序卦

*    周易 - 杂卦



 

**********************

周易 - 上经

01. 乾(卦一)



(乾下乾上)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威宁。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在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文言》曰:者,善之长也;者,嘉之会也;者,义之和也;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従龙,风従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従其类也。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是天则。

《乾》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之。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02.
坤(卦二) (坤下坤上)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後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初六:履霜,坚冰至。 《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六三,含章,可贞,或従王事,无成有终。

《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従王事,知光大也。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六五,黄裳,元吉。

《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象》曰:龙战于野,共道穷也。 用六,利永贞。

《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其正也,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阴虽有美,之以従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焉。犹未离其类也,故称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03.屯(卦三)



(震下坎上)

《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昧。宜寻建侯而不宁。

《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 《象》曰:虽磐桓,志行正也。以贵下贱,大得民也。

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象》曰:六二之难,乘刚也。十年乃字,反常也。

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象》曰:即鹿无虞,以従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穷也。 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象》曰:求而往,明也。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象》曰:屯其膏,施未光也。

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象》曰:泣血涟如,何可长也。

04.
蒙(卦四)

(坎下艮上)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彖》曰: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象》曰:子克家,刚柔节也。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顺也。 六四,困蒙,吝。

《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 六五,童蒙,吉。

《象》曰:童蒙,顺以巽也。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象》曰:御寇,上下顺也。

05.
需(卦五)



(乾下坎上)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彖》曰:,须也。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需,有孚,光亨,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象》曰:需于郊,不犯难行也。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象》曰:需于沙,衍在中也。虽小有言,以终吉也。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象》曰:需于泥,灾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败也。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象》曰:需于血,顺以听也。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象》曰:酒食贞吉,以中正也。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象》曰:不速之客来,敬之终吉,虽不当位,未大失也。

06.
讼(卦六)

(坎下乾上)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彖》曰: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讼有孚窒惕,中吉,刚来而得中也。终凶,讼不可成也。利见大人,尚中正也。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

《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象》曰:不永所事,讼不可长也。虽小有言,其辩明也。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象》曰:不克讼,归逋窜也。自下讼上,患至掇也。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従王事,无成。

《象》曰:食旧德,従上吉也。

九四,不克讼,复既命渝。安贞吉。

《象》曰:复即命渝,安贞不失也。

九五:讼,元吉。

《象》曰:讼,元吉以中正也。

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

《象》曰:以讼受服,亦不足敬也。

07.
师(卦七)

(坎下坤上)

《师》:贞丈人吉,无咎。

《彖》曰:师,众也。贞,正也。能以众正,可以王矣。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従之,吉又何咎矣。

《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象》曰: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象》曰:在师中吉,承天宠也。王三锡命,怀万邦也。

六三,师或舆尸,凶。

《象》曰:师或舆尸,大无功也。

六四,师左次,无咎。 《象》曰: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象》曰:长子帅师,以中行也。弟子舆尸,使不当也。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08.
比(卦八)

(坤下坎上) 《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不宁方来,后夫凶。

《彖》曰:比,吉也;比,辅也,下顺従也。原筮,元永贞,无咎,以刚中也。不宁方来,上下应也。后夫凶,其道穷也。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

《象》曰:比之初六,有它吉也。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象》曰: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六三,比之匪人。

《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

六四,外比之,贞吉。

《象》曰:外比于贤,以従上也。

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

《象》曰:显比之吉,位正中也。舍逆取顺,失前禽也。邑人不诫,上使中也。 上六,比之无首,凶。

《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终也。

09.
小畜(卦九)



(乾下巽上) 《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彖》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曰小畜。健而巽,刚中而志行,乃亨。密云不雨,尚往也。自我西郊,施未行也。

《象》曰: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初九,复自道,何其咎?吉。 《象》曰:复自道,其义也。

九二,牵复,吉。

《象》曰:牵复在中,亦不自失也。 九三,舆说辐。夫妻反目。

《象》曰: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 六四,有孚,血去,惕出无咎。

《象》曰:有孚惕出,上合志也。

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

《象》曰:有孚挛如,不独富也。

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

《象》曰:既雨既处,德积载也。君子征凶,有所疑也。

10.
履(卦十)



(兑下乾上) 《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彖》曰:,柔履刚也。说而应乎乾,是以履虎尾,不咥人。亨,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

《象》曰:上天下泽,。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

初九,素履往,无咎。

《象》曰:素履之往,独行愿也。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象》曰: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

《象》曰:眇能视,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咥人之凶,位不当也。武人为于大君,志刚也。 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 《象》曰:愬愬终吉。志行也。

九五,夬履,贞厉。

《象》曰:夬履贞厉,位正当也。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象》曰:元吉在上,大有庆也。

11.
泰(卦十一)

(乾下坤上)

《泰》:小往大来,吉,亨。

《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象》曰:无往不复,天地际也。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实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象》曰:城复于隍,其命乱也。

12.
否(卦十二)



(坤下乾上)

《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 《象》曰:天地不交,。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象》曰:拔茅贞吉,志在君也。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象》曰:大人否亨,不乱群也。

六三,包羞。

《象》曰:包羞,位不当也。

九四,有命,无咎,畴离祉。

《象》曰:有命无咎,志行也。

九五,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象》曰:大人之吉,位正当也。 上九,倾否,先否后喜。

《象》曰:否终则倾,何可长也。 13. 同人(卦十三)

(离下乾上)

《同人》: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 《象》曰: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

《象》曰:出门同人,又谁咎也。

六二,同人于宗,吝。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象》曰:伏戎于莽,敌刚也。三岁不兴,安行也。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象》曰:乘其墉,义弗克也。其,则困而反则也。

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师相遇,言相克也。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14. 大有(卦十四)



(乾下离上)

《大有》:元亨。

《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应之,曰大有。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 《象》曰:火在天上,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初九,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

《象》曰:大有初九,无交害也。

九二,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 《象》曰:大车以载,积中不败也。

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 《象》曰: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害也。

九四,匪其彭,无咎。 《象》曰:匪其彭,无咎。明辨晰也。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吉。

《象》曰:厥孚交如,信以发志也。威如之吉,易而无备也。

上九,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象》曰:大有上吉,自天祐也。

15.
谦(卦十五)



(艮下坤上)

《谦》:亨。君子有终。

《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六二,鸣谦,贞吉。

《象》曰:鸣谦贞吉,中心得也。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六四,无不利,捴谦。

《象》曰:无不利,捴谦,不违则也。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象》曰:鸣谦,志未得也。可用行师,征邑国也。

16.
豫(卦十六)

(坤下震上)

《豫》:利建侯行师。

《彖》曰: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豫。豫顺以动,故天地如之,而况建侯行师乎?天地以顺动,故日月不过,而四时不忒。圣人以顺动,则刑罚清而民服,豫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

初六,鸣豫,凶。

《象》曰:初六鸣豫,志穷凶也。

六二,介于石,不终日,贞吉。

《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六三,盱豫,悔,迟有悔。

《象》曰:盱豫不悔,位不当也。

九四,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

《象》曰:由豫大有得,志大行也。

六五,贞疾,恒不死。 《象》曰:六五贞疾,乘刚也。恒不死,中未亡也。

上六,冥豫,成有渝。无咎。

《象》曰:冥豫在上,何可长也?

17.
随(卦十七)

(震下兑上)

《随》:元亨,利贞,无咎。 《彖》曰:随,刚来而下柔,动而说,随。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随时之义大矣哉!

《象》曰:泽中有雷,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初九,官有渝,贞吉,出门交有功。

《象》曰:官有渝,従正吉也。出门交有功,不失也。

六二,系小子,失丈夫。

《象》曰:系小子,弗兼与也。

六三,系丈夫,失小子,随有求,得。利居贞。 《象》曰:系丈夫,志舍下也。

九四,随有获,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象》曰:随有获,其义凶也。有孚在道,明功也。

九五,孚于嘉,吉。

《象》曰:孚于嘉吉,位正中也。 上六,拘系之,乃従维之,王用亨于西山。 《象》曰:拘系之,上穷也。

18.
蛊(卦十八)

(巽下艮上)

《蛊》: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彖》曰:蛊,刚上而柔下,巽而止,蛊。蛊,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终则有始,天行也。 《象》曰:山下有风,蛊。君子以振民育德。

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 《象》曰:干父之蛊,意承考也。

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

《象》曰:干母之蛊,得中道也。

九三,干父之蛊,小有悔,无大咎。

《象》曰:干父之蛊,终无咎也。

六四,裕父之蛊,往见吝。

《象》曰:裕父之蛊,往未得也。

六五,干父之蛊,用誉。 《象》曰:干父用誉,承以德也。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则也。 19. 临(卦十九)

(兑下坤上)

《临》:元亨,利贞。至于八月有凶。

《彖》曰:临,刚浸而长,说而顺,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至于八月有凶,消不久也。

《象》曰:泽上有地,临。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初九,咸临,贞吉。

《象》曰:咸临贞吉,志行正也。

九二,咸临,吉,无不利。

《象》曰:咸临吉无不利,未顺命也。

六三,甘临,无攸利;既忧之,无咎。 《象》曰:甘临,位不当也。既忧之。咎不长也。

六四,至临,无咎。

《象》曰:至临无咎,位当也。

六五,知临,大君之宜,吉。

《象》曰:大君之宜,行中之谓也。

上六,敦临,吉,无咎。 《象》曰:敦临之吉,志在内也。

20.
观(卦二十)



(坤下巽上)

《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

《彖》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象》曰:初六童观小人道也。

六二,窥观,利女贞。 《象》曰:窥观女贞,亦可丑也。 六三,观我生,进退。 《象》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

《象》曰:观我生,观民也。

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

《象》曰:观其生,志未平也。

21.
噬嗑(卦二十一) (震下离上)

《噬嗑》:亨。利用狱。

《彖》曰:颐中有物曰噬嗑。噬嗑而亨,刚柔分,动而明,雷电合而章。柔得中而上行,虽不当位,利用狱也。

《象》曰: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敕法。

初九,屦校灭趾,无咎。

《象》曰:屦校灭趾,不行也。

六二,噬肤灭鼻,无咎。

《象》曰:噬肤灭鼻,乘刚也。

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

《象》曰:遇毒,位不当也。 九四,噬干胏,得金矢。利艰贞,吉。

《象》曰:利艰贞吉,未光也。

六五,噬干肉得黄金。贞厉,无咎。

《象》曰:贞厉无咎,得当也。 上九,何校灭耳,凶。

《象》曰:何校灭耳,聪不明也。

22.
贲(卦二十二)

(离下艮上)

《贲》:亨。小利有攸往。 《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

《象》曰: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六二,贲其须。

《象》曰:贲其须,与上兴也。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 《象》曰: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

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象》曰:六四,当位疑也。匪寇婚媾,终无尤也。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上九,白贲,无咎。

《象》曰:白贲无咎,上得志也。

23.
剥(卦二十三)



(坤下艮上)

《剥》:不利有攸往。

《彖》曰:剥,剥也。柔变刚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顺而止之,观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

《象》曰: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

初六:剥床以足,蔑贞凶。

《象》曰:剥床以足,以灭下也。 六二:剥床以辨,蔑贞凶。

《象》曰:剥床以辨,未有与也。

六三:剥之,无咎。

《象》曰:剥之无咎,失上下也。 六四:剥床以肤,凶。

《象》曰:剥床以肤,切近灾也。

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

《象》曰:以宫人宠,终无尤也。

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

《象》曰:君子得舆,民所载也。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 24. 复(卦二十四) (震下坤上) 《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

《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初九,不远复,无祗悔,元吉。

《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六二,休复,吉。

《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六三,频复,厉,无咎。

《象》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六四,中行独复。

《象》曰:中行独复,以従道也。

六五,敦复,无悔。

《象》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 《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25.
无妄(卦二十五)



(震下乾上)

《无妄》:元亨,利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彖》曰: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动而健,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命也。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无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祐,行矣哉!

《象》曰: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

初九,无妄往,吉。

《象》曰:无妄之往,得志也。

六二,不耕获,不菑畬,则利用攸往。

《象》曰:不耕获,未富也。

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

《象》曰:行人得牛,邑人灾也。 九四,可贞。无咎。

《象》曰:可贞无咎,固有之也。

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

《象》曰:无妄之药,不可试也。

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

《象》曰:无妄之行,穷之灾也。

26.
大畜(卦二十六)



(乾下艮上)

《大畜》: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彖》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刚上而尚贤,能止健,大正也。不家食吉,养贤也。利涉大川,应乎天也。

《象》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贤往行,以畜其德。

初九,有厉,利已。

《象》曰:有厉利已,不犯灾也。

九二,舆说輹。 《象》曰:舆说輹,中无尤也。

九三,良马逐,利艰贞,曰闲舆卫,利有攸往。 《象》曰:利有攸往,上合志也。

六四,童牛之牿,元吉。

《象》曰:六四元吉,有喜也。

六五,豮豕之牙,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庆也。 上九,何天之衢,亨。

《象》曰:何天之衢,道大行也。

27.
颐(卦二十七)

(震下艮上)

《颐》:贞吉。观颐,自求口实。

《彖》曰:颐,贞吉,养正则吉也。观颐,观其所养也。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大矣哉! 《象》曰: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

《象》曰:观我朵颐,亦不足贵也。

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

《象》曰:六二征凶,行失类也。

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

《象》曰:十年勿用,道大悖也。

六四,颠颐,吉。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

《象》曰:颠颐之吉,上施光也。

六五,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

《象》曰:居贞之吉,顺以従上也。

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

《象》曰:由颐厉吉,大有庆也。

28.
大过(卦二十八)



(巽下兑上)

《大过》:栋挠,利有攸往,亨。

《彖》曰:大过,大者过也。栋挠,本末弱也。刚过而中,巽而说,行。利有攸往,乃亨。大过之时大矣哉!

《象》曰: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遯世无闷。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

《象》曰:藉用白茅,柔在下也。

九二,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 《象》曰:老夫女妻,,过以相与也。 九三,栋桡,凶。

《象》曰:栋桡,不可以有辅也。

九四,栋隆,吉。有它,吝。 《象》曰:栋隆之吉,不桡乎下也。

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无咎无誉。 《象》曰:枯杨生华,何可久也。无妇士夫,亦可丑也。

上六,过涉灭顶,凶。无咎。

《象》曰:过涉之凶,不可咎也。

29.
坎(卦二十九)



(坎下坎上)

《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

《彖》曰:习坎,重险也。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维心亨,乃以刚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险之时用大矣哉!

《象》曰:水洊至,习坎。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

初六,习坎,入于坎,窞,凶。

《象》曰:习坎入坎,失道,凶也。

九二,坎有险,求小得。

《象》曰:求小得,未出中也。

六三,来之坎,坎险且枕,入于坎,窞,勿用。

《象》曰:来之坎坎,终无功也。

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

《象》曰:樽酒簋贰,刚柔际也。

九五,坎不盈,祗既平,无咎。 《象》曰:坎不盈,中未大也。 上六,系用徽纆,窴于丛棘,三岁不得,凶。

《象》曰:上六失道,凶三岁也。

30.
离(卦三十)



(离下离上)

《离》:利贞。亨。畜牝牛吉。

《彖》曰: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柔丽乎中正,故,是以畜牝牛吉也。

《象》曰: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初九,履错然,敬之无咎。

《象》曰:履错之敬,以辟咎也。

六二,黄离,元吉。

《象》曰:黄离元吉,得中道也。

九三,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则大耋之嗟,凶。

《象》曰:日昃之离,何可久也?

九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 《象》曰:突如其来如,无所容也。

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

《象》曰:六五之吉,离王公也。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获匪其丑,无咎。 《象》曰:王用出征,以正邦也。

   

 

 

 

 

**********************

周易 - 下经

31. 咸(卦三十一)



(艮下兑上)

咸:亨。利贞。取女吉。

《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象》曰:山上有泽,咸。君子以虚受人。

初六,咸其拇。

《象》曰咸其拇,志在外也。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

《象》曰虽凶居吉,顺不害也。

九三,咸其股,执其随,往吝。

《象》曰:咸其股,亦不处也。志在随人,所执下也。 九四,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従尔思。

《象》曰:贞吉悔亡,未感害也。憧憧往来,未光大也。 九五,咸其脢,无悔。

《象》曰:咸其脢,志末也。

上六,咸其辅颊舌。

《象》曰:咸其辅颊舌,滕口说也。

32.
恒(卦三十二)



(巽下震上)

恒: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

《彖》曰:恒,久也。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恒。恒亨无咎利贞,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象》曰:雷风,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初六,浚恒,贞凶,无攸利。

《《象》曰:浚恒,始求深也。

九二,悔亡。

《象》曰:九二悔亡,能久中也。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 《象》曰:不恒其德,无所容也。

九四,田无禽。

《象》曰:久非其位,安得禽也。

六五,恒其德,贞,妇人吉,夫子凶。

《象》曰:妇人贞吉,従一而终也。夫子制义,従妇凶也。

上六,振恒,凶。 《象》曰:振恒在上,大无功也。

33.
遯(卦三十三)



(艮下乾上)

《遯》:亨。小利贞。 《彖》曰:遯亨,遯而亨也。刚当位而应,与时行也。小利贞,浸而长也。遯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天下有山,遯。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初六,遯尾,厉,勿用有攸往。 《象》曰:遯尾,不往何灾也?

六二,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

《象》曰:执用黄牛,固志也。 九三,系遯,有疾厉,畜臣妾吉。

《象》曰:系遯,有疾惫也。畜臣妾吉,不可大事也。

九四,好遯,君子吉,小人否。

《象》曰:君子好遯,小人否也。

九五,嘉遯,贞吉。 《象》曰:嘉遯贞吉,以正志也。

上九,肥遯,无不利。

《象》曰:肥遯无不利,无所疑也。

34.
大壮(卦三十四)



(乾下震上)

《大壮》:利贞。

《彖》曰:大壮,大者壮也。刚以动,故壮。大壮利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

《象》曰:雷在天上,大壮。君子以非礼弗履。

初九,壮于趾,征凶,有孚。

《象》曰:壮于趾,其孚穷也。

九二,贞吉。

《象》曰:九二贞吉,以中也。

九三,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贞厉。羝羊触藩,羸其角。 《象》曰:小人用壮,君子以罔也。

九四,贞吉,悔亡。藩决不羸,壮于大舆之輹。

《象》曰:藩决不羸,尚往也。

六五,丧羊于易,无悔。

《象》曰:丧羊于易,位不当也。

上六,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艰则吉。 《象》曰:不能退,不能遂,不详也。艰则吉,咎不长也。

35.
晋(卦三十五)

(坤下离上)

《晋》: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

《彖》曰:晋,进也,明出地上。顺而丽乎大明,柔进而上行,是以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也。 《象》曰: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

初六,晋如摧如,贞吉。罔孚,裕无咎。

《象》曰:晋如摧如,独行正也。裕无咎。未受命也。

六二,晋如,愁如,贞吉。受兹介福于,其王母。

《象》曰:受兹介福,以中正也。

六三,众允,悔亡。

《象》曰:众允之志,上行也。

九四,晋如鼫鼠,贞厉。

《象》曰:鼫鼠贞厉,位不当也。

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

《象》曰:失得勿恤,往有庆也。

上九,晋其角,维用伐邑,厉吉,无咎,贞吝。

《象》曰:维用伐邑,道未光也。 36. 明夷(卦三十六)

(离下坤上)

《明夷》:利艰贞。

《彖》曰:明入地中,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象》曰: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莅众用晦而明。

初九,明夷,于飞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象》曰:君子于行,义不食也。 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

《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则也。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象》曰:南狩之志,乃得大也。

六四,入于左腹,获明夷之心,于出门庭。

《象》曰:入于左腹,获心意也。

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

《象》曰:箕子之贞,明不可息也。 上六,不明,晦,初登于天,后入于地。

《象》曰:初登于天,照四国也。后入天地,失则也。

37.
家人(卦三十七)



(离下巽上) 《家人》:利女贞。

《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象》曰: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初九,闲有家,悔亡。

《象》曰:闲有家,志未变也。

六二,无攸遂,在中馈,贞吉。

《象》曰:六二之吉,顺以巽也。 九三,家人嗃々,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

《象》曰:家人嗃々,未失也。妇子嘻嘻,失家节也。

九四,富家,大吉。

《象》曰:富家大吉,顺在位也。 九五,王假有家,勿恤,吉。

《象》曰:王假有家,交相爱也。

上九,有孚威如,终吉。 《象》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谓也。

38.
睽(卦三十八)



(兑下离上)

《睽》:小事吉。 《彖》曰:睽,火动而上,泽动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说而丽乎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小事吉。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睽之时用大矣哉! 《象》曰: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

初九,悔亡。丧马勿逐自复。见恶人无咎。 《象》曰:见恶人,以辟咎也。

九二,遇主于巷,无咎。

《象》曰:遇主于巷,未失道也。

六三,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终。 《象》曰:见舆曳,位不当也。无初有终,遇刚也。

九四,睽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

《象》曰:交孚无咎,志行也。

六五,悔亡。厥宗噬肤,往何咎?

《象》曰:厥宗噬肤,往有庆也。

上九,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

《象》曰:遇雨之吉,群疑亡也。

39.
蹇(卦三十九)



(艮下坎上)

《蹇》:利西南,不利东北。利见大人。贞吉。 《彖》曰:蹇,难也,险在前也。见险而能止,知矣哉!蹇,利西南,往得中也。不利东北,其道穷也。利见大人,往有功也。当位贞吉,以正邦也。蹇之时用大矣哉!

《象》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 初六,往蹇来誉。

《象》曰:往蹇来誉,宜待也。 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象》曰:王臣蹇蹇,终无尤也。

九三,往蹇来反。

《象》曰:往蹇来反,内喜之也。

六四,往蹇来连。

《象》曰:往蹇来连,当位实也。

九五,大蹇朋来。

《象》曰:大蹇朋来,以中节也。

上六,往蹇来硕,吉,利见大人。 《象》曰:往蹇来硕,志在内也。利见大人,以従贵也。

40.
解(卦四十)



(坎下震上)

《解》: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夙吉。

《彖》曰:解,险以动,动而免乎险,解。解,利西南,往得众也。其来复吉,乃得中也。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解之时大矣哉! 《象》曰:雷雨作,解。君子以赦过宥罪。

初六,无咎。

《象》曰:刚柔之际,义无咎也。

九二,田获三狐,得黄矢,贞吉。

《象》曰:九二贞吉,得中道也。

六三,负且乘,致寇至,贞吝。 《象》曰:负且乘,亦可丑也。自我致戎,又谁咎也?

九四,解而拇,朋至斯孚。

《象》曰:解而拇,未当位也。

六五,君子维有解,吉,有孚于小人。

《象》曰:君子有解,小人退也。

上六,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

《象》曰:公用射隼,以解悖也。 41. 损(卦四十一)



(兑下艮上)

《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彖》曰: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损而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应有时。损刚益柔有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初九,已事遄往,无咎。酌损之。

《象》曰:已事遄往,尚合志也。

九二,利贞。征凶,弗损,益之。 《象》曰:九二利贞,中以为志也。

六三,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象》曰:一人行则疑也。

六四,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

《象》曰:损其疾,亦可喜也。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元吉。

《象》曰:六五元吉,自上祐也。

上九,弗损,益之,无咎,贞吉,利有攸往,得臣无家。

《象》曰:弗损,益之,大得志也。

42.
益(卦四十二)



(震下巽上)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彖》曰:,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庆。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动而巽,日进无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象》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初九,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

《象》曰:元吉无咎,下不厚事也。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享于帝,吉。 《象》曰:或益之,自外来也。

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象》曰:益用凶事,固有之也。

六四,中行告公,従,利用为依迁国。 《象》曰:告公従,以益志也。

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象》曰:有孚惠心,勿问之矣。惠我德,大得志也。

上九,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象》曰:莫益之,偏辞也。或击之,自外来也。

43.
夬(卦四十三)



(乾下兑上)

《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彖》曰:,决也,刚决柔也。健而说,决而和。扬于王庭,柔乘五刚也。孚号有厉,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穷也。利有攸往,刚长乃终也。

《象》曰:泽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初九,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

《象》曰:不胜而往,咎也。 九二,惕号,莫夜有戎,勿恤。

《象》曰:有戎勿恤,得中道也。

九三,壮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

《象》曰:君子夬夬,终无咎也。

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 《象》曰:其行次且,位不当也。闻言不信,聪不明也。

九五,苋陆夬夬中行,无咎。 《象》曰:中行无咎,中未光也。

上六,无号,终有凶。 《象》曰:无号之凶,终不可长也。

44.
姤(卦四十四)

(巽下乾上)

《姤》:女壮,勿用取女。 《彖》曰:姤,遇也,柔遇刚也。勿用取女,不可与长也。天地相遇,品物咸章也。刚遇中正,天下大行也。女后)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天下有风,姤。后以施命诰四方。

初六,系于金柅,贞吉。有攸往,见凶,羸豕孚蹢躅。

《象》曰:系于金柅,柔道牵也。

九二,包有鱼,无咎,不利宾。

《象》曰:包有鱼,义不及宾也。

九三,臀无肤,其行次且,厉,无大咎。

《象》曰:其行次且,行未牵也。

九四,包无鱼,起凶。 《象》曰:无鱼之凶,远民也。

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陨自天。

《象》曰:九五含章,中正也。有陨自天,志不舍命也。

上九,女后)其角,吝,无咎。

《象》曰:姤其角,上穷吝也。

45.
萃(卦四十五)



(坤下兑上)

《萃》:亨,王假有庙。利见大人。亨,利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彖》曰:,聚也。顺以说,刚中而应,故聚也。王假有庙,致孝享也。利见大人亨,聚以正也。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顺天命也。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象》曰:泽上于地,萃。君子以除戎器,戒不虞。

初六,有孚不终,乃乱乃萃,若号,一握为笑,勿恤,往无咎。

《象》曰:乃乱乃萃,其志乱也。

六二,引吉,无咎,孚乃利用禴。

《象》曰:引吉无咎,中未变也。

六三,萃如嗟如,无攸利,往无咎,小吝。

《象》曰:往无咎,上巽也。 九四,大吉无咎。

《象》曰:大吉无咎,位不当也。

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贞,悔亡。

《象》曰:萃有位,志未光也。 上六,赍咨涕洟,无咎。

《象》曰:赍咨涕洟,未安上也。 46. 升(卦四十六)



(巽下坤上)

《升》:元亨。用见大人,勿恤。南征吉。

《彖》曰:柔以时升,巽而顺,刚中而应,是以大亨,用见大人勿恤,有庆也。南征吉,志行也。

《象》曰:地中生木,升。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初六,允升,大吉。

《象》曰:允升大吉,上合志也。

九二,孚乃利用禴,无咎。

《象》曰:九二之孚,有喜也。

九三,升虚邑。

《象》曰:升虚邑,无所疑也。

六四,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

《象》曰:王用亨于岐山,顺事也。

六五,贞吉,升阶。 《象》曰:贞吉升阶,大得志也。

上六,冥升,利于不息之贞。

《象》曰:冥升在上,消不富也。

47.
困(卦四十七)



(坎下兑上) 《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

《彖》曰:,刚掩也。险以说,因而不失其所,亨,其唯君子乎。贞大人吉,以刚中也。有言不信,尚口乃穷也。

《象》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初六,臀困于株木,入于幽谷,三岁不觌。

《象》曰:入于幽谷,幽不明也。 九二,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利用享祀。征凶,无咎。

《象》曰:困于酒食,中有庆也。

六三,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象》曰:据于蒺藜,乘刚也。入于其宫,不见其妻,不祥也。

九四,来徐徐,困于金车,吝,有终。

《象》曰:来徐徐,志在下也。虽不当位,有与也。 九五,劓刖,困于赤绂,乃徐有说,利用祭祀。

《象》曰:劓刖,志未得也。乃徐有说,以中直也。利用祭祀,受福也。

上六,困于葛藟,于臲,曰动悔有悔,征吉。

《象》曰:困于葛藟,未当也。动悔有悔,吉行也。

48.
井(卦四十八)

(巽下坎上)

《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

《彖》曰:巽乎水而上水,井。井养而不穷也。改邑不改井,乃以刚中也。汔至,亦未繘井,未有功也。羸其瓶,是以凶也。

《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

初六,井泥不食。旧井无禽。

《象》曰:井泥不食,下也。占井无禽,时舍也。

九二,井谷射鲋,瓮敝漏。

《象》曰:井谷射鲋,无与也。

九三,井渫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

《象》曰:井渫不食,行恻也。求王明,受福也。

六四,井甃,无咎。

《象》曰:井甃无咎,修井也。

九五,井洌,寒泉食。 《象》曰:寒泉之食,中正也。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象》曰:元吉,大成也。

49.
革(卦四十九)



(离下兑上) 《革》:已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已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说,大亨以正。革而当,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

《象》曰: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历明时。 初九,巩用黄牛之革。

《象》曰:巩用黄牛,不可以有为也。

六二,巳日乃革之,征吉,无咎。 《象》曰:巳日革之,行有嘉也。

九三,征凶。贞厉。革言三就,有孚。

《象》曰:革言三就,又何之矣。

九四,悔亡。有孚改命,吉。

《象》曰:改命之吉,信志也。

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

《象》曰:大人虎变,其文炳也。

上六,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

《象》曰: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顺以従君也。

50.
鼎(卦五十)



(巽下离上)

《鼎》:元吉,亨。 《彖》曰:鼎,象也。以木巽火,亨饪也。圣人亨以享上帝,而大亨以养圣贤。巽而耳目聪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元亨。

《象》曰:木上有火,鼎。君子以正位凝命。 初六,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

《象》曰:鼎颠趾,未悖也。利出否,以従贵也。

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

《象》曰:鼎有实,慎所之也。我仇有疾,终无尤也。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

《象》曰:鼎耳革,失其义也。 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

《象》曰:覆公餗,信如何也。

六五,鼎黄耳金铉,利贞。

《象》曰:鼎黄耳,中以为实也。

上九,鼎玉铉,大吉,无不利。

《象》曰:玉铉在上,刚柔节也。

51.
震(卦五十一)

(震下震上)

《震》:亨。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彖》曰:震,亨。震来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震惊百里,惊远而惧迩也。不丧匕鬯,出可以守宗庙社稷,以为祭主也。

《象》曰:洊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

初九,震来虩虩,后笑言哑哑,吉。 《象》曰:震来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

六二,震来厉,亿丧贝,跻于九陵,勿逐,七日得。

《象》曰:震来厉,乘刚也。

六三,震苏苏,震行无眚。

《象》曰:震苏苏,位不当也。

九四,震遂泥。

《象》曰:震遂泥,未光也。 六五,震往来,厉,意无丧,有事。

《象》曰:震往来厉,危行也。其事在中,大无丧也。

上六,震索索,视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无咎。婚媾有言。

《象》曰:震索索,中未得也。虽凶无咎,畏邻戒也。 52. 艮(卦五十二)



(艮下艮上) 《艮》: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彖》曰: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敌应,不相与也。是以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也。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

《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 《象》曰:不拯其随,未退听也。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厉,熏心。 《象》曰:艮其限,危熏心也。

六四,艮其身,无咎。

《象》曰:艮其身,止诸躬也。

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 《象》曰:艮其辅,以中正也。

上九,敦艮,吉。

《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终也。

53.
渐(卦五十三)



(艮下巽上)

《渐》:女归吉,利贞。

《彖》曰:渐之进也,女归吉也。进得位,往有功也。进以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刚得中也。止而巽,动不穷也。

《象》曰: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

初六,鸿渐于干。小子厉,有言,无咎。

《象》曰:小子之厉,义无咎也。

六二,鸿渐于磐,饮食衎衎,吉。 《象》曰:饮食衎衎,不素饱也。

九三,鸿渐于陆。夫征不复,妇孕不育,凶。利御寇。

《象》曰:夫征不复,离群丑也。妇孕不育,失其道也。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六四,鸿渐于木,或得其桷,无咎。 《象》曰:或得其桷,顺以巽也。

九五,鸿渐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胜,吉。 《象》曰:终莫之胜吉,得所愿也。

上九,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吉。 《象》曰:其羽可用为仪,吉,不可乱也。 54. 归妹(卦五十四)

(兑下震上)

《归妹》:征凶,无攸利。

《彖》曰:归妹,天地之大义也。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归妹,人之终始也。说以动,所归妹也。征凶,位不当也。无攸利,柔乘刚也。 《象》曰:泽上有雷,归妹。君子以永终知敝。 初九,归妹以娣。跛能履,征吉。

《象》曰:归妹以娣,以恒也。跛能履吉,相承也。

九二,眇能视,利幽人之贞。

《象》曰:利幽人之贞,未变常也。 六三,归妹以须,反归以娣。 《象》曰:归妹以须,未当也。

九四,归妹愆期,迟归有时。

象曰:愆期之志,有待而行也。

六五,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几望,吉。

《象》曰:帝乙归妹,不如其娣之袂良也。其位在中,以贵行也。

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无攸利。

《象》曰:上六无实,承虚筐也。

55.
丰(卦五十五)



(离下震上)

《丰》: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

《彖》曰:丰,大也。明以动,故丰。王假之,尚大也。勿忧宜日中,宜照天下也。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象》曰:雷电皆至,丰。君子以折狱致刑。

初九,遇其配主,虽旬无咎,往有尚。 《象》曰:虽旬无咎,过旬灾也。

六二,丰其蔀,日中见斗。往得疑疾,有孚发若,吉。

《象》曰:有孚发若,信以发志也。

九三,丰其沛,日中见沫,折其右肱,无咎。

《象》曰:丰其沛,不可大事也。折其右肱,终不可用也。

九四,丰其蔀,日中见斗,遇其夷主,吉。

《象》曰:丰其蔀,位不当也。日中见斗,幽不明也。遇其夷主,吉行也。 六五,来章有庆誉,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庆也。

上六,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阒其无人,三岁不觌,凶。

《象》曰:丰其屋,天际翔也。窥其户,阒其无人,自藏也。

56.
旅(卦五十六)

(艮下离上)

《旅》:小亨。旅贞吉。

《彖》曰:旅小亨,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止而丽乎明,是以小亨旅贞吉也。旅之时义大矣哉!

《象》曰: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 初六,旅琐琐,斯其所取灾。

《象》曰:旅琐琐,志穷灾也。

六二,旅即次,怀其资,得童仆,贞。

《象》曰:得童仆贞,终无尤也。

九三,旅焚其次,丧其童仆,贞厉。 《象》曰:旅焚其次,亦以伤矣。以旅与下,其义丧也。

九四,旅于处,得其资斧,我心不快。

《象》曰:旅于处,未得位也。得其资斧,心未快也。 六五,射雉,一矢亡,终以誉命。

《象》曰:终以誉命,上逮也。 上九,鸟焚其巢,旅人先笑后号咷。丧牛于易,凶。

《象》曰:以旅在上,其义焚也。丧牛于易,终莫之闻也。

57.
巽(卦五十七)

(巽下巽上)

《巽》: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彖》曰:重巽以申命。刚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顺乎刚,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 《象》曰: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初六,进退,利武人之贞。

《象》曰:进退,志疑也。利武人之贞,志治也。 九二,巽在床下,用史巫纷若,吉,无咎。

《象》曰:纷若之吉,得中也。

九三,频巽,吝。

《象》曰:频巽之吝,志穷也。

六四,悔亡,田获三品。

《象》曰:田获三品,有功也。

九五,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

《象》曰:九五之吉,位正中也。

上九,巽在床下,丧其资斧,贞凶。

《象》曰:巽在床下,上穷也。丧其资斧,正乎凶也。 58. 兑(卦五十八)



(兑下兑上)

《兑》:亨。利贞。 《彖》曰:兑,说也。刚中而柔外,说以利贞,是以顺乎天而应乎人。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说之大,民劝矣哉!

《象》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

初九,和兑,吉。

《象》曰:和兑之吉,行未疑也。

九二,孚兑,吉,悔亡。 《象》曰:孚兑之吉,信志也。 六三,来兑,凶。 《象》曰:来兑之凶,位不当也。 九四,商兑未宁,介疾有喜。 《象》曰:九四之喜,有庆也。

九五,孚于剥,有厉。

《象》曰:孚于剥,位正当也。

上六,引兑。

《象》曰:上六引兑,未光也。

59.
涣(卦五十九)

(坎下巽上) 《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 《彖》曰:涣,亨,刚来而不穷,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假有庙,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

《象》曰: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

初六,用拯马壮,吉。 《象》曰:初六之吉顺也。

九二,涣奔其机,悔亡。

《象》曰:涣奔其机,得愿也。

六三,涣其躬,无悔。 《象》曰:涣其躬,志在外也。

六四,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

《象》曰:涣其群元吉,光大也。 九五,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

《象》曰:王居无咎,正位也。

上九,涣其血,去逖出,无咎。 《象》曰:涣其血,远害也。 60. 节(卦六十)



(兑下坎上) 《节》:亨。苦节,不可贞。

《彖》曰:节亨。刚柔分而刚得中。苦节不可贞,其道穷也。说以行险,当位以节,中正以通。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象》曰: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初九,不出户庭,无咎。

《象》曰:不出户庭,知通塞也。 九二,不出门庭,凶。

《象》曰:不出门庭凶,失时极也。

六三,不节若,则嗟若,无咎。

《象》曰:不节之嗟,又谁咎也。 六四,安节。亨。 《象》曰:安节之亨,承上道也。 九五,甘节,吉,往有尚。

《象》曰:甘节之吉,居位中也。

上六,苦节,贞凶,悔亡。

《象》曰:苦节贞凶,其道穷也。

61.
中孚(卦六十一)

(兑下巽上) 《中孚》: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

《彖》曰:中孚,柔在内而刚得中,说而巽,孚乃化邦也。豚鱼吉,信及豚鱼也。利涉大川,乘木舟虚也。中孚以利贞,乃应乎天也。

《象》曰:泽上有风,中孚。君子以议狱缓死。

初九,虞吉,有它不燕。 《象》曰:初九虞吉,志未变也。 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象》曰:其子和之,中心愿也。

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象》曰:或鼓或罢,位不当也。

六四,月几望,马匹亡,无咎。

《象》曰:马匹亡,绝类上也。

九五,有孚挛如,无咎。 《象》曰:有孚挛如,位正当也。

上九,翰音登于天,贞凶。

《象》曰:翰音登于天,何可长也? 62. 小过(卦六十二)



(艮下震上)

《小过》:亨。利贞。可小事,不可大事。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

《彖》曰:小过,小者过而亨也。过以利贞,与时行也。柔得中,是以小事吉也。刚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也。有飞鸟之象焉,飞鸟遗之音,不宜上,宜下,大吉,上逆而下顺也。

《象》曰:山上有雷,小过。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

初六,飞鸟以凶。

《象》曰:飞鸟以凶,不可如何也。

六二,过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无咎。

《象》曰:不及其君,臣不可过也。

九三,弗过防之,従或戕之,凶。

《象》曰:従或戕之,凶如何也?

九四,无咎。弗过遇之,往厉必戒,勿用永贞。

《象》曰:弗过遇之,位不当也。往厉必戒,终不可长也。

六五,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公弋取彼在穴。

《象》曰:密云不雨,已上也。

上六,弗遇过之,飞鸟离之,凶,是谓灾眚。

《象》曰:弗遇过之,已亢也。

63.
既济(卦六十三)

(离下坎上)

《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 《彖》曰:既济,亨,小者亨也。利贞。刚柔正而位当也。初吉,柔得中也。终止则乱,其道穷也。

《象》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初九,曳其轮,濡其尾,无咎。 《象》曰:曳其轮,义无咎也。

六二,妇丧其茀,勿逐,七日得。

《象》曰:七日得,以中道也。

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象》曰:三年克之,惫也。

六四,繻有衣袽,终日戒。

《象》曰:终日戒,有所疑也。

九五,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

《象》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时也。实受其福,吉大来也。

上六,濡其首,厉。

《象》曰:濡其首厉,何可久也?

64.
未济(卦六十四)



(坎下离上) 《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

《彖》曰:未济,亨,柔得中也。小狐汔济,未出中也。濡其尾,无攸利,不续终也。虽不当位,刚柔应也。

《象》曰: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初六,濡其尾,吝。 《象》曰:濡其尾,亦不知极也。 九二,曳其轮,贞吉。

《象》曰:九二贞吉,中以行正也。

六三,未济,征凶。利涉大川。

《象》曰:未济征凶,位不当也。

九四,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 《象》曰:贞吉悔亡,志行也。

六五,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

《象》曰:君子之光,其辉吉也。 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

《象》曰:饮酒濡首,亦不知节也。

 

 

 

**********************

周易 - 系辞上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従;易知则有亲,易従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者也。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辩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亢龙有悔。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祐神矣。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于此哉!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是故《易》有大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易》曰: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子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乾坤,其《易》之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

 

周易 - 系辞下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焉;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确然示人简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断木为杵,掘地为臼,杵臼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耦。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易》曰憧憧往来,朋従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易》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耶!

《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

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不诫,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履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灭耳,凶。’”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少而任重,鲜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

子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易》曰:不远复,无祗悔,元吉。’”

天地絪温,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耶?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与故。无有师保,如临父母。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若夫杂物撰德,辩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耶?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耶?当文王与纣之事耶?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来。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

 

周易 - 说卦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絜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动万物者莫疾乎雷,挠万物者莫疾乎风,躁万物者莫乎火,说万物者莫说乎泽,润万物者莫润乎水,终万物始万物者莫盛乎艮。故水火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

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

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

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

乾为天,为圆,为君,为父,为玉,为金,为寒,为冰,为大赤,为良马,为老马,为瘠马,为驳马,为木果。

坤为地,为母,为布,为釜,为吝啬,为均,为子母牛,为大舆,为文,为众,为柄,其于地也为黑。

震为雷,为龙,为玄黄,为旉,为大途,为长子,为决躁,为苍筤竹,为萑苇。其于马也,为善鸣,为足,为作足,为的颡。其于稼也,为反生。其究为健,为蕃鲜。

巽为木,为风,为长女,为绳直,为工,为白,为长,为高,为进退,为不果,为臭。其于人也,为寡发,为广颡,为多白眼,为近利市三倍,其究为躁卦。

坎为水,为沟渎,为隐伏,为矫輮,为弓轮。其于人也,为加忧,为心病,为耳痛,为血卦,为赤。其于马也,为美脊,为亟心,为下首,为薄蹄,为曳。其于舆也,为多眚,为通,为月,为盗。其于木也,为坚多心。

离为火,为日,为电,为中女,为甲胄,为戈兵。其于人也,为大腹。为乾卦,为鳖,为蟹,为蠃,为蚌,为龟。其于木也,为科上槁。

艮为山,为径路,为小石,为门阙,为果蓏,为阍寺,为指,为狗,为鼠,为黔喙之属。其于木也,为坚多节。

兑为泽,为少女,为巫,为口舌,为毁折,为附决。其于地也,为刚卤。为妾,为羊。

 

 

 

**********************

周易 - 序卦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履者,礼也。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以《豫》。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随》。以喜随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蛊》。蛊者,事也。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临》。临者,大也。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可观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贲》。贲者,饰也。致饰然后亨则尽矣,故受之以《剥》。剥者,剥也。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复则不妄矣,故受之以《无妄》。有无妄,物然后可畜,故受之以《大畜》。物畜然后可养,故受之以《颐》。颐者,养也。不养则不可动,故受之以《大过》。物不可以终过,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陷必有所丽,故受之以《离》。离者,丽也。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遯》。遯者,退也。物不可以终遯,故受之以《大壮》。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晋》。晋者,进也。进必有所伤,故受之以《明夷》。夷者,伤也。伤于外者必反于家,故受之以《家人》。家道穷必乖,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乖必有难,故受之以《蹇》。蹇者,难也。物不可以终难,故受之以《解》。解者,缓也。缓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损》。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以《夬》。夬者,决也。决必有遇,故受之以《姤》。姤者,遇也。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谓之升,故受之以《升》。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井道不可不革,故受之以《革》。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震者,动也。物不可以终动,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终止,故受之以《渐》。渐者,进也。进必有所归,故受之以《归妹》。得其所归者必大,故受之以《丰》。丰者,大也。穷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旅而无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入而后说之,故受之以《兑》。兑者,说也。说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涣》。涣者,离也。物不可以终离,故受之以《节》。节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过》。有过物者必济,故受之以《既济》。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

 

 

 

**********************

周易 - 杂卦

《乾》刚《坤》柔,《比》乐《师》忧;《临》《观》之义,或与或求。《屯》见而不失其居。《蒙》杂而著。《震》,起也。《艮》,止也。《损》、《益》盛衰之始也。《大畜》,时也。《无妄》,灾也。《萃》聚而《升》不来也。《谦》轻而《豫》怠也。《噬嗑》,食也。《贲》,无色也。《兑》见而《巽》伏也。《随》无故也。《蛊》则饬也。《剥》,烂也。《复》,反也。《晋》,昼也。《明夷》,诛也。《井》通而《困》相遇也。《咸》速也。《恒》,久也。《涣》,离也。《节》,止也。《解》,缓也。《蹇》,难也。《睽》,外也。《家人》,内也。《否》、《泰》反其类也。《大壮》则止,《遯》则退也。《大有》,众也。《同人》,亲也。《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小过》,过也。《中孚》,信也。《丰》,多故也。亲寡《旅》也。《离》上而《坎》下也。《小畜》,寡也。《履》,不处也。《需》,不进也。《讼》,不亲也。《大过》,颠也。《姤》,遇也,柔遇刚也。《渐》,女归待男行也。《颐》,养正也。《既济》,定也。《归妹》,女之终也。《未济》,男之穷也。《夬》,决也,刚决柔也。君子道长,小人道忧也。

   

 

 

 

 

**********************

**********************

**********************

**********************

**********************

 

 

----------------------

 

 

周易

编辑 讨论25 上传视频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1]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2]  

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自孔子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儒门之外,有两支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一为旧势力仍存在的筮术易;另一为老子的道家易,易学开始分为三支。  [3]  

《四库全书总目》将易学历史的源流变迁,分为两派六宗。两派,就是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六宗,一为占卜宗,二为禨祥宗,三为造化宗,四为老庄宗,五为儒理宗,六为史事宗。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2]  

《易经》为群经之首,设教之书。  [4]  

作品名称周易外文名 The Book of Changes 作品别名易经作    者姬昌创作年代西周内    容《经》,《传》价    值大道之源,群经之首,设教之书

目录

1 历史

成书背景

成书时间

周易作者

名称由来

2 周易内容

内容解说

周易古经

周易卦序

爻及含义

周易大传

周易演变

3 学术研究

性质

编次

历代研究

4 主要思想

哲学思想

法治思想

经济思想

5 后世影响

6 历史评价

总评

中国评价

国际评价

历史编辑

成书背景

中国早期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先民们对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人自身的生理现象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因而产生了对神的崇拜,认为在事物背后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的存在,支配着世间一切。当人们屡遭天灾人祸,就萌发出借助神意预知突如其来的横祸和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的欲望,以达到趋利避害。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种种沟通人神的预测方法,其中最能体现神意的《周易》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  [5]  

成书时间

成于西周

顾颉刚关于《周易》卦爻辞制作年代的考证结论,认为周初作。李学勤也认为顾颉刚此文推定经文卦爻辞著作年代当在西周初叶’”为学者所遵信,可以说基本确定了《周易》卦爻辞年代的范围,是极有贡献的  [6]  

成于战国

大多学者认为《易传》成书于战国。易传的成书问题,自欧阳修《易童子问》与苏轼之后,数百年来已经罕有人再信是孔子所做了,钱穆、顾颉刚、冯友兰、郭沫若、李镜池等等海内外的学者名家均断定司马迁《史记》的说法不足信。其称易传为孔子所做,若非司马迁之误,就必是汉儒刘歆所伪窜。根据《易传》的内容来看,应是在孟子、荀子的性命天道之学出现以后的作品,有明显的黄老道家与阴阳家色彩。  [7]  

成于西汉

顾颉刚根据箕子和康侯两条卦爻辞,指出《周易》卦爻辞为文王所作的传统说法不可信  [8] 顾颉刚继《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之后作《论易系辞传中观象制器的故事》,是对其所说《周易》卦爻辞所无的观象制器故事的专门考论,意在证明《系辞传》观象制器章讲到古史帝系人物的话是西汉后期人的说法。  [9]  

关于《系辞传》与《世本》的关系,胡适指出,《世本》所据传说,必有一部分是很古的,但《世本》是很晚的书,《系辞》不会在其后”  [10]   《世本》不采《系辞》,也许是因为《系辞》所说制作器物太略了,不够过瘾。《系辞》那一章所说,只重在制器尚象,并不重在假造古帝王之名。若其时已有苍颉沮诵作书契之传说,又何必不引用而仅泛称后世圣人呢?  [11]   ”郭店战国简本《老子》的面世,证明胡适对顾颉刚的批评是正确的。

周易作者

《汉书·艺文志》在描述《周易》的成书过程时,称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三圣,即伏羲,文王和孔子。

否定孔子作《易经》的大学问家很多,如欧阳修、龚自珍。当代学者钱玄同精心考据后认为孔丘无删或制作六经之事。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断言:谁为作者殊难确指,归功一圣亦凭臆之说。清儒家学者几乎一边倒认为孔子以前不得有经,康有为则认为:六经皆孔子所作

根据现代学界研究,一般认为,《周易》(64卦及卦爻辞)为周初周人所作,重卦出自文王之手,卦爻辞为周公所作。  [12]  

名称由来

马王堆帛书

马王堆帛书

《周易》又称《易经》,分为经部和传部,经部之原名就为《周易》,是对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义的揭示和相应吉凶的判断,而传部含《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七种十篇,称之为十翼,是孔门弟子对《周易》经文的注解和对筮占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论述。  [5]  

周易一词的解释,众说纷纭,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二种:一种认为《周易》是周代占筮之书;一种认为《周易》是讲变化的书,英文中 TheBookofChanges 的译文就是取此义。

春秋时,就有《周易》提法,在《春秋左传》这部史书当中,多次提到周易,但从当时人们运用的《周易》看,只包括六十四卦的卦画(符号)卦爻辞。

战国时,以解释《周易》为宗旨的《易传》成书。《周易》和《易传》并称为《易》,如《庄子》所谓易以道阴阳、《荀子》所谓善为易者不占包含了《易传》。

西汉以降,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采纳了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效仿先秦与汉景帝把道家黄帝与老子的著作称经的做法,也把孔子儒家的著作称为。《周易》和《易传》被称为《易经》,或直接称为《易》。自此以后,《周易》、《易经》、《易》混合使用,有称《周易》,有称《易经》,有称《易》,其实含义一致,均指六十四卦及《易传》,一直沿用至今,仍然没有严格区分。有的学者为了区分《周易》经传之不同,称六十四卦及卦爻辞为《周易古经》,称注释《周易古经》的十篇著作(易传)为《周易大传》。  [5]  

之涵义

具体地说,字,有二义:

:指周普、普遍,即易道广大,无所不包。东汉郑玄《易论》,认为周普的意思,即无所不备,周而复始。  [13]  

:指代号,即周朝,古代常称周朝的书为周书,如《周礼》、《周语》等。唐代孔颖达《周易正义》认为是指岐阳地名,是周朝的代称。也有人认为《易经》流行于周朝故称《周易》,亦有人依据《史记》的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认同《易经》因周文王得名。  [13]  

之涵义

易由蜥蜴而得名,为一象形字,此说出自许慎《说文解字》;而蜥蜴能够变色,俗称变色龙,所以的变易义,为蜥蜴的引申义。  [14]  

理解西周之,理当以西周礼乐制度的变革为条件。

字演变

字演变

日月为易,象征阴阳。从文字学看,字的构成是上为

日出为易。的本义。

易是占卜之名。

变易、变化的意思,指天下万物是常变的,故此《周易》是教导人面对变易的书。

交易,亦即阴消阳长、阳长阴消的相互变化。如一般太极图所示。有说的甲骨文为象征将一器皿水(或酒)倒入另一器皿之中,以示变换、交易。

即是,恒常的真理,即使事物随着时空变幻,恒常的道不变。《系辞传》:生生之谓易

指古代卜筮之书的代名词。《周礼》太卜的记载中,有《连山》、《归藏》、《周易》三部筮书称为三易,故易是筮书专有名词。  [15]  

东汉郑玄的著作《易论》认为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这句话总括了易的三种意思:简易变易恒常不变。即是说宇宙的事物存在状能的是:

1.顺乎自然的,表现出易和简两种性质;

2.时时在变易之中;

3.又保持一种恒常。

日月的运行表现出一种非人为的自然,这是简易;其位置、形状却又时时变化,这是变易;然而总是东方出、西方落这是不易  [5]  

周易内容编辑

内容解说

卦爻

卦爻

《易经》由本文的和解说的构成。由六十四个用象征符号(即卦画)的卦组成,每卦的内容包括卦画、卦名、卦辞、爻题、爻辞组成。

一:爻,卦画的基本单位为,爻分奇画与偶画,奇画由一条长的横线而成“—”,俗称阳爻;偶画是以两条断开的横线而成“--”,俗称阴爻。每一卦从最底层数起,总共有六爻,六爻以不同的奇画偶画配搭,形成八八六十四种不同的组合。按易天地人三才观,初、二爻代表地,奇画为刚偶画为柔,三、四爻代表人,奇画为义偶画为仁,五、上爻代表天,奇画为阳偶画为阴。所以用阳爻”“阴爻称谓奇画与偶画,是泛阴阳论的表现。  [5]  

二:卦画(卦的符号),即由六条“—”“--”奇偶画爻组成。

三:卦名,顾名思义即前面卦画之名,如”“”“既济等。

四:卦辞,在卦名后,对六爻的综合总结,如元亨利贞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等。

五:爻题,即爻位名称,表示某一爻在六爻中的具体位置及奇偶画性质,六爻卦位自下而上数起,分别为初(即一)、二、三、四、五、上(即六)。“—”为九,“--”为六。如初六”“九三”“六五”“上九等。

六:爻辞,指单条爻的说明、描述文辞,一卦有六爻,故共有六条爻辞,如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同一卦六条爻辞间相对独立、相对静止但又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表示不同时间、阶段事物的发展状态,以构成完整的发展、发生过程即全卦六爻整体内容总结卦辞。

七:上卦与下卦和内卦与外卦,因六十四卦最初由三爻八经卦重之演变而成:八卦成列,像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所以六爻卦亦可以分解为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四、五、上为(上卦)或外卦,初、二、三为下卦内卦。如卦,上,内卦为下,内  [5]  

周易古经

一:古经分篇

《周易》古经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三十卦,下篇三十四卦,共六十四卦,每一卦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

二:卦的构成

1.卦符构成

《周易》每一卦有六爻,即六个符号组成,六个符号由两部分组成,即上卦和下卦,上卦和下卦分别取八卦中的某一卦。何为八卦?八卦指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5]  

为了记住这八卦的符号,古人总结了顺口溜:

乾三连,坤六断。

震仰盂,艮覆碗。

离中虚,坎中满。

兑上缺,巽下断。

八卦符号两两相重,构成了《周易》六十四卦卦画,8×8=64。为了区分八卦之卦和六十四卦之卦,古人称八卦为经卦。称六十四卦为别卦。因此,任意两个经卦相重叠可以得一别卦。六十四卦是由八经卦相重而成。故从卦画看,一别卦由两经卦组成:居下部分称内卦(又称下体),另一部称外卦(又称上体)。

由于八卦相重成六十四卦,故往往用八卦卦象称呼六十四别卦。八卦最基本的象是八种自然物:

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艮为山、兑为泽、坎为水、离为火。  [5]  

为了记住六十四卦卦象,以两个经卦卦象称呼一别卦。如天地否即看成由天地组成的卦画称为否卦。天山遁可看成由天山组成的卦画可称为遁卦。  [16]  

2.《周易》每一卦的组成

《周易》中每一卦除了卦画(符号)外,还有卦名、卦爻辞,按照先后次序,《周易》每一卦有四部分组成。

卦画(卦的符号),即六条符号组成,如坤。  [5]  

卦名,所在卦画后面的叫卦名,如乾,乾就是卦名,卦名是对卦画最简要的说明,它是这个卦的主题。

卦辞,在卦名后面有一段文字,这段文字叫卦辞,卦辞是对一卦六爻总的说明。

爻辞,一卦共六爻,即由六个符号组成,每爻都有一个意思,表达这个意思的文辞叫做爻辞。一卦有六爻,故共有六条爻辞。在卦辞下,六条爻辞有作为爻题,阳爻称九,阴爻称六。一卦六爻自下而上,若为阳爻依次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若为阴爻依次为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  [17]  

3.卦爻辞的结构

《周易》卦爻辞,一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取象,说明事理;另一部分是断语。

所谓取象,就是叙述一件事,或描述某一自然现象,以此说明一个道理。所谓断语,就是下结论,多用吉、凶、悔、吝等辞。《周易》卦爻辞之所以要由两部分组成,原因就是为了占问。在占问时,遇到某一卦或某一卦中的某一爻,先看卦爻辞取象部分,表示占问者处境,然后看判断结果。

卦爻辞两部分是一种因果关系,有其前因必有其后果,但是这种因果性不具有客观性、普遍性,也就是说从其前因中推不出其后果,而且有许多事是偶然发生的,不具有普遍性,而《周易》作者将这些不具有真实性,不带有普遍性的东西加以整理,作为《周易》的卦爻辞。以隐语形式普遍应用于占卜之中来预测未来。  [5]  

《周易》卦爻辞并不是每一条都是有两部分组成,情况比较复杂,有时没有取象部分,直接下断语。如《恒》九二悔亡。或者没有断语,如《大畜》九二舆说輹(车子与车轴脱节,指车子坏了)。也有的断语很长,如《坤》利牝马之贞(此占适合乘雌马)。

《周易》卦爻辞断语常用辞及含义:

吉(善,福祥)

利(顺利,适合)

吝(很难)

厉(危险)

悔(悔恨,穷困)

咎(灾患)

凶(祸殃,大的灾难)  [5]  

周易卦序

一:卦序指六十四卦排列的顺序。  [18]  

《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有着内在的根据,按照古人说法,这种排列反映了世界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以乾坤为首,象征着世界万物开始于天地阴阳,乾为阳,为天;坤为阴,为地。乾坤之后为屯、蒙,屯、蒙,象征着事物刚刚开始,处于蒙味时期。……上经终于坎、离,坎为月,离为日,有光明之义,象征万物万事活生生地呈现出来。  [5]  

下经以咸恒为始,象征天地生成万物之后,出现人、家庭、社会,咸为交感之义。指男女交感,进行婚配。恒,恒久,指夫妇白头到老。社会形成以后,充满矛盾,一直到最后为既济、未济。既济,指成功,完成。未济表示事物发展无穷无尽,没有终止。《周易》作者力图使《周易》六十四卦排列符合世界进化过程。

但是这种排列并不是唯一的。1973年在湖南长沙市东郊的马王堆汉墓中发现了写在帛上的《易经》叫帛书《易经》,帛书《易经》排列完全不同于今本《周易》,它是按照八卦相重的原则,把《周易》六十四卦分成八组,叫八宫,六十四卦分属于八宫。

二:六十四卦卦画排列的特点

唐人孔颖达曾用二二相偶,非覆即变来概括六十四卦卦画排列的特点。

所谓二二相偶,是指《周易》六十四卦两两为对,共三十二对,如乾坤为一对,屯蒙为一对,按顺序依次为对。所谓非覆即变,是指《周易》三十二对每一对的卦画不是颠倒,就是相反。覆,颠倒;变,相反,如(屯)倒置为(蒙),(需)倒置为(讼),这是覆。(乾)与(坤)相反,乾六爻全为阳爻,坤六爻全为阴爻,(颐)与(大过)相反,颐上下为阳爻中间四爻为阴爻,大过上下为阴爻,而中间四爻为阳爻,二者卦画完全相反,这就是变。

《周易》六十四卦三十二对,有二十八对为,有四对为,即除了乾坤、颐大过、坎离、中孚小过变卦外,其它与对皆为覆卦。  [5]  

爻及含义

一:爻含有三才之道。

八卦由三画组成,如乾坤三画象征着天地人,天地人即三才,其中下爻代表地,中爻代表人,上爻代表天。六十四卦由八卦相重而成,故六十四卦中也含有三才之道。一卦六爻,初二爻为地,三四爻为人,五上爻为天。

二:爻所处位置代表事物不同阶段

初爻:代表事物开始;二爻:代表事物崭露头角;三爻:代表事物大成;四爻:代表事物进入更高层次;五爻:代表事物成功;上爻:代表事物终极。乾卦比较典型。  [19]  

三:爻所处位置代表人的身体不同的部分

初爻:代表脚趾(因脚趾在最下);二爻:代表小腿;三爻:代表腰(三爻居中,腰也居中)四爻:代表上身;五爻:代表脸;上爻:头。咸卦、艮卦比较典型。  [20]  

四:爻所处的位置代表社会不同等级

按照汉人对《周易》的注释,情况如下:初爻在下,代表民;二爻居中,代表君子、卿大夫;三爻在二爻之上,代表诸侯;四爻近五,为近臣;五爻在上居中,为天子;上爻在最上,为宗庙(或太上皇)。

五:爻所处的位置代表不同性质事类

一般说来,二爻五爻居中,以示行中之道(即不偏不倚,不过无不及,古人称为大德),故多荣誉,多有功绩。也就是说,《周易》二五两爻辞多是吉利的。三爻居内卦之上,过中。故多凶险。四爻近五爻,五爻为天子,故近天子之人,多恐惧,即所谓伴君如伴虎。初爻代表事未成,上爻以示事已过。  [5]  

六:爻位

爻所居的位置叫爻位。爻位有一定的规律:初为阳位,二为阴位,三为阳位,四为阴位,五为阳位,上为阴位,即奇为阳位,偶为阴位,初、三、五为阳位,二、四、上为阴位。在《周易》中,阴阳位与阴阳爻并非一一对应,即阴爻并非居阴位,阳爻亦并非居阳位。而多为阴阳杂居,如阳居阴位,阴居阳位,故《周易》中有当位、不当位(或得位、失位)问题。一般说来,阳居阳位,阴居阴位为当位。阳居阴位,阴居阳位为失位。在《周易》六十四卦中,全当位者为既济卦,全失位者为未济卦。

周易大传

《周易大传》,或称《易传》,因共十篇,又称十翼。传,有解说之义。在古代,凡解说、阐发经典著作意义的书和文字,皆可称为。如《春秋左传》,是左丘明为《春秋》所作的注释。《诗经毛传》是毛亨为《诗经》所作的注释。翼,本指鸟虫之翅膀,此是指《周易》不可缺少的,与《周易》相辅相成的,注释解说《周易》的著作。

《易传》十篇指:《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  [5]  

一:《易传》的贡献

《易传》是现存最早、最系统的注释《周易》的著作。它的成书对《周易》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是学习、研究《周易》的必读之书。

1.从抽象意义上对《周易》作了注释,即将《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行概括说明和解释。如《易传》从宇宙宏观角度探讨《周易》起源,它认为《周易》是古代圣人仰观俯察,对大自然进行模拟、效法的结果,因而《周易》中八卦及六十四卦体现了天地阴阳变化的规律。经过这样一解说,使《周易》理论变得博大精深。在注释《周易》卦爻辞时联系卦爻画注释,《周易》卦爻辞多是记录和叙述某一件事和某一现象。而《易传》把具体的卦爻辞上升到抽象的阴阳关系,从卦的含义及爻所处的位置进行解释,从理论水平看,远超《周易》古经。

2.《易传》从整体上对《周易》六十四卦加以排列和说解,揭示了卦与卦之间、卦象与卦辞之间、爻象与爻辞之间、卦与爻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周易》六十四卦由原来散乱不堪,变成了一个有机的,具有一定逻辑性的相互联系的统一体。  [5]  

3.《易传》对《易》的体例(如卦象、爻象、爻位等)作了详细说明,还保留了中国古代原始的古筮方法——大衍法,在《易传》产生之前的春秋时代,虽然用《周易》占问非常盛行,但对《周易》体例、筮法都没有说明,而《易传》在这一方面作了说明。对研究《周易》体例、筮法的起源有很大意义,若无《易传》,今人将不知古代《周易》体例和占筮的方法。  [5]  

二:《易大传》的内容

1.《彖传》(或称《彖》)

彖,即材,通,有裁断之义。裁断一卦之义的文辞,叫彖辞。彖辞也叫卦辞。对彖辞(卦辞)的解释称为彖传。《易传》以作篇名,实指彖传。《彖传》共64条,按照六十四卦分为上下经的分法,《彖传》分为上、下,即《彖传》上,《彖传》下。《彖传》专释《周易》卦辞,其方法如下:

·李鼎祚辑易传

·李鼎祚辑易传

以八卦之象释卦辞。八卦最基本的象是八种自然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震代表雷,巽代表风,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代表山,兑代表泽。以八卦之象解释卦名卦辞。如《泰·彖》即《彖》释《泰》曰:

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所谓天地交,是指泰上坤下乾,坤为地,乾为天,天本在上,而今在下,地本在下,而今在上,以示天阳之气下降,入地气之中,地阴之气上升而入天气之中,二气交感,故有天地交之义。由于阴阳二气交感,万物生生不已,故为通达,即是万物通  [5]  

所谓上下交,是指泰上坤下乾,乾为天阳本在上而今在下,坤为地阴本在下而今在上,故有上下交感之义,就社会而言,乾象征君,坤象征民众,在泰卦,君在下,众在上,以示君民上下交感,志向相通。

自然界的阴阳二气交感,万物通达生长;社会中君臣上下交感,志向一致,故天下泰平和谐,因而称此卦为《泰》卦。泰。就是泰平,通达。

取义理释卦辞。八卦皆含有义理,如乾为刚,坤为柔,震为动,巽为入为风,坎为险,离为丽,艮为止,兑为说(悦)。《彖传》以八卦所含义理释卦辞,如《讼·彖》,即《彖》释《讼》曰:

上刚下险,险而健,讼。

所谓上刚下险,是指《讼》上乾下坎,乾为刚在上,坎为险在下,故有上刚下险。所谓险而健,是指《讼》内卦坎为险,外卦乾为刚,刚即健,故称险而健。因此卦乾阳刚健在上,坎水阴险在下,上下争讼,故为讼卦。

取爻位说释卦辞。所谓爻位说,是指爻所处的位置。它主要有这样几方面内容:中位、乘、得位、失位、应位。《彖传》以爻位说释卦辞,如:A.以中位说释之:

《蒙·彖》:“‘初筮告,以刚中也。

所谓以刚中,是释初筮告,蒙卦有九二爻为阳爻,并居内卦中位,故称刚中  [5]  

B.以得位、应位释之:

《小畜·彖》:柔得位而上下应之。

小畜一阴五阳,六四爻以阴居阴位,故称柔得位,五阳爻分居六四上下,故称上下应

C.以乘释之:

《彖传》所谓乘,是指阴爻居阳爻之上。乘,有乘凌之义。《彖传》以乘释卦辞,如《夬·彖》:

扬于王庭,柔乘五刚也。夬一阴五阳,阴为柔,阳为刚,此卦有一阴柔乘凌五刚之象,故柔乘五刚。

以卦变释卦辞:

卦变,是指由于阴阳爻的变动,而使一卦变成另一卦,它反映了卦与卦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变化的关系。《彖传》运用这种卦与卦之间的关系注释卦辞。如《损·彖》曰:损下益上,其道上行。

所谓损下益上,是指《损》来自《泰》卦,即泰九三爻与上六爻交换位置而成,从上下卦看,是减损泰卦下体一阳爻而增益到其上体来。其道上行,是说减损下一阳而增加到上,阳通行在上。

而《益·彖》所说损上益下与《损·彖》相反,它是指《益》来自《否》,是减损《否》上一阳爻而增益到下,即《否》九四爻与初六爻互易而成。  [5]  

2.象(又称《象传》)

·杨万里·诚斎先生易传

·杨万里·诚斎先生易传

卦象取法自然之象,自然之象是指自然界事物所呈现的容貌、形态,如日月星辰所呈现的象称为天象,山川草木所呈现的象叫地象。《周易》中的象是对自然界中的物象加以概括整理,并通过卦表现出来的。《易传》中作为篇名的是指《象传》,从上下经来看,它分为《象》上、《象》下两篇,从释一卦来看,又可分为两部分:大象、小象。大象是释卦象,小象是释爻象。

大象释卦的方法,是先用八卦之象解释卦,然后比拟人事,说明根据此卦象当如何去行动。如《比·象》: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比上坎下坤,坎为水,坤为地,坎在坤上,故地上有水。水性下,水行地上,没有间隙,有亲比之义,故此卦为比。比:亲比。先王效法此卦象当建立许多诸侯国,并以仁爱的态度去对待诸侯。从卦画看,比卦九五居上中为王,上下全为阴爻,故称万国、诸侯。  [5]  

《小象》释辞的方法:

取爻位说

如释《屯》六二曰:六二之难,乘刚也。这是说,《屯》六二有之文辞,是在于:《屯》六二之阴乘凌初九之阳刚。

又如释《否》九五爻辞:“‘大人之吉,位正当也。这就是说,《否》九五有大人吉之辞,在于此爻是以阳爻而居阳位,且居外卦之中位,即所谓位正当

《小象》有只从爻辞自身来解释爻辞,也就是说辞不明确,小象换一种说法表达这个意思。如《屯》六三曰:即鹿无虞。《象》释之曰:“‘即鹿无虞,以从禽也。这是说,在没有虞人作向导的前提下去追鹿,这只有被动地跟从禽兽。禽是释鹿。  [5]  

从义理方面释爻辞

如《恒》六五云:贞妇人吉,夫子凶。《小象》解释说:妇人贞吉,从一而终也;夫子制义,从妇凶也。这是说妇道人家守正则有吉。所谓守正就是妇人在婚姻方面从一夫而终,即一辈子只能嫁一夫,夫死不能再嫁,只有这样,才能有吉祥,而作为男子有绝对的权利只宜妇人从他,若他从妇人则有凶。《象》在这里很显然是以儒家的伦理道德来注释爻辞,这是《恒》辞中所没有的,《恒》六五爻辞是说,占问遇此爻,妇人则有吉,而男人则有凶。

3.《文言》

·王景孟·童溪易传

·王景孟·童溪易传

文言之辞,古者多解,有说以文饰乾坤的,有说依文言理,有说卦爻辞为文王所作,故曰文言,也有说乾坤德大,持以文饰而为文言。

本篇以文言为名,是指《文言传》。《文言》文字不多,专门释《乾》《坤》两卦卦爻辞。《文言》通过注释《乾坤》卦辞,阐发了天地阴阳变化之理,君臣上下、安邦治国、修心养性之道,它的注释,无论是从思想内容还是理论深度,远远超过了《乾》《坤》卦爻辞。  [5]  

4.《系辞》

系,系属;辞,文辞。系辞,指系属在卦爻之下的文辞,即卦爻辞。《易传》以系辞为篇名,专指《系辞传》,其含义为系附在《周易》后面关于《周易》通论的文辞。

《系辞》分为上、下两篇,称《系辞》上,《系辞》下。《系辞》分章,古代不统一,一般说来,多采用两种分法。其一,分上篇为13章,分下篇为11章;其二,分上篇为12章,分下篇为12章。

《系辞》是对《周易》总的说明,内容博大精深,是今本《易传》7种中思想水平最高的作品,是学易必读之篇,阐述了乾坤在《周易》中的地位以及内在的根据,追述了《周易》起源、形成、作者、成书年代,揭示了《周易》的作用为认识事物规律、预知未来、道德修养、安邦治国、观卦象制作器具;解释了十六卦十八辞,以补充《彖》《象》之不足,说明了《周易》体例,包括卦位、作用、爻位、爻德等;保留了古代原始的占筮方法——大衍筮法,并对其客观根据作了说明。  [5]  

5.《说卦》

又称《说卦传》,是系统地解说八卦的专著。《说卦》一般被分为十一章,主要说明八卦产生、性质、功用、方位,以及八卦所代表的卦象。其中八卦的性质、基本卦象是分析《周易》卦象,进行筮占的基础。

6.《序卦》

对六十四卦排列及排列的客观根据进行总的说明,以有天地然后有万物说明乾坤居《周易》之首,又以因果联系、物极必反、相生相成观点,解释卦与卦之间的关系。以物不可以终穷解释《周易》未济为最后一卦。《序卦》的解释多牵强附会。  [21]  

7.《杂卦》

杂揉六十四卦,分六十四卦为三十二对,简要地说明卦名之义。之所以称,是因为它打乱了《序卦》六十四卦的排列,错综六十四卦而进行解说卦义。  [22]  

周易演变

先天八卦

先天八卦,源自《说卦第二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

按乾坤、兑艮、离坎、震巽相错排列,所谓乾坤纵而六子横

·毛晋·京氏易传

·毛晋·京氏易传

后天八卦

后天八卦,亦称文王八卦,其出现远比先天八卦早。后天八卦源自《说卦第五章》: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所谓震兑横六卦纵

歌诀

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有多种,如今传本卦序、京房易传的八宫卦序、邵氏易卦序、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周易卦序等。  [23]  

八卦歌诀:

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八卦代数:

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八卦五行:

乾、兑(金);震、巽(木);坤、艮(土);离(火);坎(水)。

八卦生克:

乾、兑(金)生坎(水),坎(水)生震、巽(木),震、巽(木)生离(火),离(火)生坤、艮(土),坤、艮(土)生乾、兑(金)。

乾、兑(金)克震、巽(木),震、巽(木)克坤、艮(土),坤、艮(土)克坎(水),坎(水)克离(火),离(火)克乾、兑(金)。

八卦旺衰:

乾、兑旺于秋,衰于冬;震、巽旺于春,衰于夏;

坤、艮旺于四季,衰于秋;离旺于夏,衰于四季;

坎旺于冬,衰于春。(四季是指每个季节的后一个月)

学术研究编辑

性质

《易经》讲道,而对于道讲得最早、最系统的是道家鼻祖老子。辩证法思想萌芽于《易经》体系建立于《老子》。陈鼓应指出:老子由万事万物的对反现象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发展规律,从而建立了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性的辩证法——它发端于《易经》而体系的建立则完成于《老子》

《周易》的性质学界长期以来存在分歧,原因在于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周易》随着政治变迁、理论需求以及自身地位变化,性质也有所不同。  [5]  

一:《周易》产生及早期,是一部筮书,为人们提供行动的准则。

中国早期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科学落后,先民对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等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当遭受意外的天灾人祸后,就萌发出借助于神意预知横祸或自己行为会带来何种后果的需求,以达到趋利避害。基于此,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种种沟通人神的预测方法,其中最能体现神意的《周易》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当时《周易》只是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预测的需要,这种一直持续到春秋战国时期。  [5]  

二:经过演化,成为安邦治国、修身养性的哲学典籍。

汉代,《周易》的性质有所变化,在保留原有占筮性质的同时得到了充分发展。易学家们克服了大衍法的种种局限,创立了比较完备的新筮法。焦延寿作《易林》创立焦氏筮法,其弟子京房更胜一筹,对筮法进行了彻底变革,创立纳甲法,因而在汉代筮法趋向完备。

另一方面,《周易》也有了新的功能,因为《周易》中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尤其经过《易传》解释和发挥,其哲理化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周易》遂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典籍。也正是这个原因,《周易》得到了汉代统治者的青睐,由原来卜筮之书,而成为官方安邦治国、修身养性的哲学之书,被称为五经之首,大道之源。《周易》思想渗透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变成了统治者治国的理论根据。自此以后,《周易》包含了二重性,一方面在历代统治者加封之下,其理论指导作用日益显露和光大;另一方面,民间术士不断更新,完善筮法体系,至今《周易》二重性还是十分明显。  [5]  

编次

《周易》编次在古代十分混乱,各种版本编次存在很大差别。通行的编次是阮元所刻《十三经注疏》中的《周易正义》编次,或后人篡改的朱熹《周易本义》编次,其编次特点经传混合,把《易传》解释《周易》卦爻辞的有关部分放到对应的地方。《易传》中凡属于总论,或者无法分割的部分,放在《周易》古经之后。  [24]  

古代对《周易》编次的意见不尽一致,但总的看来可以分为两大派,一派是经传合,另一派是经传异。

战国时,《易传》十篇成书,《周易》经传分离,到汉代,《周易》与《易传》合称《易经》,但《周易》经传是分开的,一段把《易经》分为十二篇:《周易》古经上下两篇,《易传》十篇。

西汉末,费直首次以《易经》解经,经过郑玄、王弼传费氏易,将《易传》分割,附到《周易》古经相应的地方,并在书中称有彖曰象曰,这就是如今通行的编次。  [5]  

唐孔颖达采用了王弼本作《周易正义》,使王弼易本定为一尊,但也有人认为这个本编次不完善,还应该把其它传再分,如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又在王弼本基础上把《序卦》分割,逐条放到每卦经文之前。也有按照王弼本的乾卦的分法,将《易传》有关部分附到每一卦之后。

宋代有许多易学家不同意这种方法,恢复了汉初《周易》十一篇,让《周易》经传不相混杂,如吕祖谦、朱熹等人都是采用了经传分离的编次。朱熹的《周易本义》后经人篡改,次序被打乱,《周易本义》多是被篡改次序的本子。

将《周易》经传合,有利于对照传文解释《周易》古经,可以节省时间,这是有利的。但不利的一点是容易使经传不分,特别是打乱了各自的体系,不利于对二者的体系及各自的特点进行研究。而把《周易》经传分开,保持了《周易》经传原貌,克服了以上的缺点,但是,不能直接对应经传读《易》,二者各有千秋。  [5]  

历代研究

从易学发展史上看,先秦易学发展到老孔时代,形成了道家易、儒家易及术家易三支。其後秦始皇焚书,易以卜筮之书独存,然易学至此盛极而衰。三支易学的这一总趋势,到先秦以下乃由隐而显:透过淮南子,道家易的趋势明朗化;透过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儒门易的趋势明朗化;透过占断灾异之学,术数易的趋势明朗化  [25]

孟喜

孟喜

《周易》的解释学传统至汉代而一大变。汉代对《易》的解释最重要的学派有三:一是以孟喜和京房为代表的象数之学,一是以费直为代表的义理学派,一是以严遵为首的黄老学派。

孟喜、京房之易以奇偶之数和八卦所象征的物象解释《周易》经传文,同时讲卦气说,并继承今文经学的传统,利用《周易》讲灾变。费直易学解经多取道德教训之意,用《彖》、《象》、《文言》中所讲的道理发挥《周易》经传文。严遵著《道德经指归》,以《周易》之义解释《老子》。这三家最重要的是孟、京一派的易学。此派易学最重要的是卦气说和纳甲说,将《周易》的卦与二十四节气及七十二物候相配,和干支、五行相配,将《易》坐实为一个定型的框架,这个框架可以装进不同的内容,框架的各个部分也可以由其规则推论而知,削弱了《周易》通过比喻、暗示、象征等进行范围广阔的意义诠释的有效性。汉易的象数传统对后世易学影响极大。  [26]  

程颐

程颐

魏晋时代的王弼易学则转一方向,尽扫汉易象数学中滋蔓出来的各种学说,恢复义理学传统。他在解释《周易》经文中引入老庄哲学和东汉古文经学的传统,在解易体例上主取义说、一爻为主说、爻变说、适时说等。这在他介绍注易体例的《周易略例》中有详细说明。王弼非常重视《周易》的解释学传统,如他在《明象》中提出得意忘象说,主张通过卦象获取卦义,而获取卦义后就可忘掉卦象。这一说法的核心在通过解释学即象以见义,而一义能表现为不同的物象,故象不可拘泥执定。  [27]  

程颐的《周易程氏传》是王弼《周易注》之后一部以义理方法解易的名著,在这部书中,解释学的方法得到了更为广阔的运用。程颐认为,《周易》是对宇宙万物的摹拟,但所要表达的,不是可用数量摹画的外在相状,而是一种道理。世界是一种道理和法则的宣示,《周易》也是一部道理和法则的宣示。六十四卦是这个总的道理在各卦所代表的特殊境遇中的体现,虽然代表六十四种境遇,但它经过解释,可以代表天下无尽的境遇。

在《周易程氏传》中,对于易学、理学的概念和范畴有很多解读,这些解读主要围绕如何重建儒家道德形上学的思想体系,从而服务于内圣外王的社会政治理想的实现。在《周易程氏传》中,从道德形上学的,到践履完成它的工夫,都有一定的诠释,这不仅充分体现了程颐高度推崇、弘扬儒家人伦道德、王道政治理念,而且还为人们从本体到工夫,从明道到行道,提出了一条非常可行的实现内在超越之路径。  [28]  

王夫之

王夫之

朱熹在评论程颐《易传》时说:《易传》明白,无难看。但伊川以天下许多道理散入六十四卦中,若作《易》看,即无意味;唯将来作事看,即字字句句有用处。  [29]   ”就是说,《周易程氏传》将《易》来做个载体讲他所见的道理,或者说是借《周易》卦爻发挥他自己的哲学思想。故无一句讲到卜筮,通篇皆在讲事理。朱熹还说:伊川见得个大道理,却将经来合他这道理,不是解易。……他说求之六经而得,也是于濂溪处见得个大道理,占地位了。  [30]   ”这也是说,程颐先熟读六经,尤其于周敦颐处特有颖悟,以此中义理为基础,然后借《周易》发挥所见。不是伊川解释《周易》,而是《周易》解释伊川。

程颐的这种易学观,对王夫之影响很大。王夫之以《周易》为道德训诫之书,就是在程颐这一基调之上继续延伸。朱熹不同意程颐以《周易》为言理之书,作《周易本义》,欲恢复《周易》本为卜筮之书,后来的易学家从中发挥出道理这一本来面目,强调《周易》的卜筮性质。王夫之吸取了朱熹的看法,不废卜筮而讲道德训诫,重点放在知得卜筮结果之后君子何以自省,何以接受道德教训而避凶趋吉。  [26]  

现代中国学术界尤其是哲学史研究领域,《周易》一直被视为占筮书而难登大雅之堂。一方面承认其为传统社会官学典籍,另一方面又弃如蔽履。

20世纪60年代末,台湾学者劳思光在新编《中国哲学史》第一卷中,介绍了《易经》中的宇宙秩序观念。80年代,《周易》开始为大陆学术界所注意,从中国哲学史研究队伍中分离出专门从事《周易》研究的学术群体,以《周易》流传本及出土《周易》竹书、帛书文本为主,相继出版和发表大量高质量专著、论文;另一方面从逻辑学研究队伍中分离出来的专门从事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学术群体,从逻辑学的角度审视和分析《周易》,相继出版和发表了一些专著和论文,并在21世纪初,将《周易》的逻辑思想作为中国逻辑史的起点,编写入国家级重点教材,由教育部研究生办公室推荐为高校研究生教学用书。  [31]  

主要思想编辑

哲学思想

老子

老子

古代中国学者的哲学思考,通过对易经的研究得到启发,哲学思辩能力也多数是在对易经的分析阐解和不同意见的争鸣中得到训练和提高。老子将易经的思想精华融入《道德经》中,创造了一个以辩证思维为核心的哲学体系。他在经卦阴阳相抱三爻成卦的组合方式的基础上,构造了一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万物起源图式,揭示了事物内部所包含的种种势力的对立统一。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阴阳相抱这一思想在易经还是一目了然的符号图,到了老子便有了种种具体的事物形象的分析。其间流传后世对中国哲学影响最大的命题莫过于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矛盾对立的双方,必有一方为主,另一方为次。物极则反,对立面相互转化的思想,在易经是通过爻辞,对爻象在卦体中的不同位置使用吉凶等结语加以反映的。而在老子这里,已经到了社会、政治、伦理等一切方面,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蔽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认为委曲总是由保全转化。屈枉总是向伸直转化,卑下总是向充盈转化,蔽旧总是向新奇转化,这种辫证思维方式,是老子观察世界的方法。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他运用这条物极则反原理,对世间万物进行着辩证概括,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坚强处下,柔弱处上,他又用这一条法则,提出了一系列处理问题的具体办法,老子这些从易经中得到启发而形成的辩证思想谱写了中国哲学史上颇有特色的一页华章。  [32]  

孔子深得易经之道了,最显著者有二:一是关于正名这一政治主张,二是关于举一反三类推思想。在易经的推论规则中,有一条是关于阴阳爻与阴阳位是否一致的当位律。这一条思维规律要求在自然递进推演时,每一爻的阴、阳性质必须与所在位置的阴阳属性进行对照,一般而言,凡阳爻居阳位,或阴爻居阴位即当位表示此爻所象符合(顺)事物发展规律,倘若阳爻居阴位,或阴爻居阳位,则不当位,即此爻不符合(逆)事物发展规律,孔子把这一条推演规律扩大到了社会政治领域,提出了正名学说。在他看来社会政治领域中人与人之间的位置关系,也应当如同阳爻居阳位、阴爻居阴位那样当位才能使一个国家秩序井然局面稳定,否则名不正、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不仅不能越位,而且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能产生不当位思想,孔子这一思想又被后人推广。  [32]  

被考定成于战国中期的周易大传,是当时学者在总结前人认知易经的成果基础上,对易经卦爻符号体系及卦爻辞所作的一整套注释和阐解,其中既有老子、孔子这些哲学大家的思辩成果,也有更多古代优秀哲学家的思辩结晶,正是他们使易经这部古典在哲学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中国古代哲学的发源处。

张载

张载

先秦时期百家争鸣,所有学派或多或少都受到易经影响。之后的古代哲学发展每个重要时期,易经思想都充当着轴心角色。到了唐代,易经不仅受到学者重视,也得到了统治阶级如唐太宗的青睐,钦命孔子后裔孔颖达博采众长主编《周易正义》,推动了以易经研究为中心的哲学研究的开展,因此之后不少学者纷纷自注易经。

宋代哲学家如邵雍、周敦颐、张载、程颢、朱熹等人对易经都有很深的造诣,邵雍根据《易传》关于八卦形成的解译,构造了一个宇宙构造图式,创立了被称为先天学的理学象数学派;周敦颐根据易传和道家思想指出了一个简单而又系统的宇宙构成论《太极图说》;朱熹在《周易本义》中深入探讨,认为易经的核心是讲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统一,易只消阴阳二字括尽,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明清之际的王夫之,在《周易外传》中将哲学研究和易经研究更进一步,提出实道而器虚的命题,明确指出道者器之道,器者不可谓之道之器。也就是说,一般原理存于具体事物中,而不是具体事物依存于一般原理,矛盾双方相反相成、相互转化,杂因纯起,即杂以成纯,变合常全,奉常以处变,则相反而固会其通杂和纯变和常相反相成对立统一。在推理时即要推出情之所必至,也要推出势之所必反,即要存其通,即掌握一般的相通之理,又要存其变即因时、因地等不同条件而灵活推论。只有把握了这种相通之理,才能行于此而不碍于彼这易经所特有的思维方法,用以指导行为,必无往而不胜。

易经之于中国传统哲学的深远影响,以及它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地位、作用,是其他任何一部古典著作所不可及的,这可能就是其列为群经之首的根本原因。  [32]  

法治思想

《周易》中有多处关于法律问题的论述,还有讼与噬嗑两卦专门讨论法律问题。  [33]  

第一,君权神授思想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最集中体现,而这种体现,首先表现在立法权上。君权神授必然要求君主为立法的主体,人民没有立法权,也没有司法权,法律面前不平等,与之相应的是专制,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敕法正是这种意思的集中表达。《易传》的根本思想是专制,法自君出就成为题中应有之意,所以《易传》中反而没有对此加以论述。

第二,刑罚清刑罚中

豫卦的下体是坤,上体是震;坤的性质为顺,震的性质为动。上下结合形成顺与动的特点,而顺是动的前提条件。自然界的日月星辰、昼夜交替、四时更替,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先后出现的,这才保证了自然界的正常运转;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必然产物,法律的实施也要依此而行。这应该是自然法思想的最早表述,不过,近代自然法思想的出发点是强调一切权利来自于自然,《周易》强调法权君出,与人们所讲的自然法完全不同,而是从司法的角度,要求各级官员应仿效自然界的运行特点来执法。  [33]  

第三,明罚敕法与明慎用刑

噬嗑大象先王以明罚敕法。这是从立法的角度讲的,因为要实现明罚清明罚中,前提是明罚敕法。也就是成文法或法律的公开化问题,把定罪与量刑以成文的形式固定下来,并公之于众,使天下民众清楚明白,知道其可为与不可为之事,尽可能不触犯法律;即使触犯法律,也因为有明文规定而定罪量刑适中,民心折服。以尽量避免执法者的主观随意性,显示法律的公正性。所以,明罚敕法的重点不在于罚,在敕不在法;在于育民教民,不在于制民刑民,与法家的思想根本不同。这是为政以德的延续,主张德教为先,先教后刑,德主刑辅。

第四,息讼思想。

《周易》中专门有一卦———“讲诉讼问题的,但卦义却不鼓励人们争讼,更不教人们如何取得诉讼的胜利。作为一个忠实诚信的人,即使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和委屈,也应保持内心平静,戒骄戒躁,能不诉讼就不诉讼;如果迫不得已非要诉诸法律时,也要保持冷静,不可采取过激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获吉。终凶,卦中指上九,上九有终极其讼之象,也就是说,把官司彻底打到底的意思,这种行为无论胜诉还是败诉,皆凶;在《周易》看来,无讼为最理想境界,虽有争讼出现,但经过调解而平息争讼也不错,不听劝解把诉讼进行到底最不好。利见大人,需由有德有威望的大人物听讼———即由德才兼备的法官断案,才能息讼;不利涉大川,大川是大险大难,这是说,当某人陷入争讼的旋涡时,不可涉险其它危险之事,因为此时的人心浮气躁,运时不佳,涉险其它,很容易出其它问题;君子以做事谋始,与终凶对应,从另一个角度告戒人们,与其争讼不止,不如一开始就谨慎从事,理顺各种关系,从根本上杜绝诉讼。  [33]  

经济思想

(一)两仪与经济

周易在经济上的重大启示,是阴阳两仪的动静观念。依据阴阳两仪的动静观念,人类经济活动总源头太极的第一个创化,是从消费者的主观价值中找出稳定合理的主观价值,其后分别有私有及公共消费财的后续创化。经济学认为,一切最终财货都直接或间接充当生活欲望的手段,凡能满足人类生活欲望的财货便是具有效用。个体的消费理论及资产选择理论,即建基于此。经由交换交易,再加上交易市场竞争性的提高,可衍生出合理稳定的客观价值之创化。客观价值不只可以适用于消费者与生产者等微观经济的测量分析,也能适用于一个国家宏观经济的测量分析,宏观经济的客观价值,通常只是微观经济的直接叠加。  [34-36]  

由一个国家经济活动价值流汇集起来所得到的产业关联价量模型合理的两仪解析,还可印证周镰溪《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太极动而生阳。此外,根据厂商的活动、经济环境对厂商无言的弱约定、及厂商对员工有言的强约定,经由就业与投资市场致中和之力的解析,也能指出中和是中华文化的分析观念,不只可以包容均衡,亦可以包容为道也屡迁之各种动因。  [37-38]  

(二)三才与经济

《周易·系辞上》:六交之动,三极(即天地人三才)之道也。世界受天地人三才之主宰,因而三才是有意志、有意识、有感情的。要主宰就必须有精神作为,因此三才亦有为精神性万事之本的涵义。  [39]  

经济学假设人类的欲望是无穷的,所以每一位消费者追求主观直接效用的极大,就是精神性的天;但受到消费支出预算的客观限制,是精神性的地。同理,社会集体消费追求社会福利的极大是精神性的天;但受到政府消费支出预算的客观限制是精神性的地。每一位生产者追求客观利润的极大是精神性的天,但受到生产技术限制是精神性的地。  [39]  

若将消费活动的正而问题再视作天位阳交,政经领导下社会集体消费的正面问题视作人位阳交,生产活动的正面问题视作地位阳爻,然后联立起来,已十足展现出乾卦的卦象。若再将消费活动的对偶问题视作天位阴爻,政经领导下社会集体消费的对偶问题视作人位阴爻,生产活动的对偶问题视作地位阴乏,然后联立起来,则十足展现出坤卦的卦象。八卦以乾坤象征天地,而定上下之位,这就是易经说卦的天地定位。  [40]  

(三)五行与经济

《春秋繁露·五行对》论述,五行相生循环是一种生、长、养、收、藏的生产性循环。而由藏再到生,其实就是反者道之动。所以生产活动不与消费、投资活动合理连结,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经济活动因果循环。  [41]  

后世影响编辑

易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42]   ,又为新道家列为三玄之冠  [43]   ,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模式、价值取向等哲学品格。  [44]  

汉武帝独尊儒术,《易经》被尊为六经之首。汉代被称为经学时代,经学高于一切学术。中国历代图书分类是:经、史、子、集四大类,经列于首。《周易》为六经之首,自然也就是群书之首,即中国的第一部典籍,影响极大  [43] 历代学术思想发展之契机亦多建基于易经,两汉经学自不待言,魏晋新道家谈玄,亦将其列为三玄之一。若无《易经》之启发,北宋五子的学问几乎不能成立。  [44]  

《周易》不仅对中国哲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各个学科发展都发生了作用。《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易类小序》中说:又《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音员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正如国学大师、新儒家开山祖师熊十力所言:中国一切学术思想,其根源都在《大易》,此是智慧的大宝藏。”  [43]  

历史评价编辑

总评

《周易》是中国本源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哲学巨著,历经七千多年的历史至今经久不衰,奠定了中华文化的重要价值取向,开创了东方文化的特色,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不可取代的重要价值和巨大影响。  [45]  

《易经》的思想智慧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或是《黄帝内经》,《神龙易学》,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

《黄帝内经》是元素论五行文化和阴阳文化结合的典范,解决了大易医病的问题;思孟学派的《五行》是德性论五行文化与阴阳文化融汇的渊薮,解决了大易医人的问题。一言以蔽之:大易医国、医人、医病。  [2]  

《周易》研究被称为易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三易》在周朝不是随便可以见到的,孔子在得到周易之后爱不释手,《汉书·儒林传》记载:孔子读易,纬编三绝,而为之传。《易经》代代相传,释家林立,许多学者皓首穷经,考证训诂,留下了三千多部著作,蔚为大观。

《周易》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汉族文化之根。易道讲究阴阳互应、刚柔相济,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五千年文明史上,汉民族之所以能够久历众劫而不覆,多逢畏难而不倾,独能遇衰而复振,不断地发展壮大,根源一脉传至今,与对易道精神的时代把握息息相关。  [2]  

中国评价

孔子: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孙思邈:不知易,不可以为医。  [46]  

虞世南:不读易不可为将相。  [46]  

苏东坡:抚视《易》、《书》、《论语》三书,即觉此生不虚过。

毛泽东:中国古人讲一阴一阳之谓道,不能只有阴没有阳,或者只有阳没有阴,这是古代的两点论,形而上学是一点论……

郭沫若:《易经》是一座神秘的殿堂。

冯友兰:《周易》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东方的,更是世界的,不仅是古代的,也是现代的,更是未来的。

南怀瑾:我始终怀疑《易经》的文化是上一个冰河时期留下来的,不是这一个冰河时期的产物,因为它的科学、哲学的道理太高明了。

张协和:近代学者由于易理之启示获得诺贝尔奖金者已有四:德国汉森堡,其论文为《测不准原理》;丹麦之玻尔教授,其论文为《相生相克原理》,并在庆祝酒会上以太级八卦纪念章赠人;中国杨振宁、李政道,其论文为《不对等定律》,并自称得之易经之启示。今后由此书而得奖者,当犹有其人,愿周易学者多为现代科技服务。

国际评价

爱因斯坦:西方科学家做出的成绩,有不少被中国古代科学家早就做出来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之一是古代科学家自幼学习《周易》,掌握了一套古代西方科学家们不曾掌握的一把打开宇宙迷宫之门的金钥匙。

李约瑟认为易经的太极图显示了宇宙间力场的正极和负极的作用:中国文明在科学技术史中曾起过从来没有被认识到的巨大作用。

黑格尔:《易经》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就人类心灵所创造的图形和形象来找出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这是一种崇高的业。  [46]  

荣格:谈到世界人类惟一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在科学方面,我们所得出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后来的事实所推翻,惟独中国的《易经》亘古常新,相距六千年之久,依然具有价值,而与最新的原子物理学颇多相同的地方。  [46-47]  

英国学者汤因比:中国诞生于2000年前的阴阳易学对人类文明的起源,起到了乐曲般的推动作用。  [46]  

19世纪下半叶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政府规定,不懂易经者,不得入阁。  [46]  

松下幸之助:中国古代的哲学,是天下之最。我公司职员必须顶礼膜拜,认真总结、背诵,灵活运用,公司才能兴旺发达。  [46]  

美国哲学家卡普拉:可以把《易经》看成是中国思想和文化的核心。权威们认为它在中国二千多年来所享有的地位只有其它文化中的《吠陀》和《圣经》可以相比。它在二千多年中,保持了自己的生命力。  [46]  

欧洲哲学权威C.G捷恩:谈到世界人类唯一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在科学方面我们所得到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后来的事实所推翻,唯独中国的《易经》,亘古常新,相延六千年之久依然具有价值,而与最新的原子物理学颇多相同的地方。  [46]  

 百度百科内容由网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使用本人词条编辑服务(免费)参与修正。立即前往>>

词条图册

 

----------------------

 

 

 

 

 

 

 

----------------------

周易编辑

西周姬昌创作的书籍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自孔子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儒门之外,有两支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一为旧势力仍存在的筮术易;另一为老子的道家易,易学开始分为三支。《四库全书总目》将易学历史的源流变迁,分为两派六宗。两派,就是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六宗,一为占卜宗,二为禨祥宗,三为造化宗,四为老庄宗,五为儒理宗,六为史事宗。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易经》为群经之首,设教之书。

目录

1创作背景

成书背景

成书时间

周易作者

名称由来

2内容简介

3基本诠释

4解说

内容组成

八卦结构

5书籍性质

名称

6涵义解释

其一

其二

其三

7名言

8由来

9历史

传统说法

现代说法

流传与学派

10当代名家

王瑞民

唐明邦

邵伟华

李定信

11作品影响

12传承发展

13相关研究

14指导作用

古为今用

三才配置

15作品鉴赏

学术研究

主要思想

16相关歌诀

17作品评价

总评

中国评价

国际评价

创作背景

编辑

成书背景

中国早期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先民们对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人自身的生理现象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因而产生了对神的崇拜,认为在事物背后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的存在,支配着世间一切。当人们屡遭天灾人祸,就萌发出借助神意预知突如其来的横祸和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的欲望,以达到趋利避害。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种种沟通人神的预测方法,其中最能体现神意的《周易》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

成书时间

成于西周

顾颉刚关于《周易》卦爻辞制作年代的考证结论,认为周初作。李学勤也认为顾颉刚此文推定经文卦爻辞著作年代当在西周初叶’”为学者所遵信,可以说基本确定了《周易》卦爻辞年代的范围,是极有贡献的

成于战国

大多学者认为《易传》成书于战国。易传的成书问题,自欧阳修《易童子问》与苏轼之后,数百年来已经罕有人再信是孔子所做了,钱穆、顾颉刚、冯友兰、郭沫若、李镜池等等海内外的学者名家均断定司马迁《史记》的说法不足信。其称易传为孔子所做,若非司马迁之误,就必是汉儒刘歆所伪窜。根据《易传》的内容来看,应是在孟子、荀子的性命天道之学出现以后的作品,有明显的黄老道家与阴阳家色彩。

成于西汉

顾颉刚根据箕子和康侯两条卦爻辞,指出《周易》卦爻辞为文王所作的传统说法不可信。 顾颉刚继《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之后作《论易系辞传中观象制器的故事》,是对其所说《周易》卦爻辞所无的观象制器故事的专门考论,意在证明《系辞传》观象制器章讲到古史帝系人物的话是西汉后期人的说法。

关于《系辞传》与《世本》的关系,胡适指出,《世本》所据传说,必有一部分是很古的,但《世本》是很晚的书,《系辞》不会在其后”  《世本》不采《系辞》,也许是因为《系辞》所说制作器物太略了,不够过瘾。《系辞》那一章所说,只重在制器尚象,并不重在假造古帝王之名。若其时已有苍颉沮诵作书契之传说,又何必不引用而仅泛称后世圣人呢?  ”郭店战国简本《老子》的面世,证明胡适对顾颉刚的批评是正确的。

周易作者

《汉书·艺文志》在描述《周易》的成书过程时,称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三圣,即伏羲,文王和孔子。

否定孔子作《易经》的大学问家很多,如欧阳修、龚自珍。当代学者钱玄同精心考据后认为孔丘无删或制作六经之事。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断言:谁为作者殊难确指,归功一圣亦凭臆之说。清儒家学者几乎一边倒认为孔子以前不得有经,康有为则认为:六经皆孔子所作

根据现代学界研究,一般认为,《周易》(64卦及卦爻辞)为周初周人所作,重卦出自文王之手,卦爻辞为周公所作。

名称由来

马王堆帛书

《周易》又称《易经》,分为经部和传部,经部之原名就为《周易》,是对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义的揭示和相应吉凶的判断,而传部含《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七种十篇,称之为十翼,是孔门弟子对《周易》经文的注解和对筮占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论述。

周易一词的解释,众说纷纭,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二种:一种认为《周易》是周代占筮之书;一种认为《周易》是讲变化的书,英文中TheBookofChanges的译文就是取此义。

春秋时,就有《周易》提法,在《春秋左传》这部史书当中,多次提到周易,但从当时人们运用的《周易》看,只包括六十四卦的卦画(符号)卦爻辞。

战国时,以解释《周易》为宗旨的《易传》成书。《周易》和《易传》并称为《易》,如《庄子》所谓易以道阴阳、《荀子》所谓善为易者不占包含了《易传》。

西汉以降,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采纳了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效仿先秦与汉景帝把道家黄帝与老子的著作称经的做法,也把孔子儒家的著作称为。《周易》和《易传》被称为《易经》,或直接称为《易》。自此以后,《周易》、《易经》、《易》混合使用,有称《周易》,有称《易经》,有称《易》,其实含义一致,均指六十四卦及《易传》,一直沿用至今,仍然没有严格区分。有的学者为了区分《周易》经传之不同,称六十四卦及卦爻辞为《周易古经》,称注释《周易古经》的十篇著作(易传)为《周易大传》。

之涵义

具体地说,字,有二义:

:指周普、普遍,即易道广大,无所不包。东汉郑玄《易论》,认为周普的意思,即无所不备,周而复始。

:指代号,即周朝,古代常称周朝的书为周书,如《周礼》、《周语》等。唐代孔颖达《周易正义》认为是指岐阳地名,是周朝的代称。也有人认为《易经》流行于周朝故称《周易》,亦有人依据《史记》的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认同《易经》因周文王得名。

之涵义

易由蜥蜴而得名,为一象形字,此说出自许慎《说文解字》;而蜥蜴能够变色,俗称变色龙,所以的变易义,为蜥蜴的引申义。

理解西周之,理当以西周礼乐制度的变革为条件。

字演变

日月为易,象征阴阳。从文字学看,字的构成是上为

日出为易。的本义。

易是占卜之名。

变易、变化的意思,指天下万物是常变的,故此《周易》是教导人面对变易的书。

交易,亦即阴消阳长、阳长阴消的相互变化。如一般太极图所示。有说的甲骨文为象征将一器皿水(或酒)倒入另一器皿之中,以示变换、交易。

即是,恒常的真理,即使事物随着时空变幻,恒常的道不变。《系辞传》:生生之谓易

指古代卜筮之书的代名词。《周礼》太卜的记载中,有《连山》、《归藏》、《周易》三部筮书称为三易,故易是筮书专有名词。

东汉郑玄的著作《易论》认为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这句话总括了易的三种意思:简易变易恒常不变。即是说宇宙的事物存在状能的是:

1.顺乎自然的,表现出易和简两种性质;

2.时时在变易之中;

3.又保持一种恒常。

日月的运行表现出一种非人为的自然,这是简易;其位置、形状却又时时变化,这是变易;然而总是东方出、西方落这是不易

内容简介

编辑

周易

周易

《系辞》有:《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耶?当文王与纣之事耶?《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周易为周文王所作,其后有所修改。

汉代司马迁著《史记》称周文王的作品为《周易》。现存《周易》皆附彖辞象辞,是否文王所为?尚待考证。东周孔子及其弟子将君尊臣卑,男尊女卑等夏商周礼教规范写入《文言》、《系辞》,编入周易。先秦儒生将周易尊称《易经》并冠以孔夫子作品。包含《文言》、《系辞》、《说卦传》等杂货的《易经》,并非正宗《周易》,应当称为〈儒学易〉。其详情,请看以下诠释。

广义的《易》包括《易经》和《易传》。《易经》分为《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由于《易经》成书很早,大约在西周时期,文字含义随时代演变,《易经》的内容在春秋战国时便已不易读懂,因此春秋战国时代的人(孔子为代表人物之一)撰写了《十翼》,又称为《易传》,以解读《易经》。《易经》本是反映变化的哲学古书,长久以来被用随机数选取作筮辞用。中国的易经博大精深,高煜翔多年的《易经》研究,提倡辨证研究中国古典文化,用物理的方法来诠释易经。高煜翔,河南南阳唐河人,毕业于郑州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现为阴阳易辨派创始人、河南省易学会命理特约顾问、中华建筑风水研究学会理事、中华中医研究协会特约顾问、国际阴阳五行研究协会顾问。提倡辩证研究中国的易经。《易经》的影响遍及中国的哲学、宗教、医学、天文、算术、文学、音乐、艺术、军事和武术。从十七世纪开始,《易经》也被介绍到西方,并作为变化的哲学运用于现实生活。《童子问易》进一步指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此次西进,在欧洲大陆的法国引起了政治革命,在德国则引起了哲学革命,并为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奠基

基本诠释

编辑

《周易》

《周易》

《周易》是一部论法的奇书。《周易》的变法序列是用形象表达出来的。这些看似神奇的形象不是凭心灵的任意创造、而是有它物化基础及其实践这个认识环节。《易。系辞传》曰:古者包牺氏 (伏羲氏) 王天下也,仰者观象于天、俯者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因此,受远近诸事物变化的启迪而揣度天地万物变化的奥秘,并把其效法成形象,以透析其本质和规律,达到把握万事万物基本运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是作卦画的初衷。显示了《周易》属于形象思维性质的最最原始的本质属性(来源《阴阳系统论》)。

《周易》的形象思维之所以能构成应有的体系,在于它不是简单的形象模仿,而是具有理性思维的特点,在于它表达方式的抽象性和形象本质的客观实在性。所谓客观实在性的内含是说《周易》的六十四卦画序列、属于以天象为坐标的阴阳动态变化,而不是主观的臆造或杂乱无章的拼凑,这也就是《童子问易》所总结的天衢、道屡迁的有机、合规思想

臆造的形象就不可能反映实在的本质,拼凑的形象更会出现无法弥合的代沟,难以体现出客观的逻辑。然而,《周易》用形象刻画的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尽管有它物化的基础和模式,但并不是原原本本的复写或依葫芦画瓢,而是用间接、科学、抽象的形式来表达。命理名家于大有老师提醒您,推算命理是很严肃认真的事情,不要轻信一些网络软件的命理批断。

有例为证,《易·系辞传》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既是演绎八卦的基本程序,也是将一般的感觉和表现升华为理性形象的表达过程,用阴阳运气学的语言来诠释这句经文,就是说《周易》所要探讨的事物或现象就是太极,太极内在相互对立的阴阳两方面就叫做两仪,阴阳两仪各自内在的矛盾利害因素就构成了四象,把这个矛盾利害的基本因素按照辩证否定观进行推理、就有八经卦 (用三爻组成的卦) 所表达的基本卦象。只有表达形式的抽象性,才有可能达到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之目的,才有可能将其用有声的文字表达出来反射出对阴阳运气学说的导源作用,一个活生生的运气思维逻辑的始版。(来源《人体生物节律学》)

周易分为易经和易传两个方面,天人合一是易经的核心理论。易经八卦又分为先天八卦后天八卦。国际阴阳五行研究协会顾问高煜翔研究先天八卦后天八卦后总结说:先天八卦为体,后天八卦为用。只要懂得了这个原理,易经风水就很容易理解了(来源《六柱预测学》。

解说

编辑

《周易》上篇有三十卦,其顺序为:

乾(卦一)坤(卦二)屯(卦三)蒙(卦四)需(卦五)讼(卦六)师(卦七)比(卦八)小畜(卦九)履(卦十)泰(卦十一)否(卦十二)同人(卦十三)大有(卦十四)谦(卦十五)豫(卦十六)随(卦十七)蛊(卦十八)临(卦十九)观(卦二十)噬嗑(卦二十一)贲(卦二十二) 剥(卦二十三) 复(卦二十四) 无妄(卦二十五) 大畜(卦二十六) 颐(卦二十七) 大过(卦二十八) 坎(卦二十九) 离(卦三十)

《周易》下篇有三十四卦,其顺序为:

咸(卦三十一) 恒(卦三十二) 遯(卦三十三) 大壮(卦三十四) 晋(卦三十五) 明夷(卦三十六) 家人(卦三十七) 睽(卦三十八) 蹇(卦三十九) 解(卦四十) 损(卦四十一) 益(卦四十二) 夬(卦四十三) 姤(卦四十四) 萃(卦四十五) 升(卦四十六) 困(卦四十七) 井(卦四十八) 革(卦四十九) 鼎(卦五十) 震(卦五十一) 艮(卦五十二) 渐(卦五十三) 归妹(卦五十四) 丰(卦五十五) 旅(卦五十六) 巽(卦五十七)兑(卦五十八) 涣(卦五十九) 节(卦六十) 中孚(卦六十一) 小过(卦六十二) 既济(卦六十三) 未济(卦六十四)

六十四卦又称别卦,每一卦都有六个爻组成,阳爻称,阴爻称。爻的顺序是从下而上,第一爻称,最后一爻称,二至五爻分别以二、三、四、五称之。如第一爻为阳爻,则称初九,为阴爻称初六;第二爻为阳爻称九二,为阴爻称六二;第三爻为阳爻称九三,为阴爻称六三;第四爻为阳爻称九四,为阴爻称六四;第五爻为阳爻称九五,为阴爻称六五;最上一爻为阳爻称上九,为阴爻称上六。

卦名、卦辞和爻辞原本的《周易》是没有卦名的,每一卦以别卦卦象作为标题。后来人们从卦辞中析出卦名,才有了我们今天才看到的六十四卦卦名。卦名是对一卦的本质概括。每一卦都有一段卦辞,卦辞又称为彖辞,是对一卦卦象所象征的事物或现象的基本认识和评价,是对一卦所包含内容的概述。六十四卦共三百八十四爻,每一爻都有爻辞。另外,《乾》《坤》两卦又各有一条用辞。

内容组成

周易

周易

今本《周易》的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

部分,主要是六十四卦的卦形符号与卦爻辞。

所谓的六十四卦,是由八卦两两相重而得,八卦则是由二爻三叠而成。

《周易》的,分别呈中断的与相连的线条形状,即“––”“- -”。古人用阴阳范畴来表现寒暑、日月、男女、昼夜、奇偶等众多概念,正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

的基础上,圣人将其符号三叠而成八种不同形状,分别命名为不同的卦名并拟取相应的象征,称为八卦(也称经卦),具体如下:

接着,圣人再将八卦两两相叠,构成六十四个不同的六划组合体,即六十四卦(也称别卦),每卦中的两个八卦符号,居下者称为下卦(也称内卦,《左传》称贞卦),居上者称为上卦(也称外卦,《左传》称悔卦)。六十四卦每卦共有六条线条,称为。《说文解字》云:爻,交也;王弼云:夫爻者何也?言乎变者也的原意也就是阴阳之交变。因此“- -”称为阴爻,以表示;“—”称为阳爻,以表示。六爻的位置称为爻位,自下而上分别为。如《蒙卦》:如,第四卦蒙卦(下坎上艮)自下而上的六爻分别称为初六九二六三六四六五上九

所谓的卦爻辞,即系于卦形符号下的文辞,其中卦辞每卦一则,总括全卦大意,爻辞每爻一则,分指各爻旨趣。《周易》共有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因而相应的也有六十四则卦辞和三百八十四则爻辞(由于《乾》《坤》两卦各有用九用六的文辞,故将其并入爻辞之中,即总计三百八十六则爻辞)。

实际上是阐释《周易》经文的专著,即《彖传》上下、《象传》上下、《文言》、《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计七种十篇。因其阐发经文大义,如本经之羽翼,故汉人称之十翼,后世统称《易传》。

《周易》最为基本的内容是卦象,以及解释卦象的系辞、象辞、象辞和爻辞,系辞和象辞是周文王所作,象辞和爻辞是周公所作。占卦的时候要先取卦,就是通过某种方式先得到本卦。取卦的方式多种多样,最初用蓍草,后来改用竹签、铜钱或其他物品作算筹。取卦的方法基本上是以偶数为阴爻,   以奇数为阳爻,有的则在算筹上标明阴爻和阳爻。若用铜钱占卦,古法是以有字一面为阴,无字- -面为阳;南宋朱则以有字-面为阳,无字-面为阴。阴爻为六,阳爻为九。其法是取铜钱三枚,- 掷得本卦,   亦称内卦。本卦既定,就可以根据求占者所要求问的事项来取变卦,然后再结合本卦和变卦进行占卜,预测吉凶。占签取卦的过程作一看很复杂,   实它和逻辑学中的三段论推理很相似。取本卦的过程,   就是设定大前提;取变卦的过程就是设定小前提,占筮的结果就好比是三段论推理的结论。从这个意义上说,占筮也是一种逻辑推理过程,只不过它的大前提和小前提,都是由《周易》中的卦象、卦辞来确定的。

有的论者把《周易》看做一部有关自然、社会、人类的历史发展的综合性着作,指出 (  (周易》的《经》本来是古代用以占卜的书,   只贿个别地方包含有一 些原始的哲学概念。但经过《传》的解释、引申和发挥,《周易》 就远远不再是一-本占 卜的书,鴯-部哲学着作了。和先秦诸子的着作相比,《周易》 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企图对包含自然、社会、人类的历史发展等等范围广泛的问题作出一种总体性的概括和说明,建立一个世界模式。 所以《周易》历来被看作是弥纶天地,无所不包但不论怎么评价《周易》的社会文化价值,都不能否认它最初是一部关于占卜的书。这是一个基本事实。后世一些术士动不动就抬出《周易》作招牌,有一定道理的。

详细解说如下:

解《易》之作最早是《易传》,   710篇:《彖》上下篇、《象》上下篇、《系辞》上下篇、《文言》、《说卦》、《序卦》、《杂卦》,统称十翼。旧说它们是孔子辅《易》之作。近代学者多认为它们非一人一时之作,杂出于战国、秦汉间人手。《彖》与《象》中的大传(解说卦辞部分),主要是宣扬儒家政治、伦理、修养等观点的。《象》中的小传(解说爻辞部分),强调爻位说,是为尊奉君位而作的。《系辞》与《文言》是前人解经遗说的辑录。《系辞》上下两篇,   是《周易》的通论,   以论述《周易》的义蕴与功用为主,是《易传》思想的主要代表作。它阐述宇宙事物间的矛盾与发展,如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穷则变,变则通,   通则久等观点,   具有朴素的辩证因素,但也有一些唯心史观的论述。《文言》是《易传》中专门用以解说《乾》《坤》两卦的。解《乾》卦的卦辞与爻辞部分通称《乾文言》,解《坤》卦的卦辞与爻辞部分通称《坤文言》,内容只是借解说卦爻辞来提出一些观点,   供统治者借鉴。后出的《说卦》收录了汉初经师的卦象卦德说;《序卦》和《杂卦》是对卦义的两派解说。以上这些,都是早期对《周易》的解说。

在以后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自汉至宋,说《周易》者有所谓两派六宗”:“汉儒言象数,   去古未远也;一变而为京(房)、焦(赣),入于讥祥;再变而为陈 () 、邵(雍),务穷造化,《易》遂不切于民用。王弼尽黜象数,   说以老、庄,一变而胡瑗、程子(颐),   始阐明儒理;再变而李光、杨万里,   又参证史事,   《易》遂日启其论端。此两派六宗,已互相攻驳。” (《经部·易》) 其实,   这许多”,   大都是援《易》以为说,合于《周易》真义的并不多。北京图书馆藏王弼《周易注》宋刻本。旧注比较通行的有阮元校勘《周易注疏》本、李鼎祚《周易集解》本。新注有高亨《周易古经今注》、李镜池《周易通义》、闻一多《周易义证类纂》等。

彖传

随上下经分为上下两篇,共六十四节,分释六十四卦卦名、卦辞和一卦大旨。王弼曰:夫彖者何也?统论一卦之体,明其所由之主者也。

象传

随上下经分为上下两篇,阐释各卦的卦象及各爻的爻象,释卦象者称为《大象传》,释爻象者称为《小象传》。《大象传》运用象征手法,号召人们法天正己;《小象传》号召人们尊时守位、知常明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

文言

共两节,分别解说《乾》、《坤》两卦的意旨,故也称《乾文言》、《坤文言》。主要是在《彖》和《象》的基础上作出进一步阐发与拓展(启蒙学人如何多层面观卦之德义)。

系辞传

分为上下两篇,主要申说经文要领(哲学总纲),贯彻卦爻辞的基本义理。文中对《周易》经文作了全面的辨析与阐发,一者抒发《易》理之精微,二者展示读《易》之要例。

说卦传

是阐述八卦取象大例的专论,也是探讨《易》象产生于(与)推展的重要依据(注重阐述矛盾的对立性)。

序卦传

是《周易》六十四卦排列次序的推衍纲要(总目录),揭示各卦之间的相承相受。前半段经《乾》至《离》共三十卦,主说天道;后半段自《咸》至《未济》三十四卦,主说人伦。《童子问易》给出的最新解释是:上经实用乾坤物象说解易;下经是用乾坤父母说解易。

杂卦传

犹言杂糅众卦,错综其义。将六十四卦重新编为三十二对错综卦,旨在阐发事物的发展在正反相对因素中体现的变化规律(侧重阐明矛盾的同一性)。

八卦结构

周易

周易

在《乾坤谱》中,周易八卦的立体结构如图:

乾:x=1y=1z=1

巽:x=1y=1z=0

离:x=1y=0z=1

兑:x=0y=1z=1

震:x=0y=0z=1

坎:x=0y=1z=0

艮:x=1y=0z=0

坤:x=0y=0z=0

书籍性质

编辑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有时简称《易》。三易(连山易、归藏易、周易)之一。儒家尊为之首。玄学、道教奉为三玄之一对其性质,认识不一,主要有以下观点:

1)卜筮书。《周易·系辞上》具体介绍大衍之数的卜筮法,卦爻辞中有大量的吉凶占语,史书认为《易经》之所以免遭秦火,正因其为卜筮书。宋朱熹《周易本义》主此观点,近人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高亨《周易古经今注》、李镜池《周易探源》等亦持此说。

2)哲学书。庄子认为《易》以通阴阳。阴阳问题是中国哲学基本问题。近代有学者认为《周易》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最系统的哲学著作。《童子问易》进一步指出:《易经》持有的是生生不息的宇宙观,是本体论的生命哲学。它既讲世界观,又讲方法论。其认为世界是(太极);其方法论包括辩证法和一分为二("分阴""分阳")。还有观的方法,要求当见天地之心。天地之心不是所谓的道心,而是德心;有穷则思变、变以从道的方法;极深研几、见机而作的方法;钩深致远的方法;物相杂、杂而不越的方法;善持盈的方法;进德修业等方法。

3)历史书。讲述人类进化发展的历史。(章太炎《易论》)乾坤两卦是绪论。既济、未济是余论,自屯卦至离卦,为草昧时代至殷末之史,自咸卦至小过卦为周初文、武、成时代之史。(胡朴安《周易古史观》),另有学者或以为《周易》为商周之史。或以为是奴婢起义史,或以为是用谐音隐文体和卜筮外形写成的一都特殊史书。

 (4) 预测学。《易经》运用损益之道进行预测。孔子预测华夏文明起码可以传承三千年,结果果然应验,这一预测可见《论语·为政》篇。《童子问易》指出,做男人和当一把手的女性要多玩味乾卦卦、爻辞;作为女性和副手的男士要多玩味坤卦卦、爻辞。大衍筮法实质是在推衍人们在时空坐标中的几微曲线。在人生的大过程中,就如郑玄所说的始、壮、究和牟宗山先生所说抛物线

名称

周易,中国古代研究、占测宇宙万物变易规律的典籍。包括《易经》和《易传》两大部分。《易经》内容包括六十四卦卦象、卦辞、爻辞。每卦六爻,六十四卦为三百八十四爻。即有六十四卦辞、三百八十六爻辞(乾、坤二卦分别多出用九、用六爻辞)。文字古奥,蕴义精深。《易传》是对《易经》所作的解释。共有十篇:《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又称《十翼》。

帛书周易

帛书周易

对其书名。理解不一。有周代、周地、周遍、周环等不同解释,有变易、易简、不易、交易、对易等不同解释。

关于作者和成书年代向有争议。《汉书·艺文志》提出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之说,认为伏羲氏画八卦,周文王演六十四卦、作卦爻辞,孔子作传解经。《童子问易》提出事历三古更五圣,大易衍进揆益宗五四以后,史学界提出怀疑,有周初说、春秋中期说、战国说等不同观点。李学勤先生的《周易溯源》记述全面、权威。

现存主要版本有三种:通行本、马王堆帛书本和上博战国楚简本。影响最大的通行本有魏王弼注本、唐孔颖达疏本(即《周易正义》)、宋朱熹《周易本义》本。1973 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周易》与传世各家《易》本均有不同,是现存最早的别本。《周易》注本,古今不断,多达千余种,影响较大的有: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孔颖达《周易正义》、宋程颐《程氏易传》、朱熹《周易本义》,现代闻一多《周易义证类纂》、高亨《周易古经今注》、金景芳的《周易讲座》等。

涵义解释

编辑

其一

周易

周易

,东汉郑玄《易论》,认为周普的意思,即无所不备,周而复始。而唐代孔颖达《周易正义》认为是指岐阳地名,是周朝的代称。有人认为《易经》流行于周朝故称《周易》,亦有人依据《史记》的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著。然而在几种较早期的文献,例如《论语》、《庄子》、《左传》却只称《易经》为《易》,周易之名最早见于《周礼》;然而《周礼》的年代,学者还有争议。所以,就文献而言,应该是后来加上去。若以《周礼》的系统来看,《三易》的名称皆无朝代名,所以《周易》的解释为周普和其它两种占筮书,比较能够相应。然而夏代是否有《连山》、商代是否有《归藏》也都还是问题。两书很可能也是古史积累说所言的现象。所以比较肯定的是,《易经》或《周易》原来只称为《易》。

其二

字的含义,历来有两种说法。一为周代,二为周普。前者的寓意在于认为《周易》为西周时代的书。理由便是《周礼》有云: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一曰《归藏》,一曰《周易》,而此说认为《连山》为神农时代的筮书,神农也称连山氏,《归藏》为黄帝时代的筮书,黄帝也称归藏氏,后夏用《连山》,商用《归藏》,西周所用之书则冠以字,名为《周易》。后者则取郑玄《易赞》,“‘连山者,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故而《周易》的字,义为周普

字的含义主要的说法有以下几种:

一、《说文》训为易,蜥易、蝘蜓、守宫也。象形。为蜥蜴之类,主取之义。

二、《说文》又引秘书说日月为易,象征阴阳。

三、《周易乾凿度》云“‘一字含三义:所谓易也,变易也,不易也,即简易、变化、不变三层含义。

四、取日出之时阴阳交变之义。也主于变易。《周易》在古代文献中常被简称为《易》,至西汉初年被列为书之一,世人遂尊称为《易经》。可见《周易》当以为大义,而诸说纷繁,也莫过变易消息之理。

其三

,东汉郑玄《易论》,认为周普的意思,即无所不备,周而复始。而唐代孔颖达《周易正义》认为是指岐阳地名,是周朝的代称。有人认为《易经》流行于周朝故称《周易》,亦有人依据《史记》的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认同《易经》乃周文王所著。然而在几种较早期的文献,例如《论语》、《庄子》、《左传》却只称《易经》为《易》,周易之名最早见于《周礼》;然而《周礼》的年代,学者还有争议。所以,就文献而言,应该是后来加上去。若以《周礼》的系统来看,《三易》的名称皆无朝代名,所以《周易》的解释为周普和其它两种占筮书,比较能够相应。然而夏代是否有《连山》、商代是否有《归藏》也都还是问题。两书很可能也是古史积累说所言的现象。所以比较肯定的是,《易经》或《周易》原来只称为《易》。

,也有几种解释:

1.易由蜥蜴而得名,为一象形字,此说出自许慎《说文解字》;而蜥蜴能够变色,俗称变色龙,所以的变易义,为蜥蜴的引申义。

2.必须指出,理解西周之,理当以西周礼乐制度的变革为条件。礼指从容之节,易即雅乐,都是统治阶级驾驭黎民百姓,维护宗法制度的手段和工具。《周易》保存了西周钟鼓交响乐的框架规制,钟鸣鼎食在西周的底层社会是难以想象的。

3.日月为易,象征阴阳。

易经

易经

4.日出为易。陈鼓应认为这个意思,也是的本义。

5.易是占卜之名。

6.变易、变化的意思,指天下万物是常变的,故此《周易》是教导人面对变易的书。

7.交易,亦即阴消阳长、阳长阴消的相互变化。如一般的太极图所显示的一样。

8、易即是,恒常的真理,即使事物随着时空变幻,恒常的道不变。《系辞传》:生生之谓易。(生生不息,义似生命的意义在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体会生命之美、日新又新。)

在《周礼》太卜的记载中,亦有《三易》的说法;《三易》是指《连山》、《归藏》和《周易》,三个不同朝代的占筮书。据说连山是夏朝的占筮书,归藏是殷商的占筮书,周易是周朝的占筮书。

东汉郑玄的著作《易论》认为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这句话总括了易的三种意思:简易变易恒常不变。即是说宇宙的事物存在状能的是1)顺乎自然的,表现出易和简两种性质;2)时时在变易之中;3)又保持一种恒常。如《诗经》所说日就月将如月之恒,如日之升,日月的运行表现出一种非人为的自然,这是简易;其位置、形状却又时时变化,这是变易;然而总是东方出、西方落这是不易

而《易经》的是指经典的著作。儒家奉《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为《五经》。如同前文所说,是后来为了尊称这些书,而加上的称呼,原来《五经》只称为《易》、《诗》、《书》、《礼》、《春秋》。

名言

编辑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3.潜龙勿用。阳在下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1]  

4.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5.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 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 易曰:「履霜坚冰至。」 盖言顺也。

6.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7.「鹤鸣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 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

8.子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9.「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10.子曰:「天下何思何虑? 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   11.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12.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 [2]  

由来

编辑

对于《周易》的成书,《汉书艺文志》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此说最为汉儒接受,《周易乾凿度》有云:垂皇策者羲,益卦德者文,成名者孔也三圣三古之说简而言之,即:上古时代,通天之黄河现神兽龙马,背上布满神奇的图案,圣人伏羲将其临摹下来,并仰观天文、俯查地理,而做八卦;中古时代,姬昌被纣囚禁于羑里,遂体察天道人伦阴阳消息之理,重八卦为六十四卦,并作卦爻辞,即文王拘而演《周易》;下古时代,孔子喜,感叹礼崩乐坏,故撰写《易传》十篇。而在宋朝之前,对于重卦者多有疑义,一者王弼认为伏羲画八卦之后自重为六十四卦,二者郑玄认为神农氏重卦,三者孙盛认为夏禹重卦。据传,《周易》的诞生地就是现在的世界遗产城市安阳市。羑里城位于安阳市区南10公里处。易卦系统最基本的要素为阴阳概念,而阴阳概念包括阴阳的性质和状态两层意义。如果不理会阴阳的状态,只论及其性质,则可以用阳爻(-)和阴爻(--)表示阴阳。将上述阴阳爻按照由下往上重叠三次,就形成了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个基本卦,称为八经卦。再将八经卦两两重叠,就可以得到六个位次的易卦,共有六十四卦,这六十四卦称为六十四别卦,每一卦都有特定的名称。如果再考虑阴阳的状态,则阴阳概念又进一步划分为老阴,老阳,少阴,少阳(亦称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四种情形,可以用X,O,--,-,四种符号分别代表之。六十四别卦每一卦的每个位次上都可能有四种阴阳状态,于是全部易卦系统就共有4096种不同的卦。如果将阴阳性质构成相同的各个卦放在一起,就形成了主卦卦名相同的六十四种分系统,可以称为某某卦系。《周易》经部文字说明的内容就是对六十四卦系中部分易卦的象征意义的解释以及相应的人事吉凶判定(称为占断)。其中每一卦系的第一条内容是相应的全静卦的占断,其后的六条(乾坤卦系有七条)内容是顺次排列的对相应卦系一爻动的卦的占断。秦汉以后的易学对此都存在错误或者说模糊的认识。

占筮及《周易》一书起源于甲骨卜的实践,或许到了殷商末年,周文王写下了六十四卦系的卦辞。后来在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继承了孔子对周易的发现,著了《易传》。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李斯将其列为医术占卜书而幸免于难。

直至北宋欧阳修撰《易童子问》,认为《易传》七种之间有互相抵牾之处,并非孔子一人所作:其说虽多,要其旨归,止於繋辞明吉凶尔,可一言而足也。凡此数说者,其略也。其馀辞虽小异而大旨则同者,不可以胜举也。谓其说出於诸家,而昔之人杂取以释经,故择之不精,则不足怪也。谓其说出於一人,则是繁衍丛脞之言也。其遂以为圣人之作,则又大缪矣。(犹见《易童子问卷三》)。至于后世,疑古之风渐起,清代姚际恒所著《易传通论》与康有为《新学伪经考》都认为《易传》并非出自孔子之手。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钱玄同先生、冯友兰先生、顾颉刚先生、高亨先生、郭沫若先生等著名学者皆认为《易传》非孔子所作,顾颉刚先生则将《易传》成书年代推断为战国末期至西汉早期,唯有金景芳先生坚持认为《易传》乃孔子所作。

时至今日,长沙马王堆墓穴中发现的帛书中,已有不少记载间接证明《易传》的作者或相关作者大致是孔子,有待进一步考证,不过也当为盲目疑古者戒。

在《简易道德经》里,周是周到圆满,易是运动变化无不果的意思。太昊伏羲创作简易图时,把简易符(即现在八卦图的阴阳符)排列成一个圆形即一周的形式,阐明了周和易是简的主要组成部分。周易的周字并非周朝的沿用,而是周朝或周姓沿用了《简易道德经》里的这个完美的字。无疑周易的周字,替代了简易的简字。大自然万物的变化,是易的根本现象。恒之无休而无不果,说明了易,就是物的变化而成事,物每一点变化都有一定的结果,这就是易象。简之周周之易说明了周是简的,易是周的。以父子的排列方式,就是成了:简周易求千太万后之果,明千思万绪之象,说明了简易图是判断推理的一种测探工具。

历史

编辑

传统说法

周易的成书时间历来颇多争论。传说远古的伏羲创八卦、夏禹将其扩充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被记载在《连山》一书,《连山》以为第一卦。到了商朝,六十四卦的次序被重新排列,被记载在《归藏》一书,以为第一卦。

依据司马迁《史记》的记文王拘而演周易,后人因此认为《易经》是商朝末年、西周之初的时候确立,是周文王奠定了《易经》以为第一卦,并为每一卦写下卦辞(卦象的解释)。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则被认为是爻辞(每一爻的解释)的创立者。卦辞和爻辞的内容不单影响周朝的历史,也影响到诗经的文学风格。

《十翼》被认为是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与再传弟子作品。它是对《易经》的诠释,有十篇,包括:一、彖上传,二、彖下传,三、象上传(又称大象),四、象下传(又称小象),五、系辞上传,六、系辞下传,七、文言传(文言是解释二卦经文的言语),八、序卦传,九、说卦传,十、杂卦传。但根据记载,《十翼》的分类方法尚有其他方式,分类方法并未达致统一。到了汉武帝以后,《十翼》被称为《易传》,并被视为《周易》的一部分。

现代说法

周易

周易

在近五十年,出现了新的《易经》历史研究,西方和中国的学者根据商、周朝的占卜用的兽骨和龟甲上的甲骨文,青铜器上的钟鼎文以及其它史料研究。1973年,湖南长沙的西汉马王堆出土了将近完整的、公元前二世纪的《易经》、《道德经》和其它书籍,是现存《易经》的最早版本,并包含了以前一直被认为是孔子所著的〈系辞传〉上、下,但并不包括《十翼》其它的部分。

当代的学者怀疑周文王、孔子并非《易经》的作者,部分学者更认为六十四卦的概念比八卦更早形成。学者比较过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易经》和周朝的钟鼎文之后,认为《易经》不可能是周文王所著,最可能的成书日期应是西周后期,大约公元前九世纪末。现时一般认为《易经》并非任何一个传说或历史人物的著作,而是西周时期占筮用的文字编纂而成。

至于《易传》,宋代的欧阳修即已怀疑《易传》不是同一人所作,当代的学者认为《易传》里面的篇章最早出现于中国战国时期,但亦有部分篇章是西汉年代所著。清初学者惠栋说:栋四世咸通汉学,以汉犹近古,去圣未远故也。《诗》、《礼》毛、郑,《公羊》何休,传注具存;《尚书》、《左传》,伪孔氏全采马、王,杜元凯根本贾、服;唯《周易》一经,汉学全非。

流传与学派

相传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时,李斯将《周易》列入医术占卜之书而得以幸免。之后各个朝代都有人研究《周易》,包括汉代的京房、郑玄,魏晋时代的王弼,唐代的陆德明、李鼎祚、孔颖达,宋代的邵雍、程颐、朱熹等等。

宋代兴起了易图的研究,像广为人知的河图、洛书、先天图、后天图、太极图(含阴阳鱼的圆形图案)等,都是《易经》原著中所无、后人根据对《易经》的理解添加进去的。

历代研究周易的大致可分为两个学派:义理派和象数派。义理派强调从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名的涵义来解释卦爻象和卦辞、爻辞。象数派注重从八卦所象征的物象来解释卦爻象和卦辞、爻辞。亦有人认为义理派发掘周易的哲学价值,象数派则着重将周易用于占卜。前者如王弼、程颐,后者如京房、邵雍。

明代末年,《易经》被传教士翻译并传播到西方。十七世纪末,德国哲学家及数学家莱布尼茨因汉学大师布维(Joachim Bouvet,汉名白晋,1662年-1732年)的介绍、更将《易经》以二进制解释。现在无论中国大陆、台湾和西方各国都有不少人研究《易经》。

根据江弘远《京房易学流变考》一书,自从《京氏易传》出现后,受朱熹、惠栋,以及《四库总目提要》的推波助澜,均认为此书及其条例是出自京房本人之手。本书以沈延国论点加以延伸,确定京房是以十二辟卦所统领的六十卦反复配六十钟律,八宫卦、纳甲、纳音则是由荀爽、虞翻、干宝等另一非京氏《易》学流派演变而来,从《京氏易传》出现后,遂取代京房原有的模式。

当代名家

编辑

王瑞民

王瑞民,中国策划学院教授,中国策划学会周易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联合大学周易经济决策研究室主任、教授,河北省周易研究会常务理事、秘书长;

著名易学家,著名风水专家,专注于易学研究30年。是中国当代弘扬易学文化突出贡献人物。擅长风水,奇门遁甲预测,八卦象数疗法。

唐明邦

唐明邦,号云鹤,1925123日生,重庆市忠县人。世界最大易学专家团高级专家、国际统一易学联合会讲师团教授,世界当代十大杰出易学家,著名哲学家。

邵伟华

邵伟华,是享誉国际著名的预测学家,湖北鄂州市人,从事过工、农、商、兵、当过干部,后落根于易学、相学、四柱、建筑风水、破译人类基因密码等学科的研究。1987年起,分别出席了国际和全国的《周易》学术研讨会,并在国内外发表多篇论文,有的论文获得奖杯和国际一等奖。

李定信

李定信(已故),风水宗师杨益(字筠松,号救贫)之嫡传徒裔。1999-2001年曾三次被邀赴泰国学术交流和风水堪察,在泰国政野和侨界获得很高声誉,2001年,应邀赴张家界参加全国哲学文化年会讲学,被誉为"六百年间第一人"

作品影响

编辑

易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又为新道家列为三玄之冠,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模式、价值取向等哲学品格。

汉武帝独尊儒术,《易经》被尊为六经之首。汉代被称为经学时代,经学高于一切学术。中国历代图书分类是:经、史、子、集四大类,经列于首。《周易》为六经之首,自然也就是群书之首,即中国的第一部典籍,影响极大。历代学术思想发展之契机亦多建基于易经,两汉经学自不待言,魏晋新道家谈玄,亦将其列为三玄之一。若无《易经》之启发,北宋五子的学问几乎不能成立。

《周易》不仅对中国哲学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各个学科发展都发生了作用。《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易类小序》中说:又《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音员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正如国学大师、新儒家开山祖师熊十力所言:中国一切学术思想,其根源都在《大易》,此是智慧的大宝藏。

周易

周易

是中国最早的卜筮专著。它以特殊的体系和表达方式,为中国术数学的建立和近现代世界计算机数字技术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周易》产生的年代,    过去许多学者一致认为是在商末周初,    由于商末周初时的卦有数字卦和画卦两种,    基本上可以确定《周易》诞生的年代,    最早只能在周昭王之后,    或西周中晚期,    而绝不可能是在商末。 《周易》中运用八卦预测信息的方法的发明,正是中国人民具有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真实写照,他们在实践和好地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推动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所以,易卦及《周易》,是个储存量很大的信息库。

易学研究在原理探索上仍无重大进展,理论研究停步不前,思想混乱,实际应用容易趋向神秘主义。上述状况严重歪曲了易学的学术地位,阻碍了中华易学良性化发展的步伐,蒙蔽了易学的真正价值。

周易八卦图

周易八卦图

《周易》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经典,它认为世界万物是发展变化的,其变化的基本要素是阴(--)和阳(),《周易·系辞》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世界上千姿百态的万物和万物的千变万化都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周易》研究的对象是天、地、人三才,而以人为根本。三才又各具阴阳,所以《周易》六爻而成六十四卦。正如《说卦》: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刚柔,故《易》六位而成章。乾为纯阳之卦,坤为纯阴之卦,乾坤是阴阳的总代表,也是阴阳的根本,孔子在《系辞》中说乾坤其易之门邪乾坤其易之蕴邪。《易纬·乾凿度》中说:乾坤者,阴阳之根本,万物之祖宗也。通行本《周易》本经排序以《序卦》的次序为基础,而以乾、坤两卦为首。《系辞》开篇即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文言》是专门论述乾坤之卦德的传文,并将乾坤之德性引申发挥至人文道德范畴。说明乾、坤是《周易》中最重要的两卦,也是《周易》阴阳哲学的基础。

传承发展

编辑

易经

易经

在中国文化的领域中,自经孔子删《诗》、《书》,订《礼》、《乐》之后,由他编著了六经,赞述《周易》以来,关于《周易》易学的传承,在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以及范晔的《后汉书》中,都记载有孔子以下的易学传承的系统。但自诏、宋以后,我们所读的《周易》,关于《十翼》的排列程序,事实上,大多都是根据汉末王弼的排列的。他把乾、坤两卦的文言,拿来放在本卦下面。同时把《系列》的中间次序,有些地方也照他自己的意思来颠倒安排。等于我们现在读的《大学》一书,那是经过宋儒的安排,并非原本的《大学》的次序。现在对于研究《周易》来计,这点应当注意及之。自孔子至战国末期的易学:孔子授商瞿。商瞿授鲁桥庇子庸。子庸授江东臂子弓 (其人是荀卿之子) 子弓授燕子家。子家授东武孙虞子乘。子乘授齐田何子庄。

此其一。又,孔子殁,子夏也讲易学于河西。但受到孔门同学们的驳斥,认为他对于易学的修养不够,所以子夏以后的传承,并夫太准确的资料。唯所世留传有《子夏易传》一书,真伪难辩,但确具有古代易学思想上的价值。此其二。西汉的易学:田何授 (东武) 王同子中、 (洛阳) 周王孙、 () 丁宽、 () 服生,四人皆著《易传》数篇,但后世已散佚。其次,自(东武)王同子中一系,再传杨何,字元敬。无敬传京房。房传梁丘贺。贺传子临。临传王骏、丁宽一系,又再传田王孙,王孙传施,传张禹,禹传彭宣。以上都是著名专长易学学者的传承。

至于阴阳、纳甲、卦气等易学,自田何到丁宽之后,又另有一系。主阴阳、卦气之说的,由王孙孟喜。喜再传焦赣,字延寿。著有《易林》一书,迥然打破《周易》的蹊径。又另一京房,承传焦延寿的易学,著有《京房易传》一书,开启象数易学的阴阳纳甲之门。东汉与后汉的易学:西汉的易学,到了东汉时期,其间的传承似乎已经散失不备。因此象数之学与易理的分途,也便由此而形成了。后汉的易学,传承的系统更不分明。此时的著名易学大家,便有马融、郑玄、荀爽、刘表、虞翻、陆绩以及魏末的王弼等人。其中以荀爽的易学,曾经有后人采集当时的九家易学合成一编的论友谊赛,故在后世研究易学中,经常有提到九家易荀九家的名词,就是对此而言。郑玄的易学,开始是学京房的象数。后来才舍离京学,专学费直之说,以孔子《易传》来解说易学。汉末的易学,大概都跟着荀爽、虞翻的脚跟而转,愈来愈加没落,因此才有青年才俊的王弼的起来别走一途,专从老、庄玄学的思想而说《易》了。最为遗憾的,后世的易学,大体上又一直跟着王辅嗣的脚跟在转,不能上穷碧落,下极黄泉,直迭羲皇之室。

易经

易经

东方古文化是以中国为发源地,流传及盛行于东南亚国家,至今被世界各国所接受,它是经久不衰的一种古文化,已经历3—5千年,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体系,不但是哲学思想体系,也包含科学体系。

东方古文化体系有四种:

1)以阴阳统一对立的《易经》文化。

2)孔子为主体的儒家文化。

3)以《老子》, 《庄子》为代表的道教文化。

4)以印度为发源地的佛教文化。

这四种古文化称为东方文化核心,从它创造形成至今,是中国文化遗产。但至今,大部份在东南亚国家弘扬和应用更为广泛,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促进了历代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李瑞环主席在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大会上讲过: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所创建的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包括了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教育、艺术等方面的思想和主张。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做了极其重要贡献,有着超越时代,超越国界的深远影响。儒学的许多重要论著,特别是做人、处事、立国的至理名言,至今还被人们广泛引用。

道教源于中国,佛教源于印度,在东南亚一代流传不息,它们教义宗旨,都是以劝善为主,解除人生私欲心,且能超脱凡人,解脱人生痛苦,面对世间复杂矛盾,并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明理论,它更有科学一面,特别道教中科学含量之高。可以用哲学和伦理道义去解决它,把人类引向文明豁然的前景,是人生文明的标志,它发放出世界人民信仰的不可磨灭的光环。如《老子》学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理论,为世界破译生物遗传密码起了作用,DNA的碱基由三联体组成才64个排列顺序,形成八卦三联体规律性。

《周易》包含着象数和义理两方面,但实际上象与数,义与理还可细分。《周易》易卦反映事物运行规律的分类,爻反映各类的不同发展阶段,这相对应宇宙信息发生使天、地、人、事的演变和发展规律。20世纪80-90年代曾邦哲从系统综合理论发展了结构论提出太极图是元气本原、阴阳变易、卦序组织和道、器观念的综合,认为是中国文化特有的一种同型、同构数学模型的图式逻辑体系,涉及到宇宙的本原论、演化论与建构论以及精神与物体观念的模型化逻辑思维方法体系。

《周易》的发展方向应该从预测学、认识学和行为学三个方面进行研究运用:

1、预测学

反映了伦的意义,64卦六亲关系,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差别。是对事物规律和道理的探讨,是易理、易道的分析,应用《周易》提出的道理对事物如何形成和发展进行解释。

2、认识学

现代思维科学把人类大脑的思维方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理性认识思维,也就是逻辑思维,一类是感性认识思维,也就是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从认识学角度研究《周易》,我们应该从感性思维上认识她。《周易》以最简单的阴爻、阳爻两上符号来概括和演绎万事万物,充分体现了万事万物辨正统一和矛盾统一的现代哲学思想。一阴一阳谓之道《周易》的发展离不开对易学哲学体系研究,真正结合两方面一起进行研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3、行为学

《周易》历代是人们修身、齐家、平天下的哲学之书,这也是我们研究和应用《周易》的最终目的——指导学习、工作、处世等日常行为。根据《易传 系辞上》所讲: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我们就应该肯定:《周易》的象数理义在结构上是一个一气呵成的,具有连续性和完整性。应用和发展《周易》的占筮性质和哲学性质,发展《周易》成为一部行为学经典。《周易》64卦、384爻解说其实就是一部行为学经典,如易卦《乾为天》初爻:初(注:初指初爻)九(注:九为阳爻,六为阴爻),潜龙勿用。讲明事物正处在一个将要发生而没有发生的时期,如龙在潜伏之中,不能动也不宜动。人们处在这一时期的时候,需要晦养、需要等待时机,不宜轻举妄动,以免招惹不必要的麻烦。

相关研究

编辑

周易相关书籍

周易相关书籍

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人们对《周易》认识不清,常把《周易》和封建迷信、卜筮算卦等同起来,甚至视为禁区,很少有人深入研究。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周易》研究逐渐兴起。1984年全国第一次周易学术讨论会的召开,促进了周易研究的发展。之后,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周易与现代自然科学》,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了《周易与自然科学研究》,为周易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908月,中国第一个周易研究会——安阳周易研究会成立,标志中国周易文化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周易》研究在中国逐渐发展起来,并影响和震撼了世界。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周易已经被许多有识之士所认同,学习周易更是不乏其人,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8090后,甚至国外的一些中国文化爱好者,均对周易产生了深厚的兴趣。据2012年文化部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发起和编撰的《中国传统文化名家大典--易学卷》收录,当代知名周易学者、爱好者就有二百二十七位,也系统地展示了当代易学研究成果,介绍了中国当代易学研究的代表人物,象邵伟华,唐明邦,廖墨香,李书有,张志春,曾仕强等老一辈周易学者,同时也收录了象梁惟朝,裴翁,谢金龙,毛杰,周汉辉、侯典民等一大批青年学者,是当代易学研究领域具有权威性的人物辞书,更是周易研究的时代鉴证。

在中国文化的领域中,自经孔子删《诗》、《书》,订《礼》、《乐》之后,由他编著了六经,赞述《周易》以来,关于《周易》易学的传承,在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以及范晔的《后汉书》中,都记载有孔子以下的易学传承的系统。但自诏、宋以后,我们所读的《周易》,关于《十翼》的排列程序,事实上,大多都是根据汉末王弼的排列的。他把乾、坤两卦的文言,拿来放在本卦下面。同时把《系列》的中间次序,有些地方也照他自己的意思来颠倒安排。等于我们现代读的《大学》一书,那是经过宋儒的安排,并非原本的《大学》的次序。对于研究《周易》来计,这点应当注意及之。自孔子至战国末期的易学:孔子授商瞿。商瞿授鲁桥庇子庸。子庸授江东臂子弓 (其人是荀卿之子) 子弓授燕子家。子家授东武孙虞子乘。子乘授齐田何子庄。此其一。又,孔子殁,子夏也讲易学于河西。但受到孔门同学们的驳斥,认为他对于易学的修养不够,所以子夏以后的传承,并没有太准确的资料。唯所世留传有《子夏易传》一书,真伪难辩,但确具有古代易学思想上的价值。此其二。西汉的易学:田何授 (东武) 王同子中、 (洛阳) 周王孙、 () 丁宽、 () 服生,四人皆著《易传》数篇,但后世已散佚。其次,自(东武)王同子中一系,再传杨何,字元敬。无敬传京房。房传梁丘贺。贺传子临。临传王骏、丁宽一系,又再传田王孙,王孙传施,传张禹,禹传彭宣。

以上都是著名专长易学学者的传承。至于阴阳、纳甲、卦气等易学,自田何到丁宽之后,又另有一系。主阴阳、卦气之说的,由王孙孟喜。喜再传焦赣,字延寿。著有《易林》一书,迥然打破《周易》的蹊径。又另一京房,承传焦延寿的易学,著有《京房易传》一书,开启象数易学的阴阳纳甲之门。东汉与后汉的易学:西汉的易学,到了东汉时期,其间的传承似乎已经散失不备。因此象数之学与易理的分途,也便由此而形成了。

后汉的易学,传承的系统更不分明。此时的著名易学大家,便有马融、郑玄、荀爽、刘表、虞翻、陆绩以及魏末的王弼等人。其中以荀爽的易学,曾经有后人采集当时的九家易学合成一编的论友谊赛,故在后世研究易学中,经常有提到九家易荀九家的名词,就是对此而言。郑玄的易学,开始是学京房的象数。后来才舍离京学,专学费直之说,以孔子《易传》来解说易学。汉末的易学,大概都跟着荀爽、虞翻的脚跟而转,愈来愈加没落,因此才有青年才俊的王弼的起来别走一途,专从老、庄玄学的思想而说《易》了。最为遗憾的,后世的易学,大体上又一直跟着王辅嗣的脚跟在转,不能上穷碧落,下极黄泉,直迭羲皇之室。

李瑞环主席在纪念孔子诞辰2550周年大会上讲过: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所创建的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包括了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教育、艺术等方面的思想和主张。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做了极其重要贡献,有着超越时代,超越国界的深远影响。儒学的许多重要论著,特别是做人、处事、立国的至理名言,至今还被人们广泛引用。

道教源于中国,佛教源于印度,在东南亚一带流传不息,它们教义宗旨,都是以劝善为主,解除人生私欲心,且能超脱凡人,解脱人生痛苦,面对世间复杂矛盾,并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明理论,它更有科学一面,特别道教中科学含量之高。可以用哲学和伦理道义去解决它,把人类引向文明豁然的前景,是人生文明的标志,它发放出世界人民信仰的不可磨灭的光环。如《老子》学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理论,为世界破译生物遗传密码起了作用,DNA的碱基由三联体组成才64个排列顺序,形成八卦三联体规律性。

《周易》包含着象数和义理两方面,但实际上象与数,义与理还可细分。《周易》易卦反映事物运行规律的分类,爻反映各类的不同发展阶段,这相对应宇宙信息发生使天、地、人、事的演变和发展规律。20世纪80-90年代曾邦哲从系统综合理论发展了结构论提出太极图是元气本原、阴阳变易、卦序组织和道、器观念的综合,认为是中国文化特有的一种同型、同构数学模型的图式逻辑体系,涉及到宇宙的本原论、演化论与建构论以及精神与物体观念的模型化逻辑思维方法体系。

指导作用

编辑

古为今用

《易经》诞生于三千年前,从伏羲八卦算起,易学的起源最少也有七八千年的历史,可企业管理是近代和现代的问题;他们之间有何关系?

戴颖涛篆刻易经语

戴颖涛篆刻易经语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万法归宗。易乃中国文化之源,诞生于甲骨文之前,是我们的祖先对待天文、地理、历史和生活环境的经验写照。因易而成道、儒、释,道学崇尚自然,

儒家崇尚伦理,释佛崇尚觉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系辞云: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天人合一内圣外王内外兼修”……因易而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使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一脉相传,   造就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形成了稳定的社会结构,使华夏儿女得以休生养息、安居乐业薪火相传,塑造了富于创造和顽强的民族精神,哺育了一代代英雄儿女

乾泉先生认为,有人说中国没有自己的管理,而乾泉教授认为中国几千年前不但有管理,而且还有自己的管理哲学。中国有着博大精深的管理文化。但是文化也是要进化的,文化只有在交流、重组、融合中才能够创新。但是,没有自己的文化母体,谈何交流,拿什么来与西方文化重组。中国管理的现代化,应当是有自己特色的中国化。企业管理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文化,它应该是民族文化在企业行为中的表现。忽视民族文化、片面模仿西方管理的必然结果就是:邯郸学步,不仅学不好西方的管理科学,最后连自家的珍宝也会丢失,给企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易学思想当可为中国化的企业管理提供崇高的价值理念和指导。《易经》原理贯穿天、地、人三才之道,凝聚着中国文化在漫长的文明发展过程中对自然、人生和社会规律规律探索的经验成果。易道的核心就是把对世界的认知和自身的价值,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密切结合的一种决策管理模式,包含着许多具体的经营策略。

当今时代,易学预测被较多的人所能接受,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周易预测是迷信活动的一部分。周易文化经由几千年的发展,周易预测方法从祖先们创立至今已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记录,在这么漫长的岁月中,能够走到今天让我们这辈人认识并了解和来运用它、发扬它,说明这套理论系统的存在是有它真实不虚的科学理论观点。由于学术上缺乏有力的引导,仍表现为与其它迷信术数混杂,许多人仍视易为卜筮之道。周易预测这一整套的科学理论系统,除了需要人们深入了解,还需要社会人士正确弘扬,如何从古老而常新的周易预测中剔除神秘色彩和人身依附关系,提炼、总结出有实质借鉴意义的预测思想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

如今,虽然周易预测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但有价值的成果并不多。庆幸的是,得益于政府对学术易学的支持,当前社会出现了许多的研究机构,对易学的研究,进一步走向应用阶段,使古老的易学同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而周易文化在互联网的传播更为迅速,专业研究周易预测文化的学术网站算网就是其中代表。算网依托互联网资源,为易学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免费开放、自由沟通、高水准的易学学术文化培训交流平台。比如算网关于周易预测思想的提炼、整理除了重视就卦论卦以及侧重预测哲学阐发,更从预测过程的角度去系统完整地挖掘《周易》预测思想的内涵,使得《周易》预测思想的研究具有可操作性, 使周易预测哲学能真正现代化,真正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历史上的任何学说,只要不是出于考古的社会学意义,我们都必须把它们拿来古为今用,何况是传承了几千年的周易预测文化!周易预测研究的现代化,首先在于政府对于学术研究的大力支持和对现今民间假易迷信的大力肃清,恢复周易本来面目及声誉。易学学术研究应推陈出新,改变治易方法,力争早日拿出有价值的易学研究成果,使易能真正现代化,真正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在中国人的眼里,风水是生活中很重要的。风水就是以占验方式对宅院、聚落、陵墓等的营建所进行的凶吉预测与设置的一种安排。风水的核心思想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早期的风水主要关乎宫殿、住宅、村落、墓地的选址、座向、建设等方法及原则,原意是选择合适的地方一门大的学问。

三才配置

天、人、地三才配置对人的身体状况、婚姻家庭及人的基础运和成功运具有重大影响。

天、人、地三才数理只计1-10的数,取10模(只计个位数)若个位数为0,则按10计。

人格与天格的五行关系反映发展运,人格与地格的关系反映基础运,人格与外格的关系反映人际事业运。

相关概念

很多人不明白周易、易经、周公、周公解梦等古代词语的关系,这里进行一些简要介绍。

周易是一部描述事物变化规律的工具书。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原作者周文王姓姬名昌。由伏羲制卦,文王系辞,孔子作十翼。共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易经的内容最早只是记载大自然、天文和气象等的变化,古代帝王作为施政之用,百姓用为占卜事象。至孔子作传,始为哲理的书,是儒家的重要典籍。亦称为《羲经》、《周易》。

我国先祖认为:世上一切均有阴阳二气,孕育而成,金、水、木、火、土五行,生、死、衰、亡决定事物的未来。

周,中国商末周初的一个历史时期。易,变化。周易预测:是基本按先祖五行变化规律而对事物进行预先推测估算。

周公,名旦,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是西周初年的政治家、思想家。因以周太王所居地为其采邑,故称周公。

周公自幼笃行仁孝,多才多艺。文王在时,他以孝仁而异于群子;武王即位,则以忠诚辅翼武王,一次,武王有疾,群臣忧惧,卜求先王救助。周公于是乃自以为质,设三坛,周公北面立,戴璧秉圭,告于太王、王季、文王。愿以自身替武王之身,且称曰:旦巧能,多才多艺,能事鬼神。

及武王死,成王在襁褓中,周公毅然挑起了摄行政当国的重担,并且教诲开导成王。

周公就是以其终生辅国安邦。孔子一生所追求的正是周公式的事业。

周公敬德保民的政治思想,是儒家政治思想的直接来源。儒家思想学说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源于周公。

自东汉以来,人们常以周、孔并称。唐韩愈则把周公列入儒家道统的关键人物之一。

周公解梦是我们古代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虽难登大雅之堂,但在民间却流传甚广。每个人都要做梦,梦之与人犹灵魂之与人,与之俱来,随之而去,伴随人之一生。只要人的大脑之思维能力还在,梦就会长久不衰。做梦不分贵贱、不分长幼、不分尊卑、不分男女、不分中外,只是梦的内容有所不同而已。

梦如同人的身影一般,既司空见惯,又神秘莫测,既虚无飘渺,又真实可见。若说梦是幻觉,然梦中之人物事件,醒后皆历历在目;若说梦是真实之表现,然醒后难找与梦中人物事件完全一致者。有时日有所思,夜即梦之;有时梦中所见,日即遇之。梦之神秘至此,我们的祖先亦早知之,即产生梦文化。

梦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虽难登大雅之堂,但在民间却流传甚广,《周公解梦》即流传在民间的解梦之书。在术数史上,很难发现解梦之术,列于此,只因梦文化在民间甚为流传,并能从梦中预测吉凶。

作品鉴赏

编辑

学术研究

性质

《易经》讲道,而对于道讲得最早、最系统的是道家鼻祖老子。辩证法思想萌芽于《易经》体系建立于《老子》。陈鼓应指出:老子由万事万物的对反现象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发展规律,从而建立了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性的辩证法——它发端于《易经》而体系的建立则完成于《老子》

《周易》的性质学界长期以来存在分歧,原因在于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周易》随着政治变迁、理论需求以及自身地位变化,性质也有所不同。

一:《周易》产生及早期,是一部筮书,为人们提供行动的准则。

中国早期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科学落后,先民对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等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当遭受意外的天灾人祸后,就萌发出借助于神意预知横祸或自己行为会带来何种后果的需求,以达到趋利避害。基于此,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种种沟通人神的预测方法,其中最能体现神意的《周易》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当时《周易》只是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预测的需要,这种一直持续到春秋战国时期。

二:经过演化,成为安邦治国、修身养性的哲学典籍。

汉代,《周易》的性质有所变化,在保留原有占筮性质的同时得到了充分发展。易学家们克服了大衍法的种种局限,创立了比较完备的新筮法。焦延寿作《易林》创立焦氏筮法,其弟子京房更胜一筹,对筮法进行了彻底变革,创立纳甲法,因而在汉代筮法趋向完备。

另一方面,《周易》也有了新的功能,因为《周易》中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尤其经过《易传》解释和发挥,其哲理化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周易》遂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典籍。也正是这个原因,《周易》得到了汉代统治者的青睐,由原来卜筮之书,而成为官方安邦治国、修身养性的哲学之书,被称为五经之首,大道之源。《周易》思想渗透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变成了统治者治国的理论根据。自此以后,《周易》包含了二重性,一方面在历代统治者加封之下,其理论指导作用日益显露和光大;另一方面,民间术士不断更新,完善筮法体系,至今《周易》二重性还是十分明显。

编次

《周易》编次在古代十分混乱,各种版本编次存在很大差别。通行的编次是阮元所刻《十三经注疏》中的《周易正义》编次,或后人篡改的朱熹《周易本义》编次,其编次特点经传混合,把《易传》解释《周易》卦爻辞的有关部分放到对应的地方。《易传》中凡属于总论,或者无法分割的部分,放在《周易》古经之后。

古代对《周易》编次的意见不尽一致,但总的看来可以分为两大派,一派是经传合,另一派是经传异。

战国时,《易传》十篇成书,《周易》经传分离,到汉代,《周易》与《易传》合称《易经》,但《周易》经传是分开的,一段把《易经》分为十二篇:《周易》古经上下两篇,《易传》十篇。

西汉末,费直首次以《易经》解经,经过郑玄、王弼传费氏易,将《易传》分割,附到《周易》古经相应的地方,并在书中称有彖曰象曰,这就是如今通行的编次。

唐孔颖达采用了王弼本作《周易正义》,使王弼易本定为一尊,但也有人认为这个本编次不完善,还应该把其它传再分,如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又在王弼本基础上把《序卦》分割,逐条放到每卦经文之前。也有按照王弼本的乾卦的分法,将《易传》有关部分附到每一卦之后。

宋代有许多易学家不同意这种方法,恢复了汉初《周易》十一篇,让《周易》经传不相混杂,如吕祖谦、朱熹等人都是采用了经传分离的编次。朱熹的《周易本义》后经人篡改,次序被打乱,《周易本义》多是被篡改次序的本子。

将《周易》经传合,有利于对照传文解释《周易》古经,可以节省时间,这是有利的。但不利的一点是容易使经传不分,特别是打乱了各自的体系,不利于对二者的体系及各自的特点进行研究。而把《周易》经传分开,保持了《周易》经传原貌,克服了以上的缺点,但是,不能直接对应经传读《易》,二者各有千秋。

历代研究

从易学发展史上看,先秦易学发展到老孔时代,形成了道家易、儒家易及术家易三支。其後秦始皇焚书,易以卜筮之书独存,然易学至此盛极而衰。三支易学的这一总趋势,到先秦以下乃由隐而显:透过淮南子,道家易的趋势明朗化;透过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儒门易的趋势明朗化;透过占断灾异之学,术数易的趋势明朗化。

《周易》的解释学传统至汉代而一大变。汉代对《易》的解释最重要的学派有三:一是以孟喜和京房为代表的象数之学,一是以费直为代表的义理学派,一是以严遵为首的黄老学派。

孟喜、京房之易以奇偶之数和八卦所象征的物象解释《周易》经传文,同时讲卦气说,并继承今文经学的传统,利用《周易》讲灾变。费直易学解经多取道德教训之意,用《彖》、《象》、《文言》中所讲的道理发挥《周易》经传文。严遵著《道德经指归》,以《周易》之义解释《老子》。这三家最重要的是孟、京一派的易学。此派易学最重要的是卦气说和纳甲说,将《周易》的卦与二十四节气及七十二物候相配,和干支、五行相配,将《易》坐实为一个定型的框架,这个框架可以装进不同的内容,框架的各个部分也可以由其规则推论而知,削弱了《周易》通过比喻、暗示、象征等进行范围广阔的意义诠释的有效性。汉易的象数传统对后世易学影响极大。

魏晋时代的王弼易学则转一方向,尽扫汉易象数学中滋蔓出来的各种学说,恢复义理学传统。他在解释《周易》经文中引入老庄哲学和东汉古文经学的传统,在解易体例上主取义说、一爻为主说、爻变说、适时说等。这在他介绍注易体例的《周易略例》中有详细说明。王弼非常重视《周易》的解释学传统,如他在《明象》中提出得意忘象说,主张通过卦象获取卦义,而获取卦义后就可忘掉卦象。这一说法的核心在通过解释学即象以见义,而一义能表现为不同的物象,故象不可拘泥执定。

程颐的《周易程氏传》是王弼《周易注》之后一部以义理方法解易的名著,在这部书中,解释学的方法得到了更为广阔的运用。程颐认为,《周易》是对宇宙万物的摹拟,但所要表达的,不是可用数量摹画的外在相状,而是一种道理。世界是一种道理和法则的宣示,《周易》也是一部道理和法则的宣示。六十四卦是这个总的道理在各卦所代表的特殊境遇中的体现,虽然代表六十四种境遇,但它经过解释,可以代表天下无尽的境遇。

在《周易程氏传》中,对于易学、理学的概念和范畴有很多解读,这些解读主要围绕如何重建儒家道德形上学的思想体系,从而服务于内圣外王的社会政治理想的实现。在《周易程氏传》中,从道德形上学的,到践履完成它的工夫,都有一定的诠释,这不仅充分体现了程颐高度推崇、弘扬儒家人伦道德、王道政治理念,而且还为人们从本体到工夫,从明道到行道,提出了一条非常可行的实现内在超越之路径。

朱熹在评论程颐《易传》时说:《易传》明白,无难看。但伊川以天下许多道理散入六十四卦中,若作《易》看,即无意味;唯将来作事看,即字字句句有用处。  ”就是说,《周易程氏传》将《易》来做个载体讲他所见的道理,或者说是借《周易》卦爻发挥他自己的哲学思想。故无一句讲到卜筮,通篇皆在讲事理。朱熹还说:伊川见得个大道理,却将经来合他这道理,不是解易。……他说求之六经而得,也是于濂溪处见得个大道理,占地位了。  ”这也是说,程颐先熟读六经,尤其于周敦颐处特有颖悟,以此中义理为基础,然后借《周易》发挥所见。不是伊川解释《周易》,而是《周易》解释伊川。

程颐的这种易学观,对王夫之影响很大。王夫之以《周易》为道德训诫之书,就是在程颐这一基调之上继续延伸。朱熹不同意程颐以《周易》为言理之书,作《周易本义》,欲恢复《周易》本为卜筮之书,后来的易学家从中发挥出道理这一本来面目,强调《周易》的卜筮性质。王夫之吸取了朱熹的看法,不废卜筮而讲道德训诫,重点放在知得卜筮结果之后君子何以自省,何以接受道德教训而避凶趋吉。

现代中国学术界尤其是哲学史研究领域,《周易》一直被视为占筮书而难登大雅之堂。一方面承认其为传统社会官学典籍,另一方面又弃如蔽履。

20世纪60年代末,台湾学者劳思光在新编《中国哲学史》第一卷中,介绍了《易经》中的宇宙秩序观念。80年代,《周易》开始为大陆学术界所注意,从中国哲学史研究队伍中分离出专门从事《周易》研究的学术群体,以《周易》流传本及出土《周易》竹书、帛书文本为主,相继出版和发表大量高质量专著、论文;另一方面从逻辑学研究队伍中分离出来的专门从事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学术群体,从逻辑学的角度审视和分析《周易》,相继出版和发表了一些专著和论文,并在21世纪初,将《周易》的逻辑思想作为中国逻辑史的起点,编写入国家级重点教材,由教育部研究生办公室推荐为高校研究生教学用书。

《周易》作为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   数学、天文、历法、中医等等都可以从它那里找到渊源,并指导着这些具体科学不断地向前发展。近年来,   很多专家学者继续深人探讨,   力图从《周易智慧中寻得启示,   使科学易研究成为近十年周易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学术著作不断涌现。如徐道一的《周易·科学·21世纪中国:易道通乾坤和德济中外》 (2008) ,   阐发了中华易学的思维特征及其历史价值与当今价值取向。栾任之、王景祜的《周易思维与现代科学》 (2009) ,   着重用周易思维论述了宇宙起源、物质起源和生命起源,   还对如何正确运用周易思维方式以及未来元素周期表做了阐述,充分显示了周易思维对现代科学的重要价值。

同时,   关于《周易》与历法的关系研究也有了新的进展,   如常秉义的《周易与历法》 (2009) 就全面介绍了周易与历法的关系。用近代自然科学成果阐述易学思想方面,,   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如张图云的《周易中的数学:揲协算法研究》 (2008) ,   该书对《周易》占筮的揲扔算法、揲算命题的归纳和证明、《周易》揲算结果数的出现概率等做了深人探《周易》同中国传统医学、养生学关系尤为密切,可以说易理对中医产生了积极而又重要的影响。近十年来,   学界召开过多次关于周易与中医学学术研讨会,   对这一问题作了系统的探讨,易医研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潮,并有许多成果问世。辛玉京、明易的《易医实用通历》 (2007) ,   作者根据子午流注和灵龟八法理论,认真推算后直接排列于每天所对应的子午流注和灵龟八法的定时开穴穴位。成铁智的《周易与中医养生:医易心法》 (2007) 介绍了中医思想、中医之独特断疾术、中医之五行辨证、中医健身长寿养生术、中医养生启蒙等等。王以雍的《易经解析与致用》 (2008 ) 将义理应用于中医、养生等方面。马永基的《现代养生保健与疾病预测:周易新解》 (2008) ,   利用《周易》的平衡理论,   对中华传统养生保健法进行了现代解读。邹学熹、佘贤武的《易经》 (2008) 阐明了易医的学术渊源,   易理对医理的指导价值,   易理在医学中的具体运用要点等。赵辉贤编著的《周》与中医学》 (2009) 就中医与《周易》的关系作了进-一步探讨,   内容十分丰富。贾向前、贾云飞的《易医探微》 (2009) 内容包含了易医溯源、中医理论与《易经》八卦诊病、气功导引的治疗方法、用起卦的方法诊断疾病等。常秉义的《周易与中医》 (2009) 对生命科学、气功科学、养生科学、预测医学、营养医学、时间医学都有重大启示。此外,张其成的《易学与中医》 (2007) ,   杜晓飞的《易医新疗》 (2008) ,   宋定国的《周易与养生》 (2008) 也就某个方面做了透彻的论述。所有这些对医易的著述,为中医研究与进--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为医学的发展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对于中医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主要思想

哲学思想

古代中国学者的哲学思考,通过对易经的研究得到启发,哲学思辩能力也多数是在对易经的分析阐解和不同意见的争鸣中得到训练和提高。老子将易经的思想精华融入《道德经》中,创造了一个以辩证思维为核心的哲学体系。他在经卦阴阳相抱三爻成卦的组合方式的基础上,构造了一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万物起源图式,揭示了事物内部所包含的种种势力的对立统一。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阴阳相抱这一思想在易经还是一目了然的符号图,到了老子便有了种种具体的事物形象的分析。其间流传后世对中国哲学影响最大的命题莫过于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矛盾对立的双方,必有一方为主,另一方为次。物极则反,对立面相互转化的思想,在易经是通过爻辞,对爻象在卦体中的不同位置使用吉凶等结语加以反映的。而在老子这里,已经到了社会、政治、伦理等一切方面,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蔽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认为委曲总是由保全转化。屈枉总是向伸直转化,卑下总是向充盈转化,蔽旧总是向新奇转化,这种辫证思维方式,是老子观察世界的方法。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他运用这条物极则反原理,对世间万物进行着辩证概括,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坚强处下,柔弱处上,他又用这一条法则,提出了一系列处理问题的具体办法,老子这些从易经中得到启发而形成的辩证思想谱写了中国哲学史上颇有特色的一页华章。

孔子深得易经之道了,最显著者有二:一是关于正名这一政治主张,二是关于举一反三类推思想。在易经的推论规则中,有一条是关于阴阳爻与阴阳位是否一致的当位律。这一条思维规律要求在自然递进推演时,每一爻的阴、阳性质必须与所在位置的阴阳属性进行对照,一般而言,凡阳爻居阳位,或阴爻居阴位即当位表示此爻所象符合(顺)事物发展规律,倘若阳爻居阴位,或阴爻居阳位,则不当位,即此爻不符合(逆)事物发展规律,孔子把这一条推演规律扩大到了社会政治领域,提出了正名学说。在他看来社会政治领域中人与人之间的位置关系,也应当如同阳爻居阳位、阴爻居阴位那样当位才能使一个国家秩序井然局面稳定,否则名不正、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不仅不能越位,而且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能产生不当位思想,孔子这一思想又被后人推广。

被考定成于战国中期的周易大传,是当时学者在总结前人认知易经的成果基础上,对易经卦爻符号体系及卦爻辞所作的一整套注释和阐解,其中既有老子、孔子这些哲学大家的思辩成果,也有更多古代优秀哲学家的思辩结晶,正是他们使易经这部古典在哲学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中国古代哲学的发源处。

先秦时期百家争鸣,所有学派或多或少都受到易经影响。之后的古代哲学发展每个重要时期,易经思想都充当着轴心角色。到了唐代,易经不仅受到学者重视,也得到了统治阶级如唐太宗的青睐,钦命孔子后裔孔颖达博采众长主编《周易正义》,推动了以易经研究为中心的哲学研究的开展,因此之后不少学者纷纷自注易经。

宋代哲学家如邵雍、周敦颐、张载、程颢、朱熹等人对易经都有很深的造诣,邵雍根据《易传》关于八卦形成的解译,构造了一个宇宙构造图式,创立了被称为先天学的理学象数学派;周敦颐根据易传和道家思想指出了一个简单而又系统的宇宙构成论《太极图说》;朱熹在《周易本义》中深入探讨,认为易经的核心是讲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统一,易只消阴阳二字括尽,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明清之际的王夫之,在《周易外传》中将哲学研究和易经研究更进一步,提出实道而器虚的命题,明确指出道者器之道,器者不可谓之道之器。也就是说,一般原理存于具体事物中,而不是具体事物依存于一般原理,矛盾双方相反相成、相互转化,杂因纯起,即杂以成纯,变合常全,奉常以处变,则相反而固会其通杂和纯变和常相反相成对立统一。在推理时即要推出情之所必至,也要推出势之所必反,即要存其通,即掌握一般的相通之理,又要存其变即因时、因地等不同条件而灵活推论。只有把握了这种相通之理,才能行于此而不碍于彼这易经所特有的思维方法,用以指导行为,必无往而不胜。

易经之于中国传统哲学的深远影响,以及它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地位、作用,是其他任何一部古典著作所不可及的,这可能就是其列为群经之首的根本原因。

法治思想

《周易》中有多处关于法律问题的论述,还有讼与噬嗑两卦专门讨论法律问题。

第一,君权神授思想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最集中体现,而这种体现,首先表现在立法权上。君权神授必然要求君主为立法的主体,人民没有立法权,也没有司法权,法律面前不平等,与之相应的是专制,雷电噬嗑,先王以明罚敕法正是这种意思的集中表达。《易传》的根本思想是专制,法自君出就成为题中应有之意,所以《易传》中反而没有对此加以论述。

第二,刑罚清刑罚中

豫卦的下体是坤,上体是震;坤的性质为顺,震的性质为动。上下结合形成顺与动的特点,而顺是动的前提条件。自然界的日月星辰、昼夜交替、四时更替,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先后出现的,这才保证了自然界的正常运转;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必然产物,法律的实施也要依此而行。这应该是自然法思想的最早表述,不过,近代自然法思想的出发点是强调一切权利来自于自然,《周易》强调法权君出,与人们所讲的自然法完全不同,而是从司法的角度,要求各级官员应仿效自然界的运行特点来执法。

第三,明罚敕法与明慎用刑

噬嗑大象先王以明罚敕法。这是从立法的角度讲的,因为要实现明罚清明罚中,前提是明罚敕法。也就是成文法或法律的公开化问题,把定罪与量刑以成文的形式固定下来,并公之于众,使天下民众清楚明白,知道其可为与不可为之事,尽可能不触犯法律;即使触犯法律,也因为有明文规定而定罪量刑适中,民心折服。以尽量避免执法者的主观随意性,显示法律的公正性。所以,明罚敕法的重点不在于罚,在敕不在法;在于育民教民,不在于制民刑民,与法家的思想根本不同。这是为政以德的延续,主张德教为先,先教后刑,德主刑辅。

第四,息讼思想。

《周易》中专门有一卦———“讲诉讼问题的,但卦义却不鼓励人们争讼,更不教人们如何取得诉讼的胜利。作为一个忠实诚信的人,即使遇到不公正的待遇和委屈,也应保持内心平静,戒骄戒躁,能不诉讼就不诉讼;如果迫不得已非要诉诸法律时,也要保持冷静,不可采取过激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获吉。终凶,卦中指上九,上九有终极其讼之象,也就是说,把官司彻底打到底的意思,这种行为无论胜诉还是败诉,皆凶;在《周易》看来,无讼为最理想境界,虽有争讼出现,但经过调解而平息争讼也不错,不听劝解把诉讼进行到底最不好。利见大人,需由有德有威望的大人物听讼———即由德才兼备的法官断案,才能息讼;不利涉大川,大川是大险大难,这是说,当某人陷入争讼的旋涡时,不可涉险其它危险之事,因为此时的人心浮气躁,运时不佳,涉险其它,很容易出其它问题;君子以做事谋始,与终凶对应,从另一个角度告戒人们,与其争讼不止,不如一开始就谨慎从事,理顺各种关系,从根本上杜绝诉讼。

经济思想

(一)两仪与经济

周易在经济上的重大启示,是阴阳两仪的动静观念。依据阴阳两仪的动静观念,人类经济活动总源头太极的第一个创化,是从消费者的主观价值中找出稳定合理的主观价值,其后分别有私有及公共消费财的后续创化。经济学认为,一切最终财货都直接或间接充当生活欲望的手段,凡能满足人类生活欲望的财货便是具有效用。个体的消费理论及资产选择理论,即建基于此。经由交换交易,再加上交易市场竞争性的提高,可衍生出合理稳定的客观价值之创化。客观价值不只可以适用于消费者与生产者等微观经济的测量分析,也能适用于一个国家宏观经济的测量分析,宏观经济的客观价值,通常只是微观经济的直接叠加。

由一个国家经济活动价值流汇集起来所得到的产业关联价量模型合理的两仪解析,还可印证周镰溪《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太极动而生阳。此外,根据厂商的活动、经济环境对厂商无言的弱约定、及厂商对员工有言的强约定,经由就业与投资市场致中和之力的解析,也能指出中和是中华文化的分析观念,不只可以包容均衡,亦可以包容为道也屡迁之各种动因。

(二)三才与经济

《周易·系辞上》:六交之动,三极(即天地人三才)之道也。世界受天地人三才之主宰,因而三才是有意志、有意识、有感情的。要主宰就必须有精神作为,因此三才亦有为精神性万事之本的涵义。

经济学假设人类的欲望是无穷的,所以每一位消费者追求主观直接效用的极大,就是精神性的天;但受到消费支出预算的客观限制,是精神性的地。同理,社会集体消费追求社会福利的极大是精神性的天;但受到政府消费支出预算的客观限制是精神性的地。每一位生产者追求客观利润的极大是精神性的天,但受到生产技术限制是精神性的地。

若将消费活动的正而问题再视作天位阳交,政经领导下社会集体消费的正面问题视作人位阳交,生产活动的正面问题视作地位阳爻,然后联立起来,已十足展现出乾卦的卦象。若再将消费活动的对偶问题视作天位阴爻,政经领导下社会集体消费的对偶问题视作人位阴爻,生产活动的对偶问题视作地位阴乏,然后联立起来,则十足展现出坤卦的卦象。八卦以乾坤象征天地,而定上下之位,这就是易经说卦的天地定位。

(三)五行与经济

《春秋繁露·五行对》论述,五行相生循环是一种生、长、养、收、藏的生产性循环。而由藏再到生,其实就是反者道之动。所以生产活动不与消费、投资活动合理连结,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经济活动因果循环。

  关于《周易》的主要核心思想,《乾卦·彖传》曾经做了经典的表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务,万国咸宁。”“太和即最高的和谐,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保合太和即通过人的主观努力,加以保合之功,不断地进行调控使之长久保持,来造就一种符合人所期望的万物繁庶、天下太平的良好局面。先秦时期,道家强调自然的和谐,儒家强调社会的和谐。比如老子曾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孔子的学生有子指出: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周易》综合总结了儒道两家的说法,提出了太和的思想,把自然和社会看做一个整体,适用于自然界的原则同样也适用于人类社会,其根本主旨在于推天道以明人事,根据对支配着自然界的那种和谐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来谋划一种和谐的、自由的、舒畅的社会发展前景,使得社会领域的君臣、父子、夫妇的人际关系能够像天地万物那样调适畅达,各得其所。因此,就价值理想而言,《周易》的核心思想是追求一种以太和为最高目标的天与人、自然与社会的整体和谐,其思维模式是一个儒道互补的新型的世界观,代表了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体现了中国思想的共同特征。   

《周易》的这个核心思想也叫中和,易道贵中和,中和的实质性的内涵,可以归结为阴阳协调,刚柔并济,双向互补,动态平衡,是事物生生不已持续发展的内在的生机活力,总体上是从阴阳哲学的基本原理自然引申而来。照《周易》看来,整个客观世界是由阴阳两大势力所组成,处于普遍的联系之中,是个一体化的大系统,表现为大化流行的动态过程,生生不已,变化日新,其内在的动力机制则是阴与阳的协调并济,相反相成。阳之性为刚健,阴之性为柔顺;阳之功能为创生,阴之功能为成全;阳居于领导的地位,阴居于从属的地位,此二者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相互依存,彼此感应,由此而形成天地交泰,这就是宇宙的和谐,自然的和谐。人类社会的组织是效法宇宙自然的组织建立起来的,也相应地区分成为阴阳,既有合理的分工,又有相互之间的协作,从而形成一种上下交而其志同的社会和谐。《系辞》指出:一阴一阳之谓道,这是适用于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的一条总的原则,统贯天、地、人三才之道,《周易》的哲学体系完全是围绕着这个命题而展开的,为了切实地把握中和、太和思想的实质性的内涵,应该把自己的思想提升到阴阳哲学的高度来加深理解。  

 古代的易学家对易道的理解,曾经提出了易一名而含三义的说法,即谓易含有变易、不易、简易三层意义。所谓变易是指一阴一阳的变化;所谓不易是指变易中自有不易不理,变化的是现象,不变的是规律;所谓简易是指这种易道简单平易,易知易从,并不难以掌握。在这三层含义中,简易之道最为重要。这种简易之道也叫乾坤之道,天地之道。《系辞》指出: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同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这是认为乾坤两卦反映了阳性势力和阴性势力在万物化生过程中所起的两种不同的作用。阳性势力主宰万物的创始,阴性势力配合完成,此二者既对立,又统一,既相反,又相成,相互依赖,缺一不可,这种乾坤之道就是《周易》阴阳哲学的核心,并不晦涩难懂,而是简单明了,容易知晓的。因而只要掌握了简易的原则,理解了乾坤两卦的底蕴,就可以突出主旨,抓住要领,懂得天地之间的变易无非是一阴一阳的变化。把这种认知运用于行为的实践,可以使人亲近效法,建功立业,发挥主观能动性,参赞天地之化育,确立人在天地之间的合理的定位。    关于这种简易之道,宋代的易学大家张载在《正蒙·太和篇》中曾经概括成四句话: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就乾坤阴阳两大势力在运动的过程中所表现的五光十色,林林总总的法象而言,必然形成相互之间的对立。既然形成了对立,其行为的方式必然相反,阳之性为刚健,阴之性为柔顺,彼此排斥。有了排斥,这就免不了产生摩擦、矛盾和冲突。正是由于这种对立面的摩擦、矛盾和冲突,于是有盈有虚,有消有息,有屈有伸,从而形成了万事万物的种种衰旺死生之成象。但是,这种对立和斗争并不以一方消灭另一方作为最终的结局,而是相反相成,协调配合,在一阴一阳相互推移激荡的过程中,趋向于和解,使整个世界焕发出蓬勃的生机。所谓仇必和而解,是说其最终的结局必然是趋向于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这就是中和,中和的极至就是太和。因而根据张载的这四句话来看《周易》阴阳哲学的基本原理,确实是非常的简易,总的精神就是以太和作为理想的目标,面对着现实生活中普通存在的对立面的摩擦、矛盾和冲突,从明体以达用的角度探索如何化冲突为和谐、变无序为有序的应对之方。   

在当今的世界上,存在着一系列的冲突。就全球范围而言,有各种文明之间的冲突,也有各个地区之间的冲突。就一个国家的内部而言,有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冲突,也有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至于解决这些冲突的方法,可以有两种不同的选择。一种是立足于斗争,把冲突的双方看成二元对立,采取激烈斗争的方法,进行强制性的控制,建立单向度的统治与服从的关系。另一种是立足于和谐,一方面清醒地面对现实,对冲突的根源做出理性的分析,同时采取求同存异的方法,进行双向互动的批判调整,尽可能地化解矛盾,增强共识,把冲突的双方纳入一种相反相成的关系之中,使之并行不悖,协调发展。从中外古今人类所积累的大量实践经验来看,前一种方法并不能有效地解决冲突,而只能使之更加激化,而后一种方法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周易》的阴阳哲学围绕着太和的核心思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立足于和谐的解决冲突的方法,凝聚了丰富的智慧,虽然形成了古代,在现代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关歌诀

编辑

周易相关书籍

周易相关书籍

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有三种,    一是朱熹《周易本义.卦名次序歌》的顺序,    一是京房易传的八宫顺序,    一是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周易顺序。

朱熹《周易本义.卦名次序歌》: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一)八卦歌诀

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二)八卦代数

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三)八卦方位

乾:西北。坎:北。艮:东北。震:东。巽:东南。离:南。坤:西南。兑:西。

(四)八卦五行

乾、兑(金);震、巽(木);坤、艮(土);离(火);坎(水)。

(五)八卦生克

乾、兑(金)生坎(水),坎(水)生震、巽(木),震、巽(木)生离(火),离(火)生坤、艮(土),坤、艮(土)生乾、兑(金)。

乾、兑(金)克震、巽(木),震、巽(木)克坤、艮(土),坤、艮(土)克坎(水),坎(水)克离(火),离(火)克乾、兑(金)。

(六)八卦旺衰

乾、兑旺于秋,衰于冬;震、巽旺于春,衰于夏;

坤、艮旺于四季,衰于秋;离旺于夏,衰于四季;

坎旺于冬,衰于春.(四季是指每个季节的后一个月)

八卦: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

八卦的八组符号代表着万物不同的性质,据《说卦》的解释: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 (xùn) ,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 (gèn) ,止也;兑 (duì),说也。

每卦的次序是自下而上的,最下一横叫初爻,中间一横叫二爻,上面一横叫三爻

作品评价

编辑

总评

《周易》是中国本源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哲学巨著,历经七千多年的历史至今经久不衰,奠定了中华文化的重要价值取向,开创了东方文化的特色,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不可取代的重要价值和巨大影响。

《易经》的思想智慧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无论孔孟之道,老庄学说,还是《孙子兵法》,抑或是《黄帝内经》,《神龙易学》,无不和《易经》有着密切的联系。

《黄帝内经》是元素论五行文化和阴阳文化结合的典范,解决了大易医病的问题;思孟学派的《五行》是德性论五行文化与阴阳文化融汇的渊薮,解决了大易医人的问题。一言以蔽之:大易医国、医人、医病。 [3]   

《周易》研究被称为易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三易》在周朝不是随便可以见到的,孔子在得到周易之后爱不释手,《汉书·儒林传》记载:孔子读易,纬编三绝,而为之传。《易经》代代相传,释家林立,许多学者皓首穷经,考证训诂,留下了三千多部著作,蔚为大观。

《周易》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汉族文化之根。易道讲究阴阳互应、刚柔相济,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五千年文明史上,汉民族之所以能够久历众劫而不覆,多逢畏难而不倾,独能遇衰而复振,不断地发展壮大,根源一脉传至今,与对易道精神的时代把握息息相关。 [3]  

中国评价

孔子: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孙思邈:不知易,不可以为医。

虞世南:不读易不可为将相。

毛泽东:中国古人讲一阴一阳之谓道,不能只有阴没有阳,或者只有阳没有阴,这是古代的两点论,形而上学是一点论……

郭沫若:《易经》是一座神秘的殿堂。

冯友兰:《周易》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东方的,更是世界的,不仅是古代的,也是现代的,更是未来的。

南怀瑾:我始终怀疑《易经》的文化是上一个冰河时期留下来的,不是这一个冰河时期的产物,因为它的科学、哲学的道理太高明了。

张协和:近代学者由于易理之启示获得诺贝尔奖金者已有四:德国汉森堡,其论文为《测不准原理》;丹麦之玻尔教授,其论文为《相生相克原理》,并在庆祝酒会上以太级八卦纪念章赠人; 中国杨振宁、李政道,其论文为《不对等定律》,并自称得之易经之启示。今后由此书而得奖者,当犹有其人,愿周易学者多为现代科技服务。

国际评价

爱因斯坦:西方科学家做出的成绩,有不少被中国古代科学家早就做出来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之一是古代科学家自幼学习《周易》,掌握了一套古代西方科学家们不曾掌握的一把打开宇宙迷宫之门的金钥匙。

李约瑟认为易经的太极图显示了宇宙间力场的正极和负极的作用:中国文明在科学技术史中曾起过从来没有被认识到的巨大作用。

黑格尔:《易经》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就人类心灵所创造的图形和形象来找出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这是一种崇高的业。

荣格:谈到世界人类惟一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在科学方面,我们所得出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后来的事实所推翻,惟独中国的《易经》亘古常新,相距六千年之久,依然具有价值,而与最新的原子物理学颇多相同的地方。 [4]  

英国学者汤因比:中国诞生于2000年前的阴阳易学对人类文明的起源,起到了乐曲般的推动作用。

19世纪下半叶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政府规定,不懂易经者,不得入阁。  [4]  

松下幸之助:中国古代的哲学,是天下之最。我公司职员必须顶礼膜拜,认真总结、背诵,灵活运用,公司才能兴旺发达。

美国哲学家卡普拉:可以把《易经》看成是中国思想和文化的核心。权威们认为它在中国二千多年来所享有的地位只有其它文化中的《吠陀》和《圣经》可以相比。它在二千多年中,保持了自己的生命力。

欧洲哲学权威C.G捷恩:谈到世界人类唯一的智慧宝典,首推中国的《易经》。在科学方面我们所得到的定律常常是短命的,或被后来的事实所推翻,唯独中国的《易经》,亘古常新,相延六千年之久依然具有价值,而与最新的原子物理学颇多相同的地方。

 

----------------------

-------------------------

----------------------------

-----------------------------

 

 

 

易经即周易(中国古代著作)。

  《周易》亦称《易经》,简称《易》。有变易(变、化)简易(执简驭繁)不易(相对永恒不变)三义,相传系周人所作,故名。内容包括《经》和《传》两部分。 [1] 周易以高度抽象的六十四卦的形式表征普遍存在的双边关系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各样的变化 [2] ,并附以卦爻辞作简要说明 [3] 。传说周文王演周易,其背景是周文王与商纣王之间的斗争。因周有周密、周遍、周流等意,是建立在乾坤一元、阴阳相倚” [4] 基础上对事物运行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其对于天地万物进行性状归类,天干地支五行论,甚至精确到可以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较为准确的预测。《周易》的诞生地就是现在的古都安阳。羑里城位于安阳市区南10公里处。《童子问易》有诗云:龟长筮短道益损,象数和于羑里困?日月顺行贞寒暑,地天翻覆定乾坤 [4]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人民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天师后裔、易经专家张金华云:《周易》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有三种,    一是朱熹《周易本义.卦名次序歌》的顺序,    一是京房易传的八宫顺序,    一是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周易顺序。

朱熹《周易本义.卦名次序歌》: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一)八卦歌诀

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二)八卦代数

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三)八卦方位

乾:西北。坎:北。艮:东北。震:东。巽:东南。离:南。坤:西南。兑:西。

(四)八卦五行

乾、兑(金);震、巽(木);坤、艮(土);离(火);坎(水)。

(五)八卦生克

乾、兑(金)生坎(水),坎(水)生震、巽(木),震、巽(木)生离(火),离(火)生坤、艮(土),坤、艮(土)生乾、兑(金)。

乾、兑(金)克震、巽(木),震、巽(木)克坤、艮(土),坤、艮(土)克坎(水),坎(水)克离(火),离(火)克乾、兑(金)。

(六)八卦旺衰

乾、兑旺于秋,衰于冬;震、巽旺于春,衰于夏;

坤、艮旺于四季,衰于秋;离旺于夏,衰于四季;

坎旺于冬,衰于春.(四季是指每个季节的后一个月)

八卦: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

八卦的八组符号代表着万物不同的性质,据《说卦》的解释: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 (xùn) ,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 (gèn) ,止也;兑 (duì),说也。

每卦的次序是自下而上的,最下一横叫初爻,中间一横叫二爻,上面一横叫三爻。

 

擅长于原创诗歌,软文创作,用笔墨的精彩来点缀乏味的生活,用文字的优美来演义自传人生;并通过记录每天日记,感悟生活点滴,感悟人生百态,愿经典语录,经典语句与好朋友一起分享。祝来访的友人天天幸福和快乐!

 

----------------------

 

 

《系辞传》原文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辩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士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近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 (xi1 合,和顺) ,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 (ze2 深奥) ,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近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近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同人,先号啕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亢龙有悔。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喋之义四以象四时,归奇于□①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①而后挂。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 (chou2 zuo4 主客互相敬酒,泛指交际往来) ,可与佑神矣。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是以君子将以有为也。将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於此?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於此?《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於此。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惟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惟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惟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是故蓍 (shi1 蓍草,俗叫蚰蜒草锯齿草,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花白色,可以入药,又供制香料。卜筮用的草。) 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於此哉?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是以明於天之道,而察於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是故阖 (he2 关闭) 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功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②□②莫大乎蓍龟。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易》曰:自天祜 (hu4 ) 之,吉,无不利。子曰:祜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祜之,吉无不利也。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乾坤,其易之□③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聩然示人简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祜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断木为杵,掘地为臼,杵臼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①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耦。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易》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邪?

     《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於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不获。语成器而动者也。

    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履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灭耳,凶。’”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包桑。’”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②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

    子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易》月:不远复,无只悔,元吉。’”

    “天地□③□④,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称名也,杂而不越。於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易》之兴也,其於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於物。《恒》,杂而不厌。《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曲要,唯变所适。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於忧患与故,无有帅保,如临父母。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曲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二与四位,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邪?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虑。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⑤□⑤者。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来。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

    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将叛者,其辞□⑥,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①=炔-火      □②=饣+束      □③=纟+因      □④=蕴-艹

 

    □⑤=上亠中繁体字的丶兴'的上半部下且      □⑥=上斩下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zhou yi _ yi jing: 64 ancient scripture character indicator  symbols























































































































































































zhou yi _ yi jing: 64 ancient scripture character indicator  symbols















 


Find us at:
Share on facebook: You don't have to be worried about the FACEbook Robots Auto Blocking Servers anyway. Bạn hãy nhấn nút sau để chia sẽ liên kết trang web mới này trên FACEBOOK. Xin các bạn cứ yên tâm mà chia sẽ vì sẽ không bị các chương trình auto robot servers kiểm tra tin rác ngăn chặn được đâu. Xin cám ơn FACEBOOK, INC,. and many others. Cheers! From Yours friends!!! Hi! Please click these buttons to share these links (these new other sites) on FACEBOOK. (You don't have to be worried about any FACEBOOK firewall automatic spam checking robot servers anyway, it is our warranty now. Thanks to our FACEBOOK. INC,. and many others. Cheers! From Yours friends!!! Hi!)
You can also find us at:
Trang Web Site 1: 
You can also find us at Web Site #1: 
Please click this link to see more.
Xin các bạn hãy nhấn vào liên kết trên để xem nhiều thông tin hơn.
or
Trang Web Site 2: 
You can also find us at Web Site #2: 
Click this button to Share on FACEBOOK: site02232d1
Please click this link to see more.
Xin các bạn hãy nhấn vào liên kết trên để xem nhiều thông tin hơn.
ANOTHER ONE AT:
Trang Web Site 3: 
You can also find us at Web Site #3:
Please click this link to see more.
Xin các bạn hãy nhấn vào liên kết trên để xem nhiều thông tin hơn
or:
Trang Web Site 4:
You can also find us at Web Site #4:
Please click this link to see more.
Xin các bạn hãy nhấn vào liên kết trên để xem nhiều thông tin hơn.
or:
Trang Web Site 5:
You can also find us at Web Site #5:
Please click this link to see more.
Xin các bạn hãy nhấn vào liên kết trên để xem nhiều thông tin hơn.
Namah Shakya Mouni Buddha. Nam mo Awalokiteshwara Bodhisattwa Mahasattwa maha karunikaya karuna Tadyatha. Aum, Mouniye, Maha Mouniye, Swaha.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Feature Post Co Thuoc

Corona Virus (exactly flu influenza or high /low blood pressure syndrome statement, the corona or covid-19 pandemic are just exactly some cold or flu influenza) Smart Curing Therapy Treatment _ Toa Thuoc dieu tri benh Corona hieu qua nhat hien nay

Corona Virus (exactly flu influenza or high /low blood pressure syndrome statement, the corona or covid-19 pandemic are j...

Popular post Co Thuoc: